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蕪湖清水河有什麼蛋糕店
擴展閱讀
這個附近哪裡蛋糕 2025-09-11 23:06:05
九十歲蛋糕題材大全 2025-09-11 22:37:34

蕪湖清水河有什麼蛋糕店

發布時間: 2022-05-31 02:23:50

㈠ 電子科大清水河校區附近有什麼好的飯店么適合學生去的。。

推薦:陽光地帶 烤魚,土連鍋。
順江 一條街上都是,
想吃好點的打的去犀浦,很近的。

㈡ 有清楚蕪湖這個城市的么

市名
蕪湖市(英語:Wuhu City ,漢語拼音:Wú Hú SHì)別稱:江城,簡稱:蕪
地理坐標
市中心位於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轄區
9個,蕪湖市轄4個市轄區,3個縣
建置
鳩茲:春秋
蕪湖縣: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蕪湖鎮:隋開皇九年(589年)
蕪湖縣:南唐升元年間(937年-943年)
蕪湖市、蕪湖縣:1949年5月10日
蕪湖市(級):1983年7月1日
政府
蕪湖市政府位於鏡湖區北京東路66號。市委書記陳樹隆,市長楊敬農
面積
331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720平方公里
人口
230.46萬(截止2007年底),市區人口105萬左右
長途區號
0553(+86)
郵政編碼
241000
牌照
皖B
方言
蕪湖市區通行江淮官話,轄縣江淮官話和吳語並存
市樹
香樟、垂柳
市花
月季、菊花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是皖南經濟,文化,交通,政治中心,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重點開放城市。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自城西南向東北緩緩流過,青弋江自東南向西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皖江與青弋江的交匯口。蕪湖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繁昌縣「人字洞」,是古人類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引起世界矚目。繁昌柯家村古窯址,繁昌平鋪鄉「萬牛墩」和南陵吳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銅礦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一、城市由來
蕪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鳩茲,在今市東南約四十里的水陽江南岸。《左傳》:「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吳,克鳩茲。至於衡山。」此處記敘的衡山是當塗縣東北面的橫山。而鳩茲城址則位於水陽江南岸一帶侵蝕殘丘向北延伸的盡頭。由此往西地勢低平,多為湖塘沼澤地區,因湖沼草叢,鳩鳥雲集,而得名鳩茲,又稱「勾茲」、「皋茲」、「祝茲」等。在鳩茲附近有一長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蕪藻」,故得名蕪湖。此段水陽江當時稱為中江,西連長江,東通太湖,為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水道。鳩茲是控制中江的一個渡口,位置相當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漢武帝元封二年,鳩茲已設縣,易名蕪湖,此乃早期的蕪湖城。
[編輯本段]二、自然地理
蕪湖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攝氏度,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每年達219-240天。
蕪湖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布其間。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市轄區:
鏡湖區 面積 58平方千米,人口 43.91萬。郵政編碼241000。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97號
弋江區 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3.42萬。郵政編碼241002。區人民政府駐利民西路448號
鳩江區 面積 154平方千米,人口 18.75萬。郵政編碼241000。區人民政府駐長江南路35號。
三山區 面積 276平方千米,人口 14.42萬。郵政編碼241080。區人民政府暫駐三山鎮人民政府。
縣:
蕪湖縣 面積 730平方千米,人口 38.13萬。郵政編碼241100。縣人民政府駐灣沚鎮。
繁昌縣 面積 604平方千米,人口 31.61萬。郵政編碼241200。縣人民政府駐繁陽鎮。
南陵縣 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54.31萬。 郵政編碼241300。縣人民政府駐籍山鎮

