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爸102歲》影評——適合父母思考人生的療愈影片
和朋友一起去看印度影片《老爸102歲》,有些觀點和其他的影評有些不同。
通觀全片,片名參照英文名稱《102 Not Out》翻譯成「102歲不出局」似乎更吻合劇情,含義也更深刻些。
102歲的老爸達特利(里希·卡普爾 飾)是擁有26歲靈魂的酷老頭,他的兒子75歲的巴布卻暮氣沉沉刻板無趣。老爸決心向中國的壽星王重北(不是王重陽)學習,挑戰吉尼斯世界長壽紀錄。榜樣王重北和第90頁的吉尼斯紀錄暫不可考,這是印度影片典型的喜劇特點,千萬別卡在這里(較真兒),這只是個引子,姑且信之。
老爸對再活16年就創新紀錄信心滿滿,但是他有一個擔心:「和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相處,超過煙草帶來的危害」。老爸決定將兒子送進養老院。巴布當然不情願啊,可讓老爸妥協是有條件的:兒子巴布必須完成一系列老爸交辦的任務。
影片最開始用一些實例列舉了巴布的生存狀態。巴布洗澡絕不會超過十五分鍾,因為超時就會感冒,所以他設定鬧鍾,在14分鍾時准時出浴;巴布把看醫生當成例行公事,稍微有點腰酸背痛就緊張,生怕身體出現什麼錯兒。巴布覺得在他這個年紀,做什麼事都要很小心,關燈關水關門,他在自己的動線里不止一處貼著提示紙條,他認為這些重復的提示很有必要。
總之,在巴布看來,自己75歲了……已經很老了,人不服老不行……。也許你認可巴布保守謹慎,這老爺子也算是個省心的老人哦。可是102歲的老爸把巴布的孤獨、懦弱、恐懼、焦灼、狹隘、僵化、局促、無力、乏味……都看在眼裡了。套用時髦的話說:巴布把日子過得太喪了!
老爸用私人訂制的方法為巴布布置了循序漸進的任務:
(1)給自己已經去世的妻子寫情書;
(2)用最徹底的方式得罪醫生,不要再和這個沒事瞎折騰、每周都套牢他的醫生往來;
(3)把巴布從童年就開始依賴的毛毯剪出幾個鴨子的形狀;
(4)孟買一日游;
(5)用半個月的時間讓一盆君子蘭開花。
……。
如果不能完成作業,老爸就要把兒子送到敬老院去。當然老爸也給了巴布根據個人意願跳過其中一項任務的權利。老爸還找了態度認真得有點軸的年輕人迪魯做見證,由他來陪伴巴布完成這些任務。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以迪魯誠實的視角復原了巴布的經歷和改變。
如果從我個人角度的解讀,老爸這么做,有他的不同目的:
讓巴布寫信是為了讓巴布釋放情緒,不再自閉,和自己去世的妻子總可以想說什麼說什麼而且還可以沒有顧慮實話實說吧。事實上,巴布也確實這么做的。最開始的部分他像學生寫命題作文一樣拼湊出來,可是寫著寫著他就把對老爸的吐槽也寫進去了……。
栽贓醫生是小偷,這是老爸不給75歲的巴布退路:不要依賴醫生,不要總以為自己有病且病得不行。巴布起先覺得無厘頭,後來明白老爸的好意卻抹不開面子對醫生使小壞,老爹果斷出手替他把醫生得罪完了,讓他不能回頭了。
老爸說巴布小時候最喜歡一條毯子和小黃鴨,建議巴布直接把毯子剪成小黃鴨的形狀,這樣可以更好的斷舍離,舍掉舊事物,不再貪戀過去,才能迎接新人生。這條依賴了一生毯子就像蓋在傷口上的紗布,巴布不捨得,決定跳過這道題。在這里,老爸的任務已經碰到巴布的心痛之處了。老爸沒有繼續強求,他答應過給巴布跳過其中任何一項任務的權利。
巴布的孟買一日游好溫馨啊。到小時候去過的公園里,看到童年時自己喜歡的造型飛機還在,他的嘴角洋溢出微笑了;在帶著兒子阿莫去過的教堂,放佛重新看到兒子童年的身影;陪他同行的迪魯很驚奇巴布竟然知道老爸讓他去的每一站,巴布還驕傲地告訴他,自己知道父親就在不遠處關注著。巴布在最愛的麵包房買最喜歡的蛋糕,然後甩開迪魯去坐人力馬車,有愛人陪伴時他總是在馬車上和愛人分享蛋糕。現在愛人不在了,他把分給愛人的蛋糕分給車夫和孩子們,收獲了很多喜悅。每一個場景都有過往的一幕重現,一天里巴布回顧了他人生中很多塵封的重要片段。
一日游歸來,沒用老爸督促,巴布完成了他逃避的任務,親手把自己從小抱到大的舊毯子剪成了小黃鴨。巴布似乎忘記了被老爸逼迫去夕陽紅養老院的求生欲,這一天回憶里的喜悅、和父親的心意相通如涓涓細流般滋潤了巴布幾近乾涸的心田。
