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好蛋糕和分配蛋糕的要求
说到蛋糕,人们不陌生。家里有小孩子或老人过生日,一般少不了要从蛋糕店定制或购买一个或大或小的蛋糕。当大家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庆贺生日者怀着美好的祈愿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后,便要将蛋糕分切给在场的每位祝福者品尝,以表谢意。这里所说的“蛋糕”是对生日蛋糕的引申和比喻,做“蛋糕”比喻发展经济,分“蛋糕”比喻社会财富的分配。
共享发展,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基础上,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理念的完善。
做大“蛋糕”是前提,是基础,只有把“蛋糕”做大,群众提高生活、增加收入、改善居住、扩大就业等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分好“蛋糕”是目的,是动力,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做大“蛋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㈡ 蛋糕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平均分配而不按照等级观念来划分
不是这样的;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能会被平均分配;
1、等级最高的去切蛋糕,但是最后1个拿蛋糕;
2、等级最低的人先去选择蛋糕。。。。
3、等级高的人为了最后1个拿的蛋糕不是最小的,会尽量把蛋糕切的一样大!
㈢ 自己在家里做蛋糕怎么分配材料
用微波炉做海绵蛋糕
所需材料:
低筋面粉 ... 150g
细白糖 ... 100g
鸡蛋 ... 3个
发粉 ... 1大匙
鲜奶 ... 1/3杯
沙拉油 ... 4大匙
作法步骤:
取三个三蛋糕模型,内面抹油,薄撒面粉备用。
将鸡蛋打成蛋液后,慢慢加入细白糖,充分搅打至发泡。
面粉过筛后,连同发粉、鲜奶、沙拉油慢慢倒入蛋液中,以橡皮刀轻轻搅拌均匀,分置三个模型中,如有气泡则轻敲模型。
每个蛋糕以强微波烘烤3分钟即成。
备注:
1.海绵蛋糕烘烤好后,应立即取出,并以垂直方向轻摔模型,如此蛋糕才不会塌陷且较容易取出。
2.食用时,可依各人喜好淋上少许蜂蜜或果酱。
大理石蛋糕
<材料>4个份
低筋面粉---------- 20g
砂糖---------------- 2大匙
蛋------------------- 1个
香草精------------- 少许
可可粉、水------- 各1大匙
<作法>
1.面粉、砂糖和可可粉分别过筛。
2.将砂糖、蛋和香草精倒入碗里,隔水加热到摸起来微温后用电动蛋器打到2分发。接着移开热水继续搅拌到材料完全冷却为止。*如果是用手动的打蛋器隔水加热搅拌,空气会跑进蛋内,很快就会冒出气泡,等颜色转白后即可移开热水,继续以下的步骤。
3.面粉过筛(A),再用打蛋器将之拌匀(B)。
4.可可粉和水倒进另一个碗内,搅拌均匀。
5.将3的一半材料倒入4的碗里拌匀(C)。
6.将双色面糊倒入四个做杯子蛋糕用的铝箔杯中(D),轻轻混拌一下。
7.沿微波炉(600瓦)的旋转架排成一圈,中间不要放,然后盖上烤盘纸加热1分钟。过30秒后再取出。如果是500瓦的微波炉,可多加热20秒。
用微波炉做蛋糕!(不需要蛋糕粉)
材料:面粉 100克 干酵粉5克 砂糖30克 黄油45克 牛奶1大勺 奶油香精数滴
1:首先 把鸡蛋和砂糖混合 用打蛋器用力打出泡沫 觉得有厚重感了就可以了
2:将面粉,发酵粉 黄油(事先用微波炉加热融化) 牛奶和奶油香精 一起放进蛋液 用力搅拌均匀
3:把搅拌好的面糊 倒入容器(事先请用黄油擦一遍 才不会沾底) 表面
抹平 然后轻轻的用保鲜膜盖住 放入微波炉加热 期间不时的用竹签刺入
直至竹签上不再沾有液体 就表明已经烤成功了
4:取出烤好的蛋糕 按自己的喜好用鲜奶油 和水果装饰 就可以了
我按照这种方法作了两次,还不错,不过我换了一下,把面粉和干酵母粉换成了自发粉,用水而不是用牛奶。而且没有盖保鲜膜,我觉得保鲜膜的温度过高不好。
注意蛋糕熟了以后体积膨胀很大,容器要留有比较大空间。
可以在面糊中加上葡萄干或者枣泥等等。
㈣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说明当前我们应如何把蛋糕分好
什么叫分好蛋糕?怎么分好蛋糕?第一,分好蛋糕不是搞平均主义、人人分得相等的一块,而应是根据各自在做蛋糕中的贡献分得相应的一块;第二,缩小收入差距不是不要差距,合理的、与贡献差距相一致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第三,在
中分好蛋糕,就要贯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随着
的提高适时增加职工收入,规范国有企业高管的收入;第四,在私营和
中分好蛋糕,就要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处理好
与工资的分配关系;第五,从总的框架来讲,要把蛋糕切分为三大块——企业一块、职工(劳动报酬)一块、国家一块,现在的问题是职工的一块偏小,所以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
中的比重;第六,提高劳动报酬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只重行政命令,而应根据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状况,提出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并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起来;第七,分好蛋糕重在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对低收入者来说应重在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和劳动绩效来增加收入,不能仅仅在不变的劳动绩效和既有的蛋糕
上不断增大自己的一块;第八,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
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㈤ 如何实现平等的分蛋糕
