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图片 » 武装直升机蛋糕图片
扩展阅读
烤好的蛋糕为什么会脱层 2025-08-21 21:16:35
黄金蛋糕烤箱做法大全 2025-08-21 21:13:27
蛋糕店都需要什么水果 2025-08-21 21:12:08

武装直升机蛋糕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0-01 10:43:21

1. 卡-50武装直升机和卡-52武装直升机有哪些区别

米-28N的生存才能很强,驾驶座舱和机载设备能够抵御敌防空火力的攻击,完整契合俄罗斯将武装直升机作为“空中坦克”运用的准绳。该机具备在远间隔和复杂地形的状况下,先敌发现和先敌打击的才能,还具有20米以下超低空突防的才能。

2. 直升机图片和介绍

简介

直升机主要由机体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桨)、动力、传动三大系统以及机载飞行设备等组成。旋翼一般由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通过由传动轴及减速器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来驱动,也可由桨尖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驱动。目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

直升机的最大速度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使用升限可达6000m(世界纪录为12450m),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当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最大的是俄罗斯的米-26(最大起飞重量达56t,有效载荷20t)。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直升机相对飞机而言,振动和噪声水平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速度较低,航程较短。直升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原理

直升机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主发动机同时也输出动力至尾部的小螺旋桨,机载陀螺仪能侦测直升机回转角度并反馈至小螺旋桨,通过调整小螺旋桨的螺距可以抵消大螺旋桨产生的不同转速下的反作用力。

通过称为“倾斜盘”的机构可以调整直升飞机的旋翼的螺距,从而在旋转面上可以产生不同象限上的升力差,以此升力差来实现改变直升飞机的飞行方向,同时,直升飞机升空后发动机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转速下,控制直升飞机的上升和下降是通过调整螺旋桨的总螺距来得到不同的总升力的,因此直升机实现了垂直起飞及降落。

类型

螺距:指螺旋桨在自己本身根轴上的偏转角度,转速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螺距可以更有效的操纵螺旋桨的升力或推进力,甚至得到反推力或者反升力。

1单旋翼直升机

单旋翼带尾桨(DuctedFan)一个水平旋翼负责提供升力,尾部一个小型垂直旋翼(尾桨)负责抵消旋翼产生的反扭矩。例如,欧洲直升机公司制造的EC-135直升机。

单旋翼无尾桨(NOTAR)一个水平旋翼负责提供升力,机身尾部侧面有空气排出,与旋翼的下洗气流相互作用产生侧向力来抵消旋翼产生的反扭矩。例如,美国麦道直升机公司生产的MD520N直升机。

2双旋翼直升机

纵列式(Tandem)两个旋翼前后纵向排列,旋转方向相反。例如,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CH-47“支努干”运输直升机。

横列式(Transverse)两个旋翼左右横向排列,旋翼轴间隔较远,旋转方向相反。例如,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Mi-12直升机。

共轴式(Coaxial)两个旋翼上下排列,在同一个轴线上反向旋转。例如,前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武装直升机。

用途

直升机因为有许多其他飞行器难以办到或不可能办到的优势,受到广泛应用,直升机由于可以垂直起飞降落不用大面积机场主要用于观光旅游、火灾救援、海上急救、缉私缉毒、消防、商务运输、医疗救助、通信以及喷洒农药杀虫剂消灭害虫、探测资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世界直升机的队伍逐渐壮大。

武装直升机:装有武器并执行作战任务的直升机。亦称攻击直升机或强击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标,为运输直升机护航,也可与敌直升机进行空战。具有机动灵活,反应迅速,适于低空、超低空抵近攻击,能在运动和悬停状态开火等特点。多配属陆军航空兵,是航空兵实施直接火力支援的新型机种。武装直升机可分为专用型和多用型两种。专用型武装直升机是专门为进行攻击任务而设计的,其机身窄长,机舱内只有前后或并列乘坐的2名乘员(甚至1名乘员),作战能力较强;多用途武装直升机除用来遂行攻击任务外,还可用于运输、机降、救护等。反坦克作战是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用途之一,因此武装直升机又被称为“坦克杀手”;它与坦克对抗时,在视野速度、机动性及武器射程等诸方面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舰载武装直升机还可扩大舰艇或舰队的作战范围,增强作战能力。武装直升机一般携带机枪、航炮、炸弹、火箭和导弹等多种武器,最大平飞时速300千米以上,续航时间2-3小时。武装直升机广泛用于现代局部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

