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案【三篇】
一問水仙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要「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根據《指南》精神,結合我園正在開展的「音樂教學游戲化」課題,我設計了這一歌唱活動。它是以大班愛家鄉主題活動「美麗漳州我的家」中的二級主題「家鄉的特產」為背景的。漳州是的花果之鄉,水仙花是「漳州三寶」之一,是漳州的市花,享譽海內外。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我根據教學需要創作了多首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歌唱家鄉的幼兒歌曲,《問水仙》和練聲曲《百花村裡百花開》(「百花村」是漳州一個非常有名的村莊,村民以種花為生)就來源於此。其中歌曲《問水仙》旋律優美,歌詞淺顯易懂,富有鄉土氣息。此歌唱活動是在幼兒對水仙花和百花村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開展的,以「游百花村」的情境把四個環節串連起來,層層遞進,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歌曲,進一步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提高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體驗合作演唱問答歌的樂趣。
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的意境,有表情地合作演唱問答歌。
2.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大方勇敢地與教師和同伴交流、互動。
3.在歌唱中進一步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准備:
1.材料准備:PPT課件,水仙花實物或圖片,歌曲《問水仙》的錄音,碰鈴,眼罩。
2.經驗准備:初步了解漳州的百花村和水仙花,會演唱練聲曲《百花村裡百花開》。
過程:
一、做律動引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百花村玩,出發嘍!
(播放歌曲《問水仙》,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
(析:此環節是活動的導入部分。百花村在漳州是個很有名的村莊,很多幼兒都去遊玩過,以此引入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幼兒和教師一起在《問水仙》的音樂聲中做律動,能形成對歌曲旋律的初步感受,為後面學習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練聲《百花村裡百花開》
師:哇,百花村裡的花兒都來歡迎我們了!快看看,都有什麼花呀?(教師根據練聲曲內容依次播放蘭花、菊花、玫瑰花的PPT課件。音樂響起,幼兒開始練聲,每一段都比前一段高半度。)
(析:練聲曲《百花村裡百花開》切合游戲情境,既能達到讓幼兒練聲的目的,又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在游戲中學習歌曲《問水仙》
1.教師播放水仙花PPT課件,引出水仙花。
師:快看,還有什麼花也來歡迎我們了?(水仙花。)
師:關於水仙花你們都知道些什麼呢?(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
師:你們說得真好!今天水仙花仙子要跟我們一起玩游戲,掌聲歡迎!
(教師自然引出水仙花並調動幼兒關於水仙花的已有經驗。)
2.幼兒玩游戲「聽音變花朵」,初步感受歌曲《問水仙》。
(1)教師邊朗讀《問水仙》歌詞邊引導幼兒玩游戲「聽音變花朵」,讓幼兒在游戲中初步感知和學習歌詞,並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花朵的形狀。
師:我們玩的第一個游戲叫「聽音變花朵」。請你們圍成一個大圓圈,老師繞著圓圈邊拍手走邊念兒歌《問水仙》,老師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停在誰跟前,誰就做一個花朵的動作,表示自己變成了一朵花。我們來看看哪朵花開得最漂亮。
師:哇,花兒們都開得這么漂亮呀!還有誰能變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花朵呢?師: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邊念兒歌《問水仙》邊玩游戲,看看誰有新的變化。
(2)教師邊唱歌曲《問水仙》邊引導幼兒玩游戲「聽音變花朵」,幼兒在游戲中完整感受歌曲。(玩法同上,玩兩遍。)
師:請注意,我們的游戲要升級了,請你們邊玩游戲邊注意聽兒歌有什麼變化。(教師邊唱歌邊與幼兒玩游戲,引導幼兒發現兒歌變成歌曲了。)
師:你們都發現游戲中的兒歌變成歌曲了,真棒!現在就請你們聽歌曲來變花朵,再來看看誰變的花朵最漂亮。
3.幼兒玩游戲「聽歌聲找水仙花仙子」,嘗試演唱歌曲《問水仙》中的回答部分。
師:水仙花仙子就藏在我們中間,想把她找出來嗎?師:請男孩女孩各推選一名代表上來比賽,誰找到水仙花仙子,誰就可以得到一枝水仙花,看看誰得到的水仙花最多。
??(1)男孩代表「聽歌聲找水仙花仙子」。
玩法:請男孩代表戴上眼罩站在圓圈中間,教師邊唱「我問水仙花,哪兒是你家?水仙花兒告訴我」,邊按節奏輕輕點每個孩子的頭,最後一拍點到誰,誰就唱「九龍江邊圓山腳下」。男孩代表取下眼罩去找剛才唱歌的人,並問他:「你是水仙花仙子嗎?」如果找對,這個孩子就答:「我是水仙花仙子。」男孩代表就可以得到一枝水仙花;如果找錯,這個孩子就答:「我不是水仙花仙子。」男孩代表就不能得到水仙花。(完整游戲兩遍,看男孩隊能得到幾朵水仙花。)
(2)女孩代表「聽歌聲找水仙花仙子」。(玩法與規則同上。)
(3)男孩女孩玩接龍唱歌游戲。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數數哪隊得到的水仙花多。
師:好,接下來我們要玩接龍游戲了,請得花多的隊唱問的部分,得花少的隊唱答的部分。大家要注意接好,接不上的就輸了哦。
師:哇,你們合作得真好!如果交換一下,得花少的隊唱問的部分,得花多的隊唱答的部分,是不是也能唱得一樣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4.師幼以問答形式演唱歌曲。
師:好,現在老師唱問的部分,你們都當水仙花仙子一起唱答的部分。
師:水仙花仙子們唱得真棒!老師也好想當水仙花仙子呀!你們唱問的部分,老師當水仙花仙子唱答的部分,行嗎?5.幼兒了解歌曲名稱,跟隨琴聲完整演唱歌曲。
師:今天我們唱的歌曲《問水仙》,唱的就是我們漳州的市花——美麗的水仙花,它表達了我們對家鄉水仙花的熱愛。現在我們一起跟著琴聲用優美的聲音來完整演唱歌曲。
6.幼兒邊隨著伴奏演唱歌曲邊自由表演,並在歌曲結束時自由做花的造型動作。
師:老師還准備了一種小樂器,大家看看是什麼呀?(碰鈴。)
師:現在,老師用碰鈴來伴奏,你們用動作來表演,我們一起把這首歌變得更美。好嗎?師:請大家都扮演水仙花仙子,邊唱《問水仙》邊自由表演,唱完時做一個好看的造型動作來表現美麗的水仙花,可以自己一個人做,也可以跟朋友合作。我們來看看哪朵水仙花最漂亮,好嗎?(析:此環節是歌唱活動的主要環節。幼兒通過「聽音變花朵」「聽歌聲找水仙花仙子」、問答對唱、合作表演等多種游戲形式,從單純感知歌詞、完整感受歌曲、用歌問答到聽伴奏完整演唱,再到邊唱邊自由表演,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碰鈴的引入則為幼兒在音樂區探索用各種樂器為歌曲伴奏埋下了伏筆。)
四、做律動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不僅跟美麗的水仙花仙子玩了許多好玩的游戲,還學會了唱一首好聽的歌《問水仙》,大家高興嗎?跟水仙花仙子說「再見」,我們繼續去游百花村吧!
