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圖片 » 迷你模型樹干蛋糕圖片
擴展閱讀
黃子韜為什麼叫小蛋糕 2025-07-16 09:02:50
lg生日蛋糕 2025-07-16 09:01:48
小麥粉如何做蛋糕電飯鍋 2025-07-16 08:56:01

迷你模型樹干蛋糕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2 05:40:43

⑴ 進口巧克力哪個牌子的好吃

迪克多1983年,Henry Verhelst先生創建了迪克多巧克力品牌,雖然與歐洲各種歷史悠久的巧克力品牌相比,迪克多還十分年輕,但是在繼承傳統手工藝製作方面,它是毫不遜色的。Henry Verhelst先生明白,最能體現並發揮巧克力工藝師創造力的是夾心巧克力。因此,迪克多巧克力一直以生產口味豐富的各色夾心巧克力,夾心松露巧克力,和酒心巧克力而著稱。在各種原料中,它對可可脂、榛仁、名牌利口酒、果肉和杏仁的選擇格外關注,而其中一些巧克力夾心果餡是自製的,這就使迪克多更具有獨一無二的風味。
酒心巧克力將巧克力的醇美芳香與利口酒的刺激新鮮融為一體,在美好的夜晚令人沉醉。迪克多酒心巧克力用了VAT69、威士忌、金巴利、君度、Otard甘邑和拿破崙甘邑等上等法國名酒,最適合晚餐後品嘗,別具浪漫情趣。
吉莉蓮(Guylian)
吉莉蓮,30年前由Guy和Liliane Foubert創立,是目前比利時最大的盒裝巧克力生產商,每天生產75噸高品質的巧克力,銷往全球132個國家。惟一被比利時王室授予金質獎章的巧克力品牌,有「巧克力王國中的至尊」之稱。現主要的有貝殼(金貝殼)、雪球、精典、寶石、情人及世界之粹7大系列。克特多金象高迪瓦 (Godiva)巧克力中的勞斯萊斯-----高迪瓦Godiva巧克力,起源於比利時布魯塞爾,1926年由比利時人,巧克力大師Joseph Draps一手創辦,並以傳說中尊貴的Godiva夫人命名,至今已有超過75年歷史。自1968年起,Godiva更成為比利時皇室御用的巧克力品牌,不愧是最貴氣的巧克力。在Godiva製造的超過200款的巧克力當中,有3款是為比利時皇室的盛事而特別設計的,其中最新的一款名為「Mathilde」,是為紀念1999年比利時王子大婚而特別以王妃的名字命名的。除了比利時皇室,很多世界名人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女星伊麗莎白泰勒( Elisabeth Tailer)等都是Godiva的忠實Fans。高迪瓦巧克力經典款式:經典盒裝:瑞士巧克力品牌:雀巢(Nest)19世紀中葉,瑞士的一個學者型食品技術人員享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i)發明了一種育兒用乳製品,即把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是當時很優秀的育兒食品,但產量很少,內斯特爾仍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865年,一位朋友告訴內斯特爾,由於嬰兒喝了他的奶粉,都健康地成長起來,改變了嬰兒不喝牛奶的習慣,為母親們排了憂解了難。聽到這一消息後,內斯特爾在1867年終於創立了育兒奶粉公司,以他的名字Nestle為其產品的品牌名稱,並以鳥巢圖案為商標圖形。因為英文雀巢(Nest)與他的名字為同一詞根,所以中文一並譯為「雀巢」。實際上,內斯特爾(Nestle)英文的含義是「舒適安頓下來」和「依偎」;而雀巢圖形自然會使人們聯想到慈愛的母親哺育嬰兒的情景。因此,「雀巢」育兒奶粉的銷路一直很好。1905年,雀巢育兒奶粉公司與美國人辦的另一食品公司合並,取名雀巢英瑞煉乳公司;1949年為另一家瑞士公司購進,改為現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紀初,公司開始實行多樣化生產,並在世界各地收購並建立企業,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其分支機構開設在美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已有1200多家工廠、商號,總部設在瑞士的韋維。公司1990年銷售額達333億美元,主要產品為速溶咖啡、煉乳、奶粉、嬰兒食品、乳酪、巧克力製品、糖果、速飲茶等數10種。其中的雀巢咖啡銷量最大,主要是因為產品質量過硬,再就是品牌名稱使得消費者在飲用時也確實體會到「舒適」、「依偎」的感覺。1991年,據美國蘭通公司的調查結果,雀巢咖啡這一品牌被列為世界10大著名品牌之一,其品牌價值1994年被確定為115.49億美元。
百樂.嘉利寶(BARRY CALLEBAUT)百樂嘉利寶是全球領先的優質可可和巧克力生產商,產品范圍從可可豆到商店貨架上的成品。公司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在23個國家建有37個生產基地,員工總數約8,000名。2006/07財年,銷售額超過41億瑞士法郎。百樂嘉利寶,全球領先的優質可可和巧克力生產商。百樂嘉利寶成立於1996年,由比利時嘉利寶公司和法國可可百樂公司合並而成。百樂嘉利寶生產可可和巧克力製品的歷史已超過150年。瑞士蓮(Lindt)一八四五年,瑞士人魯道夫·史賓利(Rudolf Sprungli)於瑞士發明了第一塊巧克力。兩年後,他於瑞士蘇黎世成立了全球首家巧克力廠。一八七九年,魯道夫·蓮(Rodolphe Lindt)創建了世界首塊入口即能溶化的巧克力,引來舉世注目,及深深吸引了一向對巧克力要求嚴格的史賓利家族。一八九九年Rudolf Sprungli收購Rudolphe Lindt的秘方及廠房,並以其姓氏Lindt作為產品品牌,以紀念他在巧克力製造上之偉大成就。瑞士蓮巧克力已暢銷全球八十多個國家,深受市場歡迎。採用一百七十多種的巧克力配料。
法國巧克力品牌伯納淳 波娜特 (Bonnat )Bonnat歷史悠久的法國量產巧克力品牌,最近因為推出了多種產地巧克力而備受矚目。產地包括有巧克力中的藍山之稱的Chuao,以及Ceylan、 Madagascar、 Trinté……等地,一一品嘗,可以領略到不同地區截然互異的巧克力風貌。 梅森 La Maison Chocolate 巴黎重量級巧克力名店,由當代最具盛名的巧克力調制師Robert Linxe一手創立,目前在紐約、東京都有分店。Robert Linxe是首位將黑巧克力以及可可產地與品質觀念帶入主流市場的大師,從此扭轉了巧克力的歷史;至今,La Maison Chocolate所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幾乎都足以牽動法國巧克力的下一波流行風向。 義大利巧克力品牌費列羅巧克力(FERRERO ROCHER)

企業背景
義大利費列羅集團是全球第四大巧克力製造商, 擁有一系列優質創新的產品, 費列羅巧克力(FERRERO ROCHER)更是享譽全球的著名品牌。公司於1946年,由Pietro Ferrero先生始創於義大利北部,全力家族式經營,至今第三代,已發展到享譽盛名的跨國集團,並擁有一系列自創的名牌優質產品。

外觀包裝
每顆ROCHER選用金箔紙獨立包裝,陳列在透明禮盒內,意念新穎獨特,裝潢典雅華貴。盒蓋上燙金標貼須清楚印有的FERRERO ROCHER字樣。

產品介紹
最著名的要數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開創多層式用料,外面鋪滿巧克力碎果仁,裡面有威化、軟巧克力和一粒完整的榛子,帶來多重口感的享受。不論從包裝到價格都「金」光閃爍,每顆ROCHER都選用金箔紙獨立包裝, 陳放在紙質或透明禮盒內,意念新穎獨特,裝潢典雅華貴。夾著果仁的巧克力外衣脆脆的,裡面的巧克力心柔軟濃滑,甜而不膩入口即化。

