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巧克力丹麥麵包起源於哪個國家
可頌和丹麥的由來
很多人以為開酥的麵包就是丹麥麵包,可頌麵包就是開酥的牛角形狀的麵包,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由於麵包是舶來品,想要搞清楚開酥麵包,可頌麵包,丹麥麵包之間的關系就要搞清楚,國外的叫法與其名稱的由來。
可頌的原本之意為新月的意思,但為什麼可頌麵包要做成新月的形狀,這里有多種說法。多種說法中,哪種說法正確已經無重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曾經奧地利有種叫(Kipferl)的麵包,形狀類似新月形狀。這種麵包在17世紀末隨著奧地利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嫁入法國時,由同行的麵包師傳入法國。隨後這種麵包在法國逐漸傳開,到了1920年代由一家巴黎的麵包師將其改良,做成了與現在一樣包裹黃油後折疊的做法。發展到現在,廣義上可頌泛指一種類型的麵包。
丹麥麵包無論在法國,德國還是其他國家的叫法都有丹麥之意。但是在丹麥被稱之為Wienabrot(維也納麵包)。實際上丹麥麵包的發源地是奧地利的維也納,這種麵包傳到丹麥以後使用了大量的黃油和雞蛋改良了面胚,再經過法國傳到了世界。丹麥麵包的流行與可頌麵包都在一個時期,其做法相互借鑒吸收,逐漸演變而成為現在的丹麥麵包。
㈡ 蛋糕源於哪個國家
蛋糕的來歷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為節日和喜慶之事而製作糕點的習慣。就像我國的「端陽」粽子、「中秋」月餅一樣,在西方,不同的節日也有相應的節日糕點。這些節日大多是宗教性質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聖誕節,其次是復活節。傳說,古代在義大利米蘭住著一位十分貧窮的糕點師。他擁有的唯一「財產」是他那美麗的女兒。他對女兒的愛超過了世上的一切。
有一位貴族青年深深地愛上了他的女兒。於是,青年有意裝扮成一名糕點工,來到這位糕點師的店鋪工作。小夥子聰明好學,在一個聖誕節的前夜,他製作了一種新穎別致的聖誕蛋糕,頓時在當地引起了轟動。這不僅使年輕人成就了這門婚事,而且也使他們三人變得富有起來。這就是後來聞名於歐洲的米蘭帕拉堂聖誕蛋糕。其他著名的聖誕蛋糕還有英國的聖誕水果蛋糕、法國的聖誕巧克力卷蛋糕、德國的基督果子甜包等。傳統節日蛋糕不僅用來慶祝宗教節日,而且還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在北歐,一到仲夏節,當地人便要烤制一種圓形蛋糕。圓形象徵太陽,寄託著人們對豐收的期望。主顯節(1月6日)是所謂耶穌顯靈的日子,在中世紀,這一天似乎是食者的盛大節日。照例,人們要製作一種稱為「十二夜」的蛋糕,此外,還要選出一個「國王」。其選舉方式獨出心裁,先由烘烤師將一隻豆角或一個瓷器小人藏在蛋糕中,誰在分給自己的一塊蛋糕中發現了這個吉祥物,誰就成為這一天中的「國王」。在瑞士,這種習俗一直保留到今天。
除節日蛋糕外,西方人每逢婚禮、生日等喜事也要製作喜慶蛋糕表示祝賀。喜慶蛋糕中最著名的要算英國的婚禮蛋糕。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子女的婚禮蛋糕裝飾可謂精美絕倫。蛋糕上的裝飾物有寺廟、城堡、愛神丘比特、鴿子和花朵,看起來高雅華麗、栩栩如生。考究的婚禮蛋糕往往有好幾層。英國似乎是最注重傳統的西方國家。節日喜慶蛋糕至今仍恪守傳統樣式,即有一定的配方、製作方法和裝飾風格。近年來,歐美其他國家在這方面則體現了更多的靈活性。人們可以選擇任何一種他們喜愛的蛋糕作為節日喜慶蛋糕,並可以由自己來隨意裝飾。
http://wenku..com/link?url=ltFTMaI0-sQ59jLpmAPc_67NL9j88WpBm7f9O
㈢ 巧克力是哪個國家的
巧克力是一個外來詞Chocolate的譯音(曾被譯為「朱古力」)。主原料是可可豆(像椰子般的果實,在樹幹上會開花結果),它的起源甚早,始於墨西哥極盛一時的阿斯帝卡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孟特儒 ,當時是崇拜巧克力的社會,喜歡以辣椒、番椒、香草豆和香料添加在飲料中,打起泡沫,並以黃金杯子每天喝50CC,是屬於宮廷成員的飲料,它的學名Theobroma有「眾神的飲料」之意,被視為貴重的強心、利尿的葯劑,它對胃液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具有活化性的作用,可幫助消化。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的食物,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萬·豪頓(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亞。
