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原市遠大鳳璽灣到萬象城多遠
這兩個地點之間的駕駛距離大約有3.3---3.5公里。
B. 天津市藝術學校的豐碩成果
建校48年以來,學校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為國家培養各類藝術人才兩千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在該校歷屆畢業生中,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演奏員、編導、作曲等)達60餘人。其中:
(一)獲「梅花獎」的有:楊乃彭、李經文、鄧沐偉、孟廣祿、李佩紅、趙秀君、王立軍、雷英、張克、張火丁、石曉亮、馬淑華、李秀雲、崔連潤、齊麗華;
(二)獲「梅蘭芳金獎」的有:楊乃彭、鄧沐偉、孟廣祿、康萬生、張克、王立軍、蘭文雲;
(三)獲「文華獎」的有:孟廣祿、張克、閻巍、管德印;
(四)1991年、2001年兩屆「全國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
獲最佳表演獎的有:李莉、劉桂娟、李佩紅、趙秀君、閻巍、安平、韓雲江、趙群、李國靜、楊少朋;
獲優秀表演獎的有:王艷、黃齊豐、馬國祥、馬翔飛、王俊鵬;
獲熒屏獎的有:張鳳璽。 近年來,學校在校生在各種國內外高規格文藝比賽中屢屢獲獎,其中:
(一)1992年、1994年、1996年、2000年四屆「新苗」獎全國少兒京劇邀請賽
獲一等獎的有:王艷、王璽龍、連蓮、時維、王鵬飛、王麗麗、胡書陽、胡曉楠、李艾;
獲二等獎的有:刁雲鵬、張堯、高航、韓伯維、王俊鵬、萬林、曹鶴;
獲三等獎的有:李國靜、程洪磊、閆虹羽、齊加強、張白、劉雲虎、王岩;
(二)1999年—2004年六屆「中國少兒戲曲藝術小梅花」獎
獲金獎的有:王鵬飛、萬林、李艾、岳芃暉、楊揚、曹鶴、李特、李麗、鄭治東、劉顏麗、安洋、王碩、張亦斌、曹文靜、黃雨晴、陳岩、宋美彤、謝皓(2004年狀元花第一名)、楊超、馬鵬超、賈文琳、朱園園(業余組)、張金博(業余組);
獲銀獎的有:王麗麗、李磊、安海洋、胡曉楠、李揚、王健帥、王悅、張子君、馬芮、鄭治東、吳瓊、徐晨陽、李龍、黃鑫陽、潘吉明、張曉宇、張琦超、閆文倩、李磊(業余組);
(三)2003年雅士利杯全國少兒藝術電視大賽
獲金獎的有:黃雨晴、李龍、李特、黃鑫陽、曹文靜;
獲銀獎的有:宋美彤、王鶴彤、張金博;
(四)2003年中國劇協舉辦首屆中國戲曲「紅梅獎」比賽
金獎:王尚君 銀獎:唐春元
(五)2004年兩屆全國少兒戲曲大賽
獲一等獎的有:宋雲飛、鄭治東;
獲二等獎的有:王碩、馬又傑、張金博;
獲三等獎的有:楊揚、安洋、霍敏、李特、張思源、曹鶴;
(六)2004年「蟻力神」杯全國戲曲、戲劇華北地區復賽
獲一等獎的有:王麗、李龍(京劇);唐春園(河北梆子);
獲二等獎的有:鄭治東、黃鑫陽、宋雲飛(京劇);曹露雙、劉瑩(評劇);
獲三等獎的有:朱曉曼、安洋、閆文倩(京劇);田雲翔(河北梆子);
(七)2004年「蟻力神」杯全國戲曲、戲劇決賽
唐春園獲專業組一等獎第一名;李龍獲第三名;王麗獲優秀獎;
(八)1991年、1997年兩屆全國藝術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賽劉雅懷、程偉航、鄒立剛、張晶晶分獲「優秀表演獎」;
(九)2004年第二屆華北五省市舞蹈大賽
董蓓蓓獲得少年專業組一等獎;夏靜、袁帥、路程、張茜茜獲得少年專業組二等獎;李屾獲得少年專業組三等獎
(十)2001年首屆「全國青少年民族管弦樂隊邀請賽」該校音樂科民族樂隊獲得最高獎—「陽光獎」;
(十一)2001年全國聲樂「推新人」大賽美聲組總決賽
葉翠獲「十佳歌手」獎; 張博獲「十佳優秀」獎
(十二)1、第19屆法國「明日」國際雜技節比賽:張婷獲第一金獎—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
2、第11屆比利時「希望之路」國際雜技節比賽:孫卿卿、田培培、劉揚等獲銀獎;
3、第14屆朝鮮友誼藝術節:張亭亭、孫卿卿、田培培、劉揚獲金獎;劉芳、劉苗苗、劉圓圓、董蕊、李容、范茫茫獲銀獎;
(十三)2004年天津市第三屆講解員大賽:
獲「優秀獎」的有:楊笑、張斯、張昆、張賀、劉萍
此外,學校學生還曾多次進中南海為中央首長演出,並作為主力陣容參加了文化部、中央電視台、天津市政府、天津電視台舉辦的元旦、春節、國慶等幾大節日慶祝演出以及慶祝黨的十五大勝利召開和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盛大演出,參加了第十一屆亞運會、第四十三屆世乒賽、第三十四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和中國京劇藝術節等大型活動的演出。自1993年以來,該校學生多次代表國家和天津市赴日本、泰國、新加坡、加拿大、韓國、菲律賓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成為傳播友誼的文化小使者。
同時,在國內外頗具影響的天津青年京劇團、天津市河北梆子劇院「小百花劇團」,天津歌舞劇院芭蕾舞團、歌舞團、天津市評劇院青年評劇團、天津市京劇院實驗京劇團等基本上是由該校畢業生為主體組建的。並且,學校還為四川省攀枝花市京劇團、黑龍江省評劇院和山東省濰坊市京劇團等外地藝術院團委培了大批新生力量,為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也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形成了就業與升學並舉的辦學格局。目前,學校正在為青海省、四川攀枝花市等地委培一批學生。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該校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振奮精神,埋頭苦幹,為把該校建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型藝術人才培養基地而努力。
