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種類 » 封開縣南豐街有哪些蛋糕店

封開縣南豐街有哪些蛋糕店

發布時間: 2022-05-07 09:21:51

① 南豐街6號院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鄭州南豐街6號院

城市:鄭州

樓盤位置:金水-南陽路-南豐街6號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0棟樓,停車位暫無數據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②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豐樂路南豐街屬於什麼街道

您好,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豐樂路南豐街屬於河南
/
鄭州
/
金水
/
南陽新村街道,望採納,謝謝。

③ 封開縣南豐鎮到賀州八步要多久車票多少

廣西羅氏源流考
(1)容縣羅氏基祖
容州市境內羅氏基祖,是自宋、元、明間,陸續從廣東徒遷入容定居的。目前有不同基祖宗支十多支。分布在容州境內八十多個村落,後發人丁計不少於19000多人,裔衍人口超過2000者有沙棵羅、長河羅、大鵬羅、六王羅、泗關羅等基祖。其它宗支:如黎村羅、菠蘿塘羅、三窩水羅、西章羅、綠蔭羅裔發人丁累計也有800以上。
沙棵羅氏,先祖從廣東嘉應州寧縣東廂地遷居羅定東安川心白石社。入容始祖仕旺公於明末崇禎年間到自良圩謀生,於清初移遷順里太平沙棵垌開居創業。二世顯貴,配劉氏,生六子:名威、名亮、名廣、明興、明秀、明發。現黃蟮堂、平坡、中信、舊洲棒射村均屬沙棵基祖後裔。台灣、南洋各國亦有仕旺公後裔客居經商。名譽 、名秀、名發子嗣有待查實。仕旺公裔今已衍發至十五代。
松塘、長河、白飯三處羅氏,同屬來自粵東韶州英里,信務社黎垌。四世祖時諸兄弟各自謀生,淑仕公由黎垌移居水邊鳥石垌。六世祖英玉於清乾隆初年由廣東到長河街對面香塘入贅黃家江氏。七世祖昌鼎也遷籍容縣長河街。昌武公遷至長河沖松塘。八世清漢公由長河街移居白飯口。清洋公居白飯沖肚。從此形成四大房永世長興。
六王羅氏-遠祖始於隋朝末年由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垌葛藤村,遷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白石社珠璣巷定居。宋淳熙年間,因戰亂,吾祖特公,名國器,舉家逃至廣西梧州府岑邑荔王(即今南渡鎮荔王村)沙梨化定居。後裔大經公於明末清初年間,遷容六王鎮維村定居。距今已300多年,大經公乃容縣六王始祖。後裔分居維村、大公、六位、六槐、譚螺、譚禾、雙頭、座塘、上垌等村鎮。
