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種類 » 史上最硬的蛋糕有哪些
擴展閱讀
管理蛋糕店的叫什麼 2025-08-29 17:54:28
生日蛋糕的用 2025-08-29 17:54:27
蛋糕烤太熟會怎麼樣 2025-08-29 17:52:59

史上最硬的蛋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08 17:21:11

A. 歷史上有名的糕點有什麼

綠豆糕是漢族的特色糕點,綠豆糕的口味有南北之分,北方的綠豆糕比較干,南方的綠豆糕加了油脂,綠豆糕入口細膩,入口易化成渣,炎熱的夏季,吃綠豆糕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B.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什麼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就是原子以共價鍵組合排列的碳單質,也就是金鋼石
最硬的金屬單質是鉻,莫式硬度9.0
自然界最硬的物質:鑽石
人工合金最硬的是:鉻鈷合金

C.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什麼

世界上每兩種不同硬度的任何礦物質,如果我們它們互相刻劃,一定會有其中一種受到傷害。這是因為每一種礦物質,都有一個自己的硬度,兩相刻劃,受傷的肯定是那個硬度稍顯脆弱的。而造成這種硬度不同的原因,緣於它們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組成「材料」的不同,導致了它們硬度的不同。

但自然界偏偏有兩種奇葩物體的存在,實實在在違背著我們的這種普遍理解,這兩種物體,就是石墨和金剛石,它們都是由碳原子組成的。你可能不相信石墨和金剛石是由同一種原子組成,但這我們是有足夠的科學依據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D. 世界上最堅硬的東西是什麼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

E.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什麼

是金剛石,金剛石是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的結晶體,是自然界最硬的礦物。其名稱來源於希臘文「Adamas」,意為堅硬無敵。
硬度是物體對外力侵入所表現的抵抗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在固體表面產生局部形變所需要的能量。根據作用方式不同,硬度可分為刻劃硬度和壓入硬度。刻劃硬度反映的是被測試物體對抗另一硬物體尖端刻劃得能力。莫氏(Mohs)硬度是一種在礦物學上廣泛應用的刻劃硬度,以10種具有不用硬度的礦物為標准,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螢石,5.磷灰石,6.正長石,7.α-石英,8.黃晶,9.剛玉,10.金剛石。莫氏硬度在應用於磨料硬度時,又被擴展,為15個等級,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螢石,5.磷灰石,6.正長石,7.水晶,8.石英,9.黃晶,10.石榴石,11.熔融鋯氧,12.熔融礬土,13.碳化硅,14.碳化硼,15.金剛石。
顯微硬度是一種壓入硬度,反映被測試物體對抗另一硬物體壓入的能力,單位為MPa或者kg/mm2(2是平方),維氏顯微硬度是用對角為130度的金剛石四棱錐做壓入頭按公式HV=18.18*P/d,(P荷重,d凹坑對角線長度),金剛石的顯微硬度為78500MPa(8000kg/mm2(2是平方),)。
影響硬度的主要因素有:晶體結構中質點間的聯合力,原子晶格鍵合力很強,金剛石、碳化硼、氮化硼、碳化硅就屬於這種,離子鍵合力也不差,剛玉就屬於這種。晶型、堆積密度等。
金剛石礦物晶體構造屬等軸晶系同極鍵四面體型構造。碳原子位於四面體的角頂及中心,具有高度的對稱性。單位晶胞中碳原子間以同極鍵相連結,距離為1.54�(10-10m)。常見晶形有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立方體、四面體和六八面體等。
另外還有別的資料說:金剛石莫氏硬度為10,顯微硬度為98 654.9MPa(100 060kg/mm2),絕對硬度大於石英的1000倍,大於剛玉的150倍。礦物性脆,貝殼狀或參差狀斷口,在不大的沖擊力下會沿晶體解理面裂開,具有平行八面體的中等或完全解理,平行十二面體的不完全解理。
還有的資料說,最硬的是由碳元素的同位素碳14所組成的金剛石是最硬的。
硬度10是莫氏硬度。
最軟的東西是人心,當然也可以說人心最硬或最軟.呵呵....

