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各州文化傳統及習俗的匯總介紹
美國國土遼闊,擁有50個州,因地域不同,每個州都會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及奇葩習俗,下面86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其中較為出名的。 1、“聖經帶”(Bible Belt):指的是美國東南及中南部各州,包括德克薩斯、俄克拉荷馬、路易斯安那、阿肯色、田納西、密西西比、肯塔基、亞拉巴馬、喬治亞、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等黑人比例較高的州。由於該地區有大量的福音派新教徒,民風非常保守,對宗教十分狂熱,日常行事都要以聖經作為基本准則,去教堂做禮拜的人數比例(church attendance)要遠遠高於美國其它地區。在美劇TBBT(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就因為來自保守的南方Texas而常被大家取笑他家鄉和他媽媽的生活習慣。
2、每年3月17日的愛爾蘭節日聖帕特里克節(St.Patrick's Day),芝加哥市內的芝加哥河都會被染成綠色,紐約的第五大道也會舉行大遊行,全國各地的人們也都會穿上至少一件綠色的衣服、褲子、鞋子、包甚至帽子= =。聖帕特里克節是為了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基督教官方宗教節日,現在也是愛爾蘭的國慶節。由於綠色是愛爾蘭的國旗顏色,因此每逢每年的這一天,愛爾蘭人和全世界的愛爾蘭後裔都會以穿戴綠色來慶祝此節日。聖帕特里克節主要在美國北方各州較為盛行,因為南方各州非裔人口比例高,愛爾蘭後裔相對較少。
3、當美國人提到“軟性飲料”(Soft drinks, 不含酒精的飲料)時,不同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詞彙是不一樣的。如下圖所示,被鮮綠色所覆蓋的新英格蘭地區和西海岸地區(以及少部分中部地區)的人們使用"Soda"(蘇打碳酸水)來指代軟飲,被黑色所覆蓋的廣大中西部地區的人們則使用"Pop"(汽水),而被翠綠色南方地區的人們則使用"Coke"(可樂)。
4、以矽谷灣區(Silicon Valley, Bay Area)為代表的美國西海岸地區文化集中於technology與start-up (科技與創業),而以紐約為代表的美國東海岸地區文化集中於fashion, arts/entertainment, media (時尚, 藝術/娛樂,媒體)。西海岸人民熱衷於談論運動、健康、戶外運動等體能特技(physical feats)話題,而東海岸人民則更偏向於室內運動和愛美。
此外,還有一個“8/6 Phenomenon”(8/6現象),就是說在矽谷灣區能被評為8分的女人,到了紐約就至多隻能是6分了= = (因為灣區男人佔多數,而紐約是女多於男)。
5、說到民風自由、種族多樣性非常高的加州,就不得不提到加州令人蛋疼的交通= =。除了北加的灣區尚有公共交通Bart系統 (類似於地鐵,聯結了舊金山、聖約瑟、奧克蘭、伯克利、薩克朗門托等灣區主要城市),加州其他地區基本可以說是沒有公共交通。美國許多地區的公路最左道被規定為carpool,是給坐了兩個人以上的汽車的專用通道。南加城市洛杉磯市內的405號公路有“北美最大停車場”之稱(見下圖),加州汽車的普及率和保有量可見一斑。
6、在美國,進門是否脫鞋也因地區文化不同而異。在大部分南方各州及哥倫比亞特區,進門無需脫鞋。而在大部分北方各州,進門必須脫鞋。一般來說,在1)鞋子是濕的或是臟的、2)室內的地毯或地板較為貴重,這兩者中符合任何一者進門必須要脫鞋。
7、和大多數生活在美國大陸的人們相比,來自夏威夷島的人們一般身上會有更多紋身(tattoo)。這一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
(1)宗教保守主義在夏威夷島嶼的影響非常之小,民風相對自由開放。
(2)由於夏威夷島的高度移民率,波利尼西亞文化(Polynesian)、東亞文化和西方傳統三者的融合,為夏威夷地區的紋身文化提供了更豐富多樣的圖案選擇和發展方向。
