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賣行業的前景會不會越來越好
外賣行業的前景會越來越好的。眾所周知,如今三大巨頭的外賣平台能夠完整做到美食,商超、鮮花,上門服務等的資源聚合,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彷彿也預示著這個規則的不可撼動。
整個外賣市場的發展現狀以及外賣行業帶給國人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可以看到,外賣正以其不可逆轉的絕對影響力,改變著與外賣休戚與共的商家、騎手以及用戶的今天和明天。螞模喚
疫情常態化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回升:
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780萬人,外賣用戶使用率達44.0%;其中手機端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653萬人,使用率達44.2%。
受疫情悶凱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網上外賣用戶規模與2018年底相比有所下降,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餐飲行業復工消費整體良好,外賣日均訂單量逐步恢復,外賣用戶規模有望回升。
(1)河源蛋糕外賣市場如何擴展閱讀:
外賣平台加入新零售布局:
未來,外賣平台或將成為新零售布局的重點環節。各大外賣平台與線下零售的聯系將更加緊密,超市、大賣場和便利店等紛紛入駐外賣平台,實體零售藉助外賣平台擴充線上渠道。
外賣平台也有布局新零售的意圖,餓了么加入阿里新零售布局,美團業務體系也正向「線上+線下」方向布局,餐飲外賣平台的經營品類會得到擴充。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48.1%的受訪用戶偏好使用在線外賣平台的超市/網購配送服務,同時,42.0%的受訪用戶偏好使用在線外賣平台的生鮮水果服務。依託新零售業務進行盈利,是外賣行業實現商業模式轉碼返變的表現。
目前,在新零售的表現中,美團除了主營餐飲外賣業務,還相繼推出面向消費者的新業務及其他業務,包括生鮮超市及其他非餐飲外賣服務。
B. 疫情當下,餐飲外賣行業市場的前景如何
疫情當下,疾馳而過的中國「外賣大軍」被譽為保障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英雄」,讓「宅」在家中的民眾有飯吃、有貨囤。可見外賣已經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可。
在今年如此特殊的情況下,越來越多餐飲企業由於無法線下營業,隨之加大了線上外賣的運營力度;同時,外賣用戶開始由年輕群體向中老年群體普及開來。多種因素影響下,今年這一比例將大幅上升,有可能達到30%至40%左右。
擴展拿漏蘆資料:
未來,外賣行業將呈現新態勢
首先,外賣平台會更加多元化。隨著越來越多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零售業巨頭的關注點從「到店」服務轉向「到家」服務,外賣平台將逐漸告別美團、餓了么搜敏兩家公司壟斷的局面。如京東推出「京東到家」服務,除提供餐飲配送外,還和眾多大型零售企業達成合作,負責日用物資的配送。
同時,二三線城市可能會出現以城市為單位的外賣平台。美團、餓了么作為全國性的公司,在研發、運營等方面的成本相對較高。以城市為單位建設外賣平台,運營費用必然會大大降低,消帶從而緩解困擾商戶的平台傭金過高問題。
C. 廣東河源餓了么跟美團外面誰比較好
題主是否想詢問「廣東河源餓了么跟美團外賣誰比較好」?美團外賣好。在廣東河源外賣市場里,美團外賣相比仔基猛餓了么外念橋賣,會向用戶贈送准時寶,超時會有一定的賠付鋒斗,點餐也有各種紅包和緊貼可以使用,因此更好一些。
D. 開個蛋糕店利潤怎麼樣啊
開蛋糕店利潤分析
投資「全面型麵包房」利潤分析:
主要設備投資5400元
輔助設備投資400元
生日蛋糕設備投資300元
原料投資1800元
房租(每月按1000元計算)每年12000元
周轉資金500元
其他費用500元
合計投資:20900元 ( 含 全年房租 )
我們每天按(保守數字)最低銷售300元計算,銷售凈利潤按最低的20%計算,(我想你每天不可能只賣300元吧)
即: 300元×30天×12月×20%=21600元
