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來的蛋糕為什麼總是比自己做的好吃
買來的蛋糕有更多的調味品、食品添加劑,這些調味品、添加劑使得蛋糕口感更佳,味道更美。
買來的蛋糕是有配方的,各種東西加多少、什麼比例都是計算的剛剛好的,多一點或少一點都影響口味。
買來的蛋糕有更多的加工程序、處理手法,自己做的當然沒那麼多講究,畢竟人家做的是商品,我們自己做的是食物。
㈡ 為什麼生日蛋糕那麼貴
因為要賺錢呀,題目裡面列舉的很普通的蛋糕,分析過成本,然後列出售價一般200左右,這是普遍情況,需要盈利。而回答裡面自己做蛋糕店人說自己的成本價在100左右的,我就呵呵了,蛋糕店有成本價很高的蛋糕,但那會賣200左右?所以自己做肯定比同品質的蛋糕店買的便宜,這是沒有爭議的。
現在很多做糕點私房的,確實有些味道好,材料也好,但那價格也是比很多大型品牌連鎖蛋糕店還貴的,當然私房會拿材料說事,但本質是私房的接單體量不夠,是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比大型連鎖品牌低,我記得高中政治裡面講過,單位時間內工作效率決定價格來著,所以工業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價格。這才是很多私房價格高的本質原因,銷量沒那麼大,但利潤又得上去,只能提升單價。
舉個例子,我們那裡有一家做私房甜品的老闆,一般燒仙草鮮芋仙算好吃,價格也不低的了,是25一杯左右,這邊的老闆賣的36左右一杯,還有很多反正價格真的比同類商品裡面價格高的大品牌還貴,鼓吹的就是自己食材好,裡面的什麼珍珠芋圓自己手搓的,這個確實效率非常低下呀,所以它必需價格高,才能維持下去
。
㈢ 形容蛋糕的詞語
香甜可口、誘人美味、食慾大開、甜香撲鼻、色味俱全、松軟可口、入口即化。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
蛋糕是一種麵食,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製作出來。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麵粉、甜味劑(通常是蔗糖)、黏合劑(一般是雞蛋,素食主義者可用麵筋和澱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液體(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發酵劑(例如酵母或者發酵粉)。
㈣ 為什麼叫戚風蛋糕 戚風的含義是什麼呢
戚風蛋糕的英文名叫Chiffon Cake,翻譯過來就叫戚風蛋糕了。戚風蛋糕是在1927年由加利福尼亞的一個名叫哈里·貝克的保險經紀發明,直到1948年,貝克把蛋糕店賣了,配方才公諸於世。
以下是戚風蛋糕的做法:
用料:雞蛋5個,低筋麵粉90克,細砂糖80克,純牛奶50ml,色拉油50ml
1、在稍微大一點的打蛋盤里放入5個蛋白,用電動打蛋器打至粗泡狀態。
(4)杜甫的蛋糕為什麼那麼出名擴展閱讀
1、打發蛋白的盤子必須是無水無油,而且蛋白中不能混入蛋黃,要不就會影響蛋白的打發;
2、蛋白必須打發到乾性狀態(打發蛋白的時候加入一兩滴白醋或者檸檬汁,可以幫助蛋白更容易打發而且更穩定);
3、混合麵糊的時候,應該用從下往上翻拌的手法混合麵糊,不要大力攪拌,避免消泡。
㈤ 古代糕點的名字
我國古代有各種各樣的糕點。
從工藝上分有八個大類,油酥類、混糖類、漿皮類、爐糕類、蒸糕類、酥皮類、油炸類、其它類;
在中國按地區分類有12個流派: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西點。
有百花糕、綠豆糕、豆沙糕、赤豆糕、海棠糕、桂花糕、香糕、蘿卜糕、凍糕、油糕、合桃糕、燈芯糕、雲片糕、打糕、拉糕、烘糕、大方糕、米糕、燈盞糕、油炸糕、豬油糕、蝦糕、千層糕、九層糕、烘糕、定勝糕、桔紅糕、麻糕、狀元糕、馬蹄糕、糕粑、土豆糕、玉米糕、芝麻糕、粟子糕、水晶糕、八珍糕、玉帶糕等等。
1、九層糕:
又名九重糕,千層糕,中元糕等,取長長久久,步步高升之意。是沿海地區一種傳統的中國特色糕點小吃之一。
古書雲,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認為九乃是最高數,九九歸一,一即是最大數也表示多,九層糕名意為多層糕,多重糕,故民間稱為九層糕實為一層,九層或一十一層,應長長久久永永遠遠之意。
九層糕是九多色糕點,層勻美觀,乳香甜潤。除夕,清明,中元,重陽並稱中國傳統節日祭祖四大節。沿海特別是浙閩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在這時節擺上一些豬肉,羊肉,瓜果和九層糕祭祀,一面是闡揚懷念先祖的孝道,一面更是為了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2、狀元糕:
狀元糕,是中國傳統糕類小吃之一,是浙江嘉興的著名特產。在中國各地區雖製作方法和風味存在差異,但都含祝福之意。同時狀元糕也是較為少見的台灣地區的小吃之一,因外型似狀元帽而得稱,由於名字聽起來相當吉利,許多考生在考試前都會買來吃,帶有祝福之意。
3、燈盞糕:
燈盞糕是浙江溫州的傳統特色名點,溫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屬於油炸食品,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一般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加入麵粉,包裹蘿卜絲為餡料,油炸而成。
4、馬蹄糕:
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省,福建省福州及閩南地區的傳統甜點小吃。相傳源於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馬蹄糕口感甜蜜,入口即化。
5、水晶糕:
北京夏令應時糕點小吃。水晶糕晶瑩透亮,色白潤滑,糯軟耐嚼,食之甘美,清涼爽口。水晶糕是北京傳統糕類食品中的名品。解放前做得最好的要數滋蘭齋的一家南方鋪子。
6、蘿卜糕:
蘿卜糕是福建閩南、廣東等地區的傳統特色糕點。採用在來米粉,又稱再來米粉,是中式點心中最好使用的粉,可以在製作中式小吃如蘿卜糕、肉圓、碗粿時用到。然後在米粉漿中加入腌制好的蘿卜絲等材料,上蒸籠蒸制而成的糕點小吃。
7、綠豆糕:
綠豆糕是傳統特色糕點之一,屬消暑小食。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咸鴨蛋這些食物。
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製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松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軟、細膩 。
㈥ 為什麼叫戚風蛋糕
蛋糕為什麼叫戚風,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含義。那麼,戚風蛋糕名字的由來有什麼樣的歷史?
戚風蛋糕為什麼叫戚風
Chiffon cake音譯過來作戚風蛋糕,據說戚風的含義是像絲綢般順滑軟柔的意思,這自然是對美食的浪漫贊美。
戚風蛋糕屬海綿蛋糕類型,質地非常輕,用菜油、雞蛋、糖、麵粉、發粉為基本材料。由於菜油不像牛油(傳統蛋糕都是用牛油的)那樣容易打泡,因此需要靠把雞蛋清打成泡沫狀,來提供足夠的空氣以支撐蛋糕的體積。戚風蛋糕含足量的菜油和雞蛋,因此質地非常的濕潤,不像傳統牛油蛋糕那樣容易變硬。戚風蛋糕也含較少的飽和脂肪。但是由於缺乏牛油蛋糕的濃郁香味,戚風蛋糕通常需要味道濃郁的汁、或加上巧克力、水果等配料。
