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大全 » 樂高蛋糕的做法大全
擴展閱讀
自製木偶蛋糕的做法 2025-08-20 21:43:22
果醬做的蛋糕用什麼奶油 2025-08-20 21:40:20
樂高蛋糕的做法大全 2025-08-20 21:34:18

樂高蛋糕的做法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8-20 21:34:18

㈠ 宅在家裡時你的樂趣有哪些

宅在家裡我的樂趣有很多,具體分析如下

一、遛狗

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每天帶她去散步是狗狗最快樂的事,因為提倡文明養狗,所以狗狗每天都被關在家裡,有時候偶爾忙碌了他害怕今天不能溜溜了還回哼唧一下,所以宅在家的時候我還會經常遛狗,不僅是我陪他,也是他陪著我去散散步,調整一下自己疲憊的身心。

㈡ 閫傚悎灝忓︾敓鐨勭畝鍗曟墜宸ュ埗浣滄湁鍝浜涳紵

鍑嗗囨潗鏂欍佽春鍗$焊銆佸僵綰搞佺敓鏃ヨ湣鐑涖佺嚎銆佸壀鍒銆佽兌姘淬

姝ラ1錛岄栧厛鎵句竴寮犳紓浜鐨勮春鍗$焊錛岄滆壊涓婅嚜宸遍夋嫨錛屽敖閲忛矞鑹充竴鐐廣

㈢ 2-6歲最全玩具使用指南,幼兒園老師都不一定知道!

她將廳長(作者的寶寶)的玩具依玩耍方式和敘述的便利劃作幾大類:建構類、角色扮演類、藝術類、感統類、體驗類和其它。

她認為玩具是具有某種意義上的「生命」,正如國外著名教育體系——華德福所提倡的:停止游戲時,玩具是在「休息」;玩具被放回原處,稱「回家」。處處透著尊重與想像力。

建構類

嬰兒期的孩子開始玩積木。最初僅限於抓咬,一歲多有了排列和堆疊的意識,喜歡擺長長的「火車」,可以用五、六塊積木搭一座「高樓」。長大一點,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已發展得很成熟,專注力也有明顯提升,真正有意識的「建構」出現了。擺弄大塊積木已滿足不了她對創造性的需要,於是我搭配了幾種建構類玩具給她,它們的特點是:

(1)簡單:孩子的建構意識尚處於萌芽階段,注意力仍有限,太復雜的游戲會令他們很快知難而退;

(2)開放:這時的「創作」是隨興的,事先不會計劃,有明確目的和固定玩法的設計,遠不如能夠天馬行空地感受建構樂趣的玩具更適合低齡孩子;

(3)豐富:這一階段對建構類游戲的需要以參與和體驗為主,多提供幾種嘗試,有助於培養與保持興趣;但需要注意,豐富的不是數量,而是品類。合理組合的前提下,每類有一樣即可。

1入門級樂高

▲初次接觸樂高的小寶寶,有一套基礎款足夠

▲我和孩子合作的樂高「作品」

樂高在我看來真是最好的建構類玩具,沒有之一。簡單的積木塊,通過變幻無窮的組合,搭建出一個個奇妙世界,好像變魔術。我挑了兩套入門級,一套是最基礎的款,全部是造型略有不同的長方體色塊,很容易上手;顆粒大小剛好適合小手抓握,拼插起來毫不費力。

2經典彩色幾何積木

▲從小玩到大的經典積木

廳長一歲半以前共有兩套積木,一是的數字軟積木,可供處於口腔和手部敏感期的小小嬰抓咬揉捏,可作洗澡玩具,再有便是這套經典款的彩色幾何積木,好像我童年時便有,也是她從小把玩到大的。我們創造出新的玩法,依據形狀和顏色來分類:搭一座藍色的房子(不同形狀、相同顏色),或一列彩虹色車廂的火車(不同顏色、相同形狀)。我和她輪流,一人「出題」,一人找出相應的形狀或顏色,然後一起完成。她很喜歡這樣有些小挑戰的玩法。

3彩虹積木

▲很特別的彩虹積木

也是廳長愛不釋手的一款積木,我從香港銅鑼灣一家專營華德福玩具及用品的小店淘得。色彩光鮮(真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她一眼便愛上。造型簡單,搭法卻非常多端——這一點很「華德福」;她當然是第一時間將彩虹砌得老高(它有一個好處,無論怎樣亂堆都很不容易塌掉)。每一階段能夠發掘不同玩法,擁有多種樂趣,有想像力的玩具真是迷人,就這樣陪她長大吧。

4原木大塊積木+長條積木

▲大塊木頭積木

▲原木長條積木

胖乎乎的大塊頭玩了有一陣子了,幾乎完全照木頭的原狀打磨,細節很逼真;三色(櫻桃木、楓木、核桃木)長條是新近入的,木質優良,線條圓潤,色澤也養目。兩個都極結實、耐用,手感細膩又溫暖。

我們很少單獨用它們,盡管搭起來極穩固,又具備建築上的美感—多是配合各種玩偶和道具,搭場景,玩角色扮演。「林中小木屋」是我們常玩的,也「砌灶」、「拾柴」、「生火炊煮」。這樣有態度、有內涵的玩具,是可以長相守的。

