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大全 » 槍支蛋糕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價格
擴展閱讀
蛋糕奶油凍了是什麼味道 2025-08-23 19:28:49
生日蛋糕在哪裡領取 2025-08-23 19:27:55

槍支蛋糕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4-05 02:37:47

Ⅰ CS 槍支 最好帶 圖片

樓主說的是不是這把

Ⅱ 求csol槍支圖片,越全越好、

CSonline上面有。你可以自己找找。沒有的話可以去CSonline台服上下載。那裡有。

Ⅲ 武器介紹

青龍偃月刀
因刀背如鋸齒,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一種刀刃部分為半月形,刀上鑄刻有龍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現於唐宋時代,用於操練,以示威武雄壯,並非實戰所用。
《三才圖會·器用》卷六:「關王偃月刀,刀勢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

丈八點鋼矛
又名丈八蛇矛,長一丈八的長矛,名為蛇矛並不是矛頭象蛇形,而是指其長度似蛇不要以為象金蛇劍那樣)。歷史上張飛所使矛沒有名稱,而東晉的陳安曾用過丈八蛇矛。
矛長丈八尺曰俏,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殺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敵陣之矛也。(漢劉熙《釋名·釋兵》)

鐵脊蛇矛
程普用的長矛,其矛桿為鐵鑄,曾用它於汜水關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軫。
而在現實中的鐵脊蛇矛應是矛頭為鐵鑄: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長,二為刃、一為。刃之脊隆起,脊之兩旁微陷,以通空氣,取其刃而易拔也。(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

涯角槍
趙雲的槍,意思是「海角天涯無對」,出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漢時的槍與矛的形制相似,多以長木桿或竹竿為桿,裝上銳槍槍頭,配以槍纓即製成。

諸葛槍
諸葛亮曾製造過兩丈長的木柄槍和二丈五尺長的竹柄槍,都加上鐵制槍頭。出於《事物紀原》。這大概是三國時期最長的兵器了。

方天畫戟
因其戟桿上加彩繪裝飾,又稱畫桿方天戟,是頂端作「井」字形的長戟。據《盪寇志》記載,呂布的畫戟重四十斤。在《三國志平話》呂布之戟長一丈二。歷史上,方天畫戟是一種儀設之物,並非用於實戰。

長柄鐵錘
西羌國元帥越吉的兵器,重一百斤,因為是長柄,所以打擊力比普通錘強的多,但使用者本身也要有相當的技巧和力量,使用時硬砸實架,其用法有涮、拽、掛、砸、架、雲、蓋等。越吉曾用它殺得關興膽寒,並將其打落斷澗,但隨後就被關羽(鬼魂)打跑。
武安國也用長柄鐵錘,可只重五十斤。

鐵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兩種兵器的混稱。蒺藜,即蒺藜棒,棒頭附以鐵刺、鐵丁,如刺蝟毛,因其壯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骨朵,也屬兵器棒類,一端如蒜頭狀,用以打擊敵人。

大斧
徐晃的兵器,通常用這兵器的武將都是猛將型的,如西涼大將韓德,零陵邢道榮。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摟、截等,舞動起來顯得粗獷、豪壯,可以顯出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
斧,甫也,甫,始也。凡將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釋名·釋用器》)

蘸金斧
東吳孫桓部將李異的兵器,是在斧頭上鍍金的大斧。

三尖刀
紀靈的兵器,重五十斤,又稱三尖兩刃刀。刀尖分為三支,"山"字形,中支形似劍狀略高,兩翼支稍低,兩面開刃,鋒利無比。刀柄後端有一三棱形鐵鐏,其用法以扎、絞為主。紀靈曾用它兩度與關羽交戰。其主要打法為支、拿、架、別、削、刺。

