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翻糖蛋糕起源於哪個國家
翻糖蛋糕最早起源於英國皇室,它是一種浪漫高端的甜點主要以觀賞性為主!
㈡ 美味蛋糕小學作文400字
11月8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跟隨晚報小記者團來到行忠蛋糕店,准備當一次小小蛋糕師。
看了蛋糕師的演示後,我心裡暗喜:原來做蛋糕這么簡單啊。可是,等到我真正做起來才體會到做蛋糕並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我先把一層厚厚的奶油塗到蛋糕餅上,一手緊握轉盤,一手拿著做蛋糕專用的刀子。我學著蛋糕師的'樣子把刀子垂直貼到蛋糕餅上,用手搖動轉盤,可是,怎麼也不能把奶油弄均勻,急的我直撓頭。最後,在蛋糕師的指導下,才終於把奶油塗平了。然後,我拿起果醬一邊往蛋糕上擠,一邊轉動轉盤,一個蛋糕的雛形就呈現在我的眼前了。
接下來,我就開始發揮想像,對蛋糕進行個性化裝飾。我用刀子在蛋糕的外沿輕輕摁出一圈花邊。又插上許多水果片和巧克力片,最後,我還不忘把蛋糕的側面裝飾一番。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蛋糕,心裡甭提多高興了,雖然早已忙得大汗淋漓,但我的心裡卻樂開了花。
一次小小的體驗,讓我收獲了大大的快樂!一上午的時間,都被我花費在了一個小小的蛋糕上,但我覺得很值。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自己親手製作的蛋糕,一股幸福感頓時湧上心頭,我感覺,這才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因為它是我自己的勞動結晶。
㈢ 麵包和蛋糕的歷史是從哪個國家開始的最初的是怎麼來的又經過什麼歷史傳來中國的呢
是從埃及和羅馬最先開始的,傳入中國是在清末民初時期,70年代後期得到升華。
據食品歷史學家們的記錄,第一個熟練的麵包師(蛋糕師)應該是早期的埃及人,也是最先把烘烤作為一種藝術的民族。在歷史的長河裡,無論是早期的埃及人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他們所謂的「蛋糕」不是今天的樣子。
我國的麵包製作技術是由國外傳入的。
一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傳教士馬竇和明末清初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將麵包製作法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城市,繼而傳入內地;
二是1867年帝俄修建東清鐵路時,將麵包製作技術傳入我國東北。
(3)行忠蛋糕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18世紀末歐洲的工業革命,使大批家庭主婦離開家庭紛紛走進工廠,從此麵包工業興起。同時,製作麵包的機械開始出現。1870年發明了調粉機,1880年發明了整形機,1890年出現了面團分塊機,1888年出現了烤爐。
機械化的出現使麵包生產得到了飛躍發展。產生了一些大麵包廠和公司。麵包生產技術傳入各國以後,各個國家都依據本國的條件和飲食習慣,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麵包類型。歐洲的麵包大部分為硬式麵包,亞洲的麵包大部分為軟式麵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麵包
㈣ 世界著名的巧克力,蛋糕,甜品都有哪些
瑞士
世界最棒的巧克力當然得說瑞士的
