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蛋糕冷藏柜把温度调到多少度合适
夏季冷藏柜温度调节:
夏季环境温度高时,应打在弱档2-3档使用。
原因:在夏季,环境温度高,而此时箱内温度每下降1度都很困难,通过箱体保温层和门封冷量散失也会加快,这样就会出现开机时间很长而停机时间却很短。
这样就会导致压机在高温下长时间的运行,加剧了活塞与气缸的磨损,电机线圈漆包线的绝缘性能也会因高温而降低,耗电量也会急剧上升,即不经济又不合理。
若此时改在打弱档(2.3),就会发现开机时间明显变短,停机时间加长,这样即节约了电能,又减少了压缩机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所以夏季高温时就将温控器调到弱档。
冬季冷藏柜温度调节:
冬季一般档位要打到4档以上适用。
原因是:冷藏柜只有一个冷藏室温控器来控制冷藏和冷冻的温度,因冷藏温度技术要求控制在0~10度之间,而一般在冬季冷藏环境比较低,冷藏很容易到达设定的温度,如果设定温度过高,容易产生冰箱开机时间短导致冷冻制冷效果达不到。
而冬季如果环境温度低,主要是要保证冷冻的制冷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6度,调到5档,低于10度,就可以调到6或7档。有时由于环境温度太低,如0~5度,档位调低后冷藏冻东西,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把食品放在冰箱外部存放。
(1)个旧储缘蛋糕店在哪里扩展阅读:
冷柜的保养方法
1、摆设柜应放在平坦地面上冷柜,虽然使用环境较好。不可横卧。放置摆设冷柜的室内环境应通风良好、干燥、顶部离天花板在 50cm 以上冷柜,左右两侧离其他物件 20cm 以上冷柜,面前离其他物件 20cm 以上。
2、新购买或搬运后的摆设柜应静置 2 至 6 小时后再开机。使用前,先进行 2 至 6 小时空柜通电运行停机后不可立即启动,需等待 5 分钟以上,以免烧坏压缩机。 一般冷柜的温控器的档位需根据季节、环境温度、使用情况来适当进行调整。
3、夏季温控器置于 5" 或 6" 较为合适;春、秋季,温控器置于 3" 或 4" 较为合适。冷柜使用时,应尽量减少开门次数,缩短存取食品的时间。热的食品需冷却到室温后方可放入冷柜。对于间冷式 风冷冷柜,保管食品时,食品不要离出风口太近。
4、对于直冷式冷柜,当结霜厚度达 5 毫米时,需进行人工除霜。日常维护:定期清扫压缩机和冷凝器。定期对冷柜进行清洁 每 2 个月至少 1 次 清洁冷柜时先切断电源,用中性清洗剂和水轻轻擦洗,然后蘸清水将清洗剂拭去。
5、不可用洗衣粉、去污粉、滑石粉、碱性洗涤剂、天那水、开水、油类、刷子等清洗摆设柜。冷柜长时间不使用时,应拔下电源插头,将冷柜内擦拭干净,待柜内充分干燥后,将柜门关好。
冷天停用的电冷柜,至少一个月应通电1-2次,使冰箱运转10分钟。同时在初次停机时,一定要彻底维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夏天冰箱温度设置多少度合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冷柜
⑵ 储缘堂桃木剑要怎么用它
就是要在吉时悬挂,挂的方位可以叫大师给你推算一下,一般都是挂在客厅门上或者是墙上。
⑶ 云南个旧县卡房锡铜矿床
一、大地构造单元
本矿床位于个旧断褶束内,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最西段的三级构造单元。盖层沉积包括泥盆系—三叠系,但以中三叠统坳陷最深,燕山运动是最重要的盖层褶皱和成矿时期。板块学派认为本区处于环太平洋造山带与特提斯造山带的交接处。地质力学学派将本区认作云南山字型的前弧,并受越北古陆反射弧的复合。
