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社會手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社會手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社會手教案1
設計意圖
孩子與家人的關系,是良好的人際關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際能力。目前有很多家長對幼兒無條件的「愛的傾斜」,並不利於良好家庭關系的建立,但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此活動讓我們的孩子和家長對此問題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感受。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
2.用美術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3.在游戲中觀察媽媽的大手,嘗試用拓印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准備
1.邀請幼兒的媽媽來園參加活動。
2.和本月過生日的幼兒的媽媽商討過生日的日期,方便家長參與。
3.能分別露出5雙手的一塊大幕布、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這個月是3月,有兩位小朋友過生日,他們又長大了1歲,你們猜一猜他們是誰?
教師請小壽星出來,為他們戴生日帽。
(2)媽媽知道你們的生日嗎?她們怎麼給你們過生日?(吃蛋糕,送生日禮物……)
(3)你們知道媽媽的生日嗎?這個月哪個小朋友的媽媽過生日?(不知道)
(4)小朋友的媽媽也有這個月過生日的,請她們和過生日的小朋友一起到前面來,大家看看都有誰的媽媽,請她們接受我們給她們戴生日帽,大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吧。
(5)為什麼媽媽知道小朋友的生日,你們卻不知道媽媽的生日?(媽媽沒和我說過,媽媽從沒有過過生日……)
2.玩「猜小手、猜大手」的游戲,激發幼兒了解自己媽媽的情感。
(1)咱們和媽媽們玩一個游戲——「猜小手」。請5名幼兒藏在幕布的後面,只把手從幕布的縫隙中伸出來,請媽媽來找找自己孩子的小手。(媽媽一下子猜出了自己寶寶的手)
(2)咱們再玩一個游戲:「猜大手」。媽媽和老師同時站到幕布的後面,將手從幕布的縫隙中伸出來,由幼兒來找自己媽媽的手。(沒有一個小朋友能找對自己媽媽的手)
(3)為什麼媽媽能從那麼多小朋友里猜出自己寶寶的手,可小朋友卻不能猜出自己媽媽的手?這是為什麼?
3.回憶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1)媽媽都能猜對自己寶寶的手,說明媽媽很愛我們。請小朋友想想,媽媽做過哪些關愛你的事情?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嘴磕破了,媽媽心疼地抱了我一個晚上;我總是生病,媽媽為了讓我身體強壯,給我做好吃的,還和我一起跑步鍛煉身體……)
(2)老師這兒有幾張照片,你們猜猜是誰?先請小朋友看過生日的媽媽年輕時的照片,再對比看現在的照片。
(媽媽年輕時真好看,像大姐姐;媽媽現在的.頭發怎麼短了,不像以前那麼好看了……)
(3)她們為什麼沒有以前好看了?你們的媽媽有什麼變化呢?為什麼呢?
(媽媽很辛苦,家裡的飯都是她做;媽媽下班回家還要洗衣服、做飯,手都不光滑了;媽媽都沒時間梳頭,所以把頭發給剪短了……)
4.畫畫媽媽的手,進一步了解媽媽。
(1)媽媽要做那麼多事情,手都變得粗糙、不光滑了,今天請小朋友來拓畫、裝飾媽媽這雙為我們做很多事情的手吧。請小朋友邊畫邊仔細觀察媽媽的手紋,然後將這些手紋線進行裝飾。
(幼兒邊觀察邊畫:媽媽的手好柔軟;媽媽幹活的手真粗糙;我媽媽的手真小,和別人媽媽的手不一樣……)
5.再玩游戲「猜大手」,讓媽媽感受寶寶的愛。
(1)現在,咱們再玩一次「猜大手」的游戲。
(2)請媽媽和幾位教師藏在幕布的後面,把手從幕布的縫隙中伸出來,讓小朋友來猜一猜哪雙手是自己媽媽的。(小朋友們都猜對了,媽媽們都歡呼起來)
活動反思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感到:孩子怎麼了?很多時候,父母感到用盡了全身力氣去愛孩子,孩子卻沒有得到滿足,得不到愛的回饋。為了引導家長正確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知道愛父母,我在設計導入活動時從「說生日」開始,自然地引出活動。我先請幼兒說自己的生日,孩子們不但知道自己的生日,還知道好朋友的生日是哪天,可是班上沒有一位小朋友能說出自己媽媽的生日。
接下來進入的第一個游戲是「猜小手」,當媽媽一下子猜對自己寶寶的小手時,媽媽和寶寶都高興不已,但並沒有體會到游戲真正的作用。緊接著第二個游戲「猜大手」游戲中,孩子們又無一例外地沒有猜到自己媽媽的手,媽媽們沉默了,孩子們也都不說話了。這兩個游戲讓媽媽和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媽媽對自己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以及孩子對媽媽的關心卻知之甚少。這里沒有空洞的說教,卻讓孩子低下了頭,萌發出我也要像媽媽愛我那樣去愛媽媽的情愫。
