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四大药都是指哪里
我国四大药都分别是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
药都之首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中华药都,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四大药都之首”。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
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拥有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药都樟树,饮誉古今,名冠华夏。樟树药业历史悠久,跨朝越代有18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樟树药业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吴称药摊,唐谓药墟,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便有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称,故自古则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传。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着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
甘肃省陇西素来以药都之称闻名全国,有“天下药仓,西北药都”之称,其中药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阳春三月,陇西县的田间地头、农贸市场,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一筐筐优质中药材种苗,一张张堆满笑容的面孔,一阵高过一阵的讲价声,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以上就是四大药都的介绍。
⑵ 姓王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1、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着名诗人、画家。
⑶ 中国的四大药都是哪四个呢
中国的四大药是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
1、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毫州医药的发展。
2、位于河南的禹州,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
3、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现在安国的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面积60万平方米,上市品种2000多种,年成交额38.8亿元,药材吞吐量10万吨。
4、中国药都—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
⑷ 亳州的工业区在哪里
南部新区工业区
地址:亳州市紫苑路
公交信息
元一时代广场(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汤王大道
途经公交:2路,18路
汇景花园小区(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汤王大道
途经公交:2路,18路
春雨汽车城(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G105
途经公交:3路,17路
市党校(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杜仲路
途经公交:8路
宏志中学(公交站)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杜仲路
途经公交:17路
⑸ coco都可奶茶在全国都有的吗
coco都可奶茶现在分店众多,目前已经有数千家分店,分布在全国各地,你在哪里都能见到coco都可奶茶门店踪影。现在加盟coco都可奶茶的话,让门店受益多多。coco都可奶茶发展现在,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管理体系,coco都可奶茶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专业的管理团队,可以及时给coco都可奶茶投资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后期运营辅导。
想要咨询加盟事宜,请点击coco奶茶加盟申请获取详情!
coco都可奶茶有多少分店已经有所了解了吧,coco都可奶茶是近几年国内市场上非常有实力的一个项目,而且coco都可奶茶这里的产品种类是非常多的,各种饮品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为了保证coco都可奶茶持续的好生意,coco都可奶茶还开发了许多的奶茶口味,所以coco都可奶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是比较大的。
⑹ 迪沟在哪里
[行政区划概况]
迪沟镇位于颍上县东北部,北靠西淝河,南监济河,与淮南市凤台、亳州市利辛两县接壤。224省道颍利路纵贯全境。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迪沟经济开发区。3.4万人,4.1万亩耕地。迪沟镇的前身是汤店乡,1999年12月改乡为镇。
[自然资源丰富]
迪沟,土肥水甘,物产丰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红芋、棉花、西瓜等。水资源充裕,境内有谢展河、光明沟、截岗沟、庙黄沟等8条主要水系,发展水产养殖和灌溉农业有天然优势。交通优势明显,南与合阜、北与界阜蚌高速公路相接,镇村公路连网,全部柏油路面。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年产600万吨的谢桥煤矿和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的首采区处于迪沟镇境内。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0810万元,财政收入276万元。农村经济结构高速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10946万元,粮食、棉花、油料和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3016吨、78吨、60吨和1500吨,粮经比例由1992年的7.1:1,调整到4.2:1。林业生产成效显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运行技师逐年提高。市场建设力度加大,商贸流通繁荣活跃。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2003年,面对非典和洪涝灾害的影响,积极抓好生产自救,实施午季损失秋季补,全年损失秋种补。改种了2万亩高产玉米,补种了8000亩日本夏阳白、5000亩美国西芹,利用1.2万亩林带、1.5万亩玉米秸秆、5000亩牧草,分期实施了45万只土鸡养殖。购牛羊进行补栏,年末黄牛达1.1万头、山羊8.6万只,实现户均10只山羊、2头牛。秋种结构调整,打破原农业生产旧有格局,把全镇近6万亩土地划分订单小麦种植、高产攻关小麦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和杨树种植四大区域。
[改革开放不断扩大]
