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國生日習俗英文版
1、中國(China)生日宴會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吃面條,祝長壽。
At China's birthday party, family and friends eat noodles to wish them a long life.
2、西班牙(Spain)許多人會在生日那天被拉耳朵,這是一個舊習俗。
It is an old custom that many people in Spain will be pulled on their birthday.
3、丹麥(Denmark) 如果有的人家門口有國旗飄揚,則標志著這家有人在過生日。趁著過生日的小孩睡著,禮物會被悄悄地擺在他的床邊,孩子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禮物 。
In Denmark, if there is a national flag flying at the door of a family, it marks the birthday of someone in the family. While the birthday child is asleep, the gift will be quietly placed beside his bed. The first thing the child sees when he wakes up is the gift.
4、芬蘭Finland:母親在孩子生日前一夜,要為孩子生日准備桌子,桌面用鮮花裝飾,中間擺上生日蛋糕和親朋送來的禮物,並把桌子放到孩子的卧室里。第二天早晨,全家人來到孩子屋裡,唱起生日頌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喚醒酣睡的孩子,為他慶祝。
Finland, Finland: a mother prepares a table for her child's birthday the night before her child's birthday. The table is decorated with flowers, with birthday cakes and gifts from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the middle,
and the table is put in the child's bedroom. The next morning, the whole family came to the children's room and sang the birthday Carol "Happy Birthday to you" to wake up the sleeping child and celebrate for him.
5、澳大利亞(Australia):全家人要在孩子生日的那一天到海里游泳。游泳後,全家人就在海灘上野餐,來慶祝孩子的生日。
Australia: the whole family is going to swim in the sea on the day of their child's birthday. After swimming, the whole family had a picnic on the beach to celebrate their children's birthday.
6、俄羅斯(Russia) 孩子過生日時不吃生日蛋糕,而是吃生日餡餅。
Russian children don't eat birthday cakes on their birthdays, they eat birthday pies instead.
7、愛爾蘭(Ireland) 小孩過生日有「生日撞頭」的習俗。過生日的孩子被小心地頭朝下拎起來,輕輕地一下一下撞地板,一歲撞一下,最後多撞一下也是為了好運氣。
