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培训 » 宜州哪里学做蛋糕
扩展阅读
重庆哪里有定制的蛋糕店 2025-09-14 13:49:42

宜州哪里学做蛋糕

发布时间: 2025-09-14 11:09:29

Ⅰ 柳州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柳州小吃 螺蛳粉 1、西环螺丝粉(特点:汤甜、豆角酸好吃、卤菜好吃); 2、柳高门口螺丝粉(特点:蛋进味、有酸菜、汤香辣); 3、四中(在荣军路中段有一个菜市旁)潘姐螺丝粉(特点:罗卜干甜、汤的螺丝味很重、粉有弹性);、 4、在飞鹅路长城酒店对面的有一家(叫什么湾的,一下想不起来了); 5、金噪子旁边交通银行路口进克二十米在往左转十五米有一家; 6、广雅立交桥后面菜市对面小吃巷里面有一家是门面的叫航什么的了的螺蛳粉也蛮好吃的; 7、金鱼巷里面(就是解放南路咖啡猫& S&K旁边的巷子进去走到头然后左转再走点)有家阿婆螺蛳, 8、三中路柳建里面;北雀路木材厂里面; 9、聚宝后面那家(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那一家,干捞可以); 10、昌华轩 螺蛳 1、香轩螺蛳楼:炒螺、煲螺; 2、周记螺丝(东站):煮螺; 3、高记螺丝(就是原好石后门)现在在五角星旧街尾大楼二楼 5、二中后面那有一家阿云螺蛳; 6、西环的肥崽; 7、柳刚宾馆对面的一鲜 鸭脚 1、华侨一楼的小吃店(小小间的); 2、聚宝大厦后面停车场那里,有两家卖鸭脚的,那个奶佬的鸭脚好吃 豆浆、油条 1、谷端口街那边有一家; 2、荣军那里有一家 饺子、粉饺 1、培新路的东北饺子店(新华书店后街右转)、 2、大桥底有一家、 3、西环路口的下一个站建材市场站(往五菱方向)有一家饺子店(旁边记得有家好又快快餐店) 烧烤(注意别吃太多了,上火) 1、驾鹤公园那里的胡子烧的生牛肉、素豆芽; 2、胜利小区的张师傅(说普通话的老板是正宗的); 3、白云市场的烤鱼; 4、黄村千里光最里面的那家(还有片皮鸭); 5、红光小区的"兄弟"烤鱼; 6、老飞机场那边景航园门口的那家兄弟烤鱼 其他 1、金鱼巷一带的小吃:加菲猫旁的巷子走进去,首先是三品王,是招牌小吃,不做评价;三品王旁边是闻香居,闻香居的卷粉、馄饨和粽子,味道真是好,在福柳新都巷子口有一家分店(老板娘儿子开的);三品王和闻香居对面就是老吴鸡脚粉,味道应该也不错;闻香居过去有家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旁边是一家汤包店,味道不俗哦;汤包店旁边是一家“柳州螺蛳粉”,听说是可以和昌华轩,香螺轩媲美的呢! 2、天天乐里好吃的(算是柳州自选食城里最好的):“薯仔饼”和“卤菜粉”“糖醋排骨” 3、知味亭的“炒粉利”(新时代商业港二楼)、汤“ 4、桂林人”餐厅的好菜--海鲜空心粉;金银肝(柳州特产,腊菜类) 5、糯米饭团:以前青云小吃街头有一家糯米饭团很好吃的,现在已经游走江湖了,时常在2中门口卖早餐给学生 6、臭豆腐:财富大厦一楼 7、穗柳餐吧:酸甜排骨辣子鸡饭、红豆双色冰淇淋 8、荣军路口的《品汤居》:炖蛋、五味骨、炒面 9、鱼:高架桥下的柳州风味狗肉城里的“桂林人鳟鱼坊”,他所谓“*尾鱼”够美味(鱼个头不大,最大的一条2斤多,样子象鲶拐,有须,体黑色,肉质象海鱼,厚实、大刺、皮下有鱼油,但入口却无比鲜嫩,象吃河鱼,口感极佳。) 10、牛排:皇子扒房、名典(好吃又没贵)、桂林人、上岛(又贵又没好吃)、台北OX牛扒馆 11、绿茵阁:意大利通心粉(18元)海鲜芝士锔意粉(26元还是28元,不记得了)泰皇炒饭(15元还是18元,也不记得了)牛扒(要个套餐也就是45元-48元) 12、双皮奶(牛奶炖蛋):荣军路口有一家,经典时光酒吧下面有一家、公园路新开了一间喜莲娜饼家旁边、培新路有一家 13、姜撞奶:兰色港湾1楼那家

