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級上冊教英語語音音素44個的發音視頻
/i/ 舌尖靠近下齒,舌前部上抬靠近硬齶,口型扁平,上下齒之間稍稍分開。
/ɪ/ 舌位中高,口型扁平,上下齒之間可容納一個小指尖。
/ɛ/ 舌尖靠近下齒,舌前部稍稍抬起,口型扁平,上下齒之間可容納一個中指。
/æ/ 舌前部微微抬起,舌尖輕觸下齒,雙唇向兩邊平伸,張開口,上下齒之間可容納一個食指和一個中指。
/ɑ/ 張開口,舌身平放後縮,舌面微微下凹,舌尖離開下齒。
/ɑ/ 口腔打開,口張大,舌頭向後縮,雙唇呈圓形。
/ɔ/ 張開口,舌身低平後縮,雙唇稍稍收圓,並向前突出。
凡發/ɑ/和/ɔ/的字母後有r字母時,一律加捲舌音,發音的最後,舌尖要捲起,並往後翻。
/ʊ/ 舌身後縮,舌後部向軟齶抬起,舌位中高,雙唇收圓,稍稍向前突出。
/u/ 舌身後縮,舌後部盡量向軟齶抬起,舌尖離開下齒,雙唇收圓,用力向前突出。
/ʌ/ 舌尖輕觸下齒,舌中部稍抬起,牙床介於開與半開之間。
/ɝ/ 舌身平放,舌尖盡量向上齒齦捲起來,舌中部抬起,雙唇向兩邊拉開,呈微笑狀。
/ə/ 舌端離開下齒,舌中部抬高,舌位中低,牙床半開,雙唇略扁平而放鬆,是三個中母音中最放鬆的一個音,總是出現在非重讀音節中。
/e/ 合口雙母音,由/ɛ/和/ɪ/兩個單音組成,前重後輕,口型由介於半開半合之間向半合接近,母音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重讀相對開音節中念/e/。
/o/ 合口雙母音,由/ə/和/ʊ/兩個單音組成,其發音也有一個動程,口形由半開到半合,母音字母o在重讀開音節,重讀相對開音節中念/o/。
/aɪ/ 合口雙母音,由/a/和/ɪ/兩個單音組成,前重後輕,口型由全開到半合,母音字母i在重讀開音節,重讀相對開音節中念/aɪ/。
/aʊ/ 合口雙母音,由/a/和/ʊ/兩個單音組成,前重後輕,口形由全開到半合。
/ɔɪ/ 合口雙母音,由/ɔ/和/ɪ/兩個單音組成,前重後輕,雙唇由圓到扁平,口形由半開到半合。
/ɪr/ 集中雙母音,由/ɪ/和捲舌音/r/兩個單音組成,雙唇由半合到半開。
/ɛr/ 集中雙母音,由/ɛ/和捲舌音/r/兩個單音組成,舌端抵住下齒,雙唇由大於半開向略小於半開,/ɛ/這個音介於/ɛ/和/æ/之間。
/ʊr/ 集中雙母音,由/ʊ/和捲舌音/r/兩個單音組成,雙唇由圓形到扁平自然,由半合到半開。
/or/ 集中雙母音,由後母音和捲舌音/r/兩個單音組成,雙唇由圓形到扁平自然。
/p/雙唇緊閉,然後突然張開,讓氣流沖出口腔,聲帶不振動。
/b/ 雙唇緊閉,然後突然張開,讓氣流沖出口腔,聲帶需要振動,但爆破力不強。
/t/ 舌尖緊貼上齒齦,形成阻塞,然後突然下降,讓氣流沖出口腔,聲帶不振動,吐氣極強。
/d/舌尖緊貼上齒齦,形成阻塞,然後突然下降,讓氣流沖出口腔,聲帶需要振動,吐氣較弱。
/k/舌後部上抬緊貼上顎,形成阻塞,然後突然下降,讓氣流沖出口腔,聲帶不振動,吐氣強。
/g/舌後部上抬緊貼上顎,形成阻塞,然後突然下降,讓氣流沖出口腔,聲帶需振動,吐氣弱些。
/f/ 下唇輕觸上齒,氣流從唇齒間的縫隙中通過,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聲帶不振動,吐氣較強。
/v/ 下唇輕觸上齒,氣流從唇齒間的縫隙中通過,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聲帶需要振動,吐氣較弱。
/s/ 雙唇微微張開,舌端接近上齒齦,氣流從舌端齒齦之間送出,聲帶不振動,吐氣較強。
/z/ 雙唇微微張開,舌端接近上齒齦,氣流從舌端齒齦之間送出,聲帶需要振動,吐氣較弱。
/θ/ 舌尖輕觸上齒背,放在上下齒之間,略略露出齒外,氣流由舌齒之間送出,聲帶不振動。吐氣較強。
/ð/ 舌尖輕觸上齒背,放在上下齒之間,略略露出齒外,氣流由舌齒之間送出,聲帶需要振動,吐氣較弱。
/ʃ/ 舌端處於上齒齦後面,舌兩側接觸上齒兩側,舌身與硬齶間形成較大的空隙,雙唇分開,略成喇叭形,氣流由舌身與硬齶間較大的空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聲帶不振動,吐氣較強。
