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日蛋糕 » 遵義市多層生日蛋糕定製
擴展閱讀
赤坎哪裡有生日蛋糕店 2025-10-06 11:55:58
抖音上怎麼定生日蛋糕 2025-10-06 11:51:58

遵義市多層生日蛋糕定製

發布時間: 2025-08-10 11:15:37

㈠ 劉宗勇的媒體報道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專訪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專訪(上下集)
廣東衛視《凡人大愛》:一個80後公益人的暖冬行動
貴州電視台:貴州好人劉宗勇【2012年5月貴州電視台第五頻道播出專題片】
中國新聞網:民間公益人劉宗勇走上大學講台
劉宗勇1981年出生在貴州遵義余慶縣的一個貧困家庭,1998年從音樂學校輟學到外地打工還賬,但這個只有初中文憑的「80後」如今是著名公益人、公益網站愛心聯盟的創辦人。從2008年從事網路公益至今,他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通過平台幫助了近2000餘名貧困學生,近20所貧困學校,疾病、弱勢群體200餘人。談起公益事業,他自信地說:「公益不僅僅是有錢人的游戲,窮人也能辦公益。」「公益和慈善不一樣,辦公益是要從小事做起的。」作為網路公益事業的先驅者,劉宗勇認為公益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網路公益不一定要做什麼大事,傳播公益文化才是關鍵所在。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幫忙撿一下,輕輕點一下滑鼠轉發一條公益性微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這能讓整個社會理解公益是什麼,應該怎麼去做公益。」郭建是貴州師范大學2010級在校的學生,如今是愛心聯盟貴陽分會的副會長。2010年他從網上了解到了愛心聯盟,並決心加入了這個公益組織。因為他還同時是貴州師范大學青年紅十字會會長,這讓他給愛心聯盟創造了更大的合作平台。「因為大家都是學生,不可能總是捐錢。所以當時我們大多組織的是捐書或者捐衣服的活動。」郭建說,「其實像我們大學生,只要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有愛心就行了。」劉宗勇認為,公益事業是社會需要但政策不健全的產物。「公益文化的推廣能推動政府做政策的改變。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讓社會,讓所有人知道應該怎麼去做公益。」當談到公益文化和精神,劉宗勇說,「助學不僅僅是打錢,我們應該要把孩子當成親人,僅僅打錢是沒有意義的,孩子們會以為這是政府的救濟金。要多關心,要讓孩子意識到你的存在。」24日晚,劉宗勇在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舉辦了個人公益講座,這是劉宗勇高校微公益巡迴講座的第六站。「我一無所有,但是我每天都在幫助其他人,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劉宗勇在演講中談到,許多網友都在問我的生活來源是什麼,我想說我這身西裝是別人捐的,我的話費有人為我掏,還有人每個月固定給我發500元的生活補助,那個人說:這個不是給你的,是給這個團隊的。」成為職業公益人後,劉宗勇放棄了他原為作家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來。但伴隨而來的問題是自己無暇兼顧自己的家庭。劉宗勇說:「我的小孩7歲了,但是我們很少見面。去年回了10次余慶,只有3次回了家。」而他的父母也不知道到底現在劉宗勇是在干什麼。「很多人都在問我到底我圖什麼,能讓我拋下家裡的孩子不顧?我不需要得到什麼,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好父親,我只能說我在小家和大家之間選擇了大家。」在社會各方對他的提出質疑之聲的時候,劉宗勇選擇了面對。在劉宗勇博客中的《志願者應把嘲諷當成一種鼓勵》中寫到:「很多志願者都對我說過,不知道我是怎麼滾爬出來的,我無所謂的對大家說:因為這些人的嘲笑,我們的職業才更顯得有意義。是啊,這是一種光榮的使命,何必因為他人的言語而感到羞恥。」來源:中國新聞網實習記者陳暢封面人物:訪貴州草根派愛心聯盟發起人劉宗勇