Ⅱ 桂林有哪些特色小吃

桂林的特色小吃有很多,比如说: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狗肉
又称地羊, 是桂林传统名吃, 盛行不衰。狗肉以黄狗为上, 白狗次之, 黑狗为下。其吃法也多种多样, 既可以炖烂吃, 亦可以红烧, 夏天凉拌, 冬季火锅。还有腊狗肉, 春夏上市, 其于柔韧中又带甘美, 为下酒佳肴。狗肉有温补、滋阴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灵川县尤为有名。
如何品尝灵川狗肉 品尝狗肉也有讲究,正宗狗肉就得有正宗的吃法,否则正宗的也弄成不正宗了。如有的人品尝时,狗肉一上席就把煤气火开得很大,使锅中狗肉很快就焦锅,甚至出现一股苦焦气味,尝客急于将开水掺进锅内,左翻右翻,使狗肉味全都去掉了,吃的全是一股焦气淡水肉渣味,吃得恶心。吃狗肉不是挑肥捡瘦,主要是品尝原味,在用餐时用一个小铁锅,一把小铲子,燃烧着细小的煤气火,边吃边翻动,撒少量胡椒,狗肉就在锅中跳动,等到锅内已有油出现时,就把它铲出来用碗装好,千万不能使狗肉炸焦,更不要放水或豆腐酸菜倒入锅中,只有暂停熄火。可不要急于将豆腐酸菜放进去,待狗肉吃了四分之三时,余下的铲到锅一边,然后再将豆腐酸菜倒入锅中,把铲出的油施拌。酸菜事先炒干拌上食盐少许,豆腐中的水要滤干,合拌进锅,待热透后,加上二、三小块腐乳,其味道极佳,狗肉腻气也被解掉,再来吃那残余狗肉,那就更过瘾了,最后放上桂林米粉拌上,三者合搅,成了综合美食味,使您吃了还想吃。

尼姑素面
相传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创。天长日久,制作方法广为流传。桂林尼姑面的精华的汤,汤是用黄豆芽、新鲜草菇、香菇、冬笋等久熬而成。汤色金黄,味鲜而甜,清香四溢。面条用清水煮熟装碗,将汤放人,再加上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鲜香爽口,色香味俱佳的尼姑面即可食用。尼姑面以七星公园内月牙楼的最负盛名。

灵川狗肉
又称地羊,是桂林传统名吃,盛行不衰。狗肉以黄狗为上,白狗次之,黑狗为下。其吃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炖烂吃,亦可以红烧,夏天凉拌,冬季火锅。还有腊狗肉,春夏上市,其于柔韧中又带甘美,为下酒佳肴。狗肉有温补、滋阴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灵川县尤为有名。

粉利
是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搓成小圆柱状,蒸至八成熟,取出晾干即成。桂林粉利上市说要在冬季春节前后,吃时切成条状,配上腊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特点是色鲜味美、香滑爽口。

糍粑
是桂林人喜爱的冬季糯米食品。制法是用糯米泡水蒸熟,然后用木棍舂成糯饭团,使其具有筋力。再制成圆形饼状晾干即成。糯米糍粑在冬天放入清水中浸泡,经常换水,可存放一个多月,吃法多样,可用炭火烤熟粘糖吃,亦可用油煎熟吃,切块用糖水煮熟吃,咸甜随意。

汤圆
桂林汤圆与众不同,其个体稍小,用上好糯米磨浆,压干成粉,再和成团做皮,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汤圆滑爽、营养丰富,是小吃中的名品。

马蹄糕
主料为大米粉,把米粉装入壮如马蹄的木模,用黄糖粉、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蒸熟,取出即可食用,其制做简便,吃来香甜扑鼻,松软可口。一般多为个体摊担现做现买。散见于各处街头巷口。来往行人,即购即吃,甚为方便。

豆蓉糯米饭
将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饭团,以甜豆蓉为主馅,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夹入些葱花、油,米饭柔韧,馅心鲜香,饶有风味。现又有以香肠、煮牛肉等做馅的咸糯米饭,亦别有风味。为桂林人早餐常见小吃。

桂林水糍粑
制做工艺精细,将上好糯米蒸熟后,用猛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宛若棉团状,方取其细细的糯浆做成圆团入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再加上糯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再裹上些许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桂林名小吃之一。

