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霸王龍有哪些特點
1、生活習性
霸王龍位於白堊紀晚期的食物鏈頂端,當時北美洲的各種恐龍基本上都可以成為它的捕獵對象,有時它們也會攻擊像阿拉莫龍這樣的長頸食草恐龍。
2、生活環境
霸王龍是兩足行走,在0.65億年前白堊紀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廣闊地域。在霸王龍被發現的地點附近,仍然有霸王龍時代的針葉植物和它的親緣植物。當時的景物和佛羅里達州或喬治亞州南部相類似,該地區有一些小樹,高約15-25米,樹干直徑小於0.3米。
在它的生命時代,所有現代植物都出現了。恐龍的種類比侏羅紀少,所以霸王龍生活的環境是不可想像的。在白堊紀初期出現的開花植物,霸王龍生活的時期主宰著世界的生態系統,90%的葉片化石都是在北達科塔州發現的,在收集的3萬多個葉片化石中,有90%的化石是屬於闊葉植物。
(1)霸王龍龍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就體型而言,霸王龍的大腦比鳥類和人類少,但與早期食肉恐龍相比,它們的大腦相當大。研究表明,霸王龍的頭骨形狀表明,它們有很強的嗅覺,在低頻下有特別敏感的聽覺,以及出色的眼和頭運動協調性。它們通常長約12米,高約4米,重7-18噸,以驚人的速度奔跑。
對霸王龍運動模式的研究得出結論,霸王龍以每秒5-10米(約20-40公里/小時)的速度奔跑。霸王龍面前的短臂不到一米長,但它們可以用來捕捉獵物甚至同伴。所以霸王龍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可怕的食肉恐龍。
B. 霸王龍什麼樣
霸王龍通常是19歲主要生長期結束,這樣其實很多霸王龍嚴格的說還沒有完全「長成」比如著名的霸王龍斯坦(BHI3033),雖然已經有10.5-11米長,但是卻只有18歲。霸王龍體型十分的粗壯,胸腔的寬度勝過南巨,但是身體相對體重來說卻不是很長,雖然最大霸王龍比鯊齒龍科的撒哈拉鯊齒龍、玫瑰馬普龍和卡氏南方巨獸龍要重,卻沒有三者長。成年個體體長范圍Length:10.7-13.2米19歲以上的成年霸王龍的體長可以分成3個檔次,第一個檔次:d10.7-11.5米,ANMH5027,MOR555,CM9380(正模),RTMP81.6.1,RTMP81.12.1,第二個檔次:11.5-12.2米,SDSD12047,RSM283.2,FNMHPR2081(蘇),MOR1128,Z-rex,等第三個檔次:12.2米以上的MOR008,UCMP118742,MOR1126,LAMC23844,其中前三者都能達到13米
霸王龍
暴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暴君蜥蜴」,種小名在拉丁文中意為國王。有些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勇士特暴龍(Tarbosaurusbataar)是暴龍屬的第一個有效種,而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特暴龍是獨立的屬。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暴龍科的種已被提出,但它們多被認為是暴龍的異名,或被分類於其他屬。如同其他的暴龍科恐龍,暴龍是兩足、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並藉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相對於它們大而強壯的後肢,暴龍的前肢非常小。長久以來,暴龍被認為只有兩根手指,但在2007年發現的一個完整的暴龍化石,顯示它們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龍可能是種頂級掠食者,以鴨嘴龍類與角龍下目恐龍為食,但有科學家認為暴龍是種食腐動物。雖然目前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體型與暴龍相當,或大於暴龍,暴龍仍是最大型的暴龍科動物,也是最著名的陸地掠食者之一。目前已有超過30個雷克斯暴龍的標本被確定,包含數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暴龍的大量化石材料,使科學家們有足夠的資料研究暴龍生理的各個層面,包括生長模式與生物力學,有些研究人員也發現了軟組織與蛋白質。