鑒別真假
FERRERO ROCHER系列1984年在中國開始銷售,其特有的包裝和裝飾具有明顯的視覺效果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其整體包裝思想曾一度被我國某巧克力品牌盜用。
每顆巧克力及盒蓋上燙金標貼須清楚印有的FERRERO ROCHER字樣;產品標簽清楚印有「費列羅產品」橢圓標志和「原產國:義大利」字樣,此外FERRERO ROCHER並沒有在國內合資或授權生產。 還有不凡帝范梅勒口福萊斯麗特德國巧克力品牌斯波特(rittersport)德國rittersport巧克力:共有15種口味,包括:蛋白杏仁、巧克力、葡萄榛子、朗姆酒味、阿爾卑斯等。 斯多威克 德國storckriesen太妃巧克力:可可脂含量:30%,外層是黑巧克力外衣,里層是巧克力塗層,最裡面是巧克力太妃入口滑膩,不甜不膩。 1939年,公司創始人弗蘭茲.施多威克開了一家製造和銷售咳嗽葯水的公司,這個店鋪很成功,使他名利雙收。隨後業務擴大到了巧克力、杏仁軟糖和薑汁餅等。 在前蘇聯解體後、兩德統一前後,施多威克公司先後並購了東德、俄羅斯、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國的許多巧克力企業。同時還並購了德國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兩家巧克力廠商斯潘卓(Sprengel)和希爾德布蘭德(Hildebrand)。如今的施多威克公司,下屬許多巧克力品牌,包括薩拉蒂()、古鉑,和瑞士的阿爾派、荷蘭的范.豪頓及比利時的雅克。多品牌的管理和經營,使施多威克成為德國著名的巧克力巨人。陶費飛(Toffifee) 哈克滋 (Hachez) 英國巧克力品牌吉百利 該公司於1824年在英國創辦,公司創始人約翰.吉百利是一位茶葉和咖啡商,他對原料和所生產商品的質量有著執著的信念。在其兒子的協助下,他開始在英國的伯恩威爾生產可可粉和巧克力。以致後來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之一,堪稱「巧克力第一品牌」的吉百利公司。在吉百利公司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是1879年,吉百利開始生產牛奶巧克力,當時的巧克力是將奶粉加入可可塊,可可脂和糖製成的,這樣加工出的巧克力不夠細膩潤滑,而且奶味不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小喬治。吉百利決心向牛奶巧克力市場挑戰,終於在1905年成功研製出加入新鮮牛奶的配方,即200克巧克力中含有一杯半新鮮牛奶,隨後制定了新的生產流程。這一新口味巧克力不僅可以匹敵而且超過了其他品牌的牛奶巧克力。於是,吉百利最為暢銷的品牌----吉百利鮮牛奶巧克力誕生了。到1913年,它已經成為公司銷售量最大的產品,到20世紀中期,它成為市場上等主流品牌。「一杯半鮮牛奶」的研製成功使吉百利公司有著卓而不群的口味,經過近百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吉百利鮮牛奶巧克力以其優良獨特的品質傲立於巧克力品牌之中,成為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最流行的片裝巧克力,是吉百利公司諸多成功例證之一。 1969年與史威士公司合並組建吉百利.史威士公司,吉百利有限公司是這家跨國公司的糖果經營子公司。 福萊(FREY) 約瑟夫·福萊,福萊被稱為「巧克力塊之父」,1847年他找到了一種獨特的配方,可以分離可可粉和可可脂,第一次製作出了塊狀巧克力,備受好評。福南特和梅森(Fortnum&Mason) 維客斯 美國巧克力品牌 HERSHEY\"S(美國) Hershey公司是美國第一大糖果生產商也是美國最大的私人企業之一。 Mars(美國)
瑪氏公司是一家私人(家族)擁有的跨國公司,主要業務涉及零食類(糖果巧克力)、寵物類、主食和電子產品的製造和營銷。公司全球年銷售額超過140億美元,全球同事總數30000名,產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其中,糖果巧克力類產品和寵物類產品銷量分別位居全球同類產品首位。 其中德芙、m&m』s巧克力豆都是巧克力品牌。 SNICKERS(美國)
士力架巧克力一直是美國銷售第一的巧克力棒。
還有卡夫、疊哥芭DAGOBA、蓋瑞代利Ghirardell。

⑵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看手勢編故事,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力求表現新穎、獨特。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彙。

3.懂得「美」與「丑」的含義。

二、活動准備

1.活動前讓幼兒對各種手勢有一定的認識,如:鵝、鴨等。

2.製作投影(手勢圖)。

三、活動過程

(一)投影顯示,激發幼兒學習手勢的興趣,導入活動。

1.這是什麼?(小手)

2.你知道小手在干什麼嗎?人不光嘴會說話,我們的小手也能「講話」,能講話的小手,我們說它是「手勢」(豐富詞彙「手勢」)。

3.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手勢」(指投影),你們知道這些手勢是什麼意思嗎?例:豎大拇指的手勢表示好、棒、了不起;搖手的動作表示不、不要、不行、再見等;招手的動作表示過來。

(二)教師做手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1.有的手勢讓你聯想到許多東西,現在我做一個手勢,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這個手勢像什麼,想得越多越好,不過,想到的東西要和別人的不一樣。

2.教師做手勢,讓幼兒動腦筋想,認真看,例如:這個手勢像什麼?(房頂、山峰、火箭……)教師可以創編各種手勢供幼兒觀察和聯想。(如孔雀開屏、芭蕉葉、鉤子、蛇頭、鵝、狗、兔子……)

(三)看手勢編故事。

1.師: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叫《美天鵝變丑小鴨》,這個故事片也是用手勢講的,奇怪吧,手勢也能講故事,不信,你們看。

2.教師用右手做天鵝狀,左手握拳,表演故事的手勢動作,美天鵝昂起頭向前走,走著走著碰到「拳頭」(石頭),美天鵝倒在「拳頭」旁邊。

3.教師反復地做手勢,然後將動作一一分解,引導幼兒討論。如:「美天鵝在做什麼?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怎麼樣?為什麼會這樣?」讓幼兒懂得「美」與「丑」的含義。

4.小結:表揚幼兒肯動腦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鼓勵幼兒今後多創編手勢故事。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認識各種手勢。

健康:體育活動手影游戲。

藝術:手勢舞。

五、生活中滲透利用進餐前後的時間,鼓勵幼兒創編手勢動作。

六、環境中滲透讓幼兒畫手掌畫,布置活動室。

七、家庭中滲透讓家長在與孩子談話時,應用一定的手勢,並說明含義,讓孩子學會一定的手勢。

八、活動評價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並掌握在上車時乘坐過程中及下車時的安全常識。

2、教育幼兒要注意安全,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准備:

1、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乘汽車的經歷。

2、 汽車圖片。

活動過程:

1、 教師幼兒一起討論我坐過那些汽車?是和誰一起坐的?是怎樣乘坐的?

2、幼兒看圖講述自己的乘車過程。

3、 教師講述一件案例:有一個小朋友坐在他爸爸的小汽車里,把自己的頭和手都伸到了窗外,手上還拿著槍在打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讓幼兒討論它的結果。

4、 教師講解我們應該在乘車時要認真地坐在位置上,沒有位置我們應該雙手緊緊地抓住車上的扶手,或者抓住大人的衣服,不讓自己摔跤。坐在摩托車上也要注意安全,兩腳分開,雙手緊緊地抓住大人的衣服,這樣才能比較安全。

5、 教師組織幼兒游戲,"開汽車"。

中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感知人的多種情緒,能與同伴交流、分享讓自己高興的辦法。

2、樂意用語言、動作等來調整自己的情緒。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重點:表述不同表情的心情。

難點:調整不良情緒的方法。

【教學准備】

課件、視頻轉換儀、幼兒畫冊。

【教學過程】

一、感知人的多種表情

1、從幼兒自身說起

提問:小朋友,你們有高興、傷心、憤怒的時候嗎?。請你說一說這個時候,你的表情是怎樣的?

老師逐一說不同的情緒

2、觀看課件,感受不同的情緒

師:(1)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是什麼心情?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除了這些,我們還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和表情呢?

二、交流開心法寶,排除不愉快情緒

1、組織幼兒交流自己排除不良情緒的方法

提問:我們有了不開心的事,你是想什麼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的?

2、閱讀《幼兒畫冊》中「我的開心法寶」相關內容

提問:(1)畫冊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讓自己開心的?(2)你還有什麼方法?

3、欣賞《表情歌》,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情緒

提問:當你高興時,你會怎麼樣?當你生氣時,你又會做什麼動作?

三、結束活動

小結:當我們有了不良的情緒時要想辦法讓自己盡快快樂起來,不要老是想著不開心的事。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圍繞故事情節的發展,開展討論,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讓幼兒了解一些城市空氣凈化的初淺知識,並初步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准備:

1、大森林與城市的背景圖。

2、插入教具一套。

活動流程: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講述故事,啟發設問,討論——>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相關游戲:

1、體育游戲:搭救丹頂鶴

2、謎語:動物謎語

3、音樂游戲:獅子王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中班教案 篇5

跳水運動員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勇敢地參加體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2、能從30-50厘米高處向下跳,掌握屈膝、前腳掌先落地的方法。

3、能聽從指揮,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有從高處往下跳的經驗。

2、物質准備:高30厘米左右的長方形塑料墩5-7個、高40厘米的平衡木1根、高50厘米的六邊形塑料墩5-7個。

3、場地准備:將長方形塑料墩、平衡木、六邊形塑料墩分別放在場地周圍,圍成一個方形做「游泳池」的邊,如圖。

活動重點:

通過游戲,引導幼兒學習從30-50厘米額高處向下跳的方法。

活動難點:

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掌握屈膝、前腳掌先落地的方法。

活動過程:

1、幼兒隨教師一起做准備活動。

幼兒聽《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進入活動場地,隨教師一起念兒歌邊做模仿操兩遍(動作可自編)。

2、學習游戲「跳水運動員」。

(1)引導幼兒探索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

(2)引導幼兒學習從高處玩下跳的動作要領。

(3)幼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請跳得好的幼兒做示範。

(4)教師帶幼兒來到游戲場地並介紹游戲「跳水運動員」的玩法及規則。

規則:游戲過程中要聽裁判指揮,勇敢地向下跳,並且不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碰撞。