直升机基本上算是一种空中运输部队,它可以将2个部队搭载到行动范围上的任何一个方格之上,无论旁边是否有敌军部队。直升机只能运载步行部队—无法运载机械化部队。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原油以及橡胶才能生产直升机。

现代直升机的最早概念其实是来自于画家兼工程师的莱昂纳多·达芬奇,他在公元16世纪描绘了一台以螺旋桨驱动的飞行器。不过一直等到公元1939年时,第一台实用型的直升机才被设计出来。直升机比起固定翼飞行器来说有个独特的优点,就是它可以垂直起降,这使得直升机可以在无法建造跑道的狭窄地区中执行任务。在今日,直升机在民间运用为救援用运输工具,或是进行执法勤务。直升机在军事上的用途有许多种,由大型的运输机到人员运输机到移动迅速的飞行坦克不等,后者主要是担任由空中支援地面作战的角色。

图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B1%C9%FD%BB%FA&in=830&cl=2&cm=1&sc=0&lm=-1&pn=1&rn=1&di=838194224&ln=2000&fr=&ic=0&s=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B1%C9%FD%BB%FA&in=687&cl=2&cm=1&sc=0&lm=-1&pn=18&rn=1&di=2718123744&ln=2000&fr=&ic=0&s=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B1%C9%FD%BB%FA&in=24707&cl=2&cm=1&sc=0&lm=-1&pn=43&rn=1&di=4648079280&ln=2000&fr=&ic=0&s=0

3. 中国特警直升机怎么

首先画出个多边形,就像个盾牌一样,然后在这个“盾牌”里面画出驾驶室的玻璃,两边延伸画出飞机机翼。

一说起直升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现代一种重要的飞行器,广泛应用于旅游、医疗、救援、探测、战斗以及科研等领域,还有分成武装特警军用直升机、民用直升机两种。