生日蛋糕是開蛋糕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所有的產品中,生日蛋糕的利潤最高,6寸(直徑226mm)的利潤在20%,8寸(直徑273mm)的利潤在 25%,10寸(直徑320mm)的利潤在30%,12寸(直徑370mm)的利潤在35%,14寸(直徑410mm)的利潤在40%,16寸(直徑 470mm)的利潤在45%,18寸(直徑320mm)的利潤在50%。如果再用我們的生日蛋糕營銷方案,將每天的生日蛋糕量提上去,其利潤自然就更高了。
再說現在我們身邊都是一個孩子,更是視為「寶貝」,他們認為孩子一年過一次生日花上幾十元也覺得很值。如果你能在當地抓住一點點市場,就能讓你輕輕鬆鬆賺大錢。
實際利潤會遠遠超過21600這個數字,因為在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十五、中秋節、十月初一、國慶節、春節前後兩個月,都是銷售旺季,在這幾個節日里,幾乎每天都能賣到2000~5000元左右。這樣一算,其利潤就會更高。 客戶分類:1,親朋好友過生日的。這類能佔到90%以上的比例。2,自己買了自己吃的。這類占的比例非常低,因為在大部分人眼裡蛋糕是個禮品性質的食品。心理分析:親朋好友過生日的人的心理一般就是想通過蛋糕來實現自己的祝福傳遞,希望對方通過這個蛋糕記得自己對他的祝福。自己買了自己吃的人的心理一般無需講究花樣等,僅僅希望蛋糕好吃就可以了,這類消費主要集中在蛋糕店裡的奶油蛋糕、夾心蛋糕等
E. 外賣行業的最終結果是怎麼樣呢
中國外賣行業的最終結果——淪落為廉價餐飲的銷售平台。
首先,現在外賣平台的配送費都不高,基本在每單6元錢左右。配送費不高的原因在於,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限。如果你點一個30元的餐飲配送需要30元,你認為消費者(正常情況)會買單嗎?而配送費用不高,也就決定了配送的體驗不好。你看餓了嗎、美團那些騎手的保溫箱就知道。是藍色的?是黃色的?不——是黑色的!
其次,外賣行業緩散的性質,決定了它需要盡可能多的商家入駐,這樣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用他們的平台。基於這個原因,他對入駐商家的要求必然就不高(雖然不斷的整頓)。而商家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一波一波的優惠背後就是食材質量的不斷下降。還有一點很關鍵,有的商家事實上已經是只做線上銷售,這樣的商家整體的投入會比傳統的餐飲業低很多,這樣一來更不害怕口碑等等的問題。
第三、外賣騎手的素質也決定了整個外賣行業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闖紅燈、逆行、超速是常見的,也有胡賀盜竊、強奸等等惡性事件。表面上是棋手的問題,實際上是外賣平台管理的問題。根本上來說,是外賣平台根本不想在騎手這方面多花錢,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整體的消費能力不高,更本支撐不起更好層級的外賣消費(這里所說的是大眾消費)。
第四,無論你在餐飲實業做的多好,當你外賣依靠其他平台(美團,餓了嗎),你的命運,至少來說你的外賣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裡(給不給流量他說的算),你就得按他的規則辦事。
所以,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那麼注重成本的情況下,寧願多花錢選擇自己員工配送而不是選擇外賣平台。
外賣行業仍然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懶人經濟的發達,而且城市人口流動頻繁,很多人都是租房子住,所以對於外賣的需求仍然會進一步增長。
但在行業發展趨勢中,卻並不一定是每一個商家都能從中獲益,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包括美團點評下面的點評家的外賣,其實仍然在靠補貼吸引用戶,對於平台來說補貼的程度較大,而廣告費和抽成收入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上。對於商家來說,尤其是小型的外賣商鋪,美團餓了么這種平台的抽成對於他們的利潤損害較大,所以很多商鋪都在籌劃將自己的用戶聚攏到自己的平台上自己掌握數據,如開發自褲哪派己的app,或者是小程序,用各種福利來吸引用戶注冊,當然,對於比較大的餐飲店鋪來說這個決策是更加有利的。名氣不大的店還是需要在平台上刷臉引起注意,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外賣行業在促進懶人增量.卻不說:食品安全憂慮.(倒騰程序多了.隱患也增加).君不聞.吐口水.加尿.加屎的.人心難測.更影響餐飲的營運成本.多了幾道剝削的管道.這是那門子創新?這基本就是攔路搶劫.亳無意義.[祈禱][祈禱]