3、幼兒隨教師一起跳到泳池中比賽游泳。

4、幼兒隨教師一起在墊子上做放鬆運動。

隨教師一起坐在墊子上邊念兒歌邊模仿花樣游泳運動員做動作,放鬆下肢(動作可自編)。

小小運動員(腿部自然升值),

身體真靈活(兩腳交替勾腳),

天天學游泳(雙腳交替自然彎曲),

鍛煉身體好(雙腿交替自然伸直)。

活動評價:

在活動中,幼兒首先能主動、積極地探索向下跳的動作,有的幼兒在探索動作要領時能做到雙手自然擺動的動作,還有的幼兒能做出腿部向下彎曲的動作,從這些能看出幼兒具備了從高處向下跳的經驗,但還缺乏正確的動作要領,主要體現在有的幼兒在向下跳時身體是直的,落地時較重,膝蓋不會向下彎曲。在教授動作要領時,幼兒能認真觀察學習,在練習3-4次後有2/3的幼兒已經能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向下跳時能做到落地輕,有1/3的幼兒落地時能做到前腳掌先著地,身體向下彎曲。在30-50厘米高處往下跳時,幼兒表現得都很勇敢,大部分幼兒能按照動作要領去完成動作,並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向下跳時落地輕。第三遍游戲時,對活動的難點「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這一項要求重點提出並練習了3-4次,有2/3的幼兒能較好的掌握,另外一小部分幼兒受自身能力的影響掌握動作要領還有一些欠缺,還需多練習,進一步提高。

中班教案 篇6

中班兒歌《顛倒歌》 教案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地找出兒歌中語句錯誤的地方,並修改。

2.感受兒歌的幽默風格帶來的樂趣,學習朗誦兒歌。

3.體驗學習《顛倒歌》的樂趣,有興趣參加聽聽、想想、改改活動。

活動准備:

課件,幼兒已獲得一些正確的認知知識,認知經驗。

活動過程:

一、律動游戲

二、導入

師:今天啊,我們要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旅行,想去嗎?(出示城堡圖片)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城堡有什麼特別吧。

三、活動過程

1、師邊播放PPT,與幼兒一起找找哪兒特別。

師提問:這是什麼樹?那應該結什麼什麼果子?出示桃子圖片。

師提問:這是什麼樹?(柳樹)那看看長著什麼啊?

師逐個提問,引導幼兒說出奇怪的地方。

2、師結合PPT,完整讀兒歌《顛倒歌》.

3、學念《說顛倒》,進一步體驗活動的樂趣。

幼兒學念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念准字音。

活動延伸:

修改兒歌中的錯詞,編出正確內容的兒歌。

在集體交流時,教師根據幼兒修改的正確內容及時的出示、變化教具。

活動反思:

在開始過程中讓幼兒結合PPT與圖片,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從而加深對兒歌的理解。在兒歌結合圖示朗誦兒歌的過程中,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學習。我根據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把教材中創編環節放在了活動延伸部分,把提升部分改為把顛倒歌改正確歌。在此過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能很好的兒歌內容,並能很好的朗誦出來。整個活動效果較好,幼兒的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能夠很好的完成預期目標。

但是不足之處也很多:課件應該為教學服務,但是感覺自己這節課課件來牽著教師走,時間安排不太合理所以學念兒歌時計劃的火車接龍環節省去了,學習兒歌部分時間有點短;課件製作不夠精細;整節課感覺很匆忙,師要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控制好課堂。

中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根據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富於想像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要線索,展開了落葉飄飄、小蟲子的聚會和超級水果吧等教學內容。將成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原於幼兒的想像。以「假想」代替「逼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落葉飄飄

戶外休息時,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撿樹葉,玩樹葉。瞧!他們把撿來的樹葉用力拋向空中,並跟在後面不斷地奔跑,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去馬路邊、谷城公園、街心花園尋找更多不同形狀的樹葉,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秋天的變化。

內容與要求:

在找找,玩玩過程中關注樹葉的變化,並能運用樹葉展開想像。產生親近,愛護樹木的情感。

相關經驗:

數——感知形狀的大、小,數量的多,少。

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自然物。

語言——欣賞散文中優美的語句,並按自己的想像改編。

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

二、小蟲子的聚會

在一次外出找落葉的過程中,小朋友發現許多的小螞蟻在樹幹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和大樹做朋友呀!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圖書區內創設了一個「迷你昆蟲館」。館內有我們共同收集的昆蟲書籍和昆蟲模型。聽!孩子們又聚在一起討論了:「瓢蟲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顆星」「不對,有七顆星,是七星瓢蟲」…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將發現的內容表現出來,並預設出孩子喜歡的學習活動內容呢?我根據中班孩子愛想像的特點,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景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迷你昆蟲館、 瓢蟲運動會、小蟲子的聚會。並在預設時給幼兒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間。

主要內容與要求:喜歡觀察昆蟲,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昆蟲的感受。

三、超級水果吧

又是一個水果豐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水果「品種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設計活動。於是從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動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實場景中進行。雖然孩子們的體驗是愉悅的,但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經驗的挑戰卻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是否可以從幼兒生活中已經非常熟悉的范圍里跳出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例如:通過水果自助餐的環境感受水果品種的多,色彩的美;通過切開水果看一看,觀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狀態,感受水果的不同。帶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藉助吃水果這樣一種真實的情景來為孩子們的學習服務,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動中積極給予幼兒認知上的挑戰。

主要內容與要求:在與環境、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果子品種的豐富性、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果子豐收的喜悅。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參與南美曲風音樂律動的樂趣。

2、通過肢體、語詞、道具表演熟悉特定節奏感應曲式AB。

活動准備:

幼兒人手一個頭套、花環,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導入本次活動內容。

二、感受南美曲風

1、欣賞教師舞蹈表演,初步體驗南美恰恰舞曲的風格。

2、幼兒自由講述心中感受。

3、小結:恰恰舞起源於拉丁美洲,是拉丁舞的一種,它給我們的感覺是熱情、奔放,很有活力,許多國家的人們都很喜歡恰恰舞。

三、肢體節奏感應曲式

1、一起欣賞《恰恰恰》音樂,教師用肢體動作表示A、B段的不同節奏。

A段(X X XX X)拍腿感應節奏

B段(0X XX XX XX | X)拍手感應節奏

間奏的部分做上下行滑奏的動作。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兩種不同節奏。

3、幼兒與教師一起再次用肢體節奏感應曲式

四、肢體律動感應曲式

1、分段讓幼兒自由創編各種肢體動作。

2、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提升創編的動作,並用圖例作好記錄。

3、配合音樂表演律動。

五、語詞感應曲式

1、A段用「一起來跳舞、來跳恰恰恰」的語詞替換X X XX X節奏,

B段用「彈舌」來替換0X XX XX XX | X節奏。

2、跟隨音樂邊念語詞邊完整的表現。

六、道具表演

1、用頭套、花環裝扮自己,並依圖例表演律動《恰恰恰》。

2、邀請夥伴或客人老師共同表演,自然結束。

中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感受兒歌的節奏美,學習生動而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有團結互助意識,樂於幫助別人;

3、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漢字詞:「門」、「立柱」、「砌牆」、「安窗」。

4、理解兒歌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漢字詞:「門」、「立柱」、「砌牆」、「安窗」。

教學准備:

語言表達書、字卡、游戲、口令

教學過程:

一、常規部分

1、兒歌《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2、師生問好。

二、導入部分(集體交流)

問: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別人蓋新房子嗎?

蓋新房需要哪些材料呢?

一個人蓋新房行嗎?

三、新授部分

1、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2、引導幼兒理解畫面的內容;

問: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些什麼?

小山羊要蓋新房子,有哪些動物來幫忙?它們分別在做什麼?

3、出示字詞卡,教幼兒練習發准字詞音;

4、游戲認讀:「打電話」;

5、朗誦兒歌

①教師范讀朗誦兒歌

②教師分句教讀

③集體朗讀

④分組讀

6、編講故事:鼓勵幼兒看圖講述《小山羊蓋新房》的故事;

7、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別人的事情;

8、表揚幼兒助人為樂的行為。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山羊蓋新房》這首小兒歌,也知道有很多事情需要團結互助才會做得越快越好,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也能經常幫助你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律動);

2、師:小朋友們好!

生:您好您好,何老師您好!

3、幼兒自主回答問題;

4、幼兒觀察圖片,然後回答問題;

5、幼兒認讀生字詞:

門、立柱、砌牆、安窗

6、游戲認讀生字詞;

7、幼兒分句跟讀兒歌;

8、幼兒集體朗讀兒歌;

9、分組讀兒歌;

10、幼兒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講述《小山羊蓋新房》的故事。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幼兒能夠准確發准字音並且有感情的朗讀兒歌,讓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漢字詞:「門」、「立柱」、「砌牆」、「安窗」。並有團結互助的意識,樂於幫助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兒在朗讀兒歌和理解兒歌內容及認讀生字詞這些環節都完成地非常好,游戲「打電話」認讀生字也比平時的常規課時玩的要更好。不足之處是在請幼兒用自己的話看圖講述《小山羊蓋新房》的故事這個環節完成地不夠好,對部分幼兒來說,完整地把一首兒歌編成故事來講略有點難度,上完本節課後我覺得在平時的課堂中應該更注重引導幼兒的表述能力,鼓勵幼兒大膽地想、大膽地說。「語言表達」這門科目本身就是以訓練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為主。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努力一點,力爭今後的課上得更加流暢更加好!

