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桂林哪兒有蛋糕Diy的店啊急!
樓上這位回答者未免太偷懶了一些,直接拷貝其他的答案。其實一般的蛋糕店都不提供蛋糕diy的。在解放橋往十字街方向,就在金碧輝煌的旁邊,正陽門商場的對面是有一家挺有名的自己做蛋糕的店,叫美味心情蛋糕diy,樓下好像還賣烘焙器具。我去過一次,在他們的老師指導下,蛋糕可以做得很漂亮,味道也很好吃。希望能夠給您參考,祝您蛋糕diy愉快!
② 一般哪裡有賣蛋糕模具
1688網站很多,直接搜索蛋糕模就可以了,我就一家恆朝電器的烤盤不錯。
③ 重慶沙坪壩哪裡有做DIY蛋糕·
三峽廣場時代星空19-7
④ 丹哪裡有賣做蛋糕的麵粉,還有錫箔紙之類的東西!
米糧店啊
⑤ 在珠海哪裡有賣蛋糕模具的地方(有的話請寫下詳細的地址)
珠海幸福街.
你打個的士,跟他說幸福街就會車你去的了.那是珠海的批發街,
有家燒鵝店對面幾家都有賣麵粉可可粉奶油之類的.
我這里有一家的詳細地址:
珠海市香洲區梅華東路名仕園13-14號商鋪(梅華東路巴士站)
電話:2111679
珠海市閩龍貿易有限公司
⑥ 請問買生日蛋糕去哪裡買我見的蛋糕店的蛋糕大多都像麵包一樣,請問哪種店有賣的
很多蛋糕店或麵包店都有賣生日蛋糕啊。你可以跟店員說你要買生日蛋糕就好了。或者一些美食外賣APP都有外賣生日蛋糕的。
⑦ 無錫哪裡有好玩的
無錫小吃大匯總
中山路
1、城市花園的「蛋包飯」很好吃
2、和平電影院後的一個烤羊肉串的小攤,味道一級棒!
牛肉 1元/串,羊肉 2元/串.記住是一個無錫人擺的攤(邊上回回烤的真太難吃了),用粗鐵絲串的,識別方法: 他用一泡沫箱裝吃過的鐵絲。每天(雨天除外)下午2點到6點左右在哪邊。聽說那老闆1天只賣200串,賣完就走人,不知道為啥?
3、靜自齋(在雅馬遜旁邊)的素食
4、城中公園的保羅西餐廳,西餐還算正宗
5、PIZZAHUT的自選色拉很好吃,要多挑點黃桃, 風味烤雞翼絕了
6、崇安寺里有個康媽媽珍珠奶茶——已經搬走了!:(
7、小董鍋貼、還有3元一碗的鴨血粉絲,美味,雖然環境嘈雜和地上臟了點。(崇安寺KFC前)
8、哈哈酒店的哈哈鱸魚,元寶蝦,手撕蹄膀,不油不膩,愛美的mm一定要試試.——海豚姐姐推薦哈哈大酒店的杭幫菜。我個人也挺喜歡那裡的菜式,不過感覺哈哈鱸魚做得沒有剛開張的時候好吃,經常燒胡!:(
9、華美達的廣東菜也不錯,點心很精緻,特別是叉燒酥,回味無窮
10、錦江28層的自助餐也很好,燭光晚餐,兩人世界我覺得那裡地點適宜
11、莫師漢堡的密汁烤雞翅
12、頂鼎雞的雞粥、雞湯面(很鮮)和雞
13、樓上樓的各種面條
14、水鄉茶樓的麻辣鳳爪
15、怡紅園的啤酒鴨,干煎帶魚、草菇鳳爪、桑拿腰花
商業大廈附近
1、商業大廈邊上小巷子(10路車站台不到)有一酸菜魚店,去過的人都說還不錯——三道灣米線是它的名字
2、石皮路口的奧開酒店(屬杭邦菜,比較正宗)
3、電信局對面的譚家菜有兩道菜非常不錯: 風味魚頭、茶香蝦非常美味,譚家菜館新推出一個菜叫干鍋雞,正在打廣告,價格38元
4、華中大酒店的螄螺
5、「北方餃子館」的餃子,真的很香,就在市交通銀行邊上
人民中路(東向)
1、花之林的各種套餐不錯(大眾電影院對面),咖啡和玫瑰普餌茶也不錯
2、圖們燒烤
3、克里斯汀餅屋的小方蛋糕很好吃,3.5元一個有很多種口味的,巧克力,藍莓,檸檬,草莓。還有就是3元的香辣蟹棒也不錯啊,有空去試一下吧
健康路
1、熙盛園里的小籠也很8錯的
2、後西街潔豐麵店的半隻雞、湯螄螺、水煮一鍋鮮,還有面條都很不錯哎
3、珍味園、錫都飯店,長江北路的醉香園,還有公交一場旁的紅興,都是實惠的飯店
4、脆皮老婆餅(振興路)
----------------------------------------------------------
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黿頭渚是無錫境內太湖西北岸的一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
翹首而得名。黿渚風光,山清水秀,勝景天然,為太湖風景精粹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著
名詩人郭沫若詩贊:「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黿頭渚
黿頭渚風景區始建於1918年,現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
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風景區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遊
度假休養勝地。
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原稱三山島,俗稱烏龜山,是黿頭渚景區內一組湖中小島,總面積12公頃。該島如神龜
靜伏水面,綽約多姿,恍如「蓬萊仙島」。島上玉宇瓊樓,石窟靈洞,林木蒼翠,獼猴戲耍,中國傳統
文化內涵豐富多采,處處美化美奐,不啻一清曠疏朗,超凡脫俗的仙境勝地。逍遙遊仙島,定會給您留
下「疑在畫中,猶在鏡里」的難忘記憶。
蠡園
春秋末期,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消滅了吳國,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五里湖。後人據此軼
事,就把五里湖改稱為「蠡湖」。 園內佔地面123畝,園內有假山聳翠、南堤春曉、長廊攬勝、層波疊
影四個景區。
梅園
梅園為著名民族工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以「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此園遙臨太湖煙波,
背倚龍山翠屏,倚山建園,以梅飾山,近山遠水,虛實相映,構成一幅天然圖畫。早春季節,梅花盛
開,這里一片「香雪海」,香氣馥郁,沁人心肺。
黿頭渚
黿渚風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景的精粹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代大詩
人郭沫若所作「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 頭」的詩句贊譽,更使黿頭渚風韻流揚境內海外。景區內現已
建成充山隱秀、鹿頂迎暉、湖山真意、江南蘭苑、黿渚春濤、萬浪卷雪、十里芳徑、太湖仙島及廣福凈
土等精華景點。
錫惠公園
錫惠公園包括錫、惠二山,映山湖將兩山相聯結,這里惠山逶迤,此外園林中錫山明媚,樹木茂
密,風景幽美。 園中有歷史悠久的天下第二泉、惠山寺、春申澗、龍光塔、雲起樓、寄暢園等。
龍頭渚
龍頭渚位於無錫馬山西南端,是太湖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從龍舌、龍頭、龍耳、龍頸到龍背,
全長2500米。這里山不高而層巒疊嶂,水不深而煙波盪,山清水秀,是一幅天然的江南山水畫。山上四