大鵬羅氏-是洪德公後裔。其分支文享公移居福建漳州,生四子,三子德成、四子德昭遷興寧鐵羅坑開基。數年後德成公遷南雄珠璣巷白石社,配陳氏,生二子:章麟、章恆;章恆長子紀公移籍順德;次子綱公遷居羅定;三子績公遷居陽春;四子繼公遷居岑溪西鄉黃荔花梨地居焉。數年後,繼公之次子第元遷居順里長奇,約於明末移居風水寶地十里大鵬創業。入容至今裔發到十九代,丁旺勢強。後裔散居各地,或居台灣、馬來西亞等地,民國文官司武將曾稱譽容州。
泗關羅氏入容始祖貴仲公,祖籍廣東德州合龍村五府社,於明朝天順七年遷籍容縣,先在東華瓜村暫住,後遷泗關雍塘定居。後裔發展到二十三代。蓮塘羅、長興羅、石寨羅、松山羅、縣底鎮羅、東瓜羅、平山羅、北流小一里塘頭羅均源於貴仲公宗派。
(2)賀州地區羅氏
賀州市信都地區包括信都、甫門、仁義、靈峰等鄉鎮,古稱封陽縣,為羅姓聚居地,有「無羅不成縣」之謂。有羅氏人丁六萬多,占當地人口三分之一。
* 十甲始祖為珠系47世孫彥政,於明朝洪武初年因避亂,自金陵(今南京)徙遷廣西平樂封陽縣蘆岡(今賀州甫門三元村)開基,為最早遷居廣西桂東地區羅氏開基祖之一。600多年,繁衍25代,七傳元紳,開基賀縣桂嶺白泡羅屋寨,元軫分遷桂嶺黃寨,八傳輔明移居公慶,健儒占籍賀街,九傳萬殊分遷大寧楊梅,萬興分居桂嶺蓮花,啟運移遷桂嶺平安,元謂移籍門樓等。彥政後裔播遷賀州甫門、信都、仁義、靈峰、步頭、賀街、鵝街、桂嶺、公會、蓮塘、大平、水口、沙田等鄉鎮、柳州、梧州及廣東封開縣南豐等地。其班衍詩日:
彥福顯榮化,富元煥英昌,祥應澤潤色,品超益世揚,義厚淵源久,仁深對譽香。
* 三甲仁義渭河羅氏始祖47世彥邦生四子:仁通、仁祥、仁富、仁貴,分四大房,其後裔57世子茂為仁義渭河開基祖,配黃氏,生子仲回→復誠→宗經→賢重→璧,字東晟,浙江會稽縣令,升靖江府事,配張氏,生七子:一龍、一鳳、一麒、一麟、一鯤、一鴻、一鵠。
* 一龍,字子雲,配盧氏,生三子:大順、大化、大治;大順子孫居石龍,分支蒼梧沙頭橫江大片村;大化子孫居渭河;一麒配陳氏,生子大本,後裔居大榮、牛坪頭;一麟,字瑞書,配馮氏、祝氏、黎氏、陳氏,生二子:大相、大魁;大相子孫居渭河、大榮、勒竹、西輦、官坡;大魁子孫居渭河、浮蓮、百福;一鯤,字雲衡,配蒙氏、黎氏,生五子:大觀、大煥、大彰、大壯、大霖;大煥子孫居渭河寨荔枝根、旺民寨;大彰子孫居渭寨;大壯之孫顯傑自仁義渭河移居新田、獺窩、西輦、雙橋、關塘坪、渭河;一鵠,字雲隱,生三子:大賓、大卿、大年,後裔居渭河、林洞。
* 48世禮三公,由南京移居三甲仁義村開基。生二子:以良、以才,分二大房,已繁衍25代,傳至十六傳碧龍

