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做法 » 中西结合式蛋糕怎么样
扩展阅读
熊猫生日蛋糕名字 2025-07-09 16:52:51

中西结合式蛋糕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2-16 01:23:05

㈠ 中式点心和西式糕点各有哪些特点和区别

一、中式点心和西式糕点的特点

1、中式点心:中式点心选料精细,花样繁多,讲究馅心,注重口味,成形技法多样,造型美观。

2、西式糕点:西式糕点用料讲究,无论是什么点心品种,其面坯、馅心、装饰、点缀、等用料都有各自选料标准,各种原料之间都有适当的比例,而且大多数原料要求称量准确。

二、中式点心和西式糕点的区别

(一)来源不同

1、中式点心:中式点心来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农耕、生产工具的出现促使了中式点心的产生。

2、西式糕点:西式糕点简称“西点“,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

(二)材料不同

1、中式点心:中式点心以各种粮食、畜禽、鱼、虾、蛋、乳、蔬菜、果品等为原料,再配以多种调味品,经过加工而制成的。

2、西式糕点:西式糕点以面、糖、油脂、鸡蛋和乳品为原料,辅以干鲜果品和调味料,经过调制成型、装饰等工艺过程而制成。

(三)分类不同

1、中式点心:中式点心可分为麦类面粉制品,如包子、馒头、饺子、油条、面包等;米类及米粉制品,如八宝饭、汤圆、年糕、松糕等;豆类及豆粉制品,如绿豆糕、豌豆黄等;杂粮和淀粉类制品,如小窝头、黄米炸糕、等;其他原料制品类,如荔芋角、薯茸饼、南瓜饼等。

2、西式糕点:西式糕点可分为蛋糕类、混酥类、清酥类、面包类、泡芙类、饼干类、冷冻甜食类、巧克力类等。

㈡ 西式烘焙和中式糕点有什么区别

二者除国度上的区别外,在用料、风味及制作方法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在原料使用上,中点小麦粉用量较大,并以油、糖、蛋等为主要辅料。油脂侧重于植物油,还经常使用各种果仁、蜜饯及肉制品。调味香料侧重于糖渍桂花、玫瑰以及五香粉等。因此在风味上以甜味和天然香味为主,同时由于各地区物产资源不同,又形成各种地方风味,如福建的桂圆肉、肉松,云南的火腿、荞麦,浙江的薹菜,广东的蚝豉,苏州的蜜饯,河北的山楂,以及各地的芝麻、花生、松子仁、瓜仁等,在糕点加工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西点则侧重于奶、糖、蛋,油脂侧重于奶油,并以可可、果酱、糖渍水果、杏仁等为主要辅料。香料上侧重于白兰地、朗姆酒、豆蔻、肉桂、咖喱粉等以及各种香精香料。在风味上有明显的奶香味,并常带有可可、咖啡或香精、香料形成的各种风味。
在制作方法上,中点有制皮、包馅、手工或模具成形等。虽然有的糕点也饰以图案,但较为简单。熟制方法常用烘烤、油炸、蒸制等。
西点的制作则有夹馅、挤糊、挤花、切块等。生坯烤熟后多数需要美化,其装饰图案较为复杂、精致。糕点种类繁多、名称复杂,各种花样与规格也无严格标准。
随着食品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糕点的制造工艺、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㈢ 中式点心和西式糕点各有哪些特点和区别

特点:

中式面点讲究调味,口味主要以香、咸、甜等为主,复杂多样。西式糕点的主要特点西式面点的成型,主要借住各种设备和工具,如蛋糕模具、面包模具、派盘、塔模、裱花嘴、醒发箱、搅拌机等。还有装饰、摆盘和点缀,以及蛋糕的裱花都是以西式面点成型的方法。

区别:

1、来源不同:中式面点源于中国的点心。称为“白案”是因为大部分的制作原料是面粉,面粉是白色的。所以称为“白案”。西式面点来源于欧美国家的点心。

2、品种的不同:中式面点的主要品种包括:包子、饺子、面条、饼类、油条、酥类等等。西式面点的主要品种包括:面包、蛋糕、塔、派、饼干、曲奇、泡芙、果冻等等。

3、主要原料不同:中式面点一般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再以糖、油、蛋等作为辅料。制品在用料的配置上主要以突出主料的味道为主,所以辅料用量较少。西式面点主要以蛋、奶油、糖、面粉为主要原料。