時佳果不斷,水中常年湖鮮不絕。人游其上,四周水抱山環,松柏疊翠,氣勢壯闊;處處曲徑幽深,柳
暗花明,風景優美。明朝隱士錢西青曾築茅舍隱居於此,躬身自耕,故又名西青咀。
吟苑
吟苑系錫惠公園的「園外園」,東臨大運河,佔地2.66公頃,建成於1985年10月,是觀賞起源於中
國的盆景藝術及花卉的專類園,又是常年開放的有特色的夜公園。盆景區名「壺中天」,包括序館、盆
景院、歷歷亭等。主展室名逸館、薈峰館,分別展出樹樁盆景、水石盆景。共卉區按山水園格局布置,
以人工湖為構圖中心,北岸以曲廊串聯門洞,南部為花木茂盛的假山,並通過假山的過渡,將錫山、惠
山「借景」入園。登上公園「好人入座樓」,惠山九峰及錫山塔影盡收眼底,有九龍嬉珠氣象。吟到夕
陽山外山,世間總被余情繞。
黃埠墩
古運河沿河風光帶游覽從被無錫人譽為「天關」的黃埠墩開始,今處於運河中流,是一四面環水面
積僅220平方米的彈丸小島,因歷史上有「二相二帝一青天」到此歇腳而聞名遐邇。墩上有康熙、海
瑞、文天祥題詞匾額、碑刻。
南禪寺
古運河游覽最熱鬧的岸邊之景為南禪寺。南禪寺始建於梁武帝太清年間,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
一。北寧雍熙年間,寺內建塔,後由徽宗趙佶在崇寧三年賜名「妙光塔」。倚寺而建的「南禪寺」市
場,已形成長達300米的「風味飲食一條街」,又開辦了花鳥魚蟲、郵票錢幣、古玩玉器和書畫收藏品
等市場,有攤位近500個,經營品種上萬。遊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是特有市井風味的「好吃好白
相」的理想去處。
東林書院
為500年前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的嫡傳弟子楊時創立,作長期講學之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東
林黨事件的策源地。書現存石碑坊、儀門、麗澤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築,內有顧憲成所撰名聯:「風
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清名橋
清名橋是無錫市區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橋梁為同治八年(1869)重
建,系單孔石孔橋,長43.3米,中寬5.5米,橋高7.4米,橋孔跨度13.1米。全橋用花崗岩構築,橋欄及
望柱不尚雕飾,而以橋形的宏大穩固、渾厚端方取勝,當得起古樸二字。
吼山公園
吼山公園是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特色的公助民辦鄉村公園,位於錫東第一山吼山,為錫山市城
區總體規劃工程之一,總面積120公頃,總投資400餘萬元。
泰伯祠廟
泰伯殿,連同玉皇殿、關帝殿是一組古典建築群體。東院有三讓堂、尊德堂、大夏堂、古吳社廟
(讓王小殿),西院有德洽堂、采芝堂、大樹堂、寶珠精舍、隔凡樓等建築。
江南第一古墓——泰伯墓
江南第一古墓——泰伯墓位於錫山市鴻聲鎮的鴻山南麓,距梅村泰伯廟3公里。屬江蘇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太湖風景區景點之一。
吳文化公園
吳文化公園(無錫民俗村)坐落在錫山市堰橋鎮西高山,是全國第一家由農民捐資興建,以吳地文
化為內涵,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大型文化園林。 現已經開放了稻豐迂、水鮮村、桑蠶巷、
桃花村舊點、堰里農舍、吳地船橋史館等6個館區。
唐城
唐城,是中央電視台無錫太湖影視城中的一組仿唐建築群,佔地十五公頃,總建築面積達三萬平方
米。城內沉香閣、唐宮、驪山畫閣、唐 街、御花園、仙人承露、杜甫詩堂、楊貴妃出遊圖等近百個景
點金壁輝 煌,色彩瑰麗;一條長110米的「唐街」店鋪林立,旗幌招展;整座城池再現了盛唐時期的皇
城風貌和風俗民情。 內有「唐宮」、「唐街」、「御花園」、「沉香亭」、「華清池」等五大景區近
百個景點。
三國城
「三國城」,中央電視台為拍攝「三國演義」命名興建,1994 年8月20日作為無錫太湖影視城影視
旅遊新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三國城」位於無錫市西南郊,西靠青龍山,北臨太湖,與著名旅遊勝地
黿頭渚、三山隔湖相望,佔地三十五公頃,是一座以影視製作為主、兼顧旅遊功能的雙棲城。 三國城
內建造了具有濃郁漢代風格的「吳王宮」、「甘露寺」、「曹營水旱寨」、「吳營」、「七星壇」、
「跑馬場」、「點將台」等幾十處大型景點。
水滸城
「水滸城」是中央電視台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而規劃的仿宋建築 、埸景集群,是無
錫太湖影視城繼唐城、歐洲城、三國城之後,向「東方好來塢」目標邁進的又一重大舉措。
歐洲城
歐洲城以其宏偉的氣勢,逼真的造型,把那遙遠的歐洲文明如此真切地矗立在我們眼前,置身其
間,恍若夢中,這真是,「人間滄桑風雲際會,五洲四海盡現眼底。」
月亮灣度假中心
月亮灣度假中心位於馬山冠嶂峰南端金雞 嶺下,與靈山大佛處於同一中軸線上,遙相呼 應。獵神
宮、野營燒烤、太湖垂釣、水上樂園、 湖上廣寒宮、槍戰世界將為您提供豐富的旅遊、 度假、娛樂、
消閑的場所。
太湖國際垂釣中心
太湖國際垂釣中心成功地舉辦了4屆國際釣魚節。各國釣魚愛好者雲集太湖之濱,切磋釣藝,增進
了相互的友誼。這里是釣魚愛好者的嚮往之地。中心的啤酒花園飯店又可解決垂釣愛好者的食宿之虞。
綠波灣度假村
綠波灣度假村位於馬山主峰冠嶂峰東側, 背山面湖,優雅清靜, 是一塊享受陽光藍天、濤聲、清
風的好去處。
靈山大佛
靈山勝境位於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內馬跡山秦履峰東南側的小靈山地區。唐貞觀年間,玄奘法師自
天竺取經 歸來,見此山形酷似西天靈鷲峰,故呼之曰小靈山。靈山勝境是以靈山大佛景區為中心建成
的佛、寺、城、塔、墅五位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無錫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
位於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距舉世聞名的靈山大佛才五分鍾車程。俱樂部北依山巒,南臨太
湖,依山伴水,佛光普照,風光這邊獨好。球場由國內頗負盛名的蘭星高爾夫工程有限公司設計並建
造。18洞、72標准桿,球道總長為7331碼,極具挑戰性。前半場以水為主,擊球跨水達8處,趣味躍然
水邊;後半場以山為主,百米山巔擊球,英氣逼人,雄風可嘉。球道取GrayPlale風格,立體造型果
嶺、沙馳、動線流暢。配之以先進排水系統及四季常綠進口草種,無論預計還是冬夏,品質這邊獨優。
位於半山的會所為古希臘建築風格,典雅、莊重。球道、山景、水色一覽無余。會所功能一應俱全,鄉