/ʒ/舌端處於上齒齦後面,舌兩側接觸上齒兩側,舌身與硬齶間形成較大的空隙,雙唇分開,略成喇叭形,氣流由舌身與硬齶間較大的空隙,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聲帶需要振動,吐氣較弱。
/r/ 舌尖抬高,靠近上齒齦後背部,舌身向後縮,氣流由舌端和上齒齦後背部之間形成摩擦,由口腔而出,雙唇收圓,略微突出,聲帶需要振動。
/h/ 氣流通過聲門時,發生輕微摩擦,由口腔而出,口型不定,隨後面與之相拼的母音而變化,聲帶不振動。這個音只出現在母音前。
破擦音/tʃ dʒ ts dz tr dr//tʃ/ 舌尖靠近上齒齦後部,形成阻礙,氣流沖破阻塞後,舌與齒齦間發生摩擦,聲帶不振動。
/dʒ/ 舌尖靠近上齒齦後部,形成阻礙,氣流沖破阻塞後,舌與齒齦間發生摩擦,聲帶需要振動。
/ts/ 舌端貼住上齒齦,堵住氣流,然後略為下降,氣流隨之泄出口腔,聲帶不振動。
/dz/舌端貼住上齒齦,堵住氣流,然後略為下降,氣流隨之泄出口腔,聲帶需要振動。
/tr/舌尖向上貼住上齒齦後部,形成阻礙,舌身與/r/相似,氣流從舌尖與齒齦間沖出,聲帶不振動。
/dr/舌尖向上貼住上齒齦後部,形成阻礙,舌身與/r/相似,氣流從舌尖與齒齦間沖出,聲帶需要振動。
鼻音/m n ŋ//m/雙唇閉住,形成阻塞,氣流從鼻腔中發出,聲帶需要振動。
/n/舌尖貼住上齒齦,形成阻塞,氣流從鼻腔中發出,聲帶需要振動。
/ŋ/舌後部上抬,貼住下垂的軟齶,堵住口腔通道,氣流從鼻腔中發出,聲帶需要振動。
/l/ 舌端緊貼上齒齦,形成阻塞,氣流從舌的兩側泄出,聲帶需要振動。
/hw/ 舌後部向軟齶抬起,雙唇略收圓,氣流經口腔,從唇間空隙通過,聲帶不振動。
/w/ 舌後部向軟齶抬起,雙唇略收圓並突出,氣流經口腔,從唇間空隙通過,聲帶需要振動。
/j/舌前部向硬齶抬起,雙唇向兩邊伸展呈扁平形,聲帶需要振動。
2. 怎樣判斷一個單詞的重音在哪裡
英語詞重音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但是如下是基本規律:
一、單詞重音:
1、雙音節單詞重音通常在第一個音節上。如:
′daily,
′matter,
′clever,
′contrast
2、雙音節單詞帶a, be, en, for, im, in, mis, pre, pro, to, trans, un等這些不可分的前綴的雙音節詞,重音常落在第二個音節上。如:
a′bove,
be′lieve,
en′re ,
for′get,
in′stead,
mis′take,
pro′vide,
un′less,
to′day,
3、多音節的單詞
多音節詞的重音多落在倒數第三個音節上。如:
′satisfy,
mag′nificent,
im′mediately,
ex′ecutive,
anni′versary
phi′lanthropist
hy′pothesis
4、特殊結尾的單詞,以ic, ial, ian, ion等後綴結尾的多音節次,重音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如:
re′public,
mu′sician
sa′tanic
I′talian
二、句子重音:
所謂句子重音指的是人們在朗讀連貫的語句時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不重讀的規則。下面介紹的是有關語句重音的最一般的但卻是最重要的規則:
1、需要重讀的單詞
在連貫的語句中需要重讀的詞有:名詞、形容詞、數詞、實義動詞、副詞、某些代詞(指示代詞等)、疑問詞、嘆詞等。這條規則可以用四個詞來總結:實詞重讀。
1)、 名詞一般情況下名詞在句中應重讀。
2) 、形容詞一般都有語句重音。
3)、 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兩者在句中都應重讀。
4)、 實義動詞有完整的意義,能在句中作謂語,一般都有語句重音。
5) 、副詞大都在句中要重讀。
6) 、代詞指具有語句重音的代詞,
如:
①、指示代詞:this, that, these, those
②、返身代詞:myself, yourself, himself如:He himself hurt his own feet.(是他自己傷著了自己的腳)
③、不定代詞:some, every, all, both, none, other, many, few, somebody, something等等。
④、疑問代詞: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等。
2、不需要重讀的單詞
在連貫的語句中不重讀的詞有(一般為虛詞):
1)、冠詞冠詞有兩種:
①、不定冠詞:a(或an)
②、定冠詞:the, 兩者在句中一般都不重讀。
2)、代詞指沒有語句重音的代詞。
①、人稱代詞 I, you, he, she, we, you, they
②、物主代詞 my, your, his, her, its, or, their
3)、動詞指非實義動詞
①、助動詞 be(am, is, are, were, was), shall(should), will(would)have(has, had), do(does, did)
②、情態動詞can(could), may(might), must, have to(has to, had to), shall(should), will(would), ought to, dare, need, used to等。這些情態動詞在語句中一般沒有重音。
4)、連詞一般在句中不重讀的連詞有
①、並列連詞,如:and, or
②、比較連詞,如:as, than
③、從屬連詞,如:(if, when, while, since, now that, as if(though等。
5)、介詞介詞(尤其是單音節介詞)如出現在句子中間時一般不重讀。常見的單音節介詞有:at, by, for, from, of, to, into等
上面所講的只是語句重音的一般規則,但語句重音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語音現象。根據說話時的不同心態、不同的著重點、不同的強調內容、不同的語氣等可以使原來在句中應重讀的詞失去重音,而原來不重讀的詞卻又成了重讀的詞。具體如何掌握還要根據上下文做出變化和處理。
3. 你好 鄰居 蛋糕分別在哪裡
你好鄰居第三章在哪裡獲得三塊蛋糕
《你好,鄰居》是一款以鄰居為主題的RPG新作,在游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名新搬到某個小村的普通居民,一切並沒有什麼異常。不過住在街道對面的鄰居為什麼把庫門釘死呢?裡面會不會是鄰居綁架來的人質?或者有怪物?於是玩家需要偷偷潛入鄰居家中,調查清楚他的秘密。
游戲的鄰居採用非常復雜的AI系統,變態鄰居將根據用戶的行為、選擇、動作做出不同的策略,游戲的宗旨很簡單,用戶潛入鄰居的堡壘公布其變態秘密,用戶和AI均支持設置陷阱以及各種創意策略。
4. 一塊蛋糕的奇遇童話故事作文
鼠媽媽有三個兒子。一天大兒子說:「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們給她買個大蛋糕,讓她高興高興。」
「好呀,好呀!」鼠老二和鼠老三齊聲說。它們好不容易湊齊一把硬幣。來到商店,鼠老大說:「我們要一個蛋糕。」售貨員數了數硬幣,說:「錢來夠,但是你可以買一張大餅。」好心的售貨員給了他們一張大餅。老大、老二、老三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回到家後,鼠大的腦海中浮現了一種十分好的辦法:把大餅變成蛋糕。老二和老三瞪圓了眼睛問:「怎麼變?」
老大拿出自己一直捨不得吃的奶糖化成水澆在大餅上;老二拿出自己心愛的巧克力放在蛋糕上;老三拿來了幾朵食用花插在蛋糕上。過了一會兒,老鼠媽媽回來了,她的兒子圍著她唱生日歌:「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媽媽驚喜地問:「哪來的蛋糕呀?」「我們做的,快嘗嘗吧,媽媽。」媽媽輕輕地咬了一口說:「這是我吃過得最好吃的蛋糕了。」