截頭大刀
龐德的兵器,其刀頭比普通大刀短一段,但刀背卻要厚不少。另南蠻孟獲的部下忙牙長也用這傢伙(是個菜鳥)。

馬岱寶刀
馬岱和鍾繇交戰時用的刀,其實對付鍾繇這號書法家根本是殺雞用牛刀。

古錠刀
孫堅在汜水關時用的兵器。被關羽所斬的徐州刺史車胄也是用這刀的。

衠鋼槊
周泰在赤壁之戰時用的兵器,是純鋼的長槊。

丈八長標
孟獲之妻祝融夫人的兵器,是南蠻的特有武器。

王雙大刀
王雙用的大刀,重六十斤。

二,短兵器

呂虔刀
晉書記載:呂虔有一口寶刀,聽人說,要位登三公,才可佩帶,便把它送給了別人。

龍泉劍
程普於赤壁之戰時用的寶劍。後晉張華夜觀天象,見牛,斗之間有劍氣照於江西,於是在滅吳之後,派預章人雷煥去豐城任官,結果在縣衙後石匣中找到龍泉,太阿二劍。

倚天劍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賦》中「拔長劍兮倚長天」的話命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稱曹操用倚天劍鎮威,青釭劍殺人。

青釭

七寶刀
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謀刺董卓。

雙股劍
又稱雌雄劍,劉備起兵時請良匠用鑌鐵打造的。一鞘雙劍,據說兩劍可和為一把寶劍使用。

松紋廂寶劍
共兩口,南蠻王孟獲和諸葛亮第一次對陣時的兵器。其劍身上鑲有如松紋一樣的劍紋。

孟德劍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三尺六寸,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思召劍
袁紹所有,上銘曰思召。《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卧所,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

飛景三劍
曹丕所造。《典論》曰,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長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厲以(石)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
余好擊劍,善以短乘長。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爐,巨橐自鼓。靈物彷彿,飛鳥翔舞,以為寶器九,劍三:一曰飛景,二曰流采,三曰華鋒。
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劍三,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兩,淬以清漳,厲以(石監)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兩。(《曹丕集,劍銘》)

文士劍
楊修獻於魏文帝曹丕的寶劍。 魏文帝愛楊修才,修誅後,追修,修會以寶劍與文帝。帝後佩之,告左右曰:「此楊修劍也。」 (《文士傳》)

蜀八劍
蜀昭烈帝鑄 ,採金牛山鐵 ,三尺六寸 ,一備自服,余賜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鎮山劍
蜀後帝禪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吳六劍
吳大帝孫權所有。《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皇帝吳王劍
吳主孫皓鑄。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建衡元年鑄。

日月刀
西涼大將韓德的四子韓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兩口。

百辟寶刀
曹丕為魏太子時所造。
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刀三:其一長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兩。文似靈龜,名曰靈寶。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長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兩。其三鋒似霜。刀身劍挾,名曰素質,長四尺三寸,重二斤九兩。(《曹丕集,劍銘》)

龍鱗刀
曹丕所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才,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典論》:魏太子丕造百辟寶刀,一曰靈寶,二曰含章,三曰素質,又作露陌刀,一名龍鱗刀。
曹丕《露陌刀銘》:於鑠良刀,胡煉亶時,譬諸鱗角,靡所任茲。不逢不若,永世寶持。利用衛身,以威弗治。
百辟匕首二:
曹丕所造,其一理似堅冰,名曰清剛,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揚文。

鐵鞭
黃蓋使用的武器,為六角形,曾用他打中蔡瑁的護心鏡。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武經總要》)

鋼鞭
文鴦的兵器,在樂嘉橋邊文鴦曾用它兩次殺入魏將叢中,打死不少魏將,看來很適合近身戰(文鴦也用槍的)。

四楞鐵簡
蜀將傅僉的兵器,簡,當為「鐧」,類似鞭,四棱形,鐵制。是一種盛行於宋代的兵器。曾用它打得魏將李鵬眼珠迸出。
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鐧,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武經總要》)

雙鐵戟
典韋的兵器,重八十斤,於長刀等,後於宛城之戰被胡車兒盜走,致使典韋戰死。
夫事不可自謂己長,余少曉持復,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 為蔽木戶。後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復,每為若神,對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狹路,直決耳!(《典論·自敘》)

