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妮寶貝怎麼固定在蛋糕上
可以利用奶茶吸管將其固定。
具體方法是:吸管口剪四條一樣長的口子,然後掰開成十字,擠上融化的蠟燭膠,貼在玩偶底下,按牢,玻璃紙剪一塊稍大於玩偶底座的形狀,不用太精細,對折剪一個小口,再對折剪一下,呈一個十字,輕松套在吸管上,這樣就把膠水隔開,比較衛生,然後用吸管量一下蛋糕體,這個步驟比較重要,吸管長度要與蛋糕體齊平,這樣玩偶的重量才會在吸管上,有一個支撐力,加上其他裝飾就可以了。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
B. 請問誰又安妮寶貝的《把天空還給你》《魔法蛋糕店》《蝴蝶過期居留》
《魔法蛋糕店》
鏈接:
提取碼:gah3
內容:那年我大概五歲吧。生日的那天,爸爸媽媽買了一個蛋糕給我。小小的蛋糕上,裝飾著兩朵粉紅色的奶油玫瑰,插著一支蠟燭。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時光飛逝,我吃過無數更美味和更漂亮的蛋糕。然而,童年時的那兩朵奶油玫瑰,卻在我記憶里長存。
蛋糕總是讓人聯想到快樂。傷心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要吃蛋糕。愛情不也是這樣嗎?
開始的時候,總是甜蜜的。以後,就有了厭倦、習慣、背棄、寂寞、絕望和冷笑。
C. 李碧華、亦舒、安妮寶貝現在都多少歲了
哇 都是我的最愛 光輝個性的女子
李碧華 英文名字 Pik Wah Li
別名昵稱 李白(原名)
出生日期或生日 1959年
出生地點 廣東台山
國家或地區 香港
中國香港女影視編劇。生於廣東台山,定居香港。1976年高中畢業後任記者、電視電影編劇、教師、專欄作者等。為台灣受歡迎的文學作家。寫有電影文學小說《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秦俑》、《川島芳子》、《誘僧》等。創作改編的電影有《父子情》Father and Son 1981 獲第一屆香港金像獎最佳作品最佳導演獎。《秦俑》A Terra�Cotta Warrior 1989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片大獎。第10屆香港金像獎最佳作品提名,《川島芳子》The Last Princess of Manchuria Kawashima Yoshiko 1990,獲第三十五屆亞太影展最佳美術指導獎。她將自己的小說改編成劇本達15部之多。其中1985年與劇作家邱戴安平合作的《胭脂扣》Rouge獲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1993年創作劇本《誘僧》獲第三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提名。她曾於1981年為導演羅啟銳寫過《霸王別姬》電視劇劇本,並於1985年改寫成小說出版。1993年再次為陳凱歌改編成電影劇本,《霸王別姬》Farewell to My Concubine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主要文學作品還有:《白開水》、《青紅皂白》、《糾纏》等。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長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鎮海,五歲時來港定居,中學畢業後,曾在《明報》任職記者,及擔任電影雜志采訪和編輯等。1973年,亦舒赴英國修讀酒店食物管理課程,三年後回港,任職富麗華酒店公關部,後進入政府新聞處擔任新聞官,也曾當過電視台編劇。現為專業作家,並已移居加拿大。她美麗而豪爽,「有著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說充滿幻想色彩——虛無飄渺,卻又執著而不肯放棄。她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觸覺, 有擅於將平凡的字眼變成奇句的才華,她的寫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潑辣, 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換上十個筆名,讀者也不難一下子從作品中把她辨認出來。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七十種,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寶》、等。
安妮寶貝 原名:勵婕
出生年月:1974.7.11
星座:巨蟹座。
祖籍:浙江寧波象山人
曾任職:中國銀行,廣告公司,網路公司,出版社,雜志社
曾從事職業:金融、廣告、編輯
目前職業:網路編輯,自由專欄撰稿和寫作者
喜歡:愛爾蘭音樂,長途旅行,鳶尾,電影,散步
安妮寶貝,是一個冷靜、清醒得少見的清瘦女子。她人淡如菊,內心波瀾不驚,文字冰冷而高蹈。看似灰暗的敘述,卻總能牽動你心底最細的一絲弦。語言的簡潔和結構的迂迴,會讓心在絲縷的揉搓中痛楚。
這位 隱匿而漫遊的寫作者,始終保持低調而不妥協的邊緣寫作方式。鮮少炒作,並拒絕進入任何文學圈子。熱衷隱居和旅行。漂泊不定且神秘色彩濃厚的生活一如她筆下的人生。
現居北京。
1998年10月開始發表小說,因作品風格獨特引起廣泛關注。所有作品均持續進入書店系統暢銷排行榜,並進入全國文藝類書籍暢銷排行榜。題材多圍繞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題思考,創作工業化大城市中游離者的生活,他們在愛和幻覺中的決然出行,及對自我的追尋。作品中的人物多為靈魂飄盪者,外表冷漠、內心狂野、隱忍著叛逆的激情。有沉淪的放縱,也有掙扎的痛苦。 相同的是都受到焦灼和空虛感的驅使,從而一再踏上孤獨的路途。
瑪格麗特·杜拉斯
國籍:法國
年代:1914-1996