4、熟制方法不同:中式面点的熟制方法有蒸、煮、炸、烙、煎等熟制方法。如蒸:包子、馒头、饺子、干蒸等;煮:面条、水饺、汤圆等;炸:油条、麻花、咸水角、煎堆等;烙:各种烙饼;煎:煎饺、煎包等。

西式糕点就是“烤”,如:面包、饼干、塔、派、曲奇、蛋糕等。除了少数如慕斯、果冻类的制品不需要用到烤箱。

中式点心发展历史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产丰富,这就为中式面点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再加上人口众多,各地气候条件不一,人们生活差异也很大。

因而决定了中式面点的选料方向是:按原料品种、加工处理方法选择。如:制作兰州拉面宜选用高筋面粉,制作汤圆宜选用质地细腻的水磨糯米粉。只有将原料选择好了,才能制出高质量的面点。

按原料产地、部位选择。如:制作蜂巢荔芋角宜选用质地松粉的广西荔蒲芋头;制作鲜肉馅心时宜选用猪的前胛肉,这样才能保证馅心吃水量较多。

㈣ 中西点心文化比较

中西糕点的区别很简单,来源中国的为中点,其他外来的既是西点。其实在烹饪学看来中西糕点制作应该属于一门课程,不管是中点还是西点,共同点很多,比如现在红遍大江南北的广式蛋塔其根源就是西点里一种起稣类的改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推陈出新。这本来就是从事烹饪工作人们的不变信条。西点的优势是西点制作更注意了营养,使得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能得到大量蛋白质、维生素。比如蛋糕类、水果派类、这一点中式糕点做的差一些。再有,西点给注意颜色的搭配。当然,他们选择的一定是自然色。美好的视觉享受是中点有所欠缺的。
点心在中国各种菜系中都有。在粤菜饮茶中尤其发达,一般都是指放在蒸笼的包子及糕点。点心推出初期款式并不多,有大包、叉烧包、虾饺、烧卖、肠粉等。点心是区分于北方饮茶习惯的一个重大标志,今日,广东饮茶的点心种类非常多,大致分为咸点及甜点两类。大部分点心都是热吃的,亦有小部分的凉菜。
而在北方菜系中,用面为主要原料的“面点”也是中国点心的重要分支之一。北方一个比较出色的厨师就能做出2000多种面点。
传统点心包括了包点,饺子和肠粉。很多点心酒家同时会提供其他菜式,例如油菜、烧肉类、不同款式的粥和汤。在茶楼或酒楼中,茶通常是伴以点心,伺候顾客。
在众多烹饪方法中,点心通常是采用蒸、煎或炸的,而数量则是四件一碟。
西点是西式甜点、西式茶点的简称;由于以蛋糕、饼干为大宗,也常简称西饼。西式糕饼多属甜食,常用原料包括面粉、牛奶、牛油、沙糖、奶油、朱古力、生果、果仁等,以焗炉高温烘制;英国传统上配红茶、奶茶、咖啡等热饮,于下午茶时品尝。例如蛋糕、布丁、果冻、冰激凌等。由于在19世纪前西方社会糖作为奢侈品仅为上层社会的专利,食用甜点会被视为是贵族的象征,所以在西餐中甜点是有一定地位的。由于后来糖被普遍使用,所以甜点亦同时普及起来,发展出多元化的特色。现在,很多人都会在餐后享用甜点。
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
据我的考察,北方的点心历史古,南方的历史新,古者可能还有唐宋遗制,新的只是明朝中叶吧。点心铺招牌上有常用的两句话,我想借来用在这里,似乎也还适当,北方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周作人《南北的点心》
中国的传统点心一般最常见的是“八大件”和“八小件”。
八大件也称北式糕点,以北京地区为代表。京式糕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滋味各异,具有重油、轻糖,酥松绵软,口味纯甜、纯咸等特点。代表品种有京八件和红、白月饼等。其中京八件有大八件、小八件和细八件之分。八件是采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枣泥、椒盐、葡萄干等八种馅心,外裹以含食油的面,放在各种图案的印模里精心烤制面成。形状有腰子型、圆鼓型、佛手型、蝙蝠型、桃型、石榴型等多种多样且小巧玲珑。入嘴酥松适口,香味纯正。特制是细八件,制作精细层多均匀,馅儿柔软起沙,果料香味纯厚。外型也有三仙、银锭、桂花、福、禄、寿、喜桃等八种花样,是京式糕点中的优质产品。