F. 【吉尼斯認證】世界上最硬的食物是什麼

硬い食品と言えば、硬さをウリにした「せんべい」や「堅パン」などがスグに思い浮かぶかと思われます。海外に目を向けると、中國の乾鮑(カンパオ)、ヨー ロッパの「干し肉」なども非常に硬い食べ物として有名です。しかし、世界で一番硬い食品となると、ギネスブックでも世界一硬い食べ物として認定されている 「かつおぶし(鰹節)」だと思われます。提到硬的食物,人們一般立刻就會想到以「硬」為賣點的仙貝、壓縮餅干吧。放眼海外,中國的干鮑、歐洲的肉乾也因其堅硬十足而出名。但是,說到世界上最硬的食物,同時也被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第一硬的食物,就是——「干鰹魚」。そのかつおぶしですが、最初から硬いかつおぶしが作られた訳ではありません。日本では、高知県�9�9和歌山県�9�9鹿児島県などでカツオが大量に獲れてい ましたので、長期間保存するために、カツオを煮て骨を取り除き、數日間いぶしたあと乾燥させた「なまりぶし」と呼ばれるモノがありました。これは古くから 日本にあったのですが、その「なまりぶし」は、まだ硬くはなかったのです。不過,干鰹魚並非一開始就這么硬。日本的高知縣、和歌山縣、鹿兒島等地由於捕獲了大量鰹魚,為了長期保存它們,就將鰹魚煮熟後剔骨,再煙熏數日,製成乾燥的「生鰹魚」。這種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生鰹魚,還是不太硬的。硬いかつおぶしが出來たのは、江戸時代になってからです。なまりぶしを江戸へ運ぶ際、長い輸送の間に、容器やワラに付いていたコウジカビの一種で ある「カツオブシ菌」が「なまりぶし」の水分を取って身を硬くし、アミノ酸などを濃縮して味も栄養も良くなって素晴らしい食品へと変えていました。それが 「かつおぶし」です。カツオブシ菌は、なまりぶしの脂肪分を分解してしまうので、ダシを取る時に脂(あぶら)が浮かばず、栄養満點の透明なダシ汁になりま す。硬邦邦的干鰹魚誕生於江戶時代。生鰹魚在運往江戶的長途中,盛放魚的容器、容器蓋子上附帶的一種叫「干鰹魚菌」的麴黴菌吸收了生鰹魚的水分,令它 變得堅硬並濃縮了氨基酸等營養素,成為一種既美味又營養的優質食品,即——「干鰹魚」。由於黴菌分解了生鰹魚的脂肪,所以用干鰹魚吊湯時不會浮起油花,能 製成富含營養且清澈透明的日式高湯。なお、かつおぶしと似たような食品がモルディブ諸島にもあります。モルディブ諸島では、昔から夏になるとカツオの大群が回遊してくるため、カツオ を干して保存していました。干物となったそのカツオは「モルディブフィッシュ」と呼ばれており、日本のかつおぶしと同じような味がします。ただし、日本の かつおぶしのようにカビを付けて水分を吸収させ、栄養分を濃くするような工程はありません。此外,馬爾地夫群島也有類似干鰹魚的食品。那裡到了夏季,鰹魚大量回遊,故而將其乾燥後保存。他們的干鰹魚被叫做「馬爾地夫魚」,味道和日本的干鰹魚如出一轍。不過,像日本那樣利用黴菌來吸收水分、使營養濃縮這些工程,他們就省略了。 聲明:雙語文章中,中文翻譯僅代表譯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權責聲明:本站所有音樂均網上搜集僅做寬頻測試,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後果自負!如遇歌曲不能播放,系歌曲鏈接失效,請諒解!本站全部歌曲的所有權歸其唱片公司或歌手所有。請購買正版支持你的偶像!

