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體育考試前吃什麼東西最好
運動前的飲食對訓練或比賽的結果有絕對的影響,適當的營養可以提升訓練的效率和比賽的成績,不適當的飲食則會讓你提早感覺疲勞,或是腸胃不適,無法表現出應有的水準。
運動前的飲食依照個人的喜好、習慣、適應的程度,和參與的運動而各有不同,當然有些運動員相信在特定的時候吃特定的食物,會為他們帶來好運,不論如何,運動前的適當飲食有以下的功能:
1.為體內的肝醣做最後的補充:替整個運動的過程提供充足的營養:肝醣是主要的能量來源,肝醣存量不足會使人提早感覺疲勞,而影響 表現。
2.提供充足的水份。
3.安定腸胃道:讓你不至於在運動過程中感覺飢餓,也不會因為吃得 太多而感覺肚子不適。
4.提供自信:讓你感覺你已經有充足的准備,可以表現出最好的成 績。
運動前應該吃些什麼?
運動前應以高醣類、低脂肪的食物為主,例如麵包、飯、面、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容易消化,又能提供醣類,作為運動時的能量來源。如果運動的時間超過60—90分鍾以上,可以選擇升糖指數 (glycemicindex)較低的食物,例如水果、脫脂牛奶、米飯、豆類,這些食物緩慢的被消化成醣類,能夠常時間的供應醣類給運動中的肌肉使用。
如果運動的時間短於60分鍾,可以選擇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麵包、運動飲料,這些食物很快的就被消化,能夠迅速的提供醣類。
高纖維的食物比較容易造成肚子不舒服,因為它們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消化,有些高纖維的食物也富含醣類,例如全麥麵包、高纖餅干、某些高纖飲料等,如果這些食物會使你在運動中感覺不舒服,就應該避 免在運動前吃這些食物。
什麼時候吃最好?
進食的時機隨著比賽舉行的時間,和食物的總類而不同,共同的原則是,吃進去的食物可以在比賽過程中提供充足的營養和能量,而又不 至於在運動過程中造成腸胃道不適。
高熱量或是高脂肪的食物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能消化,一般而言,正常一餐的食物約需要3—4小時的消化時間,才不至於在運動中感到腸胃不適,份量較少的一餐約需2—3小時,少量的點心只需一小時,這些情形依照個人在運動時對胃中食物的感覺不同而有差異。如果你在運動時對胃中的食物很敏感,少量的食物就會令你感到飽脹不適,你就需 要讓食物有更長的時間消化。
身體上下震動比較大的運動員,例如籃球、跑步等等,對胃內的食物通常比較敏感,少量的食物可能就會令這些人感到不舒服,這時就需要在比賽更早前進食,或是減少食物的攝取,以減輕這些症狀。一般而言,身體震動比較小的運動員,例如自行車和游泳選手,比較不會受到胃中食物的影響,對於進食的時間和食物的選擇有必較大的彈 性。
少數的人若是在比賽前15—120分鍾吃甜食或是高升醣指數的食物,例如運動飲料、汽水、麵包、蜂蜜等,在運動時會發生血糖過低,而感到頭暈和疲勞。這是因為胰島素受到醣類的刺激而分泌,這原本是維持血糖的正常反應,但是運動時肌肉使用比平常更多的血糖,而造成血糖過低。運動前的一點甜食對你的表現會有幫助,但是如果會出現血糖過低的症狀,最好的方法是,在運動前5—10分鍾再吃這些甜食,胰島素的分泌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反應,而在運動開始後,胰島素的分泌就會被抑制,不會對升高的血糖產生反應,也就不會有上 述的血糖過低的症狀發生。
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是任何的進食時間表可以適合每一個人,每個人都需要在練習時實際體驗,模擬比賽時的賽程,找出最適合最有效的食物和進食的時間。最好不要在比賽時嘗試沒有在練習時試驗過的食 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清晨8:00的練習或比賽