4. 这是什么型号的直升机

台湾陆军的UH-1休伊直升机
UH-1休伊(Huey)型通用直升机,是美军在越战时期最着名的航空器,由着名的贝尔(Bell)飞机公司生产,同系列机在一九六三年就已经出现在越南地区支援军事任务,这种通用直升机,也是目前全世界使用国家最多的机型。乘员1人,装备T53-L-13涡轴式发动机,1X1400轴马力。可装载11-14名士兵,或1759公斤的货物。
技术数据:
主旋翼直径14.63米,
机长17.62,
机宽2.86米,
机高4.41米,
最大时速204公里,
实用升限3800米,
最大起飞重量4309公斤,
最大航程511公里。
继航时间2小时30分。
主要类别有:
UH-1H,陆军用。
HH-1H,空军救护型。
EH-1H,陆军电子对抗型。
变形:AH-1:“眼镜蛇”系列武装直升机
越战忠魂中的直升机
UH-1“休伊”直升机
发展概况
UH-1是美国特克斯特伦公司贝尔直升机分公司研制的军用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主要用于在战场上撤退伤员、一般公务运输和仪表飞行训练。军用编号原为HU-1,1963年改为UH-1。绰号“休伊”(Huey),但常用的绰号为“依洛魁”(Iroquois)。公司编号为“贝尔”204。这种直升机主要为满足美国陆军招标要求而研制的,主要装备陆军,空军、海军也有装备,其中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UH-1E,美国海军装备HH-1K和TH-1L、UH-1L等机型。
美国陆军1954年提出招标,1955年选中贝尔公司的方案。1956年10月20日,三架原型机中的第一架首次飞行,接着又研制6架YH-40试用型和9架预生产型HU-1。1958年9月第一架HU-1首次试飞,1959年6月30日开始交付,1963年改用UH-1编号。
UH-1“休伊”直升机
UH-1的改型很多,除供美国武装部队使用外,还出口美、欧、澳、亚各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总数在2500架以上,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几种直升机之一。UH-1系列直升机至70年代末仍是美国陆军突击运输直升机队的主力,从80年代开始,其地位逐渐被UH-60直升机代替。目前UH-1系列的各种型号均已停产。
技术特点
总体布局 单发单旋翼带尾桨布局,尾桨装在尾斜梁左侧。采用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结构,由两根纵梁和若干隔框及金属蒙皮组成。机身分前后两段,前段是主体,后段是尾梁。
旋翼系统 2桨叶半刚性跷跷板式旋翼。为了工作平稳,采用了预锥度和悬挂措施。旋翼桨叶是全金属胶接的,由挤压铝合金大梁、铝蒙皮和峰窝芯组成,前缘包覆抗磨蚀的不锈钢包条。旋翼桨叶用桨根套和桨毂主体相连。桨毂主体与旋翼主轴采用万向接头连接形式。旋翼上方装有与桨叶成90°的稳定杆,并与液压减摆器相连接。尾桨是2金属桨叶的刚性结构,尾桨轴以斜交球头铰接,有预锥度和悬挂装置,发动机动力涡轮通过一根浮动轴与主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主减速器降低转速后带动旋翼和尾桨。主减速器传动轴与电路都设有快卸接头,以便迅速拆卸和更换。
动力装置 UH-1B装一台美国阿维科·莱卡明公司T53-L-11涡轮轴发动机,起飞功率为820千瓦。
电子设备 全套全天候飞行仪表,多通道高频收发报机,航向、机体与下滑道相对位置全向指示器和仪表着陆指示器,甚高频信标接收机,C-4导航罗盘,12.7厘米全姿态飞行指示器。
改装情况
UH-1的主要型别有:UH-1E,HH-1K,TH-1L,UH-1L,UH-1A,UH-1B,UH-1C,UH-1F,UH-1M。
数据 & 图片
机组人员:2人
机长:16.15米
旋翼直径:13.41米
机高:3.84米 旋翼直径(m):13.41
尾桨直径(m):2.59
机长(旋翼前后放置)(m):16.15
UH-1在越南战争,第一次向人们证明了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也是直升机第一次大规模走向战场。也是在越南战场上,美国陆军装备的UH-1直升机展示了其卓越性能,并因此一战成名,打开了世界市场,几乎成了世界通用直升机的代名词。而其表现最突出的一场战斗,就是拉德龙谷地之战。
在1965年11月的一场4日战争中,美国骑兵部队同越南步兵部队遭遇,双方在Pielku附近的越南中心高地上展开了对峙,此后在高高的大象草丛里展开了近乎面对面的残酷战斗。战争持续了四天四夜,几乎分不清白天黑夜。双方距离如此之近,以致于步枪、手榴弹甚至匕首全都派上了用场,当然,美国陆军还动用了直升机。
这次战斗结束的标志,是被称作“奥尔巴尼登陆”的突击行动,这也是越战中一次最为血腥的单一行动。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之后,贝尔公司的UH-1“伊洛魁”直升机“休伊”(Huey)这个绰号开始成了越南战场上响当当的名字,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一个空中突袭大队在这次战斗中几乎被全歼。根据参加过这场战斗的李•克米奇的回忆,“是‘休伊’帮助他们扭转了战局”。
那场战斗被称作拉德龙谷地之战,战斗从1965年11月14日开始,持续了4天,于17日结束。美国陆军的UH-1直升机在这次战斗中多次出入于越南人的炮火之中,将人员和装备成功运送到新开辟的两个着陆带,两个着陆带分别称作XRay 和Albany(奥尔巴尼)。克米奇是一名1964年开始进入陆军航空兵服役的新飞行员,在此之前,他曾在佐治亚州本宁堡步兵团服役。也正是在本宁堡,美国组建了陆军第11空中突击师,这在当时只是美国国防部尝试大规模使用直升机的一项试验,克米奇有幸加入了该师。在被送到战场之前,该师的士兵开始配发新装备并换上了新臂章,臂章为黄底黑边,中间绣着一个马头。随后,他们的部队编号也改变了,从此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第1骑兵师。
当时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训练时使用的都是UH-1A型直升机,该型直升机当时的口碑并不好,因为其发动机推力不足,不能满足当时多种任务的需要。后来,本宁堡的训练基地开始换装UH-1B型直升机,许多飞行员都喜欢驾驶该机,但是该机发动机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停车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启动。另外,当时该机的发动机没有安装空气滤清器,所以训练过程中通常会有杂物吸进发动机,并且当时该基地还缺少发动机配件,所以造成许多飞机被迫停飞。直到贝尔公司后来改进了发动机进气口设计,并补充了大量配件之后,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http://ke..com/view/989560.htm