五、商貿傳統
歷史上蕪湖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頗為發達。南唐時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南宋以後,特別是到了元朝,蕪湖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市鎮,從明代開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漿染等手工業已聞名遐邇,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就有「織造尚淞江(上海),漿染尚蕪湖」之說,形成號稱「蕪湖巨店」的大型漿染工場。
鳩茲廣場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台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辟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迄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到了清代,蕪湖形成了廣大的米業市場,與無錫、長沙、九江並稱為全國四大米市。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量西洋商品經過蕪湖銷往內地,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 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面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
六、地方交通
航空:航空交通上,蕪湖主要依靠的是58公里外的南京祿口機場,二者之間僅為1小時的車程,有205國道和高速公路相通。
鐵路:蕪湖境內有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宣杭五條鐵路干線交匯聯接,向外可通達全國各地的火車站,而蕪湖蕪湖城區地圖公路鐵路兩用長江大橋的建成更是使長江南北的交通快捷方便。蕪湖火車站位於蕪湖市中心,公交4、10、19、31、38、32、88路均可到達。
公路:蕪湖的公路交通網日臻完善,205國道(河北秦皇島--廣東廣州)、318國道(上海--西藏樟木)穿境而過,蕪湖至宣城、蕪湖至合肥、蕪湖至馬鞍山、蕪湖至南京等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另外還有一批規劃中的高速公路或已開工建設或即將開工建設。
市內交通:蕪湖市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車和計程車,各類計程車的起步價均為5元,2.5千米後為1.8元/千米,可免費等候5分鍾,超過5分鍾後按0.42元/分鍾計價,超過10千米後,每公里加收50%的空駛費,即2.3元/千米。
地方特產
蕪湖鐵畫:蕪湖鐵畫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藝人以錘代筆,鍛織成畫,堪稱一絕。自它誕生至今300多年來一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古今中外人士所青睞。鐵畫創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間蕪湖人湯鵬,他「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從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鐵畫一經問世,不僅「遠客多購之」,而且「名噪公卿間」,士大夫階層人士把它作為「齋壁雅玩」之物欣賞,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備至,賦詩著文加以贊揚。近年來,藝人們不斷創新,又開創了立體鐵畫、瓷版鐵畫、純金和鍍金畫。
蕪湖「三刀三畫」:蕪湖傳統特產「三刀三畫」,除了以上所說的「蕪湖鐵畫」外,還有「堆漆畫」、「通草畫」。其中蕪湖鐵畫「堆漆畫」,「通草畫」是十分珍貴的手工藝品,現在已經十分難得一見。「三刀」是指「剪刀」、「菜刀」、「剃刀」。「三刀」為蕪湖市的傳統產品。剪刀生產始於明末清初,做工精細講究,為全國三大名牌剪刀(即蕪湖趙雲生剪刀、杭州張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之一。其中,杭州「張小泉」剪刀,也是師出蕪湖(張小泉,明末安徽黟縣會昌鄉人。其父張思家,自幼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藝。小泉在父親的悉心指教和實踐中,也練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藝。),可以說蕪湖是中國名副其實的「剪刀之鄉」。廚刀處理後可做到一刀三用,即前部用於片,中部用於切,後部用於剁。蕪湖剃刀,式樣美觀大方,刀口鋒利,耐磨經用,輕便靈活。
蕪湖四魚及大閘蟹:因為蕪湖處於我國最大的河流「長江」之畔,又是我國江南重要的水鄉之地,因此,蕪湖的水產特別豐富。蕪湖四魚指:鰣魚、刀魚、鮭魚、黃鱔。其中「鰣魚、刀魚」更是名列「長江三鮮」之中狀元、榜眼之位!
