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吃过哪些国家的出名的甜品呢
对于吃货来讲,一整天脑袋里装的就是美食,尤其是闲着无聊的时候,就会想着待会吃啥?点个啥外卖来吃比较好?而对于女性吃货来说,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甜点,因为甜点不仅造型精美且味道也很不错,看着就十分诱人,根本抵抗不了它的诱惑,除非是不爱吃甜食的人。
最后就是我们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甜点了,那就是桂花糕,其历史悠久,名气也很大,没人不知道它,而且它还会常出现在我们看的电视剧中,上镜次数贼多,可以说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甜点,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吃完还满嘴留香。
Ⅱ mille feuilles 为什么称为拿破仑蛋糕
在英语国家或北欧国家,mille feuilles 被称为拿破仑蛋糕。
其实,这种蛋糕与拿破仑毫无关系。这是一个讹传。
这种蛋糕产生于意大利的拿波里Naples,由于该地的形容词napolitain与Napoléon(拿破仑)近似,加上拿破仑确实在意大利打过仗,所以就产生了这个美丽的错误。
Ⅲ 千层蛋糕是哪个国家的甜点
34天前作为面包蛋糕小白的我从遥远的江门来广州美味学院学习咖啡和西点,学校教学氛围超级棒 小班教学 自由约课及联系!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了现在的提升,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的美女顾问张老师报名之前的耐心介绍和推荐适合我的课程给我,感谢我美丽优秀的西点李老师以及可爱幽默的吴校!感谢帅气的陈老师和温柔的曾老师教我面包烘焙技术,感谢魅力四射的刘老师教我丰富的咖啡知识!在这里我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收获了来自各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学习交流 共同进步 愿我们都前程似锦,越来越好。
Ⅳ 甜点有哪些
1、提拉米苏(Tiramisu)着名的意大利甜点。
2 、沙河蛋糕(Sachertorte)奥地利着名甜点,以巧克力涂抹的内裹杏仁及果酱的巧克力奶油蛋糕。现在,沙河蛋糕已经成为了奥地利的国宝级点心。
3、维也纳巧克力杏仁蛋糕(Imperial Torte)以奥地利首都命名的蛋糕,名字起源于奥地利最好的宾馆之名。当年宾馆开幕时,一位糕饼师傅烘焙出了一种口感特殊、有着用可口的牛奶巧克力和甜美杏仁制成的外层,以及铺满碎杏仁和可可亚的内层的蛋糕,而此整个蛋糕吃起来口感既甜美又细腻。。它不仅受到了皇帝的喜爱,还被皇帝亲自赐名为“Imperial Torte”(甜密的问候)。
4、 欧培拉(Opera) 法国知名甜点,是款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蛋糕,里边那股浓郁的巧克力味与咖啡味令每个爱好巧克力与咖啡的人都迷恋不已。传统的欧培拉共有六层,包括三层浸过咖啡糖浆的海绵蛋糕,以及用牛油、鲜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馅。整个蛋糕充满了咖啡与巧克力的香味,入口即化。
5、木材蛋糕(Yule log)法国节日必备点心,其名字中的“Yule”其实是圣诞节的旧称,因为从维京时代至今的冬季庆典,英格兰的人们在圣诞节时都会在林子里砍下树木拖回去放置在壁炉内,从平安夜开始烧上12天,所以这种树木就被叫做“Yule log”(圣诞树)。