(3)軍隊的存在也同時促進了夏威夷地區紋身文化的繁榮。
總的來說,越是民風開放、少數族裔人口比例高的地區(諸如西海岸的加州、俄勒岡州及南方的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和內華達州等),紋身文化越是流行。
8、中國人講普通話會有用詞上的差別(比如“窩心”這個詞,在南方人口中是褒義詞,表示溫暖安心;而在北方人眼裡這是個貶義詞,表示難受煩心),美國人講英語也會有差別。
下面是一個典型例子之一,是關於在湖中和溪流里捕到的小龍蝦的叫法:
由於這一點上用詞的差別,在法國後裔主要聚居的南路易斯安那州(尤以新奧爾良為甚)地區非常盛行的著名菜餚Crawfish Étouffée (一種以燜燉貝類和殼類動物為主菜、同時輔以米飯和其他醬料的菜餚,最負盛名的這一款叫做"路易斯安那燜燉小龍蝦"),若是將此名字說給土生土長於北方五大湖區域的美國人聽,他可能會以為你在說一種不好的假發呢。
9、在美國,一般的出行方式是坐飛機、大巴或自己開車(roadtrip),極少人會選擇坐火車。現今的美國鐵路已經極少用於客運,相當多的地區甚至都沒有鐵路或火車站,即便是在有鐵路運營的地區,坐火車的花費也往往高於坐大巴和飛機。相對來說,東海岸的軌道交通要發達些,當然了跟中國那是沒法比= =,但跟公共交通幾乎為0的中部和西海岸比要好太多。在汽車高度普及的加州,有一個有趣的說法:為了鼓勵居民坐火車,政府允許居民自己去購買一節火車車廂,然後放自己家院子里,隨意塗鴉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若是想坐自己家的火車,就聯系政府,然後相關部門會拉來火車頭將你家的車廂拉到鐵軌上,然後就可以坐只有一節的自家火車粗門玩去啦!
10、雖然慣例上大家都默認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事實上聯邦法律(Federal level)並沒有明確規定美國的官方語言;僅是有28個州在州法律級別立法規定了英語是de facto official language (事實上的官方語言)。此外,在新墨西哥州和美屬波多黎各地區,西班牙語同樣擁有官方語言的地位(因為新墨西哥毗鄰美墨邊境,有大量的墨西哥移民)。
辛辛那提
辛辛那提人吃很多chili,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那兒的chili做法是將chili跟肉末以及很多草料和配料長時間在一起煮。據說這是當年希臘移民流傳下來的做法。在辛辛那提說到chili,人們指的其實是這種煮出來的肉末濃汁,而不是辣椒chili。
辛辛那提地區有兩家很有名的chili餐館,一家叫Gold Star Chili, 他家標語就叫The Flavor of Cincinnati,另一家叫Skyline。兩家餐館賣的食物,幾乎是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的,都是熱狗啊,pasta啊之類的,加上chili。盡管兩家賣的東西其實完全一樣,但因為chili的區別,各家都有各家的粉絲,所以半個世紀來都各自發展。不過似乎這樣子燒的chili在辛辛那提地區受到的喜愛遠遠大於其他地區,兩家都完全沒有擴張的意思。
肯塔基州
炸雞就不用說了,肯塔基州人民還吃一種聽上去有點惡心的食物,那就是松鼠腦子。
比較囧的是,松鼠當地人也是經常吃的,而松鼠腦子,更是作為款待來賓的佳餚。如果哪天有幸去肯塔基人民家裡做客,人家端上來一個製作精美的松鼠腦子派,千萬不要嚇死,那是對來賓的高級待遇呢。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吃松鼠腦可以帶來好運,所以考試之前也有人會讓小孩吃點。
常見的做法有搗爛松鼠腦跟雞蛋肉塊一期燉出來的燉菜,叫burgoo,還有當作鹹蛋糕或者披薩的topping。
本人沒有吃過,估計也不敢吃,只看到有人寫說吃起來口感像蘑菇。。。