■本報記者仲鵬/文圖夢碎時刻采訪劉宗勇的想法已有幾個月了,卻因為機會問題和認識問題一直在「作祟」,所以久久沒有「得逞」。今年春天那個「雷鋒月」,記者的一位同事曾經對劉宗勇做過側面訪談,將他做好事的一些經歷寫進了「雷鋒就在身邊」的大題目中,挺感人的。從那一刻起,記者改變了因聽信傳言而產生的偏見,進而萌生了走近劉宗勇,重新審視劉宗勇的初衷。本欄目已經開設一年半有餘,欄目所報道的人物幾乎都是非公經濟層面的優秀代表,幾乎都是成功者或者正在靠近成功邊沿的人物。所報道的人物,都是由各縣市推薦的、在社會上有一定正面影響的人物。照如此這般的標准,劉宗勇無論如何也列不進「采訪大名單」的。原因之一,雖然他是「非公經濟人物」,但不是企業家或老闆。原因之二,他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社會上許多人對他不理解,甚至持有偏見。但是,他創辦的「愛心聯盟」公益機構,對大山裡面許許多多的貧困學生所做的那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善事,卻明明白白的擺在網上,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做好事做善事,應該算是「正面影響」吧?就沖著這一點,記者決定「偏離」一回採訪常規,「自作主張」將劉宗勇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大家。也許,記者這次「特立獨行」,可能也要招致一番非議,主意既定,也就顧及不了其他了。7月15日下午2點,空中瀉下雨傘難擋的雨幕,主意已定的記者來到了遵義市北京路一棟大樓的10層,進入一間半是寫字間半是起居室的房屋裡,劉宗勇說,這就是我在遵義的臨時辦公室。一張沙發,一台茶幾,兩張桌子,兩台電腦。難道這就是騰訊網上響當當的「愛心聯盟」創始人、近千名愛心志願者的「盟主指揮中心」?記者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這里的確就我一人,但是,我的確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省內許多縣市都有愛心聯盟的機構和成員。」劉宗勇介紹道。個頭不高,面目清爽。平頭,襯託了他外形的精神勁,眼神,透出他內心的精神勁,看得出,眼前這位「盟主」具有執拗的心智,認定目標不回頭。記者進行了一番自我預判。「做公益事業的想法源於什麼時間?」記者問。「說來話長,想法源於一段苦澀的經歷。」劉宗勇用故事將記者帶到了他的苦澀經歷中去了。1998年秋天,初中畢業的劉宗勇第一次出遠門了。他的家在余慶縣龍溪鎮小河村。從小生活在溪水悠悠、竹木蔥蘢潤澤著的小山村裡的他,對音樂藝術有著霧里看花般的朦朧眺望,連做夢都想到音樂學府里長見識、學本領。這次出門的確走得很遠,目標是5000里之外的山東省,盡管山高路長,沖著音樂魅力的誘惑,他欣然前往。這年,他17歲,17歲的他被齊魯音樂學校錄取了。懂得行規的人都曉得,藝術學校的收費是很貴的,當年這所學校一個學期的收費是7000元,這對劉宗勇於以農事為生的父母而言,無異於難越的高山,但是,再高,也得爬呀。為了兒子的理想,他們東拼西湊了3000元,希望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繳納學費,讓兒子安心讀書。轉眼之間,催繳餘款的通知單來了,這也是劉宗勇最害怕的紙條。然而電話那頭,母親沉默了,劉宗勇明白,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無奈之下,劉宗勇只好低三下四向同室的學友求告,企望得以「短暫周轉」,還好,有一位同學給了他1000塊錢。但很快,同學表現出要他還款的意思了,而電話那頭總是沉默,家中一直沒有錢匯向山東這頭。家中無錢,學校催錢,同學要錢,怎一個錢字了得,無奈的現實猶如風霜雪雨,將他求學的音樂激情一度度降溫,當激情接近冰點的時候,他再無讀書的心思了。好不容易,盼來家中的2000元錢,但是,劉宗勇將1000元錢還同學之後,剩下的錢再也不願意交給學校了。他已經決定離開學校回家了。