但霸王龍的食性、生理機能以及移動速度,仍在爭論當中。霸王龍是一種兇猛的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陸生性食肉類,體長11-12米,僅頭部就有1.35-1.45,最大頭骨1.58米長,身高6米。頭骨沉重,高而側扁,具有兩個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橢圓形。牙齒極為發達。在齒骨、髃骨和前關節骨之間有粗大的活動韌帶固著痕跡,頸骨較短,有9~10個頸椎,其構造特點是短寬型。肩帶退化,肩胛骨細長,而肱骨短小,長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細弱,僅有二指,亦可能殘存第三指。霸王龍腰帶非常發育,結構極為緊湊,不僅腸骨與薦椎緊密癒合,坐骨與恥骨的遠端也彼此貼合在一起;其恥骨遠端擴粗呈足狀突,而坐骨遠端為棒狀。這樣粗壯的腰帶結構,表明其後肢活動強烈。霸王龍主要生活在丘陵區,以植食性的爬行動物為主要的捕食對象。由於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霸王龍在晚白堊世最晚期時絕滅了。霸王龍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機。它在恐龍世界中的「暴君行徑」是名不虛傳的。其碩大顎骨賦予了它驚人的咬力,根據科學家按照力學模型的推測,一頭6噸重的霸王龍的一顆牙齒的隨意咬合力就可以達到13500N,最大的單顆牙齒的咬合力大概是20000N,而前部咬合力(上下牙夾擊)40000N,後部咬合力可達80000N,體型更大的霸王龍可能擁有大得多的咬力,超過100000N是完全可以的。其中《eInferenceofFeedingBehavior》Author:MasonB.Meers更是給出了更高的數據,6噸的霸王龍甚至可以達到駭人聽聞的16000-23500N,但是這個估計由於精度問題和選用的方法而被其他專家質疑。西部恐鱷可能擁有接近同體型的霸王龍的咬合力,但是西部恐鱷的最大個體體型遠遠沒有最大的霸王龍大;鄧氏魚的咬力可能超過同體重的霸王龍,但是9米鄧氏魚的絕對咬合力未必比13米以上的巨型霸王龍要強。最大的巨齒鯊的絕對咬力可能達到20噸以上,應該比所有的霸王恐龍都要大最大這在當時的陸地上是無人可敵的,另外它的牙齒大而厚,形狀被歸為香蕉牙。雖然咬力驚人,但霸王龍的牙齒並不鋒利,不過因為它滿口的細菌(其原理與科莫多巨蜥相似,據推測,霸王龍很有可能是史上第一個使用生化武器的物種).霸王龍是兩足行走,在0.65億年前白堊紀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廣闊地域。目前,科學家們仍置疑是否霸王龍是動作遲緩的食腐動物還是動作敏捷的掠食性動物,但無論它的食物是活著的還是死的,它口中的獵物一定很大,這種食肉性恐龍進食時一定非常血腥。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食肉動物,即使最大的普魯斯鱷也絕不是他的對手。
編輯本段生存時期
時代:白堊紀晚期(晚白堊世lateMaastrichtian)
編輯本段物種分布
霸王龍與人類大小比例
分布(Foundin)→加拿大艾伯塔省美國新墨西哥州蒙大拿州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中國新疆天山火焰山河南等發現地層(Stratum)→...食性(Diet)→肉食典型體長(Length)→全長12米高約4米推測體重(Mass)→6.3-10噸發現者(Discoverer)→布朗(BarnumBrown)1902命名者(Firstdescribed)→亨利·奧斯本(Osborn),1905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1902年BarnumBrown在蒙大拿州[美國]發現了第一具霸王龍化石。霸王龍有個大腦袋。霸王龍的前肢短小,每隻手有兩個手指;後腿大而有力,每隻腳有三個腳趾。每個手指和每個腳趾都帶有爪子。霸王龍有條又細又硬,帶個尖的尾巴。它一共有60顆牙,每顆牙長9英寸,都很鋒利。當有一顆牙掉了時,會有顆新牙長出來。霸王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它能跑的很快,每小時的速度可達30英里。