5基礎裝磁力片

▲由平面到立體的神奇磁力片

最基礎的搭配,統共不過三十片,形狀只正方形和三角形。她全神貫注將它們連起來再片片拆開,著迷於力量的博弈(非常鍛煉手部力量)。有時使錯了勁,憋紅小臉仍做不到,急得跳腳;有時它們不由分說噼噼啪啪抱作一團,她覺得好神奇,「哦哦」贊嘆。和傳統積木不同,磁力片是用平面圖形來搭建立體造型,感受二維和三維空間的切換,對於初有立體建構意識的低齡寶寶也是件趣事。

它還有一個好處,不佔空間,裝起來只一小包,出門帶上,交通工具上可以自娛很久,作旅行玩具再理想不過了。

6磁性砌圖

怎麼砌都是美的砌圖

砌圖是介於拼圖和積木之間的一種建構類玩具,既不像拼圖,需要依照一定模子—嚴格來講它算不得「建構」,更像是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的游戲—也不比積木,是在三維空間里進行搭建;五顏六色、形狀經過精細切割的小木片,在平面上隨意組合—小寶寶喜愛平面更勝立體—拼出美麗的幾何圖案,羅馬風格的建築,各種生動的造型和場景。

木片很小,對精細動作是極好鍛煉;只是需要提防吞食風險,最好在有成人陪伴時玩。她主動要求玩「顏色分類」,但只愛紅綠兩色。輕巧的金屬薄盒包裝,打開便可以玩,帶出門也方便。

角色扮演類

當孩子開始在玩耍中加入更多目的性思考,學慣用邏輯關系去組織不同活動,真正意義上的角色扮演游戲便開始了。接下來的幾年內,孩子都會熱衷於此,並不斷在「演出」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創造,這對他們認識現實世界和人際關系、發展想像力與社交技能不無裨益。

小人兒「過家家」的願望其實不需特別關顧,她自會發現和利用身邊一切素材,隨時隨地創造機會發起游戲。我為她准備的角色扮演類玩具不多,不少是利用家中的現成材料加以改造、組合;對於孩子的玩耍需求,成人的支持比玩具的多寡來得重要。

1游戲廚房

▲廳長的私家「廚房」

我尋了很久,看遍市面上的游戲廚房(play kitchen),認為宜家這款明星小廚房最適合。「五臟」俱全,樣子也清爽,不似許多同類產品,過分花哨入不了眼。功能更多更全的,沒它好看;比它貌美的,趣味和實用上又遜色。恰逢會員折扣,我只花不到平時一半的價格把它搬回家,再擺上一套小桌椅,廳長的私家廚房便開張咯。

▲「鍋碗瓢盆」交響曲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食材」要有,餐廚器物也要有。宜家搭配的廚房玩具便很好,炊具與食器的質地、外觀模擬度極高,基本就是小幾號的實物——比起過度設計的玩具,孩子真正的樂趣來自操作真實的日常物件。

碗碟杯盤是玻璃而非通常的塑料或木頭材質,我並不擔心她打碎,一個的孩子需要用手而非大腦去認識事物(包括危險事物)和探索世界,並且當她行動時,往往是帶著覺察,謹慎試探自身行為的邊界;過度保護只能令她一時遠離危險,卻永遠無法幫助她發展出識別和處理麻煩的能力。

▲「切菜」是她最愛的部分

「果蔬」是毛氈製成,樣子很可愛。我另挑一些可以玩「切菜」游戲的給她,這是她最愛的部分。「切菜」真是一舉多得的玩法:可認知蔬果;「切開」的動作,鍛煉手眼協調、操作物件(「刀」)的能力;「粘回去」的過程,包括顏色和形狀的配對。我偶爾也會給她一些真實的水果(如香蕉)讓她去切,她不知多樂。

2開放式情景游戲

▲用來玩情景游戲的各種玩具和道具

▲「叢林探險」

▲兒歌《Old McDonald Had a Farm》(左)

「娃娃的一天」(右)

玩具造型很簡單,沒有過於繁復和精緻的細節。相比「完美」得不留多少想像空間的洋娃娃和芭比、整套結構復雜的娃娃屋,它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玩起來能夠隨心所欲,不必拘泥於玩偶的角色或道具的用途,配合積木,我們模擬出各種有趣又鮮活的情景,發明多樣玩法,每次都可加入新的想像。

3大家來化妝

▲利用家中的現成材料作化妝服

我挑幾件她嬰兒期的舊衣,小外套、連衣裙、帽子、圍兜、再搭幾條發帶,放入籃子,供小小造型師自行搭配使用。

除此,家裡的大人也是理想的「模特」,像是給爸爸紮根小辮,給媽媽畫個鬍子什麼的,稀鬆平常。

4家務做起來

▲給她一些工具,讓她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

廳長對家務的熱愛由來已久。「打掃」、「擦洗」、「澆花」,我見她日日「勞作」不辭辛苦,乾脆給她一些小工具:兒童尺寸的掃帚、塑料小桶和小抹布,置在她伸手可及的角落;小噴水壺,指定一盆綠植,由她專門照顧。