旧时,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讲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丧典礼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品和摆设,后来配方由御膳房传到民间。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猪油、蜂蜜及各种果料籽仁。所谓“八件”,即八样点心,一般有麻饼、枣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禄、寿、喜等不同字样。有圆形、桃形、正方形等,装在一个长方形纸板盒内。“小人件”是双份,十六件装在一个纸盒子里。过去,遇到女儿回娘家,给长辈拜年等,都要去糕点铺买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
大八件一般是八件一共一斤,小八件一般是八件一共半斤。
大八件、小八件。以八块不同品种糕点配搭一组为一斤称大八件,一般作送礼用最相宜。小八件也是八个品种分十六小块为一斤。作为礼品,都以大八件为主,质量都是很高的。八种不同糕点的名目,大八件为:一、翻毛饼,二、大卷酥,三、大油糕,四、蝴蝶卷子,五、幅儿酥,六、鸡油饼,七、状元饼,八、七星典子。小八件比大八件小一号:一、果馅饼,二、小卷酥,三、小桃酥,四、小鸡油饼,五、小螺丝酥,六、咸典子,七、枣花,八、坑面子。后四种最受小孩子欢迎。特别是枣花,用枣泥扭成花瓣,非常美观。
中国食文化历史悠久长远,作为中式餐饮的一部分——中国点心,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尤其是点心师们的继承和发展,点心的品种是越来越多,例如:包、饺、糕、团、卷、饼、酥、条、冻、饭、粥等。在通过数千年点心师们的创作,它们基本形态也丰富多彩,造型逼真,例如:几何形、象形、自然形等等。
我国面点的造型种类繁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造型,即使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不同风味流派也会千变万化,造型逼真。但从总体上看,面点的外形都有一定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几何形态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在面点造型中被大量采用,它是模仿生活中各种几何形状制作而成。几何形又可分为单体几何形和组合式几何形。单体几何形如汤圆、藕粉团子的圆形粽子的三角形、梯形方糕的方形锅饼的长方形千层油糕的菱形等。立体裱花蛋糕则是由几块大小不一的几体组合而成。再加上与各种裱花造形的组合形成美观的立体造型。总体上看这种蛋糕即属于组合式几何形。
2、象形形态,可分为仿植物和仿动物形。仿植物形是面点制作中常见的造型,尤其是一些花式面点,讲究形态,往往是模仿自然界中的植物,如花卉,像船点中的月季花、牡丹花,油酥制品中的荷花酥、百合酥、海棠酥,水调制品中的兰花饺、梅花饺等。也有模仿水果的,像酵面中的石榴包、寿桃包、葫芦包等。而船点中就更多了,柿子、雪梨、葡萄、橘子、苹果等。模仿蔬菜的有青椒、萝卜、蚕豆、花生等。仿动物形也是较为广泛的一种造型,如酵面中的刺猬包、金鱼包、蝙蝠平、蝴蝶夹等,水调面点中的蜻蜒饺、燕子饺、知了饺、鸽饺等,船中点就更多了,金鱼、玉兔、雏鸡、青鸟、玉鹅、白猪,这些都是仿动物形面点。
3、自然形态 ,它采用较为简易的造型手法使点心通过成熟而形成的不十分规则的形态。如开花馒头,经过蒸制自然“开花”。其他如开口笑、宫廷桃酥、蜂巢蛋黄角、芙蓉珍珠饼等也是在成熟过程中自然成形的。
我国面点的成形从成形手段看有手工成形、印模成形、机器成形3种,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以手工成形为主,通过面点师灵巧的双手捏塑成各种形状。面点造型中的一系列操作技巧和工艺过程都要围绕食用和增进食欲这个目的进行,首先是好吃,其次才是好看,既能满足人们对饮食的欲望,又能使人们产生美感,但以味美为主的面点,也有具体的形态作为依托,所以面点形状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造型简洁自然,我们在制作面点时,要力求简洁、明快向抽象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因为制作面点的首要目的是食用,而不是观赏,另一方面,过分讲究逼真,费时费工,食品易受污染不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简洁、明快、自然,既能满足食欲,又卫生,是追求的方向。 2、形象生动,我国面点的形,主要在面团、坯皮上加以表现,历来面点师们就善于制作形态各异的花卉、鸟兽、鱼虫、瓜果等。
