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位女王說過一句話,沒有麵包的話吃XX就好了,原話是什麼啊
對於XX和XX的淺薄見解,繁衍出了這么一段對話。平民沒有麵包吃了,他們快餓死了,可是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呢?
我滴個紅夫人啊,你真的是天真無邪
㈡ 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後的故事
瑪麗王後原本是奧地利的公主,父親是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從小享受著養尊處優的貴族生活,後來按照歐洲貴族通婚的傳統,嫁到了法國宮廷。
當時的法國巴黎是一個全世界都羨慕的地方,是尊貴高雅的象徵,舉個例子來說吧,當時全歐洲的王室都不說本國語言,而是說法語,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高貴,你想能到巴黎當王後會是個什麼樣的待遇吧。
瑪麗從小就嬌生慣養,性格孤傲還反復無常,對學習教育自然也就沒什麼耐性了,唯一的優點就是舉止優雅、長相美貌。這樣的一個人到了巴黎除了買買買,我想也干不出什麼像樣的事情了。
作為政治婚姻當中一枚重要的棋子,奧地利王國所有人都對她畢恭畢敬,嫁到法國之後路易十六自然也不敢怠慢。
1770年5月16日,在她婚禮的那一天,奧地利和法國不惜花費重金,在凡爾賽宮打造了一場極為奢靡的豪華盛宴,所以當她到巴黎的第一天,就是個老百姓不喜歡的角色。
當時的法國政壇派系林立,殘酷的勾心鬥角不比清宮劇差多少,反對路易十六和奧地利的大人物們,從一開始就死死的盯著瑪麗,尋找著漏洞和缺陷,然後編排一番之後,再大肆宣揚出去,藉以中傷她。
而年齡尚小的公主渾然不知,也壓根不懂什麼權謀心機,連法語都說不利索的她只能任憑天性,恣意妄為了。1774年,路易十五病逝,路易十六正式繼位,瑪麗·安托瓦內特也隨之正式成為法國王後。
雖然說是母儀天下了吧,但是她的性格與愛好跟宮廷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所以每天就把大部分時間花費在開派對、搞活動、玩游戲上,最讓她擔憂的事情就是穿什麼衣服、化那種妝以及開發什麼新樂趣。
她這么一個單純的一個人,不會去算計什麼陰謀詭計,更不會去算計自己花了多少錢。瑪麗王後有多能揮霍呢,在很多人連麻布衣服都穿不起的時代,她的衣服多的數不過來,而且每個季節都要定製十幾套新華服,現代的服裝高級定製制度就是起源於她。
至於她的首飾,那真是車載斗量,她隨手買的一枚手鐲,其價格就相當於他結婚時嫁妝的一半,你就想想她花了多少錢吧。
極端的揮霍連她奧地利的母親都無法容忍,在聽聞了她的所作所為之後,這位奧地利的老王後大為惱火,多次寫信給她,斥責她一擲千金的行為,並說一個合格的王後,根本不需要這么多珠寶和化妝品。
可是瑪麗王後根本就當耳邊風,還是想到什麼就買什麼,根本就不問價格。而她的丈夫路易十六,當然也不敢不給面子,一般都是有求必應,一旦路易十六表現出為難,那瑪麗王後馬上就會撒嬌、哭鬧,性格軟弱的路易十六壓根就不是她的對手。
後來法國大革命時,憤怒的民眾給王室算了一筆賬,在路易十六執政的12年裡,法國的負債高達12億5千萬法郎,如此巨額的虧空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而國王路易十六本人十分的節儉,連個情婦都沒有,其他宮廷貴族壓根就沒多少人,那不用說這些錢絕大部分都被瑪麗王後花掉了。
在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後雙雙被送上斷頭台之後,瑪麗王後留下了兩段最為著名的典故。其一就是在臨被砍頭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而她卻說:「啊,請原諒,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其二就是有個大臣告訴她,法國百姓連麵包都吃不起,而她卻說「那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呢?」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
這兩段話充分說明了瑪麗王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即便讓路易十六不務正業、讓法國陷入經濟危機、讓自己揮霍掉巨額的財富都不是她本人故意的,但這都無法避免,她一樣要為自己的花費來買單。
(2)哪個皇後說為什麼不吃蛋糕擴展閱讀
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後的子女:
瑪麗·特蕾莎(瑪麗·特蕾莎·夏洛特;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de France;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路易·約瑟夫(路易·約瑟夫·澤維爾·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法國王太子,在大革命爆發初期死於軟骨病(或肺結核,骨結核),死時只有7歲零8個月。
路易十七(路易·夏爾;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法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真正加冕、真正統治過整個國家卻被認為是國王的人。
索菲(索菲·海倫·比阿特麗斯;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個月10天。
㈢ 如何評價被斷頭的瑪麗皇後
瑪麗皇後是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後,曾經是奧地利最受寵愛的公主,因為和親嫁到了法國,被稱為絕代艷後,她的一生奢華而短暫,38歲的時候死於法國的斷頭台,她遭受到了很多法國民眾的唾棄,因為他們把亡國都歸咎於瑪麗的奢靡生活,她的一生也很傳奇,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
瑪麗皇後奢靡輕浮的作風已經人盡皆知,她作為皇後,本來是該讓她的子民臣服,但是現在她在子民中的聲望下降,王室的奢侈和法國底層人民做了對比,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瑪麗王後成了任人聲討的對象,很多人把莫須有的罪名安排在她頭上,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位王後表示同情。
㈣ 歷史求問!法國大革命就是攻佔巴士底獄把法國皇帝推上斷頭台的那次,法國皇後問法國人民為什麼不吃蛋糕呢
皇後是奧地利大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的女兒、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
㈤ 【吃不起麵包就吃蛋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百姓為什麼不吃蛋糕呢,用來顯示貴族的驕奢淫逸,和對下層民眾的一無所知。
這句話是路易十六的王後說得。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
歷史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原句被記載在盧梭的《懺悔錄》里。
「最後,我想起了一位偉大的公主,她被告知農民沒有麵包,她說:「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呢?」
盡管盧梭只說了是一位「崇高的公主」,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直指瑪麗,但懺悔錄本身在歷史素材上,並不算嚴謹。