G. 要~各種蛋糕、甜食的名稱……

著名的義大利甜點,它起源於一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的妻子打算給即將出征的丈夫准備干糧,但由於家裡很貧窮,因此她就把所有能吃的餅乾和麵包都做進了一個糕點里,那個糕點就是提拉米蘇。因此提拉米蘇在義大利語里有「帶我走」的意思,象徵食用者吃下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沙河蛋糕(Sachertorte) 奧地利著名甜點,起源於1832年某王子的家廚所做的一種甜美無比的巧克力餡。這種巧克力餡當時深受皇室喜愛。後來,一家貴族經常出入的飯店便推出了以這種巧克力塗抹的內裹杏仁及果醬的巧克力奶油蛋糕。現在,沙河蛋糕已經成為了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維也納巧克力杏仁蛋糕(Imperial Torte) 以奧地利首都命名的蛋糕,名字起源於奧地利最好的賓館之名。當年賓館開幕時,一位糕餅師傅烘焙出了一種口感特殊的蛋糕。它不僅受到了皇帝的喜愛,還被皇帝親自賜名為「Imperial Torte」(甜密的問候)。 由於維也納巧克力杏仁蛋糕有著使用可口的牛奶巧克力和甜美杏仁製成的外層,以及鋪滿碎杏仁和可可亞的內層,因此整個蛋糕吃起來口感既甜美又細膩。 歐培拉(Opera) 法國知名甜點,是款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蛋糕,里邊那股濃郁的巧克力味與咖啡味令每個愛好巧克力與咖啡的人都迷戀不已。傳統的歐培拉共有六層,包括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海綿蛋糕,以及用牛油、鮮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餡。整個蛋糕充滿了咖啡與巧克力的香味,入口即化。 對歐培拉的起源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此甜點原是法國一家點心咖啡店所研發出的人氣甜點。因為超受歡迎、店址又位於歌劇院旁,所以店主幹脆將此甜點直接命名為「Opera」(「Opera」一詞在法文里的意思就是「歌劇院」)。而另一種說法卻認為,歐培拉蛋糕最先是由1890年開業的甜點店Dalloyau所創制。由於其形狀非常方正。由於它表面淋著的那層薄薄的巧克力看起來很像歌劇院內的舞台,而餅面上點綴的金箔片看起來又像是歌劇院加尼葉(原巴黎著名歌劇院的名字),它才得到了這個形象的稱呼。 慕斯蛋糕(Mousse Cake) 法國的另一款著名甜食,是廚師們最初在奶油中加入各種口感和風味的輔料後誕生的產物。由於慕斯蛋糕無論是外型、色澤、結構還是口味均變化豐富,且口感自然純正,再加上將其冷凍後食用便會愈加其味無窮的特點,因此它立刻成為了蛋糕中的極品存在。 慕斯蛋糕的出現,不但符合了人們追求精緻時尚、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也給了蛋糕大師們更大的創造空間。因為慕斯蛋糕的水準可以反映出大師們的真正功力和世界蛋糕發展的趨勢,所以在西點世界盃上,慕斯蛋糕的比賽歷來十分激烈,大師們往往通過慕斯蛋糕的製作來向人們展示出他們內心的生活悟性和藝術靈感。 木材蛋糕(Yule log) 法國節日必備點心,其名字中的「Yule」其實是聖誕節的舊稱,因為從維京時代至今的冬季慶典,英格蘭的人們在聖誕節時都會在林子里砍下樹木拖回去放置在壁爐內,從平安夜開始燒上12天,所以這種樹木就被叫做「Yule log」(聖誕樹)。 而法國人在過平安夜時,人們都會回鄉團聚。半夜時,全家人會聚集在暖爐前,邊吃著這種象徵著節日的蛋糕(通常配以咖啡或紅茶)邊借機聯絡家人間的感情。