此文章是由百分範文網www.100xz.cn收集和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原
5. 中華少年的第二小節里應讀重音的字詞
甲 從巍峨峻拔(巍峨峻拔重音)的高原(高原重音)走來,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蓮;
乙 從碧波環抱的寶島走來,
我是海風中的一隻乳燕;
丙 從蒼蒼茫茫(蒼蒼茫茫重音)的草原走來,
我是藍天下翱(áo)翔(翱翔重音)的雛鷹;
丁 從七溝八梁(七溝八梁重音)的黃土坡走來,
我是黃河邊鮮嫩(鮮嫩重音)的山丹丹。
齊 啊!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
我們是中華的少年!
丁 九曲黃河(前四字重音)讓我懂得百折不回(後四字重音),
甲 莽(mǎng)莽昆侖(lún)(前四字重音)使我學會立地頂天(後四字重音),
丙 教我純潔的是北國的雪花,
乙 教我熱烈的是南疆的紅棉。(熱烈&純潔重音)
甲乙 龍的故土,民族的搖籃,
錦綉山川,我們的家園。(這兩段我們老師說都要重音地讀)
甲 到剛勁(jìng)端莊的方塊字里,
感受「水滸(hǔ)」「三國」的英雄豪氣(英雄豪氣重音);
乙 到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中,
領略楓橋的鍾聲,大漠的孤煙;
丙 在外婆的歌謠里牙牙學語,
女媧(wā)、大禹(yǔ)的故事縈(yíng)繞耳畔;
丁 在爺爺的臂彎下蹣(pán)跚(shān)學步,
冬子、雷鋒的腳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黃子孫,中華兒女,
黑眼睛黃皮膚,不改的容顏。
丁 五月端陽,心隨龍舟把詩魂追趕,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圓月遙寄思念。
丙 敖(áo)包會上,射箭摔跤,盡顯小牧民的強悍;
甲 手捧哈(hǎ)達,歡歌勁舞,獻給朋友美好的祝願。
乙丙 東方之美滋養著龍的傳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田。
丁 我們銘(míng)記著中華母親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災百難。
黃河纖(qiàn)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
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讓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
甲 先驅者的熱血復甦了千年凍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臉,
乙 「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
中華啊!展開了嶄新的畫卷。
甲 今天,歷史和未來將由我們焊(hàn)接,
時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相傳,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回答:
齊 少年要譜寫中華更璀(cuǐ)璨(càn)的詩篇!
甲 不期望腳下處處陽關道,
乙 不幻想頭頂一片艷陽天,
丙 不迷戀父兄給予的蜜罐溫床,
丁 不忘記「最危險的時候」戰歌飛旋!
甲 要做旗艦去長風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動飛船,
丙 要像利劍把貧窮斬斷,
丁 要用愛心把世界相連。
甲丁 聽,蘆笙(shēng)和嗩(suǒ)吶一齊吹響,
乙丙 看,乳燕和雛鷹比翼聯翩。
齊 五十六朵鮮花競(jìng)相開放,
裝點祖國萬里大花園。
甲 讓先輩的英靈自豪地驚嘆:
齊 啊!這就是我的中華!
這就是中華的少年!