5. 中国军用现役直升机有哪些

1、直-8直升机,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法国SA321“超黄蜂”直升机为基础仿制改进的13吨级多用途直升机。

直-8直升机是单旋翼带尾桨多用途直升机,在标准状态下有较大的功率储备,具有飞行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操纵容易,使用维护方便,应急时可在水面起降等特点。直-8有多种改型,装备中国空军、海军和民用航空部门。

2、直-9系列 直-9直-9是哈飞引进法国SA-365N“海豚”2专利、研制生产的双发轻型多用途直升机。1980年10月正式引进专利生产,1982年完成了首架直-9直升机的装配。

被用于人员运输、近海支援、海上救护、空中摄影、海上巡逻、鱼群观测、护林防火等,并可作为舰载机使用。军事用途包括侦察、近距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护、反潜、侦察校炮及通讯。

3、直-11 直-11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直升机。直-11研制参照原型是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分公司(原法国宇航公司)研制的AS350直升机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主要用于教练、通信、联络、救护、边防巡逻等战勤任务。该机于1996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2000年通过高寒试飞考核,已批量生产交付使用。

4、米-8/17“河马”直升机 米-8多用途(北约代号“河马”)由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制造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由喀山飞机制作厂生产,可胜任多种军事或者民用任务。算上其高级改进型米-14和米-17,米-8系列是世界直升机中生产量最大的家族。

米-8是一种双发、五叶单旋翼的大型直升机。1964年米-8军用型及民用型同时开始投产。米-17“河马”直升机是针对民用和出口市场对米-8“河马”改进而形成的后继机型,原型机采用基本的米-8机身结构和米-14的动力装置及气动系统。

5、s-70中国黑鹰直升机 中国于1984年7月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黑鹰”直升机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S-70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唯一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直升机。

引进“ 黑鹰”之前,中国军队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为适应高原地区使用需要,中国的S-70与美国陆军标准的UH-60略有不同。

中国的S-70采用了加大推力的T700-701A发动机,旋翼刹车进行改进,使用了SH-60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 多普勒导航系统。机身选用了包括 7075-T6铝合金在内的多种先进材料,机身上的射击窗、机枪座等都经过了优化设计,承力情况较为理想。

6、EC/HC-120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HC120直升机原名EC120,由中、法、新三国联合研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之一。

迄今已取得欧洲联合适航机构、美国、中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已向38个国家交付400余架。在中国,飞机由哈飞生产。在该项目中欧洲直升机公司享有61%的权益,中航技拥有24%,STAero持股15%。

7、法国“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法国“小羚羊”武装直升机SA341/342“小羚羊”轻型直升机由原法国宇航公司(现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分公司)和英国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共同研制。

研制计划最初由法方提出,旨在取代“云雀”II直升机。中国在80年代引进十几架用于陆航训练。最大巡航速度260公里/小时;航程71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

8、武直-10武装直升机武 武直-10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进行研发,并由哈尔滨飞机公司负责设计规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专业武装直升机。

武直-10两侧武器短翼可挂载反坦克导弹以及空对空导弹,并配备一座旋转机炮塔。采用串行双座设计,在设计上符合西方专业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征。

9、武直-19武装侦察直升机 武直-19(代号:WZ-19),是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及602直升机研究所开发、研制、制造的武装直升机兼侦察直升机,基于直9 , H410A、H425以及H450民用直升机的军用衍生型,其命名为黑旋风。

武直-19设计源自于直-9W,采用机设计研究所串行式座舱布局、四叶复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桨、外置4个武器外挂点和后三点式起落架等武装直升机的典型特色。

10、AS332“超美洲豹”中型运输直升机 AS332B1,可容纳23名士兵。AS332FI,海军搜救、反舰和反潜型,尾梁可折扰适应舰载,有“鱼叉”着舰机构。AS332MI,油箱扩大的军用型。已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购买了近300架“超美洲豹”,印尼与西班牙也在组装中。