(析:結束部分與引入部分前後呼應,幼兒很自然地隨著熟悉的《問水仙》旋律邊唱邊舞,這對於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和表現這首歌曲起到了強化作用。)
延伸活動:
1.鼓勵幼兒在音樂區探索用不同樂器為歌曲伴奏,並製作各種道具裝扮「水仙花仙子」,合作表演這首歌曲。
2.建議幼兒回家後給家人演唱這首歌曲,並教家人學唱。
附:問水仙
註:九龍江是漳州的母親河,圓山腳下是水仙花產地。
二「我是小小兵」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社會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選用的音樂是我國作曲家冼星海先生於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之第七樂章——《保衛黃河》。此樂曲曲風明快、豪放,音樂形象分外鮮明,如曲中的「風在吼,馬在叫」,以及齊唱、輪唱的方式,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一幅行軍打仗的畫面躍然眼前。於是,我創設了小小兵行軍渡黃河打敵人的游戲情景。整個樂曲為ABA結構,A段音樂明快有力,B段音樂緊張急促,根據音樂的明顯變化,創設了操練本領——渡黃河、爬鐵絲網——英勇戰斗的故事情境。旨在通過幼兒與音樂的有效互動,真正地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嘗試讓幼兒初步熟悉並喜歡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的旋律,感知樂曲氣勢宏偉、曲調有力的特點;
2.嘗試按音樂的節奏創編動作,並用動作完整表現練習本領、渡過黃河、匍匐前進、英勇戰斗等情節;
3.萌發愛國情感。
活動准備:視頻片段、音樂《保衛黃河》、道具。活動過程:
1.視頻導入,了解音樂背景。
師:你們看過打仗的電影嗎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小段,你們看!
師:你看到了什麼
幼:風很大,黃河水流很急;戰士們扛著武器,有的步行,有的騎著馬;他們在打敵人……
小結:是啊,在很多年以前,我們家人、我們祖國遭受日本兵的侵略,千千萬的中國戰士包括普通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跟敵人展開了戰爭,最終打敗了敵人,他們厲不厲害(評析:視頻導人,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黃河風高浪急,戰士們扛著武器行軍穿梭,不畏困難與敵人英勇戰斗的場面。此處視頻抹去了原聲,配以此節活動選用的音樂《保衛黃河》,引導幼兒在初步了解抗日歷史的同時感受音樂宏偉壯闊的特點。)
2.聽賞樂曲,引導游戲。
(1)欣賞A段,操練游戲。
師:今天我們就聽著好聽的音樂來做小小兵,我們來玩打敵人的游戲。打敵人之前必須練好各種本領。
師:你准備練什麼本領
幼:可以練打拳/打槍,練刺刀/扔手榴彈……
師:讓我們跟著有力量的音樂來練,試試練本領的時候喊出口號會更神氣呢。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把這些本領連起來練一練!(評析:老師提出問題,你准備練什麼本領幼兒充分調動已有經驗,想出各種可操練的本領,教師引導:「請這位小兵帶領大家一起練本領。」幼兒的個體經驗轉化為幼兒的集體經驗,他們跟隨音樂節奏創編出打拳、打槍、練刺刀、扔手榴彈等動作。最後將這些本領連起來整體地表現,從思維的發散到動作的整合,收放自如,同時也呈現出跟隨音樂操練動作的整齊美。)
(2)欣賞B段,渡水夜襲游戲。
師:准備出發啦!我們先要渡過波濤洶涌的黃河,才來到敵營。
師:聽!我們一路上會遇到哪些危險呢(播放B段音樂)
師:你好像聽到了什麼聲音
幼:馬叫聲,風聲/很危險的聲音……
第一,行軍渡水游戲。(音樂B前段)
①師:是呀,風在吼,馬在叫。小兵會怎麼樣誰來試一試!
幼:小兵被風吹得後退了好幾步/小兵被風吹得打轉轉……
馬在叫,很危險,要勒住韁繩!
②師:前面就是波濤洶涌的黃河啦,你准備怎樣渡黃河
幼:劃船,游泳/架橋/騎馬……
師:用你想到的好辦法帶小兵們渡河試一試!
③讓我們聽著音樂連起來試一試!
第二,越過封鎖線。(音樂B後段)
師:終於渡過了黃河,前面就是敵營,敵人很狡猾,有探照燈、有布得很矮的鐵絲網,怎麼辦
幼:爬過去/要趴得很矮很矮,不能碰到鐵絲網……
師:請大家跟著音樂來練一練!
小結:這樣匍匐前進既碰不到鐵絲網,又不容易被探照燈發現。
(評析:此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在充分感受與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去理解音樂,繼而用自己的動作去表現音樂,教師盡可能地「站在了孩子的背後」,給予他們思考的餘地、實踐的空間。當然教師始終為主導,支持幼兒的發展,引領幼兒關注需解決的問題,比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去表現音樂前半段行軍渡河的場面,配以兒歌:風在吼,呼;馬在叫,吁!我來劃船/我來游泳……,121212!)(3)欣賞C段,戰斗游戲。
師:沖進敵營我們就要幹嘛啦
幼:跟敵人戰斗!
師:讓我們用之前練習的本領來打敗敵人!注意,後面有敵人!左邊!……
小結:我們的小小兵真聰明,哪個方向有敵人就往哪兒打。
(評析:如果前面是「收」,這個環節就是「放」,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現戰斗,有了操練游戲的基礎,幼兒能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邊動作邊變換方向。)
(4)完整聽賞,連貫游戲。
①完整聽音樂ABA,回顧各段情節。
師:我們連起來聽一遍音樂,回憶一下剛剛我們是怎樣打仗的
師:聽出來音樂有幾段
幼:三段。
小結:第一段是練習本領,第二段渡黃河、爬鐵絲網,第三段跟敵人展開戰斗。②連貫游戲一遍,表現練習本領,渡過黃河、匍匐前進和英勇戰斗。
師:這里是我軍陣地,前面是黃河,敵營在那邊,我們操練一下!