也就是在一線城市還可以
1.逃不開的成本問題
人的天性並不是懶惰,而是成本收益關系,否則不能解釋為什麼求偶、養育下一代、選擇居住地等的時候人類並不懶
配送成本。我們看東京和曼哈頓這些城市,確實外賣是很發達的,但是即使是美國和日本,多數城市的業態也不是外賣壓過廚房的。
美國人確實不喜歡自己做飯,但這並不等於這些人叫外賣。開車幾公里出去吃飯是很平常的,住在低密度地區的人,人力成本和送外賣小哥差不多了:按照機會成本計算,總是叫外賣讓別人開車過來,低密度居住區是不經濟的。
中國呢?長期來看不做飯會壓過做飯,這是經濟發展必然的趨勢,畢竟多數中國人是沒有外賣習慣的,不要用大城市做例子,還是強調一下本文說的是全國范疇。但是不做飯不代表叫外賣,經濟學上如果自己出去吃的各類成本高於外賣,那自己去就比較合適。一線城市可以做到,可惜目前多數中國城市鄉鎮都到不到這個標准。
來個簡單的比較:
--商家:堂食顧客是要佔用場地的,所以外賣部分本身包括的房租攤薄就變成商家部分毛利了,但是呢平台費要支出,所以只要這部分能增加流水和利潤就可以了。
--顧客:多付出外送費了
--平台:流水抽成
--送餐員:工資+業績提成
也就是說,顧客如果採用外賣,失去了在場地消費的機會成本,外加支付了外送費;同時節省了時間。可惜三線城市以下,目前節省的時間太有限了:這部分人吃飯的交通距離和等待成本很低。
我對河北比較熟悉,石家莊很多人都是要午睡加上回家吃飯的,到了廊坊滄州,回家也就是十分鍾。節省的時間遠小於外賣付出的費用,午餐晚餐外賣毛利之低,養不活外賣小哥的。雖然三線城市提成和利潤是按比例縮水,但是基本工資是沒法如提成一般大幅伸縮的。
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三線以下,一線城市意義上的外賣是不好進去的。活的好的都是高毛利的蛋糕、水果、酒。也許小城市未來中午,人們就不回家吃飯了,也開始吃吃快餐、下館子。但是形成外賣的壓倒性優勢,世界其他地方是沒見過的。
2關於調研的
我本人之前就是寫行業研究報告的,也是CFA。高票答案做的工作以前也涉獵過,我在這里希望探討的是:作為研究員,這篇文章對於解釋外賣和自己做飯這一問題,力度不夠大。
首先是調查對象,網路、美團、餓了么加起來的活躍用戶不超過兩億,這裡面還包括不活躍的和刷單的。 選的調查對象一定是用外賣的,一下子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就被排除了;我們寫報告如果選擇的就是本來會用外賣的,當然數據顯示大家生活被外賣app改變了。這個問捲去四線城市做一下試試?對吧 。
其次是意願。有錢人當然不願意做飯,但是有錢人的比例很小。用條形圖給人最大的錯覺就是好像收入分布是平均的。實際上全國最富的1千萬人都每天不做飯,不好意思,他們也對市場貢獻不大,當然要是假設他們天天點麻辣大龍蝦蓋飯,也成。
第三。外賣行業仍在補貼。很難區分人們對外賣的依賴到底是因為方便還是因為省錢。多數人看到品牌餐飲用外賣比堂食便宜,當然是繼續用下去。如果不能從數據角度挖掘出人們選擇持續用外賣是不是因為補貼或其他什麼原因。那麼互聯網方便性的這個理由,並不穩固。
很多互聯網報告給投資人和公眾的幻覺就是形式一片大好,實際上相當創業企業死就死在這種氛圍里了。如果討論的是全 社會 的趨勢,建議更隨機地挑選對象,並且告訴甲方:在調研的時候有多少人是直接拒絕的。
最後,關於 科技 發展
確實誠如有些朋友提到的,自動送餐成熟的話,外賣的成本會大幅下降。我倒不想反駁這項技術,只是認為如果自動駕駛可以的話,屆時是不是食品科學、物理空間也會有很大變化,大家直接買來某種自加熱產品說不定比現有餐廳還要美味;又或者說人們也許會更喜歡讓自動駕駛 汽車 把自己帶到餐廳;再比如ar、vr技術也許會徹底改變飲食。
所以假設其他工業和 科技 不變,憑空認為只有自動駕駛能突飛猛進,顯然對投資是不負責任的。二十年以後的事情,就要把握 科技 大趨勢。到時候外賣是不是壓過廚房,那是另外一個故事。
目前外賣替代的不是廚房,替代的是各大類配送服務。凡事用外賣公司數據和自己做飯說事情的,都小看這些公司的野心了。
外賣市場已經發展很久了,從早先的多家平台共同競爭,發展到現在,已經只剩下兩家巨頭——餓了么和美團,那麼最後鹿死誰手呢?