至1985年1月,已有692架“美洲豹”直升机销售往46个国家(含中国),此外,罗马尼亚与印尼也仿制一百多架。

11、SA316B“云雀III”轻型直升机 法国航宇公司研制,上世纪70年代购入了一批,现在还剩一些在院校做教具使用。

12、卡-28反潜直升机Ka-28直升机是俄罗斯卡莫夫公司研制的多用途反潜直升机。机 长:11.30米;机 高:5.40米;起飞重量:12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270千米/小时 。

13、卡-31舰载预警直升机。

参考资料:

中国军用现役直升机

6. 求俄罗斯的米28武装直升机的资料

性能设计

小展弦比悬臂式短翼

米-28使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在机身中部装有小展弦比悬臂式短翼,前缘后掠,主翼盒结构米-28直升机图1用轻合金材料制造,前后缘采用复合材料。机身为传统的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比较细长。在驾驶舱四周配有完备的钛合金装甲。两片桨叶的尾桨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的右边。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纵列式前后驾驶舱布局,前驾驶舱为领航员/射手,后面为驾驶员。驾驶舱装有无闪烁、透明度好的平板防弹玻璃。座椅可调高低,采用了能吸收撞击能量的座椅,座椅两侧和后方均装有防护装甲,风档和座舱之间的隔板均采用防弹玻璃。米-28可直接用安-22和伊尔-76运输机运输到指定作战地区。

旋翼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米-28的旋翼系统。共有5片桨叶,采用半刚性铰接式结构,转速242转/分。采用具有有弯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缘后掠,每片后缘都有全翼展调整片。材料为玻璃纤维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窝夹芯的凯芙拉(Kevlar)材料组成。桨叶前缘有钛合金防蚀条,桨毂也为钛合金结构。其旋翼桨毂不需上润滑油,旋翼系统的橡胶金属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铰接结构,自动倾斜装置和尾桨上只有一个润滑嘴;所以在维护方面比较方便、经济。米-28的机动性也很好,能够做翻跟斗等动作。

TV3-117发动机

米-28采用两台克里莫夫设计局TV3-117发动机,功率为2×1640千瓦(2230轴马力)。发米-28直升机图2动机装在机身两侧的发动机短舱中,短舱位于机身两侧短翼翼根上方。进气口装有导流板,可排除砂石、灰尘和外来物。采用发动机引气实现进气道防冰。内部总油量为1900升,还可吊挂4个外部油箱。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自动导航系统,昼夜目视系统和火控系统。机头圆形整流罩内装有雷达天线。此外,还装有红外抑制和红外诱饵系统。

编辑本段

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

包括机头下方炮塔内的一门改进型2A42型30毫米机炮,备弹300发。该炮与BMP-2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相似,生产方便。活动方位角为110度。能左右摆动100°,上仰13°,下俯40°,对空射速900发/分,对地射速300发/分。每侧短翼挂架上总共可吊挂16枚AT-6无线制导反坦克导弹,以及两个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机炮和制导导弹的发射由前驾驶舱控制,火箭发射由两个驾驶舱分别控制。也可使用最新型的16枚AS-14反坦克导弹,射程为800至6000米。自行反直升机任务时,可带8枚空对空导弹,还有80mm和130mm火箭弹供选择;尾部装有红外照相弹和箔条弹。机上还装有火控雷达、前视红外系统、光学瞄准系统和多普勒导航系统。

9М114导弹

9М114(北约代号AT-6/AT-9)导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取代老式的9М17М/П(AT-2B/C)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由位于柯洛姆纳的涅波别季梅(Непобедимый)机械制造设计局于70年代初开始设计,并由伊热符斯基机械制造厂生产,1978年服役,装备苏联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坦克、装甲车,目前仍在生产、服役。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9К113“猛袭”(Штурм),陆军使用代号为9М114。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S-8/AT-6“螺旋”(Spiral)。其前一个编号AS-8,系指装备武装直升机的型号,当时西方和北约集团误认为是苏联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空地导弹,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一个各军兵种通用的反坦克导弹系列。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改用其后一个编号AT-6,从而将该导弹划入反坦克导弹范畴,并给予其改进型一个新编号AT-9。