㈣ 巧克力最早是由哪個國家製造出來的
最早製造出來是在墨西哥地區。巧克力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食物,當時被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了當地的國王並掀起了一股狂潮。因此並不是在西班牙最早製造的,而是墨西哥。
㈤ 巧克力蛋糕的由來是什麼
巧克力蛋糕是一種以巧克力、雞蛋、麵粉為主製成的蛋糕,常見於生日派對及婚禮,是常見的甜品之一。它的種類繁多,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食用。
巧克力蛋糕起源於墨西哥,盛行於西方國家的巧克力,歷來被人們視為"幸福食品"。據美國飲食協會研究表明,巧克力中含多酚物質,該物質在水果、蔬菜、紅酒和茶中也都存在,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普通人每天食用200克巧克力,能讓人的抗氧化能力增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減少患心血管疾病可能。然而在我國,巧克力的健康概念逐漸建立起來之後,市場卻並未形成成熟銷售體系,只有在"貴族"消費區域才能見到德、法、英、比利時等巧克力大國的原裝進口巧克力,價格也是令人咋舌。事實上,進口巧克力在國內的利潤達到100-300%,而且無論是原料、工藝、包裝、口感等方面均與國產巧克力有較大的區別,已成為新興一代的饋贈與享受佳品,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
在富含水果、蔬菜和全谷類食物的平衡膳食中,適量地食用巧克力,並保持有規律的運動是一種有利於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者相信,類黃酮物質,這種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有益於健康的化合物是促進心臟健康的原因。黃烷醇是類黃酮物質的一個亞類,它在蘋果、葡萄、紅葡萄酒、茶、某些可可粉和巧克力中的含量十分豐富。由於黃烷醇在加工過程中易被破壞,因此,並不是所有巧克力都含有相同含量的黃烷醇。生產巧克力時必須小心地加工可可豆,才能保存其中的黃烷醇。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表明:黃烷醇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心臟健康。
可可黃烷醇可以通過維持血管健康保持正常的血壓。科學家發現,居住在遠離中美洲海岸島嶼上的美洲人部落庫納人,他們的可可攝入量很高,但高血壓發病率卻相對較低。研究者推測這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聯系
㈥ 巧克力蛋糕的簡介
巧克力蛋糕是一種以巧克力為主製成的蛋糕,常見於生日派對及婚禮,是常見的甜品之一。它的種類繁多,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食用。
巧克力蛋糕起源於墨西哥,盛行於西方國家的巧克力,歷來被人們視為「幸福食品」,據美國飲食協會研究表明,巧克力中含多酚物質,該物質在水果、蔬菜、紅酒和茶中也都存在,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普通人每天食用200克巧克力,能讓人的抗氧化能力增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減少患心血管疾病可能。然而在我國,巧克力的健康概念逐漸建立起來之後,市場卻並未形成成熟銷售體系,只有在「貴族」消費區域才能見到德、法、英、比利時等巧克力大國的原裝進口巧克力,價格也是令人咋舌。事實上,進口巧克力在國內的利潤達到100-300%,而且無論是原料、工藝、包裝、口感等方面均與國產巧克力有加大的區別,已成為新興一代的饋贈與享受佳品,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
製作過程:
蛋糕原料:巧克力、奶油、黑車厘子、櫻桃白蘭地、雞蛋、適量的巧克力、白糖150克、雞蛋2個、麵粉150克、可可粉25克(約3大勺)、蛋糕發粉1小勺、牛奶100毫升、廣柑皮1個、黃油或植物黃油175克
做法:
1、雞蛋撣散,加白糖攪打成泡沫狀蛋糖漿。
2、廣柑皮擦成細屑,與麵粉、可可粉、蛋糕發粉混拌在一起,加入牛奶和蛋糕漿攪拌成面泥。
3、黃油切成小塊,軟化後輕輕攪入面泥中。
4、取一容積約1.5升的長方形烤盒,內面塗油以防粘,裝入面泥按平。
5、烤箱預熱至175℃,放入烤盒,烤60分鍾即成。
㈦ 巧克力最早問世於哪個國家