小結:小小兵們真能幹,聽得懂音樂的指揮,又趕跑了敵人!
③加上前奏,完整表現。
師:這一次我們真的要去打仗啦!真的打仗要帶上什麼
幼:武器!
師:每個小兵選一樣你最喜歡的武器。聽,什麼(號角)
師:戰斗的號角吹響了,讓我們打響勝利之戰!
師:小小兵們,我們要勝利啦!快來,讓我們一起舉起炸葯包炸倒敵人的碉堡!看,我們的紅旗在敵營上空迎風飄揚,我們勝利噦!
(評析:此環節先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ABA結構,並回憶與音樂匹配的故事情節;然後幼兒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道具,加上戰斗號角的奏響,幼兒情緒上有了愉悅、激動的體驗;最後教師和幼兒一同舉起炸葯包炸毀敵人碉堡,同時在激昂的音樂聲中配班老師舉起五星紅旗迎風舞動,將幼兒帶進了活動的高潮。)
3.教師完整介紹音樂,引導幼兒萌發愛國情感。
師:今天我們聽著這首好聽的曲子玩了打敵人的游戲,這首曲子叫《保衛黃河》,是我國一位很有名的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過去我們的革命戰士聽著這首曲子在戰場上打敗了敵人,保衛了祖國。我們以後也要學更多的本領,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你們有信心嗎好,扛起我們的武器,為今後的努力做好准備!
(評析-此環節教師向幼兒介紹了樂曲的名字——《保衛黃河》,以及它的作者和作曲的歷史背景,因為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好的音樂素材是有必要讓孩子初步了解的,這也為他們今後接觸更多的好的音樂作品打下基礎。)
活動反思:
音樂游戲活動不僅給幼兒提供了充滿趣味性的情節,並且給幼兒以音樂美的享受。《綱要》和《指南》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誼。在本次活動中我力圖做到為幼兒創設感興趣的音樂情境,引導幼兒在充分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自由、自主地進行音樂體驗。
在音樂的選擇上,體現民族,挖掘內涵。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國外的音樂,當我看到《保衛黃河》這么好的音樂素材時,想到恰逢今年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於是我選擇了此曲作為活動的音樂,同時我在思考:這么恢弘壯觀又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如何傳遞給孩子欣賞呢
我了解了此曲的創作背景以及細節解讀後,創設了小小兵渡黃河與敵人戰斗的情節,這樣的故事情節與音樂很貼切。從而深入淺出地挖掘了音樂的內涵意義。
教師的引導上,提供機會,注重個體。《綱要》中明確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無論在操練游戲還是渡水游戲環節,教師都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在表現創造的同時向需要模仿的幼兒提供榜樣,向需要借鑒的幼兒提供思路,教師也用語言和身體動作鼓勵、暗示不夠大膽表現的幼兒,採用散點位的方式進行練習,充分為幼兒提供空間,讓每個幼兒都有展現的機會。教師的激勵起到了一成十、十成百的輻射性效果,發揮了引領幼兒、「托舉」幼兒、激勵幼兒發展的作用。
在情感的體驗上,輔助道具,更添樂趣。音樂游戲中恰當地運用道具可以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得到發展,並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大班的孩子很喜歡玩打仗的游戲,特別是男孩子,在最後完整表現環節,我提供了玩具槍、玩具刀劍、手榴彈、炸葯包等道具,幼兒帶著自己心愛的武器上戰場使他們對活動的興趣更濃厚了。當孩子們表現與敵人英勇戰斗場面時,看到幾名卡通日本兵站在用紙箱壘高的敵營烽火台上,他們情緒更是高漲,用先前學的本領一舉將敵人拿下,此時應著激昂的音樂我們的五星紅旗在敵營上空迎風飄揚,這樣令人振奮的場面直接將活動推向了高潮。無論是孩子還是老師都被此時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心緒不能平復,令人回味。
三「青花瓷」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背景:
青花瓷以其獨特的藝術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國瓷」,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青花瓷產品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也是很好的幼兒美術欣賞教材,既可以擴大孩子的視野,又能豐富他們的審美情趣。於是,我帶孩子走進了青花瓷的世界,近距離地欣賞國瓷,感受中國文化,讓幼兒從小了解和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欣賞青花瓷的不同造型、花紋和藍白色彩搭配的美,感受作品的造型和圖案美,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2.初步運用線描的方法設計「青花瓷」上的花紋。
活動准備:
1.教師教具:PPT課件、青花瓷實物、輕音樂《青花瓷》、歌曲《青花瓷》。
2.幼兒學具:廢舊紙箱板、蛋糕盤紙板、紙質手提袋子、藍色勾線筆。
經驗准備:幼兒對青花瓷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欣賞青花瓷的不同造型、花紋和藍白色彩搭配的美感受作品的造型和圖案美,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2.難點:運用線描的方法設計「青花瓷」上的花紋。
活動過程:
1.隨《青花瓷》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室
師:剛才我們進來的時候,老師播放的是什麼音樂啊?誰來說一說?
師:對。歌曲里唱的就是周傑倫的《青花瓷》。是我們國家的國粹青花瓷,今天王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東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出示青花瓷讓幼兒欣賞)
師:他們有什麼地方不同啊?
幼:形狀不一樣。
師: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
幼:顏色相同。
師:那這兩個花瓶是什麼顏色啊?
幼:都是藍色的。
師:再來看一看它上面畫有什麼?都是些什麼圖案啊?(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這些瓷器它們只有白底和藍色,古代人把藍色叫做青,他們喜歡用藍筆在這種瓷器上作畫,他們又覺得這種瓷器像花兒一樣美,因此這種白底藍色的瓷器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青花瓷。這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瓷器。
師:你以前見過嗎?那你們見過的青花瓷都有些什麼造型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我這里還有一些圖片,一起來看一看?
(評析:此環節主要以音樂導入,輕松活潑的音樂更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緊接著出示實物青花瓷讓幼兒更能直觀的了解中國的瓷器青花瓷,知道青花瓷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激發幼兒熱愛民族的自豪感。·)
2.播放PPT認識青花瓷、欣賞花紋,感受其不同的韻味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來欣賞青花瓷。(師播放課件,幼兒自由欣賞觀看)你平時看到過這樣的東西嗎?你看到的時候它做什麼用?
幼兒暢所欲言討論青花瓷的作用。
小結:原來我們中國特色的青花瓷的造型可真多啊,有的高大,有的矮胖,有的像圓盤,有的像花盆。它們的作用也很多,有的可以種花,有的用來欣賞,有的用來裝飾。看完這些青花瓷,你覺得哪個青花瓷最美?你最喜歡哪一個?這些花紋是怎樣組合在一起的?它們的圖案都一樣嗎?這些圖案是怎麼排列的?如果讓你畫,你會先畫什麼?
