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維多利亞時代的圖片及文字
開放分類: 英國、時代、維多利亞女王、歷史階段、強盛時期
目錄
• 維多利亞女王
• 時代特點
• 社會風氣
• 經濟:頂峰與衰落
• 建築風格
• 服飾風格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亞利山德拉·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於1837年繼承王位(當時她18歲),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3年。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1837年,18歲的女王維多利亞登基,新女王在繼位之前的日記中寫道:既然上帝把我置於這個國家的王位上,我將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尚年輕,可能在許多方面缺乏經驗,但我肯定,幾乎無人像我這樣懷著為國為民的良好意願和真切希望。女王充分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她在其一生中模範地履行了立憲君主的職責,因此深受國民的愛戴;她還是那個時代道德風尚的典範,她是賢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也是優秀的一家主婦。她自己生活嚴謹,工作刻苦,對別人又充滿責任感。在許多國人眼中,她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她漫長的63年在位時期則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頂峰。維多利亞在位時期,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所有國王中,她享有盛譽,這不是因為她做出了什麼轟動的事業,而是因為她什麼都不做,而僅僅恪守立憲君主的本分,做她那個時代的表率。
時代特點
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前接喬治時代,後啟愛德華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它的時限常被定義為1837年~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統治時期。亦有學者認為,應將通過改革法案(Reform Act 1832)的1832年視為一個新的文化時期的開端。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
維多利亞時代科學發明浪潮洶涌澎湃,維多利亞人信仰科學進步,對於工業革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汽船的出現使得運輸和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貫穿東西南北。
維多利亞時代的文藝運動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以及後印象派等。藝術界呈現出群星奪目的盛景。
維多利亞時代還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作家、詩人和他們的傳世之作,如英國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以及著名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等。
社會風氣
維多利亞時期以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而著稱,也是一個科學、文化和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的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術的發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這一時期還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種族平等的進步觀念,美國的廢奴運動正是這一進步思想的體現。
那個時代的中上層階級對於飲食非常講究,他們從遙遠的國度進口各種異國情調的香料、調料,用於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維多利亞時代有了歷史上最早的烹調學校,名廚編寫的烹調書籍風行英國,在這個時代人們最早將具體烹調方法如調料用量等詳細寫入書中。一些廚房小廚具也流行起來,如開罐器等,維多利亞時代還形成了許多進餐禮儀。
這個時期,英國盛行下午茶,貴族們早餐豐富,午飯簡單,晚飯很晚。據說,維多利亞女王的女侍從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會覺得很餓,於是便讓僕人拿些小茶點來吃,許多人紛紛效仿,下午茶漸漸成為一種例行儀式。事實上,圍繞著這種下午茶習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館開始設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眾開放的茶館,茶話舞會更成為一種社會形式,維多利亞時代的淑女小姐們在那裡與男友們會面。
這個令人神往的時代,並沒有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結束。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所謂「維多利亞時代」的真正結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