前一天的晚餐和消夜必須富含醣類,喝充足的水,但是經過一個晚上,肝臟中肝醣的含量已經降低,在練習或比賽前補充醣類可以提升你的表現。在運動前90—120分鍾吃少量的早餐,例如麵包加果醬,或是水果,避免含太多脂肪的食物,例如包子、漢堡,他們不容易消化,會在胃中停留比較長的時間,也無法提供足夠的醣類。有時牛奶也會對某些人造成腸胃不適。若是你習慣吃豐盛的早餐,就需要在運動前2—3小時吃,才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消化。如果無法早起,在運動前10—30分鍾也可以運動飲料或是一兩片麵包補充前一天晚上消耗的體內 肝醣。
上午10:00的練習或比賽
前一天晚餐和消夜必須富含醣類,喝充足的水。在當天七點左右吃豐盛而高醣類的早餐,三小時的時間足夠消化這些食物,補充肝醣,而且不會造成腸胃不適,但是應該避免油膩的食物,因為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而且你需要補充醣類,而不是脂肪。
午間12:00的練習或比賽
前一天晚餐和消夜必須富含醣類,喝充足的水。當天吃豐盛而高醣類的早餐,若是八點吃早餐,在十一點左右可以再吃一些少量的高醣類點心,例如麵包、果汁或水果。若是九點吃早餐,比賽前10—30分鍾可 以再補充一些運動飲料。
② 體育考試前吃什麼東西比較好
體育考試前吃容易消化的高熱量食物比較好。
運動前的飲食要選擇高糖、低脂肪的食物為主,例如米、面、水果等,這些食物容易消化又能提供糖類,後者馬上能轉化成做運動時的直接能量。考慮到中考體育測試持續時間比較長,還要增加一些奶製品或豆製品,這些食物緩慢地被消化成糖類,能夠長時間為肌肉提供能量。
進食時機的選擇原則
進食時機的選擇原則是吃進去的食物可以在測試過程中提供充足的營養和能量,而不至於在運動過程中造成腸胃不適。高熱量或是高脂肪的食物需要長一點兒時間才能消化。
一般而言,正餐的食物約需要3至4小時的消化時間,才不至於在運動中感到腸胃不適;分量較少的一餐約需要2至3小時;少量的點心只需1小時。這些情形依照個人在運動時對胃中食物的感覺不同而有差異。
③ 做完體育運動,在飲食上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運動前最好不要吃正餐,以巧克力等補充熱量的食物為佳。一般鍛煉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不要喝冷水,最好運動完畢30分鍾後再進食。不要吃高熱量的食品,這樣很容易增加身體的負擔,甚至會導致肥胖。不喝蘇打水和果汁飲料 ,蘇打水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被禁止的,尤其是在運動後。
一天運動最佳時間是每天的下午進行運動,這個時間段要保持在三點到五點之間,如果白天上班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在晚飯後兩個小時進行運動,這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人體處於一種內部器官活躍的狀態,身體對於運動的具有很好地適應性,能夠適應一些強度的運動,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並且有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
④ 對於體育訓練的人吃什麼最有營養
市面上有著太多的飲食可以幫助你取得你當下想要的健身效果,不管是增肌還是減脂,你都有大把的選擇,比如調整營養的比例,像是生酮,高蛋白低碳,碳水循環,亦或者改變進食時間跟頻率,像是間歇性禁食,碳水後置等等。只要不是過於極端的去限制整體熱量,那其實你都可以適當的嘗試,但是,我不只一次的強調過,這些個嘗試都要基於一個基礎,那就是整體的營養比例要適當,你必須要考慮到營養攝入的合理性,否則的話,可能你當下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來看,你都可能比較終面對營養不足的麻煩,進入一個更不健康的狀況。即使你自認為體重水平健康,甚至已經超重,都一樣會面對這個風險。
為了更好的規避這方面的風險,我能馬上給出的一些非常通用的建議就是你需要多攝入營養素密度更高的食物,盡量多攝入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以及菌菇跟水果等,相對而言不管是維生素,礦物質,還是膳食纖維的含量跟熱量相比都非常的高,同時在主食選擇中也盡量注意多粗細搭配,這些也都是老調重彈了,而想要更好的針對個人情況作出調整,你就有必要對不同的營養素缺乏而產生的營養不良症狀有更具體的了解。