企业改制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卖断产权、盘活存量、以商引商,走出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子。姜庄、铁古、前彭三大轮窑厂扭亏增盈。个私民营企业发展迅猛,经营规模达100万元以上的有9家,50-100万元的有16家,10-50万元的有48家,10万元以下的有65家。1992年以来,共引进外资达3.5亿元。特别是2003年,引进了新阳光大酒店、6家规模达50万元以上的医院、山东菏泽巨野天康面粉厂、淮北顺发养猪厂、金阳光食品厂、镇江陈醋厂、山东聊城种鸡厂、河南商丘晶大饲料厂、亚森木材厂、黄牛养殖厂等38家民营企业。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2003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0万元。建成了3平方公里的迪沟经济开发区,“四纵四横”宽42米的八条水泥街道,黄牛、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迪沟农民文化广场,佛教圣地竹音寺,旅游胜地生态园,民营工业园区和10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实现了水、电、路、讯、车等“八通”,建成移动和联通两座通讯基站,改造农村低压线路7000多米,投入300多万元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沿湾圩堤治理工程。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03年全镇农民为均纯收入1836元。城镇住宅和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28平方米,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农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依法治镇不断强化]
实施了依法治镇方略,政府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自学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为民群众监督,主动咨询和听取人大和社会各界意见。加强了制度建设,推选了政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务公开。普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广大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经济发展。
迪沟经济开发区简介
迪沟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东北的迪沟境内,与淮南市凤台、亳州市利辛两县接壤。全镇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迪沟经济开发区,近4万口人。
交通和资源优势
空有阜阳飞机场,水有颍上船闸,陆有阜六(阜阳-六安)、合阜(合肥-阜阳)、阜展(阜阳-展沟)、阜谢(阜阳-谢桥)、界阜蚌(界首-阜阳-蚌端口)等高速和高级公路形成的交通网络,224省道颍利路纵贯全境,镇村公路大循环,全部柏油路面。周边谢桥、刘庄、罗园、丁集、钱庙、张集、展沟、顾桥等特大型煤矿和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的首采区都处在该境内。为迪沟镇和迪沟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经济和社会发展
迪沟镇是传统农业镇。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生态绿色环保农业,走“农村城镇化和农游合一”的发展路子,实现了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全镇招商引资总额3亿多元,个私经济经营规模达100万元以上的有36家,50万元以上的近百家。建成了2平方公里的个私工业园区。从山东聊城种鸡厂引进,建成了规模达2万套的养鸡厂;从河南周口进港猪厂引进,建成了规模达500头的养猪厂;引进了投资达300万元的河南商丘晶大综合饲料厂;由迪沟留美学生桑牛利引进外资60万美元建成了规模达500头的黄牛养殖厂。还有亚森木材加工厂、山东菏泽巨野天康面粉厂、淮北顺发养猪厂、三星级新阳光大酒店等。迪沟开发区以社会办城镇为主线,按照“以商贸促旅游主、以旅游活商贸”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总投资4.5亿元,建成了“四纵四横”八条水泥街道,3.5万伏变电所,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民广场,现代化的迪沟中学、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功能齐全、可容纳2000人的科技培训中心礼堂。完善了供排水系统,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网,建成了移动、联通两个通讯基站,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交车等八通。三大专业市场辐射半径达45公里,年交易额近亿元,特别是肉类批发市场日交易量达百头,春节期间高达500头左右。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完善“两园一区”,即生态园、竹音寺公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生态园以动物繁育为宗旨,引进了40多种野生动物,栽植了300多种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竹音寺为园林式、生态型旅游胜地,500罗汉堂成为新的旅游亮点。开发区建成了绿化带14条,草坪160亩,整个开发区林木覆盖率达54%,人均占有绿地90多平方米。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即将申报成功。
发展和远景目标
预计到2010年,全镇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迪沟开发区固定居住人口达到5万人的规模,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外向型的商贸重镇。
各项荣誉称号
1997年以来相继被列为市、县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也即将挂牌。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全国煤矿安置示范点”、“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以及荣获“全省优秀基层党委”、“全省农村基层先进党组织”、“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十大旅游休闲基地”、“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先进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⑺ 中华药都——亳州的介绍
安徽省亳州市历来被称为"中华药都"。近年来,该市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号召,大力推进安徽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战略决策,立足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因地制宜,提出了以发展中药工业化带动中药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药业经济已初显成效。
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
亳州位于皖西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特色突出,尤其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是中国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神医华佗的故乡。亳州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历史悠久。早在1800年以前,从华佗开辟的第一块"药圃"至今,中药材种植销售就经久不衰。