桂林松糕
用糯米掺粳米适量磨成粉,稍掺些黄糖水拌匀,再将半干半湿的米粉层层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时熟透即成。其味松软爽口,香甜宜人,若再配以荔浦芋头丁,其味更佳。桂林习俗,松糕一般用于喜庆场合,如生日贺寿、得子、新屋上梁等,常赠以松糕,以示庆贺。为桂林的着名风味小吃,今市场上亦不时有售。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品种很多,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用火蒸煮1-2小时,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田螺
因其生长在水稻田里,故名。其特点是大个肉肥、味道鲜美。煮田螺一定要配以桂林特制的酸辣椒,再放入葱、姜、三花酒等各种配料炒煮而成,吃时其味酸辣鲜美,特别开胃。煮时须将螺尾敲掉,便于煮时进味,亦便于吸食螺肉。

Ⅲ 宋代有几次农民起义

宋朝一共发生了400多次的农民起义。

宋朝是发生农民起义最多的时候,而且在宋朝农民起义现象,与其他朝代发生的不一样。因为在宋朝,只要出现了农民起义现象,这种农民起义现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不会停止。

而宋朝历史上最大的两次起义,分别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和宋江起义。

(3)宜州哪里学做蛋糕扩展阅读:

1、王小波、李顺起义

2、方腊起义

3、八字军抗金起义

4、红巾军抗金起义

5、邵兴抗金起义

6、钟相、杨幺起义

7、魏胜抗金起义

8、红袄巾抗金起义

9、范汝为起义

10、李金起义

11、江西建昌佃户起义

12、李接起义

13、赖文正起义

14、陈峒起义

15、姜大老起义

16、张福起义

17、晏梦彪起义

18、陈三枪起义

重大起义:

一、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平后蜀,不仅没有解决原有的矛盾,反而加入了新的动乱因素。后蜀被攻下以后,宋太祖命令从水陆两路,用十余年的时间,把后蜀积聚的珍宝、钱币、布帛、粮食悉数运到开封。

此举激怒了川蜀军民,于是就有全师雄领导的全四川地方性的变乱。宋将王全斌镇压这次起事历时近十个月(而平蜀仅用两月余),还坑杀了未参加变乱的二万七千余名蜀兵。

表面上的反抗被重兵压服了,但川蜀军民对宋朝政府怨愤的过节始终郁积着。

而宋初对四川地区又在经济上实行超强压榨的政策。当地政府不仅把后蜀头子钱、牛皮钱等苛捐杂税全部继承下来,二税的征收也比其他地区繁重。

太宗时曾考核川峡州县长吏,不法者多达百余人,只有彭山县令齐振元以所谓清白强干受到太宗表彰,而他实际上是个与老百姓为敌,“收赇得金,多寄民家”。

由此不难想见川蜀剥削之苛急,吏治之污浊。

宋朝政府对茶叶和布帛的禁榷(官卖)政策,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无以为生的茶农、农户和手工业者都逼上了揭竿而起的绝路。

四川历来号称“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宋朝就在这里设立“博买务”对布帛实行专卖,迫使贩卖布帛的小商人纷纷破产,从事布帛生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户的利益也大受损害。

茶叶在唐宋之际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榷茶也成为朝廷的重要财源之一。

所谓榷茶就是政府实行茶叶专卖,设立专门机构,以低价向被称为“园户”的专业茶农强行收购茶叶。

这样,即使原先以贩茶为业的茶贩失去了生计,同时又致种茶利薄,茶农也相继破产。不仅王小波本人是丧失生计的茶贩,追随他造反的不少就是破产的茶农。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在青城聚众起事,喊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

现代学界把这一口号概括为“均贫富”,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人质疑其能否视为一个明确的纲领。

实际上既没有必要否认这个口号,它毕竟是社会极端不平等的状况下底层人民的最后呼声;

但也无需从思想史角度给予过高的推重,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早就是儒家一贯的主张,这一口号没有增加新内容。

二、宋江起义:

宋江起义因有《水浒传》的渲染,几乎家喻户晓。

其确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记载,大约在政和末年;活动地区相当广泛,北到京东河北,南到两淮的楚州、海州、淮阳军,“州县大震,吏多避匿”。

史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转战至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夺取了官军巨舰十数艘,但最后中了知州张叔夜设下的埋伏,副帅被俘,无复斗志,便接受招降。