我讓她參與每周一次的大掃除,和大人一起勞動;偶爾也讓她試著洗碗——她更多是好玩,還得重洗。

有機會參與到家務中來,感到自己是家庭生活的一分子,讓小小的她有一種自主感。對於孩子來說,最快樂的游戲,是能夠讓他們像對待「工作」一般嚴肅勤勉的。小不點兒認真起來,真是萌態百出呢。

藝術類

孩子需要藝術,也是天生的藝術家。這與天分或技巧無關,而是由源自生命深處的發展需求決定。從事各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音樂、繪畫、手工,是他們探索世界、認識自我,學習表達感情、建立與他人聯系的最佳方式。

孩子能夠嘗試的藝術類游戲,盡管仍很基礎,卻已相當豐富;不大可能有什麼像樣的「作品」出現,提供的素材和游戲內容不宜太具體(有時原始的可能是更好的),不拘泥於形式,令小藝術家最大程度地感受藝術的美好,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成人能做的,唯不破壞而已。

1音樂啟蒙:帶來撫慰、快樂和安全感的聲音

▲可以「演奏」的玩具

孩子對音樂(及其它藝術形式)有獨特的感知方式,他們對聲音和節奏敏感,喜愛自然、富於感情和節律的聲音。給孩子的樂器雖是玩具,音質上卻有要求。即便做不到高模擬,至少要是悅耳的。

孩子接觸到的音樂,理想程度排序如下:親人帶著感情為其唱誦的節奏感鮮明的歌謠→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聲音→真實樂器演奏的旋律→高模擬「樂器」(音樂玩具)發出的聲響→使用好的播放工具播放的好音樂→其它音樂。

2小小的塗鴉有大大的奧妙

▲廳長的「神奇」塗鴉

孩子的畫里,藏著生命的奧秘。給一歲的小傢伙一支畫筆,她便開始畫,不消囑咐,好像她天生便知要做什麼;那畫連」塗鴉「也稱不上,不過些憑空生出、戛然而止的神秘符號,代表某種天地初開的混沌狀態。

過些日子,畫的內容豐富起來,符號成了線條,有些閉合或半閉合成圈,更多是無始無終;這樣的畫,毫無理性可言,保持著和畫主人一致的原始與本真,不為解釋或表達什麼,只是作為世界的一部分存在。她對世界的理解又進了一大步。

▲塗鴉和手工工具的移動收納

▲「一桌多用」:既是繪畫桌、手工桌,也是小「餐桌」

▲趴著、躺著也能畫,打著滾也能畫

至今,大面積的塗鴉場所仍是她最愛,興之所至果斷落墨、恣意揮灑全無阻滯的快樂,是規規矩矩的一方畫紙盛不下的。

當她興致更高,並開始「研究」自己的畫。我引入更多類型的畫筆,教她嘗試不同塗鴉方式,或在不同質地的界面上畫;帶她認識顏色,她很快記住許多,甚至會自己挑選;創造更多玩耍機會,幫她發現、觀察、欣賞、體驗這里頭的大世界。工具多了一些,需要考慮收納。用的是不佔空間的移動小推車(手工物件也一並收納),想在哪兒畫,推去便是。

▲一些塗鴉工具

幾種用過的繪畫工具:

(1)磁性畫板:優點是易擦拭,可反復使用;專用畫筆,不會弄得到處都是;書寫也流暢,不費氣力,還有幾個可愛的動物圖章可用來造型。缺點是板子太小,早期還有些新鮮勁,長大些畫兩筆便意興闌珊;

(2)粗頭水彩筆:也是早期用過的筆,很胖大一支,笨拙小手極好抓握,出來的線條粗粗萌萌,不是很鮮艷的色,好像稀釋過,有些淡水彩的味道。不便之處是畫一陣子需向下壓壓筆頭才會再出色,小小孩不太好駕馭。

(3)粗蠟筆:廳長的第一盒畫筆,從小用到大。蠟筆是不老的經典,蠟筆畫是屬於孩子的畫,色彩豐富濃麗,既有孩童的拙樸天真,又有時光中沉澱下來的厚實。

(4)彩鉛:可愛又安全、耐用的筆,和蠟筆一樣矮矮胖胖,稜角打磨得圓潤光滑,手感極佳;木質筆桿非常結實,適合廳長這樣大力水手型的寶寶。

▲很美麗的手指畫顏料

▲手指畫大師的「洪荒之作」

手指畫是在廳長對顏色感興趣並且能夠准確識別後引入的。她瘋狂愛上,再不願正眼瞧別的畫筆一眼。顏料質地很濃郁,一次取指甲蓋大小的量,加一點水稀釋,一大瓶可以用很久。也不必特意買調色盤,閑置的輔食分裝盒便合適。畫衣就用吃飯穿的帶袖罩衣代替。

手指畫顧名思義,允許手指與色彩親密接觸,不需通過畫筆,彷彿是心靈與紙面的直接對話。這是最自由大膽的藝術表達,也是最能釋放孩童天性的玩耍方式。

3手工DIY,溫和有力的的藝術

▲五彩的「泥巴」

手工這一傳統的藝術創作方式,自有溫和安靜的力量,適合在「一張一弛、一呼一吸」的玩耍節奏中,充當「呼出」的環節。玩得太瘋太累時—對孩子來說,玩耍是如工作般耗費心力的—坐下來做一會兒手工,既鍛煉專注力,也是積極的休息與調整。