④ 南豐街2號院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鄭州南豐街2號院

城市:鄭州

樓盤位置:金水-南陽路-南豐街2號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0%,共0棟樓,停車位暫無數據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⑤ 封開縣的文化

封開留下了無數古遺址和古建築。黃岩洞古人類遺址和塘角嘴遺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於唐代的大梁宮和明代的泰新橋,是古建築的代表。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羅董鎮楊池古村,被譽為「嶺南第一村」。
1、封川古城牆: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居委會封川街道。始建年代不詳,《封川縣志》載明正統十四年(1450年)黃蕭養亂,典史陳順因舊址修築。古城背靠北山,東、南、西南臨東山河、西江。北有濠塹,東、西、南三面原有護城河。城廓呈長方形,周長約784米,高9.28米,厚7.04米。城牆為青磚砌築,城磚製作特殊,長34㎝,寬16.5㎝,厚6厘米,側面陽印「封川城磚」或「封川軍造」等字樣。城牆上原修築有城門樓、串樓、角樓、敵樓、望樓、戰窗、串屋、更鋪等200餘間。此外,城牆內原設有縣署、教諭署、城守署、典史署、武廟、城隍廟、萬壽宮、常平倉、監獄等建築。封川古城牆原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保存最完整的是南城門。城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封川古城牆歷史悠久,從唐代開始封川古城一直作為當地政府駐地。到解放初,封川縣人民政府仍設於該城。封川古城牆直到現在仍保存著基本完好的磚城城廓和石砌城門。它為我們研究歷代的築城工藝及官署布局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1985年4月12日,封開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純仁李公祠: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一隊。坐東向西。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建。兩進合院式布局,磚木結構,硬山頂。通面闊11.6米,總進深23.5米。明間右側山牆內部繪壁畫「富貴花開滿堂長春不老」,落款有「同治癸酉」字樣。後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正脊為龍舟脊。兩側山牆為鑊耳式封火山牆。純仁李公祠是我縣西江岸邊保存較完整的祠堂建築之一,對於研究嶺南古建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封川舊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五村,據《封川縣志》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街道全長191.3米。南北走向。整條街道由七列石條鋪砌而成。原來街道兩邊都是由前店後居俗稱竹筒屋的民居組成。由於建設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環境遭受到較大的破壞,靠近西江河堤一側的舊建築絕大部分已經被拆除。靠近古城一側尚有部分尚存,共29間。靠西江邊一側尚有15間,殘11間。封川舊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4、封川石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四村。據《封川縣志》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現存部分總長約2000米。由數百塊長1.67米、寬0.54米、厚0.2米的大塊石條和近百塊長1.76米、寬0.54米、厚0.2米的小石條砌成。封川石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5、井底村古井: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明代。系由整塊紅砂岩石鑿成上圓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圓形,外徑0.7米,內徑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磚砌。井台呈梯形,面積約13平方米。井水深約5米,水質清冽,仍可飲用。井底村古井對於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攀桂坊古街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橫街。據《封川縣志》記載,該古街道建於明代。全長246.5米,寬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磚鋪就,兩側分布著清至現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損。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磚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條磚砌古街。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損壞清代建築數間。殘牆斷壁至今可辨。該街道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實物依據。
7、蘇家鑊耳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豐沙村委會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清代。坐東北向西南。為兩層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鑊耳式封火山牆。通面闊10.83米,通進深10.83米。佔地面積117.2平方米。正脊為龍舟脊。蘇家鑊耳樓是縣城江口鎮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築,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觀的標本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價值。 封開縣通用粵語,而它也是粵語的發源地。 古廣信作為嶺南的首府長達400年,珠江文化經漢化而形成,起源於古廣信。到了唐朝,由於唐玄宗開元時宰相張九齡開通了粵北大庾嶺南北通道,賀江交通水道褪去了輝煌變得相對閉塞起來。 從《切韻》得知,唐代以前,中原漢語是有濁塞音的,濁音清化是漢語各方言演變的規律之一,現代粵語及普通話是欠缺濁塞音的。然而,封開封川-羅董一帶卻保存了全套濁塞音,可推定其為兩漢時期的古漢語的產物,為古粵語的活化石。
封開北部的南豐話與廣西的信都話很接近,甚至能互講,兩者起源於同一語種。兩漢至唐前,今南豐地區(舊稱開建縣)與廣西賀州的信都同屬封陽縣,到了唐初才分出開建縣並歸封州管轄,由此可推斷南豐話也是起源於兩漢時期。現今講南豐話及信都話的人口總數很多,光講南豐話的約二十萬,講信都話的大概也有一、二十萬,總加起來有三、四十萬,人多有利於語種的穩定,不易於被「洋化」或「土化」。至於南豐話、羅董話、信都話、封川話哪一種更為原汁原味,人口數量最多的南豐話應為首選。
馬王堆出土的古地圖所標記的「封中」應位於古封陽附近,沿賀江而下,封陽更靠近中原,人口漢化程度更高;羅董漢代屬廣信,屬郡治縣范圍,羅董話帶有古漢語之濁塞音,但講羅董話的人數相對較少,從羅董鎮保留較多南越語地名上看,古時為少數民族的集散地,羅董話則有被嚴重「土化」的可能;封川話在江口縣城一帶,受近代廣州話的影響較大,已失古味;信都話受壯語影響較大,說什麼完了以後都加個「賣-」字。從南豐話與廣州話的差異對比可以看出,宋代以後南雄珠璣巷南下人口對廣府文化的二次漢化或入遷人口的接受粵化的份量,可以說,宋代以後更強的是入遷人口接受廣府文化的粵化,廣州話偏離南豐話不是太遠,漢時總郡治還在廣信時,粵語已基本定型。