该系列导弹为导管发射、光学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在结构和性能上与西方的“米-28直升机图3陶”(TOW)和“霍特”(HOT)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相似。该弹头部为聚能破甲战斗部,穿甲厚度750~900mm厚。随后为制导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个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部,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弹体尾部装有光学跟踪用的发光管,供直升机或装甲战车射手对发射后的导弹进行跟踪控制,无线电指令传输频率为35GHz。在不发射时,导弹全部封装在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导弹出口速度55m/s,加速到350~400m/s,飞行最大射程时间为15s。整个封装导弹的重量为46.5kg,其中导弹重量为35kg。关于该弹的制导系统,西方曾经根据所获情报资料,推测为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加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因而将导弹的性能估计为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对在国际航展上亮相的武装直升机及其反坦克导弹进行实地考察表明,该弹只装有采用红外光学跟踪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并没有采用半主动激光末制导,因而从总体性能上将其归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范畴是符合该弹实际的。

反坦克导弹

9М120(AT-12/AT-16)反坦克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是专用于空对地攻击的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由位于图拉的希普诺夫(Шипунов)仪器制造设计局,于80年代初开始设计,1990年开始服役,1991年首次在阿联酋迪拜航展上露面,挂在苏-25对地攻击机两侧机翼中部挂架上。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9К121“旋风”(Вихрь),陆/空军使用代号为9М120,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为AT-12,随后给予其改进型“旋风”М(Вихрь-M)的编号为AT-16,但均未给出命名。

该弹在气动外形布局和结构上,与前苏联/俄罗斯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9М114(AT-6/AT-9)相似,均采用导管发射方式。但该导弹在发射管内的配置有所不同,弹头露在发射管外,无扁平头盖。

在内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取代无线电指令制导,故该弹头部呈半球形,内装激光导引头,随后为控制舵机,在其外表面两侧各有1片弹出式舵面,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聚能破甲战斗部位于中部,但穿甲厚度增大,达到900~1000mm。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构成导弹的后舱段,4片紧贴弹体的矩形圆弧式尾翼位于尾端,飞离发射管时翼片弹出并高速旋转,使导弹稳定飞行。在不发射时,导弹除头部外均位于发射管内,用作导弹的储存箱;在发射时,该发射管用作导向装置。改进型导弹的封装重量为60kg,其中导弹重量为45kg。

9М120总体上达到了与美国“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接近的水平,但随着“地狱火”系列中毫米波制导型号的出现,不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9М120就显得相对落后了。

编辑本段

改进机型“米-28N”

综述

由于米-28和卡-50都是为竞争新一代俄罗斯战斗直升机的合同而开发的,两者一出生就是死敌。在这一竞争中,卡-50凭借独特设计首先占了上风,米里设计局也不甘示弱:它一面攻击卡-50的只有一个乘员,无法应付艰险的低空战斗;一面大力改进米-28,研制出了米-28N。

战斗力

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机的优点,有大推重比和较强的战斗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它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的战斗力大大提高。N型装备有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由于为它专门研制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双波段雷达系统,并与信息系统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也没有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在液晶显示器上,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在黑夜也能看清航线上出现的障碍物,从而跟踪和攻击目标。雷达安装在旋翼桨毂上能自由转动的锤状整流罩里,直升机不必飞出隐蔽物,只米-28直升机图4要将雷达伸出,让其超过隐蔽物的高度,就能进行探测和攻击。这与AH-64D“长弓阿帕奇”非常相似。该雷达还可以作为导航辅助装置。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飞行,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米-28N具有很高的发现目标的概率,武器系统能快速进入发射状态。

功率

其次,米-28N还增大了所装发动机的功率。米-28N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额定功率为1864千瓦(2500轴马力),输出约2200马力。为此,还为其设计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减速器。它的其它方面与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变。N型也可使用VK-2500型发动机。