二、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紧靠个旧老厂锡铜矿床之南,区域地层请参阅老厂锡铜矿中表2-104,卡房本部主要出露个旧组的下部卡房段。其详细划分为6层,主要锡铜矿体赋存于第1层(
但与老厂、松树脚、马拉格等不同的是,卡房矿区于
(二)构造
紧靠南北向的个旧断裂东侧,由两条东西向断层(老熊硐断层、仙人硐断层)所夹持。该两断层延长都在10km左右,深切达花岗岩体。它们既是卡房矿区3个矿段(新山、鸡心脑、龙树脚)的分隔断层,有的还是直接容矿断层。区内次级背斜呈北东向,但产状平缓,地表出露新山花岗岩株沿背斜轴部侵位。更次一级短轴背、向斜轴向为北西,其倾伏端恰为北东连线。
(三)侵入岩
卡房的花岗岩株地表只出露于新山,面积约0.3km2。物探反映深部与老厂岩体相连,称“老卡岩体”,总面积40km2。有关个旧地区花岗岩类的分期、分异演化、岩石系列、成岩环境等请参阅老厂锡铜矿有关部分。在此仅补列从燕山早期到燕山晚期中阶段两类花岗岩(混染型、侵入型)代表性岩体的一些参数对比,从中可见卡房花岗岩母岩的若干特征(表2-104)。
老卡岩体以灰白色细中粒等粒状或含斑浅色花岗岩为主体,广泛穿插有微晶花岗岩、细晶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细晶岩、煌斑岩、钠长石岩、钾长石岩等岩脉。由于后期改造强烈,形成规模很大的白岗岩,最大厚度达百余米。浅色花岗岩石英含量高达30%~40%;钾长石主要为中等微斜长石,含量35%;斜长石为钠—更长石,含量30%;黑云母很少,一般2%~3%。花岗岩类普遍受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黄玉化、沸石化。
表2-104个旧地区两类花岗岩特征简表Table 2-104Characteristics of two-kind granites in Gejiu district(据戴福盛)(after Dai Fusheng)
副矿物含量少,一般<0.1%,主要为锆石、磷灰石、榍石,偶见独居石、磷钇矿。
老卡岩体中的淡色花岗岩中其微量元素平均值(10-6)为:Sn 27、W 13.91、Be 9.6、Nb 57.66、Ta 13.51、TR2O32 78、Zr 103.64、Cu 22.33、Pb 91、Zr 43、Li 200.93、Rb 1033、Sr 230、U 31.16、Th 29、B 30、F 2500,普遍高于一般花岗岩平均值和本区早期的混染型斑状花岗岩。
(四)次火山岩
变辉绿岩以超浅成岩床状贯入于个旧组下部的卡房段,厚数米至20余米,出露范围不大。虽然个旧组内也无火山岩报导,但相邻的开远、富宁、丘北等相邻区比较,卡房矿区的变辉绿岩很可能是中上三叠统火山旋回的次火山相超浅成贯入体,并提供了铜质的部分来源。据统计,老卡岩体有关的铜矿储量占个旧地区的73%,而空间上与卡房变辉岩体密切相关的铜矿约占8.7%。
三、铜矿床地质
(一)矿体特征
卡房矿区有三种矿体群:一是产于花岗岩蘑菇状突起舌下凹陷带的夕卡岩中铜锡矿;二是变辉绿岩中铜金矿;三是东西向陡倾斜断裂中的锡多金属矿。前两者集中分布于新山矿段(图2-153、图2-154),后者以龙树脚矿段为代表。
图2-153卡房新山矿段平面(投影)示意图(约1∶2万)Fig.2-153Schematu level plan of of Xinshan ore block in Kafang(据黄廷燃)(after Huang Tingran)