三,弓弩

諸葛連弩
諸葛亮在蜀時製造,稱為元戎,弩箭用鐵制,長八寸,將十枝箭放在一個弩槽里,扣一次板機,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隨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繼續射出。

寶雕弓
漢獻帝許田圍獵時用的弓。弓身雕有花紋,鑲有寶石、玉器為裝飾,故名寶雕弓。

鵲畫弓
孫堅在汜水關所用的弓。弓身上繪有喜鵲圖案以求吉祥。呵呵!可只放兩箭就斷了,和他兒子孫策那把一揮就剩把的劍都系偽劣產品。

虎筋弦弓
呂布轅門射戟時的弓。因為是用老虎的筋作為弓弦的,所以能輕易的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把個紀靈看得兩眼發直,人都傻了。

兩石力之弓
拉力為兩石(240斤)的弓。古代開弓力量大小以石為單位計算,一石為120斤。黃忠和王雙都是用這種強弓的。

四,投擲器

手戟
太史慈所用之物,《釋名·釋兵》: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擲。可見手戟是一種供手持投擲擊政的戟。與「卜」字形鐵戟的頭部相似,在直刺的旁側有一個橫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細繩纏繞,以供握執,用時單手操持,遙擲擊敵。
董卓曾「拔手戟擲布」。而孫策也曾以手戟投擊嚴白虎之弟,當即將他殺死。
晉張協《手戟銘》:錟錟雄戟,清金練鋼。名配越棘.用遇干將。嚴鋒勁技,擒鍔耀芒。

短戟
典韋在濮陽救曹操時所用的暗器,比手戟略短,雖沒手戟精緻,但很實用。韋乃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十數人。眾皆奔走。

飛石
又稱沒羽箭。許褚善用的暗器。向遭寇亂,聚宗族數百人,築堅壁於塢中以御之。一日寇至,他令眾人多取石子准備,親自他用飛石擊之,無不中者,寇乃退去。但後來在戰場上從未見其再用。

流星錘
王雙所用的武器。由錘身、軟索、把手三部分組成。錘的重量大小,根據使錘者量力而定。錘頭末端有象鼻孔,以貫鐵環,下以繩索扣環,軟索有以蠶絲夾頭發混合編制,也有紗線編制而成。軟索粗如手指,長一丈五尺至二丈。

飛刀
南蠻孟獲之妻祝融夫人的暗器,曾用他射中蜀將張嶷左臂,令其翻身落馬被擒。

銅撾
馬超戰張飛時曾用它投向張飛(本是銅錘)。也稱為"抓",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馬超所用應為短撾,撾頭似斧腦可宕擊

Ⅳ cs1.6所有槍支的介紹(不要圖片) 重賞!

13:SIG-SAUER手槍是由瑞士SIG公司研製,德國SAUER公司生產的手槍。在SIG-SAUER系列手槍中最早的型號是P220手槍。SIG-SAUER P220手槍是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目的是為取代P210。雖然P220是P210的改進,但比起P210性能更完善,更安全可靠,而且價格也更便宜。SIG公司以P220為基礎開發出的一系列的手槍憑著性能優良、*作可靠,在軍用、警用和民間市場都很受歡迎.

Ⅳ 武器圖案生日蛋糕

去網上搜啊

Ⅵ 中國槍械有哪些種類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先後完成了以五三式系列和五六式系列為代表的兩代蘇式機槍的仿製,不僅第一次實現了中國軍隊裝備的制式化,而且也鍛煉了技術隊伍,積累了研製經驗。出於對機槍技術性能的考慮,要使武器裝備適應中國氣候、地形、地貌條件,適合中國人機匹配要求,適合中國軍隊作戰特點和傳統戰法,以及資源立足於國內的重大政治、經濟和軍事需求,中國走上了自行設計製造的道路。四十多年來,自行設計製造並已裝備使用的機槍有六七式、六七一式和六七二式輕重兩用機槍、七七式高射機槍、八一式輕機槍、八五式八五式高射機槍和八二式艦載機槍等近十種機槍,其中有些機槍的性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海戰兵器。護衛艦、巡洋艦、航母、戰列艦、導彈艇、魚雷艇、掃雷艦、補給艦、布雷艦、兩棲攻擊艦、兩棲指揮艦、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直升機母艦、常規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 。