職位: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後來作品中,她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創作的一部小說。這個故事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描述杜拉斯很難: 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她自己寫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盡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肉慾象徵地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斯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漢族,浙江省定海縣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重慶黃角椏。「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父親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後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么弄下來,父親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後來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喜歡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後拜為乾爹);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D. 安妮寶貝的出版的小說有共有幾本名字分別是什麼
2000年1月:小說結集《告別薇安》出版 告別薇安2001年1月:散文及短篇小說集《八月未央》出版 2001年9月:長篇小說《彼岸花》出版 2002年9月:攝影散文集《薔薇島嶼》出版 2004年1月:長篇小說《二三事》出版 2004年10月:攝影圖文集《清醒紀》出版 2005年5月:《薔薇島嶼》新版本 2005年8月:《八月未央》新版本 2006年3月:長篇小說《蓮花》 2007年9月:隨筆集《素年錦時》 2009年1月:中篇小說《月》 譯作2010年3月:兒童文學繪本《白雪晶晶》(作者:阿爾文·崔塞特[美]) 2010年4月:兒童文學繪本《有一天》(作者:艾莉森·麥基[美]) 隨筆列表主要分類: 安妮寶貝《八月未央》(散文部分)(老版本,新版本刪去了差不多一半的散文) 安妮寶貝《薔薇島嶼》 安妮寶貝《清醒紀》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大部分,除《月棠記》外) 安妮寶貝在城市畫報專欄上發表的隨筆 安妮寶貝在新浪博客上發表的隨筆 《八月未央》老版本全部散文: (新版本對很多散文進行了刪除,對前兩個分類進行了合並,在此不寫出) 序:永遠有多遠 一、2000年的夏天,我的寫作和生活 七月生日 簡單生活 我在上海 傷寒天空 城市情結 冷眼看煙花 看話劇的晚上 城市搖滾 冬日百合 海底的魚 天在下雨 行走 網路上的陌生人 二、生命是蝴蝶,盲目而華麗 滄海蝴蝶 玻璃之城 愛情理想 她比煙花寂寞 暗地的孩子 心動 物質生活 最孤獨的人 畫漫畫的男人 愛爾蘭音樂 安妮寶貝三、冬日,去北方看海 生活在別處 人淡如菊 漂亮女孩 暗香 山中歲月 戒指 南方八月 小乖 午夜的裙子 溫暖線索 少年櫻花 如風 北方旅途 安妮寶貝自述 《薔薇島嶼》所有散文: 自序 unit 1行走,行走 再見,時光 旅行夜車 薔薇島嶼 梔子 消失 赤道往北21度 在西貢 照片 危險的美感 少年事 《清醒記》一天 獨自醒來 想起來的愛情 日落 世俗生活 河岸 香港記 unit 2關於愛 一場上海煙花 《清醒紀》 所有散文: 一日。日光照耀 梔子海嘯朋友詩句蝴蝶做夢疑問醒來關系閱讀北京手錶空谷幽蘭吸煙及小電影擁抱出現Stay自省日光照耀貝蒂的生活拍照說話春恥Judy的鞋子愛人撫摸弟弟電視文森特夜色唱片
又一日。醒來 旅館大雨盛放男子傳記未完成各自稀少的夜晚出走無關跑步禮物眼睛照片小鎮睡著煙缸簡單觀看孤獨清晨大雪死囚漫步假話唱歌流深快樂寫作演出地鐵
再一日。記得 詢問東京面條單純素食愛情天分宛若情人自私一次對話合適方言氣味她生日老去香港替代決定可能玩具寫信敘舊搬家晚餐空虛煙花會意願原則情書記得失蹤
So..如此 三里屯質感他她
《素年錦時》所有散文: 自序:自談 冬 世間,情分。相持。 之一南方 大宅。一條河。食物。人情。消失。池塘。游戲。 之二村莊 蘭花。童年。清風橋。祠堂。 之三日影飛去 圖書館。舊物。錦衣。祖母。客觀性。寺廟。記憶。 之四女童 疆域。大門。 秋 白茶,清歡。無別事。 貓。危險性。回顧。布匹。朋友。佔有。單純。老虎。存在。戀情。花瓶。她。男子。花市。篤定。植物女子。相信。善良。控制。一期一會。孩子。首飾。名詞。種子。女性氣質。檢驗。氣味。物品。肉體。昌盛。文身。距離。餘地。青蟹。過路客。重復。煙花。家。越南。敘舊。捉迷藏。談話。寂寞。疼痛。自由。表達。凋謝。煤炭。表白。等待。 夏 大端,兩忘。捕風捉影。 寫作。書寫。篩選。困頓。戲子。討論。話題。房屋。攝影師。咖啡店。話。孤立。戰刀。潮流。梵�6�1高。姿勢。清朗。薔薇島嶼。短句。交際。對談。電影院,秘密。自閉。潔凈。交流。需要。愛河。天性。車站。擔當。閱讀。缺陷。拍攝。奢侈。細節。底牌。夏天。靜物。選擇。規律。標記。剋制。評論家。詩人。非喜劇。風格。靜靜生活。游戲。真相。 (「春」部分為小說) 城市畫報專欄目錄在最後的網路最後一部分中,新浪博客目錄不再顯示。 