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子登科”什么意思
意思是:意喻品学兼优,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锦绣前程的理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获得科考成功。
五子登科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1)五子登科蛋糕图片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五子登科”
刘式娶妻陈氏,生有5个儿子:刘立本、刘立言、刘立之、刘立礼、刘立德。刘式的妻子陈氏也是一位非常优秀贤惠的母亲。据记载,刘式去世后,陈氏召集5个儿子,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为官清廉,身后没有为你们留下什么金银财产,所遗留下来的只有书籍数千卷。
这就叫墨庄,希望你们都在墨庄中安心耕读,以后能够学有所承,继承光大你们祖先的事业。"她的儿子们都遵从母亲的教诲,刻苦攻读,后来果然都考取了功名,中了进士,做了郎官。此事在刘氏家族和当地传为美谈,人们因此称陈氏为"墨庄夫人"。
五子登科的故事是宋代的,五子登科铜镜,明、清、民国都铸造。晚清民国的多些,但是你的铜镜从图片上看宋代的面居大,至于价值这要看你的出售方式,如:收购、展览、拍卖,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C. 结婚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啊,全面一点的
结婚,意味着两个人从此一起生活,然而在成为夫妻前,也有一些流程要走。在结婚的过程中,除了男方要给彩礼外,女方还要准备陪嫁物品,这也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只不过对陪嫁没有统一的规定。
那么,结婚女方要准备哪些陪嫁物品呢?
五、日常用品
除了一下常规物品,生活用品也需要女方陪嫁,像牙膏、牙刷等洗漱用品,拖鞋、睡衣、内衣裤和袜子等都要准备两套,当然红色是少不了的,代表喜庆。
六、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可以算是陪嫁里面比较大头的一部分了,因为男方已经购房装修了,所以女方这边就需要购买包括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和空调等大家电。主要还是根据当地习俗。
上述就是女方陪嫁需要准备的物品了,由于不同地区的习俗不同,大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地的习俗进行准备哦!
D. 为什么有人称女儿为赔钱货
旧时,养女儿经常会被人称为养赔钱货。直到现在,也会偶尔听到骂女儿时,会用这样的字眼。这种贬损的字眼容易让人产生愤慨的联想。然而,赔钱并不是指养育过程中开销大,这跟很多地区的婚嫁习俗有密切关系。
所谓的赔钱,其实是指在很多地区,有女儿出嫁要陪嫁的习俗。
陪嫁又叫做发奁。许多地方,俗规嫁妆不能成为“送”,其顾忌在于俗语说“送上门的货不值钱”,所以俗称“发嫁妆”。
在以前,陪嫁可讲究了。无论是贫困人家,还是大户人家,为了女儿今后婚姻生活幸福,不会被别人瞧不起,都不惜倾尽所有,送去各种丰厚的嫁妆,体体面面的嫁女。
在汉族的一些地区,大富人家发奁除了送大件贵重物品,还多送田地、山林,一般人家也会送去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提桶、木箱、木柜、大桌、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等。贫寒人家的陪嫁,有的也会由男方备办一些,事先悄悄送到女方家庭。这是男方有多体恤女方家庭啊!
在浙江、杭州一些地区,有意思的是,必不可少的,会送一只红漆马桶。对,你们没听错,是马桶。这种东西,居然能够登大雅之堂呢!
马桶在这些地区称为“子孙桶”,在马桶中还会放进一些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之类,意为“早生贵子”、“五子登科”等,还有的会放入五个红蛋,也是“五子登科”之意。
有学者写光绪十五年苏州地区大富人家一场婚礼的嫁妆:面盆、脚炉、茶饮、妆台、茶器、丝萝、团圆镜、象牙筷及床上用品等等,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
旧时北京大富人家的陪嫁场面更是让人咂舌。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木兰出嫁的排场蔚为壮观,
书中写华太太看着抬过去的:“一个金如意(是一种礼器,供陈设之用),四个玉如意,一对真金盘、龙镯子,一对虾须形的金丝镯子,一个金锁坠儿,一个金项圈,一对金帐钩,十个金元宝,两套银餐具,一对大银瓶,一套镶嵌银子的漆盘子,一对银蜡台,一尊小暹罗银佛,五十个银元宝;一套玉刻的动物,一套紫水晶,一套琥珀和玛瑙(木兰自己的收藏品),一副玉别针,耳环,戒指儿,一个大玉压发,两条头上戴的大玉凤,一个大玉匣子,一个小玉玛瑙匣子,一个旧棕黄色玉笔筒,一对翡翠镯子,一对镶玉镯子,两个玉坠儿,一尊纯白玉观音,有一尺高,一颗白玉印,一颗红玉印,一支玉柄手杖,一尊玉柄拂尘,两个玉嘴旱烟袋,一个大玉碗,六个玉花水晶花瓣的茶杯,两个串珠长项链,一副珍珠别针,一副珍珠簪子,珍珠耳环,珍珠戒指、珍珠镯子各一个,珍珠项饰一个。然后是若干个古表铜镜,若干个新洋镜子,福州漆化妆盒子,白铜暖手炉,白铜水烟袋,钟,卧房家具,扬州木浴盆,普通的便器。再随后而来的是文具,古玩,如檀香木的古玩架,古玩橱、凳子、古砚、古墨、古画,成化和福建白瓷器,一个汉鼎,一个汉朝铜亭顶上的铜瓦,一玻璃盒子的甲骨。再随后是一匣子的雕刻的象牙,再往后是十大盒子的绸,罗、缎,六盒子的皮衣裳,二十个红漆箱子的衣裳,十六盒子的丝绸被褥,这些一部分是新娘自用的,一部分是赠送新郎的亲属,做为新娘的礼物。”
书中说,姚家所送出的嫁妆,有七十二台。看到这样丰厚的嫁妆,小编的眼镜都跌下来了。别说各种各样的玉器、金银器,光那绸、罗、缎,二十个箱子的衣裳,丝绸被褥也是极大的大排场,真让小编觉得自己真的没见过世面哎。
那么除了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会不会有陪嫁习俗呢?
