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餘杭區仁和鎮怎麼樣
還不錯,這幾年在發展。工作的話關鍵看公司,待遇怎麼樣。不一定地方好工資就高的。
Ⅱ 杭州餘杭區仁和街道10號地鐵站口在哪兒
杭州餘杭區仁和街道附近沒有地鐵。
Ⅲ 仁和鎮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您好!這個問題可能沒辦法給與准確的回答,因為國內有許多城市包含仁和鎮,例如:信陽市北京市、遂寧市、保山市、淮安市等。
因此,需要您提供更為詳細的地址才能查詢,例如:
北京市順義區仁和鎮的郵編是:101399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仁和鎮的郵編是:223123
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仁和鎮的郵編是:239331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的郵編是:311107
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仁和鎮的郵編是:331408
希望能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Ⅳ 杭州市仁和鎮三星路1號屬於哪個區
杭州市仁和鎮三星路1號屬於餘杭區
Ⅳ 仁和鎮屬於老餘杭還是新餘杭
一般概念中的老餘杭是指今天的餘杭區餘杭鎮,主要是為了區別後來的餘杭縣(市、區)所在地臨平鎮。餘杭鎮是以前餘杭縣的縣政府所在地,而今天的餘杭區的區政府所在地在臨平鎮。
這里有一段歷史。
1949年解放的時候,餘杭縣劃歸浙江省第九專區(臨安專區),而後至1961年餘杭縣幾經廢立,所歸屬的專區也幾經變更,但只要有餘杭縣存在,縣政府所在地就在餘杭鎮。
當時,還有一個杭縣,是杭州市的市轄縣,縣政府所在地先在拱宸橋,1953年遷往臨平鎮,此後一直以臨平鎮為縣政府所在地。
當時的杭縣大致相當於今天餘杭區瓶窯、良渚及以東區域和今天西湖區的三墩、留下、龍塢、轉塘、周浦等地。(當時杭州市和杭縣的地理關系可以參考一下今天紹興市和紹興縣的地理關系)
1958年,杭縣撤銷,瓶窯、長命歸餘杭,其他地區歸杭州。
1961年,改製成立了新的餘杭縣,也就是今天餘杭區的地理位置的雛行,盡管和杭州市區接壤的地區幾經變動,但大致上今天的餘杭區和1961年成立的新餘杭縣是一致的。縣政府所在地一直在臨平鎮。
提問者說的仁和鎮屬於老餘杭還是新餘杭,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仁和鎮是一直以來就是餘杭的轄地還是1961年才是餘杭的轄地。
那麼我回答你:
今天的餘杭區仁和鎮是2001年調整規劃後有原來的東塘、獐山、雲會合並而成。
歷史上上述區域在仁和縣和錢塘縣交接地區,大部分屬於仁和縣。(仁和縣、錢塘縣的縣治所都在今天的杭州市區;上訴兩縣與當時的餘杭縣是獨立的三個縣)
1912年,仁和、錢塘兩縣合並成立杭縣,今仁和鎮區域屬於杭縣。
1949年,杭縣改制,今仁和鎮區域部分屬於杭縣瓶窯區,部分屬於杭縣五西區。
1950年,杭縣改制,今仁和鎮區域部分屬於杭縣瓶窯區,部分屬於杭縣塘棲區。
1951年,杭縣改制,今仁和鎮區域屬於杭縣東塘區。1956年撤銷,1957年又重新改制,屬於杭縣東塘區。
1958年,杭縣撤銷,除瓶窯、長命劃歸餘杭縣外,其他劃入市區,今仁和鎮區域屬於杭州市塘棲區。當時的塘棲區東塘公社區域就是今天的仁和鎮區域。
1959年,撤銷塘棲區等5個市郊區,成立半山聯社和拱墅聯社,今仁和鎮區域屬於杭州市拱墅聯社。
1960年,拱墅、半山聯社合並為錢塘聯社,今仁和鎮區域屬於杭州市錢塘聯社。
1961年,原餘杭縣並入錢塘聯社,同年錢塘聯社撤銷,小部分劃入西湖區(如轉塘等),其餘部分成立新的餘杭縣,今仁和鎮區域屬於餘杭縣。
從上述歷史來看,仁和鎮在1912年前屬於仁和縣,1912年-1958年屬於杭縣,1958年-1961年屬於杭州市,1961年以後屬於餘杭縣。
所以在1961年以前,今仁和鎮區域和當時的餘杭縣是沒有關系的,近鄰而已。
青年大神原創。此外,青年大神祖籍在現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
Ⅵ 杭州餘杭仁和搬遷規劃
法律分析:《關於要求批復<仁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總體規劃>的請示》(杭余規〔2014〕37號)收悉。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由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仁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總體規劃》。現將有關事項批復如下:
一、規劃范圍
