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图片 » 薛姓氏蛋糕图片
扩展阅读
马鞍山哪里有卖蛋糕的 2025-08-21 04:36:18
蛋糕油加什么香精 2025-08-21 04:31:50
徐州哪个蛋糕火 2025-08-21 04:21:43

薛姓氏蛋糕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30 19:16:46

1. 薛姓氏几画

姓氏薛字的简体笔画是16画,繁体笔画是19画

‘薛’


拼音:xuē注音:ㄒㄩㄝ
简体部首:艹部首笔画:3总笔画:16
繁体部首:艸部首笔画:6总笔画:19
康熙字典笔画( 薛:19; )

2. 姓薛的名人有谁啊

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唐朝初年名将,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薛仁贵年少贫贱,种田谋生,其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告别妻子从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赏识。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着,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赫赫战功,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至今,薛仁贵在滦河流域传说很多,这些地名与他征东传奇故事有关。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着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3. 百家姓中薛姓的起源及薛姓名人

百家姓中薛姓的起源及薛姓名人

薛姓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中薛姓的起源及薛姓名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薛姓起源主要有八:

1、源于黄帝的任姓:奚仲之后裔。相传黄帝共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其中有一子叫禺阳的,因被封在任(今山东省济宁市),得任姓,传至12世孙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官名),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称薛候。春秋时,奚仲后人薛公子登在楚国作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楚怀王赐以沛地为食邑,其后以原国名"薛"为姓氏,称薛氏。

2、源于虞舜的妫姓:为孟尝君(即田文)之后裔。舜的后人有姓妫的,其后妫完出奔齐国,称陈氏,传至5世孙陈桓子,因食于田,称田和,其子孙便改姓田。其后裔田文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称薛公,号孟尝君。秦灭六国后,其后人于汉初徙竹邑,亦以薛地为氏,称薛氏。

3、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渐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转而农耕定居,出现汉化趋势,至魏晋时,甚至纷纷改用汉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后逐渐汉化。

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叱干氏源于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称薛干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后期,拓跋鲜卑兴起于西部,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强令鲜卑族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迅速汉化,并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

5、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薛延陀国,是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联合组成。据传,薛部先祖本是汉族人,后来流落到漠北一带并在此蕃息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游牧部落。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们便以“薛”为部落名称。以后薛部在与邻近的延陀部战争中获胜并其部而有其众,两部遂合二为一,称薛延陀。薛延陀国灭亡后,部众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并于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为氏”,而改姓了汉族的薛氏。

6、源于冒姓: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冯氏后裔冯小宝,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一着名的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鄠人(今陕西户县),闯荡江湖,在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7、由他姓或他族改姓为薛:①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叱干氏改为单姓薛氏;②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后改姓为薛;③辽西也有薛氏。满族与朝鲜族中也有薛氏。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名人

薛 举: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薛道衡:河东汾阴人,隋代着名诗人,累官至司隶大夫。其诗词藻华艳,边塞诗较为雄健。明人辑有《薛司隶集》。

薛 稷: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薛 涛: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 雪:字生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清代医学家,其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着作有《医经原旨》6卷等。《湿热论》是他对湿热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见,全书不逾万言,但对于湿热病“感之轻重浅深,治之表里先后,条分缕析,深切详明”。他的《湿热论》与叶桂的《温热论》,可以说是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薛道衡:隋代诗人。字玄卿(540-609),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所杀。薛道衡少孤,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傅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当时着名文人魏收说:“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杀害的原因。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薛大鼎:汾阴人,唐代良吏,曾担任沧州刺史,开通无棣渠直达大海,被誉为铛脚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荆大都督长史。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将,骁勇善战,善于骑射,他东征“白衣驰敌阵”,大败高丽;西征“三箭定天山”,镇住突厥。对巩固唐王朝的边疆有很大贡献。

薛居正:北宋史学家。字子平(912-981),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五代后唐进士,后周时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监修国史。开宝六年(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撰修《旧五代史》毕,晋平章事。着有《文惠集》等。

