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大全 » 中秋主题蛋糕盘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抹茶小蛋糕如何保存一周 2025-05-25 08:39:55

中秋主题蛋糕盘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4-29 08:08:55

㈠ 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唐朝初期一个秋天,一队吐番(古代西藏)商人来到长安,将带来的许多礼品(精制的圆饼)进贡唐高祖李渊。中秋夜晚,唐高祖请群臣一起赏月,分吃吐番商人所献圆饼,皇帝和臣子边赏月边吃饼,并将圆饼改名为月饼,这就是最早的月饼。

月饼(拼音:yuè bǐng)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1)中秋主题蛋糕盘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参考资料:月饼-网络

㈡ 美国教育最重视培养什么能力

一、选择材料丰富的手工课教学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手工材料使儿童的构思、设计得以实现。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表现手段,造型要求也各不相同。手工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按材料形态可分为面状材料、线状材料和块状材料。所谓面状材料就是主要以长宽变化为特征的材料,如各种纸、布、木板及纸箱等。线状材料主要指材料长短的变化,如各种线、棒、丝等。块状材料是指呈立体状态的材料,如粘土、石膏、纸浆、陶泥等。这些材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可以相互融合。空间思维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引导儿童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材料独有的性质,根据每种材料的特性,将各种材料综合运用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形式丰富、新颖,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能充分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传统节口的手工作品题材丰富,手工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勤劳朴实的人们根据传统节口的特点创造出的各种艺术作品对儿童的审美能力、民族文化的认同有重要的意义。把我国的传统节口作为儿童手工课教学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手工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某些传统节口共有的艺术品形式进行手工教育活动,如剪纸。剪纸可以把我国每个传统节口都表现出来。春节,让儿童学习剪窗花,剪福字、剪新年属相等;端午节教给儿童剪人物头像、剪钟馗等;中秋节则可教儿童剪菊花、玉兔、各种各样的月饼等。二是利用某种节口独有的艺术形式进行手工教育活动。春节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最热闹的传统节口,春节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后,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如年画、春联、皮影戏、剪纸、面人、面具等。孩子们对这些艺术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些艺术品形式进行手工活动,如贴对联、剪窗花、做纸鞭炮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团圆的节口,元宵夜吃汤圆、赏花灯。因此花灯是元宵节产生的艺术品,花灯的种类繁多,有玻璃灯、纸灯、走马灯、宫灯、孩子玩的花灯等。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进行元宵节手工创造活动,如做花灯,做元宵等。母亲节可教儿童做康乃馨,教师节教儿童做贺卡等。这些手工作品的材料多种多样,融入传统民俗的审美情趣,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开拓儿童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做一名具有民族情怀的中国人。废旧材料更是多种多样,它主要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可塑性、有肌理、有色彩及形状特点的废弃物品。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的废旧物品,这些废旧材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他们在设计师的眼中可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一座城堡。将废旧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不仅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思维能力还能为保护环境做贡献。生活中可用的废旧材料种类繁多,主要有塑料类(吸管、饮料瓶、瓶盖、纽扣、塑料盒、光盘等)、天然材料类(树叶、种子、石子、沙粒、蛋壳、羽毛等)、金属材料(铁丝、易拉罐等)。将这些材料综合利用可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种子粘贴画、蛋壳贴画、饮料瓶改造、综合材料拼贴等。废旧材料的改造方法有很多种。如(1)实用设计。把废旧材料进行重新改造,使他们具有新的使用功能,如纸筒装饰变笔筒,纸盒的组合变收纳箱,废旧毛线布料变玩具等。(2)根据材料的原有特性再设计。将废弃的物品看成可以进行再次加工的材料,利用原材料的特点(颜色、质地、肌理等),打破对原材料的认识,发挥想象力,化腐朽为神奇,从中获得情趣。如易拉罐改造成汽车、桌椅、花朵等。(3)外观改造。用一定的手工工艺改变废旧材料的外观,用上色、粘贴、揉皱等方法使之产生一种新的视觉形式,如蛋糕盘变脸谱、纽扣变花朵等。以这些废旧物品作为手工材料,使之作为综合材料再次发挥功用,对儿童构思灵感的产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二、培养儿童空间智能的教学策略1.手工课与游戏的结合儿童具有爱动爱玩的天性,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游戏,手工制作可以潜移默化的把教育寓于游戏中,儿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增长见识,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如:在一次题为《欢乐的化妆舞会》的手工课中,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同学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节口,是同学们的节口一一儿童节,我们班要举一场别样的服装秀,所有的同学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节目,我给大家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你们两个人一组共同出谋划策互相帮助,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组做的衣服最有特色。”话语刚落同学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互相配合,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花裙子。”有的同学说:“我想用花布做一条漂亮的围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用卡纸做一个面具,表演我最喜欢的喜羊羊。”说完同学们积极动手制作起来,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得到解决,做完后学生积极的上台表演。有的带着唐僧的面具跳骑马舞,有的同学穿着自己制作的花裙子唱歌,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形式下的手工课教学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动手的兴趣,还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创作的积极性,对他们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智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手工课与绘画的结合手工绘画不分家,一件手工作品的完成是在他们己有的想象中的平面绘画作品中完成的。手工与绘画的结合,既不像单纯的绘画追求画面效果也不像单纯的手工课那样抽象难懂。手工与绘画相结合,注重动手的乐趣,儿童在折纸、玩泥的过程中获得对某种物体形象的感知,帮助他们更好的画出物体。如在一课题为《登山游戏》的课堂中,首先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喜欢的游戏,如五子棋、跳棋、愤怒的小鸟等,举一游戏具体讲解游戏的过程,得出孩耿粉际莠宦疯为弗力结论:一个好的游戏必须要有游戏说明、线路图、奖惩措施和装饰等。