6、奶酪蛋糕 (Cheese Cake)有名芝士蛋糕,顾名思义就是加有奶酪的蛋糕。而蛋糕中所使用的奶酪则起源自阿拉伯。蛋奶酥(Souffle) 于中世纪诞生的法国着名甜点。它有着云朵般蓬松的外型,却能让人在吃完之后感觉到似乎什么都没吃。
7、槭风蛋糕(Chiffon Cake)美国的名产之一。槭风蛋糕的前身是海绵蛋糕(Sponge),它是种完全靠打发蛋(全蛋或是分蛋)来形成蛋糕组织孔隙的糕点,因此典型的海绵蛋糕材料只有蛋、面粉和糖这三样。由于口感和组织特别柔软绵滑,所以这种蛋糕就被命名为槭风蛋糕(名字里的“Chiffon”是“乔其纱”的意思,这是一种类似丝绸却不像丝绸般难保养的布料)。槭风蛋糕其实就是改良后的海绵蛋糕。里面除了蛋、面粉和糖之外,还放了植物油和水(作用是增加组织湿度,使口感更蓬松湿润)。但是因为面糊比较湿、不容易膨胀的缘故,所以需要靠手工来帮助面糊发泡膨胀。此外,槭风蛋糕的面糊因为比较湿,所以烘烤时必需保证面糊可以攀着烤模壁往上爬升才行,否则烤出来的蛋糕会扁扁的,组织也会硬而没有孔隙。
8、波士顿派(Boston Cream Pie)美国着名甜点。事实上它并不是派, 而是海绵蛋糕(松糕
9、长崎蜂蜜蛋糕(Nagaski Castella) 日本着名西点。蜂蜜蛋糕最早起源于荷兰古国,当时的贵族在招待使节时都会用它来向宾客表达主人最隆重的敬意。
10、圣诞面包(Stollen)德国着名甜点,至今己有五百年历史。由于浸过大量黄油,因此圣诞面包的口感与蛋糕十分接近。
总之,以上只是甜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Ⅳ 拿破仑蛋糕怎么吃
拿破仑蛋糕怎么吃
拿破仑蛋糕很脆,用勺子敲碎再吃
草莓拿破仑蛋糕怎么吃
菜谱物语
草莓,对于表达爱意是最直接的水果,不仅仅因为它的造型像颗爱心,更因为它香甜的味道犹如热恋中的情侣般甜蜜。
食材明细
草莓6个,芒果1个,酥皮1块,卡仕达酱1碗,薄荷叶1片,糖粉少许
制作步骤
1. 面团把黄油包起,擀平翻折至少60次以上,冷藏静止2小时
2. 切成4等份
3. 烤箱预热,千层酥皮放中层185度10分钟 2.转160度继续烤20-30分钟,至金黄色,让它慢慢冷却
4. 芒果草莓切丁
5. 酥皮冷却后,揭开3层,一层酥皮,一层卡仕达酱,一层芒果一层酱,盖上酥皮;重复一次,撒上糖粉,完成。
做法小贴士
酥皮是一层黄油一层面团经过多次擀出来的,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可以买现成的千层酥皮直接制作。
拿破仑蛋糕怎么保存
拿破仑蛋糕的酥皮含大量油脂,放在温暖耿润处容易回油变软,需要放在干燥处保存,夏天建议放入冰箱保存。
但糕点类的东西都不宜在冰箱保存太久,淀粉会老化,吃起来怎么都不如刚买来好吃了。
建议新鲜的时候尽量吃完。
慕斯蛋糕和拿破仑蛋糕哪个更好吃
慕斯的英文是mousse,是一种奶冻式的甜点,可以直接吃或做蛋糕夹层,通常是加入cream与凝固剂来造成浓稠冻状的效果。
莫斯与布丁一样属于甜点的一种,其性质较布丁更柔软,入口即化。
法国经典甜品拿破仑蛋糕(Mille Feuiller)由多层酥皮夹以吉士组合而成,口感集松化及嫩滑于一身。
看你自己喜欢了,一个像布丁一样,口感嫩滑。一个口感松化。
拿破仑蛋糕为什么叫“拿破仑”,因为他也吃过?
拿破仑蛋糕跟拿破仑其实没有关系,说法之一是由于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实是Napolitain的误传,指一种来自意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写作Napoleon而已。
85度C的白色拿破仑蛋糕怎么那么难吃
我觉得那个提拉米苏不错,拿破仑都不好吃
为什么拿破仑蛋糕哪么好吃呢?
