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宮廷糕點鋪(文殊院總店)的無水蜂蜜蛋糕好不好吃
無水蜂蜜蛋糕是一道甜品,屬於西式甜點。主要原料有低筋麵粉、,主要輔料有糖、香草精、蜂蜜,通過高溫烤箱烘焙的方法製作而成。
中文名
無水蜂蜜蛋糕
主要食材
低筋麵粉
調料
糖
輔料
全蛋
無水蜂蜜蛋糕
材料:(可做10-12個)
A、3個全蛋
B、80克糖
C、香草精1/4小匙(沒有也可不放)
D、100克低筋麵粉
E、2大匙油,3大匙蜂蜜(根據麵糊的濃稠可調整)
以上大匙是15ml的,小匙是5ml
做法:
1、先將A+B混和加熱到40度左右,電動打蛋器打發(就是標准打發狀態,蛋沫濃稠松發,手指勾起約兩秒滴一滴);
2、再加入C繼續打至拌勻(不用很長時間)
3、分次加入油和蜂蜜(一定要一匙加入後拌勻再加下一匙,可以直接用電動打蛋器低速攪拌)(此步驟和傳統的海綿蛋糕方子比,我改動了,先放了油、蜂蜜,然後才篩入的麵粉,我個人覺得這樣更容易讓濕性物質均勻。另外因為前面蛋液已經是打發的,所以不要打時間過長,均勻即可)
4、篩入低筋麵粉拌勻,沒有橡皮刀就用手拌,抄底像翻書一樣拌,一定要輕輕的攪拌拌勻,不能過度攪拌以免出筋;拌好的麵糊比較濃稠,消泡不是很多,然後就用勺倒入紙杯3/4滿。
為更好吃,還可以放入一些泡好的葡萄乾。在麵糊倒入1/4高時放入葡萄乾,然後再繼續倒入麵糊到3/4高就可以了。這樣葡萄乾是夾在蛋糕心裏面。
5、烤箱預熱,170度,放中層烤20-25分鍾,最後一定要在跟前看著,因為上色很快
B. 哪裡有賣蜂蜜無水蛋糕的啊
省圖書館住西有家「桃酥王」買過它家豆沙小麵包,六塊一斤便宜又好吃,棗糕也不錯南門寧國路菜場往西,也有家桃酥王家樂福樓下傣妹再往裡也有家小桃酥店
C. 怎樣做無水蜂蜜小蛋糕
前言
松軟潤滑的蜂蜜,加在無水的蛋糕中,讓小蛋糕的口感更加細膩,清香潤滑,比一般的海綿蛋糕好吃多了。
材料
主料:蜂蜜40g、低粉80g、細砂糖40g、色拉油35g、全蛋2個;
輔料:檸檬汁適量
無水蜂蜜小蛋糕
1
准備食材:蜂蜜40g、細砂糖40g、低粉80g、色拉油35g、全蛋2個、檸檬
2
雞蛋打入無油無水的容器中,加入白砂糖、蜂蜜
3
擠入適量的檸檬汁
4
隔溫水加熱,用打蛋器攪拌至糖溶化
5
攪拌至體積增大,顏色變淺
6
篩入低筋麵粉
7
用刮刀翻拌均勻
8
加入色拉油,翻拌均勻
9
把蛋糕糊倒入Chefmade學廚模具中
10
震出氣泡,也可以用牙簽挑一下
11
烤箱預熱180度
12
中層上下火,烤制15分鍾即可
小貼士
1、全蛋打發的時候最好選用的是室溫下的雞蛋,更容易打發
2、全蛋打發的狀態是顏色變淺呈乳白色
3、攪拌麵糊時,刮刀應是要從底部撈起的動作,不要用力防止消泡
4、模具非常好脫模,如果不是不粘模,要在模具上刷一些油
D. 濟南哪裡教台灣無水蜂蜜蛋糕配方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展開)
食材
主料
雞蛋
3個
低筋麵粉
120g
輔料
油
40g
白砂糖
30g
蜂蜜
60g
步驟
1.蛋清、蛋黃分開
2.蛋清中加糖
3.加蜂蜜
4.打發至乾性發泡
5.加入蛋黃液
6.攪勻
7.篩入低筋麵粉
8.上下翻攪勻
9.加入油攪勻
10.蛋糕糊倒入模具
11.烤箱180度預熱,中層25分鍾
12.烤好取出涼透脫模
13.裝盤
E. 跪求!蜂蜜無水蛋糕配方,開店用
推薦幾個配方:
蜂蜜無水蛋糕:
主料
雞蛋(兩個)低筋麵粉(80克)蜂蜜(40克)砂糖(40克)