当年六月,随童贯南下镇压方腊。宋江起义有史可案的情况,大概如此。

关于这次起义,宋元之际已有《宣和遗事》加以描写,虽不无历史的影子,但毕竟小说家言,不能完全征信。至于《水浒传》,更是艺术虚构。

Ⅳ 河池网的河池网发展模式

地市级网站在资金雄厚的商业网站和国家财政扶持的重点网站二重夹击下生存,虽然“小本经营”,且与财政断奶,但地市级网站如果能立足实际,准确定位,还是大有可为的。
河池网作为桂西北河池的一个地市级网站,自2007年8月开通之后,一直坚持把“网络问政平台,权威信息窗口,文化娱乐空间”作为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河池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国内互联网产业风生水起之时,互联网产业才刚刚起步。在2007年8月份以前,河池仅仅只有一个“河池365论坛”供网友栖身,此外虽然也有一些商业网站,但都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和特色。在网络新闻发布方面,除了河池政府网每天摘要发布时政新闻外,更无第二家新闻网站。可以说,谁能掌握先机,谁就能占领河池未来的互联网阵地。
面对互联网产业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河池日报社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市民把棋牌桌边的椅子挪到电脑前,不少商家广告投放也有从传统媒体向网站倾斜的意向。面对大有可为的新媒体领域,以石锋为社长的新一届报社领导班子决定,面对市场打造一个集新闻资讯、官民互动、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河池网已经成为河池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促成部门实名上网,搭建“网络问政”平台
开放的网络,被称为民意的“绿色通道”。河池网在注重权威高端信息的同时,打造网络互动平台,积极推动党委政府“网上纳谏”。当前,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网络问政”风气在河池十分浓厚,政府通过河池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民众则通过河池网“灌水拍砖”、建言献策。
河池网“筑巢引凤”,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最先促成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通过我们的平台与民众沟通,既塑造了政府官员的开明形象,更为下一步促成更大范围的部门“实名上网”行动,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008年春节,河池网开通4个月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天立通过河池网向广大网友拜年,河池网作为地方门户网站的地位,得到上级直接认可。
——2008年3月22日起, 市委、市政府在河池网上开设“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建言专区”,开创了河池各级党委、政府网上“纳谏”的先河。
——2008年6月底,河池网又协助市委召开了一次市委书记与网友代表的座谈会,11位网友代表与书记交流对话,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2008年7月初,为把网上纳谏活动推向深入,市委书记蓝天立还将他个人邮箱公布到河池网,通过邮箱了解民意,解决了一些市民遇到的难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奠定了河池网在当地网媒中的权威地位,更在网民中间树立了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成功开创了我市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
网站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之后,为促成相关职能部门实名上网,河池网作了大量的引导,并形成了信息告知制度。一旦网上出现相关话题,河池网编辑部以电话、传真等形式,将网友意见直接发给分管的有关职能部门,并建议部门上网答复。
部门以实名方式上网与网友交流对话,河池市文化局是第一个“吃螃蟹”者。2008年7月24日,网友在河池论坛网友反映白马街有单位涉嫌色情演出一事,河池网第一时间对该信息进行电话传真告知,当天文化局便实名上网回应。此举在论坛上旋即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叫好声不绝于耳。网友纷纷表示,部门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以单位的名义公开答复,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河池网开创了官民对话的先例。
介于部门实名上网取得的强烈反响,2009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在河池网上开设专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上问计于民”行动。该专区至今仍在运行,保持着旺盛的人气,至今已经近80个部门和单位以实名形式登陆专区,就相关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2009年4月3日,《河池市2009-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征集意见稿发上河池网,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在“网上问计于民”专区发布并向网友征集意见,意见稿刮起了网上讨论旋风,半个月点击达2800多人次,网友跟帖发表各类意见共70多条。4月22日,《纲要》起草小组实名登陆专区,对网友所提意见进行整理反馈。这也是我市首次将纲要文件提交网络平台供全社会讨论。
