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抹茶是哪個國家
抹茶(英文 Matcha,日文抹茶(まっちゃ))的英文單詞源於「抹茶」的日語發音。是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粉末狀的綠茶。在日本料理中,抹茶通常也用在把食物染成綠色(例如糯米團和蕎麥面),現在也用來製作綠茶冰激凌 。
中國抹茶是以無公害優質鮮葉為原料,經石磨碾磨成的色香味俱佳的天然可食超細蒸青綠茶粉末。它是一種最貼近自然的、雅俗共賞的和平飲料。
抹茶是近幾年來健康養顏最佳飲品,特別是其香氣和鮮艷的顏色以及減肥美容的特殊功效,使女性更加青睞。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蒸青綠茶。它的關鍵詞是覆蓋遮光//蒸汽殺青//石磨碾磨。
抹茶的歷史
茶末似乎是由中國在宋朝(960-1279)發明的。茶末的准備和飲用被變成了禪宗佛教徒們的一種宗教儀式,佛教徒們從一隻碗中飲茶,好像基督教中的聖餐一樣。
粉末狀的茶大概是在中國的宋代(960年-1279年)就已經發明了。粉末狀的茶的制備和飲用由禪宗形成一種儀式,在受戒時需要喝下一杯茶。
1191年(鐮倉時代),日本臨濟宗的開山祖師榮西禪師從中國帶回了禪宗以及抹茶的樹種和製作抹茶的方法,傳播到日本,並在宇治山(京都附近)種下了第一顆茶苗。 抹茶在中國漸漸被遺忘了,但是16世紀,茶聖千利休制訂了日本茶道的一些規定,指定抹茶是茶道中使用的正確的茶。
抹茶的營養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里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日本的日中友好交流協會聯手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 大力推出「變喝茶為吃茶」的口號,積極向大眾提倡科學、經濟、簡便的飲茶方法。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枝埋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抹茶(Matcha)(100g)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 6.64g (形成肌肉和骨格的營養素)
糖 23.67g (維持身體和運動活力的能源)
食物纖維 55.08g (猛游螞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預防便秘和生活習慣病)
脂肪 2.94g (活動能量源)
Β茶多酚 12090μg (跟眼睛的健康和美容有很深的關系)
維生素A 2016μg (美容、美皮膚)
維生素B 1 0.2mg (能量代謝。腦和神經的能量源)
維生素B 2 1.5mg (促進細胞再生)
維生素C 30mg (骨膠原生成的不可缺成分、關系皮膚的健康、美白等)
維生素K 1350μg (幫助骨格鈣質的沉著、防止骨酥鬆症、調整血液的血液の平衡)
維生素E 19mg (抗氧化、防止衰老、被稱為返老還童的維生素)
葉酸 119μg (防止細胞的不正復制,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孕婦不可缺的營磨伏養)
泛酸 0.9mg (維持皮膚和粘膜的健康)
鈣 840mg (預防骨酥鬆症)
鉄 18mg (血液的生成、維持、特別是女性應該盡可能多的攝取)
鈉 8.32mg (幫助維持細胞內側和外側的體液的平衡)
鉀 727mg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工作、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
鎂 145mg (人體缺少鎂將會引發循環器疾患)
亞鉛 1.5mg (皮膚和毛發健康的維持)
SOD活性 1260000unit (抗氧化物質、防止細胞的氧化=防止老化)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 ,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 、防衰老 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
抹茶的製作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碾茶,碾茶僅用春茶製作。除了嚴格的肥水管理以外,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料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物品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學者竹井瑤子的研究顯示∶「覆蓋遮蔭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因而影響到茶葉香氣品質的形成。 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級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外,其他香氣成分的含量明顯低於遮蔭茶」。 經過覆蓋的綠茶葉綠素和氨基酸明顯增加,類胡羅卜素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總量為自然光栽培的1.4倍,葉綠素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抹茶的准備工作要在採茶之前幾個星期就開始了,茶樹要先遮蓋,以防止陽光直曬,這樣可減緩茶的生長,使葉子變得更深些以及促使氨基酸的產生,這樣使得制出的茶更甜一些。
收獲之後,如果葉子通常在乾燥之前就捲起來了,這樣製成的是玉露茶。但是,如果葉子攤平乾燥,在粉碎後稱為「點茶」。點茶再用石頭碾成精細的淺綠色粉末,這就是抹茶。
注意:只有點茶碾成粉末才是「抹茶」,其它碾粉的茶稱為「粉茶」。
抹茶的飲用
喝抹茶的秘訣想要充分享受抹茶的美味,產茶地的水質是最佳的選擇。
抹茶通常按照日本茶道的方式飲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復雜的規則。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傳統上,使用一種特殊的竹製的茶帚)。如果泡得濃些,則稱為「濃茶」,泡得淡些則稱為「薄茶」。
抹茶的應用
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月餅、餅干、瓜子等、冰淇淋、面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麵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