以下這些小信號,可以給你做為參考,如果有符合的症狀,那麼在結合你自己真實的飲食情況做一下思考跟判斷,之後的調整就會有針對性的多。
飲食的操作說簡單其實也就那麼幾個要點,注意總熱量,三大營養素攝入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主食盡量粗細搭配,然而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因為每個人實際情況的千差萬別,會有極多的變數產生影響,因而一定要自己多去根據自身情況來靈活的做出調整,吃得聰明你的訓練才能事半功倍。
⑤ 體能訓練後怎麼補充營養
研究有三個要點可加以應用: 攝取較多之碳水化合物,有助於訓練後肌肉肝糖含量之恢復。 訓練之過程要有變化,某些天要從事激烈訓練使肌肉肝糖耗盡;而某些天之訓練則不必過度消耗肝糖,如可從事技術訓、或指導,而使肝糖較能夠充分恢復。
1、肌糖原的補償(Muscle Glycogen Supper compensation)
由於在長時間運動時(超過60分鍾以上,肌肉肝糖之低含量(因運動消耗)與疲勞有關。因此如何在比賽前增加肌肉肝糖含量而延遲疲勞時刻的發生是從事耐力運動者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典型的肌肉肝糖補償方法,此方法是在比賽前一周內實施兩次衰竭運動(每次間隔三天,同時在第二次衰竭運動前後攝取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飲食。在第一次運動後連續三天食用低碳水化合物(約合10%)食物,此時肌肉肝糖含量相當低而且會有低血糖現象。而在第二次衰竭運動後三天改會高碳水化合物之食物(約合90%),因此肌肉肝糖之含量會大為增加,比平常之含量還要高出許多。這種傳統的方法,由於它具有下列缺點已較少被使用,1)食物特殊不易被選手接受,含10%或9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不易准備且難以滿足運動員之口胃。2)有運動傷害之危險,在第一次激烈運動後再繼之三天均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會使肌肉肝糖含量與血醣濃度降低,在體能與心理狀態皆不佳之情形下,再從事第二次之衰竭激烈運動,傷害問題值得堪憂。3)影響比賽之成績,於比賽前三天從事激烈之運動(即二次之衰竭運動)。可能會影響比賽之體能與表現,選手不願嘗試。由於有上列三點瑕疵,因此新的肝糖補償方法便被用以改進傳統之方法。
修正的肌肉肝糖補償方法:此方法乃在比賽前一星期逐漸減少運動量(分別是運動90分鍾、40分鍾、40分鍾、20分鍾、20分鍾、休息和比賽),且改變碳水化合物之攝取量,先攝取三天50%的碳水化合物,而於比賽前三天攝取70%的碳水化合物。這種方法亦可像與型肝糖補償方法增加相當多的肌肉肝糖含量,由於較溫和可行,在美國已有長距離選手利用此種方法,來增進體能改善。來增加肌肉糖含量,對於長時間約耐力性運動似可改善其成績,但對於少60分的耐力運動則影導不大,因為在約70一80%最大能力下運動60分鍾,並不會使肌肉肝糖含量低到會影向成績的程度。但如果在繼續運動(即在60分運動後)30分,則對體能和成績的影響較大,因為這個時候肌肉肝糖的含量會再減少許多。
2、復合性與單一性碳水化合物
運動訓練後要實時補充大量碳水化合物,而我們所需之碳水化合物的種類是復合性(complex)碳水化合物,而不是單一性碳水化合物(simple carbohydrate)。復合性與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可依下列方式加以區別。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也叫作澱粉食物、一般是較自然而未加精煉的食品。這些食物包括馬鈴薯、全麥麵包、面類、谷類食物、糙米、水果、豆類和蔬菜(根莖類)等。它們含有纖維質、幾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而單一性碳水化合物是精製過之食品,通常吃起來是甜的,如糖漿、糖水、蛋糕、餅乾等。它只含熱量而較少含有其它營養素。