它的視覺和嗅覺都很好。霸王龍的腦袋很大,它是只聰明的恐龍。它獨自居住,有時也和另一隻霸王龍生活在一起。我們不清楚它們是否照顧自己的孩子。霸王龍可能是有紀錄以來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型食肉類恐龍之一。它是食肉類最晚的一隻,它具有六十個鋸齒狀邊緣的利牙,有些達18厘米長。它具有碩大的上下顎;僅僅頭顱長達1.37米,它或許能夠吃下一整個人──假若那時候周圍真有人類存在的話。暴龍站起身高接近兩層樓高,一口可以吞下一頭牛,奇怪的是霸王龍前腳非常矮小,和人手臂差不了多少,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暴龍無法捕食,只能吃死屍。霸王龍龐然大物,整個身體好像是專為襲擊其他恐龍而設計的;頭長而窄,兩頰肌肉發達,頸部短粗,身軀結實。後肢強健粗壯,尾巴不算太長,可以向後挺直以平衡身體,張開大口,有長約15厘米的利齒……只是前肢細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只有兩只較弱的手指。曾經有人認為暴龍是笨重遲緩的動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認為霸王龍奔跑起來時速可達40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話,恐怕沒有什麼獵物可逃過它的追殺了。
霸王龍,學名Tyrannosaurs.Rex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肉食性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霸王龍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結束在白堊紀。霸王龍的頭部非常的巨大(長約1.3-1.4米)。強而有力的顎部上長有鋸齒邊緣的牙齒,龐大粗壯卻像鳥類的兩腳上,指頭長有強力爪子。和粗壯的腳比較起來,霸王龍的手臂小得與頭骨的反比,比人類的手要短,根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由於霸王龍只用口捕臘,前肢絕少使用,因而漸漸變短變小,也因此演變成由後肢站立,前肢退化及後肢成為武器,因而演化成這種奇異的身體結構,霸王龍雖然身軀龐大,骨骼卻是空心的,而且頭顱中有一些大而中空的洞,因而使得體重減輕,便於行走和捕獵。體長11-13米,體高約五點五米,體重達七噸,霸王龍的尾巴長又粗,看來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攻防武器,大概常以後肢及尾巴為重心,因此推測後肢和尾部份肌肉相當結實,破壞力比龍卷風還強大!珍貴的霸王龍前肢化石
一般來說,學者們相信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為殘暴的恐龍,它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晚期,大約為恐龍時代的最後200萬年左右。距離現在大約六千五百萬年。霸王龍的身體長達13米,體重大約10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具大的現生象。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顆牙齒大小不一,有的牙齒長度,比人類的手掌還要長,有的小如人類尾指一節,牙齒由尖頂到基部,都有斜旋鋸齒,其兇猛程度可見一斑,顎部強大驚人,是數十頭灣鱷顎頷力量的總和,霸王龍的頭是所有恐龍中最大又最有力的,這種可怕的肉食性動物會用長著軍刀般利齒的巨顎,狠狠地一口咬死獵物,接著扭轉強壯的頸部,將嘴中的肉塊撕扯下來。張開的血盆大口更是嚇人,裡面生著二排向內彎曲的銳利牙齒,每顆牙齒連根有二三十厘米長,露出來的部分的CL(crownlength)大概9-12厘米,一但被咬住,即使是身上有著堅韌骨質甲胄的大型草食性恐龍也會承受不住。
C. 如何做一個霸王龍蛋糕
霸王龍蛋糕的做法
1.
按照普通八寸可可戚風蛋糕的做法,混合好蛋黃糊,打發蛋清到硬性發泡。用料里標注的是做兩個八寸可可戚風的用量
2.
將蛋黃糊與打發好的蛋清混合,倒入模具中抹平表面
3.