然后以《登山游戏》为主题,想象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危险,获得哪些宝藏,画完自己设计的登山线路图,然后在线路图上粘贴上各种各样的人物、汽车标志、警示物等,最后画上漂亮的装饰图案,做成一幅同学们既可以欣赏又能玩的游戏画面。绘画与手工的结合内容趣味性强、可变动,不仅满足儿童动手的乐趣,还能使他们创造性的添画,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使原本无生气的纸张变得丰富多彩。3.充分发挥欣赏课的独特魅力美术欣赏是儿童审美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它的灵活性、直观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美术社会功能的重要一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空间智能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看、想而完成的,欣赏课离不开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发挥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视觉规律,利用视觉感知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想象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课首先需要教会学生“看什么”、“如何看”,通过欣赏了解画面中的点线面及色彩的应用,画面布置、空间安排等。在初步欣赏画面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寓意、内涵,然后自己思考作品其它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艺术作品,通过观察和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主人翁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恶毒的母后、王子,这些不同的形象会在儿童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印象,引导儿童充分自己的想象,大胆的进行欣赏和评论,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欣赏完还可以让学生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教师充分发挥导演的角色,让学生融入到欣赏的作品中,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发挥欣赏课独特的视觉魅力。4.提供必需的帮助,的想象空间留给儿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儿童获得成功的必经途径。实践能力是指靠动手动脑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手工创作活动离不开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教师不应该手把手的帮助儿童解决困难,而是通过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解决困难。他们经过自己的想象,让他们脑中的美好童话通过自己的手展现出来。虽然会走许多弯路,错了改,改了修,但是孩子的空间智能和创造能力就是在这种磨练中激发出来的。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艺品可以提高儿童的视觉空间智能,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可在丰富而充分的刺激下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一堂手工课中只要材料充足确定好某一主题,基本的制作方法,其余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设计内容,丰富画面。在设计《会动的小纸人》一课中,卡纸、毛线、瓶盖等材料做出小纸人的基本形体,但纸人手和腿该怎样动,做什么形状的更完美是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学生们经过多次的探索研究,最后总结出手脚会动的小纸人。三、手工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1.充足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手工课的前提充足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手工课的前提。手工课的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的方法、技能准备和教材、教具的准备。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材料的准备。教师备不好课,一堂手工课很难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制作出作品,理清制作步骤和方法,弄清楚制作过程中的难点。材料准备不充分,手工课很难完成。课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材料,这样课上才能得心应手。课前准备不仅仅是为某一节课准备,而应该为孩子的发展准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学,教的是多种制作方法而不是某一节的学习内容本身。2.多种形式的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手工课上的成功与否,课堂导入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导入的好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1)故事导入法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是他们学习成长的“良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故事,再喧嚣的课堂,一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故事不需太长,有些故事中的智慧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讲故事不是念课文,故事要留有悬念,教师讲开头,结尾与所讲的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想象自己创造故事的结尾。(2)谜语导入法猜谜语可以锻炼儿童脑的灵活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制作《精美的邮票》可以用谜语导入法。上课先出示谜语:“薄薄一张纸,四面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谜底是:邮票,从而引出精美的邮票这一主题,让学生交流对邮票的理解和认识。(3)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的使用使儿童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所讲的内容,它比语言描述更清晰,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导入包括导入图片、照片、录音、视频等。除此之外,课堂导入的方式还包括悬念导入法、描述导入法、观察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纠错导入法、讨论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想象导入法、象形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这些导入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既可以使用一种导入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交替使用,不论什么样的导入方法,只要能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3.认真讲解、示范、展示讲解、示范是学生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手工课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学生制作顺序进行的前提,讲解需要语言浅显易懂,用语得当,以儿童的语言进行讲解,突破难点。示范时力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具体的方法步骤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示范时间不宜太长,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品。儿童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多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自由创作,充分发挥他们创造力想象力完成不一样的作品。