經濟:頂峰與衰落
維多利亞時代中期,英國達到強盛的頂峰,當時,它的工業生產能力比全世界的總和還要大,它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英國的富庶已經使新老世界為之矚目,1851年一個法國人參加了在水晶宮舉辦的博覽會後說:像英國這樣一個貴族國家卻成功養活了它的人民;而法國,一個民主的國家,卻只會為貴族進行生產。所以,維多利亞中期的英國為他們的無可匹敵的地位洋洋得意,它這時是世界的貿易中心: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西亞有我們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運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則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則遍及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長期以來早就生長在美國南部的我們的棉花地,現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溫暖區域擴展。
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然而從70年代開始,英國工業獨霸全球的地位卻開始喪失了,其他國家迎頭趕上,而以美國和德國最為突出。以國民生產總值為例,在1880年~1890年的10年間,英國年增長率是22%,德國是29%,美國是41%。1890年~1900年這10年英國是34%,德國也是34%,美國是38%。但1900年~1913年,英國平均年增長率只有15%,德國卻增長30%,美國增長了39%。1880年,全世界製造品出口總額中有40%以上是英國的,到了1913年英國、德國和美國三個國家在製造品出口總額中的比例變成了29.9%、26.4%和12.6%,英國的下滑趨勢是十分明顯的。當然這只是相對下滑,從絕對數字上看,英國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維多利亞時代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它的富庶,直至它結束時都是這樣。
然而這種富庶更像是一種罪惡,在維多利亞時代,財富的分配始終不均,貧富對比十分明顯。一方面,有貴族宮殿式的庄園生活;另一方面,則是農人破敗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則是失業工人絕望的生存掙扎。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差太大,一個國家存在著天堂與地獄的鴻溝。這一時期英國著名的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國說成是一個「兩個民族」的國家,「當茅屋不舒服時,宮殿是不會安全的。」與之相對應的,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制度、文官制度、司法制度、議會選舉制度等,都與時代格格不入。應該說「光榮革命」後英國建立起的這些政治制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不過時過境遷,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這套制度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成為強盛之中的一道不和諧的陰影。我們僅以議會選舉為例,1715年選民人口占人口總數的47%,到1813年,則只佔25%了。1793年一個由輝格黨組成的團體「人民之友會」曾發表過一份報告,說英格蘭總共400多個議席中,佔一半以上的256個議席是由11075個選民選出來的。選民人數少對於貴族最為有利,它能使貴族寡頭利用賄選來操縱選舉。這樣在18世紀,賄選風氣盛行,幾乎每一個議員都是靠花錢買進來的。議員花錢進議會,又必然指望政府再花錢收買他們。於是腐敗之風盛行於政界,這就是「腐敗的舊制度」。
總之,在進入工業化之後,英國被許多成就陶醉了,沉迷於世界霸主地位的無限自豪中,他們將這一切歸結於英國的制度優越,而根本沒有想到,它的制度仍存在許多結構性弊病。它猶豫於對制度進行及時的變革,由此出現制度發展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積累了種種的問題,這對於它的強國地位是十分不利的,這是造成日後英國衰落的一個潛在隱患。實際上,直到19世紀下半葉,當英國越過強盛的巔峰時,許多人才開始對國家制度進行反思,進而開始了對政治制度進行大調整的改革時代。雖然這些調整與改革緩和了社會矛盾,清除了延續已久的積弊,但此時要挽回昔日的雄風已經不可能了。由此看來,一個國家或民族應隨時審視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斷根據時代的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優勢中存在的隱患會影響全局,英國的教訓值得思考。
建築風格
當時還出現了許多代表各個時期風格的建築。在這一時期,西方世界的建築以簡潔的形式重現了以往各個時代的古典風格,如:希臘風格、哥特式建築風格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皆飛速變化,其最顯著的結果就是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劇增。財富的擁有及身份的提升喚起了中產階級改變居住環境和室內裝飾樣式的意識,他們急於在住宅建築上明確和標榜他們的成就。於是,以裝飾為主的「維多利亞風格」應運而生。工業革命使得批量生產成為可能,那麼「安樣式」設計製造便成為一種方便、廉價、普遍的標准,這為喜歡對所有樣式的裝飾元素進行自由組合的維多利亞式風格帶來了最簡便的機會,並使之最終擊敗了其他各種樣式。事實上,你很難對維多利亞樣式進行准確的分類,它其實包括了各種裝飾元素,樣式的混合和沒有明顯樣式基礎的創新裝飾的運用,是當時傢具和其它用品設計的典型特徵。