巴布不再抗拒老爸漸進的啟發,不再抗拒未知的任務。即使老爸真的出了一道不靠譜的試題,他也能滿心歡喜地迎接。巴布陽光燦爛地悉心照顧他的花 (我能給印度影業提個意見嗎?那盆花真的不叫君子蘭,中國的君子蘭哪有那麼丑!) ,期待花能如期綻放。這一天,父親用自己開花的盆花偷偷替換了巴布的作品。迪魯問為什麼,老爸說驚喜是給巴布的獎勵。
在這滿是父子情的情景里,一個電話鈴聲違和地響起,被老爸背著巴布給刪除了。那是巴布兒子阿莫記起巴布的生日打來的電話。老爸給兒子放出優美的音樂,鼓勵巴布放鬆自己時,又拔掉了家裡的電話插頭。他知道一旦巴布接到阿莫的電話,這個生日又將鬱郁寡歡。
當發現兒子來過電話卻被老爸故意掩蓋的事情後,巴布很生氣。老爸交代給巴布的最後一項任務是:把自己白眼狼般的兒子趕出家門,結束這種難捱的日復一日的等待。巴布一怒之下,做了財產公正,並將公正文件扔給老爸,用一句「該死的時候得痛快去死」怒懟了老爸。
面對這句狠話,102歲的老爸垂下眼睛,大概只有幾秒鍾的難過。再抬起眼睛的時候,已然心無所住,他體諒並涵養了巴布肆無忌憚的「該死不死」的表達,給予了類似於孩子在父親面前撒歡兒過度時的鼓勵:「不管怎樣,我兒子的氣勢出來了」。這一幕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不過劇情節奏來不及讓人閃淚。
無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裡,他們就是孩子。面對固執倔強的巴布,老爸嘟囔了一句很霸氣的話:「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 !」。
巴布打電話給遠在美國的阿莫,央求兒子回來看看。老爸對迪魯說這個時候巴布就像一個乞丐。當迪魯表示不理解時,老爸透析了孫子阿莫的不孝和兒子巴布的委屈。巴布辛辛苦苦把兒子送到美國,兒子到了美國後平均半年一個電話,照片也很少發,連他媽媽長達28天的死亡通知也沒讓阿莫回來。在老爸講訴時,巴布一面流淚一面幫阿莫辯解。老爸試圖給阿莫打電話以讓巴布明辨是非,電話轉入語音留言提示,老爸只好詐稱財產分割通知,語音留言即刻轉為正視通話。巴布目瞪口呆看著老爸戳穿阿莫的謊言時,接到阿莫打來的電話,阿莫已經迅速訂好了回國的機票。
老爸直言相勸,自己得了癌症,已經時日不多了。他想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看著巴布活得開心,成為眼中有光熱愛生活的新巴布;他希望巴布能不再自欺,也不再被自己的兒子所欺騙。
劇情到這里,我覺得就像在看一部老年童話。多大歲數有老爸老媽都是幸福的,可以一直有父母的庇護和引領,可以不厭其煩來告訴自己人生道理,可以每次投過來任務,砸碎自己內心想要逃避的過往和糾結……,這幸福真的是比童年時有個機器貓還要完美了。可是如果你揶揄很多人75歲了,還沒弄明白生命的意義,卻難得有102歲的爸爸來苦心教導時,那你這心態可活得有點靠近前半集的巴布了……。
當我想到阿布爾汗對里希·卡普爾的贊美時,我恍然大悟,卡普爾是領悟了父母的靈魂和慈悲的人,無論父母的生命在哪一個階段,在或者不在,其實早已把愛根植於每個子女的心中,他們希望孩子們也能在靈魂深處找到這份快樂。劇中所有的深刻和深意都是父親在啟發兒子通過靈魂深處的悅納來釋放情和意,繼而可以有氣勢、不糾結地讓自己從逼仄里走出來。
接下來是巴布為迎接兒子開始了一系列的忙碌:為阿莫選購礦泉水,購買各種治療拉肚子的葯。迪魯問:「難道在其他國家的人喝印度的水真的會拉肚子嗎?」。這里是個笑點——去印度旅遊,人們被叮囑最多的是:別喝那裡的水,不衛生、會拉肚子。類似這樣的污點和詬病,在印度似乎從來不是要隱瞞遮蓋的事情。相反地,面對社會問題、生活短板和不安上,印度人好像從不遮羞,而是自由深入地進出其中,以此化心化行化治。就像對待生死的態度,承認存在又能理解並超然。
在機場,阿莫被巴布教訓那一場戲相當過癮。當巴布把兒子的儲蓄罐摔碎,告訴阿莫這42盧布是你的財產時,巴布聽到從未吹響過口哨的老爸真心喝彩的口哨音亮麗響起。
片尾巴布給父親揉腳時,老爸跟他說:「我是堅決反對死亡的,我也沒死過,能活著就不要死。」 。老爸潤物無聲地去了之前巴布被死本能支配的勢。想想我們的父母,有多少人可以像102歲老爸一樣活得自由精彩,又有多少人像巴布那樣擁抱著所有不快的經歷和感受,消沉、僵化、悲觀、麻木的活著?
