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培訓 » 九龍蛋糕店搬哪裡去了
擴展閱讀
用電飯煲如何製作蛋糕 2025-09-21 13:26:54
生日蛋糕書籍製作 2025-09-21 13:23:28

九龍蛋糕店搬哪裡去了

發布時間: 2022-10-31 12:25:32

Ⅰ 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哪裡有蛋糕店

送蛋糕?我就是重慶的,我們有實體蛋糕店鋪,要不找我給你送好了,呵呵,很方便哦

Ⅱ 連雲港新浦區具體的蛋糕店地址。

萬千蛋糕:華聯店 海昌路點(步行中街,大花轎旁邊)
西西尼克蛋糕店:九龍大世界旁邊的巷子往東走300米
南極北路上也有家蛋糕店,步行西街(女人街)往北走50米。
我暫時知道的就這么多 不好意思 呵呵
希望能幫到你

Ⅲ 請問 香港 蛋糕店 最好能送貨到九龍油尖旺區的 蛋糕店的聯系方式以及價位 該怎麼訂呢

東誨堂

油麻地港鐵站--九龍油麻地港鐵站9號店電話26463817

美心

港鐵油麻地站YMT11號鋪【近A出口】電話23849613

Ⅳ 長春寬城區惠民小區附近有蛋糕店嗎

長春寬城區惠民小區附近有蛋糕店。長春寬城區惠民小區位於長春市九龍街道96號,其附近43號即為一家名為「純臻甜品店」的蛋糕店,距離467米,步行5分鍾即可到達。

Ⅳ 巫山元祖蛋糕店在哪裡嗎

巫山元祖蛋糕店在重慶市開州區九龍路180號。元祖蛋糕是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一款蛋糕品牌,屬於高檔類型的蛋糕,口感柔順、不油膩。元祖蛋糕一直提倡低糖、低脂肪、食材新鮮的產品,消費者購買可以按照蛋糕的大小,型號,配置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蛋糕。巫山鎮位於開州區西南部,是開州的 「西大門」。

Ⅵ 石橋鋪24小吋蛋糕店在那

:重慶市九龍坡區渝新路白馬凼138號附323號(華宇時代星都車庫出入口旁上2樓)。
石橋鋪24小吋蛋糕店亞諾蛋糕(石橋鋪店)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渝新路白馬凼138號附323號(華宇時代星都車庫出入口旁上2樓)。
石橋鋪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石橋鋪正街東段建有兩孔石墩橋一座,並在此建有鋪遞。

Ⅶ 三中巷九龍包子搬哪去了

地圖上看看。

Ⅷ 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黃桷坪四川美術學院附近的蛋糕店電話,能送貨的

哎,真糾結,互聯網那麼發達居然有人不知道用?手機上網搜索「美團」、「網路外賣」、「糯米」,進入以後手機定位自己位置,然後分類尋找你需要的商品種類,選擇蛋糕店,然後下單,等著送貨上門,OK!

Ⅸ 九龍城城南道59號地下的貴嶼仔和記隆餅家有沒有網上店鋪

暫沒有!

貴嶼和記隆
Kwai Yue Woo Kee Loong
地址:九龍城城南道59號地下
G/F, 59 South Wall Road, Kowloon City, Kowloon, Hong Kong
電話:23821673
網站:http://www.kywkl.com/CHI/chi-about.htm