飲料類∶罐裝飲料、固體飲料、牛奶、酸奶、抹茶罐裝飲料等
化妝品類∶美容產品、抹茶麵膜、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日用化工類∶……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
抹茶要求精選一番春茶原料,並覆蓋時間長達20天左右,蒸青乾燥製成碾茶後,在20度以下環境溫度,進行傳統石磨粉碎加工,保證了抹茶色、香、味品質,所以抹茶堪稱綠茶粉中的極品。
抹茶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很多人,很多女人,不論用什麼方法對於美容再青春均無效果,失去信心。而有的鉚足了勁,提著錢袋盲目追風,效果不大...
其實只是沒有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這需要一種心境,一種和綠茶一樣的心境。一杯清茶,卻尋覓不到葉的芳蹤;飄一縷清香,卻不必忍受味的苦澀。它就是抹茶。
有綠茶的清高,也有如水般的平和;有自成一體的個性,也具有容乃大的精神。這就是抹茶態度。
很多人喜歡抹茶,喜歡它如春天的綠色,喜歡它與乳酪、冰點、甜品混合在一起的豐富。
② 蛋糕上的抹茶是什麼東西
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嘆抹茶的詩篇,「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之詞。
吃起帶有茶香味正宗,現在市面基本是色素了。
③ 中國的抹茶為什麼唐宋之後就逐漸消失了
1、自明代以來,不再流行抹茶了,
2、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
3、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
4、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為撮泡茶,
5、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心,謂之點茶。
6、抹茶原本產生於中國,
7、後來興盛於日本。
8、受季節、地域的限制,茶葉市場始終無法發展壯大。
④ 抹茶是什麼
抹茶
抹茶 (Matcha)是以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
遮陽: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
抹茶的加工方法:研磨。
這幾年,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而石磨這種古代傳統的加工模式,由於生產設備-石磨的約束產量有限,無法滿足抹茶的供應,於是便出現了用機器代替石磨的現代化生產技術,如氣流粉粹機和球磨機,球磨機和氣流粉碎機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降低了成本,使抹茶這種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眾。
2歷史
中國抹茶發展的三個階段:
1、朦朧起源階段,作為葯用材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約2700年,神農氏把茶葉嚼碎吞入腹中,邁出人類吃茶的第一步,被譽為「抹茶鼻祖」
2、緩慢發展階段,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並成 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茶經記載:「……始其蒸也,入乎簞,既其熟也,出乎簞。釜涸注於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亞者制之,散所蒸牙筍並葉,畏流其膏。」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抹茶 的飲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心,謂之點茶。
3、加速上升階段,伴隨茶葉種植、遮蔭技術、育種技術的發展,為抹茶提供了更好的原材料; 蒸青設備的進步,又促使抹茶的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超微粉研磨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降低了成本。使抹茶這種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眾。同時,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環境和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慢性病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威脅日益加重,公眾對營養健康地訴求越來越多,促使抹茶等天然營養健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
抹茶文化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
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
抹茶的栽培
――覆蓋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料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物品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學者竹井瑤子的研究顯示∶「覆蓋遮蔭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因而影響到茶葉香氣品質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除低級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外,其他香氣成分的含量明顯低於遮蔭茶」。經過覆蓋的綠茶葉綠素和氨基酸明顯增加,類胡羅卜素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總量為自然光栽培的1.4倍,葉綠素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抹茶的加工
――蒸汽殺青