破仑蛋糕跟拿破仑其实没有关系,说法之一是由于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实是Napolitain的误传,指一种来自意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写作Napoleon而已。我倒觉得它比较像一首歌曲,把叉子一舀下去,酥饼便应声裂开,发出清脆的声音,每吃一口,都像竖消敲响一个音符。
拿破仑蛋糕的法文名为Mille feuille,即有一百万层酥皮的意思,所以它又被称为千层酥,它由三层啡色的千层酥皮,夹两层吉士酱制成,材料虽然简单,但酥皮的制作过程却极繁复,师傅要把搓好的面皮不断重复对折,这样焗出来的酥皮才够松化。
拿破仑蛋糕配上鲜果是最理想的组合,不少师傅爱在酥皮之间加上新鲜的士多啤梨或芒果,令味道更加丰富而清甜,甚至有人会用忌廉代替吉士酱,口感同样不俗。
拿破仑蛋糕的制作方法
拿破仑蛋糕
材料
水油面:富强粉蛋清盐白醋水
油酥面:富强粉玉米油
做法1、先和油酥面,富强粉和油揉匀;
2、前五种材料和成面团,醒20分钟.经过四次开酥,即擀成薄片折三折,放冰箱冷藏20分钟,重复4次,其中有一次4折,如果有把握4折的次数可以增加。擀薄成大约厚4mm的长方形,用餐叉在上面扎些小孔,防止材料在烤制时鼓起。放进烤盘入烤箱,200度,18分钟。
3、烤好后晾凉,边缘裁整齐,上面用刀刮平。从中尺圆间切开成相同大小的两片,在一片上抹草莓酱,另一片放在上面,将裁下的酥皮揑成小碎片,撒到上面。裁成均匀的长方形,拿破仑蛋糕就做好了。
拿破仑酥饼怎么吃会比较文雅
拿勺子郸,不过容易弄碎,还是吃的开心比较好,不用那么多顾虑,我一朋友吃东西每次都是手里拿张纸巾,吃两口擦一下,我们都觉得怪怪的~
拿破仑蛋糕的做法是什么 拿破仑蛋糕怎么做才好吃
主料
面粉
230g
裹入黄油
165g
黄油
30g
清水
23g
盐
1g
辅料
卡士达酱
适量
水果
适量
可可戚风蛋糕
1个
步骤
1.卡士达酱做法:1、奶粉3勺加水兑成250g液体牛奶陵纤塌、低筋面粉25g、蛋黄2个、砂糖40g 2、蛋黄加入砂糖搅拌均匀。3、再加入牛奶搅拌均匀,4、筛入低粉搅拌均匀,再开火,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浓稠的糊状
2.做好的卡士达酱放凉后放入冰箱保存
3.拿破仑酥皮:面粉过筛加入盐
4.加入室温融化的黄油,(黄油变软就行,不要全部融化)
5.用手捏抓均匀
6.一边加清水一边用手拌匀
7.揉均匀的面团
8.在面团用刀划一个十字,包入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1个小时
9.取出面团擀开,放入黄油
10.包裹起来
11.擀开
12.两头对折
13.再摺叠。再重复两次次1-3的步骤
14.然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个小时冰箱拿出来后,再擀成长方形,再对折,操作跟之前步骤一样,重复两次,再放入冰箱1个小时(就是经过3-4次冷藏,每次取出都反复3次摺叠擀面)
15.最后擀成0.3cm的面片,边边可以用到修整齐。
16.用叉子再上面扎一些孔,防止烘烤的时候鼓涨
17.做好的酥皮放在油纸上
18.烤箱预热好后,放入中层上下火185度40分钟
19.烤好的酥皮放凉备用
20.准备的水果
21.这种没有蛋糕片,直接抹上卡士达酱,加上水果再加一层酥皮再抹上卡士达酱,再加上水果,
22.最后再加上酥皮即可
23.准备可可戚风蛋糕
24.(这个分量我做了两块酥皮,一种加了蛋糕片,一种没有加)
酥皮分成3分
25.有蛋糕胚的:酥皮抹上一层卡士达酱
26.再加上一块蛋糕片,再放上一层酥皮,再抹上卡士达酱,再放上蛋糕片,
27.最顶部再放酥皮 顶部抹上卡士达酱,撒上杏仁片,
28.再加入水果即可
Ⅵ 拿破仑是什么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国的皇帝(1804年~1814年)、军事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
早年
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岛当时刚刚被卖给法国。他的家族是当地的一个贵族世家,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他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毕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凯旋而归。
埃及之战与权力的取得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着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着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征服欧洲,成为皇帝