2. 現在建材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近來建築市場又有了一些好兆頭。裝配式建築迎政策春風,雄安新區、粵港澳等區域建設提速,裝配式建築由於具備諸多優勢,已經成為各地基建的首選。去年以來,國內投資熱點更是百花齊放,「雄安新區」、「 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區域規劃風吹幡動,區域受益企業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分析,近年來建材行業前十大廠商的市佔比逐年提升,這也意味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不少中小建材企業被兼並或淘汰。
總體來看,建材行業洗牌在所難免。不過,這也是一輪新的競爭格局,強化自身品牌效應,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銷售模式,企業才有望脫穎而出。
3. 「共享風」吹向新能源 兩輪電動車迎來「換電時代」
杭州日報訊 社交網路上有這樣一則調侃:真希望未來的手機能設計成電池可拆卸的,方便隨時隨地更換電池,不再被插座「牽制」或攜帶充電寶。
話題背後,是繞不開的時代病症:「續航」焦慮。而相比於手機,滿大街跑的兩輪電動車,問題來得更猛烈些。
有問題的地方就有生意。繼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等之後,共享風又吹到了新能源領域——電動車快沒電的時候,不需要等待充電,而是到智能換電櫃換一個滿電的電池……兩輪電動車領域,興起了共享換電熱潮。
A
一門解決續航焦慮的生意
在兩輪電動車的眾多使用者當中,最有續航焦慮的莫過於外賣小哥。
丁師傅不是個例。雖然續航里程數跟電瓶的容量、新舊都有關系,但對大多數外賣員而言,電動車的電量撐一整天還是比較困難的。當問及如何解決缺電問題時,其中一個師傅就提到了換電,「我跑得比較多,一天下來近百公里。充電也可以充,換也可以換。」他說,換電價格不算貴,差不多一塊錢。
其實,杭州街頭已經有不少換電櫃。綠色的櫃子被分成若干小隔間,外觀酷似快遞智能櫃……今年1月以來,特電(杭州) 科技 有限公司在錢塘區下沙片區投放經營了50個兩輪電動車換電櫃,主要放在高校、創業園以及商超附近。
特電 科技 成立於2019年,主要基於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安全智能的充換電服務。「2019年,電動車開始實施新國標。我們看到了市場上對換電的需求,尤其是外賣、共享電動車這些行業。」電特送運營總監孫文達說,換電櫃非常受外賣員的歡迎,目前區內累計用戶數達260人,基本是外賣騎手。「我們的目標是年內投放200個換電櫃,服務更多騎手。」
據悉,目前全國有700多萬名外賣騎手、400多萬名快遞員,他們的日均行駛里程超過100公里,而一般電動車的日行駛里程為50-60公里。即時配送領域對高里程數、低充電時間的需求,催化了換電行業的發展。
不同於其他的充換一體櫃,電特送採用充換分離的模式。也就是說,企業在專門的基地為電池集中充電,再配送到各個換電櫃。
「我們的基地可以同時充192塊電池,充滿每塊電池需要2小時。滿負荷運行來算,一天24小時內可以完成2300多塊電池的充電。」孫文達說,這樣高效率的充電和大數據支持下的精準配送,能滿足騎手在換電高峰時候都能拿到滿電電池。
費用上,換電服務可以按次計費,也有月度季度套餐。包月套餐最低268元就能享受無限次換電,而按次計費的模式下,平均每次換電費用不到3元。
據孫文達透露,電特送已經與每日優鮮達成合作,共同打造「換電車隊」,同時,企業還將在即時配送行業拓展更多的場景合作。
B
眾多企業跑進賽道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入局換電服務行業的企業越來越多,據統計,2016年以來,該領域先後跑進了20多家企業。
2019年正式布局換電服務的哈啰出行,於去年11月宣布換電業務品牌升級為「小哈換電」。截至今年4月底,小哈換電已在全國超200座城市落地。
除了哈啰出行,換電市場上還有跨界發展能源業務的鐵塔能源以及e換電、智租換電、哈嘍換電等。今年5月,雅迪與大長江集團合資在杭州成立愛換換能源企業,以智能換電模式拉開了C端消費換電的戰役。
與傳統換電運營商不同,換換集智能電池研發和儲能系統、智能換電站、充放電安全監測SaaS平台於一體,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貫穿於換電站終端和用戶終端,構成多能協同的物聯生態系統。