1—层间硫化物;2—接触带硫化物;3—层间氧化物;4—花岗岩株(地表出露);5—背斜;6—向斜;7—断裂
图2-154卡房新山矿段剖面示意图(1∶2万)Fig.2-154Diagrammatic sketch of profile of Xinshan ore block in Kafang(据黄廷燃)(after Huang Tingran)
1—花岗岩株(地表出露);2—变辉绿岩;3—夕卡岩;4—砂锡矿;5—锡矿;6—铜矿;
新山矿段有主要矿体4个。由于花岗岩顶部突出似一蘑菇状,故连接正常接触带与蘑菇状岩盖则有4种产出部位,产出有4种形态不同的矿体:
(1)盖顶矿体:岩盖顶部平坦,突起部位矿体呈厚大的透镜状,长200m,宽40m,厚5~40m。以铜为主,属氧化矿石。平均含铜1.19%,含锡0.08%。
(2)盖下底缘矿体:岩盖下盘接触处的夕卡岩铜锡矿体,硫化矿石为主,长200m,厚1~20m,仍以Cu为主,平均含铜1.39%,含锡0.1%~0.3%。
(3)颈部矿体:连接岩盖与正常接触带之间的硫化物矿体,矿体状如燕尾状分支多。宽30~80m,厚1~10m。以铜为主,锡次之。
(4)正接触带矿体:沿花岗岩株主接触面起伏,厚度较薄,扁豆状为主。铜品位一般1.0%左右。类似于新山矿段的金光坡矿段则以主接触带部位成矿为主,共8个矿体,最长650m,宽100~500m,厚0.7~2m构成似层状。平均含铜1.16%,含金0.32%。
另外,新山矿段产于变辉绿岩中的铜金矿体,顺层透镜状,规模不大。含铜1.34%,含金1.57×10-6。作为东西向断层直接容矿的龙树脚矿段,圈定有13个矿体,最长3800m,平均厚1.91m,不含铜,仅含铅、锡,铅平均品位3.77%,锡品位0.84%。
(二)矿石矿物组分
硫化矿石分磁黄铁矿硫化物矿石和毒砂硫化物矿石。前者在个旧各矿区普遍存在,后者只在卡房发育。磁黄铁矿硫化物矿石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锡石、白钨矿、自然铋、铁闪锌矿组成;脉石矿物有黑云母、萤石、石英、方解石、绿泥石、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方柱石。毒砂硫化物矿石由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锡石组成;脉石矿物有萤石、黑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透辉石及次生的葱臭石。
(三)矿石结构构造
一般分细脉浸染的夕卡岩和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两种。细脉和散点浸染状多为黄铁矿,黄铁矿以不等粒状分布于磁黄铁矿中;块状矿石多由磁黄铁矿组成。在块状粗粒结构的毒砂硫化物中,毒砂结晶完整而粗大,锡石粒度达1~5mm,并呈棱柱状、膝形双晶。条带状构造,由锡石硫化物与夕卡岩矿物互成条带。
(四)矿石伴生有益组分
除Cu、Sn外,新山矿段和金光坡矿段伴生的WO3平均0.13%~0.23%、Bi 0.12%~0.16%、Mo 0.08%、Pb1.7 5%、Ag 20.64×10-6、Au 1.87×10-6。主金属及伴生元素选矿效果很好,属易选矿石。入选原矿含铜1.515%,浮选后铜精矿品位达19.85%,尾砂含铜0.15%,选矿回收率88.55%。
(五)近矿围岩蚀变
刘锦新、李希
熊秉信指出,卡房白沙冲的石英电气石脉穿切花岗岩时,脉壁出现云英岩化;当石英矿脉穿切硫化物时,脉壁出现绢云母化。另外,绿泥石化、硅化、菱锰矿化、褪色也经常出现,惟强度不等。
(六)矿床物化探异常