薛绍彭:长安人,宋代书法家,工行草书,笔致精润遒丽,颇得晋唐人法度。与米芾齐名,世称“米薛”。

薛王宣:山西省河津人,明代着名学者、理学家,官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豫机要。着有《读书录》、《从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素素:明代女画家,名薛五,又字润娘,一作润卿,又字素卿,号雪素、素君,吴(江苏省苏州)人,万历(1573-1619)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详。姿容艳雅,诗、书、琴、棋、箫俱精妙,而驰马走索、射弹等尤为绝技,以“女侠”自命。为李征蛮所嬖,画像传入蛮峒,倾动蛮中。善书,尝书《黄庭经》小楷,殊工。长于画人物,兼白描大士,李日华题其所绘《花里观音图》有“慧女春风手,百花指端吐”之句。善山水,尤工兰竹,下笔迅扫,韵复高胜,无不入神。中年长斋绣佛,数嫁皆不终。传世作品有《吹箫仕女图》轴,绢本,水墨,自题:“玉箫堪弄处,人在凤凰楼。薛氏素君戏笔。”钤“沈薛氏”、“第五之名”二白文印,现藏南京博物院;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作《兰石新篁图》扇页图录于《名家藏扇集》;同年作《兰石图》轴藏上海博物馆;二十九年(1601年)与马守真合写《兰花图》卷着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着有《南游草》诗集。从艺活动约在万历年间。

薛允升:清末律学家。字克猷,号云阶,陕西省西安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礼、工、兵部侍郎总计不过10余年外,其余30年均在刑部任职,官至刑部尚书。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风腐化的情况下,他主持刑部,有严格的衙规,对卖法者从不宽容。执法如山,不媚权贵,甚至敢于冒犯慈禧太后。善于剖析疑难案件,任职期间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无辜,为人称颂。着有《读例存疑》、《唐明律合编》。

薛福成:江苏省无锡人,清外交家、改良主义者,曾作《筹洋刍议》,主张维新变法。历任浙江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称赞西方君主立宪,主张发展中国工商业,着有《庸全集十种》。

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参李鸿章军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着有《藤香馆集》,附词二种:《西湖橹唱》、《江舟欸乃》。罢官后,主讲崇文书院,从游者甚众。光绪七年(1881年),任全椒观察使,其时薛时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复原貌。

s("content_relate");

4. 薛的笔顺

薛的笔顺是:横、竖、竖、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州南。

古书上指一种蒿类植物。

姓。

详细解释:

一种草本植物,即“赖蒿”

薛、莎、青薠(fán)。——司马相如《子虚赋》

用莎草编制的雨衣

春秋时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地在今山东省滕州南。

薛姓,是中国一种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

先秦时期,薛姓主要活动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地区。秦汉时,薛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山西,西至四川,东临东海,南面长江。三国两晋时,薛姓渡过长江南下,入江西,进浙江,西北直到甘肃天水。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薛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薛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进而移民广东。清初,薛姓进入了台湾。 根据2006年数据,薛姓的人口已近310万,是全国第七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根据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薛姓排名77。

5. 薛之谦当爸,喜得小雪糕!如何看待薛之谦的未来发展

当然是开始卖好丈夫好爸爸人设了,写很多关于女儿的歌,以后还可以带着女儿参加各类亲子综艺,赚个盆满钵满啦!

现如今生了女儿,更是取夫妻二人姓氏的谐音,叫女儿“小蛋糕”,多么深情,多么感人!顺着这条路走下去,薛之谦的好丈夫好爸爸形象一定会深入人心。现在唱片业暗淡,虽然薛之谦总把自己定义为歌手,但也不得不开始各种跑综艺挣钱。

而本来就很有综艺气质的他,在好男人形象的加持下,应该会艺路更宽,反正现在吃瓜群众最爱看的不就是明星如何养娃吗?所以,我非常看好他的发展!