⑥ 南豐過年習俗有哪些

春節是封開縣內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外出的人紛紛回家團聚。群眾過節活動,一般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即陸續開始,大搞室內外清潔衛生、備年貨,婦女忙於 裹糍、蒸年糕,迎接新年。年製品以糯米糍為主,有時包裹蒸、花生、芝麻粘皮的糯米 糊、甜糕、「沙爽」(粘米製品),還有油炸糖環、油炸檄(北境制空心,南境制實心),解放後還時興炸角子、做雲吞、湯丸等等。 除夕前還有送迎灶君習俗。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除夕晚接立灶君神位。 迎送灶君要備三牲、酒禮祭拜。傳說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該家主人情況,因此民 間對灶君都很敬重,每逢初一、十五要燒香敬拜,希望灶君上天時為其說幾句好話。 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門神,買肉殺雞,備絲粉、腐竹、針菜、香信及其他祭品 拜神。晚餐,各家吃「團年飯」,酒菜豐盛。農村許多地方,習慣全家大小在廳堂圍著火 盆直至天亮,稱之為「守年」。爐灶用谷殼或柴炭引燃,通宵保留煙火,並點「長明燈」, 以示「長慶」好意。不少地方還習慣留「隔年飯」,以示「年年有餘」。 零時開始,放炮竹「接年」。城裡人還走上街去轉一圈,意是新年「行大運」、「行好 運」。城鄉煙花炮竹不斷。
年初一早晨,有些地方習慣吃甜湯丸、面條,也有的地方習慣整天吃素不吃肉。老 少首次見面,均敬禮作揖,相互恭祝吉利,年輕人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分發紅包、糖 果。各家備有茶點、香煙、糖果之類,招待賓客。人人都穿上新衣服,街中村中行人如 流,一片喜氣洋洋。 年初二為開年日,許多地方都習慣殺雞拜神。年初一吃齋、吃素的,此日即宴豐餐 盛。 此後,各地都習慣相互拜年,走親戚,訪好友,城鄉呈現一片節日歡樂氣氛。醒獅 隊、舞龍隊、八音鼓樂隊進城串鄉賀新年,受賀者要備茶、糖果、香煙,熱情接待。還 有舞獅采青、武術表演,放鞭炮、送紅包等,觀看場面人潮如涌,熱鬧非常。縣境大洲 泗科的陝筋白馬舞、五馬巡城舞和採茶戲等民間傳統節目,在四鄉巡迴表演,還到毗鄰 廣西蒼梧縣木雙等地演出。 年初七為「人日」,一般不出門,不探親訪友。 元宵節 許多地方過元宵習慣吃湯丸,示意新的一年開始「心中有數」。縣境內南豐 和金裝望高過「元宵節」則比過除夕、年初一還要熱鬧。渡頭城西廟是日舉辦炮會,許 多商戶或居民合夥備金豬(即燒豬)拜菩薩,祈求神靈保鑽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保佑街坊居民四方大利、六畜興旺、人丁安康。炮地內外,人山人海,年年如是。
占卜 縣內許多地方(尤其農村),當家人有病時,都習慣到寺廟求簽,問凶吉,求神「保 佑」,雖經醫生治療康復,亦多認為是神顯靈,其家屬要具三牲酒禮祭品「還神」;有的 人家遇大小事務,先找巫婆問吉凶,謂之「問花」、「問米」;遇天旱、蟲害、疫病流行, 就到廟宇中祭神,祈求「神靈保始」,消災滅病;還有人遇生病,即去神前跪拜並取香灰, 謂之「神葯」,或叫人用紙「畫符」,燒灰服用。若不愈則認為神心不誠。 解放前,因縣境地處偏僻,群眾文化低,缺乏科學常識,均相信自己一生都由「命 運」、「風水」決定,因而迷信占封、算命、看相、看「風水」,由此引起爭墳地或房屋糾 紛的事情屢有發生,甚至導致宗派械鬥事件。