戚風蛋糕為什麼叫戚風?戚風蛋糕的由來
戚風蛋糕的由來
根據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的說法,戚風蛋糕是100年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蛋糕品種,因為它用了植油代替傳統的酥油。
1927 年
據說是落山基的保險經代理,一個叫亨利。貝克的人最早於1927年發明了戚風蛋糕。自打這種異常松軟的蛋糕問世以來,亨利。貝克就不停地被人追問他的配方。但是,自1927年起20年內,亨利。貝克一直都小心翼翼對他的配方進行保密,他的蛋糕只為那些大名星而做,他把蛋糕賣給好萊塢的名星以及著名的布朗。德北餐廳 (Brown Derby Restaurant)。貝克的這種輕盈而充滿空氣的戚風蛋糕的製作秘密就是將蛋黃與蛋白分開打,用植物油代替黃油或是傳統的起酥油。
1947年
戚風蛋糕為什麼叫戚風?戚風蛋糕的由來
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 )從亨利。貝克手中買了配方。從此,貝蒂(Betty Crocker ()即我們平常在超市見的「貝蒂妙廚」蛋糕粉那個貝蒂,是虛擬人物)將這一秘密向全美的女性公開了。
1948年
通用磨坊公司在1948年在 家庭與園藝雜志(Better Homes and Gardens Magazine)公布了該秘密配方,轟動全美。該雜志稱:該蛋糕是100年來真正意義上的新的蛋糕品種。在1950年代,通用磨坊公司出資贊助了戚風蛋糕大賽。一時間,人們創造了各種風味的戚風蛋糕。
戚風蛋糕熱量多少
戚風蛋糕為什麼叫戚風?戚風蛋糕的由來
277大卡/100g
100g所含熱量需要打籃球49.6分鍾消耗完。每100克該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24.52克;脂肪16.10克;蛋白質8.84克。
㈦ 為什麼元祖蛋糕很貴
因為元祖這個品牌來自於寶島台灣 ,所以呢走的是高端路線,定價自然就高
1993年第一塊鮮亮醒目的「元祖紅」招牌在四川北路豎起,由天才營銷大師張秀琬精心培育的台灣元祖食品正式進駐上海、進駐中國大陸,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從此誕生。今天,這塊元祖紅招牌已遍布中國各大城市,並成為家喻戶曉的「精緻禮品名家代言者」。
自1993年進駐上海至今,元祖以上海為大陸事業的基地,已先後在中國大陸的上海、無錫、杭州、成都、武漢、青島、長沙等主要城市設立了7家分公司,260餘家門店遍及全國53個城市,力求以時效確保質量新鮮、服務貼心。
(7)杜甫的蛋糕為什麼那麼出名擴展閱讀:
元祖主要從事烘焙食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努力成為「精緻禮品名家」的品牌公司。專業生產蛋糕、月餅、中西式糕點等烘焙產品的全國連鎖經營企業。公司通過原料把控、精細管理、冷鏈物流、保證產品的食品安全;通過網點布局,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國120多個地級城市的門店網路。
參考資料:元祖_網路
㈧ 為什麼說提拉米蘇是最好吃的蛋糕
樓主你好
它的配方中最具創新意義的是咖啡風味的起士奶蛋液,這一新口味亦為蛋糕、布丁等其它形式的冷熱甜點所吸收。 它以香醇濃沉的口感,將Espresso(特濃義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揉合在一起。只用了不到十種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
一般而言,為了不影響提拉米蘇的濃郁甜美,除了配茶、咖啡以外,不建議和酒一起享用,不過如果是作為飯後甜點,則不妨在用完正餐後、吃提拉米蘇之前,來一點法國的Sauternes或是德國的貴婦甜白酒清清口;吃完之後,再喝一點較甜的西班牙Sherry或葡萄牙的Port等加烈葡萄酒,都能夠起到發揮美味相乘的絕佳效果。
1.出自名門的提拉米蘇(Tiramisu)吃到嘴裡香、滑、甜、膩、柔和中帶有質感的變化,味道並不是一味的甜,因為有了可可粉,所以略微有一點不著邊際的苦澀,這正好與卡布奇諾相配。 2.提拉米蘇揉合了芝士,乳酪,咖啡與紅酒的味道,入口即化。主要原料有咖啡,酒,乳酪,奶油。一層滲透了咖啡與葡萄酒,適量的手指餅干(lady's finger);一層混合了軟芝士乳酪,雞蛋,鮮奶油,紅酒,和白糖的芝士奶油;兩類材料一層一層地疊加上去,最上面再撒一層薄薄的可可粉; 3.大多餐廳都用玻璃器皿來盛載,純粹的奶油黃上灑滿可可粉的棕色,深深舀起一勺,又多了巧克力的深褐色。沒有香蕉船般繽紛艷麗,也不像芝士蛋糕般獨色單調,提拉米蘇整體色彩和諧,變化有致。輕輕舀起一勺放入嘴裡,涼但不冰冷,口腔中頓感清爽。鮮奶油所特有的粘滑,稠稠地包裹著唇、舌、齒,徐徐咽下,那股溫柔甜蜜便會肆意地在全身每一處洋溢。
㈨ 為什麼杜甫的登岳陽樓那麼出名
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聯系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像、回味。古人說「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里就是無字處。「昔」與「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並隨著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應當說「今上岳陽樓」是嚮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嘆,長嘆的內里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嘆,就像那詠嘆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這里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說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坼」字用的很好,有動態感。彷彿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後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說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盪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誇張手法,這里有個視覺、感覺和想像的問題。由於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詩人准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彷彿大地四處都是水鄉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但詩人又藉助想像,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像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藉助想像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像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果。