⑶ 聖誕節,西方人都吃些什麼傳統食物

在中國,春節的重頭戲是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聚一堂邊吃邊聊,同樣,聖誕節也是親朋好友愛侶歡聚的最大宴會,大家一起准備晚宴,一起把酒言歡,即使曾經有過過節和不愉快,在這一天也總能成功破冰,看著滿桌的美味佳餚,油然而生的溫暖感可以蓋過一切,這或許就是聖誕大餐真正的意義。


那麼西方國家的人們在聖誕節這一天到底要吃些什麼呢?

丨食材准備丨

雞蛋4個、杯白糖1/2(分成兩等份)、白朗姆酒1/2 杯、牛奶1/2 杯、威士忌1/2 杯、重奶油1 杯、肉蔻粉適量

丨製作步驟丨

1.將雞蛋的蛋黃與蛋清分開;

2.將蛋黃與1/4杯白糖攪拌,直到顏色變成淺黃色;

3.將蛋清與餘下的1/4杯白糖攪拌;

4.將攪拌好的蛋黃慢慢倒入裝蛋清的容器中,攪拌至均勻;

5.將白朗姆酒慢慢倒入裝蛋清的容器中,攪拌至均勻;

6.將牛奶慢慢倒入裝蛋清的容器中,攪拌至均勻;

7.將威士忌慢慢倒入裝蛋清的容器中,攪拌至均勻;

8.將重奶油倒入裝蛋清的容器中,攪拌至均勻;

9.加入肉蔻粉;

10.放入冰箱冷藏大約2小時,然後就可以美美的享用啦!

微信公眾號:飯好了

⑷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准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意在集體面前說話,能用較完整的句子較連貫地講述「我最崇拜的金牌人物。」

2、引導幼兒耐心傾聽同伴說話,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教幼兒學會從同伴的談話內容中找出自己也喜歡的金牌人物。

活動准備:

1.請幼兒帶有關「奧運會」的資料。

2.要求幼兒記住在奧運會上得金牌的人物。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談論奧運會的運動項目。

活動開始時,教師出示「奧運資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出談話內容:小朋友,你們能給大家講講奧運會上得金牌的人物嗎?

2.讓幼兒分組談論奧運會上得金牌的人物。

將幼兒分成六組,每組六名幼兒。請幼兒相互交流金牌人物。

教師注意參與與指導,可以到一組里講講自己最崇拜的金牌人物,引導幼兒將話題集中在「最崇拜的金牌人物」上。

3.在分組談話的基礎上,教師集中全班幼兒,每組請兩個幼兒來講,內容涉及各個方面,有射擊,跑步,游泳等。之後,教師通過啟發提問,逐層深入拓展談話內容,可這樣提問:聽了別的小朋友「崇拜的金牌人物」,你崇拜誰?我們現在還小,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4.教師小結:

金牌是來之不易的,這成功的背後付出了許多辛勤的汗水。教育幼兒為他們的勝利感到驕傲,同時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為祖國做出貢獻!

延伸活動:

可以請幼兒畫一畫崇拜的金牌人物,教師為其布置一個「奧運專欄」。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3

一、設計思路:

根據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富於想像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要線索,展開了落葉飄飄、小蟲子的聚會和超級水果吧等教學內容。將成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原於幼兒的想像。以「假想」代替「逼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

二、主要內容與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三、主題情景脈絡:

四、預設活動方案

★落葉飄飄

戶外休息時,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撿樹葉,玩樹葉。瞧!他們把撿來的樹葉用力拋向空中,並跟在後面不斷地奔跑,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去馬路邊、谷城公園、街心花園尋找更多不同形狀的樹葉,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秋天的變化。

內容與要求:

在找找,玩玩過程中關注樹葉的變化,並能運用樹葉展開想像。產生親近,愛護樹木的情感。

相關經驗:

數——感知形狀的大、小,數量的多,少。

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自然物。

語言——欣賞散文中優美的語句,並按自己的想像改編。

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

主要活動提示:

★小蟲子的聚會

在一次外出找落葉的過程中,小朋友發現許多的小螞蟻在樹幹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和大樹做朋友呀!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圖書區內創設了一個「迷你昆蟲館」。館內有我們共同收集的昆蟲書籍和昆蟲模型。聽!孩子們又聚在一起討論了:「瓢蟲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顆星」「不對,有七顆星,是七星瓢蟲」…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將發現的內容表現出來,並預設出孩子喜歡的學習活動內容呢?我根據中班孩子愛想像的特點,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景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迷你昆蟲館、瓢蟲運動會、小蟲子的聚會。並在預設時給幼兒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間。

主要內容與要求:喜歡觀察昆蟲,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昆蟲的感受。

主要活動提示:

★超級水果吧

又是一個水果豐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水果「品種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設計活動。於是從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動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實場景中進行。雖然孩子們的體驗是愉悅的,但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經驗的挑戰卻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是否可以從幼兒生活中已經非常熟悉的范圍里跳出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例如:通過水果自助餐的環境感受水果品種的多,色彩的美;通過切開水果看一看,觀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狀態,感受水果的不同。帶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藉助吃水果這樣一種真實的情景來為孩子們的學習服務,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動中積極給予幼兒認知上的挑戰。

主要內容與要求:在與環境、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果子品種的豐富性、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果子豐收的喜悅。

親子游戲:釣魚游戲

周末,年輕父母不妨陪孩子在家裡進行一場釣魚游戲吧。它對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大腦發育都很有好處哦!

利用物品:薄紙板、紙夾、報紙、大約45厘米長的線繩。

步驟

1、在薄紙板上畫三條不同大小的魚,最大的魚是1分,中等大小的魚是3分,最小的魚5分。然後將它們剪下來。

2、給不同魚塗上不同的顏色。等它們晾乾以後,再用另外不同的顏色畫上魚鱗、嘴巴和眼睛。

3、然後我們將紙夾用膠帶粘貼在魚背面鼻子尖上,這樣紙夾在大魚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魚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點,在小魚身上幾乎沒有露出多少。這樣最小的魚也是最難捕捉到的。

4、用幾張報紙捲起來做一個堅硬的釣魚竿,然後用膠帶粘貼起來,塗上顏色。

5、將線繩的一端固定在一個紙夾上。然後小心地將紙夾展開,做成一個魚鉤。將線繩的另外一端粘在釣魚竿上。

你可以從硬紙板盒子中釣魚,或者乾脆就從地上釣魚。給自己記時,看看在五分鍾之內你可以得多少分。

好了,釣魚比賽開始了!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4

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充分想像焰火燃放後的造型,並嘗試用自己掌握的.繪畫技能進行表達。

活動准備:

1.創意繪本、油畫棒人手一份。

2.煙花的參考圖若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回憶觀賞放焰火的情景。

2.組織幼兒討論煙花有哪些顏色和造型,再說說自己以前還看到什麼不同的煙花。激發幼兒作畫的願望。

3.翻開創意繪本,請幼兒想想,小豬和朋友們放的煙花是怎樣的?請幼兒用不同色彩的油畫棒大膽畫出煙花的造型。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畫出幾種不同造型的焰火。

4.請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5。談話:煙花雖然非常美麗,可是也有一定的危險。小朋友們在觀賞焰火時要注意哪些呢?(加入安全教育,讓幼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在戶外玩體育游戲:放鞭炮。

游戲玩法:游戲開始,大家沿著圓圈,按逆時針方向一個跟隨一個走,邊走邊念兒歌:「過新年,真熱鬧,大家快來放鞭炮。」重復幾遍後,教師說:「點鞭炮了。」

然後原地蹲下,發出「嗤」的聲音,幼兒隨即蹲下發出「嗤」的聲音(表示等待炮響)。教師發出「砰」或「砰砰」聲,幼兒發出「砰、啪」聲,並四散跑開,也可以雙腳向上跳或加上拍手動作。教師以「放鞭炮了」為信號,讓大家又回到圓圈上站好。提醒幼兒四散跑開時不要跑得太遠。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小朋友對幼兒園活動安排的認知。

2、給以後上小學時積累經驗,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學校的活動。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教學准備:

1、幼兒園生活的各種照片

2、活動的時間工示班板

教學過程:

一、喜歡幼兒園師:「我們上幼兒園有幾年了。你們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嗎。為什麼。

二、幼兒園的活動

1、師;既然幼兒園那麼的好玩,我們都有那些活動呢,我這里有一些你們平時活動的照片你們傳過去看一看吧。

2、討論: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麼,我們會在什麼時候做這件事的呢。

3、出示時間板,師:知道這是什麼嗎。

師:這是我們一日活動的時間表,老師把你們從上午到下午的活動都記錄在這張圖上了,上午有些什麼活動呢,這些活動都是從幾點到幾點的。中午有些什麼活動呢,這些活動都是從幾點到幾點的,。下午有些什麼活動呢,這些活動都是從幾點到幾點的剛才我們了解了這張時間表也看了這張照片,你們想儀想你們手中的照片貼在哪個時間段後面是最合適的。