希望這個影片能讓我們這些中年人想起最需要這部片子的人。也許這是我們的父母最好的療愈影片,治癒內在的小孩,做自己內在小孩的父母,餘生該如何面對的生活態度,應對變化時的豁達大度……,也許他們也會揶揄導演的設想,但是感動和啟發一定更多,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思考餘生如何更開心,真的很值得。
可以說這部劇是為了巴布和老爸對話角色的飽滿而不由分說地給了阿莫一個不孝的罪名。生活中的這種極端的不孝並不多見,即使很多,那麼也更需要培養這種不孝子的父母反思。生活中許多年長者內心晦暗、低能量的生活不完全來自體力不支。他們不曾覺察也拒絕探索自己的無意識,對生的痛苦和失落的恐懼遠大於對死亡的恐懼。子女們看著他們扭曲著自己的情意、把節儉變成囤積、在生活勞作和個人情緒里無謂的受苦,也基本束手無策,沒轍。只有家長們能懂得死本能比癌症更能擊鼓傳花地相互感染和代際傳遞,這種業力才可能被消減。
父子在古老的印度街上雨中共舞的畫面太美好了,那是生的美好。有美好的音樂、有開滿鮮花的小店,那些路過的年輕臉龐,就像一個個不同時期的自己……。巴布和老爸臉上都煥發著對生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激。
看到有的影評為這部片子的創作視角這樣點贊:「印度電影又走在了我們前面」,讓我很有共鳴。我國和印度一樣,都是人口大國,在印度走過,直覺里印度的百歲老人比我們多。但是談起老齡化的問題,我們真和人家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除了老齡人口的基數、結構比印度的情況嚴重的多,中國老人的心理問題更可能超越我們的想像,比起長壽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年老的心態。中國……幾乎到了一個老年強則國強的時代。
如果說死本能是一個完全私人的感受,那麼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年同樣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自我選擇的成分。《老爸102歲》這部印度電影可以對4050年代出生的長輩們產生積極影響,是我們關愛身邊老人的一個好契機,影片里有對暮年、生死和養兒防老更有建設性的思考角度,具有積極、豐沛的現實意義。這部片子,並非關於親情和孝道的質問探討,甚至可以說是一部怡情的輕松喜劇,劇中老爸的能量流動著,沒有卡在任何情緒和臆想的痛苦中。當然,我未能了解觀影的長輩們的心態,只期望他們在這部片子中笑淚由衷。
也請中青年朋友不要問我沒有父親和孩子阿莫的巴布接下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希望你看了這部片子可以溫暖治癒……好像你早已設限了生命的意義……這種委委屈屈誇大其辭的思維未免狹隘了。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黃泉路上無老少,誰都無法阻擋時間的腳步?是依靠子女,還是自己活出精彩才能安度晚年,相信你的答案早已瞭然於胸。就像地球一樣,除了公轉,還需要滿滿能量去自轉。
『貳』 1000的幣種都是那個國家帶圖片有
1、日元
日元發行中的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種,硬幣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種面額。
『叄』 去俄羅斯旅遊帶多少錢多少盧布
去俄羅斯旅遊需要換多少盧布?應該換多少盧布確實難說,屬於因人而異。但如果去俄羅斯旅遊10天以內,盧布只是用於上廁所、買瓶裝水和巧克力等小食物,一個人換500元人民幣的盧布足矣。下面,帶您具體去了解一下。
除了盧布,在俄羅斯可以用歐元、美元消費,但人民幣不行。如果自己上中國銀行換盧布,匯率因時而異,我當年去俄羅斯時的匯率是1:4.6,即1000元人民幣可換4600盧布。
在決定換多少盧布之前,需要搞清的是在俄羅斯的基本消費,最基本的消費其實就是上廁所和喝水。
在俄羅斯的景點上廁所,有些是免費的,但時常會面臨收費廁所,一般收費是20盧布。這意味著,在俄羅斯上一趟收費廁所就需要花5元人民幣。記得在聖彼得堡的時候,我們的導游是當地人,非常熟悉各景點的地理環境,很注意為我們尋找免費廁所。但總會遇到景點沒有免費廁所的時候,我的經驗是:在周圍找餐館或酒店,裡面的廁所都是免費的。