(評析:以多媒體導入,更能直觀的讓幼兒欣賞不同的青花瓷,感受其不同的韻味。為下一環節繪畫打下了鋪墊。)
3.學習畫法
師:(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看看這兩個瓶子,你們發現花紋設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小結:它們的花紋設計一個是上下加中間的花紋設計,另一個是左右加中間花紋的設計,而且中間設計的花紋也不一樣。
師:那麼茶壺形狀的又怎樣設計呢?(利用插入法進行演示,茶壺蓋子、把手、壺嘴、壺身)
教師小結:青花的設計要根據形狀的不同來設計,而設計的花紋也可以不一樣。
(評析:教師在介紹畫法時,更能直觀的讓幼兒通過觀看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知道青花的設計要根據形狀和花紋的不同來設計的,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4.設計「青花瓷」
師:今天我們要開展「青花瓷」展,你們都做小小設計師,如果讓你來設計一個瓶子,你會設計成什麼形狀的?如果讓你來裝飾,你會用什麼線條和圖案來裝飾?(幼兒自由想像創作,播放輕音樂《青花瓷》)
(評析:幼兒大膽設計青花瓷,教師可對個別幼兒的作品進行過程性的講評。)
5.共享作品
按號擺放作品。
師:你們喜歡幾號青花瓷?它用了哪些花紋?
共同體驗成功(給喜歡的作品貼上貼紙,評出「設計師」)
與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評析:此環節主要讓幼兒互相評價作品,評出「最掛設計師」。共同體驗繪畫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反思:
大班美術活動「青花瓷」作為教材內容,活動首先請幼兒欣賞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的特點。我們選擇的青花瓷瓶要具有明顯的特徵,比如圖案清晰簡單易於幼兒觀察,花紋是否重復對稱,主圖則可以是對稱也可以是有主題的畫。幼兒看了圖片以後,紛紛說:「哇,青花瓷好漂亮啊!」在幼兒對中國古代青花瓷有了一定了解和興趣以後,就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想像如何設計青花瓷瓶的圖案了。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生活美」與「科技美」的完美結合。這節課以大班美術活動「青花瓷」為例,體驗生活美與科技美的完美結合。情境的創設,通過多媒體課件音樂的渲染、實物的欣賞等,營造了一種聲、色、景和諧融合的氛圍。孩子們在環境渲染、課件欣賞中充分感受青花瓷的美。教師帶幼兒隨著幽揚的音樂進入場境,再用富有親和力的、很舒服的語言引導幼兒欣賞,讓幼兒一下子就融入到寧靜、和諧的藍與白的世界裡。音樂、語言、場境,一切都是那麼美,充分體現了「生活美」和「科技美」的完美結合。活動中教師素材的收集到位,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青花瓷的實物及圖片,並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課件,進一步發揮了教育素材的價值。幼兒的操作材料很豐富,特別是給幼兒提供的繪畫的材料(衣服襯板、蛋糕紙板、手提紙袋等),給不同能力的幼兒有了深入探索的機會,較好地體現了個體差異。
二是生活源於藝術,藝術源於生活。青花瓷是中國的國粹,我們有義務讓孩子去了解中國的國粹藝術青花瓷。於是,利用最近很流行的一首具有中國風的流行音樂,讓孩子在優美、婉轉、典雅的音樂聲中去體會國粹藝術。為了讓孩子更加近距離的欣賞、了解青花瓷,還提供了青花瓷的實物,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感受青花瓷的特性。美術活動中孩子的水平基本上
是相同的,要幫助大班幼兒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一些繪畫技巧,這比無目的地練習很多次要來得好,幼兒對點、線、面的掌握是繪畫表現造型的最基本要素,點線面是美術活動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掌握好它將對繪畫的提高有巨大的幫助。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先從青花瓷的整體造型再到青花瓷的花紋,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斷挑戰難度,在創造中體會國粹的經典,激發孩子內在的潛能和探究慾望、創作的靈感。
㈡ 美國,法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德國著名建築物
美國美國著名建築
金門橋
布魯克林橋
自由女神像
洛克菲勒中心
聖路易斯拱門
五角大樓
西雅圖 Space Needle 塔
聯合國大廈
法國著名建築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印度著名建築
只有泰姬陵
義大利著名建築
1.羅馬競技場。這座巨大的露天劇場叫做弗拉維奧劇場,因為它是由弗拉維奧家族的幾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們稱之為科洛塞。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偉建築。尼祿時代,這一凹地是尼祿金殿花園里的一個人工湖。競技場的工程由維斯帕西亞諾皇帝於公元72年至75年開工興建,由蒂托皇帝於公元80年完工。傳統說法是,建造這座建築物使用了四萬奴隸,這是蒂托皇帝在摧毀耶路撒冷後於公元70年帶回羅馬的十萬俘虜中的一部分。羅馬圓形競技場自從誕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羅馬的象徵。即使今天,站在大圓形競技場的遺跡上,似乎仍然可以聽到兩千年前瘋狂的觀眾地動山搖般的吶喊。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雄偉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在這里可以見到古羅馬建築最基本結構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當時的建築就是依*這種高水平的結構形式,使內部空間得以解放。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並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讓五萬人於十分鍾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進步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直到公元608年,競技場一直用於角斗和斗獸,中世紀時改成一個城堡。此後部分被毀,成了挖取建築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宮殿的場地。這樣破壞一直持續了好幾個世紀,到了十九世紀才被制止,並開始進行修復
2.君士坦丁凱旋門。競技場西側有羅馬保留最完整的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它建於公元315年,是當時的市民和元老院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的米爾比奧橋(橫跨台伯河)擊敗麥克仙烏斯而建的。凱旋門由三個拱門形成,表面有安東尼等多位大帝打敗勝戰情景的浮雕。北側曾有圓錐形噴水池,是古羅馬騎術、戰車比賽的折返點。
3。萬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物,經歷了十八個世紀的滄桑後,銅門和拱門屋頂完整如初。萬神殿是眾神所在的神殿,建於公元前25年。後來,約公元120年重建。幾個世紀以來,萬神殿經歷著歷史的變遷:公元609年作為基督教的教堂,中世紀成為了制敵要塞。這座結構強固和諧的建築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臘殿宇和羅馬古典圓形大廳。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神殿入口處的兩扇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高7米,寬且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門。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由於拱門分擔了整體的重量,整個店堂內沒有一跟柱子。圓形屋頂上開有直徑為9米的天窗,從這里透進來的光線照射在馬賽克的地板上,有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同時又有計時的實用功能。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是古羅馬精湛建築技術的典範,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許多著名藝術家例如拉斐爾就葬在這里,義大利君主專制時期的統治者也葬在這里。