▲我的「榴黃柳綠」雙色小水餃

▲廳長的山寨版「彩色餃子」

盒子里漂亮的彩色泥巴,一下便抓住廳長眼球。除了亂捏一氣,還能怎麼玩?記下幾種大受歡迎的玩法。

游戲一:彩色餃子。廳長喜歡我給她包的彩色小水餃,我和面擀皮,她也要搭把手。我靈機一動:復雜精細的不會,捏個「餃子」總容易吧?於是投其所好,慫恿她「下廚」。她果然大悅,忙不迭為大家「包餃子」。

▲手工「餅干」出爐咯!

▲「水果」下午茶

游戲二:下午茶點。橡皮泥真是廚房游戲的好搭檔。五顏六色的泥巴,好「變」成各種美貌「可口」的食物。不如為自己准備一份下午茶。烘焙用的小型模具,操作容易,可輕松將泥團切割成可愛的「餅干」,「烤箱」也派上用場了;造型簡單的水果也是她力所能及的。

▲自製蒙氏教具:顏色配對

▲「好醜的毛毛蟲」

游戲三:顏色配對。顏色配對是經典的蒙特梭利感官訓練游戲:將同一顏色的泥球放入對應的碗中。撿球、放球的動作,鍛煉手部精細運動和手眼協調能力;顏色識別與分類,涉及視覺開發和簡單的邏輯推理。游戲結束後,就地取材黏一隻「毛毛蟲」。增加難度的做法包括使用鑷子夾球,或者上哪裡湊齊十八隻碗。

▲可任意剪裁的手工紙

▲孩子的簡單手工

紙張也是隨手可得的理想手工材料。一卷彩色A4手工紙,依顏色分作幾沓,方便取用。孩子的精細動作發育和理解力尚不足以完成太復雜的紙類手工,簡單玩法便能吸引她。譬如:

(1)折紙。將手工紙裁剪成正方形小張,供她隨意摺疊,也可在示範和指導下練習一些基本動作,如對折、反向折、沿邊角折,藉此感受幾何形狀的變化,加強圖形認知。

(2)剪紙。裁剪一些長紙條,准備一隻迷你小信封和一把安全剪刀(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她需要嘗試將紙條剪成小段(比直接給一張A4紙讓她剪更易操作),再裝入信封。大膽給孩子使用剪刀,會發現她並不會隨隨便便弄傷自己,而是帶著覺察、小心摸索,全神貫注對待「工作」。

(3)粘紙。創作一幅剪紙畫:裁剪出各種圖案,請她用膠棒將圖案粘到白紙上。教她嚴格遵守塗抹膠水、檢查正反面、粘貼、壓實的程序,這種儀式感令小人著迷,好像接受了一項神聖而了不起的任務。

感統類

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指人體利用自身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從環境中獲取信息輸入大腦,後者再對其進行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言之即身體與大腦互相協調的學習過程。

我為廳長挑選這類玩具時,並無目的,只憑有趣,至於「訓練」效果,只當意外收獲了。

1彩虹塔,感知三維空間的魅力

▲百變彩虹塔

彩虹塔是彩虹積木的姊妹版,由一組大小依次遞減的不規則多邊體木塊組成。

看似簡單的游戲,內涵頗豐富:除促進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發展,還可加強對顏色、形狀、數字等抽象概念,以及一系列對立的邏輯概念,包括體積(大與小)、重量(重與輕)、順序(上與下)、等級(遞進與遞減)等的感性認識;通過目測和比較三維空間的細微差異變化,鍛煉觀察力和判斷力。

2幾何嵌板:建立對形狀的觸覺記憶

▲摸起來很美的木質幾何嵌板

在幼兒的各種感覺記憶中,肌肉觸覺最為敏感,最能有效幫助孩子認識各種事物。玩法是將木塊完整嵌入木板上對應的洞中。

幾何嵌板具有蒙氏理論主張的「自主教育」功能,即玩具本身能夠讓孩子自己發現並糾正錯誤(如正方形木塊無法與長方形的洞吻合),而不必依靠成人說教或提示。通過重復努力克服困難,獲得相應能力,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

3創意拼圖: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大塊彩虹兔拼圖

▲小熊換裝拼圖

拼圖涉及不規則形狀的識別,以及對整體與局部關系的認知,對觀察力和記憶力要求更高,越味性也更勝一籌,可作為幾何嵌板的「進階版」。一套(上圖)是大塊彩虹兔拼圖,共六塊(給低齡孩子的拼圖塊數不宜太多,大名鼎鼎的UncleWood適合再大些的孩子),組成大小兩只兔子;

另一套(下圖)是「小熊換裝」拼圖,給小熊一家分別搭配服裝(分上下裝,可藉此理解上下概念),還可換上不同表情的臉。她正是對裝扮游戲感興趣的時候,對這套拼圖愛不釋手,邊玩邊認識不同類型的服飾,順便溫習相關詞彙。熟悉後可將三隻熊的服裝混合,請她從中挑出各自契合的圖形板塊。為達到目的,她可能需要反復調整幾次板塊的位置——這兩套拼圖也是能夠自動提示錯誤的。