要攝取較多復合性而非單一性碳水化合物之理由: 能穩定血糖。復合性碳水化合物含有鉻,較不易造成血糖之大幅起落。而單一性碳水化合物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而使血糖下降。血糖不穩或過低會影響精神意志狀況,進而影響成績。胰島素分泌過度會使體內儲存更多脂肪。 攝取單一性碳水化合物會增加血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含量,因而會增高心臟病機率,減少血液輸送至肌肉細胞和降低體能。攝取單一性碳水化合物會增高血中之尿酸而引起痛風。
攝取復合性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肌肉肝糖之含量,同時比會增加細胞保留水份之能力,這樣便可減低運動中之脫水現象。 攝取復合性碳水化合物可以達到控制體重之效果。復合性碳水化合物含有較多之營養素但卻相對的含有較少的能量。 運動員攝取較多的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不但有助於成績之突破,亦可以正確之飲食習慣與方式和保持良好之健康狀況。飲食原則與方法在促進人體健康的立場上,運動員和一般人是一樣的。
3、碳水化合物之種類與肝糖之形成
碳水化合物之種類會影響消化與吸收之速率,且也會引起不同之賀爾蒙反應,因此不同碳水化合物之攝取,會影響肝糖之形成。Costi1l等人((1981)比較激烈運動後48小時內攝取單一或復合性碳水化合物對肌肉肝轉之影響,選手在80%強度下跑完16公里和五趟1分鍾快跑後,攝取70%的碳水化合(包含單一和復合CHO)。結果24小時後,兩組不同碳水化合食物對肌肉肝糖:激烈運動後,攝取單一(simple)和復合(complex)碳水化合物,在48小時內對肌肉肝糖之影響,於運動後26小時,兩種食物對肌肉肝糖含量沒有影響,但在24-48小時之間,攝取復合碳水化合物食物使肌肉肝糖含量顯著地高於單一碳水化合物。 於激烈運動後24小時內,攝取單一或復合性碳水化合物,對於肌肉肝糖形成較沒差別,但若要於比賽前三天利用食物方法來補償肌肉肝糖含量(glycogen super compensation)那麼攝取復合碳水化合物則會比較好。
4、體能訓練時有關飲食之建議
在全年365天之間,每天皆要注意飲食方式與習慣,而不是在比賽那幾天才注意。適當合理的飲食有助於訓練期間體力或身體熱能存量之恢復。體力恢復後才能適應持續激烈之訓練,不斷的訓練才會導致身體對高負荷之適應,身體適應後體能即會突破,因此平時即要注意正確之飲食方式。 訓練時飲食攝取量要考慮身體的需求,特別要考慮足夠碳水化含物之補充,以維持肌肉內肝糖的儲存。在激烈訓練時,如攝取較少之碳水化合物,則會導致低肌肉肝糖含量,肌肉肝糖含量少時,要接受規律的訓練是很困難的。 每日訓煉後,要盡快補充能源,因此在訓練期間內要補充能量之時間很有限,且肌肉恢復肝糖能力最強之時間是運動訓練後第一個小時。 安排妥善之進食時間。在訓練期間要盡量設法補充食物,不要因不方便而放棄飲食機會。如沒吃早餐即去訓練,在訓煉後上午九、十點左右要吃含有高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水果、全麥麵包)。如在傍晚訓練時,在下午三、四左右要吃一點東西﹒然後於訓練後再吃正餐。 一星期至少要有一天休息。留一些時間讓選手在激烈訓練後恢復體力或肌肉能源是必要的。休息方式亦可採用訓練三天後休息一天,而後再訓練六天後休息一天之方式循環。 吃更多之新鮮蔬菜(特別是根莖與綠葉蔬菜)、水果(特別是酸性水果)與谷類食物(如全套麵包、豆類、糙米等)。 強調澱粉性食物(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之攝取,而不是糖類食物(單一性碳水化合物),不要依賴太多糕餅或甜食來補充碳水化合物。 不要吃過多之肉類,肉類最好選擇較瘦的肉或雞鴨肉,要減少肉類之攝取而增加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之補充。嘗試每日吃一餐不含肉之食物。 平時餐飲要確定選手已補充足夠水份和新鮮之果汁(含有高量之維生素和礦物質,訓練前或中絕不能有脫水現象。平時要養成規律飲水習慣。 減少攝取炸或鹼的食物。嘗試用蒸或炒的方式准備食物。不要加過多鹽,以免造成脫水現象。可考慮使用微波爐准備食物,用微波爐並不會導致營養素大量流失,且可結省時間.這對於忙碌的運動員在准備食物時相當有幫助。
⑥ 體育運動前能吃蛋糕嗎
親,運前最好不要吃東西,對胃不好,一點點是沒問題的!