4。許願池。電影「羅馬假期」之賜,許願池是羅馬境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許願池是十八世紀建築師沙爾威的傑作,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口,這個雄偉的噴泉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許願池於1762年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5。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圓形廣場。這個廣場的正面是綽號叫「結婚蛋糕」、「打字機」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為了慶祝1870年義大利統一而建造的紀念堂,耗時25年才建成。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階下兩組噴泉寓意深刻:右邊的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的象徵亞得里亞海,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義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建築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左邊代表的是「勞動的勝利」。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里守護著無名戰士墓。
6。聖比得教堂。置身於梵蒂岡城的聖比得廣場,映入眼簾的是由四根壯麗精美的柱廊環繞中的被聖比得教堂。對面的紀念廣場規模宏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聖比得教堂高136米,佔地22000平方米,是基督教的象徵。由米開郎基羅設計的炮塔直徑達42米,到達塔頂約330級台階,從塔頂可俯瞰整個聖比得廣場,令人留戀往返的羅馬景色也盡收眼底。收藏於梵帝岡博物館的藝術品多為繪畫作品,其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包括了從古至今藝術品中的珍品。因當時天下大雨,鏡頭淋了雨水,只拍了局部。
7。比薩斜塔。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義大利比薩斜塔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始於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築,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牆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約2米余.塔體總重量達1.42萬噸。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使比薩斜塔聞名遐邇。在底層有圓柱15根,中間六層各31根,頂層12根,這些圓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構成了八重213個拱形券門。整個建築,造型古樸而靈巧,為羅馬式建築藝術之典範。鍾置於斜塔頂層。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94級,遊人由此登上塔頂或各層環廊,可盡覽比薩城區風光。1987年,義大利比薩斜塔與旁邊的大教堂等建築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現塔頂已定時定量對遊人開放。
8。水城威尼斯。在義大利東北部,人口35萬,形狀像海豚,涵蓋了僅3平方英里,但是由118個島嶼組成縱橫有177條河道,2300條小巷,400座橋梁;現存400多座宮殿,120座教堂,120幢鍾樓,64所修道院;城市的大部分是建在打入到瀉湖湖底的數百萬計的木樁之上的;簡單的方形紅磚塔樓高近百米,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它始建於9世紀末10世紀初,於1902年7月倒塌,現在的這座是1912年依原樣重建的;大鍾塔右邊是壯麗的著名建築,是威尼斯總督府,原先建於9世紀的拜占庭式建築遭了火劫,如今的這座建於15世紀,其雙層拱廊優美簡潔的組合,以及樓層上部同一模式的玫瑰窗,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做成,是哥特式建築風格用於非教堂建築的典範。
9。 威尼斯是舉世聞名的水鄉,整個城市建築在水上,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貢多拉」上華麗而迷離的情調,是世界遊客永遠的夢。
10。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呈梯形,東西向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東端有聖馬可大教堂和大鍾塔。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它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聖馬可大教堂建於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僅此一點,便是獨一無二。其次,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乘電梯登至大鍾塔其頂部白色大理石環廊內,可近觀聖馬可廣場、遠眺亞得里亞海灣。
11。威尼斯嘆息橋。連結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過去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俗世了,所以在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時,不由自主的發出嘆息之聲。這座橋是建於1600年,也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
12。佛羅倫薩喬托鍾樓和聖母之花大教堂 。聳入雲天的喬托鍾樓,是義大利天才藝術家歐洲繪畫家之父喬托的傑作。鍾樓高84.7米,也是由紅白綠大理石砌成,整個外形細長而優雅,裡面有許多精緻得讓人窒息的雕塑,上414級台階可以到達上部的露台。聖母之花大教堂從1296年開始興建,歷經了將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先後經歷了三位偉大的建築設計師之手終於成就。特別是最後一位建築師於1436年完成的哥特式穹頂堪稱一絕,使當時佛羅倫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一個世紀後,才讓位給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而位居第二。設計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正是佛羅倫薩人米開朗基羅,他當時曾指著這座穹頂說:「我可以比它建的更高更大,但是我無法超越它的完美」。喬托鍾樓比聖母之花大教堂建成得早:舊鍾樓遭大火燒毀後,佛城人就請了喬托來設計新鍾樓。1334年,在喬托的主持下,新鍾樓開始興建;但才建完鍾樓樓基和第一層,喬托就去世了。隨後的工程是由另兩位建築師照著喬托留下的設計圖紙完成的,只除了原圖上頂部的一座尖頂至今也未修建外,總共花了30年。雖然被人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喬托,最主要的成就在美術上,是文藝復興萌芽期美術方面的開路先鋒,但他設計的這座鍾樓細致典雅,也堪稱傳世之作。
13。佛羅倫薩舊宮。西尼奧列廣場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這里有一座建於十三世紀的碉堡式舊宮(現為市政廳)。舊宮上的塔樓高94米,它是義大利最奪人眼目的公共建築之一。舊宮側翼的走廊,當初為修道院院長和行政長官宣讀文告的會場,現在連同整個廣場成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其各種石雕和銅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傳神。
14。佛羅倫薩《大衛》塑像。這尊大衛塑像在舊宮台階旁,是復製品,原件已保存在藝術博物館里,還有一件復製品則豎立在米開朗琪羅廣場上。據說現在有一種叫「大衛暈眩證」的流行病!仔細看看吧。
澳大利亞著名建築
悉尼歌劇院
中國著名建築
太多了。故宮,天壇,圓明園,長城,四合院
其他著名建築
俄羅斯 「東正教教堂」「紅場」俄羅斯---莫斯科聖巴西利亞大教堂
美國 「自由女神」「白宮」
法國 「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奧大利亞 「悉尼歌劇院」
英國 「大笨鍾」「泰晤士橋」
馬來西亞 「吉隆坡國油雙塔」
義大利 「古羅馬角斗場」比薩斜塔
希臘 「帕提農神廟」希臘---巴特農神廟
印度---泰姬陵
比利時---撒尿男童
馬來西亞---雙塔
新加坡---魚尾獅
德國---勃蘭登堡門
㈢ 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 篇1
目標:
1、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編出合理的情節。
2、能仔細看圖,學會尋找圖中線索,有安靜傾聽別人的習慣。
准備: 背景圖 帖絨圖片
過程:
一、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 師出示圖片,幼兒觀看。
2、 ——一隻小白兔在草地上吃草,突然一隻大灰狼從樹後竄出來,撲向小白兔,小朋友,大灰狼會怎麼說?小白兔會怎樣做呢?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想像講述
3、 ——小白兔拔腿就跑,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眼看大灰狼就要追上來了,小白兔心裡真著急,這時河對岸有隻長頸鹿阿姨,河裡有條大鄂魚,想一想,小白兔會向誰求救,它們是怎樣幫助小白兔的?請小朋友商量一下。
4、 ——可是,河裡的鄂魚假惺惺地對小白兔說「小白兔,我來幫助你,」大鄂魚會幫助小白兔嗎?