4美妙串珠:DIY我的第一條項鏈

▲做些「針線活」貼補家用咯

串珠游戲對手部肌肉控制、手眼協調及配合使用雙手的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更多耐心。「珠子」中包括印有可愛圖案、色彩豐富的幾何積木塊,可請她遵照一定規則(如按相同顏色、形狀或混搭、穿插)進行搭配,創造出造型和風格各異的作品,既培養審美情趣,也加強對顏色、形狀和順序的感官認知。除了做手工,用來玩配對和搭建游戲也很好。

體驗類

「體驗類」玩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真實的、自然場景下的經驗和感官,可作為無法直接接觸某類事物時的替代,供孩子經常性地、重復體驗相似樂趣。

1大型軌道玩具:火車快跑!

▲轟隆隆,小火車開動咯!

火車軌道玩具大概是唯一可媲美樂高的好玩之物:融合建構與角色扮演,玩法豐富;通過模擬真實的火車運行場景,小車迷可過一把當火車司機的癮,體驗一回大型交通工具的魅力。造型各異的木質軌道片,經自由拼裝,搭建出變化無窮的軌道系統,培養想像力和動手能力;控制列車在軌道間前行後退、穿隧道、上下坡的過程,鍛煉平衡感和操控能力,幫助孩子感知物體在三維空間的運動方式。

2戲水玩具:洗手池裡的「水上樂園」

▲洗手池裡的「水上樂園」

沒有哪只小傢伙能夠抵抗沙子和水的魅力。在家中備些簡易的沙水玩具,既是炎炎夏日的最佳玩伴,又可「拯救」獨力帶孩子的全職媽媽——總能換來至少半小時的清凈。

Plantoys這套木質戲水玩具是廳長的心頭好。Plantoys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橡木,不必擔心開裂和褪色的問題,包括憨態可掬的海龜、海星、魚,漁網和兩只流速不同的水碗;再加一塊海綿,讓她體驗綿塊吸水、釋水後的重量變化。

除作洗澡玩具,還有許多有趣玩法:

玩法一:激流勇進。將一隻塑料箱子置於洗手池內(下水管道保持通暢),水龍頭下方,打開龍頭,一會兒功夫便形成兩重「瀑布」和潺潺「溪流」。

玩法二:「海」邊嬉戲。將下水口封閉,放上一池水,讓動物們在「海」里自由自在游泳,玩「撈魚」和舀水;利用箱蓋在池中造一塊「陸地」,海龜可以爬上「岸」曬太陽。

玩法三:魔法「海洋」。放入少許肥皂水,攪上一攪,陽光一照,海面上便升起許多五彩斑斕的泡泡;擱些冰塊進去,讓她觀察「冰山」消融、物質由固態向液態轉化的過程。

3模擬玩具沙:一捧沙子,一方樂土

▲沙子的神奇,在於它介於生命與物質之間

玩具沙也可用大米和決明子代替,但對於低齡孩子有誤入口鼻耳的風險。多方嘗試後選用這款模擬「動力沙」,它介於沙子和粘土之間,手感像溼沙,內里卻完全乾燥;沙質細膩干凈,不粘手,也很好塑型。沙是無味無毒的,且可重復使用。幾個常玩的游戲:

玩法一:沙灘閑情。夏日海邊,小貓小狗追逐嬉鬧;沙灘上有一排矮房,人們從房子里出來,在「椰子樹」(松果)的樹蔭下野餐乘涼。

玩法二:沙子變身。沒有現成模具,利用手邊一切可用之物,積木、瓶瓶罐罐、烘焙工具,也能變出城堡、汽車、水果、蛋糕和美麗的幾何圖案。

玩法三:沙漠尋寶。廳長懂得客體永恆的道理後,尤其熱衷於將各種東西埋進沙里變沒的把戲(最初這樣逗她還會崩潰大哭):漂亮的石頭、彩色回形針、樂高小人(有點驚悚)還有我和她的手。

4游戲帳篷和隧道:秘密與冒險

▲秘密王國與冒險之旅

孩子鬧獨立,開始希望在家中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地」。它可以是一隻廢棄的大紙箱,沙發和毛毯搭建的城堡,或者臨時用桌椅圍出的小塊區域。她會愉快地跑進跑出,興沖沖地宣示「主權」,反復探究「裡面」和「外面」的關系;或者獨自安靜地在「領地」里待上一會兒,看書、玩耍。不妨劃出一處固定地點,作為孩子的「秘密王國」,一頂合適的游戲帳篷會是不錯的選擇。

帳篷太好用。可以是「毛絨玩具家」,早上請毛茸茸的朋友出來玩,晚上再送它們「回家」。搬到繪本架旁,便成了讀書角。是「藏貓貓」的絕佳場所,玩過家家也離不開它:視情景需要,可作「娃娃家」、「車庫」或「商店」。

我相信孩子如何定義、使用和對待玩具,決定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孩子是否能夠做玩具的主人,游戲展開的方式——孩子是游戲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還是只能任其遵照設計者的意圖按部就班地進行,以及她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麼。