接下來通過美術活動拓印、裝飾媽媽的大手,在活動中孩子們撫摩著媽媽的手仔細觀察、描畫,他們帶著對媽媽的愛意將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傾注在作品中,並感受著媽媽手的溫暖與柔軟及幹活後的粗糙,更加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最後,我們再一次進行了一次「猜大手」的游戲,這次幼兒全都找到了自己媽媽的手,從中也讓家長感受到愛是可以培養的。
可以說,這一活動既體現了教育性,又體現了形式的多樣性,同時教師把家長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將家長同樣視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做到資源互補,體現家園共識、共育的作用。
中班社會手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尊重,關愛殘疾人,培養幼兒的愛心。
2.引導幼兒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活動准備:
1.舞蹈錄像《千手觀音》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了解殘疾人
1.觀看舞蹈錄像,幫助幼兒了解殘疾人。
2.提問:殘疾人和正常人一樣嗎?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殘疾人和正常人不一樣,他們都是身體有殘缺的人,引導幼兒同情殘疾人。
二.關愛殘疾人
1.設問,你們見到過殘疾人嗎?他們行動方便嗎?幼兒個別回答。
2.想一想:殘疾人在生活中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應該怎麼辦?
3.講述故事《香香的路》。
4.小組討論:我們怎樣關愛殘疾人。
三.值得尊敬的殘疾人
1.幼兒觀看幼兒用書。
2.教師講述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引導幼兒向殘疾人學習。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去《特殊教育學校》看到殘疾小夥伴。
活動評價 :本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幼兒收獲不小,幼兒在觀看錄像的時候進行觀察、分析、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探索精神,幼兒的探索精神並不因為活動的結束而結束,這種活動方式促使他們關注身邊的食物,探究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通過活動幼兒對殘疾人的生活有所了解,激發了孩子的同情心。培養了孩子關愛社會、尊重殘疾人的品德。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的。
中班社會手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手的用途。知道手可以用來做很多事。
2、知道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
3、體驗用雙手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准備:
課件、視頻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兩顆樹,十個杈, 不長葉子不開花。會畫畫,會寫字, 樣樣事情都會做。」(手)T:你們的手在哪兒?
二、觀看視頻,了解手的用途T:小手的作用非常大,看一看,叔叔阿姨的手在做什麼?
1、蛋糕師。 蛋糕師的手是怎麼做蛋糕的? 小結
2、廚師。 廚師的手會做菜,做飯。
3、理發師。 理發師除了理發,還會做什麼?(洗、吹、染、燙、做發型)
4、裁縫。會做衣服。
小結:叔叔阿姨的手真靈巧,給我們帶來了美味、漂亮。
5、采訪客人老師T:後面老師的手也很靈巧,請你做小記者采訪一下,老師的手會做什麼?
小結:老師的手真靈巧,給我們帶來了溫暖、知識和快樂!
三、了解手勢的特殊用途
1、師做手勢T:我有一雙手,我的手也會說話。 「YE」是什麼意思?
小結:原來手可以做不同的動作手勢,表示不同的意思。
2、幼兒做手勢,自由討論T:你們的手會說話嗎,讓別人猜猜在干什麼?
T:生活中也需要用手勢來工作,看一看。
圖片 A交警指揮交通 為什麼不用嘴說,要用手勢?
B指揮家 他的手在說什麼?告訴樂隊什麼?(有節奏、開始演奏、停、結束)C裁判 他有什麼手勢?表示什麼意思?告訴運動員什麼?(紅牌犯規,罰下場)D舞蹈家楊麗萍《孔雀靈》
T:舞蹈家的手在干什麼? 小孔雀還在干什麼?我們也來學一學小孔雀,給大家帶來美的享受。(師帶領幼兒學跳孔雀舞的動作)小結:在特殊的崗位,不同的手有不同的作用。
三、延伸活動:
T:你們的手有什麼用呢?小朋友的手會給大家帶來什麼快樂呢?
小結:讓我們伸出雙手,互相幫助。
中班社會手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 在猜猜、說說、學學中,知道不同手勢能表達不同的意思。
2. 學習一些常用的手勢,感知手勢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3.萌發關愛聾啞人的情感。
二、活動准備:
1.PPT課件
2.《感恩的心》視頻、《交警手勢操》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激起幼兒興趣。
教師給幼兒變魔術,請幼兒說變變變,師變己的手,引出老師的手會說話,老師做(1至5)手勢,請幼兒說說老師的手勢的意思。
:原來我的手會說話,一個手指頭(大拇指)說你真棒,兩個手指頭說……不同的手會說不同的話,我們一看,他們在說什麼呢?
