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麵包機做的蛋糕為什麼像桃酥
擴展閱讀
巧克力蛋糕圖案圖片大全 2025-05-18 04:23:23
雲南蛋糕做法烤箱 2025-05-18 04:13:23

麵包機做的蛋糕為什麼像桃酥

發布時間: 2022-05-11 10:26:40

1. 為什麼麵包機烤出的麵包像蛋糕

查看一下你的麵包機的設置,可能放在蛋糕擋了,ACA的麵包機就有蛋糕檔。

2. 麵包機做蛋糕好不好

不好,做蛋糕不管你是全蛋做法還是分蛋做法,都需要打發,而麵包機沒有這個功能,做出來的基本是一個麵疙瘩。

3. 麵包機做戚風蛋糕總是會塌陷,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配方不穩定,也可能是蛋白打發不充分,或者沒有完全熟透

4. 為什麼我用麵包機做出來的麵包像發糕

剛出爐時聞起來有輕微的酒味和酸味,基本是正常的。

麵粉的選擇沒什麼問題。土司麵包一定要用高筋粉,實在買不到,西北地區的麵粉不錯,一斤2.5元以上的就可以。

我都使用電子秤。通過量體積,尤其像麵粉那樣的固體,分量很不準。麵粉要鬆散的裝載杯子里,並且表面抹平。

液體部分,連同雞蛋,用量應該是麵粉的60%到65% ,
糖的用量不超過10%就不會對酵母有什麼影響。
你的酵母用量可能偏少,應該是麵粉的1.5%,4杯麵粉估計應該有400克以上,酵母要6克,小勺是多大的?5ml的要2平勺。

另外,你選擇的程序也有問題,是個法式麵包的?,應該選擇2小時50幾分鍾的那些程序。兩次攪拌,而後一次發酵時間很長。

我現在基本都用這個配方:
高粉400克,糖40克,鹽4克,酵母6克,奶粉20克,黃油30克,雞蛋一個,誰190克。
你可以先用隨便一個程序揉面10分鍾左右,然後選擇甜麵包的程序製作。提前10分鍾出爐,否則會顏色很重。
選擇淺色,750或者900克都可以。

5. 用麵包機做的麵包為什麼總是皮厚硬,而且組織像發糕

可能你用的麵粉也有點問題,做麵包最好要用低筋麵粉,如果高筋麵粉做出來的可能就會有發糕的感覺。

6. 為什麼麵包機做出來蛋糕會塌陷

蛋糕和麵包相比,烘烤溫度低,慢慢烤發起來,麵包機溫度上升快,很難達到這個效果。

7. 為什麼麵包機做出的麵包總是類似蛋糕

麵包,是一種用五穀(一般是麥類)磨粉製作並加熱而製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液體量太多了,也就是面太稀了,攪拌10分鍾後看一下,面團要不粘麵包桶才行。另外,麵包機做出的麵包,外皮都硬。可以取出後,馬上放入塑料袋,涼後再吃,好很多。
用麵包機做麵包,步驟按照說明書的方子來,在麵包機里發酵,一般做麵包是用麵包機發酵用烤箱烤,但麵包機做出來的麵包應該不會象蛋糕,吃的感覺上有點硬象是粗量麵包那種感覺。不知道你用的麵包粉是什麼東西。做麵包要買高筋麵粉,做蛋糕用低筋麵粉。有可能是水多了,加了牛奶就別加水。

麵包作坊里使用的都是添加劑香精,為了身體健康少吃為妙,自己做的就很好呀,感覺比買的好吃,從買了麵包機就沒買過麵包。多做幾次就做好了,也可以到商場去找買麵包機得去取經。
1、一定要用高筋麵粉(必須高筋);
2、用高活性酵母(安琪酵母不錯滴);
3、技術方面了:材料等所以東西按說明書的配比放入麵包桶,面團一定要抱團(這個很重要),如果面稀了加麵粉。
4、麵包做好後,要及時打開蓋子倒出麵包,以免水蒸氣使麵包受潮。

8. 為什麼我用麵包機做麵包,跟麵包坊做的不一樣,並且口感有點像蛋糕,為嘛

因為你是懶人,用的是機器!而麵包坊做的是技術,麵包製作是一個很復雜,技術含量特別高的活!!!

