⑴ 萬聖節為什麼都要糖
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來自於古時候萬聖節挨家乞討的傳統。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
⑵ 請問一下關於萬聖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一些東西!~
萬聖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10月31日夜晚,又稱「鬼怪夜」和「鬼怪節」。因鬼怪節的第二天是西方世界的萬聖節(或聖人節),故鬼怪之夜便被稱為萬聖節前夜。
萬聖節前夜是兒童們縱情玩鬧的好時候。當夜幕降臨時,孩子們便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各種妖怪式的面具。不少孩子還手提一盞「傑克燈」。傑克燈的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內插一支小臘燭,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的眼睛和大嘴巴。蠟燭點燃後,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可看到刻在瓜上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在月光照耀下,孩子們來到鄰居前,威嚇般地喊著:「TRICK-OR-TREAT」。意思是「耍惡作劇還是給予款待。」如得不到款待,調皮的孩子就會把人家門上的拉手塗上肥皂,或者把別人和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們啼笑皆非。大多數人家則早早備好糖果,以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許多成年人則把自已打扮成孩子或動物或各種各樣的模樣,聚集於廣場,或群游於街頭,載歌載舞,互開玩笑。
「耍惡作劇還是給予款待」的習俗則起源於愛爾蘭。幾百年前,愛爾蘭農民就在萬聖節前挨家挨戶去討取食物,為節日做准備。對慷慨解囊的人,他們誠心誠意地為他們祝福;對吝嗇的人,他們則施以恐嚇和詛咒。
萬聖節前夜在愛爾蘭、蘇格蘭曾經是最重要的節日。19世紀末,愛爾蘭移民把萬聖節前夜的習俗帶到了美國,後來又傳入哥侖比亞及其它拉丁美洲國家。今天,萬聖節前夜在美國比英國還要熱鬧得多。屆時,不少學校和家庭要為孩子們組織豐富多採的晚會和娛樂活動。孩子們自已動手布置會場,裝飾環境,然後在桔黃色燈光的映照下,裝扮成女巫和海盜,表演各種節目,或者做游戲。其中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要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trick or treat」的傳說:
孩子們今天著裝挨家要糖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於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於此同時,村民們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後的擺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於讓它們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南瓜燈的由來
至於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用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的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調笑鬼魂:哼!傻瓜才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⑶ 萬聖節的時候吃什麼 萬聖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2016年萬聖節來了,作為重要的搞怪節日,我們該准備什麼食物呢?
首先你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把餐桌布置得古怪離奇。帶血的蠟燭、詭異的餐盤……雖然沒有硬性要求,但是南瓜派一定是不可少的。作為萬聖節的標志,南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南瓜派更是老少皆宜的美食。此外,萬聖節糖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接著是第二道菜,幽靈土豆泥配小南瓜泥和焦烤土司,你一定也被這些雪白雪白的幽靈土豆萌到了吧。當萬聖節的傳統食品南瓜泥配著焦脆的土司片進入你的口腔,你一定會被這種香脆幼滑的口感征服的。很好做的的一道菜,只需要給土豆泥南瓜泥和土司造一個型,濃濃的萬聖節風情便應運而生。 到了餐中最美味的濃湯,這款眼球湯一定會扯到很多眼球。不要驚慌,看似恐怖的眼球湯其實原料並不恐怖,湯圓投入煮好的紅豆湯,真是美味又「恐怖」啊。
接下來就是主菜雞腿幽靈飯團便當啦。只需把飯團捏成幽靈狀,用海苔做成幽靈可愛的眼睛和嘴巴,再放上胡蘿卜雕成的可愛領結。配上櫻桃和鹵雞腿,好看又好吃。 最後是餐後飲料和甜點啦。這是眼球汽水,就是白珍珠配上各種果味汽水。 鬼臉曲奇蛋糕,蜘蛛巧克力蛋糕,有了這些可愛的餐後小食,一頓完美的萬聖節晚餐也就大功告成了。
2016年萬聖節前夜,把這些特色有創意的食品送給你最愛的人吧。祝大家寒冷的冬天,心裡暖暖的!