Lindt 吉利蓮 瑞士蓮巧克力,被公認為世界巧克力中的極品 Lindt生產出了世界首塊入口即能溶化的巧克力.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排裝,薄片裝,寶鑽濃情系列,夏威夷果仁,薄荷等等.絕對是巧克力中的"教父"級人物
位於伯爾尼舊城區內克拉姆街上的Confiserie Tschirren是伯爾尼市一家老字型大小的巧克力店,80年歷史,在東京、倫敦也設有分店,更可以透過其網址直接訂購巧克力,相當便利,據店家表示,人氣最旺的要算Tuffes Glacees的純巧克力
在瑞士建造第一家巧克力廠的甘椰(Cailler)
Cailler 自1929年以來歸入雀巢(Nestlé)旗下
按照阿爾卑斯山的樣子,將三角形作商標的瑞士三角巧克力
在瑞士還有幾家可以自製巧克力的店
庫爾:麥勒茨餅干店(Merz)製作海蒂形狀的巧克力
格林德瓦爾德:在城市的餅干鋪做巧克力
普昂沙(Prangins):小型巧克力製造廠,可以參觀生產過程及品嘗巧克力,還有機會體驗製做巧克力
布羅克(格魯耶爾郊外):參觀有名的甘椰/雀巢工廠、看錄像及品嘗,這里還有附加設施-小賣部
比利時
Godiva/高迪瓦
在眾多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中,最有名氣的要數高迪瓦牌(Godiva)巧克力, 1926年由比利時人Joseph Draps創立,自1968年起,Godiva更成為比利時皇室御用的巧克力品牌,不愧是最貴氣的巧克力。在Godiva製造的超過200款的巧克力當中,有3款是為比利時皇室的盛事而特別設計的,其中最新的一款名為「Mathilde」,是為紀念1999年比利時王子大婚而特別以王妃的名字命名的。除了比利時皇室,很多世界名人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女星伊麗莎白?泰勒( Elisabeth Tailer)等都是Godiva的忠實Fans。
被稱為巧克力里的勞斯萊斯,也有說法稱之為「世界上最好的巧克力」..最直接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貴~當年某某在香港買的我算過大概每一小粒10塊錢吧.. 不過確實好吃...
搜了下上海現在浦東機場,第一八佰拌,正大有賣了
Leonidas/里奧尼達斯 是個半機器生產巧克力廠家,以著名的"瑪儂"牌/MANON白巧克力而倍受青睞
惟一的鮮巧克力,每一粒LEONIDAS PRALINES從出品到您親自入口品嘗均絕對不超過4周。口味有:鮮奶油、居家奶油、奶油利口酒、可可、威士忌、香檳、椰子
新天地專賣店、徐家匯的東方商廈、中山公園的龍之夢、梅龍鎮伊勢丹、友誼商城、浦東第一八佰伴都有賣了 參考價格:每50克45元
Guylian/吉利蓮 惟一被比利時王室授予金質獎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國中的至尊」之稱。現主要的有貝殼(金貝殼)、雪球、精典、寶石、情人及世界之粹7大系列 這個牌子現在見的太多了就覺得一般了,我覺得太甜了額
Duc D』o/迪克多 產品種類有:雅緻綜合巧克力,及星座心形巧克力,黑松露巧克力.吮指回味.
著名的巧克力店Mary』s 據說這里是比利時皇族最愛的地方。到了二十世紀後盛行於歐洲的情人節習俗傳到了日本之後搖身一變成了女孩對男孩表示愛意的日子。50年前mary』s巧克力公司想到一個特別為情人節設計巧克力的新點子,在加上業者的大力促銷,成功的把這個風氣推廣開來 久光地下一樓有專櫃.Mary's的櫃~頭像巧克力什麼的超精緻超漂亮!不要看價錢..恩
比利時是世界上巧克力名牌最多的國家,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我感覺除了GODIVA幫Leonidas兩個算比較頂級的其他的價錢都差不多...