—— 5月24日,河池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网上发布信息,以有奖竞赛的形式,针对我市五大产业发展和民生工作,向网友征集“金点子”,征集到“金点子”100余条。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过程中,市科发办以文件形式下发相关部门,要求重视网络舆论,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对河池网上网友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实事求是上网答复。解决得了的,就给出具体解决办法,一时解决不了,要说明原因,并给出解决的时间表。
近80个部门单位实名上网,党委政府虚心向网民要点子,不回避不推诿的“网络问政”态度,河池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将全市各主要单位和部门纳入了网站平台,操作方法十分成功。有关部门转变了观念,对网络舆论的态度,也由开始的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告知。
2009年6月3日,宜州市一名公务员醉酒驾车撞死人后逃逸,消息尚未在网络传出,当地公安机关、市委宣传部便连续在河池网发布两份事故调查处理通报,先声夺人之举,使一起原本可能沸沸扬扬的舆论事故,被悄无声息地化解。
此后不久,河池市委宣传部又亲自组织召开了全市网络评论员培训班,组织特约评论员登陆河池网引导舆论,要求各基层单位部门职工每日必须登陆洒池网体察民情,多位市主要领导公开表示,每日必上河池网,关注网友正在关注什么。
报网互动,信息注重权威高端,做好重大和突发性事件报道
互联网以绝佳的优势,对传统纸质媒体提出挑战,报界甚至有“报纸消亡论”的预言。然而我们却发现,一旦报纸与网站联姻,两者优势互补,则立现“点石成金”之效,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网站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地铁”。
河池网创办不久,社领导就明确了报网互动、“先网后报”的信息发布方式,充分发挥网媒优势,求新求快,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通过网站得到及时传播,抢在电视台之前,填补了河池日报只能发昨日新闻的缺憾。
河池网新闻发布以首页的 “综合新闻”栏目为平台,内容有河池本地的时政、民生和社会新闻,是网站人气最旺的新闻栏目,采取 “先网后报”和“报网互动”相结合的运行模式,突出了互联网的时效性优势,使河池网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宣传的制高点,与报纸宣传形成了互补,实现了纸质新闻的扩容。
宜州“8?26”广维爆炸事件,河池网首次对爆炸现场实行全天候滚动直播,发出权威准确的信息,发出的系列报道,成为国内其他媒体报道的“蓝本”,点击率一天之内便破二万人次。
在对去年罗城卡马水库抢险救灾的报道中,河池网通过专题网页形式,24小时不间断发布90余条新闻稿件和近百张图片,及时更新最新最权威信息,有效引导舆论,维护抢险期间人心稳定,因此获得国务院新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点名表扬。
2009年11月,在河池日报全面改版之际,由河池网编辑部策划出版的《网眼》专版正式推出。《网眼》专版每周出版两期,以河池网论坛的发帖为信息源,进行话题策划,并派出网站记者亲赴现场详细采访。专版开辟了“网视聚焦”“网言网语”“部门在线”“线下互动”等一系列栏目,结合网上民生社会热点,帮助网友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网眼》的开办,一方面丰富了报纸的信息量,同时提升了河池网的社会影响力,可谓相得益彰。
做好论坛人气经营,打造文化娱乐平台
2008年3月,河池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争创及评选活动会议举行,河池网参与了这次大型活动的评选,将50多名候选人的详细资料公布上网,接受公众监督,并在论坛上开专区让候选人与网友交流互动,接受公众评议和投票。
这一评选形式,是河池评选活动历史上一次空前创举,评选期间,网民到论坛注册投票总数达10万余票。“十杰”的影响力超过往年,网站每天的点击量较往常增加1万多次。
有了坚实的人气基础,河池论坛着手打造一批精品版区,以特色内容吸引网友。关闭或合并一些人气和关注度不高的版区,同时对保存版区进行定位,打造“网友俱乐部”“河池民声”“三姐歌圩”“山谷风”“河池文苑”等重点板块,这些板块再与此后增加的“网上问计于民”“心灵港湾”等板块,构成河池论坛的主打产品。
在对版区建设和管理上,定位明确,特色分明,“网友俱乐部”供各地网友自娱自乐,“河池民声”做严肃的民生社会话题,“三姐歌圩”为山歌爱好者网上对歌交流的大本营,“山谷风”提供给书法爱好者舞文弄墨切磋书艺,“河池文苑”吸引大量本土文人墨客,“网上问计于民”专供部门与民众互动交流,“心灵港湾”版区心理疏导专家实时在线。
精心打造的这些特色版区中,“三姐歌圩”引起了广西山歌界的关注,广西山歌学会与河池网共建“三姐歌圩”,该版区也正式成为了广西山歌学会的官方网站。“山谷风”举办了广西八桂书风首届网络书法篆刻展,此后又升级为一个子网站,创办广西第一家独运行的专业书法网站“广西书法网”,中国着名书法家王镛为网站题写名字。此后参与了中国书坛第六届新人展广西区评选活动,为广西文联、广西书法家协会编了两期书法通讯,获得了区党委宣传部的肯定。这标志着河池网的业务开始深入专业领域,向全区范围拓展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