在建築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歷史上各種建築式樣的復興在整個維多利亞時期形成一種風尚。哥特復興樣式在英國首先備受推崇,新興的富商、資產階級渴望與貴族有同等的生活,他們對風格的准確性沒有興趣,因此經常隨機地使用幾種風格的元素:文藝復興式、羅曼式、都鐸式、伊麗莎白式或義大利風格。只是,維多利亞時期對這些風格的重新演繹並非只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現代的元素,並運用了新的建築材料,改進了原有的建造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原有風格進行了完善,是對多種風格所作的融合。毫無疑問,以當時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響,美國以及當時的英國殖民地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印度等地也開始風行維多利亞風格。不一樣的是,他們都採用了地方性的可利用材料和製作工藝,並按當地不同的氣候條件來適時改造住宅的式樣。例如,在美國,這個時期至少形成了八種不同的風格,如一開始的哥特復興式和義大利風格,接下來的粘貼式風格,19世紀後期的美國安妮女王風格、理查德森羅曼式、屋頂風格和殖民復興風格等,同時,埃及和東方特徵也融入其中,這些風格在時間上相互重疊,沒有特別明顯的開始和結束,多數的住宅都是混合風格,個人化的演繹非常豐富。
維多利亞時期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使得物品的種類面目一新,膠合板、鐵與黃銅管都能製造出簡單而實用的物件,也適用於裝飾設計,他們使得裝飾變得豐富起來。大部分的維多利亞式的設計是裝飾性的,傢具採用曲線的形式,凸出的裝飾和復雜雕飾的框架,用機器復制裝飾細部。室內的傢具既要舒適,又要顯得華麗,墊子於木框匹配,傾向於厚和突出,有些褶皺和束卷,墊子里的彈簧用以支撐柔軟而飽滿的表面,帶有精製而艷麗的編織圖案是其外部覆蓋材料的標准。這些傢具都有大的尺度和過分的裝飾,它是展示身份的象徵。在維多利亞時期,裝飾性的頂棚深受人們喜歡,大型住宅中的頂棚為石膏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石膏的玫瑰、圓形大浮雕從新古典的時代一直持續下來,在各種不同復興風格中被廣泛使用。精細的垂花、肋狀物和花卉以及結綵。如同檐口的圖案一樣,都充分表現出他們的本質特徵。淺浮雕廣泛流行,它是一種壓縮的輕質帶有線腳的牆紙,用在平淡的頂棚上增加質感。牆紙也是特別流行的牆壁處理方式,可用在木牆板上或樸素的粉牆上,其圖案也許是幾何形的,花卉的,甚至風景,牆紙邊緣設計一蛋箭或希臘線腳來收頭,以創造出合適的構圖。在一些樸素的住宅中,一般使用平松木地板,並用地毯覆蓋,然後用蜂蠟和松脂對其分色和磨光,用小塊不同著色的硬木鋪設成幾何圖案,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廳通常採用有裝飾的油彩的瓷磚,鋪設成幾何圖案。花飾瓷磚提供了一個耐久且易清洗的表面,在過廳及浴室中都很流行,豐富的色彩和肌理市的地面色彩紛呈。
服飾風格
維多利亞風格 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材質
蕾絲
有古董感的蕾絲材質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頭號代表。上好的蕾絲頗費手工,而且代價不匪,具有高級訂制的珍貴感,而如今先進技術手法的運用,令坊間的蕾絲也變得較為柔軟、透氣、易熨燙,因此開始被大面積運用在了服裝上。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們喜歡在領口、袖口、裙擺處露出內衣的蕾絲花邊,而就算是當時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鋪上白色刺綉蕾絲的桌布和餐巾,才顯得情調十足,可見蕾絲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性。
如今除了純蕾絲的上裝之外,蕾絲也被高超的拼接技術運用到了服裝的局部,例如領口、衣襟、袖口、下擺處等等,與其它材質混搭出更加華麗繁復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與硬挺材質的搭配使用,也使得蕾絲材質的適應面更加廣泛。體型較豐韻也能安心穿著。今年,高品質蕾絲的運用將變得無所不在。
荷葉邊
溫婉的荷葉邊今季再現,變化出新時代古典高貴的氣質。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季的荷葉邊擺脫了細碎的小家子氣,在融入了英國皇家氣質後,大大地舒展了開來,造型更加大氣,輕柔飛揚地蔓延在整個肩部和胸部。另一方面,荷葉邊也配合圓裙的裁剪,加以垂綴感的線條修飾,融維多利亞時代與愛德華時代於一體,更加具有貴族高雅的神韻。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蛋糕裙,本季無論是搭配休閑服飾的膝上蛋糕裙,還是出席酒會的長蛋糕裙,都十分受歡迎,能凸現維多利亞式的華麗典雅精神。
包紐
在維多利亞的典雅之下,紐扣也不再無足輕重,精緻、考究的材質成為了你不可忽略的細節所在。仿珍珠紐扣十分優雅,而更盛行的是包紐,用與服裝同材質的真絲或綢緞將紐扣包住,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裝飾感,同時,也體現出猶如手工定製般的縝密做工。不要小看這一排小紐扣,它是確保你的維多利亞小洋裝是否經得起挑剔的關鍵元素!