蕪湖產的蟹,黃多,膏實,殼薄,油脂豐厚,肉質飽滿,味道鮮美。施今墨,可以說是一個「品蟹專家」,也是為蟹分等級的人。民國早年,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是個出名的喜愛食蟹的饕餮者。他把各地出產的蟹分為六等,每等又分為二級:一等是湖蟹,陽澄湖、嘉興湖一級;邵伯湖、高郵湖為二級;二等是江蟹,蕪湖一級,九江二級;三等是河蟹,清水河一級,渾水河二級;四等溪蟹;五等溝蟹;六等海蟹。他說,海蟹也有好的,如福州的海蟹,從內河隨水流出,品質頗佳,可列入四等。
蕪湖腐乳:將豆腐切成小塊,發酵成霉豆腐,待黴菌絨毛長到2、3厘米長時可將霉豆腐裝入壇中,再倒入適量配好的鹽水和各種輔料就可以封壇了,鹽水比例以每100毫升水加食鹽20克為宜,加入的輔料不同,製成的腐乳也具有不同的風味;封壇數月之後,待菌毛融去之後,輔料的香味滲入到坯塊中時,鮮香美味的腐乳就製成了。
特點:蕪湖腐乳切塊整齊,色澤鮮艷 ,品種多樣,有紅方、青方、糟方之分,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種不同風味,回味悠長。
佳品: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多味腐乳。
蕪湖瓜子:1981年由年廣九首創於有「瓜子城」美稱的蕪湖,傻子瓜子種類繁多,有西瓜子、白瓜子、葵花子等多個品種,製作工藝也因季節而不同,口味更是融大江南北眾家之所長。傻子瓜子個個顆粒飽滿,易嗑耐嚼,味美香濃,久食不厭。
十、建置沿革
(一)鳩茲(春秋~秦)
春秋 ,名鳩茲,屬吳國。
戰國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屬越國,名鳩茲。周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滅越,屬楚國,名鳩茲。
秦 ,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蕪湖屬鄣郡,仍名鳩茲。
(二)丹陽郡蕪湖縣(西漢~東晉)
西漢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領17縣,蕪湖為其中之一,蕪湖縣名始於此。
東漢 沿襲之。
三國 ,吳黃武二年(223),蕪湖縣城由鳩茲遷至今市區東南雞毛山一帶,仍屬丹陽郡。
西晉 ,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分丹陽郡置宣城郡(駐宛陵)。移丹陽郡治於建業(今南京)。蕪湖仍屬丹陽郡。
東晉 ,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帶僑置郡州縣。成帝咸和四年(329),蕪湖縣屬丹陽郡,僑立豫州於蕪湖
(三)宣城郡、淮南郡(東晉~南北朝)
東晉 哀帝興寧元年(363),蕪湖屬宣城郡(郡址移駐蕪湖);孝武帝寧康二年(374)蕪湖仍屬宣城郡,並僑立上黨郡。孝武帝太元年間(376-396)僑郡為縣,省陽轂(今繁昌)入蕪湖縣,後又省蕪湖縣入襄垣縣。自此蕪湖縣置被撤銷,襄垣、上黨兩縣均屬淮南僑郡。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於丹陽的於湖(今當塗縣南19公里處)。
南北朝 ,劉宋文帝元嘉九年(432)並上黨縣入襄垣縣,屬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並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駐於湖),襄垣縣屬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復立淮南縣屬南豫州,襄垣屬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屬揚州淮南郡。
(四)當塗縣屬鎮(隋~唐)
隋 文帝開皇九年(589)撤銷丹陽、淮南二郡,置蔣州駐石頭城(今南京),並襄垣等縣入當塗縣,縣治遷駐姑熟(今當塗縣城),原蕪湖(城)降為當塗縣屬鎮。
唐 ,將全國分為十道後又改分為十五道,蕪湖一直為當塗縣的一個鎮,只是屬道州有變動。
(五)宣州屬鎮(唐)
唐 太宗貞觀元年(627)屬江南道宣州;玄宗開元廿一年(733)屬江南西道宣州。肅宗乾元元年(758)屬江南東道升州。上元二年(761)屬江南西道宣州;德宗貞元三年(787)屬江南東道宣州。
(六)江寧府蕪湖縣、宣州蕪湖縣(五代十國~北宋)
五代 ,南唐李弁升元年間(937-943)復置蕪湖縣屬江寧府,自此以後到民國,蕪湖縣置未斷。
宋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平江南,蕪湖屬宣州。
(七)太平州蕪湖縣、太平路蕪湖縣(北宋~元)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升南平軍為太平州,蕪湖屬江南路(後為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為太平路,蕪湖屬江浙行中書省太平路
(八)太平府蕪湖縣(元~清)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35)改太平路為府,蕪湖屬太平府。