比利時的巧克力著名品牌還有:金邊/Cote d'or,雅克/Jacques,嘉勒博/Callebaut,金騎士CAVALIER,哈姆雷特/Hamlet,諾豪斯/Neuhaus等等等等..味道從傳統的榛子和易溶的糖衣杏仁口味一直到最有異國情調的香蕉味、草莓味和朗姆酒味,應有盡有。還有金羊毛牌/Corne la Toison d'or蛋卷巧克力(不要和皇家港口牌/Corne Port Royal巧克力搞混了)
法國 有79年歷史的Valrhona巧克力在法國是家喻戶曉的名牌,其純正的味道備受各界追捧,捧場客包括大明星茱麗亞?羅伯茲(Julia Roberts)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甚至還有現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因為白宮的餅廚正是以Valrhona巧克力製作甜品的,可謂最具有「星味」的巧克力。據說第二食品商店裡面有~
Debauve et Gallais 法國巴黎最古老、最著名的豪華巧克力店
Truffes/德菲絲 又稱「黑蘑菇」,23.80元/100g迷你裝,大盒價格大約是42元。這款巧克力雖然樣子不很好看,但是它的口感非常松軟,味道香濃。其成分主要是代可可脂。"Truffers"來自法語中的「松露」一詞,因為外形和松露這種菌很像而得名。
德國 Ritter Sport/運動巧克力 共有15種口味,包括:蛋白杏仁、巧克力、葡萄榛子、朗姆酒味、阿爾卑斯等。尤其酸奶夾心的那一款,口味比較清淡,強力推薦給不喜歡太甜的Mss們. 國產的有個叫百諾的牌子和它包裝超像大概是學人家的,不要搞混哦 參考價格:15.60元/100g包裝
storckriesen太妃巧克力 可可脂含量:30%,外層是黑巧克力外衣,里層是巧克力塗層,最裡面是巧克力太妃入口滑膩,不甜不膩 旗下有Toffifee,merci,Knoppers,還有Super Dickmann's 等
英國 費爾的本狄克斯(Bendicks of Mayfair)公司 特色產品:薄荷型巧克力、苦薄荷巧克力、薄荷脆(Mint Crisps)巧克力、奶油胡椒薄荷巧克力、梅費爾薄荷(the Mayfair Mint)巧克力、維多利亞薄荷(the Victoria Mint)巧克力
瑞典 Marabou巧克力 巧克力樣子不是很精緻,但口感不錯,而且可可味濃郁。
義大利 巴拉荻和米蘭諾(Baratti & Milano)商店 原料為美國和非洲的可可豆。產品種類包括:吉安杜佳巧克力,奶油(Cremeni)巧克力,外國富豪(Milord)巧克力盒,玫德格里阿特(Medagliato)巧克力和復活節巧克力蛋。
費列羅Ferrero 這個大家都很熟悉啦~裹滿巧克力碎果仁,薄薄的威化,濃郁的軟巧克力和榛子,帶來多重口感的享受,細膩柔滑口感充滿了義大利風情 他旗下的Mon Chéri ,就是櫻桃酒心巧克力,小立方的
還有他們的Rocher,就是皮布做廣告的那個金球,他們的Kinder pinguí 和如雷貫耳的Nutella
Rocher一個球的熱量有220多卡哦..mm買了送
西班牙 帕斯卡布丁巧克力(Pascual chocolate pudding)
看電影,看電視的好伴侶
奧地利 莫扎特(mozart)巧克力 純手工製造,放在室溫下極易溶化,滋味甜美,濃香馥郁品質好。價格同樣不菲.普通OL比較難接受.
美國 DOVE(德芙)
日本 明治雪吻巧克力 日本巧克力中品質很不錯的一款,口感很不錯,松軟香滑,跟「德菲絲」的感覺差不多。日本巧克力比較適合亞洲人的口味.不會太甜,比較爽口。參考價格:19.80元/盒(75g)
澳大利亞 PATON』S/品特巧克力 口味跟FERRERO(費列羅)的MONCHERI(蒙雪麗)差不多。外層的巧克力可可脂含量21%,內含一整顆榛子仁。
屈臣氏就有 參考價格:36元/110g(10顆)
㈤ 蛋糕來源於哪個國家
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法國巴黎,最初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使之外型,色澤,結構,口味變化豐富,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她的出現符合了人們追求精緻時尚,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滿足人們不斷對蛋糕提出的新要求,慕斯蛋糕也給大師們一個更大的創造空間,大師們通過慕斯蛋糕的製作展示出他們內心的生活悟性和藝術靈感,在世界西點世界盃上,慕斯蛋糕的比賽競爭歷來十分激烈,其水準反映出大師們的真正功力和世界蛋糕發展的趨勢。1996年美國十大西點師之一Eric Perez帶領美國國家隊參加在法國里昂舉行的西點世界盃大賽,獲得銀牌。由於他的名望,97年特邀為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夫人希拉里50歲生日製作慕斯蛋糕。並邀請在白宮現場展示技藝,成為當時轟動烘焙界的新聞
㈥ 蛋糕源於哪個國家
蛋糕的來歷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為節日和喜慶之事而製作糕點的習慣。就像我國的「端陽」粽子、「中秋」月餅一樣,在西方,不同的節日也有相應的節日糕點。這些節日大多是宗教性質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聖誕節,其次是復活節。傳說,古代在義大利米蘭住著一位十分貧窮的糕點師。他擁有的唯一「財產」是他那美麗的女兒。他對女兒的愛超過了世上的一切。