⑦ 明天下午 2點考體育 200米加立定跳遠 我想問下中午應該吃什麼 蛋糕飯
平時怎麼吃,現在還怎麼吃,就是別吃太飽。紅牛和巧克力在考前半小時吃,建議紅牛在考試前一天就喝,避免有什麼副作用出現,沒時間解決。
⑧ 高強度的運動之後,吃什麼食物可以補充能量
高強度的運動之後,吃含有豐富植物蛋白的豆製品食物可以補充能量。除了吃含有動物蛋白的食物外,還應該多吃含有豐富植物蛋白的豆製品。大豆芽含有豐富的天冬氨酸,有利於肌肉中乳酸的代謝,延緩疲勞的出現。它是一種便宜且適合健身鍛煉的食物。一般來說,在培訓後的90分鍾內,對蛋白質峰值的需求和蛋白質補充效果最佳。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是:瘦肉,蛋,魚,牛奶和豆類。
三、高運動強度的危害
高運動強度對人體的刺激作用較大。適宜的運動強度能有效地促進身體機能的提高,增強體質。如果強度過大,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反會使身體機能減退,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⑨ 足球運動員的食譜一般是怎樣的想要增強體能
先請看幾個小故事
1)中國國家隊2002年在昆明集訓的早餐菜單:
油條、白粥、窩窩頭、皮蛋粥、豆漿、牛奶、煎蛋、煮蛋、炸菜、炒肉絲
明檔:烤多士、西火腿、早餐腸、鹹蛋
主食:花捲、饅頭、肉包
生吃蔬菜:西生菜(沙律醬)、水果番茄、黃瓜、涼拌海蟄
凍果汁:鮮橙汁、西瓜汁、菠蘿汁
凍飲料:鮮奶、酸奶、可口可樂、雪碧、健力寶、礦泉水
熱飲料:咖啡、紅茶
水果:香蕉、蘋果、葡萄、芒果
配備:黃油、果醬、方糖、醬菜
2)女足領隊朱和元還特意在會議上強調了隊員們的「吃飯問題」,因為在前幾天的營養調查中,隊員們只達到了標準的70%。在隊會上,朱和元要求隊員們一定要「多吃主食和蔬菜,絕對不能挑食」。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曼斯基擔任女足主教練期間就曾倡導過「一日七餐」的政策,並受到了女足隊員們的歡迎,只不過法國人伊麗莎白上任後球隊這樣的好習慣並沒有延續。目前,「好好吃飯」的問題再次被球隊提及。
3)一般球員吃的營養清單是:60%碳水化合物,30%蛋白質,10%的脂肪。「什麼東西對自己有益,姚明就會吃什麼。」法爾松說,「那個時候他還會強行地在比賽前去吃一些有能量的食物,包括喝高能量的飲料。」
4)由於皇馬的一日三餐都會在昆侖飯店29層的「頂峰俱樂部」里,所以屆時Tony將會帶領著他的10人廚師組在「頂峰俱樂部」開放式的廚房裡,同皇馬的隨隊廚師們一起為巨星們做出一道道精美的西餐。Tony還透露,皇馬將採取自助的方式用餐———在360度旋轉的高空餐廳里,享受著中西廚師的拿手美食,再看著北京的美景,的確是一種享受。另外,根據記者的了解,皇馬入住頭天的午餐為:頭盤為奶油韭蔥湯或蘑菇湯,意麵配番茄汁拌帕米臣奶;主菜為烤雞胸配干李脯、松仁拌煮土豆;甜品為水果沙拉和脫脂、全脂水果原味的酸奶。
5)在中國足壇,恐怕無人比謝暉更能詮釋老當益壯這個詞了。是什麼讓他的運動壽命如此長?謝暉說,他的秘密就是擁有一套健康食譜並嚴格照其執行。
「飲食得當,33歲也是黃金年齡「那些退役較早的球員相比,謝暉的飲食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對此,謝暉給出了他飲食的幾個原則,「首先,少吃肉,尤其少吃豬肉;其次,多吃麵食;第三,多吃水果蔬菜;第四,控制食量。」
「我喜歡吃蔬菜沙拉、生魚片、巴西烤肉,雖然喜歡,但我必須有選擇地去吃。比如,蔬菜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沒有烹調過的蔬菜,營養更豐富,所以我每天都會吃一些蔬菜沙拉。但巴西烤肉熱量高,我一周最多吃一次。此外,我每個星期都會吃一兩頓生魚片,一是自己喜歡吃,二是營養需要。」
對於一些國內球員的飲食,謝暉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比賽當天,應該盡可能少吃肉和海鮮。我經常能看見賽前有些隊員還在吃漢堡喝碳酸飲料,這樣無論是對比賽狀態還是今後的身體,都是一種傷害!」
謝暉認為,國內球員在飲食上的確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比如有些隊員偏愛油炸食品,比如晚餐有些隊員肉食吃得很多,「在歐洲足壇,球員不僅踢球需『職業』,飲食同樣需『職業』。當然,偶爾喝點酒或者吃點喜歡的美食無可厚非,但千萬注意節制。」
剛才看到談孫繼海的一個帖子,有感於東西方飲食的差異對於足球運動員的影響,試找些素材與大家一起探討。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的飲食是舉世聞名,我想生活中,我們大家都逃不掉這幾樣食物的誘惑:
紅燒肉
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
油炸食品
對於我們的很多職業足球運動員來說,訓練是一個方面、飲食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對比姚明和易建聯,他們在美國科學的飲食指導下,身體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而我們的很多旅歐足球隊員,常常可見的報道確是這樣的:
某某球員的老婆、老媽特意趕往國外,照顧兒子的飲食。因為他們吃不慣國外的食物。
對於傳統意義上的中餐,我們希望使用高脂肪、高熱量來烹飪,我們上海就很喜歡濃油赤醬的感覺,但是這些讓我們大塊朵頤的食物對於一個足球運動員來說可真不亞於一帖毒葯,
【足球運動員的飲食】
足球運動員在練習和比賽中,身體必定要消耗能量。肌肉的重復收縮需要能量的支持,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需要及時給體內進行補充。一般來說,足球運動員對攝入的食物不太在意、特別是訓練期的飲食。
【營養和足球比賽成績】
如果某種食品能夠提供體內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那再理想不過。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人體需要均衡地攝入不同食物來保證體內基本營養物質。健康的飲食應包括如下物質:
?碳水化合物 ?維生素 ?蛋白質 ?纖維素
?脂肪?水?礦物質
球員應該了解主要營養物質的結構、來源和功能,積極對待自己的飲食。營養學家和體育科學專家認為;球員的飲食應該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特別是動物性脂肪。教練員要認真安排飲食結構,確保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而蛋白質的射入要維持在平均水準。球員經常有意識地攝入過多蛋白質,而放棄纖維素。纖維素易被消化,如穀物的外殼。它具有通便的功能,且有助於防止便秘和其它相關疾病。
我們需要消除關於營養物質的一些神話。許多足球運動員喜歡飲酒,並確信賽前飲用少量烈酒會有利於比賽成績。酒是經過發酵而成(50%的糖份和澱粉),它不象碳水化合物那樣在練習中能提供能量。在肝臟中,酒精的分解代謝速率極低。多餘的酒精作為能量源,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訓練和比賽中,球員最重要的是攝入足夠的水份,因為水份不足會對比賽成績產生嚴重影響。
另一個神話是希望服用大量維生素來提高比賽成績。與之相反,大量攝入某些維生素會導致中毒,使關節和頭部疼痛。
【能量系統】
消化系統是把食物轉化為脂肪和糖,為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提供能量(ATP)。ATP是種化學合成物,當ATP斷裂生成二磷酸腺苷(ADP)時,釋放能量來滿足肌肉活動要求。ATP數量與肌肉活動時間的長短密切相聯。有氧供能系統使用三種能量物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而無氧供能系統僅使用糖酵解提供能量。有氧供能系統很容易處理代謝產物,但無氧供能系統卻不能處理滯留在血液和肌肉中的大量乳酸,導致身體疲勞。如前所述,足球是有氧供能佔主導地位的運動項目,而無氧供只起輔助作用。在訓練或參加比賽期間,球員體內儲存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原消耗很大。關鍵是,球員要攝入適宜的食物,補充能量。良好的飲食習慣對球員來說至關重要。
【球員訓練時的飲食】
制定一個適合所有球員的飲食計畫是不現實的。因為,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球員的年齡、身材、周圍環境(濕度和溫度)、個人愛好,這些都不允許我們設計一個「標准」的球員食譜。研究人員提出了如下基本原則:
?少食脂肪、特別是動物性脂肪
?增加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
?降低糖的消耗
?降低鹽的攝入
熱量的攝入至關重要。成年人每天的熱量攝入大約是2,800-3,000大卡。但是,1名職業球員的每天熱量攝入就要提高到5,000-6,000大卡。值得注意的是,年齡介於12-20歲的年輕選手,由於身體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所以需要攝入更多的能量。