明 ,明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蕪湖屬中書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蕪湖直屬六部太平府;永樂十八年(1420)改京師為南京,蕪湖屬南直隸太平府。
清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定江南,改南京為江南省,蕪湖屬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順治十八年(1661),蕪湖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從此安徽省正式成立,蕪湖屬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國年間(1857-1864)府、縣屬浙江省兼轄,後屬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
(九)蕪湖縣(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廳而存縣、道,蕪湖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設蕪湖道(駐蕪湖),轄皖南地區二十三縣,蕪湖為首縣甲等;民國二十一年(1932)蕪湖縣屬安徽省第二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日軍侵佔蕪湖,撤銷第二專區,改屬第五專區,同年10月25日又改屬第九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8月,屬第六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9月,抗戰勝利後屬安徽省皖南行署,並為第六專區駐地。
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三十軍八十八師解放蕪湖。4月27日成立蕪湖軍事管制委員會,直屬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
(十)蕪湖市蕪湖縣分治(1949年~1980年)
1949年5月10日,成立蕪湖市人民政府。從此蕪湖市、縣分置。5月13日設皖南行署駐蕪湖市,轄蕪當、池州、宣城三專區,蕪湖市直屬皖南行署。蕪湖縣屬皖南行署蕪當專區。
1950年撤銷蕪當專區,蕪湖縣直屬皖南行署。
1952年2月4日,蕪湖縣改屬皖南行署蕪湖專區。
1952年8月27日,撤銷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市直屬安徽省。蕪湖縣乃屬蕪湖專區,蕪湖專區及蕪湖縣均駐蕪湖市。
1958年2月27日,和縣裕溪口鎮劃入蕪湖市。6月21日蕪湖市改屬蕪湖專區領導,同年11月27日專區和市合並,以蕪湖專區名義出現,直屬安徽省。
1959年3月12日並蕪湖縣入蕪湖市。
1960年1月14日專區和市分開設置,市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
1961年4月26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同年12月5日復置蕪湖縣,屬蕪湖專區,專區與縣仍駐蕪湖市。
1965年7月19日又劃蕪湖市歸屬蕪湖專區。
1971年3月蕪湖縣遷駐灣址鎮。同年3月29日蕪湖專區改名為蕪湖地區,蕪湖市、蕪湖縣同屬蕪湖地區。
1973年2月25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
(十一)蕪湖市(1980年~今)
1980年1月29日,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行署移駐宣城,蕪湖縣屬蕪湖市。
1983年7月1日,當塗縣的大橋公社劃入蕪湖市。同時將原屬宣城地區的繁昌、南陵、青陽三縣及九華山管理處劃歸蕪湖市管轄。
1988年8月17日,青陽縣、九華山劃出蕪湖市,復歸池州地區。
十一、蕪湖十景
1、赭塔晴嵐
赭色雙峰擁古塔,宛如瑪瑙飾奇葩。臨軒聽雨數滴翠,登閣望晴歌綴嘉。
深水淺溪騰瑞氣,繁花秀木吐丹霞。泠然鍾鼓聲聲遠,歸又魂牽小九華。
「赭塔晴嵐」系古「蕪湖八景」之首,久負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園的「九華行官」後院,始建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依山擁寺,氣勢雄偉;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每當雨後,嵐光飄渺」,景緻分外綺麗。
雨後斜陽,登臨遠眺,領略古人「大江煙外動,春鳥渚邊鳴」的詩情畫意;盡覽江城廣廈櫛比,大道縱橫,山水環繞,花樹繁茂的一派生機勃勃的現代都市風光,令人如入畫中。
2、鏡湖細柳
步月觀嵐已出神,滿堤煙柳更迷人。游絲裊裊齊搖浪,飄絮盈盈競逐塵。
山欲飛來同入畫,客當歸去復回身。鏡湖本是梳妝鏡,裝扮江南第一春。
鏡湖細柳」系古「蕪湖八景」之一,處於市中心,歷來「為邑中風景最佳處」。鏡湖是開放式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蕪湖籍文化名人蕭雲從塑像、阿英、洪?藏書室、王步文紀念亭等點綴其間;各式現代化建築群環湖矗立,使「鏡湖細柳」這一著名歷史景觀又平添濃郁的都市情調,現代風光。