6. 猴子分蛋糕講的是什麼故事
從前,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學者養了一條狗和一隻貓。
一天,這位老學者收到了一塊別人贈送的蛋糕,蛋糕黃黃的散發著饞人的香味,惹得桌子底下那隻懶惰的貓直流口水。老學者有事要外出幾個小時,便把蛋糕放在牆上的擱板上。
那隻貓全神貫注地盯著老學者,等老學者一出門,貓便一下竄到靠窗邊的藤椅上,又從藤椅跳到桌子上,然後拚命一躍,跳到了擱板上。擱板是用一根竹片支撐的,本來就晃晃悠悠想掉,經貓這拚命一擊,「嘩啦」一聲,擱板、蛋糕連同貓一起摔在了地上。
那隻狗正在大門口躺著懶洋洋地曬太陽,等著他的主人的歸來。這突如其來的「嘩啦」一聲巨響一下驚起了他,他隨即跑進了屋裡,以為家裡遭了賊。狗進屋一看,原來是貓正用爪子抓那香噴噴的蛋糕吃,便氣憤地向貓撲了過去。想奪下貓爪子上的蛋糕,貓尖叫著,抗拒著,還向他的夥伴狠抓了一下,狗疼得汪汪直叫。
一隻猴子這時正爬在牆頭上,見狗和貓又是撕打又是爭吵便跑了過來,逗趣地問題:「二位為什麼吵架?」狗忿忿不平地吠叫道:「這只無賴小賊貓,趁主人不在偷蛋糕吃!」貓惱怒地反唇說:「這關你狗什麼事,真是狗拿耗子!」狗聽後更是恨恨地說:「你以為這蛋糕就歸你一個人獨吞嗎?別忘了,這是咱主人的,要吃我也有一份。」貓譏諷地說:「我還以為你堅持正義呢。沒想到你是紅了狗眼!」猴子大聲說:「二位別吵了,一會主人來了你們誰也吃不成,乾脆讓我用天平公平地給你們分成兩份吧!」貓和狗都同意這個辦法。
貓和狗神情緊張地盯著猴子在切蛋糕,猴子把切得的兩塊蛋糕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托盤里,一邊托盤明顯地低下去了,猴子無可奈何地說:「這邊的蛋糕太重了些!」因此,猴子從上面掰下了一小塊放進了嘴裡,津津有味地吃進了肚子里,饞得狗和貓直咽口水,這時,那邊的托盤卻又慢慢低了下去,因此猴子嚴肅得像法官一樣地說:「這不行,那邊又重了。」因此,猴子又從那邊掰下了一小塊放進了嘴裡,依舊津津有味地吃著。
這次,狗和貓都滿懷希望地緊緊盯著天平這邊的托盤在漸漸下降,到了水平,貓和狗剛想去抓蛋糕,猴子卻嚴厲地說道:「不行不行,這邊還在下降呢!」狗和貓一看確實在下降,知道這邊又重了,因此只好嘆口氣,眼睜睜看著猴子又從這邊掰下一小塊放進了嘴裡。因此,這邊的托盤又在回升,於是又出現了和剛才一樣的情景,猴子又裝出不情願的樣子從那邊掰下一小塊。
這一過程在反復地進行著,進行得如此緩慢,可怎麼也分不均,最後這邊的托盤終於完全空了,那一邊也僅剩下了一點點。這時,猴子發火了,對狗和貓罵道:「為這點不值得的小事也爭吵,還要勞我做了半天的裁判。現在問題總算解決了,這一點點蛋糕由我吃了,你們誰都別吃,這不就公平了嗎?」猴子把最後一小塊麵包塞進了嘴裡,一下竄出窗口逃走了,貓和狗這才明白上了猴子的大當,可為時已晚,只是互相抱怨了一番,便各自走開了。貓回到了桌子底下,而狗又回到了大門口,嘟囔著:「看樣子對誰都不能信賴。」然後睡著了。
7. Madrid(馬德里)這個單詞的重音為什麼在第二個音節上
這是語言的特點,習慣用法會取代通常的規定。況且 Madrid 也不是在英國。
8.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課前預習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語文,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傑利引著父親找到了他,激勵他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來,終於脫險。作者通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成一個個小困難,再把這一個個小的困難解決,就解決了一大困難。
整體把握
文章體裁為敘事散文(散文指同詩歌、小說、戲劇相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它不同於古代與韻文相對的古文體。按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體裁:記敘文。中心: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困難解決不了,但只要把它們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最終就會成功。 寫作特點: 1.巧用伏筆,記敘周密。本文脈絡清晰,明顯分為冒險,脫險,人生感悟三個部分處處巧用伏筆與此照應,記敘周密。前面交代自己從小體弱多病,後面才有別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獨「我」卡在中間,上不去,下不來。 2.心理描寫極具表現力。如「顫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寫出了「我」當時極其恐懼的心理。
一、字音及詞義 啟示: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訓誡:告誡,教導。 迂迴:彎曲,曲折。 聳(sǒng)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顫(chàn)抖:哆嗦,發抖。 嶙(lín)峋(xún):文中指人瘦削。 凝(níng)視:聚精會神地看。 啜(chuò)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納罕(hǎn):詫異,驚奇。 心驚肉跳:形容擔心禍患臨頭,非常害怕不安。 頭暈目眩(xuàn):頭發暈,眼睛發花。 小心翼翼(yì):原來形容嚴肅虔誠的樣子。文中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二、詞語詞義及造句: 納罕:心裡猶自納罕 她的眼淚直流下來,眾人更是納罕。 小心翼翼:恭敬謹慎的樣子。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他小心翼翼地做好了蛋糕。 訓誡:教導和告誡 你的訓誡讓我終生難忘。 聳立:高高地直立 那座山高高的聳立著 迂迴:迴旋;環繞 空氣在室內迂迴著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他不禁的啜泣著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他真是瘦骨嶙峋啊! 不錯,當真不錯