1800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联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宣布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带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之战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再次割让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的血腥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确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之战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之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英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拿破仑在老残军人退休院圆顶大堂内墓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参考资料:BAIDU
Ⅶ 俄罗斯也是一个甜品大国,当地有哪些特色的甜品
奶酪煎饼是奶酪、鸡蛋和面粉混合搅拌,然后放入锅中煎炸,还可以撒上一些水果丁或坚果,最后淋上奶油、果酱或者蜂蜜制成,配汤或者红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俄罗斯的黑鱼子酱闻名世界,以前俄国人出门,行李里必带伏特加和黑鱼子酱,相当于他们的旅费,因为到外国以后能卖一大笔钱。薄饼是俄罗斯名小吃。街头常见的一家有名连锁店“小阁楼”,就以此为主打菜品,分甜咸两种口味,馅料自由搭配,外皮很薄。
除了面包,饼也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之一,俄罗斯还有在谢肉节吃饼的习惯。用上好白木柴,在俄式烤炉做的荞麦饼松软可口,再浇上一层黄油,味道香极啦。洋葱肉卷,把肉馅儿搓成条状,里面放上少量蔬菜,然后煎出来的,下面放了很多洋葱。吃起来细腻爽口,略带洋葱香味。馅饼,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美食,曾经有一本书里写道说俄罗斯人的一身都是伴随着馅饼,逢年过节的都要吃馅饼,人过生日的时候也要吃馅饼。
俄式香肠跟普通香肠不一样,它分为原味的和黑胡椒味的,无论它是什么口味的原料都是纯肉的,而不是像国内的香肠里面有淀粉,把香肠煎到表面冒油,那叫一个香。
Ⅷ 5款经典法式甜点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几个
我是山东人,北方人不喜食甜。
小姑娘的梦想都是吃糖果,可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吃腌成黑色的疙瘩头咸菜。
因为不吃糖,也就不耐糖,小时候,如果吃太甜,我就头晕恶心不舒服。
后来我顺理成章的去了甜点王国:法国。
好好的人总不能饿死。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迸发了我卓越的逆生长精神。
十几年,我爱上了甜点。
搬到甜点之都的巴黎之后,那些有名、有历史、有渊源、有技术、有含量的甜点店,我基本都去吃去,吃完舔着勺子和卢中瀚交流,很有一把心得。
对来我说,甜点可以用很多方式解说。
“浪漫”的说:前菜,主菜是物理变化,甜点更类似化学变化。所以甜点和爱情更相近。
“贵族”的说:甜点是茶余之后的一点愉悦。一小颗一小颗的摆在刻着家族徽章的银盘子里,等着涂了蔻丹的素手捏着闪亮的银勺,送进艳红的唇齿之间。优雅的香艳着。
“禅宗”的说:甜是容易让人停不下来的味道。爱甜喜甜,却能收放自如的品甜不饕餮,品的是你一尘不染如明镜一般的心。
一说到甜点,心生愉悦,喜上眉梢。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经过我研究的,法国5款最经典甜点的前世今生。
本来其实准备写9款,实在实在实在写不动了。
如果你们喜欢,那就下次再写吧,如果你们不喜欢,正好省了我的麻烦。
吃货们,现在小板凳坐坐好,口水巾带带牢,可以留着口水听故事了。
Baba au rhum
这要从欧洲贵族一家亲,永远在联姻开始说。
十七世纪,波兰有一个国王叫做Stanislas Leszczynski,特长,记不住就算了。他是路易十五的正牌岳父。
我没研究过为什么Stanislas做了几年波兰国王然后跑到法国来。反正他来了法国南希,成了南希市所在的Lorraine地区的亲王。
亲王有一天在吃Kougelhopf面包的时候,觉得很干。天主教徒,根据教义,面包是不可以扔掉。因为面包是基督的身体变得。
为了吃下去他的干面包,节省的亲王想了一个主意,把一种酒叫做Tokay的葡萄甜酒浇了上去,味道超美。
这里我们不得不恶补一下:Kougelhopf就是一种阿尔萨斯地区传统的牛奶甜面包,里面有点葡萄干儿
那这款甜点为什么叫Baba呢?