(二)、播放各種手勢圖片。
展示握手、請、勾手、噓、停、比心、打電話、擊掌、飛吻、手疊手加油等手勢圖片,一張一張播放請幼兒說說所表達的意思。
:原來不同的手勢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
(2)、手勢可以代表情緒。
手勢除了代表不同的意思,它還可以代表情緒,不同的情緒能用不同的手勢表達,教師說一種,幼兒一一學做手勢。
:原來手勢會說話,還可以代表不同情緒,摸摸小手代表愛,抱一抱代表很溫暖,擺一擺手,代表拒絕,用手遮住臉,代表害羞不好意思!
(3)、手勢可以唱歌。
1.手會說話,手還會唱歌,有一首表達愛的歌,所有的愛都是用手勢傳達的,你們想看嗎?播放《感恩的心》視頻。
師:這首歌是唱給誰聽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他們不能說話,也聽不見別人說話,我們叫他們聾啞人,因為他們的交流沒有辦法通過說話來完成,所以就需要專門的手勢動作來表達,每一個手勢動作都代表著語言,這就叫做啞語,是聾啞人的專門語言,所以當我們看到他們的啞語後就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了。
師:聾啞人是怎麼用啞語說話的呢?她在說什麼呢?我們一一下。(播放視頻)
師:看了這個視頻,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呢?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的聾啞人,如果我們遇見了他們,不能嘲笑他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和愛護,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友好,感受到身邊的溫暖。
(四)、手勢和工作有關。
1. 師:手勢除了會唱歌,還和工作有關,不同的工作會有不同的手勢,有一個人的工作每天都在做手勢,你們知道是誰嗎(交通警察)
2. 播放視頻《交通警察訓練操》,幼兒跟著做。
四、活動結束:
師做交警,幼兒當司機看老師手勢過馬路。
中班社會手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猜猜、說說、學學中,知道不同手勢(手語)能表達不同的意思。
2、學習一些常用的手勢(手語),感知手勢(手語)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3、萌發關愛聾啞人的情感。
活動准備:
1、課件。
2、事先有過一些簡單的手勢知識經驗。
3、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通過手勢,引出課題,激發幼兒關注手勢的興趣。
1、教師用一個常用手勢(安靜),集中幼兒注意力。
提問:
我沒說話,你們為什麼靜下來了呢?
我是用什麼告訴你們的?
(老師是用手告訴我們的)
師:現在老師用手再來說句話,小朋友猜猜我的手說了什麼?
(暫停)
2、你用過小手說話嗎?你的小手是怎麼說的?(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手勢經驗)小結:原來我們的手不光會做事,還會說話,真厲害!
二、通過觀看課件,模仿了解生活中幾種常見的「會說話的手」。
1、交通警察的手。
(1)播放交警指揮交通的現場視頻錄像。
提問:
這是誰?
他的手在干什麼?
你知道他的手在說什麼話?
(請幼兒模仿交警指揮交通的動作)
(2)小結:交警的手也會說話,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行駛,要遵守交通規則。
『貳』 沒學歷殘疾人可以學什麼
1、西點製作:在中國,西點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對於沒有學歷的殘疾人來說,可以通過學習西點製作,如烘焙蛋糕、製作甜點,從而在大城市找到西點師的工作,或者在小縣城開設自己的蛋糕店。對於聽障人士而言,成為一名專注於創作、享受靜謐的西點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手工藝品製作:對於有興趣的殘疾人來說,可以學習編織、刺綉、剪紙等手工藝品製作。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和獨特的產品,這些手工藝品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
3、維修服務:聾啞人可以學習裁縫、修鞋、修理拉鏈、修理玩具等服務技術,在當地社區或街道提供這些服務,擺攤掙錢,實現自給自足。例如,在社區門口提供修鞋、修拉鏈、配鑰匙等服務,平均每月可以獲得3500元的收入。
4、按摩技術:對於盲人而言,學習按摩技術並開設按摩診所是一個可行的職業選擇。通過這項技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為社會提供健康服務。
5、電腦維修與保養:對於腿部殘疾的人來說,學習電腦維修和保養技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項技能在現代社會中非常實用,並且有不斷增長的需求。
6、烹飪藝術:對於聾啞人來說,學習烹飪技術成為一名廚師也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道路。餐飲業需求穩定,烹飪藝術家在社會中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