俄羅斯貴的是瓶裝水,俄羅斯的瓶裝水比北京真是貴多了,街頭賣的礦泉水一般60~70盧布。在商店、超市裡會便宜一些,最便宜的34~40盧布。也就是說,至少要花8~10元人民幣才能喝上在北京1~2元一瓶的礦泉水。在莫斯科機場更不得了,礦泉水賣到100盧布一瓶。機場里自動售水機里的瓶裝水稍微便宜一點,70~80盧布一瓶。也就是說,在俄羅斯機場要喝一瓶礦泉水,花費至少是北京的10倍。令中國人抱怨的是,俄羅斯的機場沒有公共飲水設施,過安檢的時候又不允許帶水,候機時間本來就長還經常晚點,一旦渴了就只能買水喝。
俄羅斯的巧克力比北京便宜,不過味道一般,不如西歐的巧克力好吃。然而,俄羅斯超市裡賣的小糕點不僅很便宜還非常好吃,包括蛋糕類和餅干類。其中有適合早餐吃的巧克力派類的夾心小糕點,價格也就相當於1~2元人民幣,而同類的糕點在北京的西餅店裡至少要賣到8~10元。總之,俄羅斯的小糕點真是物美價廉,喜歡西式糕點的人可以多買點帶回國。
『肆』 10盧布的圖樣是什麼樣的
10盧布的圖樣如下:
盧布(российский рубль ,俄文)原符號Rbs. Rbl。貨幣代碼:RUB 。使用地區:俄羅斯以及自行宣布獨立的阿布哈茲及南奧塞梯、克里米亞。通脹率: 7%,俄羅斯盧布(Рублевка)是俄羅斯的本位貨幣單位。
『伍』 讀童年有感
篇一:讀童年有感
午後,淡淡的陽光照在書桌上,」童年「這兩個字顯得閃閃發光。我放下書,揉揉酸痛的眼睛,喝了一口茶。突然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難道不是嗎?我想,要是能給阿寥沙一個這樣清靜的午後,這樣舒服的學習環境,以他的聰明,一定可以成才吧。
」童年「,這兩個字對大部分小孩來說應該都是最幸福的。因為在童年裡,有父母的疼愛,有精緻的玩具,有可口的生日蛋糕……可是阿寥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如他的家庭一樣黑暗。
可憐的阿寥沙三歲喪父後,由母親帶到外祖父家。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通話故事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大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十一歲,阿寥沙母親去世,外祖父也破了產,他無法繼續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便走上了社會,獨立謀生。這便是阿寥沙的童年。
曾經,一直以為幸福離我很遠,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疏忽錯過。後來看了《童年》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都是個幸福的孩子。
我們都很幸福,可為什麼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幸福?因為,我們常常在怨天尤人。有天我看見,一個孩子在哭泣,我問他:」孩子,你為什麼哭?「結果他卻告訴我,他手裡的玩具比別的孩子的玩具要小,要難看。他說,都怪他媽媽買的不好。我深深地嘆了口氣,這么小的孩子就學會怨天尤人了。在這個世界上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小孩太多了。他們從來都不知道有些人別提玩具了,就連一如三餐都有問題。我想,要是阿寥沙看到這個哭泣的小男孩會怎樣勸他呢?
今天,我在公共汽車上,我看到一位可愛的長發少女,我嫉妒她。她那麼快樂,那麼美麗。可這些我都沒有。
可是,當她突然起身離開的時候,我看到她蹣跚著走過道。她只有一條腿,拄著一根拐杖。當她經過我身邊時,她笑著。哦,上帝,寬恕我,在我怨天尤人時,我有兩條腿,雙足健全的世界是屬於我的。
我停下買一些糖果,為我服務的小夥子風度翩翩。他散發著智慧和熱忱。後來我發現他是一位盲人,哦上帝,寬恕我,在我怨天尤人之時,我有兩隻眼睛,雙眼明亮的世界時屬於我的。
然後,沿街道而行,我看見一個有著又黑又大的圓眼睛的小孩,他站著看別人玩。好像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稍停了片刻,然後我說:」為什麼你不和他們一起玩呢?「他一言不發地望著前方,於是我知道他聽不見。哦,上帝,寬恕我,在我怨天尤人只之時,我有兩只耳朵,雙耳健全的世界時屬於我的。
腳帶我去到世界各處,眼帶我看見日暮光芒,耳帶我聽聞見解訴說,我真是太有福了。這個世界是屬於我的。哦,上帝,寬恕我,在我怨天尤人之時。
當我們怨天尤人時,我們想想《童年》里的阿寥沙吧,我們是不是比他幸福多了呢?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當你為錯失月亮而哭泣時,你也便錯失滿天的星鬥了。「我們不要怨天尤人了,珍惜眼前的一切吧!