在7月底舉行的「數智杭州 宜居天堂——2021品牌杭州·生活品質總點評」交流發布會上,成立僅2個月的換換,憑借智能換電模式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換換的每一顆電池都裝有25個智慧感應器,能與車輛同步。通過安全監測平台,用戶可以實時監測電池的充放電狀態,讓出行更安全。」換換CEO王志華介紹說,基於車電分離的模式,用戶不需要再把車輛帶回家中充電,更不需要擔憂充電難、電池安全問題,在購買裸車後,用戶只需要基本的服務月費,即可在24小時運營的自助換電站取得智能電池。
不同於定位服務外賣快遞騎手等即時配送領域的企業,換換聚焦都市出行品質生活,希望通過便捷、安全、高能的智能換電服務來重新定義兩輪電動車的實用主義。
「換換將以更快速的能源補充、更長的城市續航力,以及更高的安全標准,為未來城市出行創造更多可能性,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務。」王志華說,基於這樣的理念,換換對電動車的設計、規格有較高質量標准。因此,換換暫不支持已有電動車改裝電池,而是需要從車輛出廠就開始介入系統管理,但在新國標的淘汰制段,換換將聯合車企推出以舊換新的服務。
目前,換換已聯合大長江集團、雅迪 科技 集團研發多款智能換電車,預計10月中旬正式推出。同時,該企業正在杭州緊鑼密鼓地布建換電站網路,首批80個換電站計劃年內完成。
C
換電行業迎來「大時代」
兩輪電動車的市場究竟有多大?作為短距離出行的首選,兩輪電動車已經成為「國民出行工具」。數據顯示,國內兩輪電動車保有量近4億,去年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
而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提出,推動兩輪電動車又一次站上了綠色低碳出行的強風口。尤其是共享電動車、即時配送新經濟等,持續推動兩輪電動車的需求增長。根據相關機構預測,未來三年鋰電池兩輪電動車產量的復合增長率將超30%。
兩輪電動車行業的爆發式增長,拉動了換電服務等下游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自2019年4月電動車新國標落地實施以來,兩輪電動車行業進入了鉛酸電池被鋰電池取代的轉換期。怎麼轉換?「以換代充」或將成為一個大力推廣的新模式。
這種車電分離的模式,不僅能集中高效專業地開展電池充放電管理,而且解決了兩輪電動車由充電引發的亂拉飛線、充電入室等城市安全管理問題。
因此,換電站也被視為一種新型的民生基礎設施。有相關機構預測,兩輪電動車換電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相比四輪的新能源 汽車 換電設施,兩輪換電領域因電動自行車體量巨大,設施建設具備更優的規模發展效應。」中國電動 汽車 百人會智慧出行部主任張海濤在采訪中表示。
不過,兩輪電動車換電產業當前仍然處在初級階段,行業內還缺乏統一的規范標准。比如,很多廠商生產的電動車不能完全滿足換電需求,不同服務商提供的換電站對插電介面要求不完全一樣。
「換電產業的發展,需要電動車公司、換電站服務公司等產業鏈各方的協同配合。」相關業內人士說。
行業內,有很多人看到了這一點,並積極開展了行動。今年3月,國內兩輪換電生態聯盟正式成立。小哈換電、寧德時代、雅迪、愛瑪、綠源、哈啰出行等20多家行業、產業相關單位一致「發聲」,將攜手建設「以換代充」的城市兩輪換電基礎能源網路。
D
千億級市場賺錢尚難
風口之下,共享換電受到諸多資本的青睞。前不久,小哈換電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資金將用於繼續投入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迭代,進一步夯實基礎能源網路建設力,加快城市市場拓展。據悉,本輪投資的投資方包括大灣區基金、磐谷資本、博儒資本、慕華資本等。
「回歸商業本質,我們現在更注意看項目的技術、服務本身有沒有解決一些現實問題。」華睿資本投資經理陳昊認為,新能源是一個非常熱的賽道,而其核心板塊就是電池。作為新能源領域的細分市場,兩輪電動車同樣面臨電池充放電技術迭代、安全管理等問題。