事实上,对于两个人分蛋糕的情况,经典的“你来分我来选”的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即使双方对蛋糕价值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也没关系。首先,由其中一人执刀,把蛋糕切分成两块;然后,另一个人选出他自己更想要的那块,剩下的那块就留给第一个人。由于分蛋糕的人事先不知道选蛋糕的人会选择哪一块,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标准)把蛋糕分成均等的两块。这样,不管对方选择了哪一块,他都能保证自己总可以得到蛋糕总价值的 1/2 。
不过,细究起来,这种方法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对于分蛋糕的人来说,两块蛋糕的价值均等,但对于选蛋糕的人来说,两块蛋糕的价值差异可能很大。因此,选蛋糕的人往往能获得大于 1/2 的价值。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蛋糕表面是一半草莓一半巧克力的。分蛋糕的人只对蛋糕体积感兴趣,于是把草莓的部分分成一块,把巧克力的部分分成一块;但他不知道,选蛋糕的人更偏爱巧克力一些。因此,选蛋糕的人可以得到的价值超过蛋糕总价值的一半,而分蛋糕的人只能恰好获得一半的价值。而事实上,更公平一些的做法是,前一个人得到所有草莓部分和一小块巧克力部分,后面那个人则分得剩下的巧克力部分。这样便能确保两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半多一点的价值。
但是,要想实现上面所说的理想分割,双方需要完全公开自己的信息,并且要能够充分信任对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难做到的。考虑到分蛋糕的双方尔虞我诈的可能性,实现绝对公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公平”下一个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定义。在公平分割 (fair division) 问题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公平原则叫做“均衡分割” (proportional division) 。它的意思就是, 如果有 n 个人分蛋糕,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了整个蛋糕至少 1/n 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
来分我来选”的方案是公平的——在信息不对称的场合中,获得总价值的一半已经是很让人满意的结果了。
如果分蛋糕的人更多,均衡分割同样能够实现,而且实现的方法不止一种。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每个已经分到蛋糕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更小的等份,让下一个没有分到蛋糕的人来挑选。具体地说,先让其中两个人用“你来分我来选”的方法,把蛋糕分成两块;然后,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三份,让第三个人从每个人手里各挑出一份来;然后,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四份,让第四个人从这三个人手中各挑选一份;不断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选完自己的蛋糕。只要每个人在切蛋糕时能做到均分,无论哪块被挑走,他都不会吃亏;而第 n 个人拿到了每个人手中至少 1/n 的小块,合起来自然也就不会少于蛋糕总价值的 1/n 。虽然这样下来,蛋糕可能会被分得零零碎碎,但这能保证每个人手中的蛋糕在他自己看来都是不小于蛋糕总价值的 1/n 的。
还有一种思路完全不同的分割方案叫做“最后削减人算法”,它也能做到均衡分割。我们还是把总的人数用字母 n 来表示。首先,第一个人从蛋糕中切出他所认为的 1/n ,然后把这一小块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可以选择直接把这块蛋糕递交给第三个人,也可以选择从中切除一小块(如果在他看来这块蛋糕比 1/n 大了),再交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每个人拿到蛋糕后都有一次“修剪”的机会,然后移交给下一个人。规定,最后一个对蛋糕大小进行改动的人将获得这块蛋糕,余下的 n - 1 个人则从头开始重复刚才的流程,分割剩下的蛋糕。每次走完一个流程,都会有一个人拿到了令他满意的蛋糕,下一次重复该流程的人数就会减少一人。不断
这样做下去,直到每个人都分到蛋糕为止。
第一轮流程结束后,拿到蛋糕的人可以保证手中的蛋糕是整个蛋糕价值的 1/n 。而对于每个没有拿到蛋糕的人来说,由于当他把蛋糕传下去之后,他后面的人只能减蛋糕不能加蛋糕,因此在他看来被拿走的那部分蛋糕一定不到 1/n ,剩余的蛋糕对他来说仍然是够分的。在接下来的流程中,类似的道理也同样成立。更为厉害的是,在此游戏规则下,大家会自觉地把手中的蛋糕修剪成自认为的 1/n ,耍赖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分蛋糕的人绝不敢把蛋糕切得更小,否则得到这块蛋糕的人就有可能是他;而如果他把一块大于 1/n 的蛋糕拱手交给了别人,在他眼里看来,剩下的蛋糕就不够分了,他最终分到的很可能远不及 1/n 。
这样一来,均衡分割问题便完美解决了。不过,正如前面我们说过的,均衡条件仅仅是一个最低的要求。在生活中,人们对“公平”的概念还有很多更不易形式化的理解。如果对公平的要求稍加修改,上述方案的缺陷便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种情况:如果 n 个人分完蛋糕后,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分得了至少 1/n 的蛋糕,但其中两个人还是打起来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不同的人对蛋糕各部分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同,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自己已经分到了至少 1/n 份,但在他看来,有个人手里的蛋糕比他还多。看来,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平,至少还有一层意思——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蛋糕都没我手里的好。在公平分割理论中,我们把满足这个条件的分蛋糕方案叫做免嫉妒分割 (envy-free division) 。