篇二:讀童年有感
在歡喜熱鬧的過年中,我讀完了這本悲慘的小說。一開始我不是很情願,但是後面,主人公阿列克塞的悲慘遭遇與他的樂觀精神吸引著我讀了下去。
在這部作品中描寫了許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醜事。諸如死亡,充滿了阿列克塞的的童年,作品以死亡開頭,也以死亡結尾。開篇,父親就得病去世了。母親帶著他四處奔走,最後滯留在外公家。在這里,最好的朋友——小茨岡人被木頭砸死了,然後是唯一願意陪伴自己的彼得大叔自殺……最後,自己的依賴——母親也悲慘告別人間……至於醜事——打架、斗毆、謾罵,冷漠的自私,利益的爭奪,幾乎貫穿著全文。
但即便如此,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雲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這是因為阿列克塞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和希望,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主要得益於在他最最落魄的時候,給予他溫暖、感動的外婆。
外婆是一個勇敢、樂觀、慈祥的人,她就是阿列克塞得精神導師。文中寫道:」外婆到來之前,我彷彿在昏睡,彷彿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現喚醒了我,使我見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圍的一切聯結起來,把這一切編織成色彩繽紛的花邊圖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貼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貴的人,這是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在艱難的歲月里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詩歌、傳說、童話多得不計其數,阿列克塞聽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裡突然失了火,家裡人驚慌失措,外婆卻非常勇敢,用一隻空袋子蒙著頭,身上披著馬被,毫不畏懼地沖進火里,從裡面抱出一隻水桶大的盛滿硫酸鹽的瓶子,又鎮定地指揮別人滅火。大火後,又忍著巨痛去接生孩子。她是一個怎樣偉大的人啊!
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不是為了博取人們的同情,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童年生活回憶,而是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境多麼惡劣,生活多麼艱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境下也能培養出健康、正直的心靈,」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的筆名」高爾基「就是」最大的痛苦「的意思。正因為如此,他成了」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列寧語),他的名字」代表著世界文學史上的新時期「(魯迅語),才有了許多如」不要慨嘆生活底痛苦——慨嘆是弱者!「」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傳誦至今的名言。
關於死亡和希望,我想到了余華和魯迅。希望的有無,在於是我們是否努力去實施。
」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我們都不能放棄希望。」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愈是悲慘,愈是要有希望,愈要努力去創造。這,就是高爾基《童年》給我的啟示。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接著我會去讀他的《在人間》《我的大學》。
篇三:讀童年有感
今日有幸拜讀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先生的《童年》深感精悍,雖然是適宜少兒讀的拼音簡略版但人物的性格刻畫、情節描述依然歷歷在目、栩栩如生。
高爾基那時曾因好奇把白桌布染成藍色而被外祖父打的失去知覺,在那種艱險、恐怖的生活環境中,他只能默默地忍受著,默默在這種污濁的環境中生活著。然而,在這么惡劣的生活環境中,他依然堅持了下來,成為了一名名震世界的文豪,為人類留下了許多的名著,流傳千古。
可憐的主人公阿遼沙由於父親的離去不得不來到外公家,在那裡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各類人物、趕上了奇離古怪的很多事情、更遭到了許許多多的不明挨打,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由於年齡較小他雖然心中充滿了憤怒、渴望著離家出走,可是面對飢餓、悲涼的生活,他又不得不忍氣吞聲,自尋特有的快樂。
在他遇到的人物中也有很多善良、可愛、慈祥的人,可是這些人幾乎都沒有得到好的下場。樂觀聰明的`伊凡簡直就是被活活地逼死、正直的格里高里任人捉弄等等,這些都說明了當時沙皇俄國統治者的昏庸與殘暴,在這個黑暗的年代裡,人與人之間再也看不到感情的存在,更多的是金錢與權力的存在,為了這些他們真可謂「血可流、頭可拋」,至於人情冷暖他們早已扔在腦後。
在阿遼沙的童年時代里主要有兩個女人影響著他的成長,一位是幾乎伴隨他整個童年成長的姥姥,一位是他的親身母親。由於母親的種種迫不得已的原因,一次次地離開了他,既沒有盡到一位母親的職責,也沒有給予他任何的物質幫助,相反他的出生倒像是給姥爺帶來了很多負擔,以至於最後母校離開人世時,阿遼沙都沒有流露出很痛苦的感情;然而對姥姥卻是他終生最要感激的人了,姥姥年齡雖然大可是她懂得特別多也特別的能幹,他所知道的故事、道理基本上都是從姥姥那裡學來的,就是後來家敗之後僅靠姥姥乞討生活時,姥姥也沒有遺棄他。如果說阿遼沙長大有了錢權那麼他最要做的就是對姥姥的贍養與敬重。
對於書中的其他人物,如倔強、自私、冷酷的姥爺,貪圖財產不顧親情的兩個舅舅,還有那個教了他幾天教文的舅媽等等,這些人物無非都是從側面驗證著當時社會的不均等、人情的冷淡,因而這是一本比較殘酷的悲劇故事,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生活,可是從前的過去就是這樣的事實,誰也無法改變,更不可更重來。但是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應該有所認識、有所發現,要對照自己現在的生活,讓自己明白我們要做什麼且應該怎麼去做。
可以說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要比阿遼沙強百倍、千倍,但是誰敢說你的思想也比他強這么多呢?面對千疼百愛你的父母,你對他們的態度如何?面對千教萬說的老師,你是如何對待學習的呢?還有那些朝夕相處的同學,你又是如何與他們做朋友的呢?這些你是否問過自己么?你是否曾真誠地思考且回答過?如果還沒有那麼還等什麼,立刻從現在開始吧!