村裝飾,更顯貴族風度。無錫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以華東地區罕見的、湖濱與山地相融的18洞標准球
場傲視群雄,球場依山伴水,氣勢磅礴。信步湖畔,居高長引擊,之中樂趣,回味無窮。 無錫太湖國
際高爾夫俱樂部所在地馬山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一級空氣、二極水質,「有凈空、凈水、凈土」之
稱,為理想的運動休閑度假之地。
無錫太湖賽馬場
賽馬場位於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梅梁西路,環境優美,地域遼闊,發展空間大,區內外交通十
分便捷。馬術運動是一項獨具魅力而長盛不衰體育娛樂活動,也是奧運項目中唯一的人與動物合作的體
育項目,也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和接受,尤其是許多社會名流正把騎馬、擁有馬作為尊貴和實力的象
征,其休體能、事業、地位也在馬文化中得到發展提高。目前,賽馬場已建成了可供比賽、訓練,休閑
騎乘於一體的長900米,寬40米的沙地跑道,既可進行正式比賽,又可練習馬術及旅遊騎乘;通往太湖
之邊的5公里馬道,既讓遊人任意馳騁,又使人領略民族,又使人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得到享受。賽馬
場又著眼於與國際接軌,規劃設計了長1800米,由草地、沙地跑道和救護道等構成的國際化標准賽馬場
以及其它相應的先進設施,屆時的賽馬場堪稱國際一流。馬山賽馬場,是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區的新景
點,也是集賽馬、社交、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新興休閑中心。
陽山
古稱「安陽山」。因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於無錫為安陽候,率葬此山而得名。距江南旅遊名城無錫
市15公里,新長鐵路、錫宜高速公路橫穿境內。位於境內的四座山丘雄偉壯觀,林壑優美。陽山以萬畝
桃花、億年古火山、千年古剎著稱於世。置身山間,風景鄉情交融,古意今韻並美,山歌漁聲同酣,實
堪「江南一絕」之譽。陽山現為太湖旅遊風景線的重要景區,兼有火山跡地游、名勝古跡游、民俗風情
游、生態農業游等多種旅遊項目。陽山生態桃源景區被列入「無錫旅遊發展三年行動綱要」,將以更加
完善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風光,迎接來自海內外的遊客。
統一嘉園旅遊
統一嘉園,臨太湖而築,依山勢而建,是一座以江南園林和太湖山水風光相互交融的特色文化園
林。整個園林的主題是「統一」二字,以萬頃太湖水之脈溫情和寬闊胸懷,來表達兩岸人民渴望「大海
無波,兩岸和平統一」的愛國情懷,推動和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民間交往,為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作
出貢獻。統一嘉園風光幽雅旖旎,包融太湖山水絕色,花木扶疏蔥郁碧翠,亭台樓閣水廊縈繞,綠水青
山中橋垂虹,曲通徑幽畫中有畫。有詩曰:「樓台影壓浮雲月,蓬萊此境應相類;秀山碧玉一峰立,波
接萬頃盼統一。」
錢鍾書故居
位於無錫市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鍾書祖父錢福炯籌建於1923年,錢鍾書叔父錢孫卿續建於1926
年,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第一期修復工程主要是新街巷30號,該戶建築面積504平方米,主體建築為
平房二進,每進面闊七間;中有天井,天井兩側各有側廂一間;東有備弄,弄底另有廚房,餐室,柴屋
數間,後有花園。續建的房屋就在花園內的西北角,有二層樓房四間,附屬平房數間,其中東首一間樓
房稱「還續書樓」,樓後有平房一間,獨成小院,稱「梅花書屋」,其磚雕門額完好。續建部分後來另
辟一門進出,即今新街巷32號。整個新街巷30號屬傳統的江南庭院式民居,但與一般的民居有所不同的
是,前後二進平面布局並不是呈傳統矩形,而是呈平面四邊形,兩個對角分別是84和96度,加之梁架,
包括櫞柎等均隨此角度構成,形成一種極其獨特的空間結構。其中一進和二進的橫向為正南偏東15度,
所有的橫向結構均按此朝向築之,而鋪地的方磚,山牆等縱向則是按偏東9度,從而形成—個約6度的夾
角,給人以一種既神秘又耐人尋味的感覺,這種特殊的做法實屬罕見。建造者到底是出於何種原因和寓
意,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步研究。2001年,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錢鍾書故居,並設立錢鍾書
紀念館,在文化主管部門的積極籌劃下,故居的修復工作於2002年5月故居修復根據修舊如舊,恢復原
貌的原則,採取棄新、復舊、補缺等方法,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原貌信息。既做到新舊格調的吻合,又體
味到新舊設施的交融,重觀了故居當年的居住環境和面貌。錢鍾書紀念館由著名學者,美籍華人、江澤
民同志的老師顧毓琇先生題寫館名,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創作設計並製作錢鍾書先生的半身銅像。故
居以資料翔實、編排有序、文氣濃郁、內涵豐富的特色。錢鍾書紀念館的形式設計和陳列展示猶如一部
書,一部真實反映錢鍾書先生人生軌跡的書,一部耐讀易懂的書,一部耐人尋味的書, —部催人奮進
的書。展覽由敏而好學 人中之龍、辛勤耕耘 文學大師、學究天人 文化昆侖、飲譽全球 光照後人、錢
繩武堂 精英輩出五部分組成。此外,依據錢孫卿《錢繩武堂記》,恢復「繩武堂」和「錢鍾書卧室」
兩個原貌。錢鍾書故居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無錫市博物館負責管理
阿炳故居
在無錫舊城區的中心,今圖書館路30號,保護范圍包括今圖書館路24號至30號以及42號至50號。
阿炳(1893-1950) 無錫人,從小隨父親華清和在無錫著名道館洞虛宮中的雷尊殿當道士,法名華
彥鈞。因中年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間音樂家,他一生正直、愛國,不畏權
勢,酷愛民族器樂,精通江南絲竹,在演奏技巧和樂曲創作方面都有根深的造詣所作樂曲甚多,因搶救
較晚,僅錄下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獨奏曲《龍船》、《昭君出
塞》、《大浪淘沙》等六首。其中《二泉映月》最為著名,己成為世界名曲。
阿炳故居,即為原雷尊殿道館,他不僅出生於此、逝世於此,而且其傳世名曲也大都創作於此。晚
年,他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這間平房為硬山頂,約20平方米,內