因此木材蛋糕就成了法國人過節時的不可或缺之物了。 乳酪蛋糕 (Cheese Cake) 乳酪蛋糕,顧名思義就是加有乳酪的蛋糕。而蛋糕中所使用的乳酪則起源自阿拉伯。很久以前,一個阿拉伯人在獨自橫越沙漠前,曾將新鮮牛奶倒進一個羊胃製成的皮囊里。但是當他到達目的地打開皮囊後,卻發現里邊的牛奶竟已經變成了一塊固體狀物體(即凝乳)和一汪液狀的乳漿。阿拉伯人隨即便把這項新發現告訴了他的朋友。結果人們發現,本身極易fb的鮮奶在製成乳酪後不但可以保存很久,牛奶中所含的營養也絲毫未損。 之後,歐洲的一位糕點師傅在製作蛋糕時誤將酵母菌放入鮮奶中,他沒有察覺不妥,仍將這批蛋糕上架出售。結果人們在食用後發現這種蛋糕的味道居然奇好無比。而當時那些放有酵母的蛋糕便是今天已經很常見的乳酪蛋糕了。 蛋奶酥(Souffle) 於中世紀誕生的法國著名甜點。它有著雲朵般蓬鬆的外型,卻能讓人在吃完之後感覺到似乎什麼都沒吃。 由於當時的法國社會風氣普遍貪婪無饜、欲求不滿,富裕的老百姓們花在吃飯上的時間要比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多好幾倍,往往只有三、四個人的餐會,卻准備了十幾二十道菜。吃到最後,賓客都只意思性地動動刀叉。而宴會結束後的整個下午,聽見的只有人們此起彼落的打飽嗝聲。這個「下午打嗝」的社會現象足足維持了半個世紀之久。為了矯正敗壞的飲食風氣,廚師們便運用無滋無味的蛋白,製成了這道外表優雅內里卻空虛無物的美食。 波士頓派(Boston Cream Pie) 美國著名甜點。事實上它並不是派, 而是海綿蛋糕(松糕)。「波士頓派」這個名稱來自1855 年的一份紐約報紙,當時報紙中印了一份名為布丁派蛋糕pudding pie cake(pudding pie cake) 的食譜,不過這份食譜中並未包含現今波士頓派里特有的巧克力糖漿。之後一位名為 Harvey D. Parker 的人於1856年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叫做「 Parker House」的餐館,餐館的菜單上正好有一道含有巧克力糖漿的布丁派蛋糕,而它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波士頓派。 槭風蛋糕(Chiffon Cake) 美國的名產之一。槭風蛋糕的前身是海綿蛋糕(Sponge),它是種完全靠打發蛋(全蛋或是分蛋)來形成蛋糕組織孔隙的糕點,因此典型的海綿蛋糕材料只有蛋、麵粉和糖這三樣。區別就在於海綿蛋糕的口感比槭風蛋糕更結實、更綿密,不過在吃的時候很容易噎著(和槭風蛋糕相較的話……)。 由於口感和組織特別柔軟綿滑,所以這種蛋糕就被命名為槭風蛋糕(名字里的「Chiffon」是「喬其紗」的意思,這是一種類似絲綢卻不像絲綢般難保養的布料)。槭風蛋糕其實就是改良後的海綿蛋糕。裡面除了蛋、麵粉和糖之外,還放了植物油和水(作用是增加組織濕度,使口感更蓬鬆濕潤)。但是因為麵糊比較濕、不容易膨脹的緣故,所以需要靠手工來幫助麵糊發泡膨脹。此外,槭風蛋糕的麵糊因為比較濕,所以烘烤時必需保證麵糊可以攀著烤模壁往上爬升才行,否則烤出來的蛋糕會扁扁的,組織也會硬而沒有孔隙。 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 德國名產。它的由來也很有意思,黑森林地區其實一個位於德國西南的山區,從巴登巴登Baden Baden往南一直到佛來堡Freiburg這帶都屬於黑森林區。相傳古早以前,在德國黑森林地區每年的櫻桃豐收季節里,農婦們除了將多餘的櫻桃製成果醬外,也會在做蛋糕時非常大方地將大量櫻桃塞在蛋糕的夾層里,或是將其一顆顆細心地裝飾在蛋糕上。而且她們在打製做蛋糕用的鮮奶油時,也會向里邊加入不少櫻桃汁。