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研究分別表明,在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並產生大量的A-紫羅酮、B-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這些香氣組分的先質為類胡蘿卜素,構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覆蓋栽培的綠茶並且蒸汽殺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也更鮮美。
表3光照對茶樹葉片的化學組分影響(ug%g)
光照條件 葉綠素 全氮量 賴氨酸 精氨酸 簡單兒茶素
自然光 0.28 4. 47 73 1756 3.01
遮蔭 0.444 4. 90 136 4045 1.88
《茶葉生物化學》 第三版宛曉春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
抹茶的碾磨
――茶葉超細粉碎。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來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稱為茶磨,北宋詩人黃庭堅最早記述茶磨∶
「浸窮厥味臼始用,
復計其初碾方出。
計盡巧極至迂磨,
信哉智者能創物。」
飲用
飲用抹茶通常按照茶道的方式飲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復雜的規則。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傳統上使用茶筅)。
在茶道中,「濃茶」用4克抹茶,加60CC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開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濃厚的泡沫,非常美麗,爽口。
抹茶的應用
當前快節奏的社會中,去用茶筅點茶喝的人已經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來製作各種精美的食品,綠色的抹茶食品成為餐桌上綠色的鮮花,收到人們的追捧和享用。
3營養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里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
4營養成分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抹茶
抹茶(Matcha)(100g)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 6.64g (形成肌肉和骨骼的營養素)
糖 23.67g (維持身體和運動活力的能源)
食物纖維55.08g (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預防便秘和生活習慣病)
脂肪 2.94g (活動能量源)
茶多酚 12090μg (跟眼睛的健康和美容有很深的關系)
維生素A2016μg (美容、美皮膚)
維生素B 1 0.2mg (能量代謝。腦和神經的能量源)
維生素B 2 1.5mg (促進細胞再生)
維生素C30mg (骨膠原生成的不可缺成分、關系皮膚的健康、美白等)
維生素K1350μg (幫助骨骼鈣質的沉著、防止骨酥鬆症、調整血液的血液の平衡)
維生素E19mg (抗氧化、防止衰老、被稱為返老還童的維生素)
葉酸 119μg (防止細胞的不正復制,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孕婦不可缺的營養)
泛酸 0.9mg (維持皮膚和粘膜的健康)
鈣 840mg (預防骨酥鬆症)
鉄 18mg (血液的生成、維持、特別是女性應該盡可能多的攝取)
鈉 8.32mg (幫助維持細胞內側和外側的體液的平衡)
鉀 727mg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工作、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
鎂 145mg (人體缺少鎂將會引發循環器疾患)
亞鉛 1.5mg (皮膚和毛發健康的維持)
SOD活性 1260000unit (抗氧化物質、防止細胞的氧化=防止老化)
5飲用
基本的方法是: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這是中國古人在實踐中得出的經驗,日本茶道中沒有這個程序。
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稱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稱為薄茶。
6抹茶研究編輯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 ,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防衰老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日本昭和大學的醫學研究小組的在1毫升稀釋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濃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個劇毒大腸桿菌0-157,五個小時後細菌全部死亡,一個都不剩。日本的婦女們喜歡在買來的成品牛奶或酸奶里加入抹茶,因為加了抹茶後保鮮期可以延長一倍。所以,日本的中小學校終年給孩子們免費提供綠茶,條件好的提供加了抹茶的綠茶,來預防腸胃道疾病。抹茶的纖維素是菠菜的52.8倍,是芹菜的28.4倍,其消食解膩、減肥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受到了當今愛美女性的青睞。
日本抹茶
由於點茶非常繁瑣,並且花費錢財,所以日本點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於食品,卻是日本人經常乾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可能與他們廣泛飲茶、食茶和用茶不無關系。
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抹茶月餅、抹茶餅干、抹茶瓜子等、抹茶冰淇淋、面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麵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抹茶布丁.