面点造型对于题材的选用,要结合时间因素和环境意识,宜采用人们喜闻乐见、形象简洁的物象为佳,如金鱼、白兔、玉鹅、蝴蝶、鸳鸯等,要善于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从生活中去提炼出适合面点造型特点的艺术造型。可通过运用省略法、夸张法、变形法、添加法、几何法等手法,既创造出形象生动的面点,又简洁迅速。例如裱花蛋糕中用于装饰的月季往往省略到几根但仍不失月季花的特征,“金鱼饺”着重对金鱼的眼和鱼尾进行夸张则更加形象,“蝴蝶卷”则把蝴蝶身上的复杂的图案处理成对称的几何形等,既形象生动又简便易行。
西方糕点从外国传入我国的糕点的统称,具有西方民族风格和特色。如德式、法式、英式、俄式等。传统西点主要包括面包、蛋糕和点心3大类。
1、夹馅将面包从边缘旁边切开,然后夹以馅料(奶油膏、吉士奶膏、马西麦丽等)做成三明治,另一种方式是在面包表面当中切一条口,然后用齿状裱花嘴在切口中裱上馅料,如菠萝面包、酥皮面包等均用此种方法成型。
2、包馅类似中式包子的做法,包有馅料,一般有豆沙、果酱、花生酱、椰蓉、肉松等。
3、模具成型主要是甜酥点心和花式面包,其主要类型是塔、排和福兰。塔呈敞开的盆状,加有盖的塔则为排俗称馅饼。塔和排无固定大小,形状除圆形外,还有椭圆形、船形、带圆角长方形等。而福兰则呈扁平的圆盘状,直径20 cm。这些点心是馅心的不同来变化品种的。花式面包可做成辫子状、花卷状、花瓣状。
西点的造型装饰是以装饰料及馅料为基础的,造型设计是西点装饰的一个重要环节。
1、造型装饰设计,它包括装饰的类型与方法的确定、图案与色彩的构思以及装饰材料的选择。装饰图案有对称与非对称、规则与非规则之分。图案要求简洁、流畅,不过于繁杂,这一点与中式面点的造型装饰要求是一致的。色彩运用上力求协调、明快、雅致,不要过分艳丽甚至俗气。色彩尽量利用原料本身的色泽。西点的颜色一般不宜超过3种,颜色不在乎多,而在于搭配。搭配的方式可以采用近似或反差的原则,以产生悦目和诱人的视觉效果。例如,白色奶膏上点缀红色的草莓或深棕色的巧克力,可形成鲜明的色调反差,而黄色奶膏上配以和它颜色相近的橙色橘瓣或褐黄色果仁,则能给人以色调柔和、舒适的感觉。
2、西点装饰类型,简易装饰简易装饰属于用一两种装饰材料进行的一次性装饰,操作简便、快速。如在制品表面撒糖粉,摆放一粒或数粒果干或果仁,或在制品表面裹附一层巧克力、方橙等。仅使用馅料装饰也属于简易装饰的范畴。图案装饰一般需使用两种以上的装饰材料,并通常具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装饰工序,操作较为复杂,带有较强的技术性。造型装饰造型装饰属于西点的高级装饰,技术性要求很高。装饰时,或将制品做成多层体、房屋、船、马车等立体模型。再作进一步装饰,或事先用糖制品、巧克力等做成平面的小模型,再摆放在初步成型的制品上。
3、西点造型装饰方法, 挤注裱花挤注是西点成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大多数为膏类原料和半固体的糖霜类装饰料和巧克力,其制作表现形式主要有,仿真形式、抽象形式、卡通形式等等。裱花创意内容非常丰富,设计形式也因内容而决定。花式裱花形象生动活泼,可采用仿真的表现手法或卡通的表现手法,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或物。欧式裱花简洁、庄重、典雅、朴素,可采用抽象装饰成型的手法,内容取材于生活中的事或物进行总结归纳而产生的理念,赋予更多的想象、提炼和概括。浸又称“穿衣”,即将制品的部分或全部浸入熔化的巧克力或方橙中,片刻即取出,晾冷后,制品表面就形成具有一定色泽的新的装饰原料。包裹是将蛋皮、虎皮或糖皮包在制品表面,彩色蛋糕或花式卷筒蛋糕就是用这种方法。抹一种是膏类原料涂抹于制品表面和四周,另一种是将熔化的巧克力或糖霜类原料倾倒在制品上,然后将其抹平。拼摆常用于水果塔和福兰的装饰,如将各种水果拼摆于烤好的塔坯和福兰坯中。蘸在制品外表面先抹上一层黏性的原料,如果酱、奶油膏、冻胶等,然后再接触干性的果仁或巧克力,使其粘附在制品表面,看起来似毛绒状。模型用糖制品或巧克力制作成花、动物、人物等模型,再摆放于制品实现,这是一种技术难度较高的方法。