From 夏子老师,一个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微信公众号:夏子英文课

6. 姓薛的一共有多少

薛姓是中国人的一个姓氏,发源于今山东济宁、滕州,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现今,薛氏族人已广布全国,其分布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全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薛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约六百七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42%。

7.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薛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1],于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着,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着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概述图片来源:[2])
本名
薛礼
别名
薛仁贵

仁贵
所处时代
唐朝
出生地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
人物关系
柳银环
妻子
薛讷
儿子
薛岌
孙子
薛嵩
孙子
相关视频
29.8万播放|01:09
薛仁贵的生平简介
15.2万播放|04:55
薛丁山射死了亲爹薛仁贵?别信!历史上只有薛仁贵
21.3万播放|04:26
盘点中国史上死得最窝囊的5大战神:秦琼作死,薛仁贵第一
8678播放|06:03
跃马高句丽(4)
6407播放|03:10
罗成与薛仁贵都是白虎星转世,两人相比较,究竟谁更厉害?
1.9万播放|07:25
薛仁贵驰骋沙场40年,创造传奇人生,认为说他是白虎星转世!
2.5万播放|02:03
一代名将薛仁贵,戎马一生战绩赫赫,却死在自己儿子的箭下
8.9万播放|11:06
毛贼打劫军粮,连将军都被他打落马下,不料厨师才是高手!
4.8万播放|02:41
千军万马避白袍,为何千军万马要对白袍如此忌惮
5864播放|02:04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将(上)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中国隋唐时期名将
共16个词条
11.7万阅读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
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
查看更多
历史事件—唐灭高丽之战相关人物
共5个词条
9084阅读
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
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
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00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名将。苏定方少年
查看更多
唐朝幽州都督
共14个词条
3560阅读
庞卿恽
庞卿恽(594~628年),相州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人。唐初名将。隋朝末年,起家左翼卫府果毅都尉。参加晋阳起兵,授朝散
李祐
李祐(? - 643年),字为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母为阴妃。武德八年,封
王君愕
王君愕(595年—645年),武安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唐朝初期将领,宰相王及善之父。沉毅有谋。唐高祖入定关中长安,与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主要影响历史评价主要作品人际关系后世纪念艺术形象史料索引TA说
人物生平
应征入伍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他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1],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3]
薛仁贵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真实的薛将军到底如何?
写乎
赞81
阅读3.2万
崭露头角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丽(参见高句丽)。[4]次年(645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丽。[5]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6]
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境内,不断击败高丽守军,六月,唐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李世民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高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8]驻跸山大战后,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9]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李世民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10]
薛仁贵画像
唐军回师继续猛攻安市城,守军凭坚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唐军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只得撤退。[11]回师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高兴得到你啊。”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玄武门。[12]
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从行,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万年宫北门(也称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身在万年宫的李治处境危险。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13][14]
从山西农民到大唐战神:30岁的你,一切皆有可能
最爱历史
赞80
阅读1.2万
战功赫赫
显庆二年(657年)闰月,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征讨反叛的阿史那贺鲁。薛仁贵上疏说:“臣听说师出无名,所以战事不会成功。明示天下敌人是贼寇,那么才有降伏敌人的可能。现在泥熟依仗一向拥有的才干,不愿屈居贺鲁之下,结果被贼寇击破,妻儿子女都被俘虏。汉兵之中有在贺鲁诸部落得到被击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将要把他们充入贱籍,处置方式是妥当的取回并且送还给泥熟等人,仍然一样赏赐。那么既同情怜悯了泥熟等人无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让百姓明白清楚贺鲁等部性如贼寇,知道陛下恩泽广布。”李治听取了他的意见,派遣人搜索贺鲁部的人送了回去,于是泥熟部的人请求跟随唐军效命。[16]
