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培訓 » 宜州哪裡學做蛋糕
擴展閱讀
濟南哪裡有做雞蛋糕的 2025-09-14 11:16:27
宜州哪裡學做蛋糕 2025-09-14 11:09:29
蛋糕切一塊怎麼拍好看 2025-09-14 10:58:39

宜州哪裡學做蛋糕

發布時間: 2025-09-14 11:09:29

Ⅰ 柳州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柳州小吃 螺螄粉 1、西環螺絲粉(特點:湯甜、豆角酸好吃、鹵菜好吃); 2、柳高門口螺絲粉(特點:蛋進味、有酸菜、湯香辣); 3、四中(在榮軍路中段有一個菜市旁)潘姐螺絲粉(特點:羅卜干甜、湯的螺絲味很重、粉有彈性);、 4、在飛鵝路長城酒店對面的有一家(叫什麼灣的,一下想不起來了); 5、金噪子旁邊交通銀行路口進克二十米在往左轉十五米有一家; 6、廣雅立交橋後面菜市對面小吃巷裡面有一家是門面的叫航什麼的了的螺螄粉也蠻好吃的; 7、金魚巷裡面(就是解放南路咖啡貓& S&K旁邊的巷子進去走到頭然後左轉再走點)有家阿婆螺螄, 8、三中路柳建裡面;北雀路木材廠裡面; 9、聚寶後面那家(看起來破破爛爛的那一家,干撈可以); 10、昌華軒 螺螄 1、香軒螺螄樓:炒螺、煲螺; 2、周記螺絲(東站):煮螺; 3、高記螺絲(就是原好石後門)現在在五角星舊街尾大樓二樓 5、二中後面那有一家阿雲螺螄; 6、西環的肥崽; 7、柳剛賓館對面的一鮮 鴨腳 1、華僑一樓的小吃店(小小間的); 2、聚寶大廈後面停車場那裡,有兩家賣鴨腳的,那個奶佬的鴨腳好吃 豆漿、油條 1、谷埠街那邊有一家; 2、榮軍那裡有一家 餃子、粉餃 1、培新路的東北餃子店(新華書店後街右轉)、 2、大橋底有一家、 3、西環路口的下一個站建材市場站(往五菱方向)有一家餃子店(旁邊記得有家好又快快餐店) 燒烤(注意別吃太多了,上火) 1、駕鶴公園那裡的鬍子燒的生牛肉、素豆芽; 2、勝利小區的張師傅(說普通話的老闆是正宗的); 3、白雲市場的烤魚; 4、黃村千里光最裡面的那家(還有片皮鴨); 5、紅光小區的"兄弟"烤魚; 6、老飛機場那邊景航園門口的那家兄弟烤魚 其他 1、金魚巷一帶的小吃:加菲貓旁的巷子走進去,首先是三品王,是招牌小吃,不做評價;三品王旁邊是聞香居,聞香居的卷粉、餛飩和粽子,味道真是好,在福柳新都巷子口有一家分店(老闆娘兒子開的);三品王和聞香居對面就是老吳雞腳粉,味道應該也不錯;聞香居過去有家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旁邊是一家湯包店,味道不俗哦;湯包店旁邊是一家「柳州螺螄粉」,聽說是可以和昌華軒,香螺軒媲美的呢! 2、天天樂里好吃的(算是柳州自選食城裡最好的):「土豆餅」和「鹵菜粉」「糖醋排骨」 3、知味亭的「炒粉利」(新時代商業港二樓)、湯「 4、桂林人」餐廳的好菜--海鮮空心粉;金銀肝(柳州特產,臘菜類) 5、糯米飯團:以前青雲小吃街頭有一家糯米飯團很好吃的,現在已經遊走江湖了,時常在2中門口賣早餐給學生 6、臭豆腐:財富大廈一樓 7、穗柳餐吧:酸甜排骨辣子雞飯、紅豆雙色冰淇淋 8、榮軍路口的《品湯居》:燉蛋、五味骨、炒麵 9、魚:高架橋下的柳州風味狗肉城裡的「桂林人鱒魚坊」,他所謂「*尾魚」夠美味(魚個頭不大,最大的一條2斤多,樣子象鯰拐,有須,體黑色,肉質象海魚,厚實、大刺、皮下有魚油,但入口卻無比鮮嫩,象吃河魚,口感極佳。) 10、牛排:皇子扒房、名典(好吃又沒貴)、桂林人、上島(又貴又沒好吃)、台北OX牛扒館 11、綠茵閣:義大利通心粉(18元)海鮮芝士鋦意粉(26元還是28元,不記得了)泰皇炒飯(15元還是18元,也不記得了)牛扒(要個套餐也就是45元-48元) 12、雙皮奶(牛奶燉蛋):榮軍路口有一家,經典時光酒吧下面有一家、公園路新開了一間喜蓮娜餅家旁邊、培新路有一家 13、姜撞奶:蘭色港灣1樓那家