蝴蝶結
用閃亮的緞帶結一個蝴蝶結作裝飾吧,因為蝴蝶結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符號。區別在於,維多利亞式的蝴蝶結更加講究結後長長的飄帶,粗而寬的帶子或者是纖細的細繩都沒有問題!
■關鍵款式
立領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穿著趨向於保守,用層層疊疊的技法塑造華美感,而立領,就是其風格的最重要標志。有時候,精美的包裹要比裸露更加來得神秘、性感、有魅力,因此,今季小立領襯衫無比走紅,全棉材質具有學生般清純的氣息,而蕾絲的材質則又有成熟女性的婉約,加上蝴蝶結等重要元素的配合,在大衣領口露出,顯得十分華美精神,保暖時髦兩不誤。
羊腿袖
所謂羊腿袖,顧名思義就是指袖部猶如羊腿一般,上端蓬開,而近手腕處一長段收緊。這種極具歐洲古典美的袖型現在也開始走紅,無論是絲綢上衣或者針織毛衣都有運用到這款袖型,在強調蓬鬆有型上身的同時,相對縮短上衣的長度,是其要決。
除了羊腿袖外,具有公主氣息的泡泡袖和燈籠袖也十分盛行,蓬鬆的燈籠袖更加能凸顯小臂和手腕的纖細,流行的搭配方式是外穿七分袖外套,將燈籠袖露出一截,也十分漂亮。
高腰
維多利亞時期的高腰線略微區別於拿破崙時代的高腰線,而是以高腰的設計強調整體修長感的線條,在胸前和腰部強調曲線的抓褶、抽褶裁剪,同時有明顯的束腰特徵,既有修長感又不失豐滿,能讓穿著比例更加完美。
抓褶
抓褶和折皺都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關鍵詞,用垂直的線條塑造含蓄美,用褶皺創造華麗感,因此無論是襯衫、裙擺都有折皺出現,袖口的反褶也運用得較多。
妝容
無論是服裝還是彩妝,浪漫的紫色都是主角,淡薰衣草紫色的眼妝如下午茶般清甜悠閑,最適合搭配各種維多利亞造型的服裝,且相得益彰。此外光滑優雅的發髻現在也回來了,或者是中分的波浪長發,打破了春夏懶散寬松的形象,倡導精緻莊重。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
㈡ 華美的華夫餅好吃還是丹夫的格子蛋糕好吃
我覺得華美的吃起來扎實些... 蛋香味濃一點... 丹夫華夫餅比較濕潤一點... 個人覺得乾的應該彷彿添加劑會少些吧...
㈢ 蛋糕分幾種越詳細越好。帶圖片
蛋糕的種類有很多,根據材料和做法的不同,比較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海綿蛋糕、戚風蛋糕、天使蛋糕、重油蛋糕、乳酪蛋糕、慕斯蛋糕。
1、海綿蛋糕(Sponge Cake):海綿蛋糕是一種乳沫類蛋糕,構成的主體是雞蛋、糖攪打出來的泡沫和麵粉結合而成的網狀結構。因為海綿蛋糕的內部組織有很多圓洞,類似海綿一樣,所以叫作海綿蛋糕。海綿蛋糕又分為全蛋海綿蛋糕和分蛋海綿蛋糕,這是按照製作方法的不同來分的,全蛋海綿蛋糕是全蛋打發後加入麵粉製作而成的;分蛋海綿蛋糕在製作的時候,要把蛋清和蛋黃分開後分別打發再與麵粉混合製作而成的。
2、戚風蛋糕(Chiffon Cake):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基礎蛋糕,也是現在很受西點烘焙愛好者喜歡的一種蛋糕,像是生日蛋糕一般就是用戚風蛋糕來做底,所以說戚風蛋糕算是一個比較基礎的蛋糕。戚風蛋糕的做法很像分蛋的海綿蛋糕,其不同之處就是材料的比例,新手還可以加入發粉和塔塔粉,因此蛋糕的組織非常松軟。
