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腦筋急轉彎:怎麼丟了10元錢
在老闆那裡,因為,老闆還給了三個學生50元,就說明老闆賺了250元,但店小二又拿了20元錢,三個學生一共拿了30元加起來正好是300元
❷ 我遇到這個題目是希望大家可以幫我找出消失的十元錢
思維1、你外債980,衣服970,結餘10。
思維2、外債1000,還了20,剩餘外債980;
你現有外債980,花掉了970,結餘10。
解1:你不明白,是你把別人的債,別人的錢和自己的錢混在一起了
490+490是外債,20是別人的錢,不是你的人(雖然是你給回,但不是你的);970是你的錢,10也是你的
解2:如果你覺得20是你的,應該是這樣算:借1000-還20-花970=餘10;還需還970+10
現在應該明白了吧
❸ 剩下的10塊錢去哪了
還有10元錢就在三人其中一個人。假設一下,三個人各出90元,共270元交給老闆,其中兩個人各出10元,共20元交給服務生作為小費。三個人交錢一共290元,剩下的10元就在不給小費的其中一個人身上。由於一晚250元,老闆退20元給三個人,所以三個人各有10元。
概念由來
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規則。邏輯學就是關於思維規律的學說。有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輯與邏搭配讀輕聲。
邏輯(理則學),源自古典希臘語(logos),最初的意思是「詞語」或「言語」,(引申出意思「思維」或「推理」),1902年嚴復譯《穆勒名學》,將其意譯為「名學」,音譯為「邏輯」;因為該詞是由日制漢語「倫理」一詞分拆而來,所以日語還把它譯為「倫理學」。
傳統上,邏輯被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自從19世紀中期,邏輯經常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研究。邏輯的范圍非常廣闊,從核心主題如對謬論和悖論的研究,到專門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確的推理和涉及因果關系的論證。
在我國古代,邏輯學又被稱為理學、理則學、名學、刑名之學等。
❹ 有趣的數學題,少了一塊錢那裡去了
這道題我知道,上學的時候我還回答過這個問題,當時我們班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回答對了,其實很簡單,只不過被題目的出題人刷了個小陰謀給誤導了。服務員藏起來的那兩塊錢不能和二十七想加,因為服務員藏起來的兩塊錢本來就是二十七裡面的兩塊錢,二十七是老闆收的二十五加上服務員的兩塊錢,加的話就重復了,這樣老闆收了二十五,加上服務員藏了兩塊錢,加上找回去的三塊錢,正好是二十五。
❺ 腦筋急轉彎:我的10元錢哪裡去了
這是個誤導的問題,這個問題乍看是這樣的,但是實際要是490+490+10這樣算的話就是偷換概念了。你這樣想,你從爸媽那裡的借來的錢做什麼了,是不是買了鞋子,那麼鞋子的錢和你手裡的錢加一起就是1000.你把剩的30進行分配,還給爸媽每人10的話,就等於你欠爸媽每人490,就是980,這980的總和就是你手裡的10元和鞋子的錢。所以沒有差10元錢。
❻ 我還有10塊錢去哪了。。求解(數學題噢)
總共借錢980元,花了970元,剩下10元。即980=970+10與1000沒有關系。 這個問題乍看是這樣的,但是實際要是490+490+10這樣算的話就是偷換概念了。你這樣想,你從爸媽那裡的借來的錢做什麼了,是不是買了鞋子,那麼鞋子的錢和你手裡的錢加一起就是1000.你把剩的30進行分配,還給爸媽每人10的話,就等於你欠爸媽每人490,就是980,這980的總和就是你手裡的10元和鞋子的錢。所以沒有差10元錢。
❼ 有一道數學題是大概是這樣的,小明借了爸媽的錢,買東西,後來剩10塊錢,求完整
數學題: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又向媽媽借了500元,一共1000元,買皮鞋用了970元,剩了三十還了爸爸10元,還欠500-10=490元,又還了媽媽10元,500-10=490元,自己剩了10元。490+490=980元 還欠爸爸媽媽一共980元。980加自己剩的10元,980+10=990元 。 請問還有10元去哪裡了?
向爸爸借了500+向媽媽借了500=總借了1000元
買皮鞋用了970元,還剩下30元,還爸爸10塊,還媽媽10塊。
即:借了爸爸490元+借了媽媽490元=總共借了980元。(關鍵在此,總共借的錢是980元,而不是之前的1000元了)
那這個980元去哪裡了?
買皮鞋用了970元+自己剩下的10
❽ 十塊錢去哪兒了
首先,他主要是問十塊錢去向去了哪裡,我們就慢慢分析這1000塊的去向,爸媽和小明各有1000中的10塊錢,知道了30塊錢的去向,然後也知道970的去向是買了鞋子,所以說缺了的十塊錢屬於970中的部分,十塊錢是去了買鞋子 第二,這個加法的邏輯是不正確的,欠的錢加自己擁有的錢是不正確的,計總數加法的話可以用已經花的加剩下的加已經還的,並且加的數字都要與1000元的支出使用關聯。不一定正確,期望指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