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部隊當兵過生日有蛋糕嗎
部隊當兵過生日有蛋糕嗎
答案是,有的,部隊當兵過生日有蛋糕的
㈡ 生日吃蛋糕起源於哪個國家呢
約200年,生日蛋糕起源於德國。人們過去常常在烘焙生日蛋糕時在裡面加入紐扣或者是硬幣之類的東西,分到含有這些東西蛋糕的人被認為會有好的運氣。
今天,很多人相信如果一個人能一口氣把生日蛋糕上的所有蠟燭都吹滅的話,他/她就可以許下一個願望,並且這個願望能夠實現。這種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信仰:人們認為從火上冒出的煙是神的象徵,他們通常會對著煙祈禱,希望深能提到他們的心聲。
吹蠟燭是一種為生日助興的習俗,這一習俗源於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蒂梅斯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聖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蛋糕。於是,古希臘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也插上燃著的蠟燭,並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許下一個心願,並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便可以如願 。
㈢ 希特勒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德軍在西線戰役時沒有殲滅敦克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使之成為日後盟軍反撲的中堅力量。
第二:德國的資源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第三:德國沒有在戰爭初期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導致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失敗,海獅計劃的泡湯,致使德國在今後處於和一戰時期同樣的兩線作戰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使一直處於孤立主義中的美國覺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喚醒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實力。
第五:德國沒有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將蘇聯擊敗,使德軍與蘇聯陷於長期的拉鋸戰,蘇聯國土遼闊有著極大的戰略縱身,人口眾多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德軍只有在戰爭的第一年戰勝蘇聯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第六:如果就算沒有在第一年擊潰蘇聯,但是可以迅速攻佔莫斯科這個蘇維埃政權的心臟,就會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產生極大動搖。但是由於希特勒對戰局的錯誤指揮,沒有聽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見,而是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大軍攻打基輔再打莫斯科,使德軍浪費了兩個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在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德軍的士氣以大打折扣,裝甲部隊也有大量損失,在加上冬季的來到,朱可夫已經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縱身100多公里的防線。使得德軍喪失了在戰爭初期攻佔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以是強弩之末。
第七:德國最高統帥部對盟軍到底是在諾曼底還是加萊登陸的判斷失誤,將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成加萊導致對諾曼底地區防守的空虛,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更是與戈培爾所吹噓的相差甚遠,使盟軍輕易上岸。
第八:盟軍登陸後,由於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致使德軍的4個裝甲師沒有及時趕到諾曼底海灘。
第九:德國最高統帥部對德軍反擊的4個裝甲師的部署存在嚴重失誤,希特勒將部隊部署在距諾曼底海灘數十公里以外的內陸地區,而且這4個師的調動必須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喪失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㈣ 二戰中美軍後勤保障究竟有多逆天
打到彈葯,小到可口可樂,你想想。
㈤ 德國戰後損失大量領土,他們沒有收復失地的想法嗎
二戰後德國確實失去了大片領土,包括東普魯士(蘇聯佔領的加里寧格勒)。
當時德國是戰敗國,軍隊已經投降,沒有發言權。
依靠美國的援助和德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德國經濟在戰後迅速復甦,並迅速走向繁榮。今天,德國已經崛起,重新進入世界強國的行列。經濟總量居世界前五,德國也是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軍費開支居世界前列。
這樣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如何收復失地?這樣不是很好嗎?