在他看來,兩輪電動車換電的確有明確的場景需求,但項目更應該注意技術含量、服務性價比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單純玩模式的,一旦有更強大的玩家入場,可能你就被替代了。」他說。
事實上,想在千億級的市場分到蛋糕,入場門檻不低。換電櫃的技術研發成本、設備成本、場地租賃成本、運營維護成本等,都是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用戶對換電服務的體驗,是與換電櫃能源網點密度直接掛鉤的。而想要獲得更多的用戶,意味著要用付出更多資本完善基礎能源網路。
「目前來說,自行充電仍然是兩輪電動車市場的主流。」業內人士指出,「現在說兩輪電動車進入『換電時代』還為 時尚 早,換電和充電兩者不存在替代關系。」
來自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外賣領域的換電滲透率只有25%左右,面向C端用戶的換電滲透率僅為4%左右。可以說,換電服務企業在培養用戶換電習慣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4. 廣州的最大問題在哪裡
廣州沒做錯什麼,只要大家長一句話的事,給政策支持就行。
比如分點金融的事業給廣州,當年鄧爺爺那個圈,有了深交所;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全國第一,北京地位無可動搖……
南沙自貿區的惠企稅收減免政策比起深圳前海差遠了……
只有做生意,商貿優勢的廣州,唯有繼續負重前行……
廣州最大的問題是城市規劃缺乏整體性和科學性。整體性主要是把老城區與新城區區分開來,從全國范圍講,廣州的老城區保護還是搞得較好的,要按照整舊如舊的原則繼續搞,下決心折掉一批二十米以上的高樓,使老城區的視野更加舒坦,老廣州的特色更加濃厚。新城區的房子可以更高更密一點,顯得更氣派更現代化一些!科學性主要是廣州的主打產業到底是什麼?廣州在中國的定位與特色在哪裡?其中有的是國家考慮的,有的是廣州自己考慮好瞭然後向國家爭取的。如很多央企的總部設在廣州的不多。可能僅南方電網等幾家,廣東省著名民企的總部設在廣州的也不多,比如華為就設在深圳,格力還在中山,廣卅的總部經濟就是一塊短板,而原來著名的廣交會無論在宣傳上,還是在國家實際地位上己開始邊緣化?
廣州本來是廣東的老大,無論城市人口還是城市用地規模都遠超深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配套、市政交通設施都比深圳發達。這幾年反而被深圳反超,而且差距越來越大,廣州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呢?
最大的問題就是廣州沒有做好這個老大。
主要表現在城市的發展和產業規劃布局同周邊城市都處於競爭狀態,協調發展不夠。本來佛山是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城市,產業結構調優化布局能支撐廣州金融文化商業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現狀是產業、房地產等都處於競爭狀態,使得廣州的房價也不高。最好的例子就是深圳華為工廠搬到東莞,但總部和生活居住在深圳。發展南沙新區,追求大而全,沒有同周邊配套協調發展,缺乏周邊如順德中山工業城市的產業支撐,生活區不像生活區,工業區不像工業區,城市景觀水平不高,同深圳前海後海發展相比差距越來越大。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建設只考慮廣州市自己的利用,缺乏珠三角甚至大灣區區域協調發展。比如高鐵沿線都在周邊城市,中心總站在廣州,使得廣州周邊工廠、村民住房和房地產開發樓盤、鐵路高架橋、高速公路混雜。可以說廣州除了珠江新城以外其他地方城市面貌都不是很好。
廣州的用地規模遠大過深圳,但是人才進入廣州的門檻比深圳更高。