据说在波兰,有一款甜点叫做Baba,或者Babka,也是用酒浇面包,差不多道理。
不过更多的人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
那个时候亲王在野,为了打发日子,狂读《一千零一夜》,最爱的故事就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这证明世界上伟大的人的想法都是相同的,趁机拍拍“马爸爸”的马屁。所以亲王用了Baba的名字。
不过要我说,知识渊博的亲王,应该想到了这两点吧?
被亲王发明出来之后,成了贵族社会中,所有正式宗教场合的必备甜品。
出身和曝光率两齐,Baba au rhum自然成了法国最经典的甜品。欧洲连甜点都会拼爹,人就别说了。
到了1835年,有一个叫 Nicolas Stonhrer的甜点师,据说是亲王当年从波兰带到法国来的宫廷御用甜点总厨的第X代直系后裔,在巴黎开了专营的Baba甜品店。
经过他的努力研究,原来朗姆酒rhum才是和Kougelhopf面包最配的东西。
从此最伟大最经典的Baba au rhum诞生啦。
还有Baba au rhum可是拿破仑最爱的甜点。
看文那位,请不要撇嘴说:“卢璐别胡说了,拿破仑最爱一定是拿破仑蛋糕。”
我可以拍着我平平的胸脯保证,拿破仑同学本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拿破仑蛋糕这回事。不过这是下个故事,你们请耐心。
拿破仑不但最爱Baba au rhum,而且充分发挥法国人爱创新的天赋,有时会用一种意大利高度数柠檬甜酒Limoncello代替朗姆酒,并主张吃Baba au rhum要配原味香草冰淇凌。
Mille-Feuille
Mille-Feuille的意思就是千层。
说Mille-Feuille,没人知道,但是如果说拿破仑蛋糕,估计就没有人不晓啦。
九十年代中的青岛,最有名的西点是东方饭店。拿破仑蛋糕是全店最贵的蛋糕,5块一块。每次我都默默的咽着口水从橱窗外面走过去。
有一天我的“土豪”老妈回来说:“我去东方饭店,顺便买了几块蛋糕,在厨房你去吃吧。”
我跑去看,居然有两块拿破仑,两块。
为了我吃货的名誉,吃到恶心,我也硬硬得把那两块吃了下去。
可是东方饭店的拿破仑蛋糕,我已经记不得有千层皮在里面,只记得有很多层很甜的奶油,外面沾了满满一层烤杏仁片。
去了法国,Mille-Feuille和水果挞一样,是我最初爱上的甜点之一。
但是法国的Mille-Feuille和中国的拿破仑蛋糕长得实在太不一样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把他们联系起来。
Mille-Feuille是一款非常古老的法国经典蛋糕。
是法餐鼻祖François Pierre de La Varenne 在1651的菜谱里面,就已经记载下来的一道甜点。后来有很多有名的主厨都曾经对这道甜点有过记录,每个人也都有过自己的心得和改动。
事实上,法餐的精华不是一丝不变的保持传统,而是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不断创新。
这款甜点的重点是酥皮,最初制作的时候,分6步,每一步折若干次,算下来就是每张皮被折了729层。
后来有一个法餐历史上里程碑一样的主厨 André Guillot,改进了酥皮的折法,这么算下来,每一层酥皮被折过2048次。
这千层皮,名副其实。
正宗的法国Mille-Feuille,有三层酥皮,中间有两层甜点奶油,上面是刷好的糖霜。有时候中间加的奶油可以换成果酱或者水果。
可是Mille-Feuille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呢?