首先,外賣市場很大, 不太可能出現完全壟斷性 ,就像阿里在電商界一樣,它沒有唯一性,這與騰訊有很大區別,社交具有相對唯一性,大部分人都用微信交流的時候,你就很難用其他的。但是外賣市場不一樣,只要你准時送餐,只要一點小優惠,自然會有很多人倒頭,也就是說,外賣行業的 客戶粘性不高 。
其次,美團最近也要上市,也是不缺錢的主,餓了么背後是阿里;阿里強在資金題量大,支付寶入口,而美團則是這個領域的傳統強者,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二者目前都沒有完全擊敗對方的硬實力,在資金實力方面,餓了么並沒有太大劣勢。
再次,雖然餓了么的市場份額要低於美團,考慮到餓了么已經收購了網路外賣,也就是說美團和餓了么實際上沒有多大差距。這還是早先的數據,自從阿里收購了餓了么以後,介入了支付寶,餓了么的市場份額還有一定的上漲。
最後,就服務來說,二者也沒有太大的區別性,這種競爭態勢還將會繼續很長時間。因為這個市場夠大,任何一方都不會輕易認輸,如果哪一方做的不好,就可以隨時引入新的資本和管理層,然後重新打價格戰,吸引客戶,沒有盡頭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外賣市場也是很大的,一家獨大的可能性有,但不會只有一家,目前外賣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是美團,但美團也有很強勁的對手餓了么!
美團曾經是阿里系的一員大將,最終倒戈騰訊,擁有騰訊這個大靠山比較好辦事,阿里為了阻擊美團,反攻騰訊也扶植了一個小弟餓了么,在支付寶開放一級入口重點扶持後,餓了么的成長速度很快,市場份額節節攀升,對未來美團勢必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也並不是說以後的市場就一定是這兩家,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東西變化很快,就像在電商領域,阿里和京東如此掌控的情況下,拼多多還能做大一樣很多東西充滿著變數,但對消費者來說,越是競爭激烈,越是受歡迎。
這個外賣市場也足夠大,一家獨大,或者兩家爭霸的可能性都有,但是即使市場份額做的再大,沒有把主要的精力用來改善產品或提高服務,都會失去消費者的,做對了消費者自動會用腳來站隊的選擇誰的,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永恆不變的道理!
美團外賣現在就是要好壟斷,威脅迫商家簽所謂的戰略合作協議,其實就是獨家協議,交2000的押金,不簽的就把原來的15個點升到20-26個點,不聽話的就下線降排名畫小配送范圍。我就想問問這樣的流氓企業能做到多少年
外賣行業比較有特點的就是快速,快速消費,之前點了一份11塊錢的小面,味道真的非常不錯,不過我是很少點外賣的,不會因為其它原因,我家冰箱裡面的東西是在是太多了,不僅僅有各種牛肉,羊肉,牛奶,紅酒,酸奶,而且也是通過外賣購買的,所以我對外賣的了解就是未來外賣會取代一切消費品類模式,而下面的店面將以體驗店的方式實現,說實話,我很少去那些體驗店,最多也只是去看看電影,而最近我甚至連電影也不出去看了,而我的消費方式全部都是快遞,除了出差住酒店外,我基本不去外面的店裡買東西,而那些店基本上也都有外賣,隨著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提高,未來的日用品消費基本全部在外賣中實現.
我做了3年美團外賣站長,作為業內人士我說一下不同的看法.