有小閣樓現仍保持著原狀。雷尊殿舊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著原狀。1994年1月24日,由無錫市人民政
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華蘅芳故居
在錫山市盪口鎮花沿街北側,保存著一座晚清式建築,這就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數學家、科技家、教
育家華蘅芳的故居。現為錫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華蘅芳(1833-1902),字若汀,金匱縣(今錫山市)盪口人。故居原來規模較大,現存行素軒兩
間和後面四合院十二間。1996年,錫山市政府和盪口鎮政府撥款開始修復華蘅芳故居,1998年11月修復
峻工。正廳內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有華蘅芳漢白玉半身塑像,廳內展示華蘅芳的家史、科技成就、交往
以及學者研究等資料和珍貴歷史照片,包括著作和中國最早蒸汽機模型圖,反映華蘅芳一生淡泊名利,
致力於「科教興國」的偉大事業及其光輝業績
南禪寺文化商城
與長城齊名的京杭大運河似乎對無錫情有獨鍾,流到這里拐了一個彎便穿城而過。綿長的楚吳文化
就這樣在一座座相繼而建的石拱橋下,在鱗次櫛比的臨水民居的抱持中悠悠流淌至今。千百年文明的滋
養造就了南禪寺文化城今日的輝煌。
南禪寺文化商城是依託古運河及河畔南禪寺、妙光塔三大景觀精心規劃建造的超大型文化市場,是
鬧市中心一座文化旅遊城。這里,密布著江南名都無錫的歷史文脈,其典軼掌故隨處可見。這里,呈現
著粉牆黛瓦舟楫往來的民俗經緯,看前街後河古風依然。這是一座集會展文化、收藏文化、園林文化、
佛教文化、旅遊文化和美食文化之大成的文化城。
目前,南禪寺文化商城按照如下8大功能拓展市場:
(1)古玩字畫片區(2)風味小吃片區(3)花鳥魚蟲片區(4)旅遊工藝品片區(5)特色小商品片區
(6)錢幣集郵片區(7)書刊音像片區(8)休閑娛樂片區
將以「名、特、專」,「吃、玩、購」為主,充分發揮假日消費優勢、文化優勢、區位優勢、規模
優勢、經營特色優勢,面向特色消費、面向大眾消費、面向夜市消費,成為無錫市文化的窗口、美食的
世界、購物的廣場、娛樂的天地。
南禪寺文化商城中心的標志性建築是始建於南朝549年的江南名剎—南禪寺。初名護國寺,唐咸享
年間改名靈山寺,至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1年)稱為南禪寺。
妙光塔位於南禪寺內,建於北宋(1104年),由宋徽宗賜名「妙光」。塔為七級八面樓閣式內木外
磚結構。
古運河依傍著南禪寺流淌,形成「江南最勝叢林」(明代對南禪寺的贊譽)寺、塔、河珠聯的特有
風姿。京杭大運河在其1794公里的全程上,唯獨到無錫穿城而過,因此古運河無錫段堪稱就杭大運河的
「瑰寶」,而自南禪寺起到清名橋僅長1.5公里的「水弄堂」,保存吳越古風最為完整,又是這一「瑰
寶」中的「明珠」。
南禪寺文化商城的開發建設使南禪寺、妙光塔和古運河三大勝跡重新煥發生機,而煥發生機的寺、
塔、河又給這座庄園式的文化商城賦予了豐厚綿長的歷史底蘊,顯現出無窮的文化魅力。
鵝鼻嘴公園
鵝鼻嘴公園因位於江陰長江大橋旅遊區西北部,距市區僅2公里,逶拖臨江,山勢蜿蜓多姿,形如
天鵝伸鼻江中而得名。鵝鼻嘴 公園佔地350畝,以山林為主,森林茂密,野趣濃郁,有鵝州攬勝、江尾
海頭、濱江曉步、澄江古渡、寒江獨鉤、看雲聽潮、獨攬江橋、鵝鼻積雪、章侯亭等十八景。登上鵝山
主峰,極目千里,雄偉壯觀的中國第一橋9江陰長江大橋)橫空出世,氣勢磅礴,大江兩岸,一馬平
川,江天一色,若隨觀光游輪劈波斬浪,領略號稱黃金水道上「江海鎖銅」的黃山全景,則少可見碧色
巨鑰橫陳於江海門戶之上。
華西村
華西建村初,是偏處一隅,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小村落。六、七十年代,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改變
生產面貌,奪得糧食連年高產,吸引著市內外、省內外眾多的參觀者。1978年起正式對外開放,它堅持
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先進典型和旖旎的江南田園風光吸引了來自五大洲的朋友, 已有109個國家和地區
的賓客到華西訪問、旅遊。
江陰立體旅遊
從今年5月起,隨著鵝鼻嘴公園觀光塔的建成和「長江之星」豪華游輪的開放,江陰長江大橋風景
旅遊區已形成空中、江里、岸上立體旅遊的新格局。
江陰文廟
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祠廟,舊時儒 學教官衙署所在地。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景佑重建文宣王廟記》碑載,宋初在江陰觀風門外就建有文廟,供學子肄業其中。
適園風韻
若說江陰古城是揚子江畔一朵清麗的芙蓉,那麼座落在南街33號的適園,便是芙蓉花蕊中的沁香一
瓣,淡淡地、水墨畫般地透露著清雅的韻味,引你盡情地感懷和游賞。
北宋興國寺塔
江陰興國寺塔,座落在市區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側。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太平 興
國教寺的七級浮圖,俗稱「興國寺塔」,興國寺幾經興廢而古塔尤存,距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它以古
朴端莊的風姿,巍然屹立在古城興國教寺舊址園內。是江陰古城的歷史見證和特有標志。
宜興--洞之旅
宜興多溶洞,現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個,故稱「洞天世界」。這些溶洞集「古、大、奇、
美」於一體,千姿百態、神奇古怪、已開放的善卷洞、張公洞、靈古洞等景點各具特色,構成自然典雅
的童話世界,被譽為「海內奇觀」,「萬古靈跡」。遊客瀏覽其中,無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宜興--竹之旅
宜興是我國重要的毛竹產區之一,有竹林18萬畝,來到山區竹鄉,但見竹海茫茫,無邊無際,那重
重疊疊的翠綠依山就坡,形成一層層鋪景疊翠的波浪,春風徐來。自然成畫,夏日當空,綠影鋪地,秋
雨飄灑,冬雪初萁。濃裝淡抹,分外俏麗。
宜興--茶之旅
宜興是我國久負盛名的古茶區之一,如今這里已是江蘇省最大的茶葉產區,在宜興山區,百里茶區
生機勃勃,令人心曠神怡,人稱「茶的綠洲」,天之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感先開花「,宜興陽羨紫筍茶
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被列為貢品。
⑧ 做蛋糕麵包的原材料哪裡有賣的(急!!!)