調料
色拉油(30毫升)
廚具
電烤箱、打蛋器
1 原料集合。
2 玻璃碗內放入糖和蜂蜜,再打入雞蛋。
3 找一個更大的盆,倒入熱水,再把玻璃盆放入熱水盆里,開始打發雞蛋。
4 雞蛋液由黃變白,膨脹起來,繼續打發。
5 打發到拿起打蛋器,會形成一個下垂且不容易滴落。
6 分兩次用小篩子篩入低筋麵粉。每次用第7步的手法翻動混合。
7 刮勺由下至上的翻動麵糊,輕輕地混合麵粉和蛋糊。
8 最後加入色拉油再以7的手法混合。
9 倒入模具2/3的深度,預熱烤箱172度,時間10分鍾,中層。這個是小模具是10分鍾,大點的可以調到12分鍾。
無水蜂蜜蛋糕
蜂蜜蛋糕屬於全蛋海綿蛋糕,加入蜂蜜讓蛋糕更香甜,放置一天後口感更佳
標簽:
主料
室溫雞蛋(2個)
低筋麵粉(90克)
調料
細白砂糖(30克)
蜂 蜜(40克)
玉米油(33克)
廚具
無
1 准備材料。
2 蜂蜜、細砂糖混合均勻,加入雞蛋。蛋盆隔40度熱水用電打蛋器低速攪打,至蛋液表面出現清晰紋路,轉高速繼續攪打。提起打蛋器,蛋液呈2CM—3CM不滴落即可。
3 麵粉過篩,分2次加入到蛋液中,翻拌均勻成蛋糕糊;盛一點拌好的蛋糕糊與玉米油混合均勻。
4 混合好的狀態。
5 將蛋糕糊和玉米油的混合液倒入蛋糕糊中翻拌均勻,倒入硅膠模中。
6 烤箱預熱150℃,中層,20分鍾。
7 出爐後趁熱脫模,放在烤網上晾涼。
小竅門:
熱水的溫度不宜太高,否則容易把雞蛋燙熟。
F. 無水蜂蜜除了詹記,巴黎甜甜也有,哪家好吃
親,你所說的無水蜂蜜,具體來說,是【無水蜂蜜蛋糕】,既然你想知道哪家的好吃。那麼從專業吃貨的角度出發。我們要探索源頭。
什麼是【無水蜂蜜蛋糕】,它和一般的傳統【有水蜂蜜蛋糕】區別是哪些?無水蜂蜜蛋糕的,美食特點是什麼?如何從食材角度出發,挑選最美味可口的【蜂蜜蛋糕】
烘焙食物對健康影響
1、會發胖
這是最直接的,高熱量糖分吃多了,再加上缺乏運動,無法消耗,就會在人體內轉化為脂肪。實驗也顯示, 糖分過多,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
②皮膚老化
血液中的糖會附著蛋白質上,產生糖化終產物 (AGEs) 。會破壞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等蛋白纖維,容易皺紋或鬆弛下垂,還會影響其它酶功效,減弱對紫外線防疫。
當然了,偶爾食用可還是不錯零食。其實很多烘焙店,都有無水蜂蜜蛋糕售賣,每家的甜度和外皮酥脆度,都不一樣。建議你多多嘗試。
關注【營養師程寧】:減肥、健康、美容
G. 無水蜂蜜蛋糕能放幾天、
可以參考蛋糕的存放時間啊,我覺得放冰箱的保鮮櫃的話,一般24小時是沒問題的吧,我之前買的良品雨田蜂蜜就很純,你可以看看,所以就跟別的蛋糕一樣嘛
H. 天津哪兒有賣無水蜂蜜南瓜蛋糕的地方啊
南瓜蜂蜜蛋糕卷的做法步驟 1. 南瓜蒸熟,用勺子刮取25g南瓜泥。
2. 在蛋黃中加水、蜂蜜、玉米油、南瓜泥。
3. 攪打兩分鍾。
4. 加入低筋麵粉。
5. 攪打兩分鍾,直到沒有粉粒。
6. 蛋白用電動打蛋器打發,在粗泡狀態時加入三分之一白砂糖。
I. 北京的稻香村真的好吃嗎
其實做為老字型大小的糕點,真的還算一般。並不如稻香村買的熟食好吃,如炸帶魚啦,醪糟魚塊啦~一到節假日,比如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稻香村肯定會排長隊,有時候字型大小和習慣的意義要比吃的意義更高大吧~