Ⅶ 我要各種槍的圖片和介紹越多越好!

http://www.110bbs.blogchina.com/117942.html
這里有各樣的手槍.
GB自動手槍、F92N、P88、CZ7592式、格洛克17、沙漠之鷹、M617轉輪,
http://bbs.uying.com/112/56972/List.asp?Page=3
這里還有一些圖片:
http://www.6to23.com/pic/juns/194/list4.htm
http://bbs.zahuopu.com/archiver/tid-16581.html
http://www.chn110.com/forum_view.asp?forum_id=13&view_id=5564&page=1
希望滿意

Ⅷ 我放幾張槍支的照片會不會被抓

理論不會,但是如果你的拍攝地就是你家,而你發的圖片又被別人舉報警察找到你了。或者盜用圖片造謠的話會被抓!

Ⅸ 求CS1。5里的全部槍名(能中文的就寫上中文)和圖片~!

圖片沒法貼,在這里只先告訴你兩把最常見的槍,其他槍支請看這里
http://www.cggood.com/CG/Maya/zhal/200703/6700.html

m4a1 (CT B43)
由於以往的CAR-15的有效射程都比較低,終點彈道性能不穩定,1988年由柯爾特公司授命於美國陸軍部,在陸軍部與海軍陸戰隊聯合參與下研製新型的M16卡賓槍。柯爾特公司的工程師把槍管弄短至14.5英寸(370mm),槍管上增加了一個縮頸用以掛裝M203榴彈發射器,採用伸縮槍托,射擊方式為半自動和三發點射,護木內採用了雙層的鋁制隔熱屏。這種新型卡賓槍的柯爾特公司產品編號為Model 720,在1991年3月軍方正式定型並命名為「美國5.56mm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口徑M4卡賓槍」(The 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 NATO, M4)。由於M4和M16A2非常相似,事實上它們有80%的零件可以互換,因此最初也稱為M16A2卡賓槍。M4首先裝備82空降師,用於替代M16A1/A2步槍、M3沖鋒槍和車輛駕駛員使用的部分9mm手槍,1994年正式列裝。柯爾特公司又為海軍研製了一種射擊方式為半自動和全自動的Model 727,除射擊方式外其他與M4完全一樣,因此有些人稱Model 727為M4增強型(M4 except)或海軍型M4。

主要技術數據

全槍長 760/840毫米(托縮/托伸)槍管長370毫米
全槍重 2.54千克 最大射程 600米
初 速 906/921米/秒(SS109/M193彈)
理論射速 700—1000發/分 彈匣容量 20—30發

AK47 (T B41)
AK-47突擊步槍是前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Kalashnikov)設計的。在中國其仿製品曾被稱為沖鋒槍(仿製的1956年式步槍也曾長時間被稱為56式沖鋒槍)。

AK-47突擊步槍,於1947年定型,1949年裝備部隊。前蘇軍摩托化步兵部隊、空軍和海軍的警衛、勤務人員使用木製或塑料制固定槍托型,傘兵、坦克乘員和特種分隊使用折疊金屬槍托型。AK-47的動作可靠,勤務性好;堅實耐用,故障率低,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射擊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風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結構簡單,分解容易。但是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影響精度,而且重量比較大。AK-47是裝備范圍相當廣泛的步槍,除前蘇軍外,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有的還進行了仿製或特許生產。蘇軍所裝備的AK-47於50年代末由其改進型AKM所取代。

演變過程: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設計了一種發射7.62×39mm М1943式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半自動卡賓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活塞和活塞桿固定在一起,但與機槍框並不相連,彈匣容量10發,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這種槍採用槍機回轉式閉鎖,順時針方向旋轉的閉鎖機頭上有兩個大的對稱閉鎖突筍。這種閉鎖方式是直接參考美國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的。不過在這把半自動卡賓槍上的旋轉機頭是經過了卡拉斯尼柯夫的改進,比較長,旋轉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閉鎖機構動作的可靠性。