但是,學校不同意——向班主任講述困難原因,班主任不理解,以為他在逃避學費,不得已,劉宗勇用下跪的方式求情,依然得不到同情,還被叫到政教處訓了一番話,並不準邁出校大門……後來,劉宗勇只好編了「外出看病」的謊言,終於踏出了這所令他傷心夢破的民營學校的大門,從此再也沒有回頭。從離開那所民營學校的那一刻起,劉宗勇暗暗發誓:如果將來條件允許,自己一定要從事公益事業,幫助與自己一樣的貧民學生完成夢想。劉宗勇和榕江中學受助的學生劉宗勇在北京幫助一家三口殘疾人快樂與尷尬給女兒的信打開「劉宗勇博客專欄」,裡面的確熱鬧,內容豐富,點擊率高,采訪過程中,記者在劉宗勇的電腦上發現,他建立的QQ群有90多個之多,難怪他在騰訊網佔有相當的地位,據說,目前,劉宗勇博客的點擊率接近7000萬次,被網路上稱之為中國QQ達人。劉宗勇公益事業起源於網上。因為有強大的網路資源和眾多的小說、博客粉絲,2008年獲得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可喜成功。這個現象給劉宗勇強烈的啟發,聯想到10年前在山東立下的誓言,他想:何不繼續下去,做一個職業公益人?想法既定就要踐行是他的性格,於是,他放棄了職業撰稿人的身份,開設了「愛心聯盟博客」,正式打出了民間職業公益人的旗號,在騰訊博客和QQ群開展公益活動,掀開了他的人生故事新頁面。2010年6月,劉宗勇將愛心公益機構正式更名為「愛心聯盟」,並且建立了實體機構。因為他關注的貧困學生多數在貴州山區,所以,在貴州的許多地方都設立了「愛心聯盟」的分支機構。資料顯示,從事公益活動4年來,劉宗勇和他的團隊,去過遼寧、內蒙、寧夏、青海、河北、山西、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四川、西藏、重慶和貴州的許多縣份的貧困學校和貧困生的家裡,現通過「愛心聯盟」牽線搭橋,結成1對1助學結對(從小學到高中)600餘例,實現零散助學幫扶2000多人次(以捐衣物鞋帽或書包書籍學慣用具為表現方式)。參與活動的網民上萬次,加入的各地民間公益團隊10家,目前全國志願者近千人。由於觀念的嚴重沖突,劉宗勇的第一次婚姻以失敗告終,因為事務纏身,劉宗勇實在無暇顧及女兒的生活,只好將女兒交由老家的父母照顧。他在為許多留守兒童奔走堵塞時候,自己的女兒卻成了留守兒童,自己的雙親也生活在「空巢」環境中,這讓劉宗勇很糾結,很內疚。一年前,劉宗勇為7歲的女兒寫了一封未發出的信。親愛的女兒:再過兩天,你就七歲了。前幾天一位阿姨還在網上提醒我,不要忘記今年給你寫點什麼,由於明天一早就要回來,為此提前寫下些念想。今天,我收到兩份禮物,都是寄給你的,一份是一件連衣裙和一些發夾之類的,一份是一把玩具小提琴,都是來自上海。還有很多叔叔阿姨都給你買了禮物,我想,你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兩個月前,我在電話里問你要什麼生日禮物,除了平常那些糖果之類的,你還要了白雪公主。在我的記憶里,你從來不要什麼東西的,那年在溫州帶著你去逛街,你指著路邊的西瓜說那個西瓜不太好,其實我知道你想要,但我說那西瓜不太好,你立即就說家裡還有。人要學會知足,你每天有爺爺奶奶照顧,還有零用錢,很多叔叔阿姨給你買的衣服都很貴,穿的比同齡人都漂亮,比起那些沒有父母,一年都吃不上肉的孤兒們來說,你要幸福很多倍了……我不是一個情感高尚的人,或許有些自私,追求完美,所以在你的記憶里留下了這些零亂的畫面。其實我已經努力了,無數次我都在提醒自己……人都是害怕孤獨的,於是會遇上很多人,可能一條路上都是荊剌,也可能人生很平安。你的父親,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懂得在家放牛,拿條板凳坐在田梗上,用圓珠筆在信箋紙上寫夢想了人了。有很多人嘲笑過我,但我努力的實現了我的夢想,讓我的人生變得有了價值起來。或許有一天你會認為我付出了家庭,付出了對你的愛,才換來了這樣的成功。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些人的責任只在家庭,而有些人的責任是在社會,一個有思想的人,應該履行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現實,總算是有點起色,和以前在城市的角落裡想像將來有多美好比起來,要快樂得多,盡管有許多事要去做,卻不再過多的猶豫和思考,通常都是想做什麼就去做了。