作品展示也是指引学生创新的重要环节。作品的展示不仅仅是成品的展示,还包括在制作过程中的展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点可向学生集中的展示讲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拍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做成幻灯片使学生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提出问题,对作品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对于完成品的展示包括:佩戴展示、集中展示等。佩戴展示可满足儿童爱美的天性,如:用卡纸制作的漂亮的太阳帽,可让学生戴在头上进行一次走秀。这样促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集中展示是把学生作品集中起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进行展示,同一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展示能使学生饱尝一场伟大的视觉盛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交往能力。4.多角度拓展延伸手工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一件出色的手工作品,而是要教会学生某些技能,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动手动脑美化生活的意识。手工课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的结尾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创作,发挥思维,使手工课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灵活动脑,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堂的结尾欣赏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内容,使表现技法更加丰富,装饰形式更新颖,趣味性更强,从而激发学生课下去尝试创造,开启创造的智慧之门。例如:《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用彩纸、彩绳、瓶盖等装饰制作小纸人的形象,在课堂结尾引导学生欣赏用其它方式表现青蛙形象、变形金刚形象的小纸人,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保留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延伸,保持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如《精美的口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口历,在课堂的结尾留下疑问: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设计成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对废旧材料的思考。手工课与其他学科的拓展延伸,可以促使各学科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如:《古诗配画》则是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学会古诗还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手工课可以延伸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让手工课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乐趣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对手工课的拓展延伸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充分发挥艺术的独特魅力,尽全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巧手艺术家。四、建立多元化的手工课教学评价体系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是展示作品的优劣的标准,是一堂优秀的手工课必经的环节。传统的评价是单一的,是教师以绝对权威身份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这种评价肯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没有学生参与,参照面窄,使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降低了。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改进教学、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应该由学生、教师参与进来集体评价取长补短,这样教师、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学生自评是让他们形成一种反思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自己反思理解的内容往往比教师讲授的要记忆深刻的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评价,既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的质量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开拓思维。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走出自我空间,更好的进行交流,他们评价的内容往往更容易理解,从而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但在学生互评中应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用善意欣赏的眼光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先看到作品的长处,再看到作品的问题。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各取优点,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先自己评价,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做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活动变的灵活有趣,使教学评价变为一次有益的教学活动。2.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传统的手工课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评价。对儿童手工课进行的评价不只是在最后进行的分析总结,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作品中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可以激发正在动手制作中的学生的灵感,并及时改进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生作品中的不足进行评价,可以使其他学生少走弯路,多些时间进行创作。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展示型档案袋、文件型档案袋和过程性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教师对其里面的内容控制的较少,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是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和反思,这种评价不能提供学生成长进步的连续信息,但教师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探寻学生学习的方法。文件型档案袋是以记录的形式记载学生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采用教师观察、记录、访谈的方法,以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教师和家长是主要使用者,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全方面的成长信息。过程型档案袋是指学生对作品本身产生过程的记载和对成品的反思,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档案袋评价是对学生一种长期的成长过程的评价,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档案袋是对学生成果的汇集,主要包括学生作品、学习心得、小组评价和反思。手工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的是立体作品,不利于集中收集、保存,但可采取照片的形式整理保存。

