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我做的海綿蛋糕表皮會起泡 而且乾巴巴的呢
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配方有問題
雞蛋沒有打好
拌好的蛋糕糊放在外面太久,消泡了嚴重。
過度烘焙,水分蒸發了。(因為表皮是起泡的,所以這個原因不存在,請回顧上述三個點看看。)
Ⅱ sp海綿蛋糕下層不熟
可能是烤箱溫度調的過高。
溫度過高,導致表皮短時間熟了,但裡面沒熟,再烤的話可能表面會焦,但不烤裡面就不熟。建議降低溫度,延長時間,低溫慢烤。
Ⅲ 海綿蛋糕表面脆怎麼回事高分!
你這個方子看起來就有問題嘛。。蛋白打到硬性發泡就太發了吧。適度就要,要充分打發,但是別硬性的,這樣太幹了。
烤箱溫度150度不算高,我覺得是方子給的時間有點長。或者你把托盤放的太靠上了。放在中下層,或者說你的烤箱太小了。不知道你用的幾寸托盤,用的多大容量的烤箱。
如果不想表皮太干,你可以在表皮剛剛定型的時候,大概20分鍾吧,拿小噴壺在表面噴些水霧,或者用蛋液刷上一層,別刷油,越刷越脆。
還有泡大粉就別加了吧。本來雞蛋就打發了,再加泡大粉,高度在烤箱裡面增高了,靠近了導熱管,就容易把表皮烤硬。
最後綜合看一下,如果你的表皮顏色不深的話,就是烤箱的時間太長了,蛋糕熟了就可以了,三四十分鍾的時候,打開用牙簽插入沒有黏液帶出,乾乾凈凈的就是熟了,就可以拿出來了。
拿出來倒扣一下,直到涼了以後再取出來。這樣的話,蛋糕不會扁下去,而且內部的水蒸氣也會讓硬化的表皮柔軟。
Ⅳ 做蛋糕卷,將蛋糕捲起來時為什麼會掉皮
1、蛋白打發過度,以至於乾性發泡,打發至濕性發泡略過一點的狀態,提起打蛋器,呈現彎曲的尖角就可以了。
2、烤箱溫度過高或者烘烤時間過長,會導致蛋糕卷表面就會變硬。烘烤的時候一般選擇170℃-175℃,上下火,中層烤約20分鍾左右。根據不同烤箱的火力大小,所需時間不同。
3、捲起手法不正確,卷的時候彎曲角度太大,手法不夠輕柔。拉著蛋糕片底下的油紙來卷(不要直接用手卷),再用擀麵杖壓緊。
(4)海綿蛋糕為什麼表皮會掉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榴槤蛋糕卷熱量高,而且因為單位密度也較高,極易超量食用,造成攝入過多的情況,導致發胖。
2、榴槤蛋糕卷所含熱量、糖分較高,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
3、榴槤蛋糕卷所含熱量、糖分較高,所以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不應食用。
4、熱氣體質、喉痛咳嗽、患感冒、陰虛體質、氣管敏感者吃榴槤會令病情惡化,對身體無益,故不宜食用。
5、榴槤性質溫熱,若吃得太多,會令燥火上升,出現濕毒症狀。想緩解不適,就要飲用海帶綠豆湯或夏枯草湯。
Ⅳ 烤海綿蛋糕時,蛋糕先是鼓了個大包,然後烤到最後大包自己消失了,蛋糕表面裂了
是因為溫度升高過快,導致蛋糕膨脹過快造成的。烤箱是很個性化的,在同一設定的溫度下,不同的烤箱的實際達到程度是不一樣的,即便是同一個牌子一型號的烤箱在溫度上都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加上使用的蛋糕方子的水性材料不一樣,所以在實際烤蛋糕時表現不同事非常的正常的。建議如下:採用低溫,再高溫的方法來烤。125度預熱,125度烤至超出模高(估計35分鍾應該能達到),然後調至145至150度間上色,上色過程大約需要5-7分鍾,上色後可加錫紙維持這個溫度再繼續烤或將溫度稍調低再烤。總共時長大約在50分鍾左右,但是請不要以50分鍾作為蛋糕成熟的標准,應依據平時說的蛋糕成熟的標准來判斷,總之,一開始的低溫烤是為了避免蛋糕內的氣體因加熱過快導致膨脹過於迅速而造成蛋糕表面開裂;後來調高溫度是為了加快蛋糕成熟的速度。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望採納!
Ⅵ 烤海綿蛋糕為什麼表面老是有一層硬殼
太幹了,可以多放點雞蛋或水。或者上火太高。其實如果不是硬到焦黑變脆也算正常現象。烤完出爐蛋糕表面就開始被風干損失水分了。
Ⅶ 海綿蛋糕出爐後表面皺皮厚的原因
可能有幾個步驟是應該注意的:
蛋白沒有打至乾性發泡
麵粉拌入時過度攪拌導致出筋
烘烤時間不夠久,蛋糕中還有大量的水氣....判定的方式是你用手輕輕拍蛋糕的表面會很有彈性且沒有沙沙的聲音. 此外可用細的竹簽插入而沒沾到濕濕的麵糊.如此再烤個5分鍾就可出爐了.我通常有個經驗是聞到蛋糕烘烤香味時再烤個十幾分鍾就差不多了.
出爐的蛋糕可在桌面震一下讓水氣散出,並且倒扣至涼.
Ⅷ 為什麼蛋糕底部會脫皮
蛋糕底部的脫皮問題,一定要解決好,在烤箱內時蛋糕表皮非常漂亮,但是一旦倒扣出烤模表皮就沾粘掉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烘烤時間不足或者烤箱溫度不足,此時要相應的做出調整。
如何判斷是否烤熟?
說到烘烤不足的這個問題,那麼該如何判斷輕芝士蛋糕是否已經烤熟了呢?跟戚風蛋糕一樣嗎?
輕芝士蛋糕是屬於組織比較濕潤的蛋糕,所以用竹簽測試只要沾粘的狀況不是液體就表示熟了,有一些散的組織沾粘是正常的;也可以通過用手輕壓蛋糕表面,沒有流動的感覺,就行了。
Ⅸ 為什麼烤海綿蛋糕頂上起皮下面烤的都挺好
攪拌不到位海綿蛋糕是利用蛋白起泡性能,使蛋液中充入大量的空氣,加入麵粉烘烤而成的一類膨鬆點心。因為其結構類似於多孔的海綿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