請幼兒自己核對檢查,並說一說原因。教師再次檢查。

4、師:我們這張公式板終於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完成了,這些都是我們幼兒園一天的活動,你最喜歡什麼活動,(請三四名幼兒回答)現在請你們將手中的小花貼在你最喜歡的活動的後面。

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多,有多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多說明這個活動最受小朋友的歡迎,為什麼你們最喜歡這個活動。

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少,有多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哪個活動後面貼的小花最少說明這個活動喜歡的人少,為什麼。

雖然有些活動喜歡的人多一些,那能不能老是進行這個活動,有些活動喜歡的少一些能不能取消這些活動,為什麼。

三、你們喜歡幼兒園再為我們增添些什麼活動。

四、活動總結。

活動反思:

在認識時鍾的活動中,以往我們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這樣的:教師拿出一面鍾,讓幼兒看看上面有什麼。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然後讓幼兒看一個整點,觀察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告訴幼兒這是幾點鍾。最後請幼兒撥整點鍾。這樣的教學活動,老師的主體地位是很明顯的,幼兒是機械地學習。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蘿卜和青菜都是有營養的蔬菜,能分辨紅和綠兩種顏色。

2.發准「蘿」(luo)、「卜」(bo)的音。

活動准備

1.教師上課用的大圍兜。

2.蘿卜、青菜、小卡片若干。

3.紅蘿卜、綠青菜實物及紅房子、綠房子。

活動過程

1.教師圍上圍兜,兜里裝著蘿卜、青菜,引出紅蘿卜和綠青菜。

2.觀察並說說蘿卜和青菜的顏色、樣子,知道蘿卜和青菜都可以吃,它們都是有營養的蔬菜。

3.送紅蘿卜、綠青菜回家,幫助托兒分辨「紅」、「綠」兩種顏色。

幼兒園活動主題設計教案7篇7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了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技能目標:學慣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發現、感受。

情感目標: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認識春天常見的花

活動難點:學慣用相應的詞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帶幼兒實地去觀察。

物質准備:各種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導入:

帶幼兒觀察植物角,引起幼兒興趣。

回憶春天看見過的花。

今天我們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基本環節:帶幼兒實地觀察我們看到了哪些花?重點觀察:桃花、玉蘭樹、風信子等。

從花的外形、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比較。

學慣用好聽的詞、句來描述。

教室用貼板收集幼兒找到的花,並標上序號和花名。

教師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么多什麼花?你最喜歡哪朵?

結束:引導幼兒萌發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⑸ 中班教案:在秋天裡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教案:在秋天裡,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在秋天裡1

內容與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天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相關經驗:

1、了解動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萌發熱愛動植物的情感,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引導幼兒能根據氣溫的變化主動穿脫衣服,有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3、嘗試用多種形式自由地表現秋天的美,有初步的審美能力。

4、對數字有興趣,樂意嘗試用多種方法數數。

5、喜歡欣賞散文詩,並嘗試著按照散文詩中的內容仿編句子。

環境創設:

1、收集各種各樣秋天的水果、乾果、花草和植物,裝飾自然角,並貼上相應的標簽和文字。

2、收集有關秋天的圖片、資料和書籍,投放在資料區,鼓勵幼兒閱讀,培養樂於觀察的興趣。

3、用撿來的落葉加以裝飾並布置在教室的牆面上。

4、用照片的形式記錄秋天的變化並貼於牆面的一角。

家長工作:

1、將主題的目標、要求及內容通過「家園通訊」傳遞給家長,使家長了解並理解這一主題活動的意義,便於家長配合。

2、請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公園、綠地走走,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豐富有關秋天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資料。

4、給孩子購買部分水果和乾果,讓幼兒品嘗,感知水果和乾果的區別,並教育他們不亂扔垃圾,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中班教案:在秋天裡2

設計思路:

根據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富於想像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要線索,展開了落葉飄飄、小蟲子的聚會和超級水果吧等教學內容。將成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原於幼兒的想像。以「假想」代替「逼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落葉飄飄

戶外休息時,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撿樹葉,玩樹葉。瞧!他們把撿來的樹葉用力拋向空中,並跟在後面不斷地奔跑,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去馬路邊、谷城公園、街心花園尋找更多不同形狀的樹葉,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秋天的變化。

內容與要求:

在找找,玩玩過程中關注樹葉的變化,並能運用樹葉展開想像。產生親近,愛護樹木的.情感。

相關經驗:

數——感知形狀的大、小,數量的多,少。

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自然物。

語言——欣賞散文中優美的語句,並按自己的想像改編。

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

二、小蟲子的聚會

在一次外出找落葉的過程中,小朋友發現許多的小螞蟻在樹幹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和大樹做朋友呀!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圖書區內創設了一個「迷你昆蟲館」。館內有我們共同收集的昆蟲書籍和昆蟲模型。聽!孩子們又聚在一起討論了:「瓢蟲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顆星」「不對,有七顆星,是七星瓢蟲」…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將發現的內容表現出來,並預設出孩子喜歡的學習活動內容呢?我根據中班孩子愛想像的特點,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景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迷你昆蟲館、 瓢蟲運動會、小蟲子的聚會。並在預設時給幼兒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間。

主要內容與要求:喜歡觀察昆蟲,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昆蟲的感受。

三、超級水果吧

又是一個水果豐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水果「品種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設計活動。於是從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動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實場景中進行。雖然孩子們的體驗是愉悅的,但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經驗的挑戰卻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是否可以從幼兒生活中已經非常熟悉的范圍里跳出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例如:通過水果自助餐的環境感受水果品種的多,色彩的美;通過切開水果看一看,觀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狀態,感受水果的不同。帶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藉助吃水果這樣一種真實的情景來為孩子們的學習服務,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動中積極給予幼兒認知上的挑戰。

主要內容與要求:在與環境、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果子品種的豐富性、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果子豐收的喜悅。

中班教案:在秋天裡3

主題目標:

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公眾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說明:

秋天來了,它變魔術似地將所有的樹葉都染成五顏六色。幼兒園的地上,飄落了不少的樹葉,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開心地撿著地上的樹葉,嘰嘰喳喳的說著笑著,熱鬧極了。這時寶寶手裡拿著一片泡桐樹的葉子興奮地跑過來:「姚老師,你看我撿到一把小傘。」沒等我開口,周圍的小朋友都圍了過來。「我這也有,我看它還像小巴掌呢!」瑋瑋笑著說,孩子們都笑了起來。「咦,小樹葉是哪裡來的呀?」一個孩子好奇地問。「那我們一起去找找,好嗎?」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神,我就立即建議說。這下,孩子們簇擁著我,到處找呀找。此時,正好一陣風吹來,小樹葉隨風飄落,就像一隻只蝴蝶在跳舞,孩子們立刻激動地叫起來:「找到了,找到了,是樹上飄下來的。」並開心地隨著樹葉一起轉呀轉。孩子們感受著秋葉飄落的美麗情景,漸漸地親近自然、融入自然。

於是繼秋天的水果之後,一系列幼兒喜歡的秋天的樹葉的活動「撿落葉」、「樹葉蝴蝶「、「樹葉孩子和媽媽」、「大風和樹葉」「小小樹葉來追我」等進行著。

內容與要求:

感知秋天明顯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樹葉的變化。

樂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撿落葉、裝飾樹葉等活動,充分感受秋天的美。

學習活動:

活動名稱: 樹葉寶寶找媽媽

活動目標:

知道秋天來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感受秋葉飄落的美麗情景。

能根據樹葉的形狀和顏色等幫樹葉寶寶找媽媽,體驗找到媽媽的快樂。

活動准備:

觀察過落葉情景。

秋天樹葉飛舞的vcd或flash

牆面上布置三個不同樹葉的大樹媽媽、不同形狀的塑封樹葉若干

《秋天》的歌曲錄音、各種樹葉胸飾

過程:

1、看看、講講vcd引出活動主題:

設問:你看到了什麼?

小樹葉飄呀飄像什麼?

小樹葉會飄到哪裡去呢?

2、欣賞、感受詩歌《樹葉蝴蝶》:

秋風一吹,樹葉一邊唱歌,一邊從樹上飄下來,每片樹葉都有一首好聽的詩歌。

師生一起欣賞和感受詩歌

那小樹葉的媽媽是誰呀?在哪裡呢?