3、泡芙蛋糕(Puff Cake):是英文PUFF的譯音,又譯成卜乎,也稱空心餅、氣鼓等。是以水或牛奶加黃油煮沸後燙制麵粉,再攪入雞蛋,通過擠糊、烘烤、填餡料等工藝而製成的一類點心。
4、重油蛋糕(Pound Cake):也稱為磅蛋糕,是用大量的黃油經過攪打再加入雞蛋和麵粉製成的一種麵糊類蛋糕。因為不像上述幾種蛋糕一樣是通過打發的蛋液來增加蛋糕組織的松軟,所以重油蛋糕在口感上會比上面幾類蛋糕來得實一些,但因為加入了大量的黃油,所以口味非常香醇。比較常見的是在麵糊中加入一些水果或果脯,這樣可以減輕蛋糕的油膩味。
5、乳酪蛋糕(Cheese Cake):音譯也可以稱為芝士蛋糕,是現在比較受大家喜歡的一種蛋糕。乳酪蛋糕是指加入了多量的乳酪做成的蛋糕,一般乳酪蛋糕中加入的都是奶油乳酪(cream cheese)。
㈣ 維多利亞風格的衣服是什麼樣的能不能傳上來個圖片~!
w維多利亞風格是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蕾絲
有古董感的蕾絲材質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頭號代表。上好的蕾絲頗費手工,而且代價不匪,具有高級訂制的珍貴感,而如今先進技術手法的運用,令坊間的蕾絲也變得較為柔軟、透氣、易熨燙,因此開始被大面積運用在了服裝上。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們喜歡在領口、袖口、裙擺處露出內衣的蕾絲花邊,而就算是當時流行的下午茶,也要鋪上白色刺綉蕾絲的桌布和餐巾,才顯得情調十足,可見蕾絲在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性。
如今除了純蕾絲的上裝之外,蕾絲也被高超的拼接技術運用到了服裝的局部,例如領口、衣襟、袖口、下擺處等等,與其它材質混搭出更加華麗繁復的效果。而另一方面,與硬挺材質的搭配使用,也使得蕾絲材質的適應面更加廣泛。體型較豐韻也能安心穿著。今年,高品質蕾絲的運用將變得無所不在。
荷葉邊
溫婉的荷葉邊今季再現,變化出新時代古典高貴的氣質。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季的荷葉邊擺脫了細碎的小家子氣,在融入了英國皇家氣質後,大大地舒展了開來,造型更加大氣,輕柔飛揚地蔓延在整個肩部和胸部。另一方面,荷葉邊也配合圓裙的裁剪,加以垂綴感的線條修飾,融維多利亞時代與愛德華時代於一體,更加具有貴族高雅的神韻。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利亞風格的蛋糕裙,本季無論是搭配休閑服飾的膝上蛋糕裙,還是出席酒會的長蛋糕裙,都十分受歡迎,能凸現維多利亞式的華麗典雅精神。
包紐
在維多利亞的典雅之下,紐扣也不再無足輕重,精緻、考究的材質成為了你不可忽略的細節所在。仿珍珠紐扣十分優雅,而更盛行的是包紐,用與服裝同材質的真絲或綢緞將紐扣包住,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裝飾感,同時,也體現出猶如手工定製般的縝密做工。不要小看這一排小紐扣,它是確保你的維多利亞小洋裝是否經得起挑剔的關鍵元素!
蝴蝶結
用閃亮的緞帶結一個蝴蝶結作裝飾吧,因為蝴蝶結也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要符號。區別在於,維多利亞式的蝴蝶結更加講究結後長長的飄帶,粗而寬的帶子或者是纖細的細繩都沒有問題!