需要買蛋糕材料的話,要到專門的烘培材料店才有的賣的,一般超市都沒有賣這種的。也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烘培材料,現在網上買都是比較多的,材料也比較好找,快遞也很快的。不過用量大的話還是得到烘培材料商那裡買的。
⑨ 誰知道哪裡有那種味道比較好的蔥油餅學,可以做早餐的那種,最好加個豆花什麼的。
西安的biang biang面
在這次出發去西安以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工作,從網上找了一堆關於西安好吃的東東的文章,准備開始去一路嘗試。本來以為在西安只有半天多的自由活動時間,誰知道由於去延安的路上堵車,在快到洛川的時候堵了大概3個小時以後,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延安,這樣就多出了一天,我也就有很充裕的時間了。根據文章的介紹,我的主要活動定在了回民街,在那裡我吃到了不少西安的小吃,也就以我的體會來說說吧。
肉夾饃:一天早上導游把我們帶到了西大街鼓樓對面的一個小街里的「樊記」,不過在去的路上看到了「王恆」的招牌。記得在文章里看到過說「王恆」比「樊記」好吃,在同伴們全開始在「樊記」裡面吃的時候,我和一MM到「王恆」也買了一個精選,4.5元一個。和「樊記」的相比,果然好吃很多,主要是由於「樊記」里的饃好象捂過了,沒有那邊的那麼脆。不過「王恆」的普遍比「樊記」貴5毛,看來還是很有道理的。在隨後的幾天里,我又有兩天的早飯是在那裡解決的,不過一般一個人吃不下一個,基本是吃一半浪費一半,現在想起來真後悔啊。
酸梅湯:這個說成是西安的小吃應該是有點牽強,不過我在回民街裡面看到很多家都有賣的,1塊錢1杯,而我那幾天也喝上了癮,根據我吃的順序,也就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吧。第一次喝也就是在吃「王恆」的肉夾饃的時候,喝起來冰冰涼涼的,很爽口。後來晚上去回民街的時候,發現有好多家買酸梅粉的,估計這個酸梅湯也就是勾兌出來的,有的濃有的淡,用塑料杯裝著,在「紅紅炒米」裡面盛酸梅湯的杯子居然上面還有吸管,一開始覺得很新奇,後來想想,覺得挺不衛生的。不過酸梅湯好象倒真是比可樂什麼的更容易在回民街被接受。
鍾樓小奶糕和滾雪球:這兩種冰棍全是5毛一根。鍾樓小奶糕在咱們壇子上好象去年就有人提起過,在路上和當地的導游說起,她告訴我其實當地人更喜歡吃滾雪球。從乾陵和法門寺回來回來的那天比較早,我就和2個MM一起殺到回民街去了。本來看介紹上說開元下面賣的那個小奶糕是正宗的,本來想走過去買,後來在鼓樓對面的一個小攤子上發現了,一人買了一根奶油味的,果然好吃,用MM的話說「比小牛奶強多了」,一根還沒吃完,就到了馬路對面,在鼓樓下面的攤子上發現了有滾雪球的,我嘴裡還咬著小奶糕呢,又張羅著買滾雪球,結果賣的那個小姑娘看著我都樂了,滾雪球一吃還不打緊,後來幾天我們就吃它了,尤其是可可味的。最後我們已經簡稱為「我們再滾一下吧」,最後一天一MM居然提議,要不我們吃兩個東西之間就滾一下,我害怕拉肚子,沒敢贊成。
鏡糕:還沒進回民街,在鼓樓的下面就有很多賣鏡糕的小車,鏡糕放在很小的籠屜里,很小,上面有紅紅綠綠的調料,要吃的時候會再給蘸上芝麻和糖,很便宜,5毛錢一個,味道還不錯。不過我們走到回民街裡面的時候,看到有一個賣1塊錢一個的,上面放了不少葡萄乾,決定也買一個嘗嘗,結果發現沒有5毛的好吃:(
涼皮:在西安吃了兩種涼皮:秦鎮涼皮和麻醬涼皮。秦鎮涼皮名字的由來不知道,估計是和某個地名有關系吧,而麻醬涼皮顧名思義是放了麻醬的。那個涼皮和在北京吃的很不一樣,比北京的好吃多了,吃到嘴裡有一種精到的感覺,鮮百味餛飩店裡和老陝面館里的覺得也沒這個好吃。個人覺得秦鎮的比麻醬的好吃,不過也許是因為我不愛吃麻醬的緣故,我在西安的朋友說她每次去回民街總忍不住要吃一碗麻醬的。
炒米:其實就是炒飯,但西安好象沒有這么個叫法。我在介紹西安小吃和小兔子的文章里全看到過介紹「紅紅炒米」,到了那裡,當然要嘗一嘗。晚上有很多桌子擺在路邊,我們也找了一張空的坐下,會有服務員過來問你吃什麼,點完以後,沒過兩分鍾就上來了。觀察了一下,好象這個就是直接炒出來,然後看哪桌要就給端過來,雖然後來又去了一次,不過我也沒搞清楚那裡是不是就做這一種炒米。那炒米是用酸菜和牛肉末一起炒的,味道很好,考慮回來以後可以自己實踐一把,看能不能做出這種味道。我們因為是吃完晚飯再過去的,沒吃太多,三個人就要了一碗,不過那可是那天晚上我們唯一全部吃光的東西。