⑷ 萬聖節八大整蠱食物,雖然美味,但是你敢吃嗎
1、南瓜餅
除了用蘋果做一些食物,蘋果汁也是萬聖節必不可少的飲品。
⑸ 萬聖節要吃的食物有什麼
1、熱蘋果西打
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熱時已經揮發得差不多了。這種飲料在歐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過聖誕節到春天,熱紅酒也常常在這個時候喝,做法頗為類似,就是把蘋果酒換成紅酒。
2、糖果
萬聖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會化妝成鬼怪沿街要糖果,因此各種糖果也算是應景食品的一種,這時候商店裡賣的糖果較受歡迎的是各種鬼怪造型的糖、和以萬聖夜常見的橘色、棕色或黑色為包裝的糖。
3、太妃糖蘋果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簽,然後手持竹簽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從前,各家各戶會准備太妃糖蘋果送給小孩,但當傳聞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逐漸消失。雖然大部分個案只是惡作劇,而真實個案中小孩也只是受輕傷,但是不少家長仍然以為在蘋果中放刀片是十分普遍的。
4、焦糖蘋果
蘋果西打,萬聖節臨近蘋果成熟時期 ,所以人們會以蘋果主材料,添加不同的材料進行製作成應節的實物,隨著萬聖節在國內演變,做法和吃法也在發生變化;
5、火雞和披薩
我們都知道外國人慶祝節日,火雞是不必可少的, 披薩也是作為主食的首選。
⑹ 在萬聖節時外國人通常吃些什麼
在萬聖節除了cos晚會、不給糖就搗亂等活動之外,其實還會在這天吃上一些傳統食物,那外國人萬聖節都吃什麼呢?
1
南瓜派
美味指數:★★★★★
南瓜派,是萬聖夜的節慶食品,特別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點心,平常就有在吃,而在萬聖夜的前後,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傳統特色美食。
萬聖節為什麼吃南瓜派
關於南瓜派還有一個故事,是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南瓜派也成為了萬聖節的應景食物。
2
太妃糖蘋果
美味指數:★★★★★
太妃糖蘋果是英國萬聖節時的一種傳統食品,傳統的太妃糖蘋果是由太妃糖作為塗層,原料已經日趨多元化,最常見的有果仁、巧克力豆、奶油焦糖、果脯等。
3
蘋果
美味指數:★★★★★
蘋果也是萬聖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據說羅馬人曾經用蘋果來慶祝豐收。,羅馬的波摩娜節也是在十一月一日這一天,而且波摩娜是古羅馬的“果樹之神”,久而久之,兩個節日融在了一起,吃蘋果也就成為萬聖節的一種習俗了,西方人喜歡將蘋果做成蘋果派,香甜可口,味道很棒。
4
粟米糖
美味指數:★★★★★
粟米糖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糖果,主要是在秋季的萬聖節流行。粟米糖是Wunderlee糖果公司在19世紀80年代創建。糖果是模仿玉米粒;三種顏色。每片約3倍的一個玉米粒。糖果是主由糖,玉米糖漿,人工色素和粘合劑。傳統粟米糖片是三種顏色:黃色廣泛年底,錐形橙色中心,白鰭尖。
5
烘南瓜子
美味指數:★★★★☆
可能這是在西方傳統萬聖節中,唯一不甜的零食。咸鹹的口感,略帶堅果的味道,西方人常喜歡用美國的Millbrook牌杜佳(Tocai Friulano)葡萄酒來搭配飲用。這種葡萄酒常帶有熱帶水果的香氣,充盈在鼻尖,但當它進入口中,香氣又會變化成桃子、杏仁的味道。更有意思的是,出產這款葡萄酒的哈德遜河谷(Hudson Valley)就在美國著名的“無頭谷”(Sleepy Hollow)和著名的“無頭養馬人”附近。
6
蛋糕
美味指數:★★★★☆
萬聖節,蛋糕是必不可少的配角,特別近年來,針對萬聖節推出的種種惡搞,鬼怪蛋糕,當然其中也有部分的可愛蛋糕,可愛程度讓你不忍心下口,也有惡心程度讓你不敢下口的!