稻香村是北京的老字型大小,有糕點、熟食,從前店後廠發展到規模化生產,連鎖店,是老北京人對當地傳統 美食 追求的縮影,好不好吃因人生活的地域不同而定,對從小生長在北京的本地人來說,稻香村的糕點、熟食是他們熟悉的記憶和回味,離不開這一口。對於我成長在沿海地區的人,盡管在北京生活工作多年,對稻香村醬肘子有點印象,偶爾會買點來解饞,至於糕點嘛!好奇嘗一嘗就夠了。
在北京時住在富國里小區,離家最近的點是西四北大街的店,下班從平安大街站下車,回家買不到菜時,會去光顧一下,每次都要排長隊等候。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立春,去買肘子肉來包春卷,那饞人的味道十里飄香,邊排隊邊流口水。對了,還有松仁小肚也有嘗過。
炒紅果,是在這見識的,一個大玻璃瓶,裡面明明是山楂糖水,標簽卻寫著大紅果。
作為糕點的老字型大小,雖然現在各種糕點層出不窮,但是老人們逢年過節還是最認稻香村,沒到新年前後大家還是有裝點心匣子的傳統,沒到這個時候稻香村就是人滿為患,排隊裝盒的人都能從裡面排到門口去,小時候就特別盼望多年,那時候有親戚來送點心盒子就開心的不得了。雖然這么多年過去了,稻香村還是有那麼幾種點心很讓人喜歡的,而且這里還開發了自己做的熟食,感覺比天福號什麼的老字型大小都好吃呢。先說說點心吧。
1、山楂鍋盔
看著不怎麼好看的樣子味道確實老人特別喜歡的,看著很硬其實外皮酥酥軟軟,裡面的山楂餡料酸酸甜甜,開胃又好吃。
2、棗花酥
最愛的就是棗花酥,每次碰到稻香村就要買幾塊,白色酥皮裹著甜糯的棗泥餡料,造型也是美輪美奐,一吃就完全停不下來。
3、拿破崙
非常甜美的蛋糕,松軟可口而且不會讓人覺得特別甜膩,是下午茶配咖啡的絕佳小蛋糕哦,而且一塊長方形的不大不小剛剛好。
4、虎皮蛋糕
兩層松軟的蛋糕中間夾著蘋果醬,超級好吃的蛋糕,每次也是必買的糕點之一。
5、紫菜肉鬆蛋糕
薄切的麵包片的樣子,裡面有紫菜和肉鬆,一點都不膩,松軟可口,特別香甜的感覺。
6、黃油棗泥餅
棗泥愛好者一點不要錯過,反正我是特別的喜歡,外皮是像月餅皮的樣子,但是遠沒有那麼油膩,有濃濃的黃油的味道,配合裡面棗泥的餡料,甜美動人。
7、牛舌餅
喜歡酥皮點心的一定愛這個牛舌餅,外面酥酥的餅皮一點不油膩,裡面是咸口的餡料,中和了其他點心的甜,好吃的很。
8、黃油起酥
小時候的時候經常買來吃的黃油起酥,還是層層分離酥脆可口的樣子,只是塊頭變小了而已,哈哈。一咬下去的那種脆脆的感覺實在過癮。
9、蜜貢
由麵粉、油、糖、桂花,油炸成型後掛漿而成,裡面含有紅線,根根分明,口感酥脆,香甜可口不油膩,就是掰下來一塊塊吃的時候略費勁,但是一個人就能吃一大塊下去。
10、蜂蜜蛋糕
一款暴露年齡的蛋糕啊,相信70後,80初的孩子們小時候一定吃過這種蛋糕,味道雖然略有改變,但是還是慢慢甜美。
除了這些好吃的糕點以為,大一些的稻香村店裡還有自製的熟食賣,秒殺各種了老字型大小熟食品牌哦。比如糖醋排骨,肉丸子,叉燒肉,松仁小肚,童子雞都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對於外地人來說,選對正宗的稻香村店,是主要的。前年在協和住院,在王府井買了些,糕點均價,好像都28.5,記不太清楚了。同病房有個老北京,說,他們都不在那兒買。並告訴我,往前燈市口,有個稻香村3部,那才是正宗的。在以後的40天里,我就都在那裡買了。有的品種一斤差10多元。最愛那裡的沙琪瑪,抹茶蛋糕,拿破崙。還有醬牛肉。其實,北京小吃食,要選對正宗的(不是商業炒作的),還是很好吃的。說的酸點,能感受到老北京的那種味道。那位老北京帶來的豌豆黃,就比我在別處買的好吃。