愛心聯盟能走到今天,很多人都出了力,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卻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有人給你買衣服,有人給你買蛋糕,有人給你買玩具……你奶奶今天在電話里說,你過生日比他們都還隆重,想想也是,他們活了一大把年紀,還不知道生日蛋糕是什麼,更別提什麼禮物了。大家之所以到我家裡來為你過生日,並不是你多可憐,或是多可愛,是因為你的父親在做一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包括親人朋友都不理解,大家只看現實,很多人說我在騙人,而更多的人會說你的父親是一個好人,會永遠的堅持我堅持過的信念。我希望你長大後,看到這篇文章,能夠感動大家的關心,感動我的情感,感動愛,哪怕你一點能力也沒有,也要做一個說好話做好事的人。劉宗勇創建的「愛心聯盟」是一個集散自由的民間機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以網路為平台進行信息採集和發布,再與實地走訪、評估相結合。幾年來,在公益助學、農民工維權等方面的風風雨雨中,切實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情冷暖和快樂尷尬滋味。「每當看見網友積極參與的助學項目取得成功的時候,看見貧困的孩子們在學校門口排隊迎送的時候,看見農民工們取得維權成功而淚流滿面的時候,我的感受是莫大的欣慰和幸福,為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劉宗勇說。但是,公益事業的路上,陽光與風雨,快樂與尷尬總會結伴而行。由職業撰稿人轉向職業公益人之後,劉宗勇沒有了固定收入,幾年來幾乎沒有向父母和女兒寄過錢物,日常開支均由好心的企業家資助;「愛心聯盟」在遵義自今沒有一個辦公室,該機構自今沒有官方認可的書面文件,申請了若干次而次次無功而返,記者看見劉宗勇的臨時辦公桌上放著一疊沒有批復的申請表格。因為沒有辦公室,沒有批文,也就沒有機構招牌和公章,所以經常遭遇沒有介紹公函的尷尬,甚至被質疑為騙人的團伙,被有關官方機構和學校拒絕、冷眼和懷疑,在記憶里不知有多少回了。人言可畏,人心叵測,至今,劉宗勇一直對父母緘口不言其真實身份。職業公益人,這是對劉宗勇書面上的、較為堂皇的稱謂,就眼下的境況而言,盡管「愛心聯盟」在風雨陽光路上行走了四年,也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公益事情,但是,一直忙碌著的劉宗勇,其實就是一個民間的草根派的公益踐行者。不知這苦澀而無奈現象還要延續多久?「不管別人怎麼看待,路是自己選擇的,先做了再說。」劉宗勇的眼神和話語透出「同期音」執著。劉宗勇在貴州最高的山峰做活動前期調查劉宗勇和白血病女孩小紅春,腦瘤女孩吳雲珍采訪後記動手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手機里傳來劉宗勇的聲音:告訴一個好消息,我們的辦公室快落實了,就在沙壩那邊,是一位好心的企業家捐助的。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已是7月18日凌晨5點,再次瀏覽「劉宗勇博客專欄」首頁,發現昨天又添加了新內容——維權日記:7月17日,有雨,天空一片朦朧。今天我們出發去溫州維權了……

㈡ 遵義當天送生日蛋糕到泮水煤礦能實現嗎

遵義當天送生日蛋糕到泮水煤礦是可以實現的。原因如下:

  • 距離因素:遵義市到泮水煤礦的距離大約為4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在一天之內通過合適的交通方式完全可以覆蓋,因此從地理距離上來看,當天送達是可行的。

  • 交通條件:遵義作為貴州省的重要城市,擁有較為發達的交通網路。無論是通過公路還是其他交通方式,都能夠實現快速、便捷的運輸,從而確保生日蛋糕能夠當天送達泮水煤礦。

綜上所述,結合距離因素和交通條件,遵義當天送生日蛋糕到泮水煤礦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㈢ 遵義市有沒有做適合糖尿病人的生日蛋糕

可以吃所謂的木糖醇蛋糕,不過是代替了蔗糖,可是精製麵粉、奶油等還是會有影響,所以什麼蛋糕都一樣,少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