以及一部分零碎為收入作品文章: 《重讀杜拉斯》 《城市畫報》專訪《音樂如水》 《隱忍的方式》 《抽煙,傷口以及紀念》 《陽光的溫度》 《上海生活》 《香水》 《手心空洞》 《身體和靈魂的距離》 《三毛》 《喬和我的情人節》 《錦衣夜行》 《不要去找,要等》 《邊走邊唱》 《暗香如風》 《愛到逃離》 《安妮走四方——前言》 《安妮走四方——南京》 《安妮走四方——武漢》 《安妮走四方——大連》 《安妮走四方——西安》 《我讀亦舒》 《安妮讀書——蘇童》 《為你心動》 《愛已如風》 《瓶中信》 《坐在對面的陌生人》 小說安妮寶貝長篇小說《彼岸花》 安妮寶貝長篇小說《二三事》 安妮寶貝長篇小說《蓮花》 安妮寶貝中篇小說《月》 安妮寶貝短篇小說集《告別薇安》: 告別薇安 七年 暖暖 《蓮花》最後約期 小鎮生活 無處告別 下墜 午夜飛行 疼 殺 呼吸 空城 傷口 生命是幻覺 一個夜晚 如風 交換 七月和安生 煙火夜 安妮寶貝短篇小說+散文集《八月未央》(短篇小說部分)(新版新加5篇短篇) 八月末央 瞬間空白 一個游戲 觀望幻覺 末世愛情 電梯事件 邂逅巨蟹座女子 知不知道 夏天幻滅事件 12小時 晚安,喬 七個月零九天 安妮寶貝《薔薇島嶼》(增加的小說) 水仙與彗星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小說部分) 「春」部分《月棠記》 零碎小說: 《選擇之道》(合寫,安妮的小說為《選擇之道》) 《表演》(城市畫報中的小說) 詩歌《手心上的潔白花朵》 《一個春天的晚上》 《安妮的六月詩句》 《平靜的約定》 《風中的煙火》 安妮寶貝《愛已成風》 《凌晨三點》 《暖昧》 《殺戮》 《無常》 《詩句》 其他《素年錦時》一個人對自己的清談 《素年錦時》:安妮寶貝傾訴前世今生 安妮寶貝與王朔寶貝關於《蓮花》及其他 訪談錄:它如同深海 手心上的潔白花朵
E. 安妮寶貝到底是個什麼
是中國小說家
安妮寶貝 ,浙江寧波人,原名勵婕,1974年7月11日出生.一名在網路上四處飄盪的人。從1998年10月開始在網路上寫作和發表作品,以《告別薇安》成名於江湖,是2000年國內風頭最健的網路文學作者。職業曾經歷金融、編輯、廣告,現在從事文化產品的策劃及內容製作,任職出版社編輯。因其寫作風格獨特,引起廣泛關注。 與其文字相同她的攝影同樣有沉澱時光的陰郁力量,受到各類主流及非主流的好評。所有作品均持續登上書店系統銷售排行榜,並進入全國文藝類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眾多讀者中深具影響。並已介入香港,台灣,日本,德國等地區。
喜歡:愛爾蘭音樂,長途旅行,鳶尾,電影,散步
1998年:得到第一台兼容機,開始上網。用電腦創作小說。成名作《告別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別,流浪,宿命為題材,文筆艷麗詭異,格調清冷陰郁。發表於互聯網,引起轟動。
1999年:不喜歡銀行的工作,准備辭職。家裡反對,無法辦妥手續。離家,開始自由生活。在南京短暫居留,從事廣告。期間寫作大量中短篇小說,陸續發布於互聯網。擁有廣泛讀者群。網上有固定專欄和作品集。被稱為具備偶像效應的作家。
1999年12月:到上海,進入網路公司,任職內容製作主管。
2000年1月:小說結集出版。《告別薇安》風行一時,出現大量盜版。
2000年5月:終於辦妥銀行辭職手續。在網路公司策劃主編電子雜志,製作獨立頻道。
2001年1月:出版《八月未央》。在雜志上開設時尚專欄。
2001年2月:離開網路公司。開始寫作長篇小說。
2001年5月:長篇寫作完畢。去新疆旅行。
2001年8月:離開上海,去往北京。
2001年9月:長篇小說《彼岸花》出版。《告別薇安》在香港,台灣出版。從事文化產品的策劃及內容製作。任職出版社編輯。
2002年9月攝影集《薔薇島嶼》
2004年1月《二三事》出版
2004年10月都市心情筆記《清醒紀》
2006年3月1日長篇小說《蓮花》,同年舉辦個人攝影展。
2007年9月9日隨筆集 《素年錦時》
http://ke..com/view/13678.html?wtp=tt
F. 安妮寶貝寫過一個關於她自己生日的文章。
孤獨和年齡沒有關系.只要你活著,就會是孤獨.
沒有歸宿.
常常我都會覺得寂寞,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
我們愛一 個人,也許是愛著自己在愛情裡面的樣子.
我的生活經常喪失一切出路.但那依舊是我的自由.
每一個人的舉動都有自己的餓理由,並且這些理由貌似明確清晰.
奇異的痛感.
他一直在用某種否定和迴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明天卸落他的面具.
只能不斷地說些假話.
讓我感激你,贈我空歡喜.
菲式唱腔,一貫的懶洋洋,絲毫不費力,卻可以輕易地就滲入心裡去.
林夕是高手,輕描淡寫,也傷人三分,讓人關照到某時某地的情緒與感懷.小小歡喜,隱約荒蕪,刊頭一些世間真相,所以不欲多言.
位置若到了某一個高度,就可以有持無恐.
一首歌.一本書.或者一個人.都是如此,喜歡過就很好.因喜歡其實並不容易.它是這樣挑剔.很直接深刻,也很無根底.並且在遇見的第一個五分鍾里,預感就已決定一切.有剎那的電光照耀存在.那麼此後即使錯過或失落,也是應該.
水一旦流深,就會發不出聲音.人的感情一旦深厚,也就會顯得淡薄.
真實而真後的感情絕對不會有一個熱鬧的表象.
素來不喜混任何圈,因自覺缺乏長買內功夫,只願意用真實性情與人交往.
在一貫一次性消費的時代,人的感情是否也能堅韌到足夠支撐多次的短暫消費.
人與人之間的這份鄭重而留戀的對待,也許已經是奢侈的事,但值得追尋.
快樂.那彷彿是不可能的事.
她說,就是這樣的.一陣一陣的.給我幾分鍾.很快就好的.不要看我的眼睛.
對內心的記錄,就是對時間最真實的記錄.
像恰如其分的感情方式,自信,因此有舒緩的優雅.
生活在每個人的背面,都是一個深淵.
憐憫也許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但卻不能輕易改變生活.
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
我需要控制我自己.過幾天就在心裡確定一下,如你離開.最起碼我要讓自己不難過,這樣就需要控制投入.
相儒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給予溫柔的誓言,即使不能天長地久.
心裡有愛,所以會有憂有懼,讓人變得脆弱.
即使離開.也是要記掛著彼此的好.時時想念.