作為孩子進入世界的把關人,需要思考的,不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好的」,而是「我希望她如何作出判斷」。育兒是一道開放式考題,我們無法將自己不知道答案的東西教給孩子,要緊的是拒絕一切似是而非。與其從權威或慣例中尋找確信,常省己身方為正途。

正如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所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全情投入,忘我玩耍,那麼,當他/她長大後也有能力以同樣的專注來面對所有挑戰。」

㈣ 適合送男士的生日禮物

適合送男士的小件奢侈品


樂高。樂高拼圖,不論年齡、性別都會喜歡這個禮物。可以選擇汽車模型、機器人之類的拼圖送給他,如果兩個人是情侶還可以一起拼。還可以一直收藏保存,是一樣有意義的禮物。
電子相冊。很多男孩子愛攝影,也有的男孩子愛自拍,可以送一個電子相冊讓他擺在家裡,照片存入後就可以進行循環輪播,或許這是男生最渴望收到的禮物之一。
跑車模型。男孩子都是喜歡車的,對於跑車的誘惑,更是無法抵抗。可以在平時的聊天或者朋友圈,了解下他喜歡什麼類型的,然後悄悄買來送給他。
打火機。自己抽煙或出去應酬需要抽煙的男士,可以送他一款比較高級又有品的打火機,雖然不必須,但屬於錦上添花,當成禮物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㈤ 爸爸的作文400字

想寫好關於爸爸作文嗎?這里提供了大量關於爸爸作文的段落,以及爸爸作文的好詞好句等。本篇內容主要選10篇優質原創文章,每篇結尾還帶專家點評。

我的爸爸

爸爸是一個既讓我害怕,又讓我喜歡的人。

有一次,我因為急著想看電視,就馬馬虎虎地把作業寫完了。吃完飯,爸爸開始檢查作業。看著看著,他的眉頭皺了起來,很不高興地對我說:「你這道題算錯了。」說完,他又接著檢查起來。沒過一會兒,他又連著查出兩個錯誤。爸爸這下發火了,沖著我大聲嚷嚷:「你怎麼老出錯?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別粗心,別粗心!你怎麼就是改不了?」說著,他使勁摁了一下我的頭。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只見爸爸兩只大眼睛瞪成了「O」形,濃黑的眉毛也好像立了起來,真像只大老虎,好可怕啊!

爸爸對我的要求很高,他看我老是粗心,就給我寫了做題要求。我覺得爸爸太凶,也給他提了兩條意見:一是不要隨便凶我,二是要講道理。我從字典里找了些形容爸爸的成語說給爸爸聽:「虎視眈眈」、「大發雷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勃然大怒」……爸爸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小作者選取了一件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爸爸的形象豐滿、真實,富有了生活的氣息。一年級的小同學就會用如此細膩的筆觸描寫人物,真了不起!很值得推薦。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四十二歲了,因為少白頭,所以每個月都要染發,如果不染的話,人家都會以為他有七十多歲了。

爸爸帶著一副眼鏡,看上去顯得很有學問。特別是他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真像一位博士。

爸爸臉上有許多小坑,皮膚顯得比較粗糙。聽媽媽說,爸爸臉上的坑,都是年輕時青春痘給鬧的。

爸爸上課時的語言可風趣了,就像小品演員一樣。他說起話來總是一套一套的,很押韻,很順口,就連批評人也是這樣。昨天祖俊輝又沒完成作業,爸爸就撫摸著他的腦袋說:「你呀,真是——

放學到處亂跑,

作業從來不繳。

老師檢查沒處找,

你說咋能學好?

爸爸看祖俊輝頭都不敢抬,又拍著他的肩膀說

祖俊輝呀祖俊輝,

笨鳥一定要先飛,

如果還是不努力,

只能飛進垃圾堆。

您說,我爸爸是不是很有才。

專家點評:

「爸爸帶著一副眼鏡,看上去顯得很有學問。特別是他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真像一位博士。」外貌描寫形神兼備,突出了人物作為教師的特點,人物形象突出。直接引用爸爸批評人的順口溜,表現爸爸的語言風趣,選材典型,非常給力。


脾氣暴躁的爸爸

我爸爸是個脾氣暴躁的人。

記得有一天,我們在津津有味地享用午餐時,談起了考試的問題。突然,爸爸面無表情地站起來,生氣地說:「你這個笨蛋,這次考了幾分?」我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我這次考了70幾分。」爸爸氣得暴跳如雷,惡狠狠地說:「巧段塌這次考得這么爛,才考了70多分?」我害怕地說:「因為我太粗……」爸爸根本不想再聽下去,手指著門口大聲吼道:「你馬上給我去罰站。不準吃飯。」媽媽再怎麼勸,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定。爸爸說:「不行,得給他一個教訓,敢做就敢當。」我傷心極了,兩眼淚汪汪,淚水像小溪一樣在臉上流淌。我無可奈何地向屋子走去,一邊走一邊想,爸爸為什麼要罰我呢。到了卧室,我站在那裡一動不動。想到爸爸也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罰我的,於是心漸漸平靜下來。