關鍵款式
立領
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穿著趨向於保守,用層層疊疊的技法塑造華美感,而立領,就是其風格的最重要標志。有時候,精美的包裹要比裸露更加來得神秘、性感、有魅力,因此,今季小立領襯衫無比走紅,全棉材質具有學生般清純的氣息,而蕾絲的材質則又有成熟女性的婉約,加上蝴蝶結等重要元素的配合,在大衣領口露出,顯得十分華美精神,保暖時髦兩不誤。
羊腿袖
所謂羊腿袖,顧名思義就是指袖部猶如羊腿一般,上端蓬開,而近手腕處一長段收緊。這種極具歐洲古典美的袖型現在也開始走紅,無論是絲綢上衣或者針織毛衣都有運用到這款袖型,在強調蓬鬆有型上身的同時,相對縮短上衣的長度,是其要決。
除了羊腿袖外,具有公主氣息的泡泡袖和燈籠袖也十分盛行,蓬鬆的燈籠袖更加能凸顯小臂和手腕的纖細,流行的搭配方式是外穿七分袖外套,將燈籠袖露出一截,也十分漂亮。
高腰
維多利亞時期的高腰線略微區別於拿破崙時代的高腰線,而是以高腰的設計強調整體修長感的線條,在胸前和腰部強調曲線的抓褶、抽褶裁剪,同時有明顯的束腰特徵,既有修長感又不失豐滿,能讓穿著比例更加完美。
抓褶
抓褶和折皺都是維多利亞風格的關鍵詞,用垂直的線條塑造含蓄美,用褶皺創造華麗感,因此無論是襯衫、裙擺都有折皺出現,袖口的反褶也運用得較多。
妝容
無論是服裝還是彩妝,浪漫的紫色都是主角,淡薰衣草紫色的眼妝如下午茶般清甜悠閑,最適合搭配各種維多利亞造型的服裝,且相得益彰。此外光滑優雅的發髻現在也回來了,或者是中分的波浪長發,打破了春夏懶散寬松的形象,倡導精緻莊重。
㈤ 濟寧十三中旁邊的華美那裡有什麼樣的蛋糕呢有沒有水果的啊要多少錢呢
我可是你說的華美的老客戶啊,那裡的蛋糕比別的地方便宜還好吃。有水果的,我建議你買蛋糕上圖果膏的,果膏就相當於果醬,你讓他在果膏上面再多加一層水果啊,蛋糕邊上也可以加,帶果膏的相對於普通的貴一些,那裡有一款紫色的蛋糕很漂亮。你要是給他講價,他還會送你三塊錢的糕點。我就是那麼乾的。嘿嘿!
㈥ 描寫冬天冷的優美句子
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不時地向我襲來。並且,偶爾會有頑皮的小雪花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就像跳舞一樣。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樣:有的像銀針,有的像落葉,還有的像碎紙片,煞是好看。
冬季,很冷。大地把它那件柔軟光滑的大衣緊緊的裹在自己的身上,輕輕的撫摸著,愛不釋手。一陣刺骨的寒風吹過,它把那件大衣裹得更緊了。柔軟的大衣已經他裹硬了……冬天,在他的開始就走出了瀟灑的一步--寒風。夜幕降臨了,寒風好似一個醉漢,在大雪原上,在小鎮的每座房前游盪著,時而放開喉嚨狂怒地咆哮,時而疲憊地喘著粗氣。光禿禿的樹枝在狂風怒吼中戰栗,搖曳不定,月也怕冷似得躲進了雲層。人們顫著身子,捂著雙手走在大街上,狂風肆無忌憚,涼颼颼的,直灌入人的衣襟,吹得人心寒。樹木「嘩嘩」直響,狂風卷著樹枝樹葉揮動,像魔鬼的爪子在亂舞。冬天,用自己的獨特向人們展示了它的風姿!
打開深秋的大門,走出去,自己便覺得有股寒氣猛然襲來,刺疼著臉的風兒在吹著,枯黃的葉子在隨風飄落著,隨後也便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了,早晨也會有明顯的霜降落了,氣溫大幅度地降下去了,觀望四周——已是深秋了,冬天的腳步近了。
冬--聖潔的象徵。當時間老人的腳步跨進冬天時,整個家鄉都是純潔、晶瑩的冰雪。瞧,樹上如玉蘭綻放,屋頂如塗了白漆,道路如明月輕灑。綿綿的「柳絮」在空中盪游,甜甜的「白糖」從天而降。啊,整個家鄉彷彿跨進了冰川時代,整個心也似乎沉浸到水晶中去了。是啊!假如沒有冬,又怎能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佳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