㈤ 中西面点的优缺点

1.西点与中点在色彩搭配上有差异,总体来说,西选色较明亮,中较庄重;
2.口味有一定差异,西较重,中较清淡;
3.加工工艺不径相同;
4.由于文化差异,其各自原料也有差异.

(一)1、 中式面点的概念

中式面点指源于我国的点心,简称“中点”,双称为“面点”,它是以各种粮食、畜禽、

鱼、虾、蛋、乳、蔬菜、果品等为原料,再配以多种调味品,经过加工而制成的色、香、味、形、质俱佳的各种营养食品。

面点在中国国饮食行业中通常被称为“白案”,它在饮食形式上呈现出多种多样,既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主食,又是人们调剂口味的补充食品(如:糕、团、饼、包、饺、面、粉、粥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点有作为正餐的米面主食,有作为早餐的早点、茶点,有作为筵席配置的席点,有作为旅游和调剂饮食的糕点、小吃,以及作为喜庆或节日礼物的礼品点心等等。

2西式面点的的概念

西式面点简称“西点“,主要指来源于欧美国家的点心。它是以面、糖、油脂、鸡蛋和乳品为原料,辅以干鲜果品和调味料,经过调制成型、装饰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质的营养食品。

面点行业在西方通常被称为“烘焙业“,在欧美国家十分发达。西点不仅是西式烹饪的组成部分(即餐用面包和点心),而且是独立于西餐烹调之外的一种庞大的食品加工行业,成为西方食品工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 中西面点的发展简况及其趋势

1、 中式面点的发展简况

(1) 中式面点的发展简况

中式面点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邱庞同在《中国面点史》中指出“中国面点的萌芽时期约在6000年前左右“,”中国的小麦及面食技术的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中国早期面点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商周时期“。

先秦时期随着农业及谷物加工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较多的面点品种。战国时,人们为了祭祀、悼念爱国诗人屈原,将用芦苇包的“黍角”(即粽子)投入江中,说明当时中式面点制作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面点进入了妇展阶段。如《齐发要术》中就记载有白饼、烧饼等近20个品种,并有详细制法。另据记载,馄饨、春饼、煎饼也曾在那时出现。

隋唐及宋元时期,中国面点进一步发展。不仅在的原有品种上派生出许多新花色,而且新品种大量涌现。如馄饨出现了“花形馅料各异”的二十四节气馄饨,麦类制品主要有包子、饺子、月饼、卷煎饼、烧卖等,米粉制品主要有元宵、麻团、油炸果子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就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胡麻饼新出炉呈现出的面脆油香之情景。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就说明当时在面点制作上已采用油酥分层和饴糖增色等工艺。随着医学与饮食的结合,食疗面点也出现了,这些在《食疗本草》、《食疗臣心鉴》中均有记载。

时清时期,中式面点制作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一方面,节日面点品种基本定型,如春节吃年糕、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另一方面我国面点的风味流派基本形成,面点的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如:京式的龙须面、天津狗不理包子、京八件、萨其马等,苏式的淮安妮汤包、苏州船点、三丁包子、翡翠烧卖等,广式的娥姐粉果、佛山盲公饼、油煎堆等。面点的有关着作尤为丰富,如《调鼎集》共收录面点制法200多种。随着中外外饮食交流的增加,西方的西洋饼、面包、布丁等品种传入我国,我国的面点也大量传到国外。