Ⅱ 桂林有哪些特色小吃

桂林的特色小吃有很多,比如說: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
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會仙樓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軒粉店、石記米粉、味香館最為有名。

狗肉
又稱地羊, 是桂林傳統名吃, 盛行不衰。狗肉以黃狗為上, 白狗次之, 黑狗為下。其吃法也多種多樣, 既可以燉爛吃, 亦可以紅燒, 夏天涼拌, 冬季火鍋。還有臘狗肉, 春夏上市, 其於柔韌中又帶甘美, 為下酒佳餚。狗肉有溫補、滋陰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靈川縣尤為有名。
如何品嘗靈川狗肉 品嘗狗肉也有講究,正宗狗肉就得有正宗的吃法,否則正宗的也弄成不正宗了。如有的人品嘗時,狗肉一上席就把煤氣火開得很大,使鍋中狗肉很快就焦鍋,甚至出現一股苦焦氣味,嘗客急於將開水摻進鍋內,左翻右翻,使狗肉味全都去掉了,吃的全是一股焦氣淡水肉渣味,吃得惡心。吃狗肉不是挑肥撿瘦,主要是品嘗原味,在用餐時用一個小鐵鍋,一把小鏟子,燃燒著細小的煤氣火,邊吃邊翻動,撒少量胡椒,狗肉就在鍋中跳動,等到鍋內已有油出現時,就把它鏟出來用碗裝好,千萬不能使狗肉炸焦,更不要放水或豆腐酸菜倒入鍋中,只有暫停熄火。可不要急於將豆腐酸菜放進去,待狗肉吃了四分之三時,餘下的鏟到鍋一邊,然後再將豆腐酸菜倒入鍋中,把鏟出的油施拌。酸菜事先炒干拌上食鹽少許,豆腐中的水要濾干,合拌進鍋,待熱透後,加上二、三小塊腐乳,其味道極佳,狗肉膩氣也被解掉,再來吃那殘余狗肉,那就更過癮了,最後放上桂林米粉拌上,三者合攪,成了綜合美食味,使您吃了還想吃。

尼姑素麵
相傳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創。天長日久,製作方法廣為流傳。桂林尼姑面的精華的湯,湯是用黃豆芽、新鮮草菇、香菇、冬筍等久熬而成。湯色金黃,味鮮而甜,清香四溢。面條用清水煮熟裝碗,將湯放人,再加上桂林腐竹、黃菜、素火腿、麵筋等素菜和佐料,鮮香爽口,色香味俱佳的尼姑面即可食用。尼姑面以七星公園內月牙樓的最負盛名。

靈川狗肉
又稱地羊,是桂林傳統名吃,盛行不衰。狗肉以黃狗為上,白狗次之,黑狗為下。其吃法也多種多樣,既可以燉爛吃,亦可以紅燒,夏天涼拌,冬季火鍋。還有臘狗肉,春夏上市,其於柔韌中又帶甘美,為下酒佳餚。狗肉有溫補、滋陰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靈川縣尤為有名。