Irish children have the custom of "head butting on birthday". Birthday children are carefully picked up head down, gently hit the floor, one year old hit, finally hit more is also for good luck.
大多數西方國家過生日都是在蛋糕上插蠟燭,然後與祝壽者同食蛋糕。
生日有禁忌的事或物。
1、據不完全統計,對於60至80歲的人來說,慶祝生日過壽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中國命理學上有此說法:過壽能消耗6—10年的壽命。
2、生日只能提前慶祝,不能在之後慶祝。例如,逢十過生日的人要提前一年,比如30歲過生日,通常在29歲提前過。50歲生日要49歲過。很多地方還有「過三不過四」的說法,即可以慶祝30歲生日,而不能慶祝40歲生日。
3、以下日子最好不要過生日:小年、除夕、第一個月的15號、清明節、七月十五等等。
4、最好白天過生日,盡量不要在晚上過。最好不要在生日當天出遠門,沒什麼事就待在家裡。生日當天不要說倒霉的話,更忌諱和家人發生口角之爭。生日當天不要看恐怖電影,不要玩靈異游戲等等。兒童過生日,還忌打破碗、盤之類餐具。
㈡ 世界各國小朋友過生日的習俗
美國生日時打屁股
Birthday Spankings
孩子過生日時,假裝打他們的屁股使人們回想起一種儀式,這種儀式是很多成人典禮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當眾」打小孩兒的屁股突出了這個小孩兒的特殊性,這意味著通過祝福他/她交好運(能很快地長大)以及向他/她表示祝賀,邀請他/她回到眾信徒之中。
韓國人生日吃海帶湯
·非洲
在不少非洲文化中,嬰兒出生的日子並不被視為是特別的日子。取而代之的則是孩子們到達一定年齡的日子,他們從此進入社會。到了某個年紀他們使被允許學習他們古老文明的生活方式,參加由來已久的宗教儀式。成人禮一般為許多孩子同時舉行,而不是慶祝某個孩子的生日。
每一年,迦納的阿桑特族人在出生的那天慶祝「Krada」(靈魂日)。這天他們要經過一道清洗的儀式,以凈化內在的靈魂。一個人在靈魂日必須早早起床,用一種在水裡浸泡了一夜的特殊的葉子洗浴。他將榮幸地請家人和朋友參加午後生日宴,他通常要穿以白色為底色的服裝。
·拉丁美洲
在一些拉丁文明中,女孩的15歲生日被稱為「Quinceanera」,標志著女孩進入成年。這種慶祝活動通常包括在教堂舉行的一次宗教儀式,使步入成年的年輕女子從中認識到她所繼承的文明和她的精神歸屬。許多15歲成年禮都有點蠟燭的儀式:年輕女子用自己手中的蠟燭火焰點燃她父母的蠟燭;隨後,女孩的父母也要用自己手裡的蠟燭點亮他們父母的蠟燭,以此類推。在某些拉美國家,姑娘們還要在儀式過程中將以往的平底鞋換成高跟鞋。
墨西哥的生日活動以一種蒙住眼睛的游戲為特徵。在生日聚會上,從房頂上吊下來一個空心的東西,形狀可以是動物、花朵、汽車或其他的,裡面裝著各式各樣的糖果和玩具。過生日的小孩必須蒙上眼睛,拿一根小棍去敲打吊著的容器,直到把它打開:當裡面的寶貝掉到地板上,人們就一哄而上地去搶。人們相信,孩子能把容器打開就能給他帶來幸運。
阿根廷的孩子們過生日會被拉耳垂,根據傳統,有多少歲就被拉多少下。
·中東
埃及孩子的滿歲生日派對上,人們都載歌載舞,花朵和水果被當作生命和成長的象徵用來裝飾派對場所。
在沙烏地阿拉伯,人們由於信仰的緣故不慶祝生日,只有節日、婚禮才是人們歡慶的機會。
以色列小孩的生日聚會上,過生日的孩子要坐在一個裝飾著鮮花和綠色植物的椅子上。親友圍在椅子周圍舉起椅子,小孩幾歲就舉幾下——多舉一下為了求得好運。
·亞洲
日本小孩長到7歲、5歲或者3歲,被認為是特別幸運的年齡。這時他們可以參加每年11月15日的「Shichi-go-san」節(七-五-三節),節日期間,大人會帶孩子去寺廟拜神,感謝神賜的健康,並祈願神靈保佑孩子將來的平安。之後,過生日的家庭會舉行生日派對,給小孩子送禮物。此種場合中,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穿上最好的衣服,傳統的和服以及西式服裝都很常見。
菲律賓家庭用閃爍的彩燈來顯示家中有人過生日。通常是全家一起去教堂感恩,接下來則是一場親朋好友之間的聚會。
韓國與中國的習俗有點類似,小孩出生後滿100天,是家裡要請客熱鬧的日子。同樣,孩子1歲了還要請周歲酒。親友團聚享受美食,也要給滿周歲的小傢伙包些禮金。
·歐洲