有一位貴族青年深深地愛上了他的女兒。於是,青年有意裝扮成一名糕點工,來到這位糕點師的店鋪工作。小夥子聰明好學,在一個聖誕節的前夜,他製作了一種新穎別致的聖誕蛋糕,頓時在當地引起了轟動。這不僅使年輕人成就了這門婚事,而且也使他們三人變得富有起來。這就是後來聞名於歐洲的米蘭帕拉堂聖誕蛋糕。其他著名的聖誕蛋糕還有英國的聖誕水果蛋糕、法國的聖誕巧克力卷蛋糕、德國的基督果子甜包等。傳統節日蛋糕不僅用來慶祝宗教節日,而且還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在北歐,一到仲夏節,當地人便要烤制一種圓形蛋糕。圓形象徵太陽,寄託著人們對豐收的期望。主顯節(1月6日)是所謂耶穌顯靈的日子,在中世紀,這一天似乎是食者的盛大節日。照例,人們要製作一種稱為「十二夜」的蛋糕,此外,還要選出一個「國王」。其選舉方式獨出心裁,先由烘烤師將一隻豆角或一個瓷器小人藏在蛋糕中,誰在分給自己的一塊蛋糕中發現了這個吉祥物,誰就成為這一天中的「國王」。在瑞士,這種習俗一直保留到今天。
除節日蛋糕外,西方人每逢婚禮、生日等喜事也要製作喜慶蛋糕表示祝賀。喜慶蛋糕中最著名的要算英國的婚禮蛋糕。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子女的婚禮蛋糕裝飾可謂精美絕倫。蛋糕上的裝飾物有寺廟、城堡、愛神丘比特、鴿子和花朵,看起來高雅華麗、栩栩如生。考究的婚禮蛋糕往往有好幾層。英國似乎是最注重傳統的西方國家。節日喜慶蛋糕至今仍恪守傳統樣式,即有一定的配方、製作方法和裝飾風格。近年來,歐美其他國家在這方面則體現了更多的靈活性。人們可以選擇任何一種他們喜愛的蛋糕作為節日喜慶蛋糕,並可以由自己來隨意裝飾。
http://wenku..com/link?url=ltFTMaI0-sQ59jLpmAPc_67NL9j88WpBm7f9O
㈦ 蛋糕起源於哪個國家
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法國巴黎,最初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使之外型,色澤,結構,口味變化豐富,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她的出現符合了人們追求精緻時尚,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滿足人們不斷對蛋糕提出的新要求,慕斯蛋糕也給大師們一個更大的創造空間,大師們通過慕斯蛋糕的製作展示出他們內心的生活悟性和藝術靈感,在世界西點世界盃上,慕斯蛋糕的比賽競爭歷來十分激烈,其水準反映出大師們的真正功力和世界蛋糕發展的趨勢。1996年美國十大西點師之一Eric Perez帶領美國國家隊參加在法國里昂舉行的西點世界盃大賽,獲得銀牌。由於他的名望,97年特邀為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夫人希拉里50歲生日製作慕斯蛋糕。並邀請在白宮現場展示技藝,成為當時轟動烘焙界的新聞
㈧ 行忠是啥意思
一個蛋糕品牌的名稱
㈨ 蛋糕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蛋糕的起源
最早先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早期的經貿路線是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在歐洲黑暗時代期間,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伴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
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的改變。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食譜散播開來。在中歐幾個國家主要的商業重鎮,烘培師傅的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
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個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培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板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所關聯。
不同蛋糕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cake
義大利甜點---提拉米蘇(Tiramisu)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有一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加了已經什麼都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准備干糧,把家裡所有能吃的餅干、麵包做進了一個糕點里,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
提拉米蘇,Tiramisu,在義大利語里,有「帶我走」的意思,帶走得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奧地利甜點------沙架蛋糕