5、 ——小白兔可聰明了,它對大鄂魚說:「不用了,有長頸鹿阿姨幫助我就行了」,於是就跳到長頸鹿脖子上,像過小橋一樣從長頸鹿阿姨脖子上走了過去。
6、 ——這時大灰狼趕到河邊,看到小兔過了河,它非常生氣,猜一猜,大灰狼會怎麼說和做呢?
7、 讓我們一起把故事講一遍。
三、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如果小白兔來到河邊,河裡不是大鄂魚,而是小魚,河對岸不是長頸鹿阿姨,而是大象,小白兔會向誰求救,它們會怎樣幫助小白兔呢?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音樂課結束,我們小朋友還在用手上下比劃著,我就問:「你們在干什麼啊?」原來是我在上課的時候為了讓他們跟著我的注意力,就隨手叫他們跟著我學了一個小蜘蛛結網的動作,沒想到他們竟這么的感興趣。於是,我就藉此機會生成了此次活動。
活動一:歌曲《蜘蛛結網真辛苦》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說完整。
2、學慣用拇指對拇指,上下交替的動作。鍛煉幼兒小肌肉的動作。
活動准備:
自編歌曲《小蜘蛛結網》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讓幼兒認識小蜘蛛,了解小蜘蛛的形態和它生活在那裡的。
2、基本部分:
(1)讓幼兒學習拇指對拇指,雙手交替進行的動作,教師可以在旁邊慢慢的念兒歌。
(2)讓幼兒跟著教師學習兒歌,可以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3)師:「小蜘蛛們,你們的網結的大不大呀!我們一起來把這首歌曲唱出來好嗎?」
(4)學習歌曲《蜘蛛結網真辛苦》「附歌曲」
1235565231,2346665432,
有一隻蜘蛛結網真辛苦,風吹又雨打破了又再補
6(123321)(高)532,1235565231。
當太陽出來風雨不搖擺,前面的蜘蛛一切從頭來
3、結束部分:
聽歌曲做動作,再請做的好的幼兒上來表演。
活動二:體育活動:結個大網
活動目標:
1、學習拉圓圈和圓圈由大變小、由小變大的動作。
2、在結網的過程中,體驗變大變小的快樂。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復習歌曲《蜘蛛結網真辛苦》
2、基本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拉成一個大圓圈。
師:「小蜘蛛們,我們趕快跑到中間去,蜘蛛要開始結網了。」
(2)教師和幼兒邊念兒歌邊拉著手向外走。慢慢的結成一個大網。
(3)等幼兒結網的動作熟練之後,教師可以增加結網的速度,做一些快慢的變化。
3、結束部分:
(1)小蜘蛛為自己結成的網歡呼,隨著音樂做放鬆動作。
(2)教師組織幼兒回教室洗手。
反思:通過這次活動,能讓幼兒認識蜘蛛的形態和蜘蛛是怎麼爬行的。可以滿足幼兒對蜘蛛的好奇心。本活動還可以延伸到讓幼兒去尋找大自然中更多的動物,去認識、去了解,從而來豐富幼兒多動物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此活動來讓幼兒感受蜘蛛結網的神奇之出,讓幼兒從整個過程中尋找到快樂。至於一些手部的動作又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靈活性和小肌肉的發展。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小動物之間相互關心,想到幫助的情感.
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准備:
1、故事《小兔子過生日》故事錄音
2、相關動物的頭飾
過程:
1、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出示蛋糕和小汽車的圖片.提問:今天誰過生日?小汽車是干什麼的?
2、欣賞故事 介紹故事名稱播放故事錄音
3、理解故事內容
結合幼兒用書,第二次播放故事,按故事內容提問:小兔子過生日得到了什麼禮物?它開汽車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它是怎麼做的?小兔子為什麼叫"救命"?誰來救它了?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會怎麼做?
4、 提供小兔子頭飾小青蛙頭飾"方向盤'等讓幼兒扮演角色,表演故事.
建議: 提供表演用的動物頭飾和道具,讓幼兒表演這個故事.
評價:能體驗小動物對小兔子的關愛寬容和小兔子改正錯誤的行動。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 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教案 篇4
【內容與要求】
1.嘗試運用分類的經驗整理民間游戲,提高觀察、比較事物異同的能力。
2.增進對民間游戲的了解,激發幼兒樂於與他人分享游戲快樂的情感。
【材料與環境創設】
1、教師:幼兒自己繪畫的民間游戲廣告、標記
2、幼兒:幼兒玩過較多的民間游戲
操作材料:固體膠、水筆、民間游戲小廣告
【活動背景】
三月初,孩子們三三兩兩的圍在一起拿著一根繩子擺弄。吳昕鑰說:「這是飛機,這個很難的,我來教你們……」翻花繩的游戲在孩子們中間引起了高潮。回想小時候,一個沙包,一根繩子甚至一顆石子,都會讓童年的我們玩上大半天,童年那快樂、美好的民間游戲現在回憶起來仍覺得那麼有趣。
如今,隨著現代化、高科技玩具的出現,民間游戲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逐漸陌生。其實民間游戲是現代玩具所無法比擬的,它能開拓幼兒視野,發散幼兒的思維,對幼兒責任、合作意識的培養有極大的作用。本學期是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個學期,也是幼小銜接的重要時期。「民間游戲」主題活動的開展,能豐富孩子們今後的課餘生活。
因此,「豐富多彩的民間游戲」主題活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1.前期開展的活動
我們結合「三八節」活動,邀請了媽媽來幼兒園和孩子一起做游戲,製作了民間游戲的廣告,班級中也開展了「我是民間游戲小能手」的活動。操場上、戶外活動時每次總能看到我們班級孩子愉快游戲的身影。這讓其他班級的孩子羨慕不已,也讓我們班級的孩子萌生了教其他班級小朋友民間游戲的一種願望。
在老師的聯系下,我們將統計出的2個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去教給大二班的孩子,活動非常成功。但是我們班級的民間游戲一共有十幾種,這么多游戲怎麼去教給其他班級的孩子呢?孩子們爭執不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孩子們議論紛紛-----
2. 孩子的已有經驗
從小班到中班,孩子們從按照事物的一個特徵到按照事物的細微特徵進行了多次的分類活動,也曾按照物體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因此孩子們積累了相關的分類經驗。
近階段,對於民間游戲,孩子們每天都在玩,玩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孩子們有時也會根據相關的活動情境和生活情境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體驗著游戲的快樂。
3. 對孩子的挑戰之處
將民間游戲進行分類,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因為民間游戲的這些特徵並不是孩子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更不是直觀形象的操作物體,而是要將自己在游戲中的`一些經驗、一些感受通過大腦進行整理之後才能在集體中形成共識。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
1、回顧前期玩民間游戲的情況,引出話題:你們喜歡玩民間游戲嗎?