如果我們來得及,在城市淪陷為海洋之前逃離.但我一定會先看清楚擬訂餓臉.即使模糊而微黃.
安之若素.
你怎麼能夠這樣,自私.
他是想說話還是僅僅是想找個人在他的身邊,那種即使在彼此之間沒有距離的時候,依舊不得交會的東西,也許就是寂寞.
寂寞使人保持與自身之外的世界的距離.
喜歡比愛困難.愛很容易發生,只是一種撒嬌.喜歡裡面有敬畏.
其實我很本就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想找點話說.
當愛得以成立,一切變得恰如其分.
愛的前提,就是要有歡樂喜悅在裡面,是一種廣泛的大前提的感情,不像喜歡,可能帶有自私的傾向.
難過是惟一的心理描述.
我與你很"要好",是感情的深度.這個"要好"彷彿是一個指向,要一直好好地彼此對待.而這個好字,便也涵蓋了一切感情內容.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兩種不同方向的矛盾重重的力量支配.掙扎是來自於你跟隨向上的力量還是向下的力量.但你必須要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潔,愉悅與堅定,而不管外界環境如何.
從來不和許多人一起鬧哄哄地過生日.覺得生日不值得慶祝,也總覺得這是與別人不相乾的事情.它更像只是一個用來靜靜的,寵愛自己的日子.
不要獨自過漫漫長夜要好.還能要怎麼樣.如果這一刻,我依舊留在你的身邊.
很多事情是可以被替代的.即使你貪戀.
忘記之後剩餘的,就是所得.
試圖傾訴內心存余的感情.不能如願又如何.
死去活來黯然心碎最後無迅而終煙消雲散.
無可否認,我們的耐心和珍惜都變得很少.
不願再有勉強.寧可保持獨自,也要獲得堅定.互相取暖,那是不可控的事情.
對你最後的選擇.放棄,哦從來都是最輕易的決定.
精神化活動不足成為男女之間的強有力的支撐.
但我相信:愛,是與婚姻,與年齡,與身份,與個性......任何一種社會性的配置都無關的東西.
不能像佔有一個玩具一樣找有彼此.不能在彼此的記憶里留下歷史.
你的好看,越看越還看,非常耐看.
凌晨兩點半,想寫一封信給你.但我不寫也不寄.以此,這個瞬間就是一個紀念.
你若收不到這樣封信,你便也就不知道,你便可以完整.
如此,我也是完整的.
那種見到你就心裡歡喜的感覺,依舊這樣強烈.只是以前快樂的時光,都回不來了.
渴望與之相伴的,最終只會是一兩人.
一直單身的女子,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力量.
不用想起.哪怕是一閃而過的記得.任何一個人,失去了另一個人,都會活得一如既往.黯然酸楚是屬於懷念的事情.但是遺忘更輕省.
不是你想的那樣.真切的感情,從來都不會是堅韌的.
意願與企圖不同.
喜歡瘦的手指修長的手.
越是看起來略帶字比的沉默的手指,越是值得期待.
惡作劇是典型的內向少年表達感情的方式.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把愛當做信仰來追問和找尋.它需要的耐心和容量太大.以至很多人沒有信心.
真實的感情最終是和一切盛大無關的事.
寂寞地眷戀和想念一個人,就像留戀我們無可言喻的生之歡喜和蒼涼.
她突然就明白過來,自己始終在愛著,過去,以及即將愛著的,都只是一個不可能性的男人.
有人說,喜歡看戲,是心已經變老的一個重要標記.
年輕女子的性感,有時候是來自內心的激越.靜靜地,也能在暗中發出光來.
懶人實質上是內心堅定的.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一旦決定,就貫徹到底.
感情若珍貴,也是自己收藏著最為妥當.
我們都在難過,依舊揮手說再見.
G. 安妮寶貝具體生日是幾年幾月幾日
安妮寶貝 ,浙江寧波人,原名勵婕,1975年6月22日出生.今年33嵗!!!!一名在網路上四處飄盪的人。從1998年10月開始在網路上寫作和發表作品,以《告別薇安》成名於江湖,是2000年國內風頭最健的網路文學作者。職業曾經歷金融、編輯、廣告,現在從事文化產品的策劃及內容製作,任職出版社編輯。因其寫作風格獨特,引起廣泛關注。 與其文字相同她的攝影同樣有沉澱時光的陰郁力量,受到各類主流及非主流的好評。1998年:得到第一台兼容機,開始上網。用電腦創作小說。成名作《告別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別,流浪,宿命為題材,文筆艷麗詭異,格調清冷陰郁。發表於互聯網,引起轟動。 1999年:不喜歡銀行的工作,准備辭職。家裡反對,無法辦妥手續。離家,開始自由生活。在南京短暫居留,從事廣告。期間寫作大量中短篇小說,陸續發布於互聯網。擁有廣泛讀者群。網上有固定專欄和作品集。被稱為具備偶像效應的作家。 1999年12月:到上海,進入網路公司,任職內容製作主管。 2000年1月:小說結集出版。《告別薇安》風行一時,出現大量盜版。 2000年5月:終於辦妥銀行辭職手續。在網路公司策劃主編電子雜志,製作獨立頻道。 2001年1月:出版《八月未央》。在雜志上開設時尚專欄。 2001年2月:離開網路公司。開始寫作長篇小說。 2001年5月:長篇寫作完畢。去新疆旅行。 2001年8月:離開上海,去往北京。 2001年9月:長篇小說《彼岸花》出版。《告別薇安》在香港,台灣出版。從事文化產品的策劃及內容製作。任職出版社編輯。 2002年9月攝影集《薔薇島嶼》 2004年1月《二三事》出版 2004年10月都市心情筆記《清醒記》 2006年3月1日長篇小說《蓮花》,同年舉辦個人攝影展。2007年9月9日隨筆集 《素年錦時》博客安的夜遊園 - 安妮寶貝 - 新浪BLOG http://blog.sina.com.cn/babe 安妮寶貝文集〈平靜的約定〉〈 手心上的潔白花朵〉 〈風中的煙火〉〈 彼岸花〉 〈八月未央〉〈 空城 〉〈電梯事件〉〈 觀望幻覺〉 〈七月和安生〉〈 瞬間空白〉〈末世愛情〉〈 上海冬天〉 〈交換〉〈 北方往事〉 〈一個夜晚〉〈 如風〉〈小鎮生活〉〈疼〉〈殺〉〈 最後約期〉 〈無處告別 〉〈下墜 〉〈七年 〉〈暖暖〉〈告別薇安〉〈 生命是幻覺〉〈午夜飛行〉〈 傷口〉 〈呼吸〉〈 南方八月〉 〈永遠有多遠 〉〈漂亮女孩 〉〈薔薇島嶼 〉〈安妮走四方〉 〈邊走邊唱 〉〈不要去找,要等 〉〈香水 〉〈滄海蝴蝶 〉〈風中櫻花 〉〈畫漫畫的男人 〉〈身體和靈魂的距離 〉〈喬和我的情人節〉 〈如煙花寂寞 〉〈三毛〉〈山中歲月〉〈 少年往事 〉〈陽光的溫度 〉〈音樂如水〉 〈錦衣夜行〉〈 愛到逃離〉〈午夜的裙子 〉〈殺戮 〉〈無常〉〈 重讀杜拉斯 〉〈一個春天的晚上 〉〈愛已如風 〉〈曖昧〉
滿意請採納
H. 哪些國外的大眾品牌到中國成了奢侈品