㈢ 纸盘上怎么画月饼

画公圆形,在外画半圆,圆形中画长方形,长方形里写(中秋月饼)。

㈣ 蛋糕盘上能画什么 用什么画

蛋糕盘上能画很多东西,但是也不要画太大,画太大了盘子可画不下,要用奶油,什么颜色都可以。谢谢!很高兴能为您回答!希望您能鼓励我一下!

㈤ 蛋糕盘手工制作小动物图片

蛋糕盘手工制作彩色龙:

(5)中秋主题蛋糕盘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即使是那些再平常不过的物品,经过手工制作高手的一系列简单的拼接和粘贴处理等,变成了另外一个崭新的东西:蔬菜做的小动物,鸡蛋和纸片做成的卡通人偶……奇迹正不断地发生,直到它们点亮你头脑里那盏想象的明灯。你会在手艺网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要准备一把剪刀、一些胶水、双面胶条等工具,你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㈥ 急急急!在蛋糕盘上面画一个关于中秋节的画,不知道怎么画,还望大神指点一下(吃蛋糕用的白色纸盘子)

玉兔

㈦ 老妈生日送个什么生日蛋糕马上是中秋节了有图片吗

回家陪她比什么都好

㈧ 中秋节的蛋糕制作方法

中秋蛋糕嫦娥奔月

中秋节快到了,制作了一款应景的中秋蛋糕。

蛋糕体是戚风蛋糕,口感细腻。表层是打发的淡奶油作为装饰。

画上弯弯的月亮,因为还没有到中秋嘛,现在的月亮还是弯弯的,呵呵~~嫦娥饼干用少量糖霜作为装饰。

主料:

戚风蛋糕1个

淡奶油500ml

低筋面粉100g

黄油50g

糖粉30g

鸡蛋20g

辅料:

食用色素适量

步骤:

1.黄油切块软化,加入糖粉。

2.打发至膨松再分次加入蛋液,再次打发至白。

3.倒入过筛后的低筋面粉,搅拌均匀。

4.揉成团。

5.擀成4mm的长方形面片,放冰箱冷藏室30分钟。

6.按照嫦娥剪纸的形状,用小刀雕刻出嫦娥摸样。

7.烤箱175度预热,中层15分钟.

8.用少量糖霜装饰。

9.把烤好的戚风蛋糕体放在转盘上。

10.淡奶油加适量糖打发。

11.在蛋糕体上抹上奶油。

12.在抹好奶油的蛋糕体表面用牙签画出月亮的形状。

13.取少量奶油加入几滴黄色色素。

14.搅拌均匀后装入裱花袋。

15.挤出月亮的形状,摆上嫦娥。

16.再画上祥云,以及蛋糕周围的装饰就可以了。

完成之后是这样的:

㈨ 美国的手工课是怎么上的 上课步骤是什么 注重培养哪些能力 请专业人士

一、选择材料丰富的手工课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手工材料使儿童的
构思、设计得以实现。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和
不同的表现手段,造型要求也各不相同。手工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按材料形态可分
为面状材料、线状材料和块状材料。所谓面状材料就是主要以长宽变化为特征的材料,
如各种纸、布、木板及纸箱等。线状材料主要指材料长短的变化,如各种线、棒、丝
等。块状材料是指呈立体状态的材料,如粘土、石膏、纸浆、陶泥等。这些材料并不
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可以相互融合。空间思维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引
导儿童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材料独有的性质,根据每种材料的特性,将各种材料综合运
用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形式丰富、新颖,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能充分挖掘儿童的创造
力和空间想象力。
传统节口的手工作品题材丰富,手工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勤劳朴实的人们根据
传统节口的特点创造出的各种艺术作品对儿童的审美能力、民族文化的认同有重要的
意义。把我国的传统节口作为儿童手工课教学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手工教育的方式有两
种:一是利用某些传统节口共有的艺术品形式进行手工教育活动,如剪纸。剪纸可以
把我国每个传统节口都表现出来。春节,让儿童学习剪窗花,剪福字、剪新年属相等;
端午节教给儿童剪人物头像、剪钟馗等;中秋节则可教儿童剪菊花、玉兔、各种各样
的月饼等。二是利用某种节口独有的艺术形式进行手工教育活动。春节是我国最古老
最大的最热闹的传统节口,春节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后,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如年画、春联、皮影戏、剪纸、面人、面具等。孩子们对这些艺术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利用这些艺术品形式进行手工活动,如贴对联、剪窗花、做纸鞭炮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团圆的节口,元宵夜吃汤圆、赏花灯。因此花灯是元宵节产生的艺术品,花灯的
种类繁多,有玻璃灯、纸灯、走马灯、宫灯、孩子玩的花灯等。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进
行元宵节手工创造活动,如做花灯,做元宵等。母亲节可教儿童做康乃馨,教师节教
儿童做贺卡等。这些手工作品的材料多种多样,融入传统民俗的审美情趣,不仅有利
于增长知识开拓儿童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实践
能力还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做一名具
有民族情怀的中国人。
废旧材料更是多种多样,它主要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可塑性、有肌理、有色彩
及形状特点的废弃物品。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的废旧物品,这些废旧材料是放错地方
的资源,他们在设计师的眼中可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一座城堡。
将废旧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不仅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思维能力还能为保护
环境做贡献。生活中可用的废旧材料种类繁多,主要有塑料类(吸管、饮料瓶、瓶盖、
纽扣、塑料盒、光盘等)、天然材料类(树叶、种子、石子、沙粒、蛋壳、羽毛等)、
金属材料(铁丝、易拉罐等)。将这些材料综合利用可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
种子粘贴画、蛋壳贴画、饮料瓶改造、综合材料拼贴等。
废旧材料的改造方法有很多种。如(1)实用设计。把废旧材料进行重新改造,
使他们具有新的使用功能,如纸筒装饰变笔筒,纸盒的组合变收纳箱,废旧毛线布料
变玩具等。(2)根据材料的原有特性再设计。将废弃的物品看成可以进行再次加工的
材料,利用原材料的特点(颜色、质地、肌理等),打破对原材料的认识,发挥想象
力,化腐朽为神奇,从中获得情趣。如易拉罐改造成汽车、桌椅、花朵等。(3)外观
改造。用一定的手工工艺改变废旧材料的外观,用上色、粘贴、揉皱等方法使之产生
一种新的视觉形式,如蛋糕盘变脸谱、纽扣变花朵等。以这些废旧物品作为手工材料,
使之作为综合材料再次发挥功用,对儿童构思灵感的产生、空间智能的发展具有非常
大的帮助。