3、赤鑄青鋒
沉沉霧靄籠逶迤,赤水赤山擁赤旗。一柄青鋒平地起,萬叢翠柏接天齊。
神如隱約風流畫,雄似巍峨鐵鑄詩。北望群山迷亂勢,而今更喜雨逢時。
赤鑄山們於市東北郊,與神山、火爐山、馬鞍山連綿一體,因「山勢逶迤」、「曲徑幽邃「,為近郊之勝境。赤鑄山充滿歷史古韻,極富傳奇色彩。相傳春秋時干將在此設爐造劍,三年成雌雄,其劍青光閃爍,鋒利無比。至今山上仍存「淬劍池」、「砥劍石」、「鐵門檻」等遺跡,「淬劍池」位於山巔,池不大,水不深,但終年不枯,水清鑒人,頗為神奇。
4、玩鞭春色
滿亭春色百花開,臨水登高敞醉懷。尚憶強臣驚夢起,尤聞飛騎落荒來。
愚軍玩寶徒勞樂,明帝遺鞭倖免災。縱有寶鞭無老嫗,爭留今日此亭台。
玩鞭春色」系古「蕪湖八景」之一,千百年來以其動人的歷史典故為世人所傳頌。玩鞭亭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5年),後毀;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又廢;現亭於1984年新建於市北郊汀棠公園內。亭高10米,二層,八角八柱,金碧輝煌。亭內繪有晉明帝遺鞭脫身的壁畫四幅,栩栩如生。汀棠公園系全國第一家農民依次修建的公園,水面廣闊,景色天然。春遊玩鞭亭,「風暖雲閑上此亭,亭花爛漫鳥丁寧」,無邊春色,令人陶醉。
5、雙江塔影(原名:雙流夕照)
大河澎湃小河姣,際會雙流在楚皋。共映夕陽榮寶塔,獨擎彩筆繪今朝。
千年古韻翻新韻,萬里歌潮漲浪潮。絕似蓬萊仙聖境,流連忘返任逍遙。
中江塔巍然聳立於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半依鬧市半偎江,古人譽之為「江上芙蓉」,系蕪湖市重點文化保護單位。中江塔為磚石結構,高35米,每層每間均有一門,門兩邊各有一窗,專供夜間置燈,導航來往船隻,故中江塔堪稱為蕪湖地域位置的標志。
該塔雄視雙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長長,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勝收。入夜,月華皎皎,漁火點點,月升影移,波盪影晃,伴之濤聲鈴聲,更令人陶然悠然。
6、天門煙浪
一挽長河氣不收,天門雙柱扼吳洲。波驚碧落風雲急,霧籠黛橫山水幽。
兩岸歡歌摩峭壁,滿江溢彩綠平疇。更憑造化無窮力,喝令東流向北流。
天門山雄踞市北郊長江畔,距蕪湖市區約15公里,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和縣境內)之並稱。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詩曰:「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被評為「蕪湖十景」之一的「天門煙浪」意境,正緣於此。
7、西山靈石
千古南陵形勝地,西山美景袖珍藏。雲煙繚繞由慷慨,峰路盤旋信倘佯。
妙石夾間花艷麗,甘泉流處竹幽篁。清明山水清明世,國色天香比洛陽。
西山風景區位於南陵縣丫山鎮境內,距縣城約34公里。西山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987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西山風景區面積約為20餘平方公里,區內奇峰異石和溶澗、清泉、瀑布融為一體,景色十分秀麗。有形態各異的奇峰60餘座,如丫山峰、美人峰、獅子峰、蝙蝠峰等;也有數不勝數的異石遍布各處,如大神龜、八戒石、蟾蜍朝天、犀牛望月等更是妙趣橫生。西山石景的袖珍性、盆景堪稱一絕。
8、馬仁雲壁
赤沙雲壁奪天工,萬馬行空九子雄。百丈神岩擁聖地,千年秀氣孕奇峰。
仙人擺渡迎香客,佛殿鳴鍾頌古風。松柏杉楠檀槭竹,繁榮昌盛郁蔥蔥。
馬仁山,位於繁昌縣赤沙鎮境內,距縣城約12公里。馬仁山因其山巒秀麗、植被良好,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馬仁石壁」曾列為繁昌縣古十景之一。
該山石壁形狀多樣,雄偉峻峭。仙人擺渡、和尚朝聖、玉貓回頭、一線天、擎天柱、月亮洞等景點,形象生動、鬼斧神工。
始建於唐代的馬仁寺,如今仍香霧繚繞,香客不斷。馬仁寺的南麓尚有烏霞寺,兩寺隔峰相對,更添千年佛地光彩
9、陶辛水韻
鳩茲素以水鄉譽,更有陶辛水韻殊。兩岸小荷爭斗艷,弋江么調競相娛。
井田光大千秋說,圩垸弘揚萬畝圖。陶令後人今再會,舉杯同慶在香湖。
陶辛鎮,位於蕪湖縣,距市區約20公里處。青弋江蜿蜒而過,境內溝渠縱橫,碧水環繞,構成了頗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韻。
在陶辛圩內,有一香湖島公園是主要景點之一。島上建有香荷亭、垂釣亭、強陶亭、九曲長橋和香湖賓館,為萬畝水系的自然美又平添了古樸、典雅的情韻。
10、褐山攬勝
蕪湖美景不勝看,欲覽全城上褐山。古邑風光收眼底,中江虹韻感心端。
千年烽火生青草,百畝沙洲喚客船。取蟹助樽歌一曲,停舟信步共躋攀。
褐山,地處蕪湖市北郊,離市中心12公里,海拔132米,是蕪湖市的最高點,與天門山遙遙相望。
褐山林木茂盛,綠蔭蔥籠,是該市綠化覆蓋率最高、苗圃種植面最大,野生葯材最豐富的天然寶庫。
褐山腳下,江水滔滔,江心島曹姑洲與褐山一衣帶水,相映成趣。登臨山巔,遠眺揚子江,數十里碼頭歷歷在目,長江大橋近在咫尺;俯瞰曹姑洲,白牆紅瓦,良田千畝,一派田園風光。