剛上大學那會兒放假回家,准備買點北京土特產帶回家,身邊的北京同學推薦稻香村。就在稻香村買上滿滿兩盒散裝糕點,自己再買少量糕點在火車上吃,當時的感覺確實是好吃。媽媽喜歡吃糕點,她也說稻香村的糕點好吃。之後上學期間回家都會帶點稻香村,給親戚朋友品嘗一下。稻香村是很少的可以帶回去的北京特產。中間還帶了幾次其他北京特產,袋裝的北京烤鴨確實不好吃,而稻香村也成為極少的味道還不錯的可以帶回去的北京特產。
後來夫人說以前家裡有親戚帶回稻香村糕點,她們家人都說不好吃,對於稻香村的印象似乎一下子消退了不少,也很少去稻香村買糕點了。
稻香村的糕點在北方糕點中還是屬於最頂尖的,但在與南方糕點,特別是江浙糕點相比較,還是有些差距。稻香村的糕點味道中規中矩,糕點的原材料沒有問題,糕點的基本味道也是很好,糕點的種類也很多,但是不同種類的糕點卻有一些相似的味道,而且糕點普遍偏干,這一點與南方糕點的差距就很大。
除了糕點之外,稻香村現在還有其他食物,有些稻香村還有售賣熟食,前天和夫人坐高鐵回京,到下午在高鐵上肚子都有點餓,就開始想吃些有味道的食物,同時想起了蒜腸,而稻香村的蒜腸就是其中出名的一款。在北京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熟食,但是稻香村的熟食還是有其特質,衛生條件要好過一般賣熟食地方,而且熟食的味道也要好於很多專賣熟食的地方。
天天路過稻香村,隔幾天就去一趟。點心、熟食不少喜歡的,給大家推薦一下。
羊肉串,雞肉串。 只有北京師范大學東門營業部有賣現炸的,其餘都是冷凍的,回家自己炸, 羊6元,雞4元每串,很實惠。傳統味道,非常好吃。現在湯圓上架,還沒嘗 。
乳酪金磚麵包。18元,味多美的28,味道各有千秋,稻香村偏結實些,性價比高。
幾天吃不是很甜的,幾天吃甜的。
不甜的就來點牛舌餅,椒鹽餡;黃糕;蛋黃酥,豆沙餡加個鹹蛋黃;趕上蛋黃粽,再來一個。
甜的就來點鳳梨酥、南瓜餅、紅薩其馬。尤其想吃甜的,紅薩其馬還是很過癮的。
還有熟食,熏帶魚、炸小黃花魚鹹度適中,酥香可口。素什錦麵筋、腐竹、青豆、花生、木耳炒制在一起,透著好吃。
三禾商標的稻香村是正宗北稻,從小吃到現在,主要產品分三類,一類就是糕點,二是熟食,三是南北貨,這種老店北京還有稻香春、桂香村、大順齋,發展的好的就是稻香村,目前很多連鎖店,但要注意的是稻香村涉及使用權的問題(上海冠生園也有類似情況),有北稻、蘇稻、河北稻香村,王府井大街上幾家稻香村都是蘇稻,很多農村集市上賣的都是河北稻香村,而不是北稻,這一點北稻做的不好,沒有在好解決問題時把使用權搞定,弄的很混亂,現在很多二三線城市,甚至北京很多地方都是蘇稻天下,隱患很大。
至於北京稻香村產品是否好吃,我感覺整體上還是不錯的,起碼吃的放心,用料和生產上衛生還是有保障的,但產品是否好吃,我感覺就是每人口味不同了,糕點里有些不錯,有些太甜了,熟食製品我經常買,味道還可以,但總歸大工業生產出來的,總感覺沒有煙火氣,不惹味,沒有上海三陽之類的有特點,總的來說三禾北稻是值得信賴的,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能夠幫助協調好幾家稻香村能否弄個集團啥的,出資把品牌經營管理好。
作為曾經一年狂熱喜歡稻香村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當時只要絕對嘴閑,想吃點兒什麼的時候,就會想起稻香村的糕點,然後就會賣來不同品種,慢慢享用。
個人覺得稻香村中,這幾類糕點最合口味。個人口味不同,僅限參考!