一、謀篇立意 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 二、文章脈絡 文章共23段,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14),冒險。寫「我」跟著小夥伴們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5~22),脫險。寫「我」恐懼地伏在石架上,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悟。寫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三、寫作方法 1、敘事技巧嫻熟 本文在敘事中注意前後照應,注意設下伏筆,使得文章記敘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後照應。文中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有匠心,傑利叫我「別做膽小鬼」、傑利的不放心都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本文採用倒敘的筆法,用筆儉省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和起因。結束回憶也用筆乾脆利落,這樣一起一收與正文渾然一體。 2、描寫准確恰當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 文中人物的語言准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處的描寫。 「我」的動作、心理使得整個事件真實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景物描寫的交代、渲染、襯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見大,哲理深刻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範。這樣的小事,無論對哪個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華得益於「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平白卻富有沖擊力和音樂感的標題表述方式,當然也得益於作者對人們常規思維的突破:人們常常習慣目光長遠,卻常常忽視「走一步」與「再走一步」對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撐力量!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孩子的口吻敘事使本文更適於孩子們閱讀。無論情節敘述、心理描寫還是語言風格都屬於孩子們。這篇文章也給那些成人化的學生作文提供了優秀的反例,它讓人深思:對孩子而言,到底什麼事才是有意義的「事」呢? 四、重難點導析 ⑴「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解決的?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是什麼? 「我」和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經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來,「我」很恐懼,伏在岩石上不敢動彈。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懸崖。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困難轉化為一個個小困難,一個個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在解決這些困難中,「我」逐步樹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難。 ⑵「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別說說嗎? 這個題目設計旨在引導大家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學會邊閱讀邊歸納、分析。困難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懸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險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來身體一直不好;③暮色蒼茫,大地越來越暗。 ⑶為什麼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傑利」,有何用意? 此題仍然是培養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我」不能爬上山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文中多處提到了「我」體弱多病,細心閱讀就不難發現,「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幾乎暈倒」以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側面暗示。閱讀中要善於找出這些帶有鋪墊作用的句子,體會寫文章的周密表達。 多處提到「傑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現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放心」;最後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傑利是個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於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為傑利這個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為後文與父親找到此處埋下伏筆,使文章行文更加嚴密。 ⑷你對父親找到「我」後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內容。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我」下來,很值得人深思。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歷一次磨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父親這樣做,只給指導、鼓勵,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⑸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僅僅指當時「我」下懸崖石架的情形嗎? 從內容上看,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懸崖石架的經歷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挫折,在面對這些挫折時,不要想整個困難有多大,而只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決所有困難。