一個朋友的故事。
「很久以前,我曾經讀到過安妮寶貝的一段文字。她買了一盒哈根達斯,用乾冰包裹起來,坐在
計程車里,小心翼翼的捧著,然後不停的流淚,悲傷的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那個愛我
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
彼時,我是一個靠家裡供錢讀書的窮學生,計程車都很少打,更不要說去買哈根達斯那樣 " 昂貴
而美麗 " 的食物。但我的頭蓋骨下充滿了對於小資生活的仰慕與渴望。於是我覺得這篇東西寫的
凄美傷感摧人五內,字里行間都有飽含了那個階層的華麗與絕望。她那如同捧著十世單傳的嬰兒
或人血饅頭的姿態深深地印在了我無邪的心靈上。
若許年後,我輾轉到了美國,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櫃前發呆。原來哈根達斯在這里賣得如此便宜,
三塊多一大桶,買倆桶的話還有優惠。即使換算成人民幣,它也稱不上昂貴。既然不昂貴,姿色
也就大減。它與一堆雜七雜八的我沒有聽說過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擠在櫥窗後面,在我的
眼中如同遭遇戰亂流過風塵的宮女。而陪我購物的美國友人的一句話粉碎了我這最後的幻想:"
哈根達斯?那是什麼東西?我從不吃這個牌子。"
當然,我還是買了兩盒促銷裝的哈根達斯來滿足我當年心底隱秘的願望。平心而
論,味道還是不錯的。只是,當某些東西變得太容易的時候,實在沒有什麼趣味。
我在這種若有所失的感傷情緒中展開了在美國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連串的新的打擊。比如,有
朋友托我買 CK的內衣。然後我發現CK在這里大約只相當於班尼路在國內的地位。不,准確地說,
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為高那麼一點。但也就那麼一點。再比如,有朋友托我買倩碧的黃油。
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果然,在美國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
你看,我們用來作為生活品質的標志的東西,其實都很廉價。」
我脆弱的心靈在倍受打擊之後終於痛定思痛。於是,我開始在鍵盤上敲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
其實,無關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我想說的,是一個經濟問題,即,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
這樣低?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他們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根據今年勞動節時(當然是美國的勞動節,
9月4號)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美國勞動者(注意不是全體國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萬美元(沒有我
想像的高,我本來以為會有10萬)。除去極少數大城市,如紐約、舊金山,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
生,一個小時的工資一般在 15塊(注意,咱探討的是最一般的情況。 MBA或者PHD當然不會是一
個小時15塊)。那麼,他一個月的工資就是 15*8*7*4=3360塊。美國的稅打得相當厲害,個人所
得稅加上社會保險,一般要打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塊。當然,如果你給教堂
或慈善組織捐錢,是可以得到退稅的。那麼,把這些技術性問題考慮進來,他最後的收入大約可
以在3000塊。在北京,一個剛工作的年輕人,無論在公司還是在機關,月薪大概也就是3000塊,
也許還要少,而且,是人民幣。
那麼,同樣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國家,可以維持什麼樣的生活?
首先來看食物。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購物清單,是芒果、蘋果、香
蕉、生菜、小蘿卜、酸奶、麥片、番茄醬、大米,一共是21塊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買得
還沒吃光,所以這次的購物單里沒有)。假如是 21塊人民幣,你在北京的超市裡可以買到什麼?
也許只有兩個芒果。
我詢問過很多朋友,單身或者夫婦二人的家庭,一個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館子,大約也就 200
多塊。這只佔個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樂福出來,恐怕就得200多塊。
其次看衣服。這一點更讓人氣憤。同樣的牌子,居然在發達國家比在發展中國家
貴,究竟孰富孰貧還真令人困惑。就以CK為例,一件白襯衣,大約 40塊就買得到,即使折成人民
幣,也比國內便宜許多,再同他們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沒話說。而且彼酋之商場酷愛打折,
動輒 40%off,令人驚駭。一個國內來的MM深有感觸地對我說,在國內時逛一次街買一次衣服就要
1000多塊;在美國,除非你買LV或ARMANI這樣一線的牌子,否則,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
花掉一千多塊還真是不容易。
至於球鞋、化妝品、下館子、買機票之類,我就懶得再舉例。當然他們的房子還是很貴的。大家
的花銷,基本都用在養車和供房子上。
而我們的收入,在我們只有三千塊月薪的時候,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於是,我們現在就要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成本那麼低?