其他迷信禁忌的陋習有: 「立春」、「驚蟄」時節忌舂米。 正月初二開年,杏花、羅董等地禁忌小孩用腳踩上大門口門檻。 新郎到岳父家接新娘,進大門口忌用腳踩上門檻,違者,則要飲洗米水(意是像 「愚牛」)或燒炮仗,表示道歉。杏花等地則將新郎穿的鞋斬斷。 孕婦禁忌剪頭發,不準動床,不準動土,更不準建築,以免犯「胎神」。 孕婦忌參加別人的婚喪事。 產婦忌水、火,忌見父母,食不能與家人同桌,碗碟另設,衫褲另處洗曬,忌「月 胎風」。 身死異地者,只能停棺於村邊,不準進入住宅。 船民開船忌洗鞍、洗頭,用膳時,忌筷子往飯桌上柱齊,桌上湯匙忌背底朝天。以 免行船擱淺灘或遭遇其他意外。 眼眉跳動,視為不吉利,有人要用小片紅紙貼到眼皮處。 首次吃新米飯,忌用湯或水滲飯吃,期望天氣晴好,不漚壞新谷。
菩薩出遊打醮 是為神廟、社壇做道事,說是使菩薩、神像顯靈,為百姓「消災滅禍」、風調 雨順保平安。縣有神廟、社壇的地方,至民國時期均有打醮習俗。一般是三年或五年打 一次釀。搭竹棚,立「大山士」,設醮壇,擇定良辰吉日,請道士多人鬧三天三夜(最少 也有一晝夜)。經過哺齋,念經,搞「水陸道場」,懸嫁接榜,請會氣功的人舞弄上刀山、 蹈火海(炭)、「打砂」、「放燈河」等法術。其開支,有的從其神廟、社壇所佔有的山林 場地、水旱田地公嘗收入(或炮會費)中解決,也有從各村寨祖宗公嘗中籌集。 菩薩出遊 多在秋收結束,初冬農閑,神廟誕日前後舉行。時間為三至五年一次不 等。設有籌備機構。菩薩出遊前,先將神像彩油一新,廟內陳設亦作一番修聾。出遊路 線走向、八音鑼鼓樂隊、羅傘彩旗、醒獅隊隨行,以及到哪個村寨擺設「迓聖」等等,都 有一番周密部署安排。民國時期,縣境內一些地方搶菩薩出遊,一般為一天,走地方多 的,亦加兩至三天。游期到來,會友聚集宴飲,第一天為入席日,第二天為誕日,第三 天為散席日。菩薩出遊所到村寨擺設的「迓聖」,由當地村民組合承辦,其「迓聖」擺設 有金豬、雞、豬肉、海昧、果晶、糕點、油橙、香燭等。菩薩被抬到「迓聖」前停下,即 由人們跪拜、敬酒、焚燒香燭、鳴燒火葯炮或鞭炮等等。 解放前,開建縣渡頭城西廟菩薩出遊在冬季。因神廟在賀江西岸,到縣城南豐,菩 薩過江不乘船,要由人鳧水搶著過。下水前每人飲上一碗酒熱身,登岸後即備有火堆取 暖,無論天氣多冷,亦要按例進行。城西廟的菩薩出遊為縣境內民間習俗中所喜聞樂見, 由於組織有龐大的八音鼓樂隊、羅傘彩旗隊、舞龍隊、醒獅隊,還有飄色隊跟隨,氣氛 熱烈,所到之處,都吸引成千上萬人觀看。 解放後,菩薩出遊活動消失,多數廟宇和神像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拆除,被焚燒。80 年代以後,許多神廟,神像重新建立,但無菩薩出遊活動。
廟會炮會縣境內的廟宇、神壇,經考證多建於明清,少數在民國時期重建。知名的神廟有:封 川附城的北帝廟、東獄廟、華光廟、關帝廟,漁澇河兒口鑼鼓崗的華倫廟,蓮都清水的 聖堂廟,杏花斑石山下的聖妃宮,其它區域的蓬萊宮、留星宮、鎮東宮、呈本富、廣寒 宮、青山宮;開建縣城的城隍廟、北帝廟、關帝廟、華光廟、七聖廟、盤古廟、龍母廟 和寶月宮、天後宮、太微宮、新福社、歸天社,西岸洲的城西廟、渡頭蓮塘廟、金裝廟, 赤黎的靈勝廟、靈田廟,大玉口的龍門廟,都平的永勝宮,南豐平灘的城都廟,簕竹的 石鼓廟,時學的張仙奶廟,開明的雙福寺,侯村的金山寺,汾塘的正明寺,江貝的大同 寺、文昌寺、寶勝廟,小洞的東江廟等等。 各個廟寺神社有各自的誕辰,其誕辰日就是廟會期,廟會活動,按廟而異,有每年 一次的,也有相隔2—3年或4—5年一次的。 炮會是民間在各個神廟涎期舉行的帶傳統的群眾性活動,四鄉群眾雲集。炮會設有 頭炮、二炮,還有三炮和四炮的,各炮獲得者則負責廟會事宜,包括動員組織一方群眾 籌款、祈禱神靈保佑諸事如意吉祥。炮會放炮期,先由上屆承辦單位(或個人)將炮屏 (稱之謂菩薩的象徵、化身)由八音鼓樂隊、醒獅隊、彩旗羅傘仗儀隊護送到放炮地點, 稱之「還炮」。在炮地用竹木材料搭起高台,安設一門六七厘米口徑的火葯鋼炮筒,炮口 上放上一隻「炮圈」(直徑五六厘米,周邊用紅線或紅綢布條纏繞著)。各村寨為得到炮, 均事先組織好一幫青壯年上陣,放炮開始,炮圈墜落,即時你搶我奪,熱鬧非常。得炮 者就成為炮首和下屆炮會的承辦者,還可獲得炮會獎金。