荷蘭孩子過生日,家長通常會帶著生日蛋糕上班,跟同事們一同分享這個特別的日子。
俄羅斯孩子過生日時不吃生日蛋糕,而是吃生日餡餅。
愛爾蘭小孩過生日有「生日撞頭」的習俗。過生日的孩子被小心地大頭朝下拎起來,輕輕地一下一下撞地板,一歲撞一下,最後多撞一下也是為了好運氣。
送生日賀卡的習慣起源於大約一百年前的黃格蘭。今天,每年有上千萬的賀卡帶著對家人和朋友的幸福祝願被發送至全球各個角落。
在某些英國人中間至今仍保留著在生日蛋糕中放標志性小物件的傳統。在中世紀,硬幣、頂針等物常被混在烤蛋糕的面團里。人們相信吃到硬幣的人會有財運,而不幸吃到頂針的人則永遠都結不了婚。現在,小東西、假硬幣和小糖果更加普遍。客人們會被事先提醒蛋糕中有異物,所以沒人傷到牙齒或者不慎吞食。
丹麥人家門口若有國旗飄揚,則標志著這家有人在過生日。趁著過生日的小孩睡著,禮物會被悄悄地擺在他的床邊,孩子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禮物。
挪威小孩過生日時要在全球同學面前與舞伴跳舞,班裡其他同學為他唱生日歌伴奏。生日時挪威人也喜歡在家外頭掛國旗。趕上國家的重要人物的生日,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國旗裝點。
·北美洲
從歷史上看,美洲土著更多的是慶祝孩子成長的里程碑。小孩學會走第一步的日子,與他們長大後結婚或者成為父母的日子同樣令人欣喜。
絕大多數美國小孩過生日都會有一個插著蠟燭的生日蛋糕,蛋糕上的蠟燭數目就是他將要達到的年齡。過生日的人要對著點燃的蠟燭許願,然後吹滅所有蠟燭,如果他一口氣吹滅了所有的,那麼人們相信此人的願望將會成真。
一些孩子過生日要被打屁股,這是源於古老的迷信,現在這種「生日打」更像是胡鬧或是玩笑。幾百年前,過生日的小孩幾歲就要被打多少下,在這個數目之上,再為了「成長」、「活下去」、「有的吃」、「快樂下去」和「以後結婚」各挨一下打。有一個時期,人們認為如果一個人過生日的時候沒有挨打是很背運的事情。
唱《生日歌》也是由來已久的生日傳統了。這首歌是1893年出自一對美國姐妹的手筆,之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傳唱。
1.
生日,顧名思義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
2.
但有些地方的民俗認為,這同時也是母親的「受難日」。因為以前的科技不像現在日新月異,那時的母親生孩子,有「一隻腳在棺材裡,一隻腳在棺材外」一說。所以,他們覺得在那天,應該以孝敬母親為主。
㈢ 美國孩子過生日的習俗
1、唱生日快樂歌
當美國人聚集一堂慶祝生日時,一定會高興地齊唱生日快樂歌。這首歌原來的歌名是《早上好》,是由美國的一對從事幼兒教育的姐妹在19世紀晚期創作而成的。她倆用簡單的旋律和歌詞譜寫了這首歌,連三歲的小孩兒都能脫口而出。
2、生日時打屁股
在美國,當孩子過生日時,假裝打他們的屁股是很多成人表示祝福的一種方式。這意味著祝福孩子交好運,能很快地長大。
3、生日蛋糕和生日蠟燭
美國人每次過生日時,不僅要慶祝年齡又大了一歲,還要慶祝又一年過去了,因此,蠟燭既是生命和死亡的象徵,也是希望和恐懼的象徵。
當過生日的人對著蠟燭許願時,他 / 她是在祈求神的庇護以便能夠交好運。當過生日的人吹熄蠟燭時,他 / 她則是在希望自己能夠掌握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情。
美國人重要的生日
對美國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日莫過於1、12、16、39、60這五個周歲紀念日,屆時必定要隆重慶賀。
一周歲紀念是孩子問世後的第一個生日,這意味著他的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已邁出了第一步,也是他留下的第一個腳印。
十二歲在美國被認為是童年和少年之間的分界線,少年時期的孩子會受到父母的特別關心,因為這一時期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十六歲對孩子本身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滿十六歲,孩子便有資格參加汽車駕駛考試並申請領取執照;以後再也不用父母陪伴而行了。汽車駕駛在美國可看成「人生的一大飛躍」。
