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培训 » 兴平订做生日蛋糕在哪里
扩展阅读
老板娘送的蛋糕什么意思 2025-05-11 22:27:22
贵港市金蝶蛋糕店在哪里 2025-05-11 22:25:16

兴平订做生日蛋糕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5-05-11 12:35:37

Ⅰ 流传千年的“打金枝”故事与唐代名将郭子仪

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太岁头上动土,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要株连九族。然而,郭暧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

在古代,皇帝说的话叫金口玉言;皇帝的子女们是金枝玉叶。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如果谁娶了皇帝的女儿做老婆,那可不是什么攀高枝享荣华富贵,那是倒了八辈子霉了。你不仅要恭恭敬敬地伺候公主,就连说一句话都要小心翼翼,不知何时就触犯了皇室的禁条戒律,轻则丢官罢职,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重则人头落地,甚至祸及九族,亲戚朋友受牵连。

看过京戏的人都知道,有一出京剧名叫“打金枝”,讲的是唐朝驸马爷郭暧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郭暧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太岁头上动土,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要株连九族。然而,郭暧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会发展得这么蹊跷,全是因为郭家与当朝皇帝有一段颇深的渊源。

故事的根源,要从郭暧的父亲郭子仪说起。

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智勇双全,威震一方,当“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年老心疲,醉心酒色,撇下京都,只顾携带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大臣们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强把太子李亨留下,以便稳住民心和军心。

太子李亨在灵武登上皇位,是为唐肃宗。太子逃到灵武时可怜得很,只不过几个人跟着他,途中又与败兵误打误杀地混战一番,直到郭子仪带兵来帮忙,肃宗才有实力,而郭子仪的大功也从这时开始。

肃宗后来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统兵收复失陷了的土地。李?之所以当了元帅,只是由于他是皇帝的儿子,一切当然全仗郭子仪。广平王做大元帅只是名义,实权全在郭子仪手中,由此也可见唐肃宗对他的信赖。

郭子仪率领大军,趁安禄山军队发生内讧的时机,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保证了唐肃宗的安全,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

唐肃宗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驻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叛军余孽。

后来唐肃宗听信“郭子仪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实为朝廷隐患!”的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不久,由于战况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并进封为汾阳王。

唐肃宗驾崩后的唐代宗恐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又削去其兵权。又因吐蕃进攻,郭子仪再一次被起用。

郭子仪几起几落,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于是,唐代宗不再对他横加猜忌,而且还赐予他“铁券”,意即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再加罪于他。同时,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也是为了笼络住郭子仪,唐代宗还将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幼子郭暧为妻,成为又一桩政治婚姻。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沈后的女儿,曾深得唐代宗宠爱。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因为战乱,沈后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沈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她也养成了任性的脾气。

前面说过,按照惯例,娶了皇帝的女儿,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官位显赫,财源滚滚,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使不完的行政特权,但在公主面前必须低眉俯首,言听计从,百般娇宠,千般疼爱,万般顺从,端不得丝毫男人的架子,来不得半点脾气个性。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官运亨通,受些窝囊气也就认了。而这个郭暧,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借助皇家谋取什么名利,因而也就不准备过分地宽纵升平公主。

而且这时的郭暧与升平公主,都只有13周岁的年龄。

13岁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身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家,各自的脾气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

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暧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不太方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老人,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暧的催促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暧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说明道理,加紧了催促。

郭子仪70寿诞的时候,郭暧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头天晚上买好了生日蛋糕,这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家翁祝寿。这天郭暧特意起了个大早,叫升平公主起身时,升平公主却突然推说受风头痛,不愿起来,叫郭暧一人带蛋糕去祝寿,代她向家翁问安。

郭暧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父亲大寿吉日,你竟想称病躲懒不去!于是往日的怨气连同今日的怒气一同爆发出来,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吼道:“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

升平公主听了这话,气得面色发白,趴在床上,声色俱厉地指着郭暧叫道:“欺君罔上,罪当诛杀九族!”