㈢ 電子科大清水河校區在哪兒訂蛋糕最方便送達

順江小區

㈣ 清水的安徽蕪湖市鳩江區清水街道

清水,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清水因青弋江、水陽江兩江之水在此交匯,形成清渾分明兩種水色而得名,清水迥色成為蕪湖一奇異自然景觀。清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富庶,文化昌盛。清水的萬春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萬春圩初築於後唐清泰三年(936),北宋嘉祐六年(1061),寧國縣令沈披招八縣民工重修萬春圩,圩田修復後,宋仁宗趙禎賜名為萬春圩。著名科學家、文學家沈括參與籌劃並撰寫《萬春圩圖記》一文。
清水街道區位優勢明顯,城市基礎設施完備,交通網路發達。蕪宣、蕪馬高速穿境而過,並設有蕪湖東站進出口。街道境內駐有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方特夢幻王國主題公園、鳩江經濟開發區二期、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區、蕪湖中加學校、蕪湖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等重點單位。新建萬春花園、竹秀清苑等居民安置小區。
古戰場
清水街道位於青弋江下游,蕪湖市城東。清水,自古以來,就是一條重要交通通道,為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期,清水河軍灘口為周瑜營盤,曾有張家營、茆家營兩個營寨,軍灘口外灘是放馬場。
1856年11月,鄧紹良由灣沚進軍清水河。1858年4月,太平軍灣沚大捷。1860年2月,英王李秀成由蕪湖指揮太平軍回師廣德、郎溪,隨後攻佔湖州、杭州一舉摧毀清軍江南大營防線,太平軍都是從清水籌集糧食,擴充兵源。
1862年5月20日,清軍發起對蕪湖的進攻,從四麵包圍蕪湖。東撤的一支太平軍固守清水鎮,遭到清軍黃翼升水師截擊,千餘將士在此犧牲。
1863年1月,太平軍自萬春圩三里埂循河而下,反攻蕪湖未成。2月,灣沚太平軍准備奪取清水河鎮。清軍四個水師營合力反撲,清水街頭戰火四起,濃煙滾滾,太平軍寡不敵眾退至黃池。太平軍在萬春湖與清軍作戰相持三個月,反攻蕪湖已成泡影,由此結束了太平軍在蕪湖長達10年的歷史。
文化之源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之所以在此引用宋代大儒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下的這些膾炙人口的佳句,是想說明「人文清水」歷史文化底蘊厚重,這些正是如今清水街道群眾性文化蓬勃發展的「文化之源」。
清水位於蕪湖市東部,坐落在萬春圩,這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而清水之得名,蓋因青弋、水陽兩江之水在此交匯,形成清渾分明兩種水色。由此,「清水迥色」成為蕪湖一大奇異自然景觀。清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豐饒,文化昌盛。歷史上著名的萬春圩,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初築於後唐清泰三年(936),北宋嘉祐六年(1061)寧國縣令沈披招八縣民工重修。圩田修復後,宋仁宗趙禎賜名「萬春圩」。著名科學家、文學家沈括,曾參與籌劃萬春圩的開發,並撰寫了《萬春圩圖記》一文。清水街道的前身清水鎮,則是一個百年古鎮。其中,清水小學已有百年歷史;清水河中學已有60年歷史,其前身「蕪湖縣中學」之校名,則由文化名人郭沫若題寫。
為了留住千年古圩、百年古鎮的歷史影像和盛世輝煌,清水的「趙樹理」、作家陸成全,在新時期出版了攝影作品集《古鎮風采》、散文隨筆集《清水風情》,展示了古鎮風情之美、人文之厚、民風之淳。同樣是「山葯蛋」本土文化,王玉潔女士的《伊人如月水一方》等數部個人隨筆集亦出版發行,顯現了新一代清水文化女性在茁壯成長;徐大本先生的古詩詞《渡叟詩詞》付梓,顯示老一輩文人深厚的古文功底;鄉土作家項強的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屢見《知音》等多家國內大型期刊,一篇篇作品散發出陣陣墨香……
正是這些歷史底蘊和文化傳承,成就了今日的文化清水和清水文化,鑄就了「清水人」的歷史情懷和現實理想。我想,當年沈括進一步規劃開發萬春圩時,也許初衷只是改造自然、利國富民,他可能沒有想到,他創造和留下的物質遺產,如今正在文化精神、歷史傳承等多方面,對萬春圩的子民、對清水的兒女發揮著巨大作用。而這種「文脈史源」的作用,在新時期必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將成就人文清水新的輝煌!
歷史人文