AK-47的研製其實是從這種看起來毫不相乾的半自動步槍開始的,這種卡賓槍的閉鎖機構的進一步改進成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1945年至1990年之間研製的所有自動武器的核心部分,這個系統經歷了50多年的實際應用考驗,證實其具有非常優越的可靠性,因此這個系統也被人們稱之為卡拉斯尼柯夫系統。

這種半自動卡賓槍1945年的試驗型是1944年試驗型半自動卡賓槍的改進型,基本特徵一樣,管狀的拉機柄位於右上方。彈匣設計有所改變。但槍管上方的導氣室,有點像西蒙諾夫的SKS,導氣裝置的外形上也已經有了一些AK-47的端倪了。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開始設計突擊步槍。在這種半自動卡賓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一種全自動步槍,並送去參加國家靶場選型試驗。樣槍稱之為AK-46,即1946年式自動步槍。導氣裝置和槍機基本上與原來設計的半自動卡賓槍一樣,使用沖壓鉚接機匣,發射機構有單發和全自動兩種,連發阻鐵在扳機上;30發弧形彈匣的入口在機匣下方,保險/快慢機柄都在機匣左側,手槍型握把,槍托、前握把和護木都是木製的,槍口制退器為圓柱形。

AK-47型試驗型的操作原理與AK-46一樣,不同的是:活塞、活塞桿和槍機體首次採用連成一體的方案——用螺桿固定在一起。機匣是沖壓成形的,機匣前部與槍管固定,保險/快慢機柄首次被安放在機匣的右側。導氣室沒有調節裝置,拉機柄在右側。AK-47型2號試驗槍的特徵是改變了導氣室、活塞、活塞桿的設計。延長了導氣孔,增加進入導氣室的火葯燃氣,導氣筒下方與槍管之間的位置有泄氣孔,活塞桿有四條凹槽。槍口制退器改為雙室結構。3號試驗槍改變了導氣室的設計,使圓柱形的導氣活塞在導氣室內處於完全密封的狀態,活塞桿有四條凹槽。採用新的槍口制退器。

AK-47突擊步槍(第1型)是最終定型並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產的AK-47突擊步槍,這種武器是為機械化步兵研製的,同一年蘇聯軍隊正式採用AK-47。這種型號並沒有刺刀,機匣和許多配件是用沖壓工藝來生產的,採用沖壓工藝的好處是材料消耗少,生產效率高。許多人把這種早期的AK-47稱之為「第1型」,以區分1951年和1953年生產的AK-47。

1951年的試驗型(第2型)是在1951年生產的,主要的改變是把機匣的生產方法從沖壓轉變為機加生產。通過機械銑削出來的機匣的優點是比較結實,但缺點是比較重,而且材料消耗大,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生產這樣一個重量不超過0.65kg的銑削機匣,一開始時竟需要2.65kg的鋼材。發射機構、槍托和握把都經過加強,並增加了一種單刃刺刀。這種新生產的AK-47被稱為「第2型」,不過第2型的產量很少,很快就被第3型所取代。

AK-47(第3型)是在1953年定型,主要是改進了第2型的槍托連接方式,特別是簡化了機匣的機械加工方法,使之便於大量生產。這一型號被正式稱為「7,62mm Light-Weight Kalashnikov Assault Rifle (AK)」,即「7.62mm輕型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許多人稱其為「第3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改用機械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麼,第3型的銑削機匣卻比第1型的沖壓機匣更輕。另外第3型的改進還包括彈匣,採用輕金屬的新型彈匣在強度也加強了,而且與原來的鋼制彈匣可以互換;此外,槍托連接方式也進行了簡化和加固,這一系列的改進使突擊步槍的整體重量比第1型更輕,而彈道性能則與第1型完全一致。

結構特點:
AK-47式突擊步槍動作可靠,勤務性好;堅實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風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結構簡單,分解容易。但是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影響精度;與小口徑步槍相比,系統質量較大,攜行不便。該槍使用M43式7.62mm中間型槍彈。該槍有配用固定式木製槍托和折疊式金屬槍托兩種。