首次展示

米-28N于1996年8月19日首次展示,10月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1997年4月30日在莫斯科郊外的米里直升机制造厂进行了首次正式飞行表演。代理主任设计师斯捷科利尼科夫认为,米-28N与“长弓阿帕奇”相比,在武器装备和战斗生存性等综合指标方面有优势。它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卡-50的改进,派生出了并列双座、加装雷达光电设备的卡-52。当然米-28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和AH-64相比机体大、重量大,机动性必然受影响;火控及机载武器水平与西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飞行员视野狭窄——这是俄罗斯设计传统的弊病;设计上与卡-50相比没有鲜明特点,甚至有些抄袭西方设计。最致命的问题是由于经费匮乏,该机无法批量生产装备,技术停滞不前,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而急剧下降。

俄军方计划在99年初完成米-28N的飞行试验,并将交给罗斯托夫直升机制造厂批量生产。但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这一计划遭搁置,目前米-28N的前景未卜,令人担忧。而卡-50系列的设计更有噱头,宣传工作上也做得好得多,当然对内对外下销售成绩仍然接近零。

样机试验

到了2001年5月28日,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厂股份公司总设计师维塔利·谢尔比纳透露,今年夏天该公司将继续首架米-28N武装直升机样机的试验,预计将进行700~900次飞行。目前正在罗斯托夫直升机联合股份公司生产的第二架米-28N的样机则将在2002年初开始试验。第一架样机暂时还没有安装机载雷达,预计年底将完成安装工作。“拉缅斯克仪表制造厂”联合股份公司将提供机载无线电设备。据专家估计,研制和生产第一架米-28N试验样机的费用约为1亿5千万美元。而欧洲的“虎”式武装直升机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约为1.5~1.7千万美元,美国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单价为约3千万美元,米-28N的价格预计不超过1.6千万美元,具有一定竞争力。

2002年6月,米-28N开始准备联合国家级试验,据称试验将于今年秋天开始。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也将制造出第二架N型试验型机。大约试验一年后,便可作出该机是否可装备陆军航空兵并开始成米-28直升机图5批生产的初步结论。

2004年10月,莫斯科直升机厂领导在“俄罗斯武器”展览会举行的国家杜马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5年前俄罗斯武装部队将购买50架军用战斗机米-28H(夜间型)。他解释说,选择米-28H作为基本的攻击直升机后将开始该项目的财政拨款,从2006年开始新的直升机将有计划的装备部队,到2015年,这种直升机将达到50架。新直升机将以相等的数量分批向部队提供。鉴于之前类似的“宣布”多不胜数,站长认为这基本上是针对“俄军不装备,谁敢购买米-28”这一难题的敷衍之词。

部队试验阶段

2006年5月,第一架批量生产的米-28N“夜间猎人”直升机已经完成工厂试验,交俄罗斯武装力量。新直升机是两架试验机中的一架,这两架直升机目前应该进入部队试验阶段。试验过程中将检验无线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在工厂试验过程中进行了若干次试飞,并进行了作战发射,据研制者称,试验肯定了飞机的性能完全符合军方的战术技术要求。2006年3月国家试验委员会决定进行米-28N直升机的批量生产。2010年空军至少应该装备50架米-28N直升机。

编辑本段

技术参数

旋翼直径17.20米

尾桨直径3.84米

短翼翼展6.4米

机长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桨)

机身长14.3米

机身宽1.75米

机身长14.3米

机身宽1.75米

机高4.81米(至旋翼顶部)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1400千克

最大时速350千米

最大巡航速度265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250千米/小时

旋翼转速242转/分

桨尖速度216米/秒

最大爬升率18米/秒

实用升限5800米

悬停高度3600米(有地效)

作战半径240千克

航程470千米(最大油量)

续航时间2小时

极限过载系数3/-0.5

悬停升限3600米

最大起飞重量7200千克

编辑本段

相关内容

米-28A与AH-64的竞争

1995年10月7日,俄空军运输航空兵的1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将1架编号为042的米-28A运抵瑞典鲁尔卡空军基地,目的是与美国AH-64一道参加瑞典军方举行的招标活动。根据瑞典军方的要求,在对抗模拟演习中,米-28A要完成两项对抗模拟演习科目:第一项是对己方装甲部队实施掩护;第二项是对战场敌战术目标实施突击。瑞典军方派出了STYV121主战坦克和STYF90步兵战车,扮演米-28A的掩护对象。对抗模拟演习在瑞典北方军区的维杰利靶场进行。在对己方坦克和装甲车掩护过程中,米-28A对敌RBS90近程防空系统和LVKV90防空高炮以及JA-37“雷”战斗机实施攻击。第一项对抗模拟演习科目的检验结果表明:米-28A的机载光学瞄准系统的作战胜能很好。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情况下,瑞典空军飞行米-28直升机图6员可以熟练地对其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和捕捉目标,从最远的距离对目标实施突击。