飲料類∶罐裝飲料、抹茶固體飲料、抹茶牛奶、抹茶酸奶、抹茶拿卡........
化妝品類∶美容產品、抹茶麵膜、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日用化工類∶……
中國抹茶
抹茶原本產生於中國,後來興盛於日本。多年來,受季節、地域的限制,茶葉市場始終無法發展壯大[1]。近年來,中國茶葉市場的消費也一直處於疲軟狀態,外部大環境導致成本上升、競爭加大;內部的一些負面事件,也影響了市場的消費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茶葉生產商為尋求突破,轉而尋找新的發展路徑,而抹茶作為一種營養價值高、文化意蘊厚,又可以作為眾多食品配料的角色,受到了一些茶葉生產商的青睞[2]。
2011年,山地茶業接手管理了紹興御茶村茶業有限公司,重點打造「抹茶產品」。同時,還吸引了5家風投公司共五千萬的資金。 目前,山地年產干茶能力已經達到了3500噸,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綠茶原料供應商,產品遠銷海外,可口可樂、星巴克、統一、農夫山泉等不少世界和國內巨頭企業都已經成為了山地茶業的「抹茶」大客戶[1]。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接觸抹茶,了解抹茶文化,山地茶葉在其官網和天貓官方旗艦店推出付郵試用和買二贈一的活動,參加活動需要特惠碼(A571YL10),在支付備注時輸入。
7抹茶鑒別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來的喜愛,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2004年到2006年間日本的抹茶出口量翻了2番。隨著哈根達斯和上海光明乳業率先在中國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國人對抹茶的興趣也越來越高。
由於抹茶和綠茶粉本質的區別,形成自身的價值的截然不同,在國際市場上,一公斤的綠茶粉售價為1200~1800日幣(人民幣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價為1800~12000元日幣(人民幣105~700元),相差幾十上百倍。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抹茶與綠茶粉的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原料要求: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採用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採摘之前,對鮮茶葉的採摘時間、葉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但對食物的營養成分,同時對它的色澤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慾幾乎和自己對食物的感覺的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人們本能地更容易接受天然綠色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在日本,人們被要求每天攝取30目的食物,但是少有人能完成這個任務,而抹茶(Matcha)幾乎同時擁有所有蔬菜的營養成分。抹茶(Matcha)不但可以直接用來飲用,同時可以做成各種抹茶(Matcha)食品,抹茶(Matcha)以其獨特的生物學活性和在動物體內的整體生理調節功能及「綠色」特徵,應和了新時代大眾的消費理念和環保意識,同時應和了現代化生活節奏的需要。可以肯定,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綠色添加劑研究的深入,抹茶(Matcha)在食品、飲料中的應用前景將是不可估量的
⑤ 什麼是茶佐和茶有什麼關系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茶和茶佐共同承載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茶佐與茶相伴而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茶佐既代表了喝茶時用以佐食的精緻食物,也代表了與茶相關的文創周邊。
有關茶佐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至《晉書》,書中記載桓溫為人性格儉朴,他守揚州時,「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在桓溫的宴上,茶是主要飲品,其他的食物就可以看作是「茶佐」了。到了唐朝時期,茶佐就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 清異錄·饌饈韓熙載夜宴圖門》所載的「韋巨源燒尾宴食單」中,就出現了如「巨勝奴、婆羅門輕高面、七返膏、水晶龍鳳糕、 玉露團」等精緻茶佐的名稱了。
與普通的茶食、茶點不同,茶佐代表了更優質的選材,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更富有創意的藝術元素,簡單的說,茶佐更加精緻 、更有內涵和品質感。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傳統文化的復興,茶文化再次發揚光大,這也讓茶佐有了廣大的發 展空間和成長沃土。喝茶時配上精緻的茶佐、過節送禮時送茶佐禮盒,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