因此這種以櫻桃和鮮奶油為主料的蛋糕在從黑森林地區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所以「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這名字實際上指的不是黑色的蛋糕,也不是巧克力蛋糕的代名詞,而是「沒有加巧克力的櫻桃奶油蛋糕」的意思。 因此,真正正宗的黑森林蛋糕里應該是不會放半點巧克力的,但現在的德國糕餅師傅在製做黑森林時卻會加進不少巧克力。不過黑森林蛋糕真正的主角,應該還是那一顆顆鮮美豐富的櫻桃才對。因此德國zf對這種國寶級蛋糕也作出了烘培時必定要達到的相關標准,比如黑森林蛋糕的鮮奶油部份至少要含有80克以上的櫻桃汁才算過關等。 年輪蛋糕(Baumkuchen) 德國的馬格登堡名產,發源地在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安哈特州(Sachsen-Anhalt)。它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的甜點,看上去就象一小段樹樁。若把它橫著切開的話,蛋糕切面便會呈現出一圈圈年輪狀的花紋,十分美麗獨特。 年輪蛋糕的原料和普通蛋糕差不多,都是由麵粉、雞蛋、菱粉、糖、香草、肉桂、羅姆酒、檸檬粉和丁香等材料製成的。它之所以價格昂貴,是由於製作過程極其煩瑣。製作年輪蛋糕主要得靠一個特殊的烘烤裝置。 用來烘烤年輪蛋糕的,是擱置在火上且不斷旋轉的一根鐵棒,鐵棒下面是燃燒的火焰。必須把年輪蛋糕的原胚調制好後,才能把它慢慢地澆在鐵棒上,使其成為一層薄薄的皮。等這層皮烤熟之後,才能再澆第二層蛋糕胚料。這樣的蛋糕層至少得烤上數十片,因此製作一個年輪蛋糕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只要在蛋糕的外層澆上巧克力醬後再待其冷卻,年輪蛋糕就做好了。裝飾的巧克力醬一般有棕色的奶油巧克力、白色的白巧克力和深棕色的香草巧克力等幾種,也有直接用白糖醬澆制的。年輪蛋糕不僅形象獨特,口感也松軟蜜甜,是聖誕節期間最受歡迎的甜食。而且因為其價格不菲,人們常常愛把它當禮物送給別人。真正用手工製作的年輪蛋糕有著不規則的邊緣,蛋糕的粗細也不太均勻,人們只有在某些蛋糕店(Konditorei)里才有機會品嘗,因為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手工來作年輪蛋糕了。 聖誕麵包(Stollen) 德國著名甜點,至今己有五百年歷史。由於浸過大量黃油,因此聖誕麵包的口感與蛋糕十分接近。 聖誕麵包的製作過程十分繁復,即使是在歐洲,也只有為數不多的老餅屋能夠堅持以純手工傳統配方生產。要完成一個聖誕麵包,必須花上半個月的時間。首先,要將乾果泡在酒里,然後將浸透酒香的乾果和杏仁膏揉入重黃油麵團,在烘烤之後,還得在布滿皺折的表面上撒滿厚厚的白色糖粉,一個彷彿覆滿了皚皚白雪的聖誕水果麵包才算大功告成。 長崎蜂蜜蛋糕(Nagaski Castella) 日本著名西點。蜂蜜蛋糕最早起源於荷蘭古國,當時的貴族在招待使節時都會用它來向賓客表達主人最隆重的敬意。 大約十六世紀時,由於當時的德川幕府採取鎖國政策,僅在局部開放長崎等少數地點做為外國船隊訪日的港口,因此希望進入日本做生意的荷蘭商人便特地面見天皇,並呈上荷蘭皇室招待貴賓用的精緻蛋糕。蛋糕特殊的香甜氣息與滑細的口感,立即博得天皇的贊賞。到了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也遠渡重洋來到長崎。他們為與當地人建立友誼,便採取向貴族分送葡萄酒、向平民分送甜點的策略,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這種用砂糖、雞蛋和麵粉做成的糕點立刻在民眾間大受歡迎,這就是長崎蜂蜜蛋糕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