巧克力(chocolate)最初來源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野生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1300 多年前 , 約克坦瑪雅印第安人用焙炒過的可可豆做了一種飲料叫 chocolate。早期的 chocolate 是一種油膩的飲料,因為炒過的可可豆中含 50 %以上油脂,人們開始把麵粉和其它澱粉物質加到飲料中來降低其油膩度 。
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7)巧克力方塊蛋糕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巧克力王國:
1、比利時(國家)
比利時在1983年創建了漢密巧克力品牌,致力於將比利時最好的哈頓巧克力展現在世人面前。85%的產品出口到全球60多個國家,產品種類有:雅緻綜合巧克力、12星座心形巧克力,黑松露巧克力,吮指回味。
吉利蓮,30年前由Guy和Liliane Foubert創立,是目前比利時最大的盒裝巧克力生產商,每天生產75噸高品質的巧克力,銷往全球132個國家。
2、瑞士
其實瑞士也有巧克力王國這一說法:除了鍾表和軍刀外,瑞士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東西,那就是巧克力。瑞士的巧克力的種類豐富,價格也適中,最適合作為禮物。
牛奶巧克力是在瑞士發明的。因為調節牛奶的溫度非常困難,雖然歐洲各地都對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沒有成功,後來,瑞士人達尼爾·彼德於1875年發明了製作方法。
㈧ 巧克力首先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呢
這個不好說。
作為一種食品,或把這種食品命名為「巧克力」的,是西班牙人,時間是16世紀中期。但西班牙人發明的「巧克力」不是現在這樣的固體,而是一種液體飲料。但直到17世紀初,「巧克力」才進入歐洲貴族的視線,只有少數富人才能喝到。
1657年 ,全球第一家巧克力茶座在倫敦開業。此後,「巧克力」開始在歐洲普及。1674年,英國的甜品師傅將可可粉加入蛋糕當中,出現了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調的美食。
1819年, 瑞士的蘇黎世開設全瑞士首家巧克力廠,在「巧克力」中加入了可可脂,生產出歷史上第一塊巧克力磚。現代的塊狀巧克力問世。
1879年,瑞士人將奶粉加入以可可、糖和可可油混合而成的材料中,創制出牛奶巧克力。
㈨ 巧克力起源於哪個國家
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
最初的巧克力以一種液體飲料。
16世紀初期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然後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
3000多年前,拉丁美洲印第安人就已開始用可可豆製作飲料。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於1502年首次將可可豆帶回西班牙。
此後,歐洲殖民者在侵略掠奪拉丁美洲的同時,也對可可發生了極大興趣。1516年,西班牙殖民軍統帥費爾南德·高爾斯在寫給西班牙國王的報告中說:「在墨西哥廣大地區出產一種可可豆,誰要是喝上一杯這種飲料,就足以使人在全天的行軍中精神飽滿。」
他還奉獻給國王一盒精製的可可粉。國王特地為品嘗可可舉行了一次盛大宴會,但與會的人一致認為這種「苦水」難以下咽。
17世紀,巧克力傳入了歐洲。歐洲人不僅學會了如何製作巧克力,並大膽創新,使得巧克力的口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奠定了歐洲巧克力的卓著聲譽,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巧克力輸出地。
在歐洲眾多的巧克力生產國中,德國巧克力無疑是極具競爭力的。德國人憑借先進的技術設備、雄厚的資金,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巧克力,並暢銷世界各地。
(9)巧克力方塊蛋糕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歷史
最初的巧克力是一種飲料,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
1642年,巧克力被作為葯品引入法國,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進入美國,被本傑明·富蘭克林贊為「具有健康和營養的甜點」。
1847年,巧克力飲料中被加入可可脂,製成如今人們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刺激了巧克力的生產,巧克力被運到戰場分發給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