㈥ 戰火中的成長浴賞析好東西和神秘禮物兩個詞語
戰火中的成年浴
奧列格是二戰時蘇軍的一位大尉,1942年4月的一天,他奉命帶領一個排,向伏爾加河左岸的一小股納粹德軍發起突圍反攻。可遺憾的是,反攻最終失敗了,他和另外3名倖存下來的士兵,被德軍圍困在一棟3層高的房子里,進退兩難。
更讓奧列格沒想到的是,這棟易守難攻的房子里居然還住著一個人——17歲的美麗少女莉娜。莉娜的家人全死於德軍的炮火,無依無靠的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懼、孤單和絕望中。
奧列格等人的到來,讓莉娜感到了一絲安慰,但同時也讓自己處於德軍的包圍和監視之中,就連到屋外取水,也要小心被德軍擊中。
但這一切並沒有嚇倒莉娜,她和奧列格等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近,幾個男人也像父親、兄長一般呵護莉娜。在沒有任務時,他們還會輪流教莉娜使用槍支,在炮火紛飛的險境如何自保……莉娜也會替他們燒開水、縫補衣物,甚至為他們唱歌。她比以前開朗了許多,覺得自己又有了一個家。
圍困依然在持續,10天後的一個偶然機會,奧列格得知兩天後,將是莉娜18歲的生日。
18歲,對於一個女孩來說非同尋常,意味著她已成年。因此,奧列格等人想為莉娜舉行一個「成人儀式」,為她送上一份像樣的成年生日禮物。
可是,他們除了幾袋壓縮餅干外,一無所有。直到奧列格從望遠鏡里,發現對面房子里有一個難得的「好東西」。幾個人經過商議後,決定一起將其弄回來,送給莉娜。
可這需要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德軍的機槍隨時會掃射到他們,但幾個男人顧不了這些,他們一邊還擊,一邊左躲右閃地朝對面房子里猛沖。那是他們自被圍困以來進行的一次最艱難、最激烈的戰斗,子彈幾乎都打光了。
幸運的是,他們成功了。4個人合力將那個「神秘禮物」扛了回來。
生日的那天晚上,在吃完了用壓縮餅干做成的「生日蛋糕」後,莉娜被男人們紳士般地邀請到二層的裡屋。之後,奧列格拉開了一個布簾子,一個冒著熱氣,盛滿了熱水的大浴缸瞬間出現在莉娜的面前!
不錯,奧列格等人要送給莉娜的生日禮物就是這個大浴缸!由於戰爭以及德軍長久以來的封鎖,莉娜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洗過澡了,更別說在浴缸里泡澡了。於是,他們想著無論如何得讓她洗一回澡,乾乾凈凈地迎來自己的18歲!
莉娜不知道的還有,當弄回了那個浴缸後,幾個人將它洗了又洗,擦了又擦,直到潔凈如新,生怕裡面有一絲的污垢沾染到女孩的身上,然後又冒險拎回了一桶桶水……
莉娜羞澀、激動地走向那個浴缸,男人們立即轉過身去拉上布簾,隨後整齊地將手中的鋼槍子彈上膛——他們要為純潔的莉娜站崗,不讓任何人打擾這位苦難少女的「成年浴」!
幾天後,德軍知道奧列格等人已經沒有足夠的子彈了,於是對這棟房子發起了總攻,奧列格等人拚死將莉娜護送了出去,而他們卻全部犧牲了。
「哪個花季少女不愛干凈呢?即便是在戰火紛飛的時代里!是他們用生命成全了我,給了我一份最好、最珍貴的生日禮物。」2014年年初,在接受俄羅斯媒體記者采訪時,快90歲高齡的莉娜,滿懷深情地講述了這段往事。
㈦ 美國為什麼在幾十個國家都有駐軍美國他想做什麼俄羅斯在別國有駐軍嗎,德國不是被蘇聯打敗得嗎,為什
美國及其盟國的世界網路布防,本土只設北方司令部20萬部隊,其餘110萬美軍及其將近200萬的盟軍部隊,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最出名的一隻就是中東的中央司令部,發動了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編制大概70萬,只有40%是美軍。其次是總部位於夏威夷的太平洋司令部,其部在台灣、菲律賓、日本都有分基地。歐洲司令部可能是北約最強的一隻部隊,擁有向來戰術素養極高的德軍和英軍的聯合編制以及數百萬的預備役。南美司令部主要是緝毒和為此中南美地區局勢穩定,非洲司令部是最後一隻美軍駐扎在海外的營地,主要負責非洲維和。
驅逐俄國人出德國,是德國人的選擇。俄羅斯也是法西斯,統治非常恐怖,當德國分為東、西德的時候,由於西柏林的用水要在東柏林引入,所以斯大林下令停止對西德供水,並且取消約定的糧食供給。還開玩笑說,餓死200萬人西德就回歸了。斯大林清洗人清洗慣了,認為弄死200萬人就是給德國人一個教訓。但是美國人不這么看,美國開始免費向西德空運糧食和物質,每天在西德機場起落的飛機高達3000架次,幾乎每分鍾4架飛機降落,最後沒什麼運的了運生日蛋糕。
柏林牆倒坍之後,俄、美都撤出了德國,只不過現在德、美貿易比較密切,少部分美軍駐扎在德國。現在美軍的歐洲軍區和北美軍區,911以前就是大西洋軍區司令部,911以後才分開的,所以歐洲軍區總部雖然在歐洲,但是人員沒有太多,主要都是管理層和後勤。美國將近130萬的編制部隊,主站部隊只有30萬,十個師。哪打仗這30萬人去哪,據說全球反應速度48小時。所以美國在德國駐扎的多數為後勤部隊。
㈧ 頻頻打仗卻傷亡甚微,為何美軍在戰爭中的傷亡率如此的低
美國自從建國以來90%以上的時間都在打仗,倘若美國把精力都放在如何發展國家經濟上,恐怕美國的經濟要比今天要發達的多。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傷亡非常慘重。伊拉克派駐科威特的36萬精銳部隊,基本被殲滅。也有說法為認為伊拉克軍隊死亡接近20萬人。而美軍傷亡非常輕微,因戰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戰事身亡的145人,總數只有283人!