廣州有三個問題:1、原有優勢商貿產業沒有積極推動升級,即得利益關系復雜,沒有不斷加持引領中國商貿前沿的競爭力,沒有搶先發展進口貿易市場(被上海搶了「中國進口商品交易會」),對世界商貿的影響力也逐步下降。2、沒有定位好高新產業、高新工業和高新服務業目標,地盤越來越大,新興產業卻沒有集中優勢去開發定位,東一榔頭西一棒錘,各區縣也都各搶各的機會,沒有城市整體規劃專項攻堅的競爭力。城市規劃天天講,執行方面卻是停在紙面文件上的多。不少大好發展商機被其它城市搶了先。 3、廣州的領導層面創新領導能力不夠,主要領導顧及太多(下面盤根錯節,上面支持不夠),調整頻繁也影響政策執行效果。感覺廣州的領頭羊比不上上海、深圳的領頭羊。給廣州的建議:1、強力推動升級現有商貿產業,內貿、出口、進口一起抓,產業集中規劃梳理,加快項目優勝劣汰,加強產業配套服務和支持,做精、做強、做新,搶回中國商貿第一,爭取引領世界商貿。2、盡快調整土地產業發展方向,已有資源合理利用,新拓地產資源重點用於城市產業規劃升級,不再以住房地產為重心。加快便捷交通建設,疏導居住人流、商貿人流、產業人流,充分利用廣州市地盤大、可利用地盤多的優勢,給新興產業進場開辟發展空間。3、加強人才吸納政策,建議對中專以上人才無條件入戶,對大學以上人才給予入戶分級福利待遇。產業升級開拓必須要有充分的各層次人才保障,沒有人才,再好的產業政策也執行不好。4、尋求中央、廣東更多發展政策支持,提升市、區領導的創新領導能力建設,穩定領導強化對城市規劃的執行,把握好發展方向,持續用力、爭取落地、開花結果。 總而言之,廣州沒有多少硬傷制約發展,關鍵在於領導力、創新力、執行力上要大提升,才能超越深圳,追上北京、上海。
廣州很好,千年商都,但走錯了幾次:
1.產業布局的問題。傳統產業外貿, 汽車 工業,服裝等都很發達,但金融被深圳交易所佔了期貨和黃金、離岸人民幣等都沒落地;互聯網沒抓住頭部,帶動不起產業人才;傳統日化差點走上海錯路、新能源沒沒爭過特斯拉,頭部企業總部經濟也有流失。
2.廣州商貿底蘊夠厚,高校人才也夠,很適合工作生活,有煙火氣不急不躁,太淡定;深圳抓用地調整產業布局,產業虹吸人才青春勞動力,有點用力過猛;省府配合的好是非常好的雙子星周期替換增長。
3.廣州財政交稅太多,政府又藏富於民。
既然廣州是微信的誕生地,微信是在廣州這塊土壤成長和發展起來的。
繼續強化智能應用這個引擎,使廣州更便民,利民,親民。使廣州吸引創新人才,持續不斷散發朝氣能量。
廣州作為千年商都,身上既有榮光也有包袱。最近20年來廣州的發展也不算差,主要問題還是發展得不夠深圳等新興城市快。究其原因,主要的還是 歷史 包袱比較重,步子邁不開。下面就談廣州過去20年發展上存在的幾個問題,因為是想到就說,所以順序上並沒有先後之分。
一,廣州給我最重要的感受就是舊利益集團太龐大了,這導致廣州在過去20年一直主要在維護舊城區的利益,而對外圍郊區基本上就是屬於不上心的狀態。地鐵方面,過去這20年廣州的地鐵密集線路主要都是集中在老城區,雖然說現在廣州已經是區區通地鐵,每個區都有一條地鐵線路到達,但是在郊區地鐵的便利性也並不怎麼好,一是線路密集度比較少,二是換乘不便利,三是老城區地鐵太密集了,不是很必要【老城區的公交線路也非常發達】。老城區在舊改拆遷方面成本非常的高,在老城區繼續搞城建,這其實並不劃算,不緊推高了老城區的房價,也加劇了人口聚集在老城,加劇擁堵。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好的資源也都是堆積在老城區,而像黃埔這些高速發展的新區,過去這些年,好的學校和醫院都很稀缺,新的建設也非常緩慢,密度也不夠。由於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資源仍然聚集在老城區,而達不到人口向新城區疏散,做大蛋糕的目的,所以廣州經濟發展的量自然也不會很大。
二,廣州是有心想發展多個經濟功能區的。但過去這些年,每當提出新區建設的時候,總有一些嘲諷的聲音說是攤大餅,這些短視愚蠢的觀點多多少少影響了一些決策,導致的上面問題一的出現。要知道廣州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一線城市發展多個經濟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處開花不如多點開花。希望在接下來這5年裡,廣州中新知識城,廣州科學城,還有南沙科學城可以按照既定目標順利發展,給廣州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動能。按照廣州一區三城十三節點的發展路線,廣州未來經濟是充滿希望的,關鍵就是能夠按目標去落實,而不是一直被困在老城區里吃老本。