少数民族的陪嫁丰盛程度也不容小觑。比如苗族,以银饰为嫁妆。一套银饰盛装最少也要几万元以上,有钱人家可以当年打制,而没钱的人家,则需要更长时间来积蓄,这种盛装,甚至会由母亲传给女儿,再由女儿往后传,旧了再翻新。一般女孩子都有一套完整的银饰,富有的家里,配饰会完整点,尽量完整齐全的服装银饰可达30斤。因为非常贵重,所以女孩子一生也就拥有一套这样的盛装。
侗族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嫁妆多为1―2床棉被、2―3个洗脸盆、1―2个木箱等,等有了孩子,再补送织布机、纺车等等。到了80年代后,嫁妆就更为丰富,衣柜、书桌、缝纫机、床上用品到电视剧、冰箱、电风扇都有送了。
还有藏族姑娘,结婚时自带嫁妆蜜蜡、松石、珊瑚、玛瑙等等这些昂贵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家传的,极为贵重。
陪嫁内容如此之丰盛,难怪民间有俗语:“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到了现代,陪嫁习俗,在某些地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所以啊,女方家庭一生气,骂起女儿来,有的就会一口一声“赔钱货”了。不过,这骂归骂,嫁女的时候,还不都是花大心血“赔钱”置嫁妆啊!
图片来自网络
E. 罐子上有五子登科是那个朝代的
近现代的。看字体和花纹就知道、年代最多不超过民国。
一、五子登科本为汉族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后来成为汉族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科考成功。
二、史称“黄平科名辈出”、“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至清末黄平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黄平人王耘中进士,其子侄五人,中举三人,中进士两人,后人赞誉为“五子登科”。(贵州黄平县旧州古镇)
F. 圆盘面写着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种吉祥的寓意,就是古代的日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富大贵,都能当官发财,一般的这种东西年份不长的,没有见东西,可能是明清时期的遗物,有收藏价值,但是价格不会太高的,
G. 五子登科的铜钱,请了解的朋友讲解一下,并估价…
五子登科 哈哈 是吉语钱 也可以说是 包袱钱 不是什么五个孩子 五子登科 语意 孩子可以 中科举是意识 直径 6----8个 算大点的 市场价格 在 300---800元 最好 有图片 看看品
H. 请问老师,这种五子登科铜镜存世量大不大市场估价能有多少
五子登科铜镜一般是明代或清代的。价格不会太高,依品相和年代而定,通常几百到小几千是正常的,不排除罕见的达到几万的可能性,但从你的图片看是几百元差不多了。
“五子登科”故事取自后周人士窦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传统层面,“金榜题名”乃是人生一件十分重要、光宗耀祖的大事。将“五子登科”图案铸在铜镜上,便成为了一个吉祥符号,祝福着每个拥有者门楣兴旺、仕宦发达。
I. 貌似光绪的聚宝盆 五子登科 谁来鉴定下真假 值多少钱
您的这一个貌似光绪的聚宝盆 五子登科 ,是典型的现代的仿古工艺品;国内艺术品市场上比较常见;市场上一般喊价在1000元左右;市场上常见不法商人,拿着这样的,冒充老的珍品,高价销售,千万要注意!
J. 五子登科的铜镜大概是什么年代
五子登科的铜镜出现于明清时期。
“五子登科”镜流行于明清时期,共形状各异,重量、厚薄不等。大的如筛盘,小的不及盈寸。从纹饰题意上来说,该语句最早的来源可能是取材于《三字经》,因上有“教五于,名俱扬”之句。后来则成为长辈教育孩子做官扬名的标准。
“登科”是考试及第之意,也是封建社会鼓吹“学而优则仕”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民间传说中的“五子登科”又别称“五子高升”,指的是古时有一人,教育五个儿子均登科作了大官,由此得到“教子有方”的赞誉。后人便将此事化为口语,使之得以广泛流传。
(10)五子登科蛋糕图片扩展阅读:
来源
明清时期的徽州,徽商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日趋繁荣。在此之前,科举制度的全面展开,已成为士人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而明代更是将学校教育、科举取士与铨选授官结合起来,使科举入仕的思想深入人心,这种思想也就相应地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五子登科”镜,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必不可缺的用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些吉祥、喜庆用语大量的被运用到铜镜的装饰上,成为一种时尚。如“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连中三元”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铜镜有了新的认识,此类铜镜巳被一些专项收藏爱好者所青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