沙架蛋糕起源於1832年,一位王子的家廚Franz.Sacher研發出一種甜美無比的朱古力陷,受到皇室的喜愛。後來,在當時貴族經常出入的沙架飯店Sache Ho-te也以沙架蛋糕為招牌點心。然而,它獨家的秘方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場爭論不休的甜點官司,一家糕餅鋪Demel號稱以重金購買到沙架家族成員所提供的原版食譜,沙架飯店則堅持只有他們的蛋糕才是尊重創始者的傳統口味。盡管官司未解,但是沙架蛋糕獨特的朱古力陷與杏桃的美味組合早已傳遍全世界,被數以萬計的點心主廚不斷繁衍創作,成為代表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奧地利甜點------史多倫蛋糕
數百年如一日,造型古樸,做法繁雜,材料比例呈迷,僅此只有少數幾家老糕餅鋪的師傅會做。在奧地利,史多倫蛋糕物以稀為貴,身價不輸給沙架蛋糕。朝諾糕點鋪是史多倫蛋糕神秘美味的源頭,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它的成分有杏仁、榛果、糖、朱古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里也只有兩個師傅知道。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個。
日本甜點------Castella蛋糕
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遠渡重洋來到長崎,他們帶來的東西,例如玻璃、煙草、麵包等等對當地人來說都是新奇的玩意兒,為了建立彼此的友誼,這些外地人想了一些辦法來討好當地人,傳教士對貴族分送葡萄酒、對平民分送甜點,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商人更是大量製造糕點在街頭分送民眾。當時,一種砂糖、雞蛋、麵粉做成的糕點大受歡迎,日本人問Castella王國傳來的甜點。結果日本人就誤將Castella當作甜點的名字流傳下來,這就是 Castella的由來。
㈩ 生日蛋糕起源哪個國家
生日蛋糕的由來
中古時期的歐洲人相信,生日是靈魂最容易被惡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當天,親人朋友都會齊聚身邊給予祝福,並且送蛋糕以帶來好運驅逐惡魔。
生日蛋糕,最初是只有國王才有資格擁有的,流傳到現在,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日時,買個漂亮的蛋糕,享受眾人給予的祝福。(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早期的經貿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 在歐洲黑暗時代,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
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的食譜散播開來。在中歐幾個主要的商業重鎮,烘焙師傅的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焙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有關聯。 )
麵包的發展史:麵包是一種把麵粉加水和其它輔助原料等調勻,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食品。早在1萬多年前,西亞一帶的古代民族就已種植小麥和大麥。那時是利用石板將穀物碾壓成粉,與水調和後在燒熱的石板上烘烤。這就是麵包的起源,但它還是未發酵的「死面」,也許叫做「烤餅」更為合適。大約與此同時,北美的古代印地安人也用橡實和某些植物的籽實磨粉製作「烤餅」。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和好的面團在溫暖處放久了,受到空氣中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經烤制便得到了遠比「烤餅」松軟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古埃及的麵包師最初是用酸面團發酵,後來改進為使用經過培養的酵母。
現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坊誕生於公元前2500多年前的古埃及。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大遷徙,將麵包製作技術帶出了埃及。至今,在猶太人的「逾越節」時,仍製作一種那裡叫做「馬佐(matzo)」的膨脹餅狀麵包,以紀念猶太人從埃及出走。公元2世紀末,羅馬的麵包師行會統一了製作麵包的技術和酵母菌種。他們經過實踐比較,選用釀酒的酵母液作為標准酵母。
在古代漫長的歲月里,白麵包是上層權貴們的奢侈品,普通大眾只能以裸麥製作的黑麵包為食。直到19世紀,麵粉加工機械得到很大發展,小麥品種也得到改良,麵包才變的軟滑潔白了。
今天的麵包大多數是由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由於在麵粉的精加工研磨過程中維生素損失較多,所以美國等國家在生產麵包時經常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另外,近年來不少人認為保留麩皮和麥芽對健康更有好處,因此粗麵包又再度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