薛仁贵绘像
显庆三年(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余级。[17]
显庆四年(659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18]
三箭定天山
主词条: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20]
三箭定天山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21]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22]
唐朝头号“杀神”薛仁贵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写乎
赞116
阅读2.2万
降伏高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23]六月,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丽。[24][25]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出任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26]薛仁贵也参与了此次征高丽之役。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高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27]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及时救援,击败高丽军,斩首数百级。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会师。[28]对此,李治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说:“金山的战事,贼兵非常多,你冲在士兵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应该好好地建功立业,成全这美名啊!”[29]
薛仁贵东征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三千人(《旧唐书·薛仁贵传》作两千人)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获高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30][31]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丽都城平壤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丽灭亡。[32]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于是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33]。起初由魏哲出任安东都护,魏哲于总章二年(669年)三月死于任上,唐廷遂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34]。由于高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35]
兵败大非川
主词条:大非川之战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36]
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之子,曾为鄯城镇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经常违抗薛仁贵的节制。唐军抵达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平原),将要赶往乌海,薛仁贵对郭待封说:“乌海地势险要毒气又多,我军进必死之地,真是条险路,但是行军迅速就会成功,缓慢就会失败。这里大非岭宽阔平坦,可以设置两座营栅,把全部军需物资藏在营栅里,留下一万人守卫,我军快速挺进,乘敌人没有准备去袭击他,就可消灭了。”[37]
薛仁贵雕像
薛仁贵率军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军。薛仁贵击破吐蕃,斩获略尽,收获其牛羊等万余头,回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郭待封傲慢,不听从薛仁贵之命,领着粮草辎重等缓缓前行。等郭待封军进至乌海时,吐蕃二十余万大军来救乌海,进击郭待封军,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不敌,大败。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薛仁贵叹息说:“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我本来就知道必然失败。”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38]
再度起用
参见:云州之战
咸亨二年(671年),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予以支援,薛仁贵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负责惩戒支援高句丽叛军并觊觎唐朝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的新罗人,并致书问罪新罗王金法敏。但到了上元(674年-676年)年间,却因事被流放象州。[39][40]
薛仁贵画像
关于薛仁贵被流放之因,中国史书并未记载。新罗方面则记载了薛仁贵在伎伐浦(今韩国锦江口)被新罗船兵打败(该战役发生时间有671年和676年两种说法),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薛仁贵被流放象州的原因。[41][42]
开耀元年(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旧功,召见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朕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替朕消灭过九姓突厥、高句丽,使漠北、辽东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朕怎么会忘记呢?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失利,这件事让朕非常遗憾。现在西边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去呢?”于是,薛仁贵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43]
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单于都护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44][45]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46][47]
主要影响