7
熱蘋果西打
美味指數:★★★☆☆
萬聖節的傳統食物和蘋果有關的還有一個熱蘋果西打,西打cider就是蘋果汁或蘋果酒,這種飲料是用蘋果酒加熱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熱時已經揮發得差不多了,因此沒有多少酒精成分。
⑺ 外國人過萬聖節都吃什麼食物
萬聖節的食物有:南瓜派、蘋果、糖果、牛羊肉等等。
1、糖
「不給糖果就搗亂」,萬聖節的糖果最經典的是橘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裝,造型以鬼怪居多,不過,這個傳統本來面目和糖果沒有關系。
2、南瓜
南瓜派在美國南方本來就是初冬最常見的食物,在萬聖節只是更應景而已。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節日常見的零食。
3、蘋果
11月1日除了萬聖節之外,還是古羅馬一個重要的節日,叫波摩娜節。波摩娜是「果樹之神」,掌管所有果樹的生與死、豐收與歉收。羅馬佔領凱爾特之後,也把波摩娜節和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萬聖節吃蘋果的習俗。
(7)萬聖夜吃蛋糕有什麼寓意擴展閱讀:
各個國家的萬聖節:
1、英國:
英國是萬聖節的起源地,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特色的活動。每年10月中下旬,在倫敦的大街小巷中就能感受到「靈異」的氣氛。
萬聖節期間,倫敦塔附近會還原很多過去的施刑現場,人們在參觀的同時彷彿能感受到「鬼影重重」。
2、美國:
萬聖節傳入美國是在1840年。由於當時的愛爾蘭飢荒,造成大批愛爾蘭人移民美國,他們把慶祝萬聖節的習俗也帶到了美國這片土地。
每逢此日,幾乎美國所有商店都會出售鬼怪形的食品、糖果、服裝和面具等。由於南瓜燈是節日的標志,所以家家戶戶都要買南瓜製作南瓜燈、進行南瓜燈比賽。
3、加拿大:
萬聖節在加拿大也稱「鬼節」。當天晚上,加拿大民眾化裝成很可怕的樣子,希望以此嚇走「鬼魂」。化裝成「鬼」的人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紛紛提著兜挨家挨戶去要糖。
4、法國:
法國人在萬聖節這天,一般都去巴黎蒙馬特高地公墓和拉茲神父公墓獻菊花,在巴黎到這兩個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萬的花店,擺滿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絡繹不絕。
⑻ 萬聖節的由來老外過萬聖節有什麼風俗
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10月31日是萬聖節前夕。通常叫做萬聖節前夜(萬聖夜)。每當萬聖夜到來,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著一盞「傑克燈」走家竄戶,向大人們索要節日的禮物。萬聖節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也正是這兩樣——奇異的「傑克燈」和「不給糖就搗亂」的惡作劇。
萬聖節的由來
孩子們喜愛的節日
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不請客就搗亂(不給糖吃就搗亂)——Trick or treat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客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每家都要在每口放很多南瓜燈,如果不請客(不給糖) ,孩子們就踩爛他一個南瓜燈。
[編輯本段]雕空南瓜做面具
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 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編輯本段]Halloween一詞的產生
很多民族都在萬聖節前夜有慶典聚會,因此這一天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終約定俗成演變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譯成了萬聖節之夜。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譯作:「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傳說有許多版本,最普遍的認為,那是源於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走於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
⑼ 萬聖節的由來和習俗
一、節日來源:
關於萬聖節由來的,版本繁多,流傳較廣的是: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All Hallows' Day)。「Hallow」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天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而活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聖節原本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月節是贊美春天一樣。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德有一個贊美秋天的盛大節日,從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整整一天。他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
這些惡鬼要受到托生為畜類的懲罰。當然,只要想到這種鬼魅的聚會,就足以令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的愚民膽戰心驚了。於是他們點起沖天的篝火,並嚴密監視這些惡鬼。萬聖節前夜到處有女巫和鬼魂的說法就是這么開始的。至今在歐洲某些與世隔絕的地區,還有人相信這是真的。
二、節日習俗:
1、南瓜燈
南瓜燈又稱Jack-O'-Lantern。這個習俗來源於愛爾蘭,傳說有一位名叫傑克的人,性格狡詐、作惡多端。
有一天,傑克請魔鬼喝酒,喝完酒沒有錢付帳,他就讓魔鬼變成六便士來付酒錢,但是傑克並沒有用這六便士付錢,而是用銀紙封住惡魔。最後惡魔和傑克達成約定:惡魔不能嚇傑克,傑克才將惡魔放出來。傑克去世後,因作惡多端,天堂不收他;但是曾經戲弄魔鬼,地獄也不留他。
最後他只好不停的走著,手提著白蘿卜,裡面放著魔鬼給他的炭火來照亮路面。後來愛爾蘭人就用馬鈴薯或是大頭菜做成燈籠,在1840年代隨著新移民來到美洲大陸,他們發現比白蘿卜更好的材料,那就是南瓜;因此現在所看到的傑克燈通常是南瓜做的了。
2、不給糖就搗蛋
愛琳.波克曾經是一個巫婆,據她說,在愛爾蘭的塞爾特祭司,會在萬聖節前夜挨家挨戶收集食物給撒旦,他們每到一家就會要求那家人上繳特定數量的錢或食物,如果那家人拒絕上繳,就會被施魔法。於是在那一天,穿戴面具的塞爾特祭司邊唱邊跳,從一家到另一家給撒旦收集食物。
演變到如今,孩子們可以在萬聖節敲開陌生人家的大門要糖果。"Treat or Tricks"就是他們的敲門磚。來要糖果的孩子也會穿著各式的服裝,好像從前的巫婆和祭司一樣, "嚇到"住戶,拿到想要的糖果。「不給糖就搗蛋」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有的沒有得到糖果的孩子會給這家人一些惡作劇。
3、裝扮鬼怪
萬聖節其實是西方的鬼節,是群鬼出沒的日子,人們就想著扮成鬼的樣子好把鬼給嚇走,所以這天很多人會奇裝異服,裝扮成各種各樣的鬼怪在街上游盪,所以膽小的人出門千萬要注意了,一定要做好心裡防備,不然你沒被鬼嚇死,就被扮成鬼的人嚇死了。
4、咬蘋果
這是萬聖節最流行的一種游戲,就是把蘋果放在裝滿水的盆子里,讓孩子們不動手不動腳只動嘴巴去咬,若是咬中蘋果,那麼這個蘋果就是你的了。
⑽ 萬聖節應該吃什麼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10月31日,在這一天里西方人民會祭祀亡靈祈求平安。隨著西方文化的湧入,一些西方的節日在我們國家也漸漸地流行起來,比如聖誕節和現在萬聖節。雖然咱們不用像他們一樣祭祀亡靈,但是美食是沒有國界的,咱們可以看看西方人,在萬聖節這一天都會吃些什麼?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南瓜在西方的萬聖節里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萬聖到,吃南瓜。」南瓜可以說是萬聖夜的節氣食物,特別是這一份南瓜派,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點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別在萬聖夜的前後,成為一種應景的食物。
在萬聖節臨近的日子,是蘋果的豐收期,所以這一份焦糖蘋果自然也成了非常應景的食物。把蘋果從果蒂插入竹簽,然後在給蘋果放糖漿里裹上一層糖衣,再給粘上點果仁,棉花糖,小餅乾等食物,讓它成為精巧的零食,當然,這份蘋果也可以不裹糖衣裹巧克力喲!
蛋糕在萬聖節里是必不可少的配角,特別近年來,針對萬聖節推出的種種惡搞,鬼怪蛋糕,當然其中也有部分的可愛蛋糕,可愛程度讓你不忍心下口,也有惡心程度讓你不敢下口的!。可以說蛋糕真的是豐富了萬聖節中的食物,想要吃新奇蛋糕的朋友,在萬聖節這一天吃,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