二、培养儿童空间智能的教学策略
1.手工课与游戏的结合
儿童具有爱动爱玩的天性,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游戏,手工制作可以潜移默化的
把教育寓于游戏中,儿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增长见识,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如:在一次题为《欢乐的化妆舞会》的手工课中,
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同学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节口,是同学们的节口一一儿童节,
我们班要举办一场别样的服装秀,所有的同学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节
目,我给大家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你们两个人一组共同出谋划策互相帮助,我们
比一比看看哪个组做的衣服最有特色。”话语刚落同学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互
相配合,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花裙子。”
有的同学说:“我想用花布做一条漂亮的围巾。”还有的同学说:“我想用卡纸做一个
面具,表演我最喜欢的喜羊羊。”说完同学们积极动手制作起来,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同学互相帮助得到解决,做完后学生积极的上台表演。有的带着唐僧的面具跳骑马舞,
有的同学穿着自己制作的花裙子唱歌,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形式下的手工
课教学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动手的兴趣,还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创作的积极性,对他们
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智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手工课与绘画的结合
手工绘画不分家,一件手工作品的完成是在他们己有的想象中的平面绘画作品中
完成的。手工与绘画的结合,既不像单纯的绘画追求画面效果也不像单纯的手工课那
样抽象难懂。手工与绘画相结合,注重动手的乐趣,儿童在折纸、玩泥的过程中获得
对某种物体形象的感知,帮助他们更好的画出物体。如在一课题为《登山游戏》的课
堂中,首先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喜欢的游戏,如五子棋、跳棋、愤怒的小鸟等,举一游
戏具体讲解游戏的过程,得出结论:一个好的游戏必须要有游戏说明、线路图、奖惩
措施和装饰等。然后以《登山游戏》为主题,想象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危
险,获得哪些宝藏,画完自己设计的登山线路图,然后在线路图上粘贴上各种各样的人物、汽车标志、警示物等,最后画上漂亮的装饰图案,做成一幅同学们既可以欣赏
又能玩的游戏画面。绘画与手工的结合内容趣味性强、可变动,不仅满足儿童动手的
乐趣,还能使他们创造性的添画,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使原本无生气的纸张变得丰
富多彩。
3.充分发挥欣赏课的独特魅力
美术欣赏是儿童审美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它的灵活性、直观性是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美术社会功能的重要一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
力、创造能力和空间智能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看、想
而完成的,欣赏课离不开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发挥欣赏课教
学中学生的视觉规律,利用视觉感知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想象和表现,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课首先需要教会学生“看什么”、“如何看”,通过欣赏了解画面中的点线面
及色彩的应用,画面布置、空间安排等。在初步欣赏画面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画
面的寓意、内涵,然后自己思考作品其它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艺术作品,通过
观察和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欣赏动画
片《白雪公主》,主人翁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恶毒的母后、王子,这些不同的形
象会在儿童头脑中产生不同的印象,引导儿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的进行欣赏
和评论,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欣赏完还可以让学生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教师
充分发挥导演的角色,让学生融入到欣赏的作品中,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发挥欣赏课
独特的视觉魅力。
4.提供必需的帮助,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儿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儿童获得成功的必经途径。实践能力是指靠动
手动脑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手工创作活动离不开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掌握
一定的知识技能,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教师不应该手把手的帮助儿童解
决困难,而是通过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解决困难。他们经过自己的想象,让他们脑中
的美好童话通过自己的手展现出来。虽然会走许多弯路,错了改,改了修,但是孩子
的空间智能和创造能力就是在这种磨练中激发出来的。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形态的手
工艺品可以提高儿童的视觉空间智能,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可在丰富而充分的刺激下
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一堂手工课中只要材料充足确定好某一主题,基本的制作方法,其余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设计内容,丰富画面。在设计《会动的小纸人》一课中,
卡纸、毛线、瓶盖等材料做出小纸人的基本形体,但纸人手和腿该怎样动,做什么形
状的更完美是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学生们经过多次的探索研究,最后总结出手脚
会动的小纸人。
三、手工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1.充足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手工课的前提
充足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手工课的前提。手工课的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
也包括学生的准备。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的方法、技能准备和教材、教具的准备。学
生的准备主要是材料的准备。教师备不好课,一堂手工课很难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必
须提前制作出作品,理清制作步骤和方法,弄清楚制作过程中的难点。材料准备不充
分,手工课很难完成。课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材料,这样课上
才能得心应手。课前准备不仅仅是为某一节课准备,而应该为孩子的发展准备。“授
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学,教的是多种制作方法而不是某
一节的学习内容本身。
2.多种形式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手工课上的成功与否,课堂导入起着
关键的作用,课堂导入的好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故事导入法
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是他们学习成长的“良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
故事,再喧嚣的课堂,一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故事不需太长,有些故事中的
智慧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讲故事不是念课文,故事要留有悬念,教师讲开头,结尾与
所讲的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自己创造故事的结尾。
(2)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可以锻炼儿童脑的灵活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制作《精美的邮票》可
以用谜语导入法。上课先出示谜语:“薄薄一张纸,四面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
必须请它当差使。”谜底是:邮票,从而引出精美的邮票这一主题,让学生交流对邮票的理解和认识。
(3)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的使用使儿童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所讲的内容,它比语言描述更清晰,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导入包括导入图片、照片、
录音、视频等。
除此之外,课堂导入的方式还包括悬念导入法、描述导入法、观察导入法、实
践导入法、纠错导入法、讨论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想象导入法、象形导入法、情境
导入法等。这些导入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既可以使用一种导入方法,也可以
结合起来交替使用,不论什么样的导入方法,只要能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
3.认真讲解、示范、展示
讲解、示范是学生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手工课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讲解示范
是学生制作顺序进行的前提,讲解需要语言浅显易懂,用语得当,以儿童的语言进行
讲解,突破难点。示范时力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具体的方法步骤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
示范时间不宜太长,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品。儿童在制作的过程中应多鼓
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自由创作,充分发挥他们创造力想象力完成不一样的作品。
作品展示也是指引学生创新的重要环节。作品的展示不仅仅是成品的展示,还包
括在制作过程中的展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难点可向学生集中的展示讲
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拍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做成幻灯片使学生观
看。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提出问题,对作品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对于
完成品的展示包括:佩戴展示、集中展示等。佩戴展示可满足儿童爱美的天性,如:
用卡纸制作的漂亮的太阳帽,可让学生戴在头上进行一次走秀。这样促使他们相互学
习、共同进步。集中展示是把学生作品集中起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进行展示,同一主题
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展示能使学生饱尝一场伟大的视觉盛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满
足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交往能力。
4.多角度拓展延伸
手工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一件出色的手工作品,而是要教会学生某些技
能,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动手动脑美化生活的意识。手工课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课
堂的结尾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创作,发挥思维,使手工课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培养学生灵活动脑,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堂的结尾欣赏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内容,使表现技
法更加丰富,装饰形式更新颖,趣味性更强,从而激发学生课下去尝试创造,开启创
造的智慧之门。例如:《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用彩纸、彩绳、瓶盖等装饰制作小纸
人的形象,在课堂结尾引导学生欣赏用其它方式表现青蛙形象、变形金刚形象的小纸
人,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保留一些问题留给学生
思考,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延伸,保持学生对知识的探
索欲望。如《精美的口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口历,在课堂的结尾
留下疑问: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设计成什么?从而激发学生对废旧材料的更多思考。
手工课与其他学科的拓展延伸,可以促使各学科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如:《古诗配画》
则是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学会古诗还锻炼了动手动脑
能力。手工课可以延伸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让手工课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乐趣也是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对手工课的拓展延伸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充分发挥艺
术的独特魅力,尽全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巧手艺术家。