9. 桃酥沒桃為啥叫桃酥啊

原來的名字應該叫核桃酥。餅體里有核桃仁,

後來用花生,瓜子代替桃仁,增加品種,逐漸就直接叫桃酥了。

現在除了中心裝飾桃仁或者瓜子,只剩下酥餅了。

10. 普通麵粉在麵包機里做麵包,為什麼做出來的像發糕

要製作一個好的麵包,攪拌和發酵可以說是製作過程中的兩個最為關鍵的步驟。

面團的攪拌,也稱可稱為和面或調粉,攪拌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麵包的品質,在整個責任中它佔到25%。

一. 攪拌的目的

1. 能使各種原輔材料混合在一起,並均勻地分布在面團的每一個部分,形成一個質量均一的整體。

2. 加速麵粉吸水、漲潤形成麵筋,縮短麵筋形成時間。

3. 擴展麵筋,使面團具有良好的彈性和伸展性,改善面團的加工性能。

二. 攪拌的過程

攪拌的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

1. 混和原料階段--這時所有配方中干、濕性原料混合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即粗糙又濕潤的面團,這時麵筋還未開始形成,用手觸摸面團能感覺很粗糙,無彈性和延伸性。

2. 面團捲起階段--此時麵筋開始形成,配方中的水份已全部被麵粉吸收,由於麵筋的形成,面團產生了強大的筋性,將整個面團結合在一起,開始不再粘缸,這時用手捏面團不是很粗糙,但仍會粘手,沒有延伸性,缺少彈性,而且易斷裂。

3. 麵筋擴展階段--隨著麵筋不斷地形成,面團表面已趨於干糙,而且較為光滑且有光澤,用手觸摸時有彈性,並且柔軟,拉麵團時具有延伸性,但是仍易斷裂。

4. 攪拌完成階段--面團在此階段,麵筋已完全形成,柔軟而且具有良好的延伸形。這時攪拌鉤在轉動時面團又會再黏附在缸的邊側,但當攪拌鉤攪離開缸側時,黏附在缸側的面團又會隨鉤離去,並會發出噼啪的打擊聲和嘶嘶的粘缸聲。

此時面團的表面干糙而有光澤且細膩無粗糙感。用手拉取面團時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彈性,並且能拉出一塊很均勻的麵筋膜。現在為攪拌的最佳階段,即可停止,進行發酵。

5. 攪拌過度階段--如果在攪拌完成階段時還不停止,而繼續攪拌,則麵筋超過了攪拌耐度,就會逐漸打斷。隨著面團外表會再度的出現含水的光澤,出現粘性,如停止攪拌面團則

會向四周流瀉,用手拉麵團時沒有彈性和延伸性,且很粘手。這時嚴重的影響了麵包的質量。

6. 麵筋打斷水化階段--若再繼續攪拌下去,面團就開始水化,越攪越稀且流動性很大。用手拉麵團時,手掌上會有一絲絲的線狀透明膠質出現。這時麵筋已徹底被破壞,不能在用於製作麵包。 三. 攪拌對麵包品質的影響

1. 攪拌不夠--因麵筋未能充分的擴展,達不到良好的伸展性和和彈性,這樣既不能保存發酵中所產生的氣體,又無法使麵筋軟化,之所以做出來的麵包體積小,兩則往往向內陷,內部組織粗糙且多顆粒,結構不均勻。攪拌不夠的面團因性質較濕和干硬,所以在整形操作上也較為困難,很難滾圓至光滑。

2. 攪拌過度--面團攪拌過度,因麵筋已經打斷,導致麵包在發酵產氣時很難保住氣體,是麵包體積扁小。在攪拌時形成了過於濕粘的性質,造成在整形操作上極感困難,面團滾圓後也無法挺立,而向四周擴展。如用此面團烤出來的麵包,同樣因無法保存膨大的空氣而使麵包體積小,內部空洞大,組織粗糙而多顆粒,品質極差。

四. 影響攪拌的因素

1. 水分--水分的多少將影響面團的軟硬,如水分少會使面團的捲起時間縮短,麵粉的顆粒未能充分的水化,致使麵筋的性質較脆,在擴展開始不久,就易使麵筋攪斷,無法再使麵筋充分地擴展,所以做出來的麵包品質較差。相反,如果水分過多,則會延長捲起的時間,一旦達到捲起階段就很容易造成麵筋打斷,所以這時要特別小心。另外,麵粉的吸水量也是直接影響水分的添加,之所以一定要掌握用於製作蓋麵包的麵粉的吸水量。