三十九歲一過便是進入了中年,對男人來說如果沒有自己的事業,則要奮起直追;對女人則開始「越活越年輕」,大多數美國婦女似乎都患有「中年衰老恐懼症」,所以今年三十九,明年可能對人說自己是三十八歲或更年輕。
㈣ 過生日為什麼有吃生日蛋糕的習慣大家過生日吃生日蛋糕嗎
生日蛋糕是慶祝生日最常見的方式,如此普遍以至於沒有蛋糕的生日似乎不是生日。吃蛋糕和點蠟燭的習俗起源於古希臘,當時人們紀念月亮女神。最後,我想問你,你的生日是什麼時候?你怎麼慶祝生日?請在評論部分分享。根據歷史研究,吃蛋糕和點蠟燭的習俗起源於古希臘,但古希臘人並沒有慶祝自己的生日,而是慶祝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的生日。
在古代西方,只有國王和貴族才能在生日那天吃蛋糕。普通人不吃蛋糕慶祝生日。事實上,由於貧窮,普通人買不起蛋糕。其實普通人也是因為貧窮所以買不起蛋糕,不知道那時候饞哭了多少鄰居家小孩。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㈤ 生日不吃蛋糕吃派是哪個國家
生日不吃蛋糕吃派是英國尼泊爾,大多數西方國家過生日都是在蛋糕上插蠟燭,然後與祝壽者同食蛋糕,他們全天慶祝,在學校里過生日的孩子常被抓住胳膊和腳脖舉起來,每年一次,預示長高。
吃什麼主要看生日怎麼過,要是隆重的就要很正式了,要只是家庭的,隨意就好。
生日習俗
世界各地民族風俗不同,過生日的方式也不同,中國的小孩一周歲時,在孩子周圍放上諸如書、針硬幣之類的東西,每件東西都有特定的含義,幼兒摸到的東西將預示未來的一生,中國的中老年人過生日常吃長長的面條表示長壽 巴西人過生日的食品是糖果,冰島人過生日常吃帶蜜餞的薄餅。
英國人過生日全天慶祝,在學校里過生日的孩子常被抓住胳膊和腳脖舉起來,每年一次預示長高,荷蘭的孩子們過生日,不僅得到禮物也把禮物分給別人。
㈥ 為什麼西方過生日要吃蛋糕
在古希臘,人們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
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慶典上,人們總要在祭壇上供放蜂蜜餅和很多點亮著的蠟燭形成一片神聖的氣氛,
以示他們對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疼愛孩子,
古希臘人在慶祝他們的孩子的生日時,也總愛在餐桌上擺上糕餅等物,而在上面,
又放上很多點亮的小蠟燭,並且加進一項新的活動——吹滅這些燃亮的蠟燭。
他們相信燃亮著的蠟燭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這時讓過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許下一個願望,
然後一口氣吹滅所有蠟燭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美好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
於是吹蠟燭成為生日宴上有著吉慶意義的小節目,
以後逐漸地發展到不論是在孩子還是成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會或宴會上都有吹蠟燭這個有趣的活動。
古時候的生日蛋糕只會出現在國王,等級的較高貴族和其它重要人物的生日上,普通人,尤其是小孩從來都不用蛋糕慶祝生日。這容易被解說為:只有貴族階層才有財力舉行生日慶典,而且有可能被載入史冊被人們記住。一些史學家認為是過生日者要帶上生日「桂冠」的習俗引發了這些早期的生日蛋糕慶典活動。
後來,慶祝生日必備蛋糕成為世界各地的傳統,無論老少貧富都是如此。雖然當今一些國家的生日蛋糕風俗有所雷同,但是每個人慶祝生日用蛋糕的方法都不一樣。各地的人們根據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傳統,在生日使用蛋糕時都有自己的儀式。我國也有用「面」來過生日的,代表「長壽」之意
㈦ 有孩子生日做巧克力爆米花蛋糕和做香腸的外國美食節目是那個
外國美食節目強推 HELL'S KITCHEN!!!!!