聽說,和記隆的香蕉糕、綠豆餅很好吃,連周潤發、鍾楚紅、蔡瀾都慕名而來。
聽說,和記隆是潮州餅界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四十年代在尖沙咀開業,後來搬了去九龍城,屹立香港超過半世紀,每年中秋,買潮州月餅的人把店擠得水泄不通。它彷佛是潮州餅的代名詞。但是,這條成名路卻一點也不易走,就像在九龍城尋找和記隆,短短數分數路程,卻有三間名字不一的「和記隆」,教人有點迷亂,教人摸不頭腦。到底怎麼回事?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帶疑惑,放是走進了一條尋找真正和記隆的路……
第一篇:不忿碰壁
一個下午,獨個兒坐巴士到九龍城,在打鼓嶺道下車,碰上第一間和記隆——「和記隆」,門口泊了貨車,車上印了「半世紀老字型大小和記隆」九個大字。店內,坐一個穿紅背心的婦人,向她遞上名片:「我是記者,想問一些和記隆的歷史……」,話未完,婦人止住了:「得啦!放低卡片啦!有人搵你就有,冇人搵就冇。」說罷,婦人沒理我,繼續坐。
離開後,過一條馬路,在城南道碰上第二間和記隆——「和記隆餅家」,店內,一個男人正與一個女人聊天,向他遞上名片表明來意,男人拿了名片:「我會搵你,你返去等電話啦!」說罷,男人走進了餅房。
正想離開九龍城,卻在「和記隆餅家」旁邊發現了第三間和記隆——「貴嶼和記隆」,向坐在收銀機旁的女人表明來意,她打了個電話,不久,一個穿西裝戴眼鏡的男人從店旁的樓梯走下來,大家交換了名片,他叫楊子儀,是董事總經理,「今日我唔得閑,不如你返去等我電話。」說罷,返回樓上。再次碰壁,心中有點不快,走時買了一盒香蕉糕,又香又軟,新鮮得很,吃後齒頰留香,這個下午總算沒白走一趟!
兩天後,仍沒接到任何一間的來電,心中焦急——「佢系唔系耍我?使唔使再去一次?」,正在猶豫,電話就響起,打來的是楊子儀,約我明天在「貴嶼和記隆」見面。另外兩間,此後音訊全無。
第二天去九龍城找楊,穿西裝的他官仔骨骨,站在店內,見我到,立即來迎接。突然,一個手拿「和記隆餅家」餅盒的老伯走進來:「做乜又有一間,系唔系一樣?」店員立即上前:「唔同!唔信買包餅試。」「我都買啦,都唔知邊間系真……」,老伯沒買甚麼就走了。楊對這情況已見怪不怪,沒說一句,笑帶我進了餅房。正值下午時分,工人休息,只餘下陣陣花生及芝麻香味,我們就在兩種味道中談起來。
說了幾句,正當我想問幾家和記隆的關系,他已急不及待說:「我冇分店,我同佢冇關系,咁多年,仲系有人搞錯,解釋都解釋到厭,如果阿爸一早聽我講,一早注冊,就唔使搞成今日咁!」說罷,楊拿出一本《市影匠心》,那是由「香港歷史博物館」所編、介紹傳統行業的書,「本書由政府出版,佢寄曬俾全世界博物館,用來介紹香港文化,佢都話和記隆系我創立,你話會唔會寫錯?」楊子儀耐心地翻開書給我看,書中有他和父親的照片,照片中,他安靜地做餅,跟眼前的滔滔不絕有點不同。
楊子儀的父親楊波,潮州貴嶼人,靠賣糕餅維生。一九四八年來港,與朋友在尖沙咀合夥開了「和記隆」,賣糧油雜貨,楊父負責做潮州糕餅,因為味道好,慢慢打響名堂,當時很多潮州酒樓都向他們買餅。一九六九年,尖沙咀重建搬到九龍城,楊父本想集資買下鋪位,但其他股東不同意,決定以暗價方式投標,楊父以最高價投得「和記隆」。但不足一年,其中一位股東就問楊父借名在慈雲山開店,一年後,搬到九龍城他們的店附近,楊父沒追究。一九七五年,另一股東見狀,又開了一間,與他們只隔幾個鋪位,楊父同樣沒追究。那年,楊子儀十六歲,剛加入餅店幫父親忙。