粉利
是用上好大米細磨成漿,搓成小圓柱狀,蒸至八成熟,取出晾乾即成。桂林粉利上市說要在冬季春節前後,吃時切成條狀,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特點是色鮮味美、香滑爽口。

糍粑
是桂林人喜愛的冬季糯米食品。製法是用糯米泡水蒸熟,然後用木棍舂成糯飯團,使其具有筋力。再製成圓形餅狀晾乾即成。糯米糍粑在冬天放入清水中浸泡,經常換水,可存放一個多月,吃法多樣,可用炭火烤熟粘糖吃,亦可用油煎熟吃,切塊用糖水煮熟吃,咸甜隨意。

湯圓
桂林湯圓與眾不同,其個體稍小,用上好糯米磨漿,壓干成粉,再和成團做皮,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這樣,湯圓滑爽、營養豐富,是小吃中的名品。

馬蹄糕
主料為大米粉,把米粉裝入壯如馬蹄的木模,用黃糖粉、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蒸熟,取出即可食用,其製做簡便,吃來香甜撲鼻,松軟可口。一般多為個體攤擔現做現買。散見於各處街頭巷口。來往行人,即購即吃,甚為方便。

豆蓉糯米飯
將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飯團,以甜豆蓉為主餡,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夾入些蔥花、油,米飯柔韌,餡心鮮香,饒有風味。現又有以香腸、煮牛肉等做餡的咸糯米飯,亦別有風味。為桂林人早餐常見小吃。

桂林水糍粑
製做工藝精細,將上好糯米蒸熟後,用猛力杵打,直到糯米飯全融,宛若棉團狀,方取其細細的糯漿做成圓團入籠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內餡,如豆蓉、蓮蓉、芝麻桂花糖等,再加上糯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如趁出籠時熱氣騰騰,再裹上些許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口感細滑沁甜。為桂林名小吃之一。

桂林松糕
用糯米摻粳米適量磨成粉,稍摻些黃糖水拌勻,再將半干半濕的米粉層層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時熟透即成。其味松軟爽口,香甜宜人,若再配以荔浦芋頭丁,其味更佳。桂林習俗,松糕一般用於喜慶場合,如生日賀壽、得子、新屋上樑等,常贈以松糕,以示慶賀。為桂林的著名風味小吃,今市場上亦不時有售。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品種很多,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異,有豆子粽、板栗粽、蓮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製法一般用浸泡過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勻,用洗凈的竹葉包成紮好,用火蒸煮1-2小時,取出濾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綠豆、紅豆、花生、五花肉(或臘肉)、板栗、蓮蓉等。

桂林田螺
因其生長在水稻田裡,故名。其特點是大個肉肥、味道鮮美。煮田螺一定要配以桂林特製的酸辣椒,再放入蔥、姜、三花酒等各種配料炒煮而成,吃時其味酸辣鮮美,特別開胃。煮時須將螺尾敲掉,便於煮時進味,亦便於吸食螺肉。

Ⅲ 宋代有幾次農民起義

宋朝一共發生了400多次的農民起義。

宋朝是發生農民起義最多的時候,而且在宋朝農民起義現象,與其他朝代發生的不一樣。因為在宋朝,只要出現了農民起義現象,這種農民起義現象就會一直持續下去,而且不會停止。

而宋朝歷史上最大的兩次起義,分別是王小波、李順起義和宋江起義。

(3)宜州哪裡學做蛋糕擴展閱讀:

1、王小波、李順起義

2、方臘起義

3、八字軍抗金起義

4、紅巾軍抗金起義

5、邵興抗金起義

6、鍾相、楊幺起義

7、魏勝抗金起義

8、紅襖巾抗金起義

9、范汝為起義

10、李金起義

11、江西建昌佃戶起義

12、李接起義

13、賴文正起義

14、陳峒起義

15、姜大老起義

16、張福起義

17、晏夢彪起義

18、陳三槍起義

重大起義:

一、王小波、李順起義:

宋平後蜀,不僅沒有解決原有的矛盾,反而加入了新的動亂因素。後蜀被攻下以後,宋太祖命令從水陸兩路,用十餘年的時間,把後蜀積聚的珍寶、錢幣、布帛、糧食悉數運到開封。

此舉激怒了川蜀軍民,於是就有全師雄領導的全四川地方性的變亂。宋將王全斌鎮壓這次起事歷時近十個月(而平蜀僅用兩月余),還坑殺了未參加變亂的二萬七千餘名蜀兵。

表面上的反抗被重兵壓服了,但川蜀軍民對宋朝政府怨憤的過節始終郁積著。

而宋初對四川地區又在經濟上實行超強壓榨的政策。當地政府不僅把後蜀頭子錢、牛皮錢等苛捐雜稅全部繼承下來,二稅的徵收也比其他地區繁重。

太宗時曾考核川峽州縣長吏,不法者多達百餘人,只有彭山縣令齊振元以所謂清白強干受到太宗表彰,而他實際上是個與老百姓為敵,「收賕得金,多寄民家」。

由此不難想見川蜀剝削之苛急,吏治之污濁。

宋朝政府對茶葉和布帛的禁榷(官賣)政策,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無以為生的茶農、農戶和手工業者都逼上了揭竿而起的絕路。

四川歷來號稱「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宋朝就在這里設立「博買務」對布帛實行專賣,迫使販賣布帛的小商人紛紛破產,從事布帛生產的手工業者和農戶的利益也大受損害。

茶葉在唐宋之際已成為生活必需品,榷茶也成為朝廷的重要財源之一。

所謂榷茶就是政府實行茶葉專賣,設立專門機構,以低價向被稱為「園戶」的專業茶農強行收購茶葉。

這樣,即使原先以販茶為業的茶販失去了生計,同時又致種茶利薄,茶農也相繼破產。不僅王小波本人是喪失生計的茶販,追隨他造反的不少就是破產的茶農。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在青城聚眾起事,喊出「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口號。

現代學界把這一口號概括為「均貧富」,給予很高的評價,但也有人質疑其能否視為一個明確的綱領。

實際上既沒有必要否認這個口號,它畢竟是社會極端不平等的狀況下底層人民的最後呼聲;

但也無需從思想史角度給予過高的推重,因為「不患寡而患不均」早就是儒家一貫的主張,這一口號沒有增加新內容。

二、宋江起義: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

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

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巨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