在1名職業球員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最好是復合性碳水化合物)應該佔到50%、蛋白質為15%,以熱量單位表示如下:
碳水化合物:2,800大卡
蛋白質:750大卡
脂肪:1,450大卡
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球員,每天要補充3-4次營養小吃。這些營養小吃(包括全麥、三明治、堅果、水果、餅干、汽水等)最好安排在早晨訓練課之後。研究表明;大運動量練習後的幾分鍾,攝入一定量的液體可以穩定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如果訓練安排在晚上,那麼營養補充最好在下午進行。訓練後,正餐應該在晚上八點半。一般來說,在訓練期間,球員要在適當的時間里補充營養物質。
點擊查看原圖
【比賽當日飲食】
比賽當日飲食具有一定特性,因為球員和球隊管理者在一起進餐。比賽當天,除了考慮食物的營養因素外,還必須考慮球員的心理因素。如下為指導原則。
1.避免攝入脂肪和大量肉類食品,這些食品需要較長時間的消化,並妨礙胃的排空,使胃部有充盈感。
2.避免油膩食物。
3.多攝入高熱量的復合性碳水化合物,這些食品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避免攝入過量的單碳水化合物。
4.開賽前2.5-4小時,確保攝入食物的消化。
隨比賽的日益臨近,球員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持續增加,消化功能下降。此時,球員更喜歡攝入流食(如大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附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混合物),以降低緊張造成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和腹部痙攣等現象。重要的是,攝入的食物在胃中要易於消化、特別是球員處於焦慮時。
在比賽期間,球員的飲食非常重要。攝入的液體量不足,會影響機體通過排汗蒸發熱量的能力,並導致中暑。理想的情況是,球員應該隨時補充液體(如在場地邊上放些飲料,當處理傷痛時,球員可以隨手飲用)。如果球員只能在半場休息時,補充液體,那麼最好飲用電解質/糖原飲料或特殊礦泉水。
【練習後的飲食】
比賽或訓練(特別是耐力訓練)之後,球員要盡可能補充體內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水份。如果訓練和比賽周期較長,就必須給機體持續地儲存能量,即提高肌糖原和肝糖原的濃度。研究表明;保持高水平碳水化合物飲食,會使糖原在48小時內完全再合成,而蛋白質和脂肪則需要4天才能部分地補充消耗的糖。
以上是一篇介紹職業運動員的飲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足球運動員每天應該攝入的是:
在1名職業球員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最好是復合性碳水化合物)應該佔到50%、蛋白質為15%,以熱量單位表示如下:
碳水化合物:2,800大卡
蛋白質:750大卡
脂肪:1,450大卡
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蔗糖、穀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堅果、蔬菜(如胡蘿卜、番薯等)等。
蛋白質主要來源: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馬奶等;畜肉,如牛、羊、豬、狗肉等;禽肉,如雞、鴨、鵝、鵪鶉、鴕鳥等;蛋類,如雞蛋、鴨蛋、鵪鶉蛋等及魚、蝦、蟹等;還有大豆類,包括黃豆、大青豆和黑豆
脂肪主要來源:1.油炸食品此類食品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經常進食易導致肥胖;是導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險食品。
2.罐頭類食品 不論是水果類罐頭,還是肉類罐頭,其中的營養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壞,特別是各類維生素幾乎被破壞殆盡。另外,罐頭製品中的蛋白質常常出現變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為降低,營養價值大幅度「縮水」。