「哇!就算我借個名俾你,都唔使樣樣抄到一模一樣呀!我個招牌搵書法家張超寫,佢又搵張超,裝修一樣不特止,連餅盒都一樣,好難怪人搞錯。連我同學都以為我屋企好有錢,三間鋪喎,仲唔系太子爺!我將詳情講出來,連潮州街坊都唔信。」說起這事,他就變得激動,坐在他旁,像有一股氣。
上一代的價值觀與我們不同,楊子儀體會特別深,「我一加入已經同佢講,不如先將個名注冊,但佢話人都系借個名搵餐食,無謂咁計較!又話生意仔,唔使搞咁多。我話只系注冊,一樣可以俾個名人用,佢就話生意系佢,叫我唔使理咁多,你話我可以點!既然系咁,當初使鬼出錢投標,投標究竟為乜?我都明乜系鄉里之情,曾經聽佢講,當無事發生過,仲走去同其中一間打招呼,點知對方居然唔睬我。我返去同佢講,佢就叫我算數。同行如敵國,點會冇競爭?但佢好似唔明!」
「記得有一次,有人搵其中一間做潮州祭品,人唔識做,走來叫佢幫手,佢又幫喎,仲叫我做。我同佢講,冇人咁樣做生意,結果又系句——生意系我,你唔好理我咁多。晚我一路做祭品,真系想整爛曬佢!你唔好以為佢咁好人,人會好感激,到頭來趁你唔緊張,靜靜雞將個名注冊。」說時他激動得手也擺動起來。
楊子儀跟我說,一九九九年,其中一間店的親戚在外面開了間「和記隆」,雙方反目成仇,為怕吃虧,那店的第二代傳人就搶先將名字注冊。
「跟住佢仲周圍宣傳話自己系正宗和記隆,又開幾間分店,聽講要搞上市。你話有冇搞錯!點可以咁樣講!明明鱷魚系恐龍進化而來,而家居然話自己系始祖,佢都知個名系問我借,居然可以咁樣講大話!」
楊父知道以後可能不能再用此名後,終於緊張起來。「佢同我講——都只怪自己多情多累!跟住重叫我搵律師,睇可唔可以番個名,聽佢咁講,我當然舉腳贊成。不過刻唔知點解我笑唔出,冇乜感覺,唔識反應。以前為注冊呢樣,成日嗌交,『生意系我,你唔好理我咁多!』——我永遠都記得,但佢始終系我老豆,我唔敢嬲佢,只系咁多年,我覺得條路行得好冤枉。」這時,他悄悄沉默了一會。
楊子儀找了律師,找了當年投標證明書,說到官司,他又激動起來,「白紙黑字寫到明,好想知道佢點解釋。點知佢不斷換律師,新律師出現,就要重新交涉一次,爸爸知道後,親自去搵最初借名的第一代講,但對方話——呢系下一代搞事,佢唔知咁多喎!究竟佢知唔知?我都好想知!可以怪邊個?要怪只怪我有位俾人入,有乜好講!」
官司九九年中展開,還未有結果,楊父卻在二千年中了風,行動不便,需長時間留在家中,楊子儀背負糾纏不清的名號,接管了父親的潮州餅店。後來怎樣?當我正想追問時,突然聽到機器開動的聲音,有點吵耳,原來幾個工人已回來工作。楊子儀不好意思地地約我明天再談,走時送了一盒香蕉糕給我。
第二天下午,再訪楊子儀,到達時,他正在餅房教員工做潮州糖,「太大力喇!拉糖唔使咁大力!你做多次俾我睇。」楊緊張地說。見我來,便立即來迎接:「今日做鴨頸糖,要唔要參觀?」
穿上制服的他少了昨天的怒氣,心平氣和,面帶笑容,帶我四處參觀:「呢度用來煮糖漿,呢度焗花生.......要咁做,鴨頸糖先至好味......」楊很熱心講解,只是我的心已飛了去那場未知結果的官司上。
當我提及那場官司時,他的面容立刻沉了下來,先是沉默,再說了一堆注冊的法律名詞,見我興趣不大,就直截了當地告訴我——「法律上我輸!」