仁宗嘉祐六年(1061)寧國縣令沈披招8縣民工重修萬春圩,著名科學家、文學家沈括參與籌劃並撰寫《萬春圩圖記》一文。

廷祐年間(1314-1320)歐陽玄任蕪湖尹,對蕪湖山水景物,名勝古跡都有詩詠贊美,《蕪湖八景》始名於此,荊山為蕪湖八景之一。

嘉靖年間(1522-1566)荊山寺在荊山建成,利用陡削石壁刻有菩薩100餘座,後稱為荊山寒壁。

乾隆十三年(1748)小荊山奎星閣前修建「荊山書院」。
咸豐六年(1856)十一月,鄧紹良由灣沚進軍清水河。太平軍在四褐山至澛港一線被清軍陸軍總兵德安兵圍攻,傷亡萬餘人,蕪湖城復被清軍佔領。
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荊山一帶下冰雹,大如雞蛋,莊稼俱毀。
光緒二十九年(1903)兩江總督張之洞奏准開墾萬春圩,在清水河鎮設立「農務學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萬春圩農民抗租。
宣統二年(1910)十月,萬頃湖(萬春)墾戶與寶善公司爭執租谷,全湖罷租,清政府派縣令何敬敷前往鎮壓。
中華民國
民國5年(1916年)8月4日,卜家店、官陡門、軍灘、梅家樓等處發現蝗蟲,知縣余誼密督促農民撲滅,並派員收買,計收數百斤之多。
民國16年(1927)3月6日,蕪湖成立總工會、農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群眾組織。萬春圩成立農民協會,有萬餘人參加成立大會。方東白任主任委員。
是年11月,中共安徽臨時委員會派胡濟,俞昌准等在麻浦、白沙、易太、萬春等圩區發展黨組織,領導農民抗糧減租。萬春圩農民開展抗租減息獲勝。
民國20年(1931)8月28日,受颶風襲擊,萬春、行春各鄉被大水沖平,溺死千餘人。
民國23年(1934)安徽省公路局改線,新建蕪湖經清水、六郞橋、楊老村至灣沚公路路基。翌年,1月1日蕪(湖)屯(溪)公路通車。
民國28年(1939)1月20日,粟裕率新四軍二支隊第三團一部,襲擊扁擔河畔官陡門日軍據點,激戰半小時,殲日、偽軍200餘人。
民國34年(1945)5月,南蕪湖游擊大隊和臨江團得到行春圩大刀會配合,進攻駐方村的偽保安隊,又兩次攻打駐清水河的保安隊據點。
民國35年(1946)12月20日,5時,上饒開往蕪湖一輛裝客卡車,於清水河上渡船時沖入河中,僅18人得救。其餘乘客全部蒙難。
民國37年(1948)冬,萬春區工委在清水河、祠山廟、童家壩、北陡門、王 、大閘等地方散發和張貼迎接解放軍渡江的標語和傳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1年4月25日,清水聯村供銷合作社信用部成立。此為建國後皖南地區第一個信用合作社組織。
1952年4月,取消從一到七的數字區名,改用澛港、石硊、方村、陶辛、中窯、政和,萬春地名稱謂。
1954年4月至8月,蕪湖縣連續降雨1350毫米。4月14日,全縣出現內澇。5月25日,麻鳳圩小楊壩首破。8月25日,長江水位高達12.87米,麻鳳圩、萬春圩、十三連圩等全縣大小圩口19個,相繼潰破。被淹沒達33.49萬畝,為近百年來未有的特大洪水。
1955年9月20日,全縣第一所中學「安徽省蕪湖縣初級中學」在清水鎮開辦。
1956年7月,蕪湖縣首屆體育運動會在清水鎮舉辦。
1956年9月26日,全縣最大的排灌站——萬春機械排灌站竣工,安裝4270型柴油機8台,共1600馬力。
1957年,大荊山的蔣公山一山洞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石斧,三孔石刀等70餘件石器。其中有兩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1958年8月17日,清水鄉同和村,把成熟的黃稻棵並田移栽,放出「高產衛星」,畝產達18387.5斤。11月3日,長江鄉單晚畝產又「突破萬斤大關」,蕪湖縣報專版進行報道。
1958年10月,全縣23個鄉合並為東風、紅旗、長江、萬春4個人民公社。次年2月2日又以地名命名,除萬春原名未動外,東風改為易太、紅旗改為方村、長江改為魯港。
1960年4月2日,萬春圩灌溉工程竣工。
1960年,蕪湖縣中學凌紹虞老師培育的大蒜,最大的蒜頭重半市斤,選送北京參加勤工儉學成果展覽。
1961年6月,澛港、方村、易太、萬春人民公社解體,建4個區委會,全縣調整為18個公社。
1963年,祠山公社金華大隊一帶農民興起木器包裝加工業。以後逐漸形成木器包裝加工產業,涌現出一批納稅大戶,2003年,全鎮木器行業產值實現1.8億元。2006年,產值達2.5億元。
1963年3月,中央文化部文物普查工作組來蕪湖縣考察、鑒定「荊山寒壁」。
1964年4月13日至24日,大閘公社安樂大隊社員在七里灘打草積肥有96人感染血吸蟲病。
1968年10月,清水造船廠建造出第一艘60噸水泥駁船。
1972年,成春獸醫站與萬春中學合制的穿心蓮類脂素等制劑,受到華東中草葯會議的表彰。
1974年6月25日,方村、紅楊、萬春3個區因台風襲擊,共倒塌房屋36861間,死亡2人,傷47人,48441畝農田受災。
1974年12月20日,恢復中共蕪湖縣委派出機構區委會,成立灣沚、紅楊、方村、澛港、萬春、易太6個區委會。
1976年8月,唐山大地震後,人心惶惶,蕪湖一帶家家搭防震棚。
1979年,清水鎮清水、軍灘、聯盟村部分村民開始種植苗木花卉,面積2000畝。1999年,擴大到15個村,面積1.5萬畝。2006年,全鎮發展為2萬畝,年銷售額2億元,並帶動其他鄉鎮農民種植。
1983年3月,全縣進行社鎮制改革試點,在萬春區所轄5社2鎮和其他5個區各轄的1個公社進行。4月,萬春公社並入清水鎮,實行以鎮管村。
1983年,清水河中學何榮洲榮獲省級優秀班主任。
1983年7月17日,萬春圩腰村至小河咀堤段4處塌方,中國人民解放軍83111部隊官兵趕赴現場搶險,終於控制住了險情。同一天,省委書記黃璜到萬春圩視察。
1984年,清水鎮清水村苗木專業戶馬玉保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7年,張鎮鄉新民村個體專業戶鄧立田被評為省級勞動模範,並出席省黨代會。
1987年9月,張鎮中學韋章斌榮獲安徽省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廳級勞動模範)。
1988年2月8日,清水鎮建成水上自來水廠。1999年12月28日,被蕪湖市自來水公司兼並後引用市區自來水。