篇四:讀童年有感
暑假到來,讀書寫作的任務再一次布置給了我們,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翻開了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它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那是一段由一個真善美的天才所講述的殘酷、悲慘的生活中的故事。讀完後,讓我受益匪淺。
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跟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其間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了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也目睹了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同時外祖父的吝嗇、小氣、貪婪、專橫和殘暴都讓阿廖沙感到害怕與震驚。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我們被父母寵著、愛著;每天都有」專車「接送上學、放學;每天都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每天都准備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等著我們去品嘗;假期里還能經常隨著父母到全國各地遊玩。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天地里,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變,沒有變得骯臟,而變得越加開闊,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從我們開始上學、慢慢長大,直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都會遇到重重的困難,那時,別只想著怎樣退縮,怎樣逃避或走捷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為自己設定目標,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幾件事令你痛苦甚至絕望,但與作者相比又顯得那麼的渺小,他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成長,難道這樣也不會令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他幸福百倍嗎?因此在逆境中我們要百折不撓,在順境時我們更要善於利用。但不管環境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事情的成與敗,取決於人的心。「的確,哪怕我們生活在多好的環境里,但我們的心若不思上進,也始終不能成才。所以,我們應當珍惜和利用現在的良好環境,培養出一個堅強,善良,美好,上進的心!我相信,只要你能保持對任何事物都有不滅的信心,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美好。合眼瑟發抖常從噩夢中驚醒;一家人還曾經由於瘧疾病倒在家中,如果不是附近醫生路過,險些喪命……
每每看到羅蘭一家的遭遇,看到她們在這般艱苦的生活中卻活出那般的幸福!我不禁感慨萬分,我沒有羅蘭那樣艱難的命運,不必去經歷這一切苦難,可是似乎我的煩惱比她多,幸福比她少。
這也突然讓我想起了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曾經不懂的一句話:」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的幸福。然而,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其實,誰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心裡。「
我相信,今後哪怕是身處艱難困苦的境地,也要將我心底最美的琴聲,最美的微笑送給自己,讓自己在每一個夜晚,枕著幸福地安然入睡。
篇五:讀童年有感
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一本好書,便是交一個益友。」那麼我在這個寒假裡,就交了一個好朋友——高爾基的《童年》。
故事的主人公便是高爾基,他小名阿廖沙,自幼喪父,跟隨母親來到了外公家。在這個家裡,外祖父的脾氣十分暴躁,小阿廖沙一犯錯就會被痛打一頓。另外還有兩個勾心鬥角的舅舅,為了分家這件事天天爭吵個不休。這個小市民的家庭,處處充滿著人性的醜陋一面。高爾基在他的童年裡受盡折磨,肉體和身心上都受到了傷害。不過,高爾基並沒有喪失信心,而是堅強地來到了「人間」。
這本書生動形象地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殘暴的非人生活。作者外祖父家中女人的懦弱、沒有地位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阿廖沙的兩個舅媽都被舅舅打死了,她們任丈夫打罵、發泄。連身強力壯,高出外祖父一個頭的外祖母也不例外,明明能打過外祖父的呃,卻做了一隻沉默的羔羊。俄國沙皇時期女性的弱小不僅給阿廖沙留下了心中的陰影,也給我留下了思考:我們不能向封建思想屈膝,而應該自強不息地站起來!
讀完《童年》後,高爾基渴望讀書以及他樂觀的精神非常使我感動。一次,高爾基在繼父的書中發現了一個盧布他興高采烈地買了好幾本書:兩本安徒生童話以及一本《創世紀》。而且在一個那麼艱苦,那麼貧困的日子裡他在學校中畢業了。這拚命讀書的精神最終使他成為了一位文學大師,我真應該向他學習。為了多攢點錢,高爾基在童年裡還撿過破爛,在撿破爛的過程中還交到了幾位同樣命苦好朋友,於是每次撿破爛中便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真是「苦中作樂」!
上學的時候,每天看著那堆作業,和同學感慨作業好多之後,為了快點完成作業,我只有狂寫快寫,寫得我手發酸發痛,我煩惱。放學回到家,難得早點把作業寫好,想去小區里玩玩,爸爸媽媽不準,怕我一個人不安全,只有呆在家裡,我煩惱。周末難得休息,可是四個興趣班,把我的周末排得滿滿的,雖說我也知道學習很重要,可是這樣一來,連懶覺都不能睡,我煩惱。假期呆在家裡,看到有同學到另外的同學家在外面自由玩耍,我也想去,爸爸媽媽說那幾個同學不是很優秀,不能去,我煩惱……
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的童年真是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愛我們的親人,完整的家庭,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時光,利用童年中的每分每秒,切勿「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呀!