结论就是没关系。
意大利南部的有个城市叫做那不勒斯Naples,也出产一种着名的酥皮。
“那不勒斯的”,法语说起来就是Napolitain。
拿破仑Napoléon和Napolitain,开头的五个字母都一样,发音也很像。在加上Mille-Feuille又是法国甜点,在一些英语国家里面,就变成了拿破仑蛋糕。
Mille-Feuille虽然好吃,在法国重多甜点中的一款。自从变成拿破仑蛋糕之后,顿时身价倍增,传遍世界。
论年份,拿破仑本人一定吃过拿破仑蛋糕。但是拿破仑本人吃的时候,肯定不知道原来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蛋糕会改名叫拿破仑。
至少目前没有找到证据表明,拿破仑本人爱吃这款甜点。酒味太少,不合胃口。
想成名,如果不能走Baba au rhum的拼爹路线,也可以走Mille-Feuille的炒作路线,都可以成功。
Bûche de Noël
Bûche:柴火;Noël:圣诞节。
Bûche de Noël就是圣诞柴火蛋糕。
过年尤其在山东,山珍海味都可以吃,也都可以不吃,但是饺子一定不能不吃,不吃饺子怎么算过年?
12月24日的圣诞前夜,在天主教国家里面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的过年,要全家都凑在一起吃全年最好吃的一顿。
根据地区和家庭不同,有一些不同的传统食物,鹅肝,生蚝,三文鱼,可以吃,也可以不吃,但是在法国,比利时,加拿大魁北克,甚至越南,黎巴嫩,在所有的法语文化国家里面,不能不吃的就是这款圣诞夜柴火蛋糕。
Bûche de Noël,是一个蛋糕卷,里面可涂果酱,奶油,栗子酱,随便手边找到的东西,外面再涂上以黄油为主料做出来的奶油(Crème),做出树干的样子,常常是巧克力的;咖啡色正好做树皮。
柴火蛋糕上,常有反糖的圣诞老人,小矮人,麋鹿,小蘑菇等圣诞装饰。
为什么一定要吃柴火蛋糕,起源其实众说纷云。比较可信的有两种:
当年耶稣诞生在十二月末的马厩里面,为了小耶稣不被冻死,天使们在马厩里面,点了柴火取暖。柴火蛋糕就正好象征一块块被天使们点着的柴火。
还有一种说法是:
从中世纪开始法国人有一个习俗,在圣诞前夜要用一段非常粗壮的果树,放在壁炉里面点燃取暖。这块柴火越大越好,最好可以持续12天不熄灭,至少也要持续3天不熄灭,这样下一年才有好处收成。
后来城市越来越大,房子越来越小,大壁炉慢慢消失了,柴火以一种蛋糕的形式留在了圣诞夜里。
Canelé de Bordeaux
Canelé就是一个个大概5公分高,直径5公分,烤的有点焦的小蛋糕。是今天波尔多地区最有名“最传统”的甜点。
为什么我会在“最传统”这三个字上面用引号?看完就知道了。
Canelé是波尔多葡萄酒的一个衍生品。
在葡萄酒酿制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叫做Collage,简单的说,就是要往液体里面添加一点蛋白质,帮助净化液体中的漂浮物。
这个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红酒,啤酒甚至果汁制造业上。就是今天,波尔多一些最传统和最优质的酒庄,还是在运用这个古老的昂贵的方式来净化红酒。
酿酒季到了,整个酒庄上下都在干吗?
打鸡蛋,然后把鸡蛋清和黄分开。酒庄会把多余的鸡蛋黄送给四处施善的修女。
修女们拿了鸡蛋黄做了一种由擀成很薄的面皮裹在甘蔗外面的小点心。法语的甘蔗是Canne,最初Cannelé这个名字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可是近代人们在修女们住修道院中,做过大举挖掘,并没用发现任何长得像近代Canelé的模具。
可以得到结论,近代的Canelé根本不是修女们的Cannelé,属于借尸还魂。
在波尔多不远的有一个城市叫做Limoges,有另一种甜点叫canole,是用面粉和鸡蛋黄做的。
传到波尔多,用了另一个名字叫做canaule,这才是今天Canelé前身。
请别问我,为什么波尔多地区把甜点都用“can"开头是为什么?
