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溪鎮的重慶市酉陽縣大溪鎮
大溪鎮位於渝、湘、鄂三省(市)結合部,貫穿全境的渤桂二級路拉近了與酉陽縣城的距離(不足90千米)。悠悠酉水河源遠流長,巍巍冠軍山雄奇壯觀。再加上境內的三橋鎖雙江、筆架山文化、佛山奇峰林立以及即將出現的「高峽出平湖」,繪成了一道旖旎的山水畫卷。在這里,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在這里,金櫻子色美味醇,千里油茶酒香飄。這里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這里有由巴國九黎走來的民族;這里有著稱於史的酉水河原始風貌;這里有勤勞勇敢的土家苗漢人民。該鎮轄7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1.8萬人(土家族佔70%);有耕地1.6萬畝,盛產水稻、玉米、油桐、烤煙、水果、蔬菜等多種農經作物,林地和荒山5萬畝,屬典型的農業鎮。2007年全鎮實現地方生產總值5700萬元,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達到450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000萬元;鎮級財政收入9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50元。經過歷屆政府的努力,現該鎮的勞務經濟、烤煙、畜牧、林業、水果等五大支柱產業已經形成,養殖、蔬菜、水果三個專業合作社初具規模,有社員450人;各種產業大戶50戶,個私企業10戶,個私協會會員210人;有中小學9所,鎮級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醫療站13個。全鎮通村(組)公路里程達100多公里,農業和文化服務網路體系已經建立,郵政、交通、信息、電力、金融行業較為發達。
2. 重慶市酉陽縣在哪裡,氣候特點怎樣,
美麗而寧靜的酉陽在重慶的東南角,與湖北,貴州交界的地方。從朝天門出發到酉陽縣城長途客車4個半小時就到達了,全長332公里,酉陽是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的自治縣,氣候四季分明,也是重慶市唯一一個沒有「高溫補貼」的一個區縣,是理想餓避暑聖地,特別是每一年的夏天重慶有很多老年人到桃花源租房住上1、2個月避暑,老太太在菜市場買菜講地道的重慶話聽著很是親切,也很有味道。當然旅遊就有好多地方了,有兩個有名的千年古鎮:龍潭古鎮和龔灘古鎮,有革命先驅者「趙世炎」故居,「南腰界」革命舊址,;有清澈的酉水河,有溶洞騰龍洞,伏羲洞等。
更多的信息您可以到酉陽在線:http://www.023755.com/,和酉陽官方網站http://youy.cq.gov.cn/了解,做為酉陽人,很歡迎你到酉陽去玩,最好到大溪等農村了解當地風土人情。
(全手工打造,因為我是酉陽人!希望可以幫到你。)
3. 重慶酉陽縣在哪裡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8′25″—109°19′18″。東西寬98.3公里,南北長119.7公里。酉陽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是重慶市幅員面積最大的區縣,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下轄桃花源、龍潭、麻旺、酉酬、大溪、興隆、黑水、丁市、龔灘、李溪、泔溪、後溪、蒼嶺、小河等 14 個建制鎮和塗市、板溪、銅鼓、可大、五福、偏柏、木葉、毛壩、花田、後坪、天館、宜居、萬木、兩罾、板橋、官清、南腰界、車田、腴地、清泉、廟溪、浪坪、雙泉、楠木等 24個鄉,278 個行政村(含8個社區)。縣城坐落於兩山之間,酉城河穿城而過,像一顆鑲嵌在武陵山區的璀璨明珠,宛如一條巨龍遊走在神秘的桃花源AAAA級風景區和滿目蒼翠的金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之間。鐧懼害鍦板浘
4. 重慶市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溪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重慶市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溪鎮下轄村委會包括長嶺村村民委員會、金線村村民委員會、大溪村村民委員會、杉嶺村村民委員會、茶店村村民委員會、石堤村村民委員會、二坪村村民委員會。
5. 酉陽縣旅遊景點有哪些
酉陽縣旅遊景點有哪些:
重慶酉陽桃花源離酉陽縣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寬約30米;重慶龍潭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龍潭古鎮位於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龔灘古鎮,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酉水河位於酉陽縣東部,發源於湖北省宣恩縣;南腰界位於酉陽縣南部,與貴州省沿河縣、松桃縣、印江縣、重慶市秀山縣接壤。
1、重慶酉陽桃花源