在第二项对抗模拟演习科目,即战场敌战术目标实施突击的检验过程中,瑞典空军飞行员驾驶米-28A在距敌坦克靶标900米时,采用空中悬停的方式发射了一枚9Mll4“突击”型反坦克导弹。此外,在距敌坦克靶标470米时,米-28A以200公里/时的飞行速度,采用水平方投弹方式对距470米的敌坦克靶标发射了一枚9M12O“旋风”型反坦克导弹。实弹射击的结果证明,两枚反坦克导弹都准确地命中了敌坦克靶标。为此,瑞典军方对米-28A武装直升机在较远距离和较大速度情况下表现出的优异作战胜能深感惊讶。随后,瑞典空军飞行员又驾驶米-28A,分别以160和220公里/时的飞行速度,采用水平方投弹方式,对距离2000和4000米的地面目标发射了S-8KOM火箭弹。结果证明,火箭弹的密集度良好。此外,在一次发射火箭弹时,米-28A的一台涡轮轴发动机突然出现了喘振,机载电子调节器指示另一台完好的涡轮轴发动机提升功率,从而确保瑞典空军飞行员驾驶米-28A安全降落。

在对米-28A和AH-64战术技术性能和在对抗演习中的表现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后,瑞典军方对米-28A做出以下评价:“米-28A具有惊人的超负载能力。它的机载光学瞄准系统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操纵性,任何一位技术不够娴熟的机组成员都可以很决地掌握它。米-28A的生存能力很强,驾驶座舱和机载设备可以抵御敌防空火力的攻击。此外,这种直升机完全符合西方关于“反坦克直升机的作战标准”,即在远距离和地形十分复杂的条件下,先敌发现和先敌打击的战术任务。除此之外,米-28A还具有20-米以下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在从瑞典北方军区飞往中央军区的途中,米-28A曾三次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避了瑞典防空军地面防空雷达的跟踪。但是,米-28A武装直升机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由于没有安装机载夜视装备,无法完成夜间作战任务。

瑞典军方对AH-64的评价是:具有优异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但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使飞行员学会驾驶该机和使用其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的技能。尽管米-28A存在许多优点,但是,瑞典军方最终还是选择了AH-64。这对原本在国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米-28A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当时,无论是俄政府,还是俄军方对米-28A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漠,甚至出现了要求它下马的呼声。但是米里设计局顶住了种种压力,决心与卡-50和AH-64抗争到底。

俄空军装备首批米-28N“夜空猎手”直升机

2008年1月,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向国防部交付了第一批2架米-28N直升机。

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的领导鲍里斯-斯柳萨里宣布:这种新型直升机已经制造了4年。俄罗斯空军领导、国防部副部长尼古拉-马卡洛夫强调,部队得到了盼望以久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将不仅在战时使用,还将在日常使用。国防部计划先订购10-15架米-28N直升机,下一步打算增加订购数量。俄罗斯国家武器装备改进计划一直延续到2015年,在此之前,俄罗斯空军将获得足够数目的直升机。首先,托尔日克军事中心将获得直升机,随后,其他地区也将部署。该直升机项目的科研经费来自国家预算的大约有10亿卢布。并将在2015年前由“夜空猎手”取代Mi-24直升机。[1][2]

7. 直升机一次可以挂载的导弹大概是多少枚导弹

卡52武装直升机,24枚导弹

8. 直升机在战时是不是个导弹活靶子

经常有人说直升机是陆基防空导弹的活目标,因为直升机飞得低而慢,机动性不好。面对来袭的防空导弹,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硬吃一枚导弹。甚至有人说,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成为直升机的最大威胁。但这些都不是真的。事实是地面目标是直升机的好目标,不做好准备会被直升机打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