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道財務管理案例分析題
確實是應付賬款嗎
❷ 財務管理核心內容是什麼
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籌資、投資、收益都離不開資金的有效利用和良性管理。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財務管理制度是公司企業實施經營管理活動,對財務管理體系建立、維護;對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制度保障。訂立原則依據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及財會制度,並結合公司具體情況制定。在實際工作中起規范、指導作用。
籌資是通過一定渠道、採取適當方式籌措資金的財務活動,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籌資的重點是利用財務杠桿、資本結構和籌資成本。
投資指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涉及財產的累積以求在未來得到收益。這里的關鍵詞是資金和資本的區別,資金是靜態的,不能帶來不斷的利益流入的;資本是動態的,它的流動能帶來⊿(德爾塔,即增加值)資本的流入。
學習財務知識可以找恆企教育,恆企教育業務涵蓋了財經類職業教育、設計類職業教育、IT類職業教育、學歷輔導、職業資格培訓、產教融合、公共培訓、高端課程研發、圖書文化出版等多個領域,致力於為社會培育優質人才。目前,恆企教育以「自營為主、加盟為輔」的連鎖經營形式,已在全國24個省市、150多個城市開辦了近400家校區。
❸ 大家給我說說幾個經典的財務管理方面的案例及分析吧
說個最近的
新年伊始,家電行業就遭遇長虹「造假門」事件,並且呈欲演欲烈之態勢。
據報道稱:「四川長虹被指虛增銷售收入50億」,該 「實名舉報人」范德均,2月25日對記者表示,並將視長虹的反應,選擇下一步是否採取發博文的方式,登出更多舉報材料詳情。
長虹此次「造假門」事件,是繼前幾年的「海外受騙門」事件之後,又一次被媒體與大眾推到風口浪尖上。但此次筆者卻為這個老牌家電企業擔憂,因為此次「造假門」事件,帶來的殺傷力會遠遠大過「海外受騙門」事件,其原因就是兩者性質上的根本不同,再就是事實依據來源也根本不同。
首先,筆者認為,上一次的「海外受騙門」事件,不管信息真假如何,作為大眾與媒體,最終都會抱以諒解,因為經商難免上當受騙,況且千里馬也有失蹄之時。而此次「造假門」就不一樣,如果是真有此事,那麼長虹就會遭到所有消費者的聲討。因為這種主觀上的造假行為,就是實質的欺騙性質,就會令廣大媒體、大眾、投資者所不齒。
其次,從長虹針對此次「造假門」事件的處理來說,筆者也認為有些不妥。據長虹公司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向《每日經濟新聞》發來書面回應稱,「四川長虹虛增50億銷售收入」的報道屬於虛假信息,稱是受舉報人要挾詆毀。
同時,把舉報人范德均,原系長虹公司員工,1998~1999年時任公司銷售處湖南管委會主任,期間因涉嫌職務侵佔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公司依法與其解除了勞動關系,等事也抖露了出來。而長虹將舉報人范德均的陳年往事揪出來,只能讓大眾感覺到長虹的黔驢技窮,並且會越描越黑。
再者,長虹作為公眾上市公司,有義務也應該接受社會及公民的監督,而范德均作為一名公民,雖然他曾經犯過法,但並不是代表其永遠是個壞人,況且現今其擁有的公民合法權益也沒有被剝奪。所以對於公眾公司長虹的舉報,范德均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其就擁有合法的舉報權益。
眾所周知,在中國這種體制性社會,個人的力量較容易忽視;對於一級組織與集體,個人也相對渺小,所以當一個公民,敢以實名制舉報企業的造假行為,就好比公民上訪一樣,大多數是有道理。所以長虹針對此次「造假門」一定要慎待,千萬不要犯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低級錯誤。
長虹 「造假門」的事件發生,以及長虹緊急發布的澄清公告。也讓筆者也聯想起了2010年網路紅人,以誇大的「雷人語錄」、「丑得雷人」一夜走紅的「鳳姐」,以及她的一席話:「我九歲博覽群書,二十歲達到頂峰。我現在都是看社會人文類的書,例如《知音》《故事會》……往前推三百年,往後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自圓其說有時會讓眾人感覺到傲慢與偽裝,誠實的犯錯者並不可怕,虛偽的道德者才真正可怕。
❹ 財務管理案例題
(1)根據復利終值計算公式: FVn=PV*(1+i%)^n=PV*FVIFi,n
計息期數n=(365/7)*7=365(周)
前7年: FV365=6*(1+1%)^365= 6*FVIF1%, 365=226.7億美元
後21年:FV21=FV365 *(1+8.54%)^21= FV365 *FVIF8.54%,21=1267億美元
(2)如利率為每周1%,按復利計算,6億美元增 加到12億美元需多長時間?增加到1000億美元需多 長時間?
