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店铺 » 蛋糕上的毛毛是什么
扩展阅读
巧克力蛋糕图案图片大全 2025-05-18 04:23:23
云南蛋糕做法烤箱 2025-05-18 04:13:23

蛋糕上的毛毛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14 17:10:37

Ⅰ 蛋糕长绿毛毛了,可以吃吗

真的不能吃了,绿的的霉变细菌。那东西可不是食用菌

Ⅱ 发霉的糕点长绿毛白毛有黄曲霉吗

‍有,霉菌是一种真菌,还会有细菌,还有黄曲霉素,吃后可能会引起肠炎。
霉菌(molds),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是由两个不等的二氢呋喃妥因环组成的化合物。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蛋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提高。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

生日蛋糕奶油上粘的这一圈是什么花生

生日蛋糕奶油上沾的一圈,可能是花生粒,麦片碎,猜不出来的。是用来装饰蛋糕的,加的分量特别的多,吃起来蛋糕会很脆,很香。
买蛋糕都是在蛋糕店买的,最好问蛋糕店的老板,蛋糕奶油沾的一圈是不是花生,就行了。

Ⅳ 面包、糕点上撒的白色象雪花一样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是椰蓉,糯米糕点用来防粘和增加风味。

准备用料:芒果400g、白糖20g、糯米粉200g、椰蓉适量、油适量。

1、准备材料。


Ⅳ 蛋糕上面白色碎片是什么

蛋糕上的白色常见的是奶油、糖霜或白巧克力碎屑。
奶油(Cream)或称淇淋、激凌、克林姆,是从牛奶、羊奶中提取的黄色或白色脂肪性半固体食品。它是由未均质化之前的生牛乳顶层的牛奶脂肪含量较高的一层制得的乳制品。
糖霜是对西式糕点上涂抹的某种糖制调味品的称呼。
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的巧克力 白巧克力:白巧克力成分与牛奶巧克力基本相同,只是不含可可粉,乳制品和糖粉的含量相对较大,甜度高。 白巧克力是由可可脂,糖,牛奶和香料(香草香料)制成的。要注意的是,可可脂(可可油)是高度饱和脂肪,也就是说,白巧克力的脂肪含量非常高。

Ⅵ 保质期内的巧克力涂层蛋糕的巧克力涂层有白色的毛还能吃嘛

不能,可能是包装不合格,真菌进去了。吃了可能会拉肚子,对健康不利

Ⅶ 蛋糕外面一层雪花状的白色物体是什么

蛋糕外面一层雪花状的白色物体是糖粉。

糖粉是一种颇受老百姓喜欢的食物,可当做调味品或制作各种民间美味小吃。英文为icing sugar。糖粉为洁白的粉末状糖类,颗粒非常细,同时约有3~10% 左右的淀粉混合物(一般为玉米粉),有防潮及防止糖粒纠结的作用。糖粉也可直接以网筛过滤,直接筛在西点成品上做表面装饰。

Ⅷ 蛋糕为什么会发霉会长毛

《蛋糕发霉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一课,《食物》单元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对食物的静态观察,二是对食物的变化探究,三是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蛋糕发霉了》是第二块内容中的一部分,在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基础上研究食物发霉变质的变化过程,从而为下一课时进一步研究怎样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打下基础。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观察发霉的面包;二、研究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通过让学生们从身边曾经看到过的事物出发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们能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学生们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之所以选择这堂课开展教学研究,还因为我们正在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科学认知需求与探究需求的调查》,我们已经尝试着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去调查了解他们的认知需求和探究需求,我们还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某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探究需求,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运用某些策略来调查学生的需求,继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过程,从而解决从学生中来的一些典型问题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片断1:
师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不想吃?想不想看发霉的蛋糕?在学生用放大镜小组合作观察后,师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有:我看到了一根根象棉花样的东西;有绿色的东西;发霉的旁边有红的东西;蛋糕变色了;原来是黄色的蛋糕,现在变成了灰色的;霉是红色的;霉是蓝色的,蛋糕上面还有小孔洞。在没有进一步探讨的前提下,老师又有了新问题: 请思考,霉是什么?学生匆忙结论:是一种细菌呗。接下来老师总结如下:食物长时间放置,就会腐烂变质,变会长霉,霉是菌的一种,叫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
片断2:
第一教学段落初告结束,为了调查学生还想了解什么,还有哪些认知需求和探究需求,教师特别设计了如下质疑的环节:通过观察交流,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不问不打紧,一问吓一跳,学生们的问题闸子由此打开:
生1:如果继续存放,蛋糕会不会都变成霉菌?
生2:霉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霉?
生3:哪些地方会有霉?
生4:霉可不可以燃烧?
生5:在什么部位容易形成?
生6:不同物质上的霉是否相同?
生7:毛毛会不会长大?
生8:霉分哪些种类?
生9:有了霉会怎样?
师:这个马上可以解答,会变质,吃了会拉拉肚子。
生10:霉可不可以吃?
生11:可乐水上飘浮着的是不是霉?水上也会长霉吗?
生12:霉长出后会消失吗?怎样让霉消失?
生13:怎样让霉的生长加快?
生14:人的身上会不会长霉?
生15:霉菌有几种颜色?
生16:我想用显微镜看看是什么形状?
师:等会儿大家就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了。
生17:霉菌会不会动?
生18:霉由几部分构成?
师:也就是说,它的组成是什么?
生19:两个霉碰在一起能粘在一起吗?
生20:霉要不要呼吸?是不是需要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