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下火170度烤約50分鍾左右。烤好後取出晾涼
這是中途拍的照片。烤好後頂端基本與邊緣齊平的樣子
4.
烤蛋糕的同時做雪碧果凍。將雪碧用小火加熱到稍燙手的程度,倒入用少許冷水融化了的吉利丁粉和一滴藍色色素,拌勻到完全溶解後,倒入容器放在冰箱中冷卻到凝固
5.
晾涼後的蛋糕脫模,切片。同樣的做法再做一個八寸可可戚風
6.
藍莓果醬用少許雪碧調勻到能塗開的程度,均勻地抹在蛋糕片上。這是中間的夾層
7.
淡奶油加糖粉打發
8.
在塗好的藍莓醬上抹少許奶油,抹平後覆蓋另一片蛋糕片。另一個八寸蛋糕切成兩片,將其中一片對半開,同樣的步驟重復後,摞在一起。四周抹平
9.
取少許奶油,加一滴藍色色素調勻後,將上層半圓的蛋糕抹平。用圓孔裱花嘴擠出白雲。用八角花嘴擠出底邊裝飾
10.
同樣步驟調出綠色奶油,用蒙布朗花嘴擠出草地,留出河流的位置
11.
擠出灌木叢。在河流的位置上擠少許白色奶油打底,將凝固好的果凍用勺子挖碎後鋪在上面
12.
將糖霜餅干插在相應的位置,用裝飾糖裝飾就可以了
D. 霸王龍是什麼樣子的

巴納姆·布朗發現的霸王龍化石
1.學名叫雷克斯暴龍,也叫暴龍,大家通常叫它:霸王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龍之一。
2.霸王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
3.1902年,美國一位恐龍化石採集家巴納姆·布朗在美國蒙大拿州的黑爾溪發現了第一具霸王龍的骨骸。
4.霸王龍擁有非常小的前肢,長度僅有80厘米左右,相對霸王龍的巨大體型和後肢來說,前肢顯得非常細小,無法摸到自己的嘴,也無法觸及到到自己的腳,可能其作用僅僅是用來平衡它們的巨大的頭部吧。
5霸王龍的巨大的頭部長了張巨大的嘴,它們的牙齒和香蕉一樣大,而且咬力驚人,據科學家計算,成年霸王龍的咬力可以達到10萬到20萬牛頓之間,可以輕易的咬穿其它恐龍的皮膚,並且咬斷它們的骨骼。
E. 霸王龍是什麼樣子圖片搜索百度頭上有沒有東西
暴龍,又名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名字的意思是暴君蜥蜴。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體長12~14.6米(最大順彎體長15.3米)。平均臀部高度4.3米,最高5.2米。平均高度5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9噸,最重14.86噸,頭部長度1.3-1.6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一(咬合力可達200000牛頓),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F. 霸王龍長什麼樣子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
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形態特徵
如同其他暴龍科,霸王龍擁有非常小的前肢,長度只有後肢的22%,一般個體的長度僅有80厘米左右,相對霸王龍的巨大體型和後肢來說,前肢顯得非常細小,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手臂。
它們的手臂非常細而小霸王龍的長頭骨使它的前肢位置也靠後,這對前肢前伸伸不過其的嘴部,也無法摸到自己的嘴,同樣更沒法觸及到到自己的腳部,可能其作用僅僅是平衡工具而已,用來平衡它們的巨大的頭部。
從霸王龍的頭骨形狀來看,其上頜寬下頜窄,咬合的時候上下頜牙施加的力不完全相對,有利於咬斷骨骼。霸王龍的牙齒成圓錐狀類似香蕉,適合壓碎骨頭,而絕大部分肉食恐龍的牙齒則多用於穿刺和切割。其頭骨結構顯示霸王龍的獵食行為可能和大部分獸腳類恐龍不一樣。