波尔多有大量的船运面粉,还有酒庄用不完的鸡蛋黄,在波尔多canaule变成人人都爱吃的甜点,产量惊人。
到了1663年的时候,波尔多有很多间只生产canaule作坊。这些作坊主人个个赚盆满钵满,凑在一起一合计,决定组织工会,形成行业垄断。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已经有的面包甜点工会的强烈反对。
面包甜点工会提出的反对意见是,只要混入糖和牛奶然后混合起来的东西,都是甜点。只要甜点都要归我们管。
于是,canaule作坊,在不耽误卖的课余时间,为了是否可以名正言顺的混入糖和牛奶,同甜点工会斗争了,差不多一百年。
1755年3月3日,法国国会在凡尔赛举行会议,决定同意canaule工会可以混入糖和牛奶。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想笑。什么芝麻大小的事,国会要决议,还记得那么清楚哪一天。
到了1767年,canaule工会变得太过强势,以至于波尔多市政府要求全市只能有8个canaule的作坊。
canaule工会继续一百多年间的斗争风格,对别人的要求置之不理。波尔多全市最多的时候,有39个大型作坊。
可是神奇是,到了十九世纪,canaule居然全部在波尔多消失并绝迹了??
二十世纪,一个波尔多的甜点师,根据找到的片断的配方,重建制成了canaule。
又发觉创新精神,修改了菜单加进了香草和朗姆酒。据今天研究,现在Canelé特殊的形状,应该也是这位甜点师创造的。
可是一直到了1970年,法国第一美食评论手册“Gault&Millau”,都没有把Canelé作为一个甜点收入册中。
要到1985年,波尔多才有了一个Cannelé行业公会,并把第二字母“n”去掉,成了Canelé,确认Canelé的配方,定义和范围。
从此Canelé变成波尔多地区最有名“最传统”的甜品,迄今大概40年历史吧。
Paris-Brest
Paris和Brest是法国的两座城市。
Paris: 巴黎,这就不用介绍了。
Brest : 布雷斯特,是法国对着英国那面,布列塔尼尖角上的一个海港城市。
从Paris到Brest有600公里,往返12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单程的距离。
1200公里,飞机要飞一个多小时吧,高铁要六个半小时,骑自行车,你觉得要用多久呀?
我知道我在说甜点,这次没跑题,先别打断我。
自行车被普及之后,英国人先行组织了长时间长途野外比赛。这对海峡另一边的法国男人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挑战。
“搞错没有?我们怎么能够在英国佬面前示弱?”
1891年6月11日,Pierre Giffard通过着名的报纸“Le petit journal”,在出版商和财团们的支持下,组织了这场1200公里的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比从1903年开始的环法自行车大赛早12年。
虽然中间多有变迁,但是作为目前全世界最有名的自行车挑战赛,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个挑战赛,不仅仅是开放给专业运动员,全世界,谁都可以报名参见。
挑战赛目前的纪录是42小时26分钟,两天不到,真是神人。
卢中瀚的哥哥,一个爸一个妈的亲哥,2011年和2015年参加过两次PBP的挑战赛了。
15年的成绩是80小时31分。他们那个组有两千多人,他是269名,此处应该有掌声呀。
Paris-Brest这款甜点,是在巴黎近郊有个城市名字是:Maisons-Laffitte, 有一个甜点师Louis Durand,在1910年应自行车挑战赛的发起人Pierre Giffard的要求,发明的。
用泡芙的面团做成大概直径十几公分甜甜圈的样子,横着剖开,中间填满鲜奶油,焦糖,烤杏仁片。
圆圆中空的形状,象征着一个自行车轮子。
当初发明出来的时候,Paris-Brest用的不是泡芙面团,用的是甜面包的面团,所以当初直径可以达到30到50公分,更像是一个自行车轮子。
为什么在Maisons-Laffitte发明的不是在巴黎市呢,主要是发起人Pierre Giffard,他生在这里,住在这里,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活儿就派给了家门口那个甜点小弟。
想名垂青史,没有爹,沾不上边儿,靠不得自己的话,贵死也要留在北上广深?
谁知道周围哪个邻居能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