3、為樹葉寶寶找媽媽

幼兒自主操作

教師引導孩子能根據樹葉的顏色和形狀等為樹葉寶寶找媽媽

4、體驗樹葉寶寶找到媽媽的快樂

幼兒戴上各種樹葉胸飾扮演小樹葉,隨著音樂一起跳舞。

區角活動:

活動目標:

1、積極地參與區域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內容。

2、能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分享、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3、進一步探索有關秋天的季節特徵。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和操作方式。

2、重點指導幼兒用不同的打扮和裝飾秋天的水果。

秋天的果實:

1)看看、認認秋天的果實:各種乾果和果實、相對應的漢字;

2)裝飾相框:教師剪好的各種形狀的相框、幼兒的照片、白膠;

3)娃娃家(分家家):各種果實若干(赤豆、玉米、花生等)、各種容器、調羹、筷子和鑷子若干;

4)好吃的水果:塑封的水果籃三個,秋天的水果輪廓圖、蠟筆、超市的廣告紙(上有各種水果製品等)、用廢紙盒做成兩棵果樹;

5)水果超市:幼兒自帶的各種新鮮水果、相應的漢字和標價、水果籃兩個、購物單(如:6個蘋果、3個草莓等,也可用圖畫的形式表示);

6)水果拼圖:拼圖若干

菊花朵朵開:

1)欣賞菊花:各種菊花的照片;

2)剪菊花:剪刀、大小不同的圓形色紙、扭扭棒;

3)國畫菊花:宣紙若干、顏料;油畫棒、卡紙;

4)拓印菊花:模具若干、紙盤若干、泥工若干

樹葉飄飄:

1)打扮樹葉:大的落葉若干、顏料、毛筆;各種樹葉的輪廓圖、蠟筆;

2)樹葉寶寶的舞蹈:小的落葉若干、勾線筆、底色紙、棉簽、顏料;

3)樹葉變變變: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樹葉、動物的形象圖(範例)

4)對稱剪樹葉:各種質地的紙、剪刀、牆角處用廢舊報紙等製作成樹干

秋天的農庄:

1)秋風起,蟹兒黃:螃蟹殼若干、桔色手工紙、剪刀、背景等

2)秋天的樹林:各種樹的輪廓圖、各色蠟筆、剪刀

3)果園的停車場:各色塑封的小花、粗細不同的吸管等;各種形狀的塑封樹;泡沫塑料做成的馬路和停車場;路燈(各種果凍盒、顏料、扭扭棒);幼兒自己製作和帶來的玩具小汽車(各種紙盒、雙面膠等);

可愛的昆蟲:

1)觀察昆蟲:各種昆蟲

的圖片、飼養一些昆蟲、放大鏡、電腦;

2)各種昆蟲的輪廓圖、蠟筆、剪刀;

3)折瓢蟲:步驟圖、色紙若干

小舞台:綵帶若干、樂器若干、自製頭飾若干、絲巾若干、木偶若干、紙偶若干、配套音樂

中班教案:在秋天裡4

一、設計思路:

根據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富於想像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要線索,展開了落葉飄飄、小蟲子的聚會和超級水果吧等教學內容。將成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原於幼兒的想像。以「假想」代替「逼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

二、主要內容與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三、主題情景脈絡:

四、預設活動方案:

★落葉飄飄戶外休息時,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撿樹葉,玩樹葉。瞧!他們把撿來的樹葉用力拋向空中,並跟在後面不斷地奔跑,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去馬路邊、谷城公園、街心花園尋找更多不同形狀的樹葉,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秋天的變化。

內容與要求:在找找,玩玩過程中關注樹葉的變化,並能運用樹葉展開想像。產生親近,愛護樹木的情感。

相關經驗:數——感知形狀的大、小,數量的多,少。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自然物。語言——欣賞散文中優美的語句,並按自己的想像改編。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

主要活動提示:★小蟲子的聚會在一次外出找落葉的過程中,小朋友發現許多的小螞蟻在樹幹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和大樹做朋友呀!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圖書區內創設了一個「迷你昆蟲館」。館內有我們共同收集的昆蟲書籍和昆蟲模型。聽!孩子們又聚在一起討論了:「瓢蟲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顆星」「不對,有七顆星,是七星瓢蟲」…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將發現的內容表現出來,並預設出孩子喜歡的學習活動內容呢?我根據中班孩子愛想像的特點,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景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迷你昆蟲館、瓢蟲運動會、小蟲子的聚會。並在預設時給幼兒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間。主要內容與要求:喜歡觀察昆蟲,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昆蟲的感受。

主要活動提示:★超級水果吧又是一個水果豐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水果「品種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設計活動。於是從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動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實場景中進行。雖然孩子們的體驗是愉悅的,但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經驗的挑戰卻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是否可以從幼兒生活中已經非常熟悉的范圍里跳出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例如:通過水果自助餐的環境感受水果品種的多,色彩的美;通過切開水果看一看,觀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狀態,感受水果的不同。帶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藉助吃水果這樣一種真實的情景來為孩子們的學習服務,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動中積極給予幼兒認知上的挑戰。

主要內容與要求:在與環境、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果子品種的豐富性、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果子豐收的喜悅。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

⑹ 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快樂的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2、能愉快地與同伴交往。

【活動准備】

1、掛圖,故事磁帶。

2、哭泣的仙女圖片一張。

3、各種各樣的玩具,數量少於幼兒人數。

【活動過程】

一、幫哭泣的小仙女想辦法。

1、出示哭泣的小仙女的圖片。小仙女怎麼啦?她為什麼哭?

2、你能讓小仙女快樂起來嗎?

3、啟發幼兒想辦法讓小仙女高興起來,如:撫摸、說好聽的話、表演節目、撓癢癢等。

4、小仙女的朋友們也想了個好辦法,讓我們聽聽故事《小仙女的雲》吧。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小仙女的頭上有什麼?這朵白雲為什麼會變?

3、小動物想了什麼辦法讓小仙女高興起來?

三、快樂的孩子朋友多。

1、你願意做個快樂的孩子嗎?為什麼?

2、怎樣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四、結伴玩玩具。

1、播放輕音樂,提供各種玩具,使幼兒輪流玩、合作玩,體會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2、說說自己和夥伴一起玩是否高興,有沒有出現「小黑雲」。

【活動延伸】

1、共同看有趣的書。

2、共同玩新玩具,需輪流玩、合作玩。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開展以「我勞動,我光榮;我創造,我幸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同學們了解「勞動節」的由來,了解我國不同時代的勞模風采。

2、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各類活動,從宣傳「我勞動,我光榮;我創造,我幸福」這個主題思想轉化到我們每個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3、通過在學校、家庭兩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愛勞動的熱情,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爭做「勞動小能手」。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主題

我勞動,我光榮;我自理,我能幹

活動內容

(一)繪畫比賽

1、繪畫主題:勞動最光榮

2、繪畫形式:繪畫表現形式不限,兒童畫、國畫、版畫等均可。每個班上交5件作品,可適當增加。

3、上交時間: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動放棄。

(二)我是勞動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間與爸爸媽媽一起對自己的家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2、能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洗菜、淘米、洗碗、掃地、拖地等

3、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並能做到我的飯碗里沒有一粒剩飯(菜);

(三)學唱勞動歌曲

1、各班音樂老師負責在本周學習有關「勞動光榮」的歌曲。

2、周五班隊活動課,以班級為單位,舉行「我愛唱歌更愛勞動」的個人演唱比賽。

四、活動要求

1、各校要組織好繪畫比賽活動Ы好的作品上交中小進行展覽。

2、各校要切實布置好三個階段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

3、要制訂好活動方案案和安排,按時開展活動,要有詳細的活動記錄。

XX幼兒園

20xx年X月X日

教學反思

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教師和幼兒的文化生活,更調動了教師職工和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加強了團結,增進友誼,增強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體現了和諧校園的理念。

中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根據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富於想像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要線索,展開了落葉飄飄、小蟲子的聚會和超級水果吧等教學內容。將成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原於幼兒的想像。以「假想」代替「逼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

二、主要內容與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三、主題情景脈絡:

四、預設活動方案:

★落葉飄飄戶外休息時,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撿樹葉,玩樹葉。瞧!他們把撿來的樹葉用力拋向空中,並跟在後面不斷地奔跑,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去馬路邊、谷城公園、街心花園尋找更多不同形狀的樹葉,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秋天的變化。

內容與要求:在找找,玩玩過程中關注樹葉的變化,並能運用樹葉展開想像。產生親近,愛護樹木的情感。

相關經驗:數——感知形狀的大、小,數量的多,少。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自然物。語言——欣賞散文中優美的語句,並按自己的想像改編。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

主要活動提示:★小蟲子的聚會在一次外出找落葉的過程中,小朋友發現許多的小螞蟻在樹幹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和大樹做朋友呀!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圖書區內創設了一個「迷你昆蟲館」。館內有我們共同收集的昆蟲書籍和昆蟲模型。聽!孩子們又聚在一起討論了:「瓢蟲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顆星」「不對,有七顆星,是七星瓢蟲」…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將發現的內容表現出來,並預設出孩子喜歡的學習活動內容呢?我根據中班孩子愛想像的特點,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景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迷你昆蟲館、瓢蟲運動會、小蟲子的聚會。並在預設時給幼兒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間。主要內容與要求:喜歡觀察昆蟲,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昆蟲的感受。

主要活動提示:★超級水果吧又是一個水果豐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水果「品種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設計活動。於是從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動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實場景中進行。雖然孩子們的體驗是愉悅的,但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經驗的挑戰卻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是否可以從幼兒生活中已經非常熟悉的范圍里跳出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例如:通過水果自助餐的環境感受水果品種的多,色彩的美;通過切開水果看一看,觀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狀態,感受水果的不同。帶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藉助吃水果這樣一種真實的情景來為孩子們的學習服務,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動中積極給予幼兒認知上的挑戰。

主要內容與要求:在與環境、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果子品種的豐富性、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果子豐收的喜悅。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設計了《有趣的圖形》的活動,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像、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像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准備

1、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課件《圖形變變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開火車》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裡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

(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前幾天魔術王國的國王給了我兩件寶貝,看我身上穿的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個神奇的口袋裡面有很多神奇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裡面有什麼呀? (1)、教師念兒歌:「魔法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麼?」

摸出一本長方形的書,問:「這是什麼?(魔法卡片)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為什麼說書是正方形的?