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

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Ⅳ 河池網的河池網發展模式

地市級網站在資金雄厚的商業網站和國家財政扶持的重點網站二重夾擊下生存,雖然「小本經營」,且與財政斷奶,但地市級網站如果能立足實際,准確定位,還是大有可為的。
河池網作為桂西北河池的一個地市級網站,自2007年8月開通之後,一直堅持把「網路問政平台,權威信息窗口,文化娛樂空間」作為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河池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國內互聯網產業風生水起之時,互聯網產業才剛剛起步。在2007年8月份以前,河池僅僅只有一個「河池365論壇」供網友棲身,此外雖然也有一些商業網站,但都沒有叫得響的品牌和特色。在網路新聞發布方面,除了河池政府網每天摘要發布時政新聞外,更無第二家新聞網站。可以說,誰能掌握先機,誰就能佔領河池未來的互聯網陣地。
面對互聯網產業這塊誘人的大蛋糕,河池日報社深入市場進行調研發現,很多市民把棋牌桌邊的椅子挪到電腦前,不少商家廣告投放也有從傳統媒體向網站傾斜的意向。面對大有可為的新媒體領域,以石鋒為社長的新一屆報社領導班子決定,面對市場打造一個集新聞資訊、官民互動、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網路平台。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河池網已經成為河池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門戶網站。
促成部門實名上網,搭建「網路問政」平台
開放的網路,被稱為民意的「綠色通道」。河池網在注重權威高端信息的同時,打造網路互動平台,積極推動黨委政府「網上納諫」。當前,傾聽網路民意、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網路問政」風氣在河池十分濃厚,政府通過河池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民眾則通過河池網「灌水拍磚」、建言獻策。
河池網「築巢引鳳」,發揮互聯網傳播優勢,最先促成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通過我們的平台與民眾溝通,既塑造了政府官員的開明形象,更為下一步促成更大范圍的部門「實名上網」行動,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2008年春節,河池網開通4個月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藍天立通過河池網向廣大網友拜年,河池網作為地方門戶網站的地位,得到上級直接認可。
——2008年3月22日起, 市委、市政府在河池網上開設「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建言專區」,開創了河池各級黨委、政府網上「納諫」的先河。
——2008年6月底,河池網又協助市委召開了一次市委書記與網友代表的座談會,11位網友代表與書記交流對話,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
——2008年7月初,為把網上納諫活動推向深入,市委書記藍天立還將他個人郵箱公布到河池網,通過郵箱了解民意,解決了一些市民遇到的難題。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奠定了河池網在當地網媒中的權威地位,更在網民中間樹立了黨委、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良好形象,成功開創了我市輿論引導工作的新格局。
網站受到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之後,為促成相關職能部門實名上網,河池網作了大量的引導,並形成了信息告知制度。一旦網上出現相關話題,河池網編輯部以電話、傳真等形式,將網友意見直接發給分管的有關職能部門,並建議部門上網答復。
部門以實名方式上網與網友交流對話,河池市文化局是第一個「吃螃蟹」者。2008年7月24日,網友在河池論壇網友反映白馬街有單位涉嫌色情演出一事,河池網第一時間對該信息進行電話傳真告知,當天文化局便實名上網回應。此舉在論壇上旋即引起強烈反響,一時間叫好聲不絕於耳。網友紛紛表示,部門針對網友提出的問題,以單位的名義公開答復,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河池網開創了官民對話的先例。
介於部門實名上網取得的強烈反響,2009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在河池網上開設專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網上問計於民」行動。該專區至今仍在運行,保持著旺盛的人氣,至今已經近80個部門和單位以實名形式登陸專區,就相關熱點話題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