美國確實常年打仗,但是美軍出現的傷亡如此之小,似乎不像是打了這么多次戰爭,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多種因素復合作用的結果。並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和戰術等的優勢,還有美軍刻意避免傷亡。
在這些需要地面作戰尤其是近距離戰斗,以及類似阿富汗那種特殊山地地形的情況下,美軍技術優勢被極大抵消,其傷亡數量也就開始攀升了。這說明美國人不是神,他們只不過是用技術優勢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傷亡而已。
此外,美國通過各種手段淡化戰爭傷亡對公眾的影響。 例如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在每一次戰斗中都取得了戰術勝利,但在總體戰略上徹底失敗。當時的美軍缺乏戰地新聞管制,大量戰場視頻在美國國內無限制的播出,美國媒體肆無忌憚的報道戰爭的血腥畫面,戰場的殘酷和士兵的死亡充斥著美國新聞界,給民眾巨大震撼,血腥畫面導致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軍在海灣戰爭至今就嚴格吸取了越南戰爭的教訓,嚴控媒體的戰爭宣傳,尤其是對血腥戰場和死傷軍人的宣傳,哪怕是英雄烈士,也要盡量低調。
㈨ 斯大林格勒瑪莎死的時候在多少分鍾
斯大林格勒瑪莎死的時候在第92分鍾。
影片的開頭是德國剛剛從北非戰爭中撤出軍隊,返回義大利度假,但由於蘇德的東線戰場急需人力攻佔斯大林格勒,突擊部隊就派到第六集團軍,在保盧斯元帥的指揮下負責推進任務。然而,蘇軍的堅韌卻出乎德軍的想像。
400人的編隊,經過一場巷戰沖鋒,為了守住陣地,只剩下62人,前一刻他們還在喝酒談天說地,下一刻他們就和蘇軍爭奪一塊麵包一塊肉。
因為戰友在就位過程中受傷,用槍威脅軍醫救他們,卻被剝奪了軍職,戰友沒有救,還派了一批人去掃雷在戰場上工作。然後為了恢復原來的崗位,他不得不用反坦克炮對付一個蘇聯坦克步兵營,此時,戰友只有十人。
影片中卡佳十九歲生日那天,兩名士兵冒著危險出去幫她找禮物,終於找到了一個廢棄的浴缸。那天晚上,幾個人找了些點心當生日蛋糕,點了蠟燭,然後給卡佳泡了熱水,最後讓她洗澡。在戰場上,最簡單的生活需求就是奢華。這樣的生活細節,不僅讓人感動,也讓人感到無盡的悲傷。
德國的軍官卡恩不理會上司的命令,不顧一切的將瑪莎留在了身邊。在大樓被抓獲的前一天,他把瑪莎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正要走的時候,瑪莎跑出來問他什麼時候回來。就在這時,瑪莎被躲在遠處的狙擊手擊中身亡。
那一時,卡恩瞪大眼睛,無盡的傷感、憤怒,看著最想要,保護的人死在了他的面前。然後他領著大炮,准備轟炸大樓。大樓內的俄軍士兵還給伏爾加河對岸的軍隊發了電報,要求他們在德軍進入大樓時轟炸整座大樓。此時,加賀因為被安全轉移而活了下來,其他人都在戰場上化為灰燼。
㈩ 這個是什麼小說啊 初中做過的一篇閱讀
原文:"The Birthday Cake"
作者: Daniel Lyons
出自1993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The Last Good Man》。
中文譯文出自《生日故事集》,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丹尼爾·萊昂斯/ 生日蛋糕
書評:
像是丹尼爾•萊昂斯的《生日蛋糕》里,一個女孩的母親千方百計想要從一個老婦人手裡買下蛋糕店的最後一塊蛋糕,來給自己的女兒過生日,卻遭到了拒絕。沒有蛋糕的生日或許不會開心,可得到了最後一塊蛋糕的老婦人,自己卻同樣處在無盡的苦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