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啟發幼兒說出)

(2)、再念兒歌:「魔術口袋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幼兒摸到後,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游戲反復進行。

(3)、教師總結:魔術箱里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麼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老師總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

2、游戲:誰的本領大

(1)、放課件《圖形變變變》。教師用魔法棒「變」出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組成的圖片,請幼兒找出其中的圖形寶寶。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里還有好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看,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會變出好多的東西。變!變!變!咦!魔法棒變出什麼了?(邊說邊出示其中的一幅圖畫)原來是一幅漂亮的圖畫。現在,小朋友們來找一找,這幅圖由哪些圖形組成,比比哪個小朋友的本領大。

(2)、教師用魔法棒依次「變」出另外的幾幅圖畫,請幼兒分別找出各種圖形。

3、游戲:小動物找家

師:「魔法棒的本領可真大,它還會邊出小動物呢!變!變!變!(「變」出三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你們看都是誰啊?」

幼:……

師:「咦!這三個小動物好像再哭,我們來問問他們怎麼了。」

「小狗、小豬、小猴子,你們怎麼啦?」

(教師模擬小動物的聲音)「我們找不到家,見不到媽媽了!」

「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動物找家吧!你們願不願意啊?」

幼:……(編輯:)

師:「你們看,這些都是小動物的房子,現在我們來幫小動物找找家。」(把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發給幼兒)

師:「小動物說它們的房子都是有形狀的,小豬說,我們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們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正方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做得真好,都幫小豬找到家了。小狗說,它們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們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狗也找到家了,小猴子說,它們的房子是圓形的,小朋友們看看圓形的『房子』在哪裡?」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也幫小猴子找到家了」。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幫小動物們找到家了,小狗、小猴子、小豬可高興了,唱著歌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把三種小動物分別「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魔術王國認識了好多的圖形寶寶,小朋友們說說它們是誰啊?」(依次出示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讓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魔術王國里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我們也唱著歌回家吧!」開著火車回家去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有趣的圖形活動反思:

在認識了多種幾何圖形以後,在智力區我們投放了許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供幼兒拼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到這兒來利用圖形拼擺出各種畫面:如火車、汽車、飛機、房子、大樹、小鳥等。可是在一次游戲中,有兩個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原因是自己擺的房子都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而當時盒子中只有一個合適的,兩人都握著正方形,誰也不願松開。於是在我的引導下,一名幼兒用兩個三角形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兒看見了覺得很有意思也紛紛來嘗試。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長期以來幼兒在拼擺過程中都是用圖形直接來當作物體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夠了或是長方形不夠了,孩子就只會爭搶。我想應該讓孩子理解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可以用別的圖形組合在一起來替換所需要的圖形,如果獲得了這種經驗,孩子們的拼擺活動會更加豐富,思維也會變得靈活起來。因此我設計了今天的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此次教育活動的目標是: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復習、鞏固認識的圖形:

活動開始我鼓勵幼兒撿一些不同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小石頭是什麼形狀的,這樣對每個圖形的外形特徵加深印象,為他之後的填坑活動奠定基礎。

二、在玩兒中學

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引導幼兒撿圖形的環節上我設計成撿石頭要去建房子,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萌發他們助人為樂的情感;創設小動物的家這樣溫馨的背景環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直接利用小路作為活動場所,讓孩子們在邊玩兒填坑的游戲中邊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提供幼兒充分探索、嘗試、思考的空間和條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如:是什麼形狀的、有大又有小。為的是讓孩子明白要想辦法來獲得這些圖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坐在小路的兩邊,把身邊的坑填滿,不能漏洞,也不能讓石頭疊放在一起,這些提示語會引導著他們不斷嘗試、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設計的坑多數都大於幼兒手中現有的圖形或是沒有這樣的圖形,一塊石頭不可能直接填滿,這就給孩子創設了難題,促使他們想辦法用多個圖形拼在一起來解決問題。可是哪些圖形更合適呢?這就激發了幼兒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過程。

3、考慮到難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個圖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圖形,這讓能力強的和能力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願意參與活動。

四、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鼓勵。重在啟發、引導幼兒嘗試操作:

在幼兒嘗試、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看到好的做法及時鼓勵、肯定;看到幼兒遇到困難時,啟發全體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並不斷地歸納、總結,引導幼兒感知圖形間的轉換關系。

中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培養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初步體驗計數的發展過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是學生正確認識11—20各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用數描述具體事物的自覺性,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1—20各數。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具准備 :電腦課件、小棒、皮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聽說你們數數的本領特別強,是這樣嗎?那我們來一次數數比賽好不好!(請同學們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

師:同學們,你們數數的本領真的很強。但是,我們學習認數,不但要掌握數數的本領,而且還要學會有關數的很多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新授

1.主題圖教學

師:請同學們看電視屏幕。

課件顯示:(1)

哎,這是什麼地方?

誰知道,馬路上這一條條的白線是什麼標志?

學生自由回答。

師:說得對。它提醒人們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線,這樣才能保證人身安全。師:你們看,這位老師正帶著幾個小學生過馬路,他們多麼遵守交通規則啊!請大家在心裡默默地數一數,過馬路的有多少人?(10人)

再看一看周圍還有些干什麼的人?(略)

讓我們一起接著10的後面繼續數,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師指屏幕示意:先數馬路這邊的,再數馬路那邊的。)

問: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互相說一說)

想一想,19人再添上一個人是多少人?

誰知道多少添上1是20?

學生回答。(19個人再添上一個人是20個人。)

師: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圖上還有什麼?(樹、汽車、自行車)師:趕快數一數有多少棵樹?自行車呢?有幾輛汽車?

師:剛才我們一齊數了圖中所有的人和物,大家數得非常准確。小精靈聽說你們數得這么好,也想和你們一塊兒學數數,看一看它要和我們數什麼呢?

2.教學例1

出示課件3

(全體學生隨著課件顯示過程,一根一根地數小棒。)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問:一捆小棒有幾根?它表示幾個十?

學生回答。

小結:一捆小棒有10根,它表示1個十。大家說一說。

課件出示4-7

(全體學生接著「10」後面繼續數,數到「20」。)

問:圖中有幾捆小棒?這是幾個十?

學生回答:有2捆小棒,這是2個十。

問:2個十是多少呢?(指名4人回答)

學生回答:2個十是20。

師:請同學們學著小精靈的樣子,迅速地數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數10根也捆成一捆。(生動手操作)

3.教學例2

課件出示8

生動手操作,照樣子數小棒。

問:1捆小棒表示幾個幾?1根呢?(讓學生思考後在小組交流,然後指名回答。)

引導學生說出:一捆小棒表示1個十,1根表示1個一。

問:這些小棒是幾個十和幾個一,也就是多少根小棒?(告訴你的小夥伴)師: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十一。(生齊讀「11」)

問:11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多少?(答略)課件出示9

師:同桌互相說說這是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課件出示10:數字卡片13.15

教師:13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學生回答:13裡面有1個十和3個一

教師:15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學生回答:15裡面有1個十和5個一。

課件出示11:數字卡片:20

師:誰會讀這個數?20是幾個十組成的?幾個十是20?

師:下面請大家先讀數再擺小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課件12依次顯示各數:18、12、14

(同時指名到實物投影上擺)

4.教學例3

電腦顯示課件13:

問:圖上的數字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的?

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生齊讀:0——20、20——0。

問:10的後面是多少?(悄悄地告訴同桌小朋友)

問:誰知道,排在15和17中間的是哪個數?

學生回答。

師:你們回答得非常准確,那麼大家知道20前面一個數是多少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19)

三鞏固練習

1.用你的小棒擺一擺。

課件出示14的數字卡片。同桌位之間可以合作。

2.猜數游戲。課件依次出示15-20.

注意:第二十張課件讓學生仔細看有什麼錯誤?

3.從1到20,按順序把點連起來。

課件訂正:第87頁練習十四第2小題

4.翻書游戲。課件出示21.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你學會了哪些新知識?(分組交流)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惜動物。

(2)知道熊貓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愛吃劍竹的動物。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

活動准備:

幼兒去動物園看過大熊貓,與幼兒共同收集熊貓的玩具或照片,熊貓吃竹子的圖片一張或錄象帶一盤。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熊貓的特徵和生活習性。

教師:小朋友很喜歡小動物,你們看,誰來了?(出示熊貓玩具)

(1)提問:你們喜歡熊貓嗎?為什麼?