——2009年4月3日,《河池市2009-2011年文化產業發展行動綱要》徵集意見稿發上河池網,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在「網上問計於民」專區發布並向網友徵集意見,意見稿颳起了網上討論旋風,半個月點擊達2800多人次,網友跟帖發表各類意見共70多條。4月22日,《綱要》起草小組實名登陸專區,對網友所提意見進行整理反饋。這也是我市首次將綱要文件提交網路平台供全社會討論。
—— 5月24日,河池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網上發布信息,以有獎競賽的形式,針對我市五大產業發展和民生工作,向網友徵集「金點子」,徵集到「金點子」100餘條。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過程中,市科發辦以文件形式下發相關部門,要求重視網路輿論,做好「網路問政」工作,對河池網上網友反映的熱點、焦點問題,不迴避,不推諉,實事求是上網答復。解決得了的,就給出具體解決辦法,一時解決不了,要說明原因,並給出解決的時間表。
近80個部門單位實名上網,黨委政府虛心向網民要點子,不迴避不推諉的「網路問政」態度,河池網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將全市各主要單位和部門納入了網站平台,操作方法十分成功。有關部門轉變了觀念,對網路輿論的態度,也由開始的被動應付變為主動告知。
2009年6月3日,宜州市一名公務員醉酒駕車撞死人後逃逸,消息尚未在網路傳出,當地公安機關、市委宣傳部便連續在河池網發布兩份事故調查處理通報,先聲奪人之舉,使一起原本可能沸沸揚揚的輿論事故,被悄無聲息地化解。
此後不久,河池市委宣傳部又親自組織召開了全市網路評論員培訓班,組織特約評論員登陸河池網引導輿論,要求各基層單位部門職工每日必須登陸灑池網體察民情,多位市主要領導公開表示,每日必上河池網,關注網友正在關注什麼。
報網互動,信息注重權威高端,做好重大和突發性事件報道
互聯網以絕佳的優勢,對傳統紙質媒體提出挑戰,報界甚至有「報紙消亡論」的預言。然而我們卻發現,一旦報紙與網站聯姻,兩者優勢互補,則立現「點石成金」之效,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說,「網站是報紙開往春天的地鐵」。
河池網創辦不久,社領導就明確了報網互動、「先網後報」的信息發布方式,充分發揮網媒優勢,求新求快,特別是突發事件的新聞,通過網站得到及時傳播,搶在電視台之前,填補了河池日報只能發昨日新聞的缺憾。
河池網新聞發布以首頁的 「綜合新聞」欄目為平台,內容有河池本地的時政、民生和社會新聞,是網站人氣最旺的新聞欄目,採取 「先網後報」和「報網互動」相結合的運行模式,突出了互聯網的時效性優勢,使河池網在第一時間搶占輿論宣傳的制高點,與報紙宣傳形成了互補,實現了紙質新聞的擴容。
宜州「8?26」廣維爆炸事件,河池網首次對爆炸現場實行全天候滾動直播,發出權威准確的信息,發出的系列報道,成為國內其他媒體報道的「藍本」,點擊率一天之內便破二萬人次。
在對去年羅城卡馬水庫搶險救災的報道中,河池網通過專題網頁形式,24小時不間斷發布90餘條新聞稿件和近百張圖片,及時更新最新最權威信息,有效引導輿論,維護搶險期間人心穩定,因此獲得國務院新聞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點名表揚。
2009年11月,在河池日報全面改版之際,由河池網編輯部策劃出版的《網眼》專版正式推出。《網眼》專版每周出版兩期,以河池網論壇的發帖為信息源,進行話題策劃,並派出網站記者親赴現場詳細采訪。專版開辟了「網視聚焦」「網言網語」「部門在線」「線下互動」等一系列欄目,結合網上民生社會熱點,幫助網友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廣受社會各界好評。《網眼》的開辦,一方面豐富了報紙的信息量,同時提升了河池網的社會影響力,可謂相得益彰。
做好論壇人氣經營,打造文化娛樂平台
2008年3月,河池市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爭創及評選活動會議舉行,河池網參與了這次大型活動的評選,將50多名候選人的詳細資料公布上網,接受公眾監督,並在論壇上開專區讓候選人與網友交流互動,接受公眾評議和投票。
這一評選形式,是河池評選活動歷史上一次空前創舉,評選期間,網民到論壇注冊投票總數達10萬余票。「十傑」的影響力超過往年,網站每天的點擊量較往常增加1萬多次。
有了堅實的人氣基礎,河池論壇著手打造一批精品版區,以特色內容吸引網友。關閉或合並一些人氣和關注度不高的版區,同時對保存版區進行定位,打造「網友俱樂部」「河池民聲」「三姐歌圩」「山谷風」「河池文苑」等重點板塊,這些板塊再與此後增加的「網上問計於民」「心靈港灣」等板塊,構成河池論壇的主打產品。
在對版區建設和管理上,定位明確,特色分明,「網友俱樂部」供各地網友自娛自樂,「河池民聲」做嚴肅的民生社會話題,「三姐歌圩」為山歌愛好者網上對歌交流的大本營,「山谷風」提供給書法愛好者舞文弄墨切磋書藝,「河池文苑」吸引大量本土文人墨客,「網上問計於民」專供部門與民眾互動交流,「心靈港灣」版區心理疏導專家實時在線。
精心打造的這些特色版區中,「三姐歌圩」引起了廣西山歌界的關注,廣西山歌學會與河池網共建「三姐歌圩」,該版區也正式成為了廣西山歌學會的官方網站。「山谷風」舉辦了廣西八桂書風首屆網路書法篆刻展,此後又升級為一個子網站,創辦廣西第一家獨運行的專業書法網站「廣西書法網」,中國著名書法家王鏞為網站題寫名字。此後參與了中國書壇第六屆新人展廣西區評選活動,為廣西文聯、廣西書法家協會編了兩期書法通訊,獲得了區黨委宣傳部的肯定。這標志著河池網的業務開始深入專業領域,向全區范圍拓展了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