肉串:在很多小吃店的旁邊總會有烤羊肉串和牛肉串的爐子,很便宜,2毛一串,同樣也是烤好了端到每個桌上來問你要不要,一般十串起賣,由於很小,不用擔心吃不下去。結帳的時候就數鐵釺子,很方便。不過由於上面的肉很少,吃起來沒太多感覺,覺得還是北京的羊肉串好吃。後來看見有一家,有整隻的羊掛在外面,好象可以現穿羊肉串,可惜眼大肚子小,就沒有再吃了。同時那裡還有賣涮牛肚的,3毛一串,紅紅的,上來的時候刷了麻醬,總覺得味道有點淡。
羊肉泡饃:這次吃的羊肉泡饃是在據說最正宗的老孫家吃的,為了品嘗當地小吃,集體定了老孫家的風味餐,10個熱菜10種小吃。其中就有羊肉泡饃,上來的時候是機器弄好的,沒有體會到自己掰饃的過程,由於那時候已經吃的比較飽了,也就是嘗了兩口,沒留下太深的印象。不過後來有一天去大皮院,看到了小兔子介紹的小炒饃,來了一份優質,一塊饃我掰了大概10分鍾,再送去給廚房炒,大概等了10分鍾。本來以為炒饃出來會是乾乾的,誰知道也是有湯的,裡面有蘑菇,西紅柿,羊肉,粉絲.....好吃。
涼糕和涼粽:基本上來說我還是喜歡吃那種又甜有粘的東西,而這兩個剛好符合我的胃口。唯一可惜的是拿出來的時候放了太多的蜂蜜和桂花糖,弄的味道反而有點苦,建議去吃的時候稍微加一點白糖就好。
糊辣湯和麻花油茶:據說是西安人喜歡的早點,我們當然也嘗試了一下。不過說實話,很不習慣。麻花油茶一股怪怪的味道,我們一人嘗了一口就沒再吃,MM試了一下裡面的麻花,說和油條差不多。糊辣湯裡面有圓白菜、土豆、菜瓜、牛肉丸什麼的,當地人會在裡面泡上一個「坨坨饃」據說就是很好的早餐,不過我們本來就抱著嘗嘗的思想,當然饃就沒要,吃起來有點辣,感覺比麻花油茶好點。不過看起來當地人真的很喜歡吃,我們進去時候滿滿的一大盆,沒5分鍾出來已經少了很多。
酸湯水餃:同去的兩個MM巨喜歡吃,由於我對麵食一般,同時對酸的東西也不是太喜歡,因此是她們兩主攻。其實第一次吃是在老孫家,一MM本來說不吃,後來嘗了一個就連湯帶餃子吃了一堆。後來有時間我們自由活動,還想到老孫家吃去,被我及時打住,給小兔子打了個電話,才知道大皮院那裡就有好幾家,我吃的涼糕和涼粽,不過從她們連湯也喝的比較干凈看來,應該還是很好吃的。
灌湯包:賈三灌湯包也是鼎鼎有名的,離紅紅炒米很近,第一天晚上本來想進去,看裡面那麼多人還要等位,同時我們肚子也不是很餓,就沒有堅持。不過後來有一天早上去了,要了一籠羊肉餡的,10個才4塊錢,咬到嘴裡滿嘴的汁,果然很鮮美,再蘸上點醋,剛好解膩。不過由於事先有大半個肉夾饃墊底,我就吃了一個,剩下的全讓MM吃光了。
在西安我主要就吃了這些東西,總結一下,西安的小吃還是很便宜的,我們吃的這些東西最貴的也就是小炒饃,6.5一份。而且有一個比較集中的地點,很便於象我們這種去旅遊的外地人,不象別人問我北京有什麼吃小吃的地方我都回答不上來,王府井小吃街和東華門的夜市裡賣的小吃有多少是正宗的北京小吃我也不敢肯定。
成都作為天府之國的省會,自然是集納了川內各種地方小吃的精華,而作為移民城市的特點,也同時集中了全國各地的風味,加上天府之國,更多的生活幸福指標是能夠建立在吃穿的基礎上,因此,成都的餐飲業呈現出多元的豐富格局。
鹵肉鍋魁
成都的小吃星落棋步在大街小巷裡,絕大多數的小餐館都有其當家的幾道好菜,味道都不會差到那裡去,
鹵肉鍋魁
只是要吃到真正價廉物美的正宗原創,加上穿街串巷本身身處其中的樂趣,呵呵,是有時間在成都體驗的絕對建議,這本攻略也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外地朋友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成都的朋友不斷的來更新與完善。
鍾水餃
(1)從成都的麵食說起,成都的各式面條有接近100多種,各具風味,現僅就成都有代表性的一些面館做一些介紹;
■號稱成都第一面的〈牛王廟怪味面〉,其出名的怪味面,採用多種調料烹製成的湯底,麻辣鮮香,有多
鍾水餃
種說不出來的香味而得名,不大的鋪子,每天據說要賣出三千斤面條,非常的誇張,1。5元/兩,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味多試試,那裡還有的是雪豆蹄花,5元每份,湯汁雪白,營養豐富,加上紅油的沾碟,十分的開胃,如果是晚上吃夜宵的時候,還可以要一些溫的米酒,在冬天喝兩口,可以一直暖到胃裡,營業時間應該會到12點。地點:牛王廟上街(計程車都知道,初去的朋友可以參考地圖,一環路東四段牛王礪房冢�躍齠ㄗ約旱慕煌ǚ絞劍�磽庖�⒁餑搶錒治睹娉雒�院螅�芪Э�撕芏嗉遙�歡ㄒ�辭宄�橋M趺砉治睹嫻惱信?