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馬恩對於資本原始積累的血淋淋的描述:資本主義的發
展,是建立在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擄掠之上的。當然,現在我們要用一個比較溫情的名字,叫作
,全球化。
什麼叫做全球化?從弗里德曼到,每個學科都會給出自己的定義。不過這些宛若天書的術語都咱
們小老百姓沒有多大意義。咱們看到的,只是美帝的人民花了更少的錢過了更好的生活。而這更
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亞非拉兄弟姐妹的血汗付出之上的。
還以衣為例。 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國生產的。當然也別以為這些都是"MADE IN CHINA"。
服裝領域,中國的競爭對手多著呢。 CK是香港造的。DKNY很多來自菲律賓。內衣,如JOCKEY,是
拉美的撮爾小國如宏都拉斯之類生產。中國製造的,當然也相當多,而且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更
便宜。一些小有名氣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還會發現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 MADE
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但一些亂七八糟的價格較低的大眾成衣,基本都是我方出品了。
誰叫我們人多呢?誰叫我們的人工費比這些國家更經濟呢?這大約也是美國政府死咬著紡織品貿
易協定跟我們過不去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美國人就不造衣服。當我剋制不住自己殘留的愛慕虛榮的小資遺毒在紐約第五大道
東跑西逛上竄下跳的時候,還真發現了標有" MADE IN USA"標簽的衣服。BUBBERY。一件襯衣200
多美金,大約是同檔次品牌但產自發展中國家的襯衣的三到四倍。這樣的衣服當然也是有人買的
,但已遠非普通美國百姓所能接受。甚至於,當我詢問一位明顯屬於高薪階層的公司CEO是否對這
樣的衣服有偏好時,他吃驚的說,"Do YOU THINK I'M CRAZY?"
美國物價 VS 中國物價
美國和中國,兩個超級大國,我都住過,我都呆過,我都掙過錢,我都花過錢。咱不拿比率說事
,就說在中國月入八千,在美國也月入八千,拿物價做一個比較。
在美國買輛賓士E-320,50000 元,相當於半年多的工資。
在中國買輛賓士E-320,980000 元,相當於十年多的工資。
在美國買雙義大利皮鞋,50 元上下。
在中國買雙義大利皮鞋,1500 元上下。
在美國租一套三居室,1000 元上下。
在中國租一套三居室,2000 元上下。
在美國吃份麥當勞的巨無霸,4 元。
在中國吃份麥當勞的巨無霸,20 元。
在美國置套好點兒的西服,500 塊差不多了。
在中國置套好點兒的西服,2000 塊還不夠。
在美國買台蘋果G5計算機,頂死了1500。
在中國買台蘋果G5計算機,怎麼也要 30000。
在美國買斤瘦豬肉,三元。
在中國買斤瘦豬肉,十五元。
在美國訂一個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在中國訂一個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在美國買一盒哈根達斯,三塊!
在中國買一盒哈根達斯,六十!
在美國 Holiday Inn(四星賓館), 七、八十塊。
在中國 Holiday Inn, 七、八百塊。
在美國加滿一箱汽油,三十塊足夠。
在中國加滿一箱汽油,三百塊也足夠。
在美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 萬。
在中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0 萬。
在美國辦一年的有效簽證,120 元。
在中國辦一年的有效簽證,1240 元。
在美國用手機,一個月50塊基本可以隨便打。
在中國用手機,一個月5000塊基本可以隨便打。
在美國看電影;新大片兒: 8塊!
在中國看電影;新大片兒: 80!
在美國買件羊絨衫,差不多100元。
在中國買件羊絨衫,差不多1000元。
最被中國人誤讀的33個消費符號
Backpackers 背包旅行
背包旅行變成一種時尚,有人把它當成了炫耀的資本,更奇怪的是,在國外背包客都是窮人,參
加旅行團的是有錢人;在中國則正好相反。
Bohemia 波希米亞風
人們常常把"一切看上去瘋瘋癲癲的打扮"稱為波希米亞風。在中國,波希米亞這個概念被無限放
大,就連房地產商都在叫賣"波希米亞建築風格",令人汗顏。
Bordeaux 法國葡萄酒(波爾多)
在國外,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葡萄酒的刺激,而大多數的人只能喝啤酒。在國內,有著無數的文
人墨客贊美葡萄灑的雍容華貴。
Broadway 百老匯
因而情節極其簡單,場面極其華麗,表演非常誇張,假唱無所不在,在紐約或倫敦取得成功後,
便開始全球走穴,大賺其錢,這一點又和《同一首歌》何其相像。
Che Guevara 切·格瓦拉
以販賣紀念品為生的切·格瓦拉和那個理想主義的戰斗者切·格瓦拉未必是同一個人,前者是流
行旗幟,後者是精神導師。
Chivas 芝華士
在國外,威士忌被認為是一種老頭子酒,很難想像,會有大學生的畢業派對選擇威士忌。
Christmas、Valentine"s day 聖誕節,情人節
聖誕節到底是什麼?是聖潔?信仰?歡樂?家庭?愛?毫無疑問,首先是消費。
Cigar 雪茄:是享受,不是做秀
這些中國人眼裡的奢侈品,不過是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創匯產品罷了。
Credit card 信用卡
中國人支付著全世界最高的信用卡貸款利息(年利率高達18%),卻渾然不知危險正在來臨。
中國人更熱衷於消費文憑 EMBA
比起西方人,中國人更熱衷於消費文憑,這背後包含著中國幾千年來對教育的熱
愛,對學而優則仕的推崇。
Evian 依雲水(一種產自法國的礦泉水,中國是50元一瓶.新加坡6-7新幣一瓶)
當被問道"喝點什麼"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淡淡地說一句:"我只要依雲水。"聲音里有掩飾不住的
優越感。
Golf 高爾夫
高爾夫既不是貴族運動,也不是平民運動,它是一種健康運動,是一種禮儀,一種素質和一種審
美、生活准則。
Haagen-Dazs 哈根達斯
中國被當成奢侈品的哈根達斯在其發源地美國是個極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於中國,主要
在超市和自動售貨機售賣,很少有專門店。
IKEA 宜家
以其DIY的設計風格及昂貴的售價,一時成為小資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而美國人的評論是"cheap
IKEA",他們買傢具就像買衣服,好看就買,買來就用,膩了就換。
Lisa Ono 小野麗莎
她不是爵士女伶中最大牌的,但無疑是最具群眾基礎的,她是小眾爵士圈裡的"大眾歌手",是一
道獻給大眾的"心靈雞湯"。
Marketplace 大賣場
便宜、甩賣、方便、快捷,大賣場以這樣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相信了,但實際上我們感
受到了嗎?