(5)哪個皇後說為什麼不吃蛋糕擴展閱讀:
雖然瑪麗王後的丈夫路易十六並不喜歡奢靡的宮廷生活,但瑪麗王後卻揮金如土,時常花天酒地、大擺筵席,甚至還私下傳喚瑞典的貴族來宮里偷情。
日積月累,揮霍無度的宮廷生活成為國家財政緊迫的原因之一,法國民眾的生活每況愈下,最後終於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而瑪麗王後的下場,就是被市民拉上街頭遊街,最後送上斷頭台處死。1793年10月12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亂倫。
這種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793年10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正式判處死刑。
不過,雖然她在凡爾賽宮的好日子就此結束,但傳說她仍然迷戀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幽魂至今仍在宮殿內游盪。
㈥ 有誰知道法國瑪麗皇後「何不吃糕餅」的典故
據說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和王後。當時法國全國正在鬧飢荒,老百姓沒有糧食。於是大臣向王後報告:「法國的百姓沒有麵包吃」,王後調侃似的回答:「為什麼不讓他們吃些糕餅呢」。
這件事後來廣泛流傳,成為指控王後生活腐化、脫離人民的證據,但是沒有任何證據直接指出瑪麗王後說過這句話。
相反的,在她寄給維也納她母親(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希米亞女王瑪麗亞·特雷西亞)的信中,她不止一次的提到「法國人民非常友好」、「他們雖然為了吃的在掙扎,還是很高興的來迎接我們」。
並且說道「看到他們這樣,我們知道應該為他們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國王知道這點,而我終身——即使我能活一百歲——也不會忘記我加冕這天的情景」。
(6)哪個皇後說為什麼不吃蛋糕擴展閱讀:
瑪麗皇後的結局
1789年,法國國內局勢動盪,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1793年10月12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亂倫。這種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793年10月15日,瑪麗·安托瓦內特被正式判處死刑。
1793年10月16日約11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在革命廣場(即協和廣場)被公開執行死刑,之後草草下葬,直到最後死亡,她也未真正低過頭,始終維持著王後的尊嚴。
㈦ 沒有麵包的話,吃蛋糕不就好了 歷史上是誰說出來的話原句是什麼
晉惠帝司馬衷天生痴傻,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晉惠帝,但晉惠帝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後聽說市民們吃不上麵包後說:「沒有麵包,讓他們吃蛋糕!」
㈧ 沒有麵包就吃蛋糕
伊麗莎白二世和瑪麗安托瓦內特都沒說過……
這句話是後人為了誹謗瑪麗這位赤字夫人而傳言的。
㈨ 瑪麗皇後是誰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之女。奧地利宮廷出於政治需要,1770年將她嫁給法國王儲,即後來的路易十六。到法國宮廷後,熱衷於舞會、玩樂和慶宴,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革命開始後,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在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曾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義推翻了君主制。她和國王一起被囚於當普爾監獄。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被判處死刑,送上了斷頭台。
瑪麗·安托瓦內特經常被錯誤地引述,說她曾經說過「人民若無麵包,那就改吃蛋糕嘛」這樣的話,但是並沒有任何歷史證據顯示她真的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而事實上,她曾還有書信表示自己對人民的貧困感到內疚。
孩童時代
瑪麗·安托瓦內特是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里薩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比她大三歲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比她小一歲的弟弟麥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長大。 她其他的哥哥約瑟夫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和費迪南已經在哈布斯堡帝國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個關於她孩童時期的傳說:瑪麗·安托瓦內特遇見了天才兒童莫扎特。 他為皇家呈現了個人演奏。 過後當女皇問他想要什麼作為獎勵時, 莫扎特這樣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女兒牽手(更多的是對女皇的調侃。)
瑪麗·安托瓦內特於1783年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姐姐們很快與歐洲各個皇族聯姻。 四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了未來的荷蘭總督, 六姐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公爵結婚,瑪麗·安托瓦內特最要好的十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結婚。
作為孩子,她是可愛和守規矩的, 但是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 她反復無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藝術和閱讀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懂。 她的法語很差,而且只願意說德語。但是當她的八姐約翰娜在1762年死於天花後,瑪麗·安托瓦內特成了下個介入她母親的政治游戲中的孩子。
奧地利和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 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計劃中, 他應該與瑪麗亞·特里薩的其中一個女兒結婚。 由於約翰娜的逝世就決定了瑪麗·安托瓦內特會送到法國與王儲結婚。
當瑪麗亞·特里薩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來保證。」 1770年4月瑪麗·安托瓦內特離開了維也納,此時她十四歲。 女皇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 我最親愛的孩子。 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