㈤ 蛋糕店企業介紹怎麼

本蛋糕店系xx年成立的,有聞名業界的xxx技師擔綱,用料正。麵粉採用xx品牌。油是xx品牌。清潔衛生,曾獲得過xx獎。譽滿xx城市。價格格實惠。歡迎光臨。

一握『蛋糕』手,永遠是朋友
「蛋蛋」相逢,「糕糕」有你
不一樣的蛋糕,吃出不一樣的你

㈥ 關於青藏鐵路的知識有哪些請簡略的寫一寫。

鐵路全長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凍土地帶。其最高點位於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埡口,被譽為「離天最近的鐵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鐵路」。

青藏鐵路建設的過程中,創造了西藏公路運輸史上的多項紀錄。

1、青藏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千米,最高點為海拔5072米。

2、青藏鐵路也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澤濕地和雪山草原,全線總里程達1142千米。

3、青藏鐵路還是世界上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多年連續凍土裡程達550公里。

4、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車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

5、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6、全長1686米的昆侖山隧道,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

7、海拔4704米的安多鋪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鋪架基地。

8、全長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橋,是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

9、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千米,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千米,這是火車在世界高原凍土鐵路上的最高時速。

拓展資料

青藏鐵路,簡稱青藏線,是指青海省至西藏自治區的鐵路,屬於中國國家干線鐵路之一。

青藏線鐵路等級為國鐵Ⅰ級,被譽為「天路」。青藏線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昆侖山口,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安、羊八井、拉薩。全長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㈦ 在清水河坐什麼車去福田埔尾村

莉蘭藝術蛋糕坊(埔尾村店)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東園路埔尾村9號103-104號鋪
電話:(0755)82050883

公交線路:8路,全程約6.2公里
1、從清水河乘坐8路,經過10站, 到達新聞大廈站
2、步行約470米,到達莉蘭藝術蛋糕坊(埔...網路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