中秋節,封開人俗稱「八月十五」或「月光節」。根據周代《禮記》祭禮一書中關於「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陽、秋天祭月亮、因為秋字從「禾」及「火」寓意莊稼成熟之意。有好收成,自然要多謝月亮了。流傳到民間,就有賞花燈、制餅果、宰雞鵝、吃團圓飯、拜月、祭月、賞月等賀中秋的文化習俗。俗語雲:「冬唔飽,年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可見,中秋節飲食的重要。舊時,封開地區中秋的節日氣氛特別濃烈。在封川古城舊街,早在節前十天,各茶樓餅家就開展節前籌備:門前扎作彩繪、披紅掛綠、搞出各式月餅的美點、掛上宮燈、走馬燈之類。
在縣衙內舉行「唐宣宗游月宮」,東山河畔游「八仙過海」;在北山頂搞「大鬧天宮」,在學宮舉辦「貂蟬拜月」;在攀桂坊搞「吳剛伐掛」;「 在賀江兩岸搞山歌對唱」;在封川沙灘搞「放孔明燈」等豐富多彩的民間大型活動,一派節日景象。
家家戶戶還舉辦「祭月」儀式,家有天台的在天台,沒有天台的在自家門前,擺開八仙桌,備上貢品,由婦女主持拜祭之禮,家人朝月祝禱,焚香禮拜,少年兒童則在旁唱:「月光光,月娘娘,打開房門嫁衣裳……」或做各種游戲。拜月的貢品除月餅之外、還有封開油栗,沙田柚、楊桃、柿子等時果和吮田螺,眼睛更明亮之意。此外,還有「追月」,所謂「追月」,即是過了八月十五,興狂未盡,「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還要在八月十六夜再過一次,名為追月。是夜,邀約親朋好友、到內景優雅的地方賞月,封川街的一些商家還專門舉辦「追月」茶會之類,招待顧客。

⑦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南豐鎮哪裡可以領養狗狗

圩日在街上就有得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