三,廣州的面積是深圳的三倍多,深圳是多中心發展的典型城市案例,廣州完全有機會也發展成為多中心城市。希望IAB和NEM的新經濟力量在廣州中新知識城,廣州科學城,還有南沙科學城得到迅速發展。當然前提都是需要在這三個新區里加大投入交通教育和醫療資源,加大人才人口的導入,讓產業迅速發展起來,讓新區城市生活迅速成熟起來。這就差不多等於是再造三個新廣州的效果了。
最後還是要強調: 廣州的市域面積非常的廣大,老城區只佔了廣州非常非常小的一點面積,不足以輻射廣州廣大的行政區域,加快建設多中心的發展,對整個廣州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新城區的建設需要一點時間的積累,需要政府持續的給新城區導入產業,教育,醫療等資源,這些都做到後新的城區才能夠成熟起來,那時就是廣州經濟全面豐收的時刻了。
【繼續補充】剛才看了其他幾條回答,其中有人提出廣州的規劃不行,認為廣州沒有協調跟佛山的發展問題。這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認為廣佛同城其實對廣州是一種拖累。事實上在過去是20年裡,廣州為廣佛同城付出了太多(修橋修路修地鐵),而佛山又為廣佛同城做出了什麼貢獻呢?自己想想(不斷建樓賣地吸血廣州人才和資金)?我愛廣州和佛山,我希望兩個城市都發展的好,但見過太多1+1小於2的案例,所以我是希望廣州佛山一起競爭發展,而不是現在搞的所謂廣佛同城。廣州自己的市域內有大把有待開發的地方,過去20年往西邊發展,其實耽誤了廣州自己市內的發展。而佛山也有點因為廣佛同城而不思進取,一心只想靠近廣州賣地建樓【佛山市域內也有大把有待開發的地方】。所以廣佛同城實施20年,你看效果就是兩個都發展的不怎麼樣【廣州相比深圳,佛山相比東莞對比下】。廣州的工業值相比佛山並沒有太大的優勢,所以往那邊發展,其實廣州是反而被佛山給虹吸了。再強調下,不想引起地域之爭,我同時愛廣州和佛山,我更願意看到這兩個城市一起競爭發展,共同進步。
深圳經濟超廣州,以我井底之眼觀之,主要兩點。
第一,深交所,股市經濟,你做實業的,還不如股市漲個泡,交易的虛擬經濟,可以壓倒多少實體經濟?
第二地產開發,深圳房價平均值絕對比廣州高,一堆磚頭水泥推高的市值,又有多少實體經比擬?
以上兩點,都是我的粗想,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廣州和深圳的實體店鋪,出口產品價值。
和深圳之間的定位與區隔存在不清晰,需加速梳理與明確。
廣州和深圳最好的關系是競合,因為 歷史 的原因,廣州和深圳缺乏一個協同一致的目標,導致內耗頻頻,尤其是深圳的區域影響力、交通屢受制約,這一點在民間的反應上更是突岀。
粵港澳大灣區的推行,目標對標世界一流大灣,諸如紐約、舊金山、東京等,並明確了深圳的核心引擎地位,兼其本身金融、科創、經濟實力以及海洋中心城市的海域優勢,這就從客觀方面很明確了與廣州之間的發展序列規劃。
廣州若能從全局來對自己進行取捨,發揮自己強項,那最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目前已經可喜的看到,無論是深中還是深珠,深圳的樞紐作用日益顯著,這可以與廣州並駕齊驅,從而強強聯手,崛起世界一流大灣之列。
廣州有著大大少少為數不少的專業市場並且散落在市區內各個角落,這些專業市場曾為廣州的GDP發揮過貢獻,但又為城市的消防、交通、環境帶來不少問題。在目前互聯網經濟不斷沖擊下,政府如何借勢結合城建從新布局,進行整合轉型升級做好頂層設計,利用好廣州的國家交通樞紐地位,既有航運港口、又有高鐵,既是南部重要空港,又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路網,聯合周邊珠三角的佛山、東莞的製造業優勢,保留自身千年商都的名號,讓商貿業繼續發揮作用成為廣州重要的名片大有可為。
5. 嘉興哪裡有賣車上生日裝飾品的
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禮軍汽車飾品店。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這里有賣車上生日裝飾品的,地址位於秀洲區油車港鎮馬厙路470號。嘉興,別稱禾城,浙江省轄地級市,是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浙江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