C. 從香坊萬達到通達街夏氏骨傷科坐幾路公交
公交線路:78路,全程約7.2公里
1、從哈爾濱香坊萬達廣場步行約1.1公里,到達祖國醫葯研究所站
2、乘坐78路,經過10站, 到達三孔橋站(也可乘坐77路)
3、步行約230米,到達夏鳳璽中醫骨科診所
D. 中華十大帝王國璽的藏品構成
《中華十大帝王國璽》由9枚帝王玉璽組成,包括:
傳國玉璽: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印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公元前259年即位距今2260年,已失傳。
漢傳國璽:漢武帝劉徹。印文:「天子之寶」。公元前141年即位,距今1872年,已失傳。
唐傳國璽:唐太宗李世民。印文:大唐皇帝之寶。唐太宗公元627年即位,距今1386年,已失傳。
傳國鳳璽:一代女皇武則天印文:赦命之寶。公元690年即位,距今1323年,已失傳。
宋傳國璽:宋太祖趙匡胤。印文:大宋受命之寶。公元960年即位,距今1053年已失傳。
元傳國璽:元太祖鐵木真。印文:「長生天的氣力里,大蒙古國大皇帝聖旨所到之處的順民和異民,必須敬畏(遵奉)之。」公元1206年,距今807年,已失傳。
明傳國璽:明太祖朱元璋。印文:大明皇帝之寶。公元1368年即位,距今645年,已失傳。
康熙國璽:清聖祖康熙。公元1661年即位,距今352年,現存故宮博物院。
乾隆國璽:清高宗乾隆。公元1735年,距今278年,被八國聯軍搶走,至今流落海外。
E. 歷經千年滄桑下落不明的傳國玉璽現在下落何處
除了康熙國璽存於故宮博物館,乾隆國璽流落海外,其餘的帝王國璽均已失傳。
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
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極之"傳國玉璽"。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沈陽故宮,不知所蹤。
各朝各代,玉璽雖多,能被稱為國璽的只有九枚,但卻叫做「中華十大帝王國璽」,分別是:傳國玉璽(秦始皇),漢傳國璽(漢武帝),唐傳國璽(李世民),傳國鳳璽(武則天),宋傳國璽(宋太祖),元傳國璽(鐵木真),明傳國璽(朱元璋) ,康熙國璽,乾隆國璽。
皇帝的玉璽可不止一種:
在漢代,傳國璽是鎮國神寶,從不使用。皇帝另有六方常用的印章,分別是: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俗稱六璽。
《漢官舊儀》中記載了天子六璽的用法:皇帝行璽——凡封命諸侯官員用之;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用之;皇帝信璽——凡發兵用之;天子行璽——徵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
隨著歷史的推移,漢以後的各個朝代都在皇帝六璽的基礎上逐漸增多,南北朝有七個,唐有九個,宋有十四個,到了清朝時期,乾隆欽定為二十五個,成為二十五方寶璽。
F. 關於中國十大帝王玉璽的詳細描述,如形狀,寓意,刻字 等等的,不要皇帝的資料,謝謝!
秦——傳國玉璽:秦始皇嬴政一統華夏,將和氏璧雕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撰文曰:受命於天,既壽且昌。
漢——漢傳國璽:漢武帝劉徹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其國璽印文「天子之寶」。
唐——唐傳國璽: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開貞觀之治,又臣服四方被推舉為「天可汗」,成為後世競相效仿的政治偶像,其國璽為「大唐皇帝之寶」。
周——傳國鳳璽:武曌,原名武則天,成功奪取大唐政權創建大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式登基稱帝的女皇,其璽文曰:赦命之寶。
宋——宋傳國璽:宋太祖趙匡胤於陳橋驛黃袍加身,依靠兵變成為一代開國帝王,其國璽璽文為「大宋受命之寶」。
元——鐵木真統一蒙古後,被尊為「成吉思汗」,一代天驕及其子孫率領蒙古鐵騎先後使俄國人、中國人等大國首次嘗到了做亡國奴的苦楚,向西挺近歐洲腹地,建立了人類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帝國。
明——明傳國璽: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恢復河山;明成祖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崇禎帝自縊殉國,君王死社稷。陽剛的朝代,國璽為「大明皇帝之寶」。
清——康熙國璽:康熙即愛新覺羅·玄燁,在位超過六十年,文治武功卓著,開康乾盛世之先河。其國璽尚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國璽:乾隆即愛新覺羅·弘歷,自封「十全老人」,文武雙全,將康乾盛世發展到巔峰。其國璽於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流失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