該槍槍管與機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線部分長369mm,槍管鍍鉻。無論是在高溫還是低溫條件下,射擊性能都很好。機匣為鍛件機加工而成。彈匣用鋼或輕金屬製成,不管在什麼氣候條件下都可以互換。

擊發機構為擊錘回轉式,發射機構直接控制擊錘,實現單發和連發射擊。發射機構主要由機框、不到位保險、阻鐵、扳機、快慢機、單發杠桿、擊錘、不到位保險阻鐵等組成。快慢機位於槍的右側。當快慢機裝定於自動位置時,單發阻鐵的後突出部被快慢機下突出部壓住,不能轉動,故扣不住擊錘。此時,擊發阻鐵扣住擊錘而成待擊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解脫擊錘,擊錘回轉擊發。此後,只要扣住扳機不放,擊發阻鐵和單發阻鐵都扣不住擊錘,只有不到位保險阻鐵卡筍能抵住擊錘卡槽。當機框復進到位壓下不到位保險阻鐵傳動桿時,卡筍即脫離擊錘卡槽,擊錘回轉擊發。以後則重復上述動作,實現連發射擊。當快慢機裝定於半自動位置時,首發彈擊發前,阻鐵扣住擊錘而成待擊狀態。扣壓扳機後,阻鐵解脫擊錘,單發阻鐵也一同向前回轉。若扣住扳機不放,則擊發後擊錘被機框壓倒的同時即被單發阻鐵扣住。此時,由於機框未復進到位,不到位保險阻鐵傳動桿向上抬起,卡筍和擊錘卡槽之間有少許間隙。當機框復進到位,再次解脫不到位保險阻鐵時,擊錘被單發阻鐵扣住,若再次發射,必須先松開扳機,使單發阻鐵解脫擊錘,擊錘隨之被擊發阻鐵扣住再次成待擊狀態。如果機框復進不到位,槍機閉鎖就不確實。此時,機框的解脫突筍沒有壓下不到位保險,故保險阻鐵卡筍不能脫離擊錘卡槽。因此,即使扣壓扳機,擊錘仍不能向前回轉,於是形成不到位保險。快慢機柄在最上方位置時,其下突出部頂住單發阻鐵後突出部和扳機後端突出部的右側,故扣不動扳機,實現保險。若此時擊錘在待擊位置,彈膛內有槍彈,因扣不動扳機,擊錘不能解脫,所以形成後方保險。若此時擊錘在擊發位置,因扣不動扳機,阻鐵不能向前回轉,擊錘後倒時即被阻鐵擋住,機框只能後坐一很短的距離,不能將彈匣內的槍彈推進彈膛,故形成前方保險。

該槍瞄準裝置採用機械瞄準具,並配有夜視瞄準具。柱形準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門都有可翻轉附件,內裝熒光材料鐳221。表尺分劃為100~800m,一個分劃為100m,戰斗表尺裝定300m。但使用瞄準具瞄準時,只能上下擰動準星作高低校正,無法進行風偏修正,而且夜間射擊時往往將準星護翼誤認為是準星。

有一種說法,認為AK-47是抄襲了MP44/Stg44突擊步槍而設計出來的,證據就是兩者外形相似。但事實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結構和原理,都有著極大的不同;也只是輪廓投影的相似而矣。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設計概念,不過在那個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術成熟且有大量實戰經驗的參照物。AK-47是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帶有設計者自己技術性質的創新設計的步槍。

性能數據:
口徑:7.62mm
彈葯:M43式7.62×39mm槍彈
初速:710m/s
有效射程:300m
槍口動能:1980J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回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30發
全槍長:870mm
槍托折疊:645mm
槍管長:415mm
膛線:4條,右旋,纏距240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4.3kg
準星:柱形
照門:U形缺口式

Ⅹ 在微信上發槍支圖片會有什麼後果

這個屬於個人愛好、別進行買賣活動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