是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爸爸你的心意我理解,但是我還是希望您能溫柔點。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作者通過寫一件「和爸爸談考試的問題」的事,凸顯了「爸爸」脾氣暴躁這一性格特點。敘事清楚,過程具體,很成功!關於「爸爸」的暴躁,老師建議你多和爸爸交流,談談自己的想法,老師相信爸爸孝圓會有所改變的。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個固執己見的人。有時他吵吵嚷嚷,有時聰明無比。他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活力。

「哇哇」一陣哭聲傳來,真煩,正在寫日記的我被這段歌仔戲打斷了思路,氣死我也,我火冒三丈,怒吼道:「我在做作業呢?能小聲點嗎?」哭聲傳到耳朵里,心中煩死了。沒辦法,誰叫老爸沒大沒小呢。爸爸總是把弟弟弄得號啕大哭。

爸爸其實蠻聰明的。那次我家訂做了新窗簾,我看見了,大叫:燃橘「好酷!」。可是它很不好安裝,這一般是由做窗簾的安裝的。可是那天安裝工沒來,只見爸爸看著窗簾,想了一會,說:「我會了。」只見他不一會兒就把窗簾安好了。安好了了,得意洋洋的道:「怎麼樣?我聰明吧?」媽媽誇贊道:「看不出,還挺聰明的嘛!贊一個!」老爸眼睛一瞪,得意的把頭發一甩說:「我本來就很聰明的!」說完還拍了拍他那大皮球似的肚子,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爸爸雖然有時讓我感到煩心,但我知道這是他長期在外,見到我們高興的原因。他給我們家帶來了歡樂。我愛他。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描寫我的爸爸的文章,全文圍繞爸爸的吵吵嚷嚷和聰明無比進行了描寫。讀了你的文章老師就能知道你是一個特別懂事、特別理解人的孩子。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給爸爸的信

親愛的爸爸:

您好!

感謝您多年來對我的養育之恩,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要說一聲:「謝謝您」。

還記得那一次可怕的經歷嗎?記得兩天前的那個冬天嗎?我因為感冒高燒竟然暈了過去,您和媽媽嚇得不知所措,我被抬上了救護車,迷迷糊糊醒來的我看到您的額角上密密麻麻的一層汗水,盡管當時天氣冷的令人發顫。我頓時熱淚盈眶,淚水不由自主的流淌下來。您一邊摸著我滾燙的小臉蛋,一邊焦急地安慰著我:「寶寶,沒事啊,爸爸媽媽都陪著你呢!」在您和媽媽的精心照料之下,一個星期過後,我終於康復了,待我出院的那一天,您興高采烈的親吻著我的額頭,拉著我的手欣慰的笑了,那表情令我至今難忘!

啊!爸爸,您像辛勤的園丁,把您無微不至的關愛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您又像那和藹可親的引路人,指引著我走向成功之路,感謝您,親愛的爸爸!

祝您:

身體健康,事業一帆風順!

您的女兒:韓熙樂

2011年6月10日

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了對父親的感恩,文章重點描寫了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突出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文末用優美的語言謳歌了父愛的偉大。


爸爸的鼾聲

和睡覺打鼾的人一起睡覺,這必定是一件萬分痛苦的事!每天夜裡,爸爸的鼾聲總如沒有盡頭的火車,一次次打斷我的美夢。因此,我萬分討厭爸爸的鼾聲。

終於!一天晚上,爸爸值夜班。得知這個消息,我興奮不已,哈哈,終於能睡一個安穩覺啦!可就是這個晚上,我才體會到爸爸的鼾聲是那麼重要,那麼溫暖。

夜深人靜,我幸福的拉上被子,准備美美地睡一覺,可是,不知過了多久,我還是沒合上眼,在床上翻來覆去,唯有時鍾「滴答……滴答……」地走著。咦,怎麼這么安靜?我心裡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一切靜的可怕,我突然開始想念那親近的鼾聲,我一頭鑽進被子,緊閉上眼,寂寞地進入夢中……

那一夜,小台燈亮了一宿,因為少了爸爸的鼾聲,夜顯得特別漫長,睡夢中,我彷彿聽見了爸爸的鼾聲,竟那麼悅耳,動聽!

我不再討厭爸爸的鼾聲了,因為,只要爸爸的鼾聲在,我便不會害怕,只要爸爸鼾聲在,我就不會寂寞,只要爸爸鼾聲在,我的心便永遠踏實!