G. 霸王龍特徵
霸王龍在骨骼、體型、食肉、生長周期和個體進化上有獨特的特點,具體介紹如下:
1、骨骼特徵:後額骨缺失,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著胸鎖三角肌,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腸骨後部有個突出區塊,髖臼穿孔。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2、體型特徵:體型巨大,在暴龍科中是體型最大的種類,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
3、肉食性特徵:霸王龍屬於肉食性恐龍,以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具有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霸王龍獵殺其他草食性恐龍的武器。
4、生長周期特徵:霸王龍並不會一直生長下去,它的生長周期一般到19歲結束,最遲不超過21歲,生長周期結束後,雖然不長高也不長長,但是它的骨架會生長,變得更加粗壯,同時非常厚重。
5、個體進化特徵:可分為兩種模式或形態,類似於某些其他獸腳亞目恐龍。其中一個形態較為粗壯,而另外一個較為纖細。暴龍擁有兩性異形,而較粗壯的形態通常被認為是雌性個體。
H. 霸王龍吃什麼食物請詳細介紹一下
通俗來說,霸王龍吃打不過它的其他恐龍。
霸王龍是恐龍界的頂級大型獵食者,通常霸王龍捕捉一切打不過它的各種恐龍吃,幾乎沒有天敵,霸王龍最大的問題是在捕獵的過程中摔倒導致腿部受傷,因為霸王龍是兩腿站起來直立行走的動物,腿部受傷之後霸王龍就只能尋找腐肉吃了。
所以霸王龍在健康強大的時期,主要以捕獵其他比它弱小的恐龍為主,而受傷虛弱會選擇尋找腐肉為食。
(8)霸王龍龍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參考資料:網路-霸王龍
I. 霸王龍的生活習性和外貌特徵.
生活習性:霸王龍位於白堊紀晚期的食物鏈頂端,當時北美洲的各種恐龍基本上都可以成為它的捕獵對象,有時它們也會攻擊像阿拉莫龍這樣的長頸食草恐龍。腫頭龍由於體型較小一般不在霸王龍的食譜里。甲龍很少被霸王龍捕食。當時分布在北美的其他一些肉食恐龍例如矮暴龍等可能與霸王龍產生一些競爭,但卻遠不是霸王龍的對手。
外貌特徵:霸王龍擁有非常小的前肢,長度只有後肢的22%,一般個體的長度僅有80厘米左右,相對霸王龍的巨大體型和後肢來說,前肢顯得非常細小,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手臂。
它們的手臂非常細而小霸王龍的長頭骨使它的前肢位置也靠後,這對前肢前伸伸不過其的嘴部,也無法摸到自己的嘴,同樣更沒法觸及到到自己的腳部,可能其作用僅僅是平衡工具而已,用來平衡它們的巨大的頭部。
(9)霸王龍龍蛋糕圖片擴展閱讀
生長繁殖:爬行動物是產卵的,以前人們假設恐龍也這樣。不過直到本世紀20年代,一支美國探險隊到蒙古尋找恐龍化石時,才獲得最初的證據。
科學家不只找到了恐龍的遺骨,還找到了它們留下的巢和巢里的蛋。這些恐龍都是一種小型的角龍一原角龍。活著時,它的大小就像一隻現代的羊。它的蛋是鵝卵形的,大約寬75厘米,長15厘米,多至30隻,以蛋尖向內,在巢中螺旋狀排列。
巢位於沙中的一個窪處,因為原角龍生活在一個多沙的地方。很多雌龍似乎在同一個集中產卵。很偶然,在其中一個巢中,找到了一隻吃蛋恐龍—一偷蛋龍的化石骨骼。看來似乎這只動物在偷襲這巢時,被沙暴壓死了。自那以後,很多其他種類恐龍的蛋相繼被發現了。
恐龍蛋的直徑通常在10厘米~15厘米之間。在我國河南西峽縣出土的—種恐龍蛋化石,長直徑達30厘米,短直徑12厘米,這在我國是很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