1、肉鬆餅
不同於別家品牌甜甜口味的肉鬆餅,稻香村家的肉鬆餅是閑香口味,而且外皮是酥脆的,最愛。
2、黑芝麻椒鹽餅
第二愛,黑芝麻一經咀嚼後,香味立馬就出來了,口味是鹹的,吃起來很香。
3、牛舌餅
口味的事因人而異,沒有絕對標准。
討論一種 美食 的優劣,應重在其文化沉澱和製作工藝,從這兩點看,北京稻香村基本只能得低分。
首先,從文化沉澱來說。
1、 歷史 太短: 稻香村本來的 歷史 很悠久,但上世紀30年代已停產,直到1984年,有關方面說找到幾位當年的老師傅,又重新打出稻香村的品牌。
因為稻香村已成無主之牌,就可以隨意冒用,這顯然不符合品牌傳承的慣例,延續下來的只是稻香村的名字,至於企業精神、慣例內涵、製作技藝等,真的傳承下來了嗎?
更別說其中漏洞太大,從停產到重張,相隔40多年,當年20歲的小孩已近70歲,而這個年齡的小孩真能掌握核心技術嗎?
2、經營理念: 老北京點心鋪是給有錢人辦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規矩,可借牌稻香村從一開便定位為大眾化、平民化,這與當時 社會 需求相符,但與老稻香村就絕不是一回事,新稻香村的服務態度之差、店面之俗、規格之低也就不說了,後來通過連鎖授牌,更是成了雜貨鋪,完全靠價格來競爭,堪稱有店面的路邊攤,如果不是當初拿補貼,早就被市場清理出局了。
3、稻香村原來的企業文化也一般: 眾所周知,稻香村當年是被稻香春干躺下的,稻香春的老闆本事稻香村的伙計,自立稻香春後勇於開發新品,且多元投入,甚至還介入電影業,後因資金不濟,最終倒閉,但稻香春曾把稻香村壓得死死的是不爭的事實,可見稻香村原本就已被市場淘汰過,原來老闆有眼無珠、僵化保守,其企業文化本來就較低端。
其次,從製作工藝來說。
1、工藝太簡單,用料亦不精緻,重油重糖,不利於身體 健康 ,更麻煩的是,多年使用起酥油(即人造奶油,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從不明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散裝產品,無熱量表等信息。
2、新品變化小,基本處於模仿階段,不同點心的差別只靠調料變化,加了椰絲,就是椰子酥,加了棗泥,就是棗泥酥,基本是在一個水平線上來回重復。名義上也有上百個單品,但說實話,最多吃5種,其他什麼味道自知。
3、批量生產,口味粗糙。以薩其馬為例,原不如南方改良品種,也遠遠無法與手工自製的滋味相提並論。
4、稻香村本是南味糕點店,當年之所以能立足京城,因其工藝精良、產品新穎,清代中後期到民國,因 社會 日趨貧困化,奶油等產品漸漸退出市場,導致北京糕點製作技藝大大下降,只好用素油+糖來替代(由此帶來的是北京糕點口味變差,具體可見穆儒丐先生在《北京夢華錄》中的記載),好在當時糖還是很貴的商品,在今天,由於提煉技術的改善,糖已成最便宜的原材料,此時還過度依賴糖,依然不更改原配方,實非取勝之道。
老字型大小在向現代轉化過程中,難免付出較大代價,北京老字型大小因當年公有化,導致私有企業產權與技藝人之間分離,形成兩傷格局,絕大多數老北京小吃經此折騰後,技藝失傳,質量大大下降。
稻香村則比較奇葩,是借牌上路,拋棄了企業原有技藝、管理、文化積累等之後,將一些雜八湊的製作點心製作技藝堆砌在它的牌子下,僅僅是因上世紀80年代時 社會 比較貧窮,點心尚屬高級食品,稻香村提供了一個比較便宜獲得的渠道,所以受歡迎。
當年新稻香村最贏招牌的是兩件事:
一是賣點心渣,即烤點心賣後,箱底會有大量殘渣(如用奶油,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毛多就可以買一斤,還不用糧票,購者爭先恐後,道路為之擁堵。
二是賣元宵,其實當時元宵皮因摻了面,所以一煮就開裂,但對很多市民來說,在其他地方真買不到。
少年時形成的口味是很難讓人忘懷的,至今仍偶爾去稻香村買點心,20元多一點就能買一斤,有的口味尚可,但那時匱乏時代造成的錯誤記憶,現在吃稻香村確有些懷舊感,但如果我說它是美味,那我就太虧心了。
因人而宜。
我有位親戚,就喜歡稻香村點心,別的一口不吃。
家裡人曾做過多次試驗,把不是稻香村的點心說是稻香村,一口就吃岀來。
八十多歲死前,一口氣吃了兩塊稻香村點心。
但是,我另外一些朋友印象一般,認為稻香村太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