離酉陽縣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寬約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內流出,清澈見底,嘩嘩地流入泉孔河。溪畔有一個四角木質小亭。傳說是當年漁人問津之處,故名「問津亭」。仰視洞口高處,是由著名歷史學家馬識途先生題寫的「桃花源」三個大字。高大雄偉的石牌坊上,鐫刻著著名詩人流沙河題寫的「時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園主娛賓」和「無影無蹤漁郎路志,有根有據陶令文章」兩幅楹聯。逆桃花溪入洞,洞內鍾乳倒掛,千姿百態,好似觀音坐蓮、燃燈古佛、宮庭玉燈、銀山雪海、飛禽走獸,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聲好似銅壺滴漏,在石鍾和石鼓上輕叩,聲音清脆悅耳,此乃洞中八景之一的「石鳴鍾鼓」。洞中石壁石刻頗多,因年代久遠,皆模糊難辨。惟洞尾左側高處,古樸遒勁的「太古藏書」四個大字,清晰猶存。

2、重慶龍潭古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龍潭古鎮位於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里,是3.5萬土家、苗、漢各族人民的聚居地。古鎮重建於清雍正13年(1735年),因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汆水洞常積水成潭,故名龍潭。古鎮順湄舒河而建,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現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鑒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時隱時現。50多座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封火牆壁壘森嚴,氣勢恢弘。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古有「小南京」和「貨龍潭」之美譽。湄舒河自古以來就是連結酉水匯入沅江,通往江浙的大通道,自雍正末年廢除土司制度,取消「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禁令後,江浙、湖廣、重慶等地客商紛紛雲集龍潭古鎮,運來大宗食鹽、布匹等日用百貨,運出桐、茶、漆、硃砂、-等特產。古鎮上鹽號、商行、店鋪林立,有「貨龍潭」之稱。
3、龔灘古鎮
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龔灘古鎮,位於阿蓬江與烏江交匯處的鳳凰山麓,是由烏江連接重慶的黃金口岸。據史料記載,明代萬曆年間(1573年)山洪暴發,垮塌的岩石填塞烏江而成灘,過往船隻不能通行,逐漸形成古鎮,因當年這里的居民龔姓眾多,故名龔灘。從1700餘年的風雨蒼桑中走來的龔灘古鎮,建築格調獨具魅力,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展示出崔璨奪目的歷史畫卷。兩公里長的青幽如玉的石板街,起伏不平,蜿蜓崎嶇,盤亘在烏江東岸,懸空托起氣勢恢弘的土家吊腳樓群,國畫大師吳冠中寫道:「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著名國畫《老街》便誕生於此。依山傍水幽雅別致的民居,用杉木長柱或硬雜木將屋架托起,成為全部為木結構的吊腳樓。吊腳樓或鑿石為基,或壘石為礎,長長的柱頭或撐亂石,或繞古樹,高低錯落。吊腳樓柱間板壁可開門,可成窗,臨江一面的萬字格花窗更是獨具匠心,花樣百出,既可觀景,又可晾曬納涼。
4、酉水河國家濕地公園
酉水河位於酉陽縣東部,發源於湖北省宣恩縣,由酉陽大溪、酉酬、後溪三鎮經重慶市秀山縣輾轉注入沅江,後流入洞庭湖。酉陽境內全長81公里,平均寬度約12.5米。沿岸都是土家人的聚居地,是土家族的搖籃。如詩如畫的酉水河有「渝東南小桂林」的美稱,筆架山林銀子灘,三吾山下流清江,高碑夕照醉漁父,玉帶深山盡喜狂。河岸春花燦爛,夏綠滴翠,秋楓緋霞,冬雪晶瑩,伴以山雀噪動,鳴蟬鼓風,煞是宜人。一排排古樸蒼勁的楓楊,一列列磷次櫛比的吊腳樓,一曲曲悠揚撩人的木葉情歌,一條條通往歷史遂道的青石板路,回盪著土家族的無盡情韻,讓人流連忘返。風情萬種的酉水河,恰似從遠古走來的土家妹子,山賜予她清純,水賦予她靈秀,那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古樸典雅的擺手堂,悠揚動聽的民歌、山歌、木葉情歌、古老的陽戲、儺戲、異彩紛呈的民族節日,奇特神秘的民族習俗,風味獨特的民食文化,無不散發著特有的民族氣息。
5、南腰界革命根據地
南腰界位於酉陽縣南部,與貴州省沿河縣、松桃縣、印江縣、重慶市秀山縣接壤。這里群山清秀,清幽寂靜。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賀龍同志創建的川黔湘鄂革0據地,曾播撒過中國革命火熱的種子,留下過紅軍生活和戰斗的足跡,浸透過先烈們流下的熱血,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34年6月10日,賀龍把紅三軍司令部設立在南腰場上的余家桶子大院里,10月27日,任弼時、肖克、-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轉戰到達川黔邊區,與紅三軍共8000餘人勝利會師。從此,紅二、六軍團以此為根據地,轉戰川黔邊區,使-如夢方醒,為之震驚,不得不抽調重兵圍賭川黔邊區。因而減輕了中央紅軍遭敵重兵圍追賭截的壓力,有力地策應和支援了紅軍的戰略和長征。走進南腰界,你彷彿回到紅軍領導鄉親們打土豪分田地的崢嶸歲月,看到戰馬弛騁、彈雨橫飛的慘烈廝殺場面;走進余家桶子,你彷彿聽見賀老總氣吞山河的爽朗笑聲,看到紅二、六軍團將士歡慶勝利會師而相互擁抱、喜悅歡呼。
6. 想知道: 重慶市酉陽到大溪在哪
酉陽大溪鎮在重慶與湖南交界的地方,里酉陽有8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