免嫉妒分割是一个比均衡分割更强的要求。如果每个人的蛋糕都没我多,那我的蛋糕至少有 1/n ,也就是说满足免嫉妒条件的分割一定满足均衡的条件。但反过来,满足均衡条件的分割却不一定是免嫉妒的。比方说, A 、 B 、 C 三人分蛋糕,但 A 只在乎蛋糕的体积, B 只关心蛋糕上的草莓颗数, C 只关心蛋糕上的巧克力块数。最后分得的结果是, A 、 B 、 C 三人的蛋糕体积相等,但 A 的蛋糕上什么都没有,B 的蛋糕上有一颗草莓两块巧克力,C 的蛋糕上有两颗草莓一块巧克力。因此,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都获得了整个蛋糕恰好 1/3 的价值,但这样的分法明显是不科学的—— B 、 C 两人会互相嫉妒。
之前我们介绍的两种均衡分割方案,它们都不满足免嫉妒性。就拿第一种方案来说吧,如果有三个人分蛋糕,按照规则,首先应该让第一人分第二人选,然后两人各自把自己的蛋糕切成三等份,让第三人从每个人手中各挑一份。这种分法能保证每个人获得至少 1/3 的蛋糕,但却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三个人从第二个人手中挑选的部分,恰好是第一个人非常想要的。这样一来,第一个人就会觉得第三个人手里的蛋糕更好一些,这种分法就不和谐了。
㈥ 如何公平分配"蛋糕
两个人分的话 ,一个人指定切的位置,切完后另一个人选。
㈦ 初三政治既要把蛋糕做好,又要做大,必须贯彻哪一经济发展战略,要把蛋糕分好,必须完善哪些制度
一、要把蛋糕做好,又要做大,必须贯彻哪一经济发展战略?
一句话:必须贯彻 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战略。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与分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促进生产。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分配就没有可靠的物质基础;没有合理分配,增长也会缺乏持久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蛋糕做好,又要做大,就必须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合理调节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理顺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把蛋糕分好,必须完善哪些制度?
1、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5、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加快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上述论断,集中反映出了我党在新时期科学的分配观、公平观、效率观,那就是“效率与公平兼顾”,通俗地说,“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㈧ 如何分蛋糕的确是个问题
“分蛋糕”故事尽管有意思,但其最后的结论可能仍然是“老生常谈”:政府给市场套上“笼头”,民主又给政府套上“笼头”,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
关于“如何分蛋糕”,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个老话题,产生的文字无数,以至于我本人对这一话题都有些“倒胃口”,因为我以为这一话题几乎再也没有深挖的余地。不过,最近读了德博拉·斯通(Deborah Stone)所着《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Policy Paradox:The Art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中文版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关于分蛋糕的案例,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并且有了自己的新想法。
我们知道,分配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关切。斯通教授在美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颇具盛名,就在于她最充分地论证了任何一项政策都面临不同利益与价值观的冲突,她将其称为“悖论”——比如常常在实现公平的目的下制造新的不公平;而决策者所要做的就是平衡冲突,解决悖论。在其着作中,她“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带了一块大蛋糕进课堂,午餐时分给来上她的公共政策课的学生。按常规,清点好了学生数,然后把蛋糕按人数平均切开,再分给每一个人。但她没有料到,她这种分蛋糕的方案竟然受到了各种抗议。限于篇幅,我这里仅介绍三种人是如何挑战斯通教授方案的:
首先是来自经济学系的学生,他们提出的主张是:老师只要给每人一把叉子,让他们自己去吃就行了,老师不用管,因为每个人一开始都是拿一把叉子面对同样一块蛋糕,表明初始资源分配是平等的;至于谁吃得多少,那就看谁能抢。公共政策系有学生提出的方案完全不同于经济学系学生。公共政策系学生认为,老师分蛋糕之前,在总共三道菜的午餐中,有些学生要了两份虾子鸡尾酒,有些学生要了两份烤牛排,以至于有些学生只能吃到花椰菜。所以,老师这块蛋糕应该作为补偿分给那些只吃到了花椰菜的学生。后来这事传到了政治学系主任耳中。主任塞给斯通一张便条,提出以后分蛋糕的时候应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本科生分给蛋糕屑;研究生教学助理分给一口;讲师分给一薄片,副教授分给一块,教授分给一块外加奶油,系主任分给一块外加奶油,并提供麻布餐巾服务!