■去成都一定會到春熙路步行街,在春熙路與上東大街的路口,是成都市有名的老字型大小,〈龍抄手〉,裡面有各種的四川小吃,但重點推薦的是它早上限量供應的海鮮面,1。5元/碗,據說是其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是虧本銷售,所以每天僅僅上午供應。
龍抄手
■如果不能在牛王廟去吃正宗的怪味面,就在龍抄手後面的一條小街,東大街公共汽車站牌(杜瓜子)對面,
龍抄手
面對街口的那家面館,鋪面很小,有很多的面條種類,比較好吃的有牛肉脆紹/怪味面/喳喳面/海味面,都很精緻美味,1。5元/兩,老闆是一對很可愛的小夫妻,對人非常的熱情,而且聽老闆吩咐伙計下面的吆喝也非常的有趣;(如果大家時間有限,在杜瓜子還可以買到一些四川的炒貨,應該算是不錯的拉)
■在春熙路青年電影院旁邊,伊藤洋華堂對面第一家面館,刀削麵和酸辣粉都是很不錯的,只是鋪面較小,到中午的時候人多的要死。(順著小街就可以直接穿越到上面那家怪味面館,兩家分別在小街的街口)
擔擔面
■在春熙路中段,原來有一家國營的餐館〈熙園,曾經的包子也是成都一絕,可惜,後來擴建春熙路,徹
擔擔面
底消失了〉,在現在擴建的小路口,那邊也有一家電影院,往裡走,在春熙路派出所旁邊,那家的刀削麵和肥腸粉也是非常美味,價格也很便宜,小份大概是3元,足夠一般人吃飽了;
■如果是在春熙路靠近總府路的這頭,在王府井百貨後面華興街上,是成都市非常有名的華興煎蛋面,名氣很大,不過我覺得味道一般,大概是3。5元/碗,加蛋另外加錢,還可以吃到醪糟蛋/綠豆稀飯/涼面等,在煎蛋面的旁邊,右邊是燉雞面味道還不錯,大概是4(5)元/小(大)碗。左面梓桐橋派出所旁邊是非常有名的肥腸粉,刀削麵和肥腸粉都是該店的特點,在那裡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吃冒菜(就是用火鍋底料一鍋煮),十分的爽口美味。冒菜小份三元,大份五元。刀削麵(肥腸粉)應該還是3元
川北涼粉
■天府廣場附近的陝西街,應該還有成都特色的麵食——崇州羊馬喳喳面,面條本身是自己機制而成,韌性非常好,在吃面時一份十分可口的跳水泡菜,和面條上用豬肉炸制的喳喳,是其鮮明的特點,無論色澤還是口感都是非常的棒,小份三元大份五元,另外一般吃喳喳面同時,會有點雪豆蹄花或則崇州三絕之一的天主堂雞片,是四川拌菜里的上佳名菜;
■在天府廣場右側,是皇城清真寺,其側面的應該是成都最正宗的蘭州拉麵;
■天府廣場後面是成都的騾馬市商業圈,在喜來登酒店對面,就是成都市國營的擔擔面,裡面有很多種麵食,
川北涼粉
我比較喜歡它的沙鍋鯽魚面,價格都比較公道,旁邊好象是張老五涼粉的分店,甜水麵和張老五涼粉是絕對的美味,另外那裡的鍋盔(應該就是火燒吧)也非常有名,經常是叫上面之後就去排隊,等到買到了面也煮好了;
■在八寶街三醫院旁邊,是張老五涼粉的老店,缺點是比較小,味道的確不錯;
■在省教育學院後門,九茹村,有一家宜賓燃面,其經營的宜賓燃面系列非常的地道,缺點是比較偏僻,外地朋友很難找到
(其實在成都的面館基本口味都不會差,畢竟面對的競爭是這樣的,只要不是在車站或者民工工地附近,應該都不錯的)
成都小吃攻略之必要篇
■夫妻廢片(冷盤)——關於夫妻廢片的由來曾經還有過很多的爭執,目前大家比較認同的是解放前一對夫妻生活困頓,一直就靠把牛的廢片(如頭皮/蹄子/心肺等)收拾干凈,配上各種作料沿街叫賣,了以糊口。後來發展成一道四川名菜。成都最有名的夫妻廢片有兩處,一處是在總府路上賴湯圓隔壁,肯德基樓下,10元一小份,麻辣鮮香,芹菜/辣椒油,紅綠映襯,格外誘人/另外一處就是原來的老夫妻自己開的(好象婆婆姓曾),在紅星路四段,不過紅星路擴建應該也遷走了;根據朝陽多年的經驗,只要是在成都的清真飯館里的夫妻廢片都有很好的口味,大家有時間自然可以去總府路,沒有時間可以就近找清真館子,價格應該在16——20元/斤,其吃剩的作料加涼粉或者吃面條都是非常好的美味;
夫妻肺片
■兔頭——在四川話里,把吃兔頭叫成是啃兔頭,變成了一語雙關的意思(指的是KISS雙方的動作),成
夫妻肺片
都吃兔頭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當初的兔頭就象當初的夫妻廢片一樣,是邊角廢料,常常用小鍋煮著,沿街叫賣,2毛錢一個,很是可以給大小孩子解饞的。後來漫漫隨著生活的提高,兔頭的做法和吃的方式已經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記得以前曾經聽真正的老饕說過,吃兔頭要用13種不同的工具才能吃出它的全部滋味來。呵呵,由此可見兔頭文化在成都的蔓延及發展了。成都的兔頭分三種,一種是由小家庭自己研製,售賣集中在其所在的小區,數量有限,外地朋友很難找到;一種就是成都幾家靠拌菜/冷盤出名的商家,比如說廖記棒棒雞/二姐兔丁/紅星路兔丁等;一種是成都附近真正的兔頭發源,比如說雙流的(王?)兔頭/廣漢的熱窩兔頭/都江堰也有……,主要是分紅味(麻辣)和白味(五香),吃的時候先後順序非常講究,不會吃的人一般都啃不幹凈,綠野的朋友有路過成都采購腐敗物資時,建議可以到伊藤洋華堂的食品超市購買,晚上9點以後開始打則,特價基本是1。5元/個,絕對美味(其他大商場也差不到那裡去的)
二姐兔丁
■青石橋三絕——成都大名鼎鼎的青石橋三絕是:肥腸粉/蕎面/糖油果子。成都提肥腸粉第一肯定是青石橋,
二姐兔丁
那裡肥腸粉是老字型大小了,肥腸粉是將紅薯粉條在大鍋老湯裡面(基本是不停火,用十斤以上棒子骨熬制出來的)燙熟後加各種原料而成,最後撒上煮好的白味肥腸,是成都最有人氣的小吃。青石橋的蕎面是成都為數不多的可以吃到的蕎面,也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以前店很小,機器現場壓制蕎面下鍋,原來三絕之一的糖油果子就在蕎麥面外,所以一般是買一串糖油果子吃一碗蕎面,糖油果子記得應該是1元/三個,蕎面應該是2。5元/碗(建議大家可以點鴛鴦——就是一半蕎面一半粉條)肥腸粉大份應該是5元,如果加節子(就是肥腸腸頭挽成的節子,十分好吃)0。5元/個。地址在成都小吃城的斜對面,春熙路走路大概十分鍾就到。青石橋是成都的水產和花鳥蟲魚市場,有時間還可以吃完之後在市場裡面逛逛看看,最近因為修建大型集貿中心,上面的幾家位置應該有所調整,不過問問應該都不遠;
■青石橋補充:在蕎麵店(市場入口)路口往東,有一家鋪蓋面,是用手工將面扯成面塊,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吃法;沿青石橋花鳥市場往南,除了可以看到很多的茶具,還有一家裝修很古樸的面館,面條也很棒,名字很怪,好象是可以聽川劇的,呵呵。另外,青石橋附近是成都的老城中心,有一些小巷子穿行起來很有意思,建議可以走走看看;
■關於肥腸粉的專題:肥腸粉在成都已經成為僅次於面條的主要小吃,分布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其主要有名的以下幾家。(1)成都肥腸粉的招牌無一列外都打著雙流白家的名義,據說那是成都最早最有名的肥腸粉發源地。當年的高老爺子把小小的粉條調出成這樣的美味。現在其高記肥腸粉已經成為了一座大型的酒樓,依舊供應著2。5元/碗肥腸粉,同時更提供更多的肥腸系列菜品,唯一缺點是離成都市區較遠;(2)青石橋肥腸粉(大家應該已經可以在超市裡面看到白家/青石橋的方便粉絲出售了)在上面已經有詳細闡訴,略;(3)紅星路四段,遂寧賓館旁邊,據說是當年高老爺子親自授權的三家之一(不知道是否因為拆遷而改變,如果是,那麼沿遂寧賓館對面的小街前行50米,同樣有一家,以前我以為後者比較正宗些,但因為前者當街,所以生意及口碑要好很多;(4)馬鞍北路建工俱樂部門口,也是老字型大小的肥腸粉;(5)應該還沒有寫全,在大街小巷裡,可以發現的美食太多了;