2. 溫度--面團溫度低所需捲起的時間較短,而擴展的時間應予延長,如果溫度高,則所需捲起的時間較長。如果溫度超過標准太多,則面團會失去良好的伸展性和彈性,捲起後已無法達到擴展的階段,使面團變成脆和濕的性質,對烤好的麵包的品質影響也很大。

3. 攪拌機速度--攪拌機的速度對攪拌和麵筋擴展的時間影響很大,快速攪拌面團捲起時間快,達到完成的時間短,面團攪拌後的性質較好。如慢速攪拌則所需捲起的時間較久,而面團達到完成階段的時間就長。如果麵筋特強的麵粉用慢速攪拌,則無法使麵筋達到完成的階段,麵筋稍差的麵粉在攪拌時應避免用高速,以免使麵筋打斷。

4. 面團攪拌的數量--攪拌面團的時候,攪拌機的能量也有一定的負荷力,過少和過多都會影響到攪拌的時間,原則上面團的一次攪拌數量以不低於規定量的三分之一和不超過規定量為原則。

5. 配方的影響--配方中如果柔性原料過多,則所需捲起的時間較久,攪拌的時間也相應延長;如果韌性原料過多,則所需捲起的時間較短,其麵筋的擴展時間也短。麵包的製作方法如何製作麵包怎麼做蛋糕發酵,是繼攪拌後麵包生產中的第二個關鍵環節。發酵好與否,對麵包產品的質量影響極大。有人認為發酵對麵包品質的影響負有70%的責任。面團在發酵期間,酵母吸取面團的糖,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膨脹,其體積約為原來的五倍左右,形成疏鬆、似海綿狀的性質,其原因為受麵粉及酵母內的蛋白質分解酶的作用。

發酵產物如酒精及各種有機酸及無機酸,增加面團之酸度,由於各種不同的變化會改變麵筋的膠體性質,因此形成薄而能保留氣體的細胞,同時保留麵筋的延展性和彈性。因而能忍受機械作用所加的壓力,如分割、整形等,而不致使細胞破裂。

一.發酵控制與調整

1. 麵包的氣體產生與氣體保留性能氣體產生的原理我們已知道,是由於酵母和各種酶的共同作用,把碳水化合物逐漸分解,最終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要增加產氣量,一是可增加酵母用量;二是增加糖的用量或添加含有澱粉酶的麥芽糖或麥芽粉;三是加入一定量的改良劑;四是提高面團溫度到35℃ 。氣體能保留在面團內部,是由於面團內的麵筋經發酵後已得到充分擴展,整個麵筋網路已成為既有一定的韌性又有一定的彈性和延展性的均勻薄膜,其強度足以承受氣體膨脹的壓力而不會破裂,從而使氣體不會逸出而保留在面團內。氣體保留性能實質來自面團的擴展程度,當面團發酵至最佳擴展范圍時,其氣體保留性也最好。影響氣體保留性因素有蛋白質分解酶、礦物質含量、PH值、發酵室溫度、漂白劑及氧化劑的用量以及一些機械因素等。

2. 產氣量與保氣力的關系及對麵包品質的影響

要使麵包質量好,就必須有發酵程度最適當的面團。即在發酵工序,要控制面團的氣體產生與氣體保留這兩種性能都達到最高范圍,亦即要使產氣量與保氣力同時達到最高點。當兩者同時達到最大時,做出的麵包體積最大,內部組織、顆粒狀況及表皮顏色都非常良好。

3. 面團在發酵階段的狀況

以中種面團為例,當完成發酵時間要3小時,發酵後升溫5.5℃,可以看到:面團頂部下陷,用手向上提起面團時,有非常明顯的立體狀網路結構,延展性良好,整個面團乾爽、柔軟、韌性很小,不易脆裂,完全成熟,成為乾燥、柔軟的薄網狀組織。

當發酵時間不足,例如只有原來的1/3時間1個小時的時候,這時的面團結實,網狀結構緊密,向上提時韌性大,有如扯橡皮一樣的感覺。但面團中已有氣體產生。

當面團發酵至總發酵時間的2/3即2小時的時候,由於發酵作用的繼續進行,面團逐漸軟化,麵筋所形成的網狀結構已較薄,用手提面團時感覺到韌性減少,且柔軟。但面團仍較緊密,還有濕粘的感覺。

當面團超過了發酵時間後,又變得濕沾、易脆裂、鼓氣等,此時稱之為老面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