郭暧这时正在气头上,听了公主的话也决不相让,心想:你们皇家能不能杀了我郭家,还是问题!因而又接着教训道:“皇帝又怎样?你在我这里就是郭家的媳妇,不遵守孝道,我不但骂得,还能打得!”升平公主见他竟然还敢动手,怒道:“你打,你不打就不是郭子仪的儿子!”儿媳竟然直呼公公的名字,简直是大逆不道!郭暧听罢,愈发愤怒,一跃而起,上前抓住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升平公主见他真的敢动手,也更加愤怒,大声叫道:“看我杀了你们郭家!”郭暧闻言气急败坏,不由地挥手给了她一巴掌。

“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儿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升平公主肿着脸,趁郭暧去给老父拜寿之机,哭哭啼啼地乘车回到皇宫,一见到父皇,升平公主悲不自胜地扑倒在父皇脚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她在驸马府挨打的事,并坚决要求父皇惩办郭家。

唐代宗见自小娇惯的女儿被驸马打成这副可怜模样,自然心痛不已,也非常气愤,有意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胆大妄为的附马;仔细问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觉得是自己的女儿缺理。驸马在那种情况之下,激动一点,愤怒一点,也是有情可原。作为男人,首先要孝顺老人,这是美德,驸马做得对。代宗转念审情度势,觉得还是不要扩大事态为宜,以免弄僵了与郭家的关系。于是,他先对女儿好言安慰一番,然后心平气和地劝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样,为父也不便过于帮你。做天子并不是天下尽归你所有,也不可为所欲为,这个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暧的妻子,就应谨守妇道,依从夫君,孝敬公婆,夫妻和睦为是。”代宗还就郭暧所说“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对女儿说:“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要是他真的要做天子,难道天下还是你家的么?”安慰了女儿一场,代宗就命她速回驸马府,不可再事喧闹。

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里,能发生这件趣事,那确实只有十分开明的皇帝才能够做得出来。

升平公主觉得这样回去实在没有面子,虽然心有不甘,但见父皇深明大义,尚对郭家不予计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闹下去,不但没有娘家可资倚仗,到头来还得吃亏。升平公主虽然蛮横,毕竟是个聪明人,她赶紧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表面的态度,乖乖地离开皇宫,返回了驸马府。当然,这也需要较大的勇气。公主也非常人可比。

与公主回宫告状的同时,郭暧前去给郭子仪拜寿。郭子仪见他只身而来,他的媳妇没来,就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虑,一定问个究竟。郭子仪追问儿子及侍婢之后,得知方才儿子与公主大打出手,而且还说了一句要命的大话,顿时吓得手脚发抖。这句话的后果可轻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这句话的由头,把郭家满门抄斩。

大惊失色之下,郭子仪把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捆了起来,直送进宫中,向皇帝亲家请罪。

代宗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小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叹的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宽解郭子仪道:“小儿女们在闺房中几句戏言气话,我们作长辈的,何必当真?又何必去管这种夫妻闲事呢?”

皇帝亲家居然能这么轻易就放过自己,倒真是令郭子仪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为了警戒少年无忌的儿子,回到家里,郭子仪还是拿出大棍,亲自动手,将郭暧家法处置了一番。

郭子仪一家的人,不论做大将、做王后、做大官,始终小心谨慎,不敢多要权力,所以能善始善终。郭暧和升平公主的这次争吵,大概是他们家族传统中一次破例之举吧。从此以后,郭子仪对唐皇朝更加忠贞不贰。他的行为也带动了一大批与他有关系的将领忠心耿耿地为皇朝效命;升平公主在之前似乎是个不听话而没有见识的女人,但经此一事后,大有长进,性情变得谦恭端庄,温柔贤淑,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一对儿女。儿子郭纵,娶顺宗女汉阳公主,官至大司农,以忠耿清廉闻名。女儿郭氏,嫁给宪宗为妃,仁厚谦让,身历五朝,是历史上以贤德着称的郭太后。郭氏家风,百世流芳,从此“打金枝”引为千古美谈,当中包含的意义实在令人深思。

Ⅱ 西安的主要地形 气候环境 风俗习惯

一、西安地形

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中国的大地原点和国家授时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气候环境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三、西安风俗习惯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2)兴平订做生日蛋糕在哪里扩展阅读:

西安特色

1、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2、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3、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Ⅲ 升平公主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

升平公主,唐代宗第四女,母崔贵妃, 碑志皆言其讳升平公主,表字升平公主。升平公主又贤明又有才思,雅为父亲所爱宠,恩礼冠诸主。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十月初七日薨,累赠齐国公主,赐谥昭懿,女儿郭贵妃为公主立奉慈寺追福。升平公主的婚姻故事,被后人编为戏剧《打金枝》,传唱至今。

Ⅳ 关于历史人物曹操的所有故事

1、崭露头角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任顿丘(今清丰)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2、陈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董卓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

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洛阳东)。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