還有兩個義大利老頭的美食之旅
還有保羅教你做麵包
㈧ 誰能告訴我一些不同國家的人過生日的風俗
現在,慶祝生日(birthday)已經成為世界(world)各地的傳統。雖然一些國家的生日風俗有所雷同,但是每個人慶祝生日的方式都不一樣。人們根據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傳統,在生日時都有各自的儀式,其中有些很奇怪,甚至很幽默(humorous)。
荷蘭(Holland) 孩子(children)過生日,家長通常(usually)會帶著生日蛋糕(birthday cake)上班,跟同事們一同分享這個特別的日子。
俄羅斯(Russia) 孩子過生日時不吃生日蛋糕,而是吃生日餡餅(pie)。
愛爾蘭 (Ireland) 小孩過生日有「生日撞頭」的習俗。過生日的孩子被小心地頭朝下拎起來,輕輕地一下一下撞地板,一歲撞一下,最後多撞一下也是為了好運氣(good luck)。
挪威 (Norway) 小孩過生日時要在全班同學(classmate)面前與舞伴跳舞,班裡其他同學為他唱生日歌伴奏。生日時挪威人(Norwegian)喜歡在家外掛國旗(national flag)。趕上國家重要人物的生日,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國旗裝點。
丹麥 (Denmark) 如果有的人家門口有國旗飄揚,則標志著這家有人在過生日。趁著過生日的小孩睡著,禮物會被悄悄地擺在他的床邊,孩子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禮物 (present)。
美國(America)絕大多數小孩過生日都會有一個插著蠟燭(candle)的生日蛋糕,蛋糕上的蠟燭數目(number)就是他將要達到的年齡。過生日的人要對著點燃的蠟燭許願,然後吹滅所有蠟燭,如果他一口氣吹滅了所有的蠟燭,那麼人們相信(believe)此人的願望將會成真。
㈨ 你童年的時候吃過生日蛋糕嗎
我覺得可能40,50,60後們大部分人的童年都沒吃過生日蛋糕吧,那時候可能有極個別的人家能吃上生日蛋糕,相當少吧,大部分家庭能給孩子煮兩個雞蛋就算不錯了,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我好象沒過過生日,忘了。
慚愧,非但沒吃過,聽也沒聽說過生日蛋糕。過生日煮兩個雞蛋吃已非常滿足了,但很快樂,那種幸福感是現在體會不到的。
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很少吃過生日蛋糕,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肯定沒吃過生日蛋糕。一是那時候生活還很艱苦,能吃飽飯就是不錯的。二是生日蛋糕也是後來生活富裕了,商業發達了的新興產業,過去即使有錢也沒處買去。我小的時候是60年前後,國家正在困難時期,好多人都沒吃的,我就算吃不飽但總算是過來了 ,過生日想吃個雞蛋,那是很困難的。那時候一般老百姓都在到處奔波著討生活,家長也很少能記住小孩子的生日,有時候想起來已經過去了。一部分稍微富裕一點的家庭,如果還能記住孩子的生日,也就是吃個雞蛋之內的。
我童年連做夢都沒吃過生日蛋糕。我是三年自然災害最後一年出生的,雖然父母都有工作,日子不是那麼難過,但那時國家非常困難,物資也極度匱乏,普通老百姓更是清貧,大多吃不飽穿不暖,估計那時也沒有什麼生日蛋糕,反正我是聞所未聞。
記得小時候我過生日時,母親特意給我煮了兩個荷包蛋,也就記得那一次,大概是十一二歲時。那天中午,母親對我說「今天是你的生日,給你煮了兩個荷包蛋,快趁熱吃了,別讓弟妹看見了。」當時我沒有客氣,三下五除二就結束了戰斗[笑哭]。
以後,每逢期末考試前,母親也會給我煮兩個荷包蛋,希望我能考出好成績,但每次吃那蛋時,總覺得有點受之有愧,我的成績只能算是一般般,除了乒乓球和籃球厲害些,考試是絕對拿不到前三名的。直到高二分文理科,我才嶄露頭角,文科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要說吃蛋糕,不是生日蛋糕的那種,就是那種圓形的一斤大概有十多個,小時候我還真吃過一次。那是我姐姐從縣食品廠休假帶回來的,我姐十四歲就參加了工作,開始在一個山區公社做婦女主任,由於文化低(只讀完小學),工作壓力大,便改行到縣食品廠做了一名工人。那天姐姐提回一斤蛋糕,是用那種牛皮紙包裝的,打開時滿屋飄香,那黃燦燦的蛋糕我平生還是第一次見到,剛吃一口就甜到到心頭,我真沒想到世上還有這么好吃的糕點,我記得自己當時吃了三四個,那種美好的感覺至今難忘。
不知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歡迎評論留言!