在文章中,這段文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其次還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於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並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看來,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裡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夥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麼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傑利,筆筆都見匠心。關於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動也寫得很好,值得揣摩。
編輯本段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麼突出「悶熱」?其作用是?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麼會想到爬懸崖的,之所以寫天氣悶熱,是因為「我」心情很煩躁,很郁悶,就寫了動因。渲染孩子們心情煩躁的氣氛,為下文寫想爬上懸崖去涼爽涼爽埋下伏筆。 2.末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這個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為什麼? 不能,探字體現出我十分小心,深入的刻畫我體弱膽小的特點,也只有用探這個動作十分小心的詞語,才可以引出下文我信心大增,最後成功脫險的過程。 4.名句鑒賞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點明文章主旨,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 5.本文的感情基調是? 對戰勝困難的喜悅和自豪之情。 6.找出生活哲理的句子,並簡述在文中的作用。 要著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其作用是揭示中心(深化)主題。
編輯本段相關練習
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本題著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練朗讀,又練說話。朗讀要以「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三點要求給予指導和評價。 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你將分別說什麼,做些什麼?說出來與同學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出來,班裡出一期專欄。
編輯本段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 「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鍾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鍾看完。到時說「時間到」。 3.復述故事情節 (1)復述前的准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脫險」。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8.課外作業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多角度閱讀 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2)確定角度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整理。 ——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評論傑利。 ——評論四個孩子 (3)探究問題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哪些地方寫到傑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2.語言運用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著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說的一個意思。 語句分析 (1)雖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 這句話表明了我體制虛弱,為下文「我」爬懸崖時不如小夥伴勇敢埋下伏筆. (2)「來呀!」我最要好的朋友傑利對我叫喊,「別做膽小鬼。」 傑利的話對我起了作用,讓我鼓起勇氣.
9. 會飛的蛋糕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不能座山吃空,白日做夢。
螞蟻媽媽給小螞蟻找到一塊香噴噴的圓蛋糕,小螞蟻高興極了,啊嗚一口吃起來:「真好吃!」吃呀吃,蛋糕塊兒被他吃成了長方形,小螞蟻想了想,說:「媽媽,讓它做我的小床吧!「螞蟻媽媽笑著說:「好呀!」小螞蟻爬上去:「哈哈,蛋糕床又軟又舒服,還香噴噴的呢!」他把蛋糕床拖到了草叢里,美滋滋地躺在上面。
天黑了,風吹著小草嘩啦啦地響著。小螞蟻躺在軟軟的蛋糕床上,興奮地睡不著覺。他看見天上彎彎的月牙,心想:要是蛋糕床變成月牙床多好呀!有辦法了!啊嗚——他開始吃起來。咬咬這,啃啃那,瞧,方形的蛋糕床開始變樣啦!變成了彎彎的月牙床!小螞蟻抱著月牙床睡著了,他夢見自己飛到月亮上了。
夜裡,小螞蟻被風吹醒了,他看見天空劃過一顆流星,漂亮極了。小螞蟻想:我要把月牙床再變一下。於是,他啊嗚啊嗚又吃起來。月牙床變得又細又尖,像流星一閃一閃的小尾巴。沒多久,小螞蟻抱著它睡著了,他夢見流星的小尾巴又香又甜,他吃了一口又一口!
早晨,溫暖的陽光照在了小螞蟻身上,舒服極了,他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草叢里,緊緊抓著一棵小草。「咦,我的床呢?」小螞蟻焦急地找起來:「誰看見我的床了?」「哈哈,它已經在你的肚子里啦!」貓頭鷹在樹上笑起來。啊!小螞蟻有點不好意思了,原來,那又香又甜的蛋糕床在夢里真被吃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