NM 納米
納米是高科技,你不懂科學,就只能相信科學的無所不能。
Olympics 奧運
奧運精神叫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現在,已經被叫賣聲淹沒了。
無處不在的Paris 巴黎
巴黎到底是什麼東西?是藝術,是享受生活,是陽光普照的下午,是優雅的生活模板,其實在我
們這里,依然是消費。
Pasta 意粉
意粉於西方人之意義,如同方便麵之於東方人。
Resort 度假酒店
一個入住了三亞希爾頓酒店的人,第一感覺是"奢華到令人窒息",而不是度假酒店應有的"輕松和
舒適"。
Sex Toy 情趣玩具
情趣玩具是十惡不赦、放盪與色情的淫具嗎?在西方,沒有人會在意你是否在用
它,有時有人反而會因此認為你是個很注重品質的人。
中國人崇尚Skyscraper 摩天大樓
中國人崇尚摩天大樓,很多時候是因為面子問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感覺到,摩天大樓並不經濟
。
Snooker 斯諾克
在英國,斯諾克是一項需要西裝革履打領結的紳士運動,但在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是光
著膀子在街邊打檯球。斯諾克的中國特色。
SPA
中國大街小巷裡的SPA已經沒有等級之分了,雲南悅榕庄酒店裡的高級水療被稱作SPA,巷子口五
金店旁邊的美容院也掛個"SPA"的牌子。好像只要躺在漂著花瓣的木製澡盆里,誰都成了楊貴妃。
SOHO
全稱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指小型家庭辦公室,也指在家裡辦公的自由職業者。他們沒有
固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
Starbucks 星巴客:賣咖啡到賣情調
星巴客在美國是很物美價廉的大眾飲料,算是咖啡中的快餐,但移民到了中國,卻成了時尚、優
雅情調的元素之一。
Surburbs 郊區生活
家在郊區的好處是,新鮮空氣,遠離喧鬧,但是想在中國過郊區生活,還請做好以下准備:交通
、購物,醫療設施等。
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
中國的企業家們也不厭其煩地提起《世界是平的》,何以一本書會受到如此多商界領袖人物的推
薦和欣賞?"因為他說出了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人不能或不便說出的'心裡話'。
USA美國
百威啤酒在美國的宣傳一直是將百威作為美國男性工人創造的英雄產品,將產品與美國工人的形
象及美國傳統美德統一在一起。但是在中國,百威是都市泡吧族的最愛,他們大多剛剛從格子間
里出來,連西裝都來不及換。
Vitamin 維生素
美國人熱衷的維E,500粒一瓶價格不到10美元,算下來一天只要人民幣1角6分錢,便宜得像白送
。雖然國內葯房裡也有幾十元一瓶的維生素,但人們推崇的始終是平均每瓶在300元以上的國外品
牌
Whiskey in Green Tea 威士忌兌綠茶
蘇格蘭人發明了威士忌,中國人發明了威士忌兌綠茶。一位蘇格蘭記者報道說:"威士忌酒商做夢
也沒想到,他們的酒會被人這么飲用。"
Yoga 瑜珈
70%的印度人練瑜珈,卻很少人去瑜珈館,因為這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以為可以用錢來
消費健康追隨時尚.
I. 安妮寶貝對生日看法在哪本書里
安妮寶貝對生日看法在《素年錦時》這本書里。
《素年錦時》是當代作家安妮寶貝創作的散文小說集,首次出版於2007年9月。
該書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章,散文與小說並存,談論作者對身世、家庭、童年以及對自然、生命、社會等方面話題的感悟與雜想。作者以文字描述素年裡的煙火人間,並探索自我與外在環境及內心世界的關系,以及與之保持的疏離感。《素年錦時》自2007年出版後,兩年間突破一百萬冊銷量。
J. 航空件很反感
很久以前,我曾經讀到過安妮寶貝的一段文字。她買了一盒哈根達斯,用乾冰包裹起來,坐在計程車里,小心翼翼的捧著,然後不停的流淚,悲傷的想: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那個愛我的人到哪兒去了?剩我獨自享用這美麗而昂貴的食物。
彼時,我是一個靠家裡供錢讀書的窮學生,計程車都很少打,更不要說去買哈根達斯那樣 " 昂貴而美麗 " 的食物。但我的頭蓋骨下充滿了對於小資生活的仰慕與渴望。於是我覺得這篇東西寫的凄美傷感摧人五內,字里行間都有飽含了那個階層的華麗與絕望。她那如同捧著十世單傳的嬰兒或人血饅頭的姿態深深地印在了我無邪的心靈上。
若許年後,我輾轉到了美國,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櫃前發呆。原來哈根達斯在這里賣得如此便宜,三塊多一大桶,買倆桶的話還有優惠。即使換算**民幣,天龍私服,它也稱不上昂貴。既然不昂貴,天龍八部2私服,姿色也就大減。它與一堆雜七雜八的我沒有聽說過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擠在櫥窗後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戰亂流過風塵的宮女。而陪我購物的美國友人的一句話粉碎了我這最後的幻想:"哈根達斯?那是什麼東西?我從不吃這個牌子。"
當然,我還是買了兩盒促銷裝的哈根達斯來滿足我當年心底隱秘的願望。平心而論,味道還是不錯的。只是,當某些東西變得太容易的時候,實在沒有什麼趣味。
我在這種若有所失的感傷情緒中展開了在美國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連串的新的打擊。比如,有朋友托我買 CK的內衣。然後我發現CK在這里大約只相當於班尼路在國內的地位。不,准確地說,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為高那麼一點。但也就那麼一點。再比如,有朋友托我買倩碧的黃油。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果然,在美國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你看,我們用來作為生活品質的標志的東西,其實都很廉價。」我脆弱的心靈在倍受打擊之後終於痛定思痛。於是,我開始在鍵盤上敲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其實,無關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我想說的,是一個經濟問題,即,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這樣低?