区域重力低异常对于圈定隐伏花岗岩体的规模、形态有重要意义。个旧地区重力异常达—180×10-5m/s2以上。卡房矿区花岗岩主要隐伏于地下,也达—170×10-5m/s2。其异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水平梯度变化较大,一般每公里0.6×10-5~1.5×10-5m/s2。由于花岗岩不具磁性,而夕卡岩及磁黄铁矿硫化物矿石具弱磁性,因此环带状低磁(航磁、地磁)的出现值得注意。卡房地区一般具18~30nT以上的异常。
电测深剖面出现50~1000Ω·m的低阻区,是个旧地区确定隐伏花岗岩起伏的有效手段。卡房地区水系,土壤金属量测量中出现较强的Sn-Cu-Pb-Zn-As异常。包括卡房在内,个旧各矿床都是锡石、白钨矿等重砂矿物高值区。
四、成矿条件
(一)稳定同位素
(1)硫同位素:老卡岩体有关的矿床δ34S值变化在—1.8‰~+8.3‰。但比较而言,卡房锡铜矿的众值更集中于+2‰~+3‰,反映出硫主要来自地壳深部,以岩浆源为主,有少量外生硫的混入。
(2)氢氧同位素:卡房花岗岩岩体中包体的δD值测定为—77‰~—95‰,与个旧东区的马拉格δD为—95‰相近,也类似于个旧西区龙岔河、神仙水岩体的—58.5‰~—99‰。
卡房矿区4件花岗岩δ18O平均值+11.93‰,与老厂(+11.85‰)和马拉格(+11.12‰)十分接近,略高于龙岔河(+7.82‰)和神仙水(+9.50‰)。
氢氧同位素值特征反映卡房成矿物质来自大陆壳层,比个旧西区还富180,表示岩浆重熔更均一,混染程度更低。
(3)铅同位素:卡房龙树脚矿段铅同位素测定值为:206Pb/207Pb1.182,206Pb/204Pb18.67,207Pb/204Pb 15.80,208Pb/204Pb40.29,与老厂锡铜矿十分接近。一是反映出卡房矿床矿石异常铅稍高,说明燕山晚期成矿花岗岩钍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二是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的深熔岩浆外,尚有一部分围岩同化混染的外来铅。这点认识也与硫同位素结果一致。
(二)流体包裹体及花岗岩成岩成矿温度
卡房矿区缺少包裹体的系统研究,在此仅引述汪志芬对个旧地区的一些综合资料。马拉格花岗岩包裹体均一温度>800℃;老厂云英岩化花岗岩包裹体爆裂温度为630℃,中粒花岗岩包裹体爆裂温度615℃;神仙水岩体成岩包裹体的均一温度620~720℃。鉴于卡房与老厂属同一阶段侵位的岩体,其成岩温度约610~630℃,是个旧地区相对较低者。
对成矿有关包裹体取得的测温数据如下:老厂从成矿岩体中测定包裹体爆裂温度310~360℃,伟晶岩为411℃,云英岩为348℃,绿柱石长石脉为335℃;早期夕卡岩包裹体均一温度425~426℃;锡石硫化矿中萤石均一温度296~388℃;老厂硫化矿中锡石爆裂温度355℃;卡房、龙树脚等以铅锌为主的矿体,其锡石包裹体测温出现300~375℃、275~290℃两个区间。概言之,卡房锡铜矿床主体的接触带锡石硫化物矿床成矿温度以300~390℃为主,而裂隙充填的锡多金属矿体成矿温度为275~290℃。个旧地区包裹很小,含盐度变化大。少数样品包裹体盐度w(NaCl)为5.7%~26.3%。
(三)成矿条件分析
(1)卡房锡铜矿体主要集中于中三叠统个旧组下部的卡房段,尤其是卡房段的
(2)卡房锡铜矿与个旧地区其他矿床不同之点在于铜、金富集浓度高,变辉绿岩床在花岗岩接触带的出现以及变辉绿岩床内形成矿体等,表明在成矿花岗石侵位前,基性岩浆的次火山活动为钼、金的来源作了一定储备。