目前,亳州市中药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建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和全国惟一的中药饮片物流中心,其规模和影响力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亳州有全国最大的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被《中国药典》收录的被冠以"亳"字的地产药材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该市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有经营摊位4000多个,每天上市药材品种7600余种,日上市量6000多吨,日客流量2万~3万人,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因亳州药多而全,故有"药不过亳州不灵,药不到亳州不齐"之说。
以中药材工业化带动产业化
工业是带动农业、促进服务业的关键力量。"各地的发展经验证明,凡是发展快的地方,主要是靠工业。"亳州市市长刘健说,亳州中药材资源丰富,但如果还一直停留在过去那种以中药材种植、交易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上,亳州中药材是没有出路的。亳州要在中药上有发展,必须走药业工业化的道路,以中药材工业化带动药业产业化发展。
刘健告诉记者:"要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以现有企业为依托,规范发展中药饮片加工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采取有力措施,培植一批中成药加工企业,培育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现代中药流通体系,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中药企业家。"
亳州市政府立足中药资源优势,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以药立市"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中药产业化发展规划,认真实施中药产业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以中药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药工业化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推动该市药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不断扩大,已达20万亩,并建有该省惟一的一个GAP研发中心,白芍等8个品种GAP种植研究课题已通过国家验收。一大批按照GMP标准建立的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迅速崛起,药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亳州市药业发展局局长张亚东介绍说,目前该市制药企业有37家,2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年产中药饮片3万余吨,年处理中药提取物2万余吨,年产颗粒5500吨;还有10家正在建设之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10万吨的饮片加工能力,饮片加工量将达全国三分之一强;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实现中药工业的快速提升和大规模生产,初步实现药业经济从无序到有序,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药都品牌在国内外影响正日益扩大。
"两优一快"保驾护航
据了解,亳州市政府以"两优一快"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为大力发展药业工业经济保驾护航。"两优一快"即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亳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药品药材质量专项整治,出动检查车辆1967车次,出动检查人员8392人次,检查涉药械单位5485家,受理案件2052起,办理案件1972件,取缔无证生产、无证经营96家,打掉制假窝点8个,拆除取缔地下生产中药饮片的切药机36台、炒药锅31口,销毁假药械标值275万元。同时,对专业市场内的经营者实行"户籍化"管理,采取"三查五定"和监管人与监管相对人双向监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发现一起违法违规行为,就处罚一起,纠正一起,规范一起。
⑻ 现在上海回亳州需要隔离吗
上海回亳州,低风险地区不用隔离,中高风险地区要隔离。
亳州最新防疫要求是:
1.凡现居住在我市,且近14天来自国内疫情发生地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请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单位或入住酒店(宾馆)报告,主动配合做好医学观察、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2.对国内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安康码红码、黄码、体温异常人员(3次测量均≥37.3°)来(返)亳人员落实相应管控措施,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3.凡入境人员在第一集中隔离地隔离期满14天来(返)亳后,继续严格落实“7+7”健康管理。(无居家隔离条件的实施7天集中隔离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
亳(bó)州,简称亳,古称“谯(qiáo)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黄时代,帝喾(黄帝曾孙)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2]自秦时置谯县以来,历经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县建制,其间魏黄初二年(221年)封谯郡为 “陪都”。元至正15年(1355),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之地。[2]区域面积8522.58平方千米[17],截至2020年11月1日,亳州市常住人口499.6844万人。[16]
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18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年均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截至2022年,亳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23]
亳州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亳州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3][4],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世界中医药之都、[5]百强药企业半数落户亳州,[6]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皖北旅游中心城市[7]和省域交汇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8][9]2020年8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亳州“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10][11]2021年1-12月地区生产总值累计1972.70亿元。[15]
⑼ 亳州宾馆属于哪个社区
药都大道社区。亳州宾馆,全名:亳州宾馆有限责任公司。是古井集团瑞景商旅集团旗下的一家五星级综合性酒店。亳州宾馆坐落于“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之美誉的亳州市,属于药都大道社区,由市政府与古井集团共同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装修豪华典雅,徽派园林式建筑风格,也是亳州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兴建的综合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