對結果,他說時嘴角有點顫抖,「官司拖了兩年幾,系律師叫我放棄,佢話冇得打——點解廿幾年前唔追究?點解當初投完標,又口頭應承借名俾人用?有冇話借幾耐?人有冇應承你唔注冊?有冇簽約?有冇證人?我俾佢問到口啞啞!我都好想知點解!但陣阿爸已經中風,唔想騷擾佢,到而家我都無同佢講輸定贏,凈系同佢講要改名,佢聽後細細聲講——你決定得啦!我知佢都唔好過。冇辦法!人地有法律文件,我得張舊標書,法律上註定要輸。」
現在餅店的商業登記是「貴嶼仔」,「和記隆」只是楊子儀開的出版社,他不想人家搞錯,加了「貴嶼」兩個字。出版社就在樓上,餅盒、餅卡都由他自己設計。
由一個大陸工藝師幫楊子儀做的「貴嶼仔」公仔,概念源自楊父年青時的賣餅形象。
「怎麼會搞出版?」我還未問完,他已興奮地走上樓上,拿了大堆東西下來,有宣傳單張、有重新設計的餅盒、卡片,上面印了他找專人設計的公仔,笑容又回了來:「呢系我四年前設計,個公仔叫貴嶼仔,單張每年轉一次,餅盒有專利,卡片都系我設計,可以當摺紙玩,一樣有專利。」
他今年四十七歲,家中有八兄弟姊妹,卻只有他一人對做餅有興趣,九歲就入餅房幫手,中二輟學,之後加入「和記隆」。楊對當切的決定從未後悔,「我真系鍾意做餅,細個讀書冇樣叻,最叻系美勞,呢度俾到我好多發揮機會。」
楊子儀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十五歲,曾說過要幫他手,我想訪問他,他怕同學笑,不願上鏡。對他有興趣子承父親,楊並不反對,「一條街三間鋪,梗系有得做至有人爭,潮洲人迷信又要面,辦盂蘭勝會,祭品一次買四五萬蚊,我相信呢行仲有得做。」
因此,他總是孜孜不倦去搞好餅店。雖然設計、印刷這方面,是他這幾年才學會,但已憑餅盒及卡片專利設計,成了香港發明家協會會員,會展的「創新科技展」、「工展會」都有他份。
「要學冇話唔識,唔學我又點會有屬於自己,餅盒、公仔,連卡片我都都注曬冊,咁就唔會俾人抄啦!幾年前裝修,原本想連招牌都換,明明系三間唔同鋪頭,點解會一模一樣?不過歷史博物館話塊招牌好有價值,咁咪保留住先,不過我都加塊細新招牌上去,核突......但總好過一模一樣!」
官司之後,楊父已全身引退,店子落到他手,悄悄起了變化,食物款式增加一倍有多,除了傳統的老媽糕、金錢糕、鴨頸糖等之外,還有他親自創作的黑芝麻軟糕、牛油老婆餅。又從外國引進新機器——德國蒸爐、美國炸爐、日本壓餅機、台灣炒芝麻機……,投資了多少錢,連他自已也記不清。
「多多錢我都俾,凈系睇機器都去日本三次,冇機器幫手,點做咁多種類,你可以去其他鋪,睇有冇我咁多。」潮州餅有數百種,通常一個師傅只識數種,他九歲就開始入餅房!跟過廿六個師傅,學了甚麼就寫入日記,「而家佢退曬休,得我識做,連我爸爸都冇我識咁多,其他人更加唔使講!配方我負責,跟住叫工人用機器做,好似可口可樂公司咁。睇其他人又抄唔抄到?」現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品——八福桃,就是他手筆。「好多年前,另一間店有個新師傅都走來問我,你估我傻?佢梗系想睇我會唔會傻到教佢做。」楊子儀自豪地說。
