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宅在家里时你的乐趣有哪些
宅在家里我的乐趣有很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遛狗
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每天带她去散步是狗狗最快乐的事,因为提倡文明养狗,所以狗狗每天都被关在家里,有时候偶尔忙碌了他害怕今天不能溜溜了还回哼唧一下,所以宅在家的时候我还会经常遛狗,不仅是我陪他,也是他陪着我去散散步,调整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
㈡ 阃傚悎灏忓︾敓镄勭亩鍗曟坠宸ュ埗浣沧湁鍝浜涳纻
鍑嗗囨潗鏂欍佽春鍗$焊銆佸僵绾搞佺敓镞ヨ湣鐑涖佺嚎銆