韓包子
■關於早點的專題:成都的早點花樣繁多,如果是真的要吃,應該到小巷裡去淘,或則是清新的荷葉稀飯
韓包子
或則是十分可口的家釀泡菜,如果的只是品嘗了解,建議以下選擇(1)總府路後面的華興街上,除了有上面介紹的華興煎蛋面/燉雞面(抄手)/梓桐橋肥腸粉刀削麵八寶粥之外,還有國營老字型大小盤餐市的鹵肉鍋盔,盤餐市對面也是國營的老字型大小,具體名字忘了,盤餐市出名的是其系列川菜和特色鹵菜,以經營正餐為主,對面那家以經營早點為佳,後來兩店合並,菜價陡漲50%,但是早點一點沒有變,其包子是成都市一絕,皮薄餡厚,十分好吃,豆漿也十分的地道,油條遠遠比永和的來的酥脆,包子0。5元/個,豆漿0。5元/碗,油條好象是1元/根,小菜0。3元/份,絕對物美價廉;建議在這里吃早點,如果要采購腐敗物資再到對面的盤餐市購買鹵菜;(2)總府路上還有的幾家老字型大小:賴湯圓(曾經還拍過電視劇的)/鍾水餃/早晨都有相關的小吃;(3)春熙路南口(靠近東大街的)龍抄手,也是一樣;(4)青石橋的各種小吃,好象還可以喝到羊肉湯;(5)青石橋斜對面成都小吃城;(這些都可以點一些套餐來試試,基本就可以嘗到所有的傳統口味了,但有機會最好尋找小店,更美味)
■另外成都包子出名的也有很多家,作為早點的選擇也是非常好的,(1)太升北路的痣鬍子包子,其包子和瓦罐雞湯都很棒,包子好象是4元/籠(大概4—5個),一個人吃應該夠了,瓦罐雞湯好象是5元,不大,但味道鮮美醇厚;(2)韓包子(成都市包子出名的老店,原來在紅星路四段,後來拆遷,不知道現在在那裡了,只是它的分店比較多好象,比較好吃的鮮蘑包子等,價格象所有的國營餐館一樣非常實惠,一般喝湯是海帶湯,好象也是1元/碗;(3)春熙路熙園,可惜已經沒有了;(4)上面介紹的總府路盤餐市對面,不過注意一定要在早上9點以前去,否則包子豆漿油條都有可能全部賣完;
■午餐和晚餐形式基本接近,成都的飲食分兩大主要結構:火鍋及其派生出來的菜品(香辣蟹/連鍋/麻辣燙/串串香等)/炒菜系列,包括川菜及其他菜系的菜品;
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為原料,經淋飯後拌葯加水精心釀制而成,加上該酒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在崇明已有數百年釀造歷史。蘆稷:蘆稷(「稷」字本作「 」)在上海話中稱「甜蘆粟」,是一種潔凈水果型植物。金瓜:金瓜又名金絲瓜,春播夏收,是天然潔凈的綠色蔬菜。老毛蟹:崇明老毛蟹,原名「中華絨螯蟹」。白扁豆:白扁豆在崇明農家常稱「洋扁豆」,豆莢扁平呈刀形,每莢含籽2—3粒。
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麵、煎餅、湯圓等;南方的燒麥、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如: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祥大麻花、五香驢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麵、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
蘭州的拉麵、油鍋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饢、抓飯。
山東的煎包。
江蘇的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的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的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的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簡飯。
河南的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的三鮮豆皮、雲夢炒魚面、熱乾麵、東坡餅。
湖南的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的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的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的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涼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的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雲南的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等。
此外,還有大量的少數民族特色風味食品,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烹飪文化的內涵。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羔。
十八街大麻花。
東北 酸菜白肉
豬肉燉粉條
小雞燉蘑菇
貴州的——
1.烤豆腐果兒(也叫戀愛豆腐果)。
2.土豆粑(我們那裡叫洋芋粑)。
3.烤糍粑。烤好後外皮黃脆,裡面又糯又綿軟,嚼起來口感很好,一般是沾黃豆面吃。也有蘸辣椒吃的。
4.餌塊粑,這應該和雲南的餌塊差不多。一般是炒著吃。
5.酸湯魚(凱里的是正宗的酸湯魚)。
6.酸辣燙(不是麻辣燙,貴州人除了喜歡辣,還喜歡酸)。
7.涼粉(有綠豆粉、黃豆粉、豌豆粉等等,全都是晶瑩剔透,配上麻辣鮮香的各種調料,好吃極了)。
8.遵義的羊肉粉、腸旺粉、蹄花粉(說實話遵義的粉比貴陽的粉好吃得多)、豆花面、米皮。
9.在貴陽有一家「陳記烤肉」,生意火得不得了,但是我覺得味道跟街邊的燒烤攤沒什麼區別。
10.花江狗肉,非常出名,但是我從來沒吃過,不敢吃狗肉。
11.紅楓湖邊有一些當地農民擺的小吃攤,主要是炸小魚和炸小蝦,魚蝦都是剛從湖裡打撈上來的,活蹦亂跳,傳成一串串,下油鍋炸十幾秒鍾就拿出,蘸貴州特有的香辣椒粉吃,香得不得了。
12.絲娃娃,就是春卷,一張薄皮(可能是糯米做的)卷上各種切成細絲的蔬菜和炸好的蝦片(應該還有其他東西,當時光顧著吃了,沒注意內容),蘸辣椒水吃。
13.各個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各種小吃,但是由於地處偏遠山區,能流傳到外面的很少。比如說我們侗族,就有腌魚和侗果,據老一輩人說,當年那些上海知青下放到侗鄉,剛見到腌魚時,誰都不敢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那些知青吃起腌魚來都像打仗沖鋒。等到知青返城後,全都惦記著腌魚,但是不會做。
其實貴州還有很多小吃,但是我是個懶蟲,在家時很少出去逛,所以吃到的小吃只佔貴州小吃品種的極少部分。
⑩ 衡陽希朵曼和皇家大餅屋有抹茶慕斯蛋糕賣嗎(注意:蛋糕是小份的,不是生日蛋糕)
我是衡陽的,我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