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治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3、逐鹿中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东郡守备陈宫对曹操不满,于是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后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山东鄄城)和东郡的范(南范县)、东阿(今山东阳谷)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此时,曹操失去了兖州(治今山东郓城西北),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来劝说想让曹操投靠他,让曹操举家迁到邺县当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多亏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这个念头。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三败之,破定陶(今山东定陶)、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等,平定兖州。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七月,因李傕、郭汜的火拼,汉献帝从长安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军队驻扎在淯水,张绣举众投降,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九月,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枭袁术留守四将。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以及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4、官渡之战

消灭睦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袁术北上不得,呕血而死。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滑县),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疑问的。

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二月,袁绍大将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延津北一带),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关羽斩首,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

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命文丑、刘备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文丑。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之法破解。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向袁绍献偷袭许都之计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

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后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援,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曹操大怒说:“贼在背后,乃白!”

士卒都拼死力战,因此大破袁军,斩淳于琼等,尽燔其粮草。而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

由于曹操预留兵力精且多,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大将张郃、高览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军溃散。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客观条件上,曹操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

5、远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西一带)。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

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从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 ,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些许官吏。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于是,曹操上表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同年,黑山军首领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八月,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乌桓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乌桓军阵稍动之机,向乌桓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

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同年郭嘉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

归程途中,据《曹瞒传》记载:“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4)兴平订做生日蛋糕在哪里扩展阅读: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参考资料:

网络-曹操

Ⅳ 干马为骂忍,你搞细安着子马吾懂事是啥意思

“打金枝”的由来:升平公主

看过京戏的人都知道,有一出京剧名叫“打金枝”,讲的是唐朝驸马爷郭暧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郭暧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太岁头上动土,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要株连九族。然而,郭暧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会发展得这么蹊跷,全是因为郭家与当朝皇帝有一段颇深的渊源。

故事的根源,要从郭暧的父亲郭子仪说起。

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智勇双全,威震一方,当“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年老心疲,醉心酒色,撇下京都,只顾携带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大臣们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强把太子李亨留下,以便稳住民心和军心。

太子李亨在灵武登上皇位,是为唐肃宗。太子逃到灵武时可怜得很,只不过几个人跟着他,途中又与败兵误打误杀地混战一番,直到郭子仪带兵来帮忙,肃宗才有实力,而郭子仪的大功也从这时开始。

肃宗后来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统兵收复失陷了的土地。李?之所以当了元帅,只是由于他是皇帝的儿子,一切当然全仗郭子仪。广平王做大元帅只是名义,实权全在郭子仪手中,由此也可见唐肃宗对他的信赖。

郭子仪率领大军,趁安禄山军队发生内讧的时机,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保证了唐肃宗的安全,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

唐肃宗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驻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叛军余孽。

后来唐肃宗听信“郭子仪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实为朝廷隐患!”的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不久,由于战况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并进封为汾阳王。

唐肃宗驾崩后的唐代宗恐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又削去其兵权。又因吐蕃进攻,郭子仪再一次被起用。

郭子仪几起几落,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于是,唐代宗不再对他横加猜忌,而且还赐予他“铁券”,意即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再加罪于他。同时,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也是为了笼络住郭子仪,唐代宗还将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幼子郭暧为妻,成为又一桩婚姻。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沈后的女儿,曾深得唐代宗宠爱。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因为战乱,沈后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沈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她也养成了任性的脾气。

前面说过,按照惯例,娶了皇帝的女儿,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官位显赫,财源滚滚,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使不完的行政特权,但在公主面前必须低眉俯首,言听计从,百般娇宠,千般疼爱,万般顺从,端不得丝毫男人的架子,来不得半点脾气个性。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官运亨通,受些窝囊气也就认了。而这个郭暧,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借助皇家谋取什么名利,因而也就不准备过分地宽纵升平公主。

而且这时的郭暧与升平公主,都只有13周岁的年龄。

13岁的少男少女,正是反叛倔强的时候,而这对小夫妻,都出身在顶极的富贵权势之家,各自的脾气就更是好不了。

在最初的新婚燕尔过去之后,两个人骄傲的个性便开始发生了冲突。

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暧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不太方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老人,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暧的催促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暧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说明道理,加紧了催促。

郭子仪70寿诞的时候,郭暧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头天晚上好了生日蛋糕,这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家翁祝寿。这天郭暧特意起了个大早,叫升平公主起身时,升平公主却突然推说受风头痛,不愿起来,叫郭暧一人带蛋糕去祝寿,代她向家翁问安。

郭暧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了;今天父亲大寿吉日,你竟想称病躲懒不去!于是往日的怨气连同今日的怒气一同爆发出来,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吼道:“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

升平公主听了这话,气得面色发白,趴在床上,声色俱厉地指着郭暧叫道:“欺君罔上,罪当诛杀九族!”