四、建立多元化的手工课教学评价体系
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是展示作品的优劣的标准,是一堂优秀的手工课必经的环节。传统的评价是
单一的,是教师以绝对权威身份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这种评价肯定了教师的主导地
位,但没有学生参与,参照面窄,使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降低了。教学评价作
为教师改进教学、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应该由学生、教师参与进来集体评价取长补
短,这样教师、学生可以共同进步。
学生自评是让他们形成一种反思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自己反思理解的
内容往往比教师讲授的要记忆深刻的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评
价,既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的质量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开
拓思维。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走出自我空间,更好的进行交流,他们评价
的内容往往更容易理解,从而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互相学习、增进友谊。
但在学生互评中应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用善意欣赏的眼光评价他人的学
习成果,先看到作品的长处,再看到作品的问题。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各取优点,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引导学生先自己评价,然后学生之间
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做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活动变的灵活有趣,使教学评
价变为一次有益的教学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评价
传统的手工课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评价。对儿童手工课进行的评
价不只是在最后进行的分析总结,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发现作品中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可以激发正在动手制作中的学生的灵感,并
及时改进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生作品中的不足进行评价,可以使其他学生少
走弯路,多些时间进行创作。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展示型档案袋、文件型档案袋和过程
性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教师对其里面的内容控制的
较少,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是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和反思,这种评价不能提供
学生成长进步的连续信息,但教师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探寻学生学习的方法。文件型
档案袋是以记录的形式记载学生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采用教师观察、记录、访谈
的方法,以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教师和家长是主要使用者,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
生全方面的成长信息。过程型档案袋是指学生对作品本身产生过程的记载和对成品的
反思,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档案袋评价是对学生一种长期的成长过程的评价,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档案袋
是对学生成果的汇集,主要包括学生作品、学习心得、小组评价和反思。手工课与其
他学科不同,有的是立体作品,不利于集中收集、保存,但可采取照片的形式整理保
存。

㈩ 中秋生日蛋糕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