3.腌制食品 在腌制過程中,需要大量放鹽,這會導致此類食物鈉鹽含量超標,造成常常進食腌制食品者腎臟的負擔加重,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高。。
4.加工的肉類食品(火腿腸等) 這類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故可能有導致癌症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添加防腐劑、增色劑和保色劑等,造成人體肝臟負擔加重。還有,火腿等製品大多為高鈉食品,大量進食可導致鹽分攝入過高,造成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5.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 雖然含有一定量的優質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但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所含有的大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已經被確定為導致心臟病最重要的兩類膳食因素。現已明確,長期大量進食動物內臟類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如結腸癌、乳腺癌)的發生風險。
6.奶油製品 常吃奶油類製品可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出現血糖和血脂升高。飯前食用奶油蛋糕等,還會降低食慾。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響胃腸排空,甚至導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進食奶油製品後出現反酸、燒心等症狀。
7.方便麵 屬於高鹽、高脂、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一類食物。一方面,因鹽分含量高增加了腎負荷,會升高血壓;另一方面,含有一定的人造脂肪(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加之含有防腐劑和香精,可能對肝臟等有潛在的不利影響。
8.燒烤類食品 含有強致癌物質三苯四丙吡。
9.冷凍甜點 包括冰淇淋、雪糕等。這類食品有三大問題:因含有較高的奶油,易導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慾;還可能因為溫度低而刺激胃腸道。
10.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含有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結合胺形成潛在的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含有香精等添加劑可能損害肝臟等臟器;含有較高鹽分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和腎臟負擔加重。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再看看國足的早餐菜單,你會發現什麼?
油條早餐腸、鹹蛋 涼拌海蟄 可口可樂、雪碧、健力寶、咖啡 醬菜
這些是不是應該出現在我們的足球運動員的餐桌上?
相比而言,我們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主食上,50%的碳水化合物,而我們的主食是米飯,相較而言,歐洲球員的主食多是義大利粉、義大利面,而且配菜多為蔬菜、水果以及水煮的雞肉或者牛肉等,現在的運動員已經了解了豬肉對於人體的危害,但是畢竟多年的飲食習慣還是比較難改,所以偶爾滿足一下口腹之慾也是情理。比如之前我看到劉翔的莘庄基地的一頓午餐就是:蝦、海蟹、草頭。我多次看到中國的球員聚餐用火鍋、普通的酒店來作為地點,喝著碳酸類飲料,對於這些行為,我們只能說:你要好好的掙錢就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以上僅僅是我的一些見解,還希望得到更多專業人士的觀點,我們一起來談論飲食對於中國球員的影響,我相信:如果有科學的飲食作為後盾,中國的足球運動員可以更多的出現在歐洲賽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