東至京杭大運河、南至繞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杭寧高速及東塘港。范圍為56.94平方公里。
二、規劃期限
總體規劃期限為2012年至2030年,近期建設規劃期限為2020年。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發展成為杭州西北門戶,杭州先進製造業基地,產城融合的城市新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聯動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2.產業發展目標:全力打造三基地一支撐一配套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環境友好的大運河工業基地,生產旅遊混合的都市農業基地,以研發設計、專業維修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體系,以文化娛樂、旅遊度假為特色的生活性服務業配套產業。
四、發展定位
杭州西北門戶,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農業的集聚區,推進良渚組團經濟發展的引擎。
五、發展規模
【法律依據】: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仁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總體規劃》的批復
一、規劃范圍
東至京杭大運河、南至繞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杭寧高速及東塘港。范圍為56.94平方公里。
二、規劃期限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發展成為杭州西北門戶,杭州先進製造業基地,產城融合的城市新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聯動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2.產業發展目標:全力打造「三基地一支撐一配套」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環境友好的大運河工業基地,生產旅遊混合的都市農業基地,以研發設計、專業維修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體系,以文化娛樂、旅遊度假為特色的生活性服務業配套產業。
四、發展定位
杭州西北門戶,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農業的集聚區,推進良渚組團經濟發展的引擎。
五、發展規模
人口規模:遠期2030年,基地總人口為18.2萬人,近期2020年為11.2萬人。
用地規模:2030年城市建設用地按照30.5平方千米規劃控制,人均167.8平方米。
六、規劃結構
規劃結構為一軸兩核三心六片。
一軸:濱水河道景觀軸;
兩核:兩個景觀核心。一為仁和先進製造業基地景觀核心,二是以官塘漾、堰馬漾為主要水體的濕地休閑核心;
三心:三個商業配套中心;
=六片:仁和北產業發展片區,仁和老鎮區發展片區、仁和中產業發展片區、仁和南居住配套片區、農業綜合體片區(包括美麗鄉村居住區、高新農業示範區)、大運河工業片區。
七、道路網規劃
1.規劃形成雙軸雙環四向八射的道路交通網路框架。
雙軸:由杭寧高速公路和繞城高速公路組成的十字形區域交通軸;
雙環:由東西大道、疏港大道和拱康路組成的外圍快速截流疏解環;由獐山路、觀園路以及兩條次幹路組成的內部組團聯絡環;
四向:北向德清方向;東向臨平方向;西向良渚方向;南向主城區方向;
八射:北向永康路;東向東西大道、疏港大道、仁超路;南向杭行路和勾仁大道;西向疏港大道和東西大道。
2.規劃形成兩高、一快、九主、十二次的內部道路等級體系。
八、其它
1.本規劃自批准之日起實施。
2.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本規劃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本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3.本規劃成果由文本和圖集組成,兩者互相補充,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規劃說明是對文本和圖集的解釋。
4.本規劃由你單位負責解釋。
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
2014年5月3日
Ⅶ 杭州餘杭仁和路屬於哪個街道
摘要 您好,杭州餘杭仁和路屬於仁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