這是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像的產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嘆洞庭湖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系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想到吳楚,聯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於是使他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可以說這兩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後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這兩聯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系,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後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徵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盪不安。這里包含著安史之亂的後遺症: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梁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於詩人心中牽掛著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彷彿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可以說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於詩人胸中翻騰著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於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湧上心頭。這兩聯中,上聯境界極大,下聯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著詩人的無限感慨。就景象來說,上聯展現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盪,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麼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這里是象徵,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著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戎馬關山北。」「戎馬」,就是戰馬、兵馬,指戰爭。「關山」,泛指,並非專指那道關,那座山。「關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說,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著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戎馬關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憑軒涕泗流」是說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戶,向北眺望,雖然隔著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後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著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著—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說明了第二聯絕非僅僅是寫景。第三聯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著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並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後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說,開篇一聯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中,詩人由上聯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里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後聯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凄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登岳陽樓》寫於杜甫生命的最後幾年。登上岳陽樓,是他年輕時就有的夢想,今天終於如願了。可這次卻不是專為遊玩而來,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經過;詩人已經不再年輕,而是拖著貧病衰老的殘軀,"今"非"昔"比。想到這里,我們就能體會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用語的巧妙。洞庭湖愈壯闊明朗,詩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涼,因為登樓遠眺的他似乎已經看到了北方的戰事,已經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於是,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使得他老淚縱橫,久久低回。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㈩ 杜甫生前寫了那麼多詩,為什麼死後才出名
因為杜甫生前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詩人,在官場上並不是非常的順心,所以杜甫在世時並沒有太多人的關注,只是一個無名之輩。死後出名是因為後世的人看到了杜甫的才華,看到了杜甫這個愛國詩人的憂國憂民的心情,所以杜甫才受到了後世很多人的關注。
而現在呢,大多數的人是站在品鑒文學的視角上來看待杜甫,學習杜甫精妙的詩詞歌賦,所以杜甫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也是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