隨後他帶我去看最貴的一部機器,那是一部幾百萬的冷凍機,冷度強,鋼有六吋厚。潮州糕餅水分多,很易變壞,以前沒冷凍設備,店內最多可做幾十款糕餅,現在可以先搓好粉團放入冷凍機,每朝叫工人拿少少出來烹熟,款式自然可以更多。
「以前潮州餅鋪邊敢做咁多款?肯定蝕大本。而家可以分幾日做,好似酒粿,早一日做好,第二朝蒸,客人就可以食到最新鮮,換轉以前,朝早開始做,黃昏都未做好,隔一晚賣,你話好唔好食?以前要請好多師傅,而家就要不斷買機換機,所以你唔好以為好好搵,其實都系辛苦錢,我都唔知點解咁多人爭。」
看完機器,我們一同回到店面,四周都看到他貼的「貴嶼仔」海報,玻璃櫃內都是他設計的新餅盒。跟坊間一些年輕人改革祖業不同,從他的言語他的行動,我感覺到另一種意義,是意氣?還是不服氣?說不清,眼前只看到店出出入客人,生意很好,有的更遠至從柴灣來。「那是否要多謝那場官司?」我問,「或者啦!我冇嬲!潮州商會酒會,我專登叫埋佢,不過佢唔來咋!」
看來,打了的結不是朝夕可解得開。
潮州糕餅,像一門藝術。它用料簡單,離不開糯米粉、花生、芝麻、麥芽糖或豆類這些便宜食材。但以不同的做法,卻可做出顏色、造型、味道和口感都各有不同的糕點。
傳統潮州糕餅一般分「餅糖糕包」四類。無論哪一種,都以新鮮為大前提,而「貴嶼和記隆」就做到這點。
a.金錢糕$10/12件
口感乾而實,有糯米及芝麻味,因為是糯米粉及白芝麻同炒再製成。
b.金菠蘿$12/4個
外層滿布杏仁碎,有少許焦香味,咬下松化,內包了五仁。
c.鴨頸糖$15/4件
咬下有很重芝麻味,口感硬而韌,最外層是炒過的白芝麻,中間是加了的糖漿,最內是香脆的花生酥,是製造難度最高的一種潮州糖。
d.白皮綠豆餅$15/4件
外層香脆,原來是用了潮州水炸技術——油炸時加水,令皮炸得更鬆散,餡料只有綠豆、香料及糖,味道清新。
e.香蕉糕$15/5件
煮糯米漿的時間比一般短,水份多,口感比一般的要軟腍,軟中又帶少許黏,但就不令儲存太久,買後一天內食最好味。
f.酒粿$3.5/件
選擇有三種,芋蓉,豆沙、豆仁,個人最喜歡芋蓉,甜而不漏,入口有些許香草味,口感潮濕軟滑。原名鼠麴粿,因當中加了一種鼠麴草,為美化名稱而叫「酒粿」。
g.淋糖$15/4件
花生香味極濃,咬下硬而脆,楊子儀最喜歡的潮州糖——「我就是喜歡吃這種糖才入行!」,用的是珠生,連衣炒香,再混合麥芽糖漿、花製成。
h.黑芝麻軟糕$4/件
咬下滑溜油潤,有很重黑芝麻味,原來是用新鮮黑芝麻製成,是楊子儀新創作。
i.桃粿$3/件
口感較濕,咬下帶有鹹味,共有三種不同口味選擇,炒糯米飯、綠豆、白豆。外層是加了天然食用色素糯的糯米皮,煙韌而黏,潮州人習慣配茶同吃。
j.老媽糕$4/件
外層是糯米粉,餡是綠豆蓉,因為是蒸的,質地軟腍,據說,以前是專為長者而設的零食,故又名老媽糕。
客人話……
陳小姐:「我好鍾意食呢度綠豆餅,今日專登來幫佢買。我自己都幾鍾意食。」
柳先生及太太:「我系潮州人,今日過來訂嫁女餅,我三個女嫁都來幫襯,最鍾意食淋糖,花生好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