我生長在上世紀50年代,那時正是我國 社會 主義建設初期的高潮時段,一切的建設都是圍繞著「現建設、後生活」的原則,所以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吃飽飯是當時普通家庭人們的追求,生日蛋糕這種奢侈品很多百姓都沒見過,更別說吃了。記憶中我小時候過生日時就是在生日那天早晨,給煮兩個雞蛋吃就算過生日了,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後,生日當天就給買一根油條煮兩個雞蛋寓意著能考100分。
時間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勻許私人做生意後,過生日吃蛋糕才開始慢慢的被普通百姓接受和普及。生日吃蛋糕這種西方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只有不到40年,所以在中國普通百姓生活中,40歲以上的人兒時過生日,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吃過生日蛋糕的。
不但沒吃過,而且從沒聽說過過生曰的事兒。
小的時候僅僅給姥姥姥爺過六十六,家裡的親戚聚集在一起,媽媽和老姨在姥姥家做一大桌子 美食 ,老人,年輕人,孩子們圍攏在桌子周圍,為老人慶祝六十六大壽。孩子小,沒有過生日的權利。父母根本顧不上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一切聽天由命,連孩子的出生年月日都是父母隨便安排個日子,不是說半夜生的,就是雞叫頭遍生,到底哪時哪刻他們也弄不清,就甭提過生日了。
六零後過過生日的人寥寥無幾,除非孩子少的家庭,比較重視孩子的感受,生日那天早晨起來煮兩個雞蛋,生日人吃雞蛋,其它孩子都在旁邊觀望,一個個眼巴巴地望著生日子盡享雞蛋下肚的幸福,兩個雞蛋是最高獎賞。蛋糕沒人捨得買,即使才兩塊錢一個。省下兩塊錢能買二斤半肉,誰會為給孩子過生日損失掉一家人肉燉酸菜的火食改善呢!
一個窮字代表了所有過生日沒吃過蛋糕的孩子們在那不堪回首的童年孩子多買不起蛋糕的心聲。
童年那有生日蛋糕吃呀!水煮雞蛋就有的吃,自家養的雞下的蛋,最開心就是撿雞蛋了,母雞下完蛋就會叫,好像告訴我們它生蛋了[呲牙]
好友的問題,試著去回答。
想起來,好像沒有吃過吧。因為那時候沒有蛋糕的概念。
那時候,吃到的相似的食物叫 發糕。
點心和糕點,那是和糖瓜子一樣,過年過節才能看到或者吃到的。當然遇到自己家喜事,比過年可能幸運些,一定能夠得到一份禮物。生日,不一定得到所謂的「蛋糕」,也談不上現在的蛋糕了。
生日收到禮物,是高興而幸福的。小朋友期盼生日的喜悅感,多麼難得和美好。美好的記憶很重要。您說是不?
我的童年沒有吃過生日蛋糕!我是70後的人,我童年吃的是玉米面窩窩頭和大餅子!白面只有過春節時才能吃上幾天!穿的衣服是我哥哥們穿小的改裝的衣服,幾乎都帶補丁!吃白面都很奢侈,何況生日蛋糕呢!沒有吃過生日蛋糕!
看到你今天提問的問題,回憶當初的生活不易,所以我現在非常珍惜現在的生活!同時也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我的童年苦
生活很艱朴
頓頓紅薯饃
吃上就不錯
就著咸蘿卜
穿著更樸素
家家有紡車
織出粗棉布
自己染染色
手工做衣服
洋布很少缺
富人才穿著
人窮不講究
生日隨便湊
每逢過生日
雞蛋勝吃肉
擀上白面條
香油倒一勺
吃上一大碗
賽過活神仙
兄弟看的饞
歲過幾十年
回想還是甜
㈩ 生日為什麼吃生日蛋糕
過生日吃蛋糕本是從西方好遲國家傳過來的一種習俗,在中國本來並不流行,但是辛亥革命後隨著中外文化的的不斷交流與碰撞,中國也逐漸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傳統,開始在過生日的時候吃蛋糕來慶祝這一天。
生日蛋糕

生日蛋糕,最初是只有國王才有資格擁有的,但現在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日時,買個漂亮的蛋糕,享受眾人給予的祝福。
生日蛋糕表達著祝福之意,寓意著一個人無論多麼繁忙多麼勞累都不忘頌春記在生日的時候帶著祝福去送給親人友櫻李和朋友。
由於疼愛孩子,古希臘人在慶祝他們孩子的生日時,在生日蛋糕上面放很多點亮的小蠟燭,並且加進一項新的活動——吹滅這些燃亮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