高爾基能用樂觀的心態來對待每件事,功不可沒的當然是他的外祖母了,是外祖母培養出了高爾基的樂觀性格。只要樂觀對待每件事,相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活得有意義的。
通過讀這本書,高爾基揭示了當時的黑暗社會,揭示了當時「鉛重的醜事」不過也贊揚了當時勞動人民純朴心靈。
我不知道高爾基是怎樣登上文學聖壇,成為當時著名的作家,我想肯定離不開高爾基的勤學,在小時的高爾基就特別喜歡讀書,長大後的他一定是讀書破萬卷了,要不然怎麼會成為前蘇聯最著名的作家。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寫出生動的文章必須得多讀書。
作者高爾基說過這么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今,我又更上了一層樓!
『陸』 十塊錢人民幣能兌換多少塊盧布在俄羅斯可以買到什麼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來自於精神的享受,出境游,就是其中的一種。走出國門,去外面看看不一樣的世界,開闊下眼界,體會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要說去哪,我想俄羅斯應該是很多朋友出境游的第一站了。一來是因為距離太近了,二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國家,當地的各種好吃的好玩的也特別多。說到消費,你知道我們的十塊錢人民幣能兌換多少塊盧布嗎?在俄羅斯可以買到什麼呢?
俄羅斯不光吃的便宜,他們的車也十分便宜。一輛進口汽車僅需要10萬盧布就可以搞定了。另外,去俄羅斯一定不要忘了去乘坐世界上最美的地鐵,價格也很親民哦,3盧布就可以坐一次啦。
『柒』 盧布上的頭像是誰
盧布上的頭像是誰?
俄羅斯盧布上有誰的頭像最新版盧布分為1、2、5、10、50、100、500、1000面值,除了1、2、5是硬幣,其餘為紙幣。10盧布有硬幣有紙幣(但是我對這10盧布硬幣沒什麼印象呢~~)。
參見俄羅斯央行圖文介紹常ttp:/...notes/
1997版5盧布正面是諾夫哥羅德的「俄羅斯千年」紀念碑,右面是索菲亞教堂
10盧布: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穿越葉尼塞河的橋,右面是小教堂
50盧布:位於聖彼得堡涅瓦河岸邊,古戰船船頭紀念柱旁的雕塑,右邊是彼得保羅要塞
100盧布:位於莫斯科大劇院柱廊邊的雕塑群
500盧布:位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彼得大帝紀念碑,右邊是帆船和海港
1000盧布:位於雅羅斯拉夫爾市的智者雅羅斯拉夫大公的紀念碑,右面是雅羅斯拉夫爾的克里姆林城堡和小教堂
現在正在使用的100盧布上人頭像是誰列寧
50盧布上的人物是誰?背面的風景是哪裡?水印是哪裡?我看了下我錢包的50盧布。水印是彼得要塞的彼得保羅大教堂。背面風景是彼得堡的涅瓦河邊的一個地方。地點在冬宮對面。彼得要塞的西邊。那個柱子是紅色的,我看著有點像。但是不敢確定,但是看到下邊的聖彼得堡的文字後確定了下,確實是哪個地方,因川我去過,而且還不只一會,我住的地方離那裡很近。但是名字我忘記了。人物應該是葉卡捷琳娜。
1000盧比上的人頭像是誰的?聖雄甘地
下面是他的網路介紹:
ke./view/138856
100000盧布1993年紙幣男頭像是誰這是烏克蘭的舊版紙幣,面額:10萬烏克蘭盧布,發行時間:1993年。紙幣正面是烏克蘭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的塑像,背面是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烏克蘭國家歌劇院。目前烏克蘭使用的貨幣單位是「格里夫納」:烏克蘭在1996年進行貨幣改革,作廢烏克蘭盧布,發行新貨幣格里夫納,按1格里夫納等於10萬烏克蘭盧布進行兌換。所以圖中的烏克蘭舊版紙幣10萬烏克蘭盧布只相當於目前五烏克蘭流通貨幣1格里夫納。
巴基斯坦貨幣上的頭像是誰?巴基斯坦貨幣盧比:巴基斯坦國父/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啊。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Muhammad『AliJannah,烏爾都語∶??????????????????????,在巴基斯坦也被正式稱為∶????????????????,即「偉大領袖」,1876年12月25日出生於卡拉奇,1948年9月11日逝世於卡拉奇)