新中国成立后,中式面点以及饮食来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面点制作由手工生产方式逐步转化为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方式。各地面点工艺和风味特色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南北东西风味特色实现了大融会,这推动了我国面点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南北风味结合、中西风味结合、古今风味结合的精细面点新品种。在面点供应的规模和层次上,也由低档次的零售小吃,发展到中、高档次的专门点心宴会和点心筵席,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新的饮食需求。

不可否认,面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饮食业的一个重要促进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品种的制作工艺、营养、卫生、包装、营销等方面,仍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因此,中式面点必须走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之路,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走向未来。

(2) 中式面点的发展趋势

第一,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中式面点快餐

目前从面点的消费对象来看,大众化是其主要特点。因此面眯作为商品,必须从市场出发,以解决大众基本生活奢求为目的。可以说,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借鉴西式快餐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式面点快餐已成必然趋势。

第二, 走“三化”之路,以保证中式面点质量

“三化”的含义是指:面点品种西方标准化、面点生产设备现代化和品种生产规模化。只有走“三化”之路,才能保证面点的质量,才能向消费者提供新鲜、卫生、营养丰富、方便食用的有中国特色的面点品种,才能满足人们对面点快餐需求量增在的要求。、、

第三, 改革传统配方及工艺

中式面点许多品种营养成分过于单一,有的还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类,因此,在继承优秀面点遗产的基础上,要改革传统配方及工艺。如:可从低热、低脂、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入手,创制适合现代人需要的营养平衡的面点品种。再如:从原料选择、形成工艺等环节入手,对工艺制作过程进行改革,以创制出适应时代需要的特色品种、拳头产品。

第四, 加强科技创新

包括开发原料新品种和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两方面。开发新原料,不但能满足面点品种在工艺上的要求,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如:各种类型的面粉满足了不同面点品种从口味上、口感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新技术包括新配方、新工艺流程,它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增加新的面点品种。新设备的使用不但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使人们从传统的手工制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还有得于形成批量生产,便产品的质量更加统一、规范。

第五, 开发功能性面点和药膳面点

功能性面点是指除具有一般面点所具有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上,还具有五般面点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的面点。它具有享受、营养、保健和安全等功能。

药膳面点是指将芗和面点原料调和在一起而制城的面点。它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双重功能。

目前由于空气和水源等污染加剧,各种恶性发病率逐渐上升,开发功能性面点和药膳面点,已成为中式面点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第六, 改革筵席结构

目前,面点在传统筵席中占比例小,形式单调,因此,要以与菜点结合的方式改革筵席结构,以此来丰富我国饮食文化内涵。

2、 西式面点的发展简况及其趋势

(1) 西式面点的发展简况

西式面点(简称西点)的主要发源地是欧洲。据史料记载,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已经开始了最早的面包和蛋糕制作,西点制作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在发展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史前时代,人类已懂得用石头捣碎种子和根,再混和水分,搅成较易消化的粥或糊。公元前9000年,位于波斯湾的中东民族,把小麦、大麦的麦粒放在石磨上碾磨,除去硬壳、筛出粉末,加水调成糊后,铺在被大阳晒热的石块上,利用太阳能把面糊烤成圆圆的薄饼。这就是人类制出的最简单的烘焙食品。

若干世纪前,面包烘焙在英国主要起源于地方性的手工艺,然后才逐渐普及到各个家庭。直到20世纪初,这种情形由于面包店大量采用机器制作后面而发生改变。在世界各国一般面包均采用小麦为原料,但是很多国家亦有用燕麦或小麦与燕麦混合制作,种类繁多,因地区、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英国成包大多不添加其他作料,但英国北部地区则在面包中加牛奶、油脂等。法国面包成分较低,烤出的成品口感硬脆。

20世纪后期,欧美各国科技发达,生活富足,特别在美国,粮食丰富,种类繁多,面包的主食地位日渐下降,逐渐被肉类取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心脏病、糖尿病的增加,这使人们对食物进行重新宗审视,开始提介回归自然,素食、天然食品大行其道。