薛仁贵自唐太宗贞观(627年—649年)末年投军,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击破高丽。[12]显庆三年(658年),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再败高丽军。[17]次年,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石城等地。十二月,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18]龙朔元年(661年),大败九姓铁勒。[21]乾封元年(666年),参与灭亡高丽。[35]永淳元年(682年),又于云州之战击破突厥。[45]
大唐传奇名将,用三支箭平定一场叛乱,坑杀降卒十余万却得以善终
文史砖家
赞70
阅读1.1万
大唐薛家将薛仁贵有哪些功绩?除了他,薛家将还有谁?
说历史的女人
赞230
阅读3.8万
历史评价
李世民: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48](《旧唐书》引)
李治:①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旧唐书》引)[48]②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旧唐书》引)[48]
薛仁贵
贾言忠: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49](《旧唐书》引)
王棨:丑虏侵塞,将军耀威。弓一弯而天山未定,箭三发而铁勒知归。骁骑来时,叠利镞以连中;宫人祭处,收黄尘而不飞。始夫寇犯朔方,檄传边壤。高宗乃将钺斯授,仁贵而君恩是仗。初持汉节,鹰扬貔虎之威;爰臂燕弧,肉视豺狼之党。军压亭障,营临塞垣。九姓犹凭其桀骜,六钧亦昧于戎蕃。既而胡兵鸟集,贼骑云屯。将军于是勇气潜发,雄心自论。拈白羽以初抽,手中雪耀;攀雕鞍而乍逐,碛里星奔。由是控彼乌号,伸兹猿臂。声穿劲甲,俄骇胆于千夫;血染平沙,已僵尸于一骑。期后箭之中也,尚猖狂而背义。是用再调弓矢,重出麾幢。曜英琥于非类,昭雄棱于异邦。赤羽远开,骋神机而未已;胡雏又毙,惊绝艺以无双。斯二箭之中也,犹凭陵崦未降。且曰:志以安边,誓将去害。苟犬羊之众斯舍,则卫霍之功不大。又流镝以虻飞,复应弦而狼狈。斯三箭之中也,遂定七戎之外。昔在秦汉,尝开土疆。或劳师于征伐,徒耀武于张皇。未若弯弧手妙于主皮,大降虏众;骋伎心同于偃月,遂静沙场。故得元化覃幽,皇风被远。鸟岭之烽已息,灵台之伯斯偃。然知鲁连虽下于聊城,岂定穷荒之绝番。[50](《三箭定天山赋》)
刘昫:①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48](《旧唐书》)②五将雄雄,俱立边功。张、苏二族,功名始终。郭、薛、务挺,徼功奋命。垂则穷边,兵无常胜。[48](《旧唐书》)
宋祁: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51](《新唐书》)
张预:孙子曰:“将者,国之辅。”仁贵立功而太宗喜得虓将。又曰:“三军可夺气。”仁贵发三矢而虏气慑。又曰:“上下同欲者,胜。”仁贵将帅不和而有大非川之败。又曰:“天地孰得?”仁贵谓岁在庚午,不应有事西方。又曰:“将军可夺心。”仁贵脱兜鍪而突厥遁是也。[52](《十七史百将传》)
李纲:李大亮宿卫之忠,裴行俭、苏定方术略之竒,秦叔宝、薛仁贵、李嗣业搏战之勇,高崇文纪律之严,王忠嗣执守之固,李抱真训练之精,张万福乐善之笃,李光颜、愬谋虑之决,皆凛然有贤将之风。[53](《唐朝贤将传序》)
陈懿典:世皆知仁贵为唐名将,而不知仁贵精于问学。其着《周易新注本义》四卷,盖卓有经术矣。[54](《读史漫笔》)
黄道周:天子征辽,仁贵应诏。两国交锋,正然相较。贵着白衣,突前自效。所向皆靡,功实炫耀。天子见之,惊奇诧妙。问喜得人,总军即调。泥熟妻孥,还明恩造。使知王仁,贺鲁强暴。三矢三人,天山降报。往征吐蕃,地称险道。请用轻兵,待封执拗。致败王师,仁贵削貌。传死象州,敌复作耗。脱兜示形,敌惊拜告。方识英雄,不宜颠倒。[55](《广名将传》)
谷应泰: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56](《明史纪事本末》)
凌扬藻:仁贵每战必克,名震异域,是知名将立功绝域,为敌人所畏慑,即国家之轻重系焉。《唐书艺文志》有薛仁贵《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殆名将之能文者舆。[54](《蠡勺编》)
蔡东藩:薛仁贵,将材也,李勣,将将材也,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及从征高丽,破男生,救高侃,进拔扶余城,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57](《唐史演义》)
主要作品
薛仁贵着有《周易新注本义》14卷[58][59],今已佚。
人际关系
宗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河东薛氏为蜀汉蜀郡太守薛永之后,薛永之子薛齐因蜀亡而迁至河东汾阴。薛齐长子薛懿生有三子,分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号“南祖”。薛雕的四世孙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孙即为薛仁贵。[60]
河东薛氏部分世系(薛仲孙支)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薛轨(隋朝襄城郡赞治)
薛仁贵
薛讷(左羽林大将军)
薛徽(左金吾将军)
薛直(绥州刺史)
薛畅(左羽林将军)
展开全部
表格参考资料:[1]
妻子
柳氏,民间称柳金花、柳银环、柳英环或柳迎春,或出身于“河东柳氏”。[3]
子女
子:见上表。
女:在小说《薛丁山征西》中,薛仁贵还有一女薛金莲。
后世纪念
主词条:薛仁贵墓
薛仁贵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东北荫山与横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无坟迹可寻,现仅存石坊一座,东向而立。
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背面有小楷镌刻“山东兖州济宁州嘉祥县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知县王怀德、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据当地群众反映,石坊西10米处,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
此坊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块整石构成,两边石柱呈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两柱正面携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贵之墓”;背面写着重修、人和年代。旧县志有载。但不知前人以何据谓此墓为薛仁贵墓,待考。
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薛仁贵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戏剧家张国宾写《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清代无名氏着有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唐薛家府传》)及《薛刚反唐》等。[62]
影视形象
合集为唐朝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名将”薛仁贵影视形象回顾
武侠大英雄传
2.2万播放
|
03:04
第1集 2014年,师小红在古装剧《薛丁山》中饰演薛仁贵
共3集
薛仁贵影视形象
时间
影视类型
剧名
扮演者
1985年
电视剧
《薛仁贵征东》
万梓良
2002年
电视剧
《移山倒海樊梨花》
崔浩然
2004年
电视剧
《烽火奇遇结良缘》
石修
展开全部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48]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