1.趨向多元化.外賣作為方便人們生活的重要渠道,隨著需求多樣化,未來不止送餐,現在已經開始送花,送葯品,送菜和生鮮等,未來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會納入外賣中去.
2.外賣和快遞行業合二為一.四通一達還在混戰的同時,殊不知美團和餓了么卻在布局快遞物流行業,四通一達能送的,我美團也能送,同樣是配送,為什麼不擴大一下業務范圍呢.
3.短期內難形成巨無霸壟斷.
F. 開專門外賣的餐店掙錢嗎
開專門外賣的餐店掙錢。
想要開一家外賣和堂食並存的餐飲門店,往往對餐廳的選址和大小都有一定的要求。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偏僻。而這樣的要求,使得門店的租金一漲再漲。
但是如果只做外賣餐飲,即便「躲在」巷子角落,即便店裡只夠站幾個人,也已經足夠。這一對比,能夠省下一大筆的房租。不僅如此,人工成本、水電成本等只做外賣的小店遠遠要低於前面,成本開支省去了一大筆的資金。
一個店鋪的基因由品類、區域競爭強弱、老客數量、品牌勢能強弱、產品品質、食材成本共同決定。店鋪基因好壞直接決定了外賣有沒有可能掙錢。也就是說每個店鋪做外賣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
開外賣店賺錢方法
1、通過廣告增加曝光
外賣平台商家端中的門店推廣,是快速提升門店曝光的自助營銷工具。其本質為流量引入和高效利用商家自主進行推廣引流,通過不同的工具產品。
例如:點金推廣、攬客寶、搜索推廣、金字招牌、鑽石展位、鉑金展位、超級流量卡等,來滿足獲新客、推新品、提單量、品牌滲透人群、品牌推廣傳播的最終目的。
2、設置「滿減活動」
通過不同檔位的拆分,讓顧客盡量湊單優惠,實現客單價的提升。
滿減檔位的設置要求
第一檔:提高曝光量和進店轉化率;所以第一檔力度要大,使用門檻要低,滿足基本顧客需求,提高進店轉化率。
第二檔:提高下單量和客單價;所以第二檔定價要價格偏高,可結合餐品,搭配一定套餐,第二檔要高於套餐價格,顧客會購買額外的產品進行湊單。
G. 蛋糕店的利潤與風險分別是怎麼樣的
開任何店鋪都是有利潤的,同時伴隨著風險,蛋糕店的利潤與風險也是多方面的。
一、蛋糕店利潤分析:
據行業人士分析,一家走上正軌的小型蛋糕店,通常情況下每日至少會接待120名消費者,按每人平均消費5元計算,日營業額則為600元,月營業額可達2.1萬元,除去成本,小店每月純利潤近1萬元。
前期投資七萬元的話,在下半年的時候就能收回成本了,當然也可能比成本要多,大部分利潤在1萬到3萬之間每個月。
注意事項:
1、需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開蛋糕店,人流量越大可以支撐的店就越多。在早餐的驅動下,烘焙行業從低頻的蛋糕消費變成了高頻的麵包消費,還帶來了供應鏈效率的變化。
2、在蛋糕店時代,主要銷售的品類是預訂蛋糕和保質期長的餅干、糕點等,它的核心考慮是保質期長、客單價高、定製價值大。但當人們開始采購早餐時,它的銷售品類核心變成了麵包、餅乾和牛奶,而且和過去非常不同,它的核心考慮是口感美味、營養價值高,容易批量製作。
H. 外賣快餐行業前景如何 怎麼樣做才能掙錢
在線外賣平台經歷過前宏謹期的高速擴張已經進入品質發展同步升級階段,市場亦進入穩定期,市場格局基本已蔽首基定。
據《中國在線外賣行業深度解析報告:競爭、模式與投資策略》分析指出,我國在線訂餐市場自2011年一直保持較高速增長,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1662.4億元,增長率為33.0%,而2016年用戶規模達到2.56億人,增長率為22.5%,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中國在線芹做訂餐市場正在進入穩定期,未來市場增長將主要從用戶存量著手,提升服務質量,維護用戶群體。
2016年以來,外賣市場用戶規模增速放緩,各大外賣平台之間的「燒錢大戰」也已經落幕,外賣平台首先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才能受到用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