据传,欧洲的面点是在13世纪明代万历年间由意大利教士利马窦带到另的。此后,其他西方国家的传教士、外交官与商人大量入境,西餐食物更多的制作方法和烹调技术也相应传入。19世纪50年代清后期所出的西菜馆,大多建立在上海。后来,各个通商的口岸也纷纷开设面包店。如今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面点在中国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西式面点的发展趋势

第一, 提倡回归自然

在欧美各国科技发达、生活宝贵的现状下,人们不得不对食物进行重新审视,由于面包已经从其稳居主食的地位日渐下降,当回归自然之风吹向烘焙行业时,人们再次用生物发酵方法烘制出具有诱人芳香美味的传统面包,至于用最古老的酸面种发酵方法制成的面包,则越来越受到中产阶层人士的青睐。

第二, 提倡天然保健食品

面包制造商不断求新求变,加入各式各样式辅料,以求面包款式多,营养价值高,食后健康。全麦面包、黑麦面包,过去因颜色较黑、口感粗糙、较硬而被摒弃,如今却因含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而成为时尚的保健食品。

第三, 提倡出售新鲜面包

多个世纪以来所追求的“白面包”逐渐失宠,那些投放在超级市场内、标榜卫生、全机械操作而成的面包,失去了吸引力,而出售新鲜面包的小店又开始林立在城市中。

第四, 重视提高技艺

面包制造业经常举办有关面包的各类比赛和展览,以增加专业人士互相考察、学习、鉴别的机会,以此不断改进面包制作工艺。如:各国面点名师不断示范、交流,带来了各地的特色面包;各国食品厂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也经常带来世界成包业的走向和信息等。这些都有些利于西式面点师开阔视野,提高技艺,同时也使得西式面点的制作工艺中新月异,其面制品颇具特色。

第五, 重视科学研究

欧美各国如瑞士、美国等国家均设置有烘焙训及研究中心,其谷物化工、食品工程、食物科学和营养学方面的专家也较多,他们既注意吸取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又注重突出本国的特色,坚持不懈地在各款西式面点的用料、生产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改良,从而使得西式面点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㈥ 中西方糕点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糕点的区别很简单 涞源中国的为中点 其他外来的既是西点 我上学时老师有的认为 凡是用黄油制作的既是西点 也有一定道理 其实在烹饪学看来 中西糕点制作应该属于一门课程 不管是中点还是西点 共同点很多 比如现在红遍大江南北的广式蛋塔其根源就是西点里一种起稣类的改良 取长补短 相辅相成 推陈出新 本来就是从事烹饪工作人们的不变信条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不应该在漫无目的的去强调谁有谁略 你强我差 毫无意义 鲁迅先生教我们拿来主义 既然西方的糕点制作有好的一面 我们就应该学习 一样 传统中式糕点也不能盲目自大 只要牢牢记住传统技法 再加一点外来的东西也未尝不可 烹调的宗旨是服务大众 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口味享受不是吗 如果必须说出西点的优势 我觉得西点制作更注意了营养 使得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 能得到大量蛋白质 维生素 比如蛋糕类 水果派类 这一点中式糕点做的差一些 再有 西点给注意颜色的搭配 当然 他们选有的一定是自然色 这一点 美好的视觉享受 中点没有的 无论如何 我们都应全力以赴不这些差距便为零 做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美味糕点就行了

㈦ 诺心蛋糕什么档次

这么说吧,最近几年,生日吃过,贝思客1次,21客3次(榴莲和冰淇淋),好利来0次,味多美3次(提拉米苏,巧克力),诺心1次(拼盘),一直心心念念没吃诺心一是因为他早年没来北京,二是因为他贵一点。
前年家人过生日,因为人活不久了,所以终于给订了一次贵的诺心,选的拼盘那款。各种口味都尝了一下。跟上面提到的其他四种比较,不比有实体店的两个老牌好吃。跟两个网络品牌比,只是比贝思客好,不比21客好。属于期望值过高,失望值也高的品牌。于是去年还是老老实实改吃味多美了。虽然味多美也不是特别拔尖,但调味感觉略好一点。
注明一下,个人不是很喜欢吃这个年代的西式奶油蛋糕,比较喜欢八十年代硬奶油的老蛋糕,口感好。现在的蛋糕,声称进口动物奶油什么的,无论蛋糕坯还是奶油都缺乏口感和层次。