首先來看食物。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購物清單,是芒果、蘋果、香
蕉、生菜、小蘿卜、酸奶、麥片、番茄醬、大米,一共是21塊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買得還沒吃光,所以這次的購物單里沒有)。假如是 21塊人民幣,你在北京的超市裡可以買到什麼?也許只有兩個芒果。
我詢問過很多朋友,單身或者夫婦二人的家庭,私服天龍,一個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館子,大約也就 200多塊。這只佔個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樂福出來,恐怕就得200多塊。
其次看衣服。這一點更讓人氣憤。同樣的牌子,居然在發達國家比在發展中國家
貴,究竟孰富孰貧還真令人困惑。就以CK為例,一件白襯衣,大約 40塊就買得到,即使折**民幣,也比國內便宜許多,再同他們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沒話說。而且彼酋之商場酷愛打折,動輒 40%off,令人驚駭。一個國內來的MM深有感觸地對我說,在國內時逛一次街買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塊;在美國,除非你買LV或ARMANI這樣一線的牌子,否則,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塊還真是不容易。
至於球鞋、化妝品、下館子、買機票之類,我就懶得再舉例。當然他們的房子還是很貴的。大家的花銷,基本都用在養車和供房子上。
而我們的收入,在我們只有三千塊月薪的時候,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於是,我們現在就要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成本那麼低?
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天龍八部私服,我首先想到的是馬恩對於資本原始積累的血淋淋的描述: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擄掠之上的。當然,現在我們要用一個比較溫情的名字,叫作,全球化。
什麼叫做全球化?從弗里德曼到,每個學科都會給出自己的定義。不過這些宛若天書的術語都咱們小老百姓沒有多大意義。咱們看到的,只是美帝的人民花了更少的錢過了更好的生活。而這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亞非拉兄弟姐妹的血汗付出之上的。
還以衣為例。 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國生產的。當然也別以為這些都是"MADE IN CHINA"。
服裝領域,中國的競爭對手多著呢。 CK是香港造的。DKNY很多來自菲律賓。內衣,如JOCKEY,是拉美的撮爾小國如宏都拉斯之類生產。中國製造的,當然也相當多,而且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更便宜。一些小有名氣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還會發現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 MADE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但一些亂七八糟的價格較低的大眾成衣,基本都是我方出品了。
誰叫我們人多呢?誰叫我們的人工費比這些國家更經濟呢?這大約也是美國go-vern-ment死咬著紡織品貿易協定跟我們過不去的重要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美國人就不造衣服。當我剋制不住自己殘留的愛慕虛榮的小資遺毒在紐約第五大道東跑西逛上竄下跳的時候,還真發現了標有" MADE IN USA"標簽的衣服。BUBBERY。一件襯衣200多美金,大約是同檔次品牌但產自發展中國家的襯衣的三到四倍。這樣的衣服當然也是有人買的,但已遠非普通美國百姓所能接受。甚至於,當我詢問一位明顯屬於高薪階層的公司CEO是否對這樣的衣服有偏好時,他吃驚的說,"Do YOU THINK I』M CRAZY?"
美國物價 VS 中國物價
美國和中國,兩個超級大國,我都住過,我都呆過,我都掙過錢,我都花過錢。咱不拿比率說事,就說在中國月入八千,在美國也月入八千,拿物價做一個比較。
在美國買輛賓士E-320,50000 元,相當於半年多的工資。
在中國買輛賓士E-320,980000 元,相當於十年多的工資。
在美國買雙義大利皮鞋,50 元上下。
在中國買雙義大利皮鞋,1500 元上下。
在美國租一套三居室,1000 元上下。
在中國租一套三居室,2000 元上下。
在美國吃份麥當勞的巨無霸,4 元。
在中國吃份麥當勞的巨無霸,20 元。
在美國置套好點兒的西服,500 塊差不多了。
在中國置套好點兒的西服,2000 塊還不夠。
在美國買台蘋果G5計算機,頂死了1500。
在中國買台蘋果G5計算機,怎麼也要 30000。
在美國買斤瘦豬肉,三元。
在中國買斤瘦豬肉,十五元。
在美國訂一個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在中國訂一個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在美國買一盒哈根達斯,三塊!
在中國買一盒哈根達斯,六十!
在美國 Holiday Inn(四星賓館), 七、八十塊。
在中國 Holiday Inn, 七、八百塊。
在美國加滿一箱汽油,三十塊足夠。
在中國加滿一箱汽油,三百塊也足夠。
在美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 萬。
在中國買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0 萬。
在美國辦一年的有效簽證,120 元。
在中國辦一年的有效簽證,sf天龍,1240 元。
在美國用手機,一個月50塊基本可以隨便打。
在中國用手機,一個月5000塊基本可以隨便打。
在美國看電影;新大片兒: 8塊!
在中國看電影;新大片兒: 80!
在美國買件羊絨衫,差不多100元。
在中國買件羊絨衫,差不多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