郭暧这时正在气头上,听了公主的话也决不相让,心想:你们皇家能不能杀了我郭家,还是问题!因而又接着教训道:“皇帝又怎样?你在我这里就是郭家的媳妇,不遵守孝道,我不但骂得,还能打得!”升平公主见他竟然还敢动手,怒道:“你打,你不打就不是郭子仪的儿子!”儿媳竟然直呼公公的名字,简直是大逆不道!郭暧听罢,愈发愤怒,一跃而起,上前抓住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升平公主见他真的敢动手,也更加愤怒,大声叫道:“看我杀了你们郭家!”郭暧闻言气急败坏,不由地挥手给了她一巴掌。

“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儿头上来了,是可孰不可!”

升平公主肿着脸,趁郭暧去给老父拜寿之机,哭哭啼啼地乘车回到皇宫,一见到父皇,升平公主悲不自胜地扑倒在父皇脚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她在驸马府挨打的事,并坚决要求父皇惩办郭家。

唐代宗见自小娇惯的女儿被驸马打成这副可怜模样,自然心痛不已,也非常气愤,有意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胆大妄为的附马;仔细问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觉得是自己的女儿缺理。驸马在那种情况之下,激动一点,愤怒一点,也是有情可原。作为男人,首先要孝顺老人,这是美德,驸马做得对。代宗转念审情度势,觉得还是不要扩大事态为宜,以免弄僵了与郭家的关系。于是,他先对女儿好言安慰一番,然后心平气和地劝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样,为父也不便过于帮你。做天子并不是天下尽归你所有,也不可为所欲为,这个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暧的妻子,就应谨守妇道,依从夫君,孝敬公婆,夫妻和睦为是。”代宗还就郭暧所说“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对女儿说:“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要是他真的要做天子,难道天下还是你家的么?”安慰了女儿一场,代宗就命她速回驸马府,不可再事喧闹。

在皇权大于一切的时代里,能发生这件趣事,那确实只有十分开明的皇帝才能够做得出来。

升平公主觉得这样回去实在没有面子,虽然心有不甘,但见父皇深明大义,尚对郭家不予计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闹下去,不但没有娘家可资倚仗,到头来还得吃亏。升平公主虽然蛮横,毕竟是个聪明人,她赶紧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表面的态度,乖乖地离开皇宫,返回了驸马府。当然,这也需要较大的勇气。公主也非常人可比。

与公主回宫告状的同时,郭暧前去给郭子仪拜寿。郭子仪见他只身而来,他的媳妇没来,就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虑,一定问个究竟。郭子仪追问儿子及侍婢之后,得知方才儿子与公主大打出手,而且还说了一句要命的大话,顿时吓得手脚发抖。这句话的后果可轻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这句话的由头,把郭家满门抄斩。

大惊失色之下,郭子仪把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捆了起来,直送进宫中,向皇帝亲家请罪。

代宗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小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叹的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宽解郭子仪道:“小儿女们在闺中几句戏言气话,我们作长辈的,何必当真?又何必去管这种夫妻闲事呢?”

皇帝亲家居然能这么轻易就放过自己,倒真是令郭子仪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为了警戒少年无忌的儿子,回到家里,郭子仪还是拿出大棍,亲自动手,将郭暧家法处置了一番。

郭子仪一家的人,不论做大将、做王后、做大官,始终小心谨慎,不敢多要权力,所以能善始善终。郭暧和升平公主的这次争吵,大概是他们家族传统中一次破例之举吧。从此以后,郭子仪对唐皇朝更加忠贞不贰。他的行为也带动了一大批与他有关系的将领忠心耿耿地为皇朝效命;升平公主在之前似乎是个不听话而没有见识的女人,但经此一事后,大有长进,性情变得谦恭端庄,温柔贤淑,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一对儿女。儿子郭纵,娶顺宗女汉阳公主,官至大司农,以忠耿清廉闻名。女儿郭氏,嫁给宪宗为妃,仁厚谦让,身历五朝,是历史上以贤德着称的郭太后。郭氏家风,百世流芳,从此“打金枝”引为千古美谈,当中包含的意义实在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