巴基斯坦國家締造者、政治活動家。生於卡拉奇古吉拉特人一虔誠的穆斯林富商家庭。其父真納巴納·蓬迦巴依屬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分支霍加派(Isma『ilKhuja),母親米蒂·貝伊也出身於霍加派長老家庭。真納從6歲起,先後在信德伊斯蘭學校、孟買伊斯蘭協會和卡拉奇教會中學學習。16歲考入孟買大學。1892年1月真納赴英國倫敦學習。臨行前與埃米·貝伊結婚。在倫敦進入林肯律師學院攻讀法律。他博覽群書,刻苦學習,同時研究英國政治制度。1895年取得律師資格。1896年回國後加入「印度國民大會黨」,在孟買高等法院注冊任律師,被譽為法律界的泰坦(Titan,即希臘神話人物)。他經常參加各種政治活動,發表演說,投身印度民族獨立運動。印度著名政治家瑙羅吉、戈帕爾、克里希納等人的自由主義思想對真納政治觀點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06年他以國大黨領袖瑙羅吉的私人秘書身份參加國大黨加爾各答會議,把印度分治的政治主張寫進瑙羅吉報告中,形成「自治決議案」。1910年,被孟買穆斯林選為中央立法議會議員。1913年加入「全印穆斯林聯盟」,1916年和1920年兩任該聯盟主席。他積極支持穆斯林爭取在立法議會中佔有代表席位的斗爭,並致力於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政治團結,提出團結就能得救的口號。在促進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合作,謀求印度自治的活動中,成為著名的政治領導人之一。
1921年,因不同意國大黨領導人甘地的不合作綱領,退出國大黨。1929年提出要求穆斯林在中央立法會議中應占議席的1/3等「十四點計劃」。1930~1932年,參加倫敦討論印度問題的圓桌會議。1934年被選為「全印穆斯林聯盟」終身主席。1940年他提出「巴基斯坦」計劃,首先提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為「兩個民族」,只有堅持政治上的平等,才能實現印度的安定和穆斯林自治。主張在穆斯林聚居地區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此後,「全印穆斯林聯盟」在政治上控制了旁遮普以外的穆斯林佔多數的省份。1945年,「全印穆斯林聯盟」參加了中央立法議會選舉,贏得了穆斯林的所有席位。1947年5月,英國政府接受了穆斯林關於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的政治要求,同年8月正式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領,真納就任第一任總督。他在巴基斯坦制憲會議上發表演說,重述先知穆罕默德的遺訓,強調穆斯林之間團結、平等和堅持信仰的重要性。著有《在巴基斯坦總督任內演講集》。1948年9月,真納因勞累過度,病逝於卡拉奇。被尊為「巴基斯坦國父」。巴基斯坦政府在卡拉奇修建了真納陵墓,供後人瞻仰。
~~期待滿意啊~~
10盧布的圖樣是什麼樣的?image./...3&rn=1
各位老師幫慢看下,下面的圖片是真的俄羅斯盧布嗎白俄羅斯100盧布:"997788/pr/detail_172_9904338"
匯率查詢:「huilv.911cha/BYRCNY」
1盧布=0.0007人民幣,100約等於人民幣7角,考慮是2000年的上面那個網站收藏價格是5元。
1961年前蘇聯列寧頭像100盧布品種:
外國錢幣-歐洲錢幣-->東歐
屬性:
普通幣/鈔,原蘇聯,,紙鈔,人物,,長方形,,,,,單枚
簡介:
前蘇聯1991年100盧布
盧比是哪個國家的貨幣及圖片印度尼西亞盧比(通稱盾)由印度尼西亞銀行發行。1盧比等於100仙(Sen)。印尼現在市面有100、500、1000、5000、10000、20000盧比等六種面額的紙幣流通,此外還有5、10、25、50、100、500盧比等六種面額的鑄幣同時流通。
1946年8月7日,盾對美元匯率由1.85盾兌1美元貶值為2.65盾兌1美元。1952年2月貶值為11.40盾兌:美元。1958年8月再次貶值為45盾兌1美元,同時將500及1000盾大鈔分別貶值為50盾及100盾。1960年8月25日實行多種匯率。1964年底制定了250盾兌、美元的基本匯率。1965年12月13日,發行新鈔票,收回舊幣,兌換率為1:1000,兌換時扣除10%作為捐獻。新匯率為10新盾兌1美元。1968年廢除此匯率。進出口實際匯率分別為326和277盾兌1美元。1971年8月15日美元匯率浮動後,盾對美元貶值為415盾兌1美元,1978年11月16日起,印尼盾貶值33.4%,對美元匯率貶至623.50盾合1美元。後又經多次貶值,1986年9月12日,盾對美元有效匯率貶值為1644.00兌1美元。1990年12月底以前,盾對干預貨幣美元的比價由印度尼西亞銀行根據有管制的浮動匯率確定。盾對其他貨幣比價均以雅加達外匯交易所美元匯價和有關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價為基礎確定。1989年9月以後,印度尼西亞銀行只定時定向公布外匯牌價,其他匯率均由商業銀行自行確定。
印尼鈔票原來最大面額為一萬盧比,1992年印尼銀行印製了2萬盧比的鈔票,同時還印製了新版5千盧比的鈔票,並在原有五種鑄幣的基礎上,又新鑄造了500盧比的硬幣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