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描寫了爸爸鼾聲的重要、溫暖,作者由之前的討厭變成了依賴,因為鼾聲代表了爸爸的存在。文中通過描寫鼾聲來突出爸爸對我的愛,表現手法好獨特。


我的爸爸

一提起我的爸爸,我心裡就感到非常地自豪,他是一位地質工程師,也是單位里的領導。一年當中,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還不足半年,即使是這樣我還是很愛他。

他中等個子,因為經常在野外工作,曬得有點黑了,我卻覺得爸爸這個樣子顯得更帥更健康了。

每當他從野外回來的時候,身體就瘦了一大圈,我看到後很心疼,就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爸爸愛吃的食物,給他補充能量。

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爸爸又要去上班了,我多麼不想讓他走呀!就哀求地說:「爸爸,你再多呆幾天陪陪我們吧!」每當這個時候,爸爸就耐心地給我講道理,我還是纏著他不放。他又和我說:「別的小朋友也想爸爸呀!我要是不去看看其他叔叔的工作乾的怎麼樣,隊上的叔叔就回不來,他們想爸爸了怎麼辦啊」?當我抬頭看爸爸時,看到他的眼睛也濕潤了,此時我明白了,原來爸爸和我是一樣的心情,他也不捨得離開我們。

爸爸要走了,我高興地對他說:「爸爸,祝您一路順風,多保重身體!早日安全歸來!」

專家點評: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我」的爸爸。文章開篇點題,中間部分先描寫了爸爸的外貌,接著寫了「我」哀求爸爸留下來,但爸爸為了工作拒絕了「我」,結尾總結全文。全文層次清晰,語句流暢。


我的爸爸

誰都有一個爸爸,我也有一個爸爸,但他是一個令我「討厭」的爸爸。

他總是要香我。每天早晨鬧鍾一響,爸爸有時就「咚咚咚」地跑到我的小房間,有時他又會躡手躡腳地走過來,然後拉開被子,一下子就親了過來,把我可嚇了一大跳。於是我就完全清醒了,只能打著哈欠起床了。其實爸爸是想讓我起床,准時上學。

他總是要盯著我。每天晚上等我洗漱完畢,到小床上時,爸爸總是大聲地嚷:「九點了,要睡覺了,不要看書了,我要關燈了。」我心裡想:再多看一會兒該多好呀!可是沒辦法只能睡覺了。其實爸爸是想讓我早點睡覺,長好身體。

他總是要批評我。不管是早上換鞋出門還是晚上換鞋回家,爸爸都會催促我:「快一點,快一點!」甚至我吃飯的時候,他也要提醒我保持桌面干凈。其實爸爸是想讓我養成好習慣,成為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其實爸爸不是真正地讓我討厭,只是做法有點讓我討厭。如果我給爸爸打分的話,他能得到90分。我還是蠻喜歡我的爸爸。

專家點評:

這篇寫人的文章開頭引人入勝,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邊敘事邊抒情。結尾處集中表達情感,既照應開頭又總結全文,首尾連貫,一氣呵成。 文章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倍感親切。


「豬九戒」爸爸

「豬九戒」是誰呢?他就是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為什麼叫「豬九戒」?因為他比豬八戒更能吃更能睡。提起「豬九戒」這個外號還有段來歷呢。下面,我就告訴你們吧。有一次,媽媽到超市買零食,我們一看,有巧克力、餅干、蛋糕、糖果,真是豐富極了。到了晚上,當我和媽媽准備大吃一頓的時候,卻發現零食已經被一掃而光。我和媽媽無可奈何地說「不愧是『豬九戒』,真能吃呀。」提起睡覺,他就更厲害了。一天中午,爸爸在睡午覺,到了天快黑的時候,我一看牆壁上的鍾,哇,快六點鍾了。於是,我就到床邊叫道:「爸爸,六點多鍾了,快煮飯。」我一說完,便繼續看電視,沒想到爸爸把我的話當成了耳邊風。二十多分鍾後,我的肚子開始「鬧革命」了,我再次到爸爸的床邊叫道:「快起床,已經六點五十了。」爸爸這才慢騰騰地到廚房炒菜煮飯去了。

這個「豬九戒」爸爸真是讓我既愛又恨呀。

專家點評:

文章布局合理,開篇點題——爸爸是「豬八戒」,然後下文講述了爸爸能吃能睡的事情體現了爸爸是豬八戒的原因,敘述條理清楚,語言流暢自然,很好,加油吧!


一個使我敬佩的人——爸爸

爸爸使我敬佩的地方很多,主要有:捕魚、打羽毛球、孜孜不倦的看書等。其中,使我最敬佩的當然是做數學題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火柴棒的腦筋急轉彎」,這道題很怪,是1-701=2,我想了半天也想出來。我在家裡急得團團轉,像是在蒸籠上的螞蟻。這時,爸爸走進來問,「一涵,會做嗎?要不要教你?」我聽了。不高興的說:「誰說做不出來,只是在思考。」爸爸聽了苦笑一聲,走了出去。我又思考又畫圖,就是做不出來,只好問爸爸,爸爸說「1-701=2」中把「-」豎起來放在7上就變成「1加1=2」,我聽了之後,想了好一會兒才明白,竟然可以這樣做題目,讓我哭笑不得。

爸爸真厲害。有些數學題我覺得很難很難,怎麼想都不行,可是這些題目一旦到了爸爸手裡好像沒有難度似的,一會兒就會告訴我怎麼做,有時還會告訴我很多種計算方式。我要向爸爸學習,學習他那解決問題的本事,長大以後做一個數學家。

專家點評:

「爸爸使我敬佩的地方很多,主要有:捕魚、打羽毛球、孜孜不倦的看書等。其中,使我最敬佩的當然是做數學題了。」由面及點,引出寫作內容,開啟下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本文還善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人物個性。如:用我做題時久攻不下而爸爸則輕松解決來突出爸爸對付數學題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