(2)提問:熊貓是什麼樣子的?

(3)提問:它生活在哪裡?它喜歡吃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大熊貓為什麼是我國的國寶?

提問:你們知道大熊貓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叫國寶大熊貓)它為什麼是我國的國寶?(它是我國的特有的動物,很早就生活在我們國家,現在已經很少,我們都要愛護它)

3、教師用關愛的情感與幼兒共同小結:大熊貓形態可愛,動作有趣,性情溫和,是我們喜愛的動物,它是我國特有的動物,可現在卻越來越少,它的生存面臨的危險很多,我們都要關心它。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蘊含的教育價值主要在於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幼兒學習的動機與成人不同,他們的動機完全依賴於對被認知對象感興趣的程度。

⑺ 中班主題教案在秋天裡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主題教案在秋天裡,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主題教案在秋天裡1

主題目標:

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公眾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說明:

秋天來了,它變魔術似地將所有的樹葉都染成五顏六色。幼兒園的地上,飄落了不少的樹葉,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開心地撿著地上的樹葉,嘰嘰喳喳的說著笑著,熱鬧極了。這時寶寶手裡拿著一片泡桐樹的葉子興奮地跑過來:「姚老師,你看我撿到一把小傘。」沒等我開口,周圍的小朋友都圍了過來。「我這也有,我看它還像小巴掌呢!」瑋瑋笑著說,孩子們都笑了起來。「咦,小樹葉是哪裡來的呀?」一個孩子好奇地問。「那我們一起去找找,好嗎?」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神,我就立即建議說。這下,孩子們簇擁著我,到處找呀找。此時,正好一陣風吹來,小樹葉隨風飄落,就像一隻只蝴蝶在跳舞,孩子們立刻激動地叫起來:「找到了,找到了,是樹上飄下來的。」並開心地隨著樹葉一起轉呀轉。孩子們感受著秋葉飄落的美麗情景,漸漸地親近自然、融入自然。

於是繼秋天的水果之後,一系列幼兒喜歡的秋天的樹葉的活動「撿落葉」、「樹葉蝴蝶「、「樹葉孩子和媽媽」、「大風和樹葉」「小小樹葉來追我」等進行著。

內容與要求:

感知秋天明顯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樹葉的變化。

樂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撿落葉、裝飾樹葉等活動,充分感受秋天的美。

學習活動:

活動名稱: 樹葉寶寶找媽媽

活動目標:

知道秋天來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感受秋葉飄落的美麗情景。

能根據樹葉的形狀和顏色等幫樹葉寶寶找媽媽,體驗找到媽媽的快樂。

活動准備:

觀察過落葉情景。

秋天樹葉飛舞的vcd或flash

牆面上布置三個不同樹葉的大樹媽媽、不同形狀的塑封樹葉若干

《秋天》的歌曲錄音、各種樹葉胸飾

過程:

1、看看、講講vcd引出活動主題:

設問:你看到了什麼?

小樹葉飄呀飄像什麼?

小樹葉會飄到哪裡去呢?

2、欣賞、感受詩歌《樹葉蝴蝶》:

秋風一吹,樹葉一邊唱歌,一邊從樹上飄下來,每片樹葉都有一首好聽的詩歌。

師生一起欣賞和感受詩歌

那小樹葉的媽媽是誰呀?在哪裡呢?

3、為樹葉寶寶找媽媽

幼兒自主操作

教師引導孩子能根據樹葉的顏色和形狀等為樹葉寶寶找媽媽

4、體驗樹葉寶寶找到媽媽的快樂

幼兒戴上各種樹葉胸飾扮演小樹葉,隨著音樂一起跳舞。

區角活動:

活動目標:

1、積極地參與區域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內容。

2、能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分享、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3、進一步探索有關秋天的季節特徵。

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和操作方式。

2、重點指導幼兒用不同的打扮和裝飾秋天的水果。

秋天的果實:

1)看看、認認秋天的果實:各種乾果和果實、相對應的漢字;

2)裝飾相框:教師剪好的各種形狀的相框、幼兒的照片、白膠;

3)娃娃家(分家家):各種果實若干(赤豆、玉米、花生等)、各種容器、調羹、筷子和鑷子若干;

4)好吃的水果:塑封的水果籃三個,秋天的水果輪廓圖、蠟筆、超市的廣告紙(上有各種水果製品等)、用廢紙盒做成兩棵果樹;

5)水果超市:幼兒自帶的各種新鮮水果、相應的漢字和標價、水果籃兩個、購物單(如:6個蘋果、3個草莓等,也可用圖畫的形式表示);

6)水果拼圖:拼圖若干

菊花朵朵開:

1)欣賞菊花:各種菊花的照片;

2)剪菊花:剪刀、大小不同的圓形色紙、扭扭棒;

3)國畫菊花:宣紙若干、顏料;油畫棒、卡紙;

4)拓印菊花:模具若干、紙盤若干、泥工若干

樹葉飄飄:

1)打扮樹葉:大的落葉若干、顏料、毛筆;各種樹葉的輪廓圖、蠟筆;

2)樹葉寶寶的舞蹈:小的落葉若干、勾線筆、底色紙、棉簽、顏料;

3)樹葉變變變: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樹葉、動物的形象圖(範例)

4)對稱剪樹葉:各種質地的紙、剪刀、牆角處用廢舊報紙等製作成樹干

秋天的農庄:

1)秋風起,蟹兒黃:螃蟹殼若干、桔色手工紙、剪刀、背景等

2)秋天的樹林:各種樹的輪廓圖、各色蠟筆、剪刀

3)果園的停車場:各色塑封的小花、粗細不同的吸管等;各種形狀的塑封樹;泡沫塑料做成的馬路和停車場;路燈(各種果凍盒、顏料、扭扭棒);幼兒自己製作和帶來的玩具小汽車(各種紙盒、雙面膠等);

可愛的昆蟲:

1)觀察昆蟲:各種昆蟲

的圖片、飼養一些昆蟲、放大鏡、電腦;

2)各種昆蟲的輪廓圖、蠟筆、剪刀;

3)折瓢蟲:步驟圖、色紙若干

小舞台:綵帶若干、樂器若干、自製頭飾若干、絲巾若干、木偶若干、紙偶若干、配套音樂

中班主題教案在秋天裡2

設計思路:

根據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富於想像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本主題的時候,以秋天為主要線索,展開了落葉飄飄、小蟲子的聚會和超級水果吧等教學內容。將成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原於幼兒的想像。以「假想」代替「逼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游戲性的體驗。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

2.了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獲,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落葉飄飄

戶外休息時,我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撿樹葉,玩樹葉。瞧!他們把撿來的樹葉用力拋向空中,並跟在後面不斷地奔跑,玩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出幼兒園去馬路邊、谷城公園、街心花園尋找更多不同形狀的樹葉,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發現秋天的變化。

內容與要求:

在找找,玩玩過程中關注樹葉的變化,並能運用樹葉展開想像。產生親近,愛護樹木的情感。

相關經驗:

數——感知形狀的大、小,數量的多,少。

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自然物。

語言——欣賞散文中優美的語句,並按自己的想像改編。

音樂——感受音樂節奏快慢的`變化。

二、小蟲子的聚會

在一次外出找落葉的過程中,小朋友發現許多的小螞蟻在樹幹上爬來爬去,忙著搬運糧食。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和大樹做朋友呀!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圖書區內創設了一個「迷你昆蟲館」。館內有我們共同收集的昆蟲書籍和昆蟲模型。聽!孩子們又聚在一起討論了:「瓢蟲的身上有星星。」「有六顆星」「不對,有七顆星,是七星瓢蟲」…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將發現的內容表現出來,並預設出孩子喜歡的學習活動內容呢?我根據中班孩子愛想像的特點,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景性、游戲性和創造性的活動:迷你昆蟲館、 瓢蟲運動會、小蟲子的聚會。並在預設時給幼兒保留了很大的生成空間。

主要內容與要求:喜歡觀察昆蟲,關注它們不同的特徵。願意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昆蟲的感受。

三、超級水果吧

又是一個水果豐收的秋天。一提起水果,我們似乎很容易從水果「品種的多」,「味道的好」上去設計活動。於是從收集水果到吃水果,一切活動都在成人安排的真實場景中進行。雖然孩子們的體驗是愉悅的,但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的提升?又得到了哪些經驗的挑戰卻被我們忽視了?我們是否可以從幼兒生活中已經非常熟悉的范圍里跳出來,換一種角度去思考,例如:通過水果自助餐的環境感受水果品種的多,色彩的美;通過切開水果看一看,觀察果核不同的分布狀態,感受水果的不同。帶著這個想法,我嘗試著藉助吃水果這樣一種真實的情景來為孩子們的學習服務,在水果自助餐、摘果子、做水果蛋糕等活動中積極給予幼兒認知上的挑戰。

主要內容與要求:在與環境、同伴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果子品種的豐富性、特徵的多樣性,體驗果子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