1、由於FVn=PV*FVIFi,n ,FVn=12, PV=6
因此FVIFi,n=FVn/PV 即FVIF1%,n=(1+1%)^n=12/6=2
得出:n=69.66周≈1.3年
2、同上,FVIF1%,n=1000/6 ≈ 166.66
得出:n=514.15周≈9.9年
(4)啟示本案例涉及的是復利的問題。復利是指在每 經過一個計息期後,都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 金,以計算下期的利息。這樣,在每一個計 息期,上一個計息期的利息都將成為生息的 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稱的「利滾 利」。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以復利計算的投資報酬 效果是相當驚人的 。
復利率越小,計算期越短,實際年利率越高; 利息越高,時間越長,時間價值越高。
❺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的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7篇,由23個案例組成,分別從財務管理基礎、籌資管理、資金日常管理、投資管理、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及其他財務管理角度對企業財務管理實務進行分析評述。
本書案例涉及20餘家企業,其中包括建設銀行、邯鄲鋼鐵、四川長虹、TCL集團,海爾集團、寶鋼股份、中國石化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等知名企業。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企業的典型財務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夠帶給讀者豐富的信息與有價值的啟示。
本書可以作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案例教材或者課外參考書,給學生更多關於財務管理的感性知識;當然也可以作為實際財務管理者的參考讀物,為管理人員的工作指明正確方向,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與效益。
❻ 蛋糕店現金流量表
蛋糕店現金流量表,是蛋糕店實實在在的的現金流入流出,表示了在蛋糕店經營過程當中結余了多少現金,投資花費了多少現金以及從股東和債權人方面得到了多少現金,現金流量表反映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對蛋糕店現金流入流出的影響,對於評價蛋糕店的實際利潤、財務狀況及財務管理,要比傳統的損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礎。因此,現金流量表提供了蛋糕店經營是否健康的證據,依法據實編制即可。
拓展資料:什麼是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_f_ash_lows)是財務報表的三個基本報告之一,也叫作賬務狀況變動表,表達的是在一固定期間(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內,一家機構的現金(包含現金等價物)_腦黽醣潿情況,也是反映一家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進和流出動態狀況的報表。通過現金流量表,能夠概括反映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對企業現金流進流出的影響,為評價企業的實現利潤、財務狀況及財務治理提供更好的基礎。作為一個分析的工具,現金流量表主要的作用是決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別是繳付帳單的能力。其組成內容與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相一致。
現金流量表是提供一家公司經營是否健康的證據。假如一家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無法支付股利與保持股本的生產能力,需要用借款的方式滿足這些需要,那麼這就表明這家公司從長期來看無法維持正常情況下的支出。現金流量表通過顯示經營中產生的現金流量的不足和需要用借款來支付無法永久支撐的股利水平,從而揭示了公司內在的發展問題。
一個能夠正常經營的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還應創造現金收益,通過對現金流入來源分析,就可以對創造現金能力作出評價,並能夠對企業未來獲取現金能力作出預測。現金流量表所揭示的現金流量信息可從現金角度對企業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作出更加可靠、更加穩健的評價。企業的凈利潤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算出來,而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流量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通過對現金流量和凈利潤的比較分析,能夠對收益的質量作出評價。投資活動是指企業將一部分財力投入某一對象,以此來謀取更多收益的一種行為,籌資活動是指企業根據財力的需求,進行直接或間接融資的一種行為,企業的投資和籌資活動和企業的經營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對現金流量中所揭示的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信息,可以結合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信息和企業凈收益進行具體的分析,以此對企業的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作出評價,彌補了資產負債信息量的不足
❼ 財務管理領域有哪些令人腦洞大開的案例
如果不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而是從星巴克財務管理人員我們應如何理解企業的成本?我們認為單純從原材料價值來理解成本是非常不完整的,而應更多從價值鏈角度。
央視名嘴對星巴克價格的質疑隱含了一個前提,就是消費者購買星巴克看重的是咖啡本身的價值(4元)。而人工費用(2.3元)、設備折舊(1.2元)、房租(5.6元)等提供的都是無效價值,因而是無效成本。那我們何不做一個頭腦風暴?假設行政開支和稅費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央視名嘴擔任星巴克中國區CEO,他會應該將這些無效成本剔除哪些?
從鉑略財務培訓整理的上表可以看到,原本售價28元左右的星巴克咖啡,如果將廣告推廣等運營成本砍掉,他將成為一家沒有品牌效應的美式咖啡店,咖啡售價18.5元;如果進一步將房租(店租)削減,他將成為一個沒有座位的外帶咖啡銷售點(類似街邊奶茶店),外帶咖啡售價12.9;如果進一步將人工費用削減,他將成為自動售貨機中銷售的罐裝咖啡,售價10.6元;如果再削減掉設備折舊,那麼大概只能變成超市裡出售的咖啡粉了。
回想一下,我們消費者用12.9元購買一杯外帶咖啡,用10.6元購買一杯罐裝咖啡不也是很合理的嗎?當我們用28元購買星巴克咖啡時,我們購買的不僅是咖啡粉,而是即時沖泡咖啡的服務,是一個和客戶溝通的第二辦公室,是一個可以談談情說說愛的私密空間。
事實上,真正的星巴克財務管理人員非常清楚他們銷售的什麼。星巴克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往往是街角的的一個小咖啡館,其定位是當地的低檔咖啡店(主營業務是外帶),70%-80%的消費者並不會在店內享用咖啡,而是帶走。而亞洲地區星巴克的價值主張是「第三空間」,即消費者在生活中除了家、公司以外最常去的第三個地方。 聯想到企業的成本管理和定價,我們認為財務管理者在成本定價的過程中,千萬不可以認為成本是越低越好,企業所發生的一切成本都應該是為了向消費者傳導價值,向客戶傳導核心價值的成本就算再高也不能削減。就如同本文中的星巴克一樣,看似賣的是咖啡,其實是一個舒適的空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