(3)成矿花岗岩是燕山晚期较后的产物,其演化程度高、酸度高、挥发分丰富,中深成环境有利于夕卡岩带的发育。卡房矿区不同于老厂具有相对开放成矿环境所形成矿床的多样性与完整的垂直分带,也不同于松树脚具有比较封闭成矿环境形成环带状厚大锡石硫化物矿床,它的特点是蘑菇状岩盖突起。岩株顶部向四周呈舌状伸出,岩盖之下的岩颈形成狭窄通道,这些次级复杂形态使矿体形态变化多样(图2-155)。
(4)卡房矿区以SN向的个旧断裂和两条NW向断层(老熊硐、仙人硐)作为边界断裂。在这交切块体上,盖层的NE向及NW向褶曲仍然以短轴倾伏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缓倾斜的波状层间滑脱(剥离、穹状隆起)与陡倾斜的导矿、容矿断层(以龙树脚为代表)相互配合极有利于热液的上升与聚集。
(5)在成矿建造上,卡房有4个特点:①是较个旧其他矿床,夕卡岩白钨矿建造更发育,这些夕卡岩矿石在卡房白沙坡由于风化作用还形成砂矿;②是毒砂硫化物型的矿石在卡房比较发育;③是夕卡岩硫化物矿床中萤石的储量比例高,松树脚为1∶9.7,老厂为1∶13.5,卡房新山达1∶31.6,说明成矿挥发分中氟占重要地位;④是金、铜的丰度高,构成独立的铜金矿体。
(6)在成矿阶段划分上,卡房矿区虽在白沙坡有伟晶岩型绿柱石、锡石矿脉,也有云英岩型的小型锡矿体,但主矿床主要包括3个成矿阶段。即接触变质及岩浆期锡的氧化物阶段,形成夕卡岩白钨矿建造,成矿温度约为400~426℃;硫化物阶段,早期形成富含萤石的毒砂硫化物建造和磁黄铁矿硫化物建造,以富铜、金为特征,成矿温度300~390℃,晚期形成铅锌硫化物建造,以富银、锡等特征,如龙树脚矿段出现成串分布的囊状、柱状富锡矿体,成矿温度约275~290℃;最晚的碳酸盐阶段,只有小的矿体或矿化。
(7)卡房锡铜矿床无疑属于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锡石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无大的异议。但有些研究者对独立的铜金矿体,强调变辉绿岩的成矿作用。
图2-155卡房岩体形态及接触带矿体图Fig.2-155Profile of the shape and contact of Kafang intrusion
1—辉绿岩;2—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3—淡色花岗岩;4—个旧组卡房岩性段;5—原生锡-铜矿体;6—氧化矿体
五、矿床模式和找矿标志
(一)矿床模式
卡房锡铜矿许多特点既与个旧地区其他矿床有别,也与滇东南地区的锡、钨、铜、铅锌、银矿床等不同,故在矿床类型式上单独命名为卡房式,作为滇东南地区与花岗岩浆有关的成矿系列中10种矿床类型式之一。
(二)找矿标志
(1)中三叠统个旧组,尤其是卡房段的分布区;
(2)印支期基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的超浅成贯入体;
(3)燕山晚期富锡、富挥发分的高侵位分异良好的花岗岩体;
(4)隐伏、半隐伏岩株的突出部位,特别是岩盖、岩盘、凹兜等岩体形态变异地段;
(5)EW向陡倾斜断层、NE向与NW向次级褶曲、多种构造有利配置的地段;
(6)夕卡岩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铁锰碳酸化、大理岩化、褪色带等多种蚀变发育的地区;
(7)低重力异常、环状中等-弱磁异常、电测深低阻带、Sn-W-Cu-Pb-Zn-Ag-As组合化探异常、重砂异常区;
(8)矿硐、炉渣、采矿废石、与古人采矿有关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