㈧ 在中国,为什么西式糕点要比中式糕点受欢迎

在中国,为什么西式糕点要比中式糕点受欢迎?
我感觉确确实实西式糕点的造型及口味多变非常吸引买者的眼球,而且口碑也不错,比较吸引青少年的喜爱,外形时尚美观品种五花八门.但是终究是西方引进的糕点,中点顾名思义我们自己国家的糕点,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统糕点,我觉得无论口味外形都非常适合我们中国人;比如说:葱花缸炉、大卷酥、油茶面、京八件、江米条、蜂蜜蛋糕、月饼等等等等。都深受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觉得改进中式糕点的方法很多就是不要总保留以前的老品种,要创新,要改进,要推动中式糕点的国际化市场,让外国人天天吃我们的中式糕点。归根揭底一句话就是要创新。

㈨ "中式糕点好吃吗,和西式糕点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吃的"

中式糕点小麦粉用量较大,并以油、糖、蛋等为主要辅料。油脂侧重于植物油,还经常使用各种果仁、蜜饯及肉制品。在制作方法上,有制皮、包馅、手工或模具成形等。虽然有的糕点也饰以图案,但较为简单。熟制方法常用烘烤、油炸、蒸制等。中式糕点想吃的时候一般是稻香村的。西式糕点则侧重于奶、糖、蛋,油脂侧重于奶油,并以可可、果酱、糖渍水果、杏仁等为主要辅料。制作上则有夹馅、挤糊、挤花、切块等。现在大家吃西式糕点比较多,想要吃到正宗的中式糕点不太容易。

㈩ 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有什么区别

中式糕点,用北京的土话来说就是“饽饽”,西式糕点我们俗称“点心”。因为不是专业的面点师,不会太多系统的对比和分类

中式糕点对于面粉的要求不太高,一般用中筋面粉就可以了,所用的油也基本上猪油为主,特别是做那些酥皮点心,一层层的酥皮吹弹可破;馅料也多是天然的水果或者谷物熬制的,如红豆沙,菠萝馅、枣泥等。

而西式糕点的面粉就要有低筋、高筋面粉之分了。比如蛋糕用低筋面粉,面包用高筋面粉;所用的油也基础上是动物黄油,近年来又有了植物黄油,但那个油对于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因为此题关系不大,所以不在这里赘述了。而馅料也多是以苹果等水果馅料为主;西式糕点多偏甜,而中式糕点甜咸均有,有的如牛舌饼还会放些椒盐,有不同的风味和口感。

我现在就以酥皮点心为例,来比较一下中式酥皮和西式酥皮的不同,这两个分别是猪油做的枣泥酥和黄油做的蛋挞。

【枣泥酥皮】

材料A——油皮:普通面粉225克,猪油80克,细砂糖45克,清水90克

材料B——油酥:蛋糕粉180克,猪油90克

材料C——红豆沙480克

材料D——表面刷清水少许,熟的黑芝麻少许

制作过程:

1. 油皮材料、油酥材料、红豆沙准备好;

2. 油皮的全部材料A同入一碗,用橡皮刮刀混合均匀;

3. 手揉成光滑的面团,蒙上保鲜膜放一旁饧30分钟备用;

4. 将油酥材料混合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蒙上保鲜膜放一旁备用;

5. 红豆沙分成均匀的小份,揉成球,每个大约20克,然后放冰箱冷冻,用时提前5分钟拿出来;

6. 饧好的油皮面团和油酥面团分别称重,分成24份,再分别揉圆,蒙上保鲜膜松弛15分钟;


27. 花瓣捏好后,用刷子蘸一点清水,刷在花芯处,再撒上一些炒熟的黑芝麻进行装饰; 其它的花朵也依次处理好;放在不粘烤盘内;

28. 做好的花朵酥皮进预热好的烤箱中层,180度,上下火,20分钟左右;

29. 待表面微微变黄,花瓣舒展、层次分明时可出炉;

30. 出炉后先不要急于出盘,放至手温热时,再轻轻取出,晾架上晾凉; 封袋保存两天后,待回油食用,口感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