我们社会现在面临的真正难题是:竞争、公平与秩序到底哪个重要?因为竞争并不能保证公平,秩序也许可以推进公平,但一方面可能会扼杀竞争带来的活力,另一方面秩序维护者本身可能制造更大的不公平。也正因此,经济学家、公共政策专家与政府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时往往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政府常以公平的名义主张秩序,但经济学家警告说政府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公共决策专家一方面担心经济学家提供的靠“自然法则”进行“优胜劣汰”的药方会有不人道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担心政府伸向“看不见的手”的是只黑手。
不过,从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晚近一些成果看,斯通的故事还有很大发挥余地,而且其中可能蕴含着解决上述难题的思路。
首先,经济学系学生方案更多体现的是芝加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精神——不需要权力干预,任由经济主体自由竞争——但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旨趣相去甚远,后者的主张是:政府制订规则下的竞争。因此,如果是凯恩斯或萨缪尔森,他们提出的方案更可能是:假定考试能够代表经济主体的“市场能力”,而老师代表“政府管理者”,那么,应该由老师监控下组织一次公平考试,然后按考试成绩的优劣决定分配蛋糕的分量;但即使是考得最不好的人,也能保证分到一小块蛋糕。应该说,这一方案基本兼顾了竞争与公平。
不过,新的问题产生了:在众多方案中,“凯恩斯式方案”只是一种,谁能决定这一“最不坏”的方案能够被使用呢?如果按“阿罗定律”,在众多不同口味不可调和的时候,一个最高权威的擅自决定尽管并不好,但却是需要的。因此,熟稔这一理论的人可能会提出:既然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谁都无法说服谁,那么系主任有权决定分蛋糕方案。
但是,更大的麻烦在于:当把方案决定权赋予系主任时,系主任拿出的方案不仅不是“凯恩斯式”,而且连“芝加哥方案”的“起点公平”都没有,而是直接按权力大小把蛋糕分了。这一局面就是新制度学派上所谓的“诺斯悖论”:为了维持秩序,我们需要政府足够强大;但一旦政府真强大到这个程度,掌握政府的官员可能会滥用这种强大的权力。社会该如何避免这一局面呢?
此时可能轮到布坎南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粉墨登场了:我们早知道官员也不过是追求自利的经济人,只有依靠“外部制衡结构”才能避免追求自利的官员在使用权力的方向上符合全体纳税人的利益,这种“外部制衡结构”就是现代式民主宪政!惟其如此,“蛋糕的分法”不仅能够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能够基本保证公正。
这样看来,斯通的“分蛋糕”故事尽管有意思,但其最后的结论可能仍然是“老生常谈”:政府给市场套上“笼头”,民主又给政府套上“笼头”,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
㈨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我们如何把蛋糕分好
什么叫分好蛋糕?怎么分好蛋糕?第一,分好蛋糕不是搞平均主义、人人分得相等的一块,而应是根据各自在做蛋糕中的贡献分得相应的一块;第二,缩小收入差距不是不要差距,合理的、与贡献差距相一致的收入差距是必要的;第三,在公有制经济中分好蛋糕,就要贯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适时增加职工收入,规范国有企业高管的收入;第四,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分好蛋糕,就要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处理好企业利润与工资的分配关系;第五,从总的框架来讲,要把蛋糕切分为三大块——企业一块、职工(劳动报酬)一块、国家一块,现在的问题是职工的一块偏小,所以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六,提高劳动报酬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只重行政命令,而应根据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状况,提出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并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起来;第七,分好蛋糕重在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对低收入者来说应重在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和劳动绩效来增加收入,不能仅仅在不变的劳动绩效和既有的蛋糕存量上不断增大自己的一块;第八,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