2、呈現前期幼兒自己製作的民間游戲廣告,回憶與他人分享游戲的情況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十元以內人民幣,並能說出他們的單位名稱。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3、學會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活動准備:
1、與在超市做營業員的幼兒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幣若干,10元以內人民幣人手一份。
3、音樂、錄音機、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一)游戲:《開火車》復習10以內的加法。
(二)以變魔術形式分別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錢幣,讓幼兒認識,並說出錢幣的名稱。
教師:魔術、魔術、魔術變變變,這些是什麼?你們知道它們各自代表多少錢嗎?(10元、5元、2元、1元)這些錢是哪個國家?(中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人民幣)人民幣有什麼用途?
(三)引導幼兒分別觀察錢幣正面和反面的圖案,並讀一讀上面的數字。
教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和人民幣做朋友,看看他們有什麼特徵?
(四)幼兒學慣用10元兌換5元、2元、1元。
教師:小朋友,我考考你們,10元的人民幣可以兌換幾張1元?又可以兌換幾張5元?還可以兌換幾張2元?引導個別幼兒進行操作,並請幼兒出自己是如何兌換的。
二、組織幼兒觀看軟體圖片,引導幼兒了解人民幣的兌換過程。
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商店裡的顧客是怎樣購物的。
三、組織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物品圖片及價錢進行嘗試購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開張了,我的店裡有很多物品買,我們來看看哪些東西,它們賣多少錢?教師當售貨員,小朋友當顧客,進行游戲3—4次游戲。
四、幼兒進行角色游戲
1、請幾名幼兒當售貨員,部分幼兒是顧客。提出超市購物要求:明天,我們要出去冬遊活動,為冬遊活動准備一些小食品,每個小朋友就用自己藍子的錢,每個小朋友事先考慮好,要買什麼東西,觀看商品的價值,然後用自己以有的錢范圍內購物。
教師:現在我們出去購物了
3、來到超市,自主購物。教師指導幼兒觀看商品的價值,購滿需要的商品。
4、到櫃台結帳。自己核對商品和價錢。
5、組織幼兒講述自己買了什麼東西?用了多少錢。
五小結,結束活動。
1、人民幣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用過了錢之後就要洗手,因為錢有很多細菌。
2、組織幼兒聽音樂(小汽車)結束活動。
幼兒園認識錢幣教案,我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流通貨幣就是人民幣,所有的東西都需要用人民幣來買,所以教會小朋友認識人民幣很重要,這是幼兒們正式踏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幼兒園教案 篇6
分享閱讀〈影子和我〉 不錯的
活動目標:
1、結合讀本內容,引導孩子進一步深化對光與影的認識,培養幼兒樂於探索的求知慾。
2、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幫助幼兒熟悉讀本文字內容。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我們已經和自己的影子作了很多的游戲,老師這里還有一本和影子作游戲的書,想看嗎?教師指讀書名,與幼兒一起閱讀。
二、大書閱讀:遮蓋讀本中的文字部分,和幼兒一起觀察圖畫。
指導語:
1、小姑娘在看著誰?為什麼會有影子?
2、小姑娘不管做什麼,影子都會跟著做嗎?
3、影子和小姑娘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4、小姑娘看著影子的哪些地方?
5、影子為什麼會不見的?
三、大書文字閱讀:
觀察討論圖畫後,指讀文字,幼兒傾聽。每讀完一頁,就指著書上相應的事物,如耳朵、
手等,並注意引導幼兒理解「也」的含義,體會「也」的用法。接著,教師領讀,幼兒跟讀;請個別小朋友指著文字給大家朗讀,其餘幼兒跟讀。
四、幼兒指讀小書,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勇於探索的和感受探索成果的樂趣
2. 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幼兒按規則行事的良好行為習慣
3.訓練幼兒反應的靈敏性和肢體的協調性,即: 跑,跳,鑽,爬,甩,投擲
4.初步學習。即:易拉罐有那些好?有那些棒?最後形成口號---易拉罐你真好!易拉罐你真棒!
活動准備:
系好帶的易拉罐若干,裝好水的可樂瓶子10個,繩索2條,長方桌2張,海綿墊2條,配樂帶,小紅花。
場景布局:
1.把10個可樂瓶子擺出2排間距一米左右樣。
2.在可樂瓶子前面2課樹之間繫上高矮不一的2根繩索,然後把多個易拉罐高矮不一系在上面。
3.把2張桌子擺2組,一張是高山(前面畫一 河道),一張下面放2張海綿墊表示草地和山洞。前面要畫出投擲的站線和小朋友之間的間距。
4.把3個紙箱碉堡放在2組桌子的前面,間距一米左右,遠近不一。
5.將易拉罐(每人2個)擺放在准備熱身運動的場地
活動過程:
1.聽口令完成整隊
2.看手勢聽口哨完成隊列隊形練習(要求孩子要有精氣神,學習解放軍的威武與雄壯)
3.看手勢踏步進入熱身運動場地,然後拾起2個易拉罐,隨老師跟配樂小做熱身運動。
4.引導孩子觀察場景布局。激發孩子玩的慾望---最後完成炸碉堡的任務。
5.根據場景布局的順序一一講解游戲規則,同時請4個能力強的孩子配合老師的講解做示範(布局好場景後請這4個孩子具體做 一 次, 避免出現問題)
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五顏六色的可樂瓶子:要求小朋友們把2個易拉罐套在雙腳上,排成2隊。然後快速繞可樂瓶子跑。
強調規則:不能碰 倒可樂瓶子。不能碰到小朋友
其次引導孩子觀察2棵樹之間的易拉罐,有高有矮,你可以將手裡的易拉罐2個從雙腳上取下來,去敲打一個,也可以用2個同時去敲打2個,
你可以站著敲擊矮的易拉罐,也可以彈跳起來敲擊高的易拉罐,你可以選擇敲擊繩短的易拉罐,也可以敲擊繩長的易拉罐,感受一下有什麼不一樣?同時請4個小朋友敲擊示範。
強調規則:不能碰到小朋友。不能打到小朋友
第三:敲擊完後,要求手的食指勾起易拉罐繩而平舉,單腳或者雙腳跳,感覺一下那一種跳快些,還是都一樣?到2張桌子後面以後,可以選擇有海綿墊的桌子爬過草地鑽過山洞,或者嘗試一下解放軍叔叔脯伏前進過去。也可以選擇沒有海綿墊的桌子後面,然後一個接一個爬上高山,勇敢地跳過溝河(畫的小河)。
過去後都要把易拉罐當成炸葯包,去炸敵人的碉堡。在這里小朋友要注意嘗試一下是把繩索放進易拉罐里投擲過去遠?還是把易拉罐甩起來投擲過去遠?想想還有那些炸碉堡的好方法?
強調投擲規則:一定要保持老師畫的間距,.以免投擲時不小心傷到小朋友。
然後4個小朋友示範!再配解說。(請2位老師在碉堡處拾易拉罐交給投擲完的小朋友。)
6.孩子們炸完碉堡後在安全處拾起易拉罐,游戲重新開始,也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進行喜歡的活動,(教師只做觀察者和引導者。)
7。老師吹口哨集隊,小朋友馬上從各個場景地點歸隊結合。然後評獎!請小朋友就每一個場景的活動說說有什麼感受?喜歡和易拉罐一起玩嗎?你覺得易拉罐是我們的好朋友嗎?易拉罐有那些好玩的?棒不棒?說得好的做得好的立刻獎勵小紅花。
8.最後我們一起給易拉罐朋友問個好,表揚一下我們的易拉罐好朋友-----碰碰易拉罐--(嘿嘿:易拉罐你真好!嘿嘿:易拉罐你真棒!24節奏拍念)最後伸出雙手大拇指----碰碰!!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模仿小狗的動作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表現力。
3、學會模仿小狗蹲、吃骨頭、搖尾巴等典型動作。
活動重點:熟悉歌曲內容,能夠大膽地進行歌唱表演。
活動難點:根據歌曲內容有節奏地進行動作模仿。
活動准備:
1.有關小狗的謎語;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小狗頭飾。
2.室內張貼各種小狗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請幼兒聽音樂進教室。《小動物走路》(2分鍾)
(二)展開:
1.發聲練習:(1分鍾)
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麼叫?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汪汪。
2.提問:小狗最愛吃什麼?怎樣吃?請幼兒模仿小狗吃肉骨頭的樣子。(2分鍾)
指導語:你還會模仿小狗的哪些動作?請你來做一做。
3.小游戲《我來說,你來做》。(熟悉歌詞內容)(1分鍾)
4.教師示範表演歌曲《小花狗》,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3分鍾)
第一段歌詞:
(1)小節:兩手五指並攏放在頭的兩側當耳朵,同時上下擺動手指兩次。
(2)小節:兩臂胸前屈肘,兩手交叉搭臂,兩腿半蹲。
(3)小節:身體直立,兩手大拇指與食指搭成圓圈放在眼前。
(4)小節:兩手握拳放在嘴邊作吃骨頭狀,身體稍向左右轉動。
第二段歌詞:
(1)小節:兩手五指並攏放在頭的兩側當耳朵,同時上下擺動手指兩次。
(2)小節:兩手握拳放在嘴邊作吃骨頭狀,身體稍向左右轉動。
(3)小節:身體前傾,雙手叉腰,雙腿屈膝,兩膝並攏,左右扭屁股。
(4)小節:兩腳並攏,身體直立,雙手叉腰,點頭兩次。
5.幼兒完整學唱歌曲,熟悉之後,學做動作。(1分鍾)
6.播放音樂,師生頭戴小狗頭飾圍成圓圈進行表演,體驗集體表演的快樂心情。(4分鍾)
(三)結束:(1分鍾)
教師評價,表揚大膽表演的幼兒,鼓勵膽小的幼兒,教育幼兒關愛小動物。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同的花紋,圖案有規律地裝飾傘面。
2、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設計自己喜歡的小花傘。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塗顏色的時候,顏色不配合。
難點:在雨傘上面畫出來圖形。
活動准備
1、 幼兒已有裝飾畫的基礎,會用簡單的圖案裝飾服裝,帽子等物品。
2、 和幼兒一起觀察不同圖案的花傘。
3、 實物傘若干,彩色鉛筆和《幼兒用書·健康,社會與藝術》,畫有傘的圖案。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欣賞實物傘,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傘面上的花紋和圖案。
教師:「小朋友們,咱們班上有那麼多漂亮的小花傘,你最喜歡那一把?它是什麼顏色的?上面的圖案是什麼樣的?」
(二)、展開部分。
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健康,社會與藝術》。教師「小朋友,看,這里有什麼?」(傘)。「上面有好看的圖案嗎?」(沒有)「有漂亮的顏色嗎?」(沒有。)「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來設計這把雨傘。好嗎?」
2、引導幼兒用圖形有規律地進行裝飾,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裝。
3、幼兒裝飾傘面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講衛生。
4、活動過程中,表揚積極參與的幼兒,鼓勵大膽動手的幼兒。
(三)結束部分。
展示及欣賞作品。
請幼兒互相說一說,雨傘上塗了什麼顏色?畫了哪些好看的裝飾圖形?
教學反思
《小花傘》是節繪畫課,目的就是通過活動知道傘的基本形狀並進行裝飾。在進行活動之前,對於這節活動課實際上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教師事先畫好傘的形狀,讓幼兒對傘面進行塗色,第二種方案是讓幼兒自己動手用彩色筆對傘面塗色。前一種方案著重於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後一種方案如何畫傘面對幼兒是一種挑戰。
在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幼兒在雨傘上面塗顏色的時候,不那麼大膽,但是在我的鼓勵和指導下,他們很快學會了咋樣塗顏色的方法,結果,他們模範我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雨傘,自己動手畫出來把自己喜歡的雨傘。
這次的活動是讓幼兒親子畫傘,而原先第一種設想讓幼兒裝飾傘也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可以在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嘗試。
小網路:傘是一種提供陰涼環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傘是中國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創造。 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上至皇帝出行的黃色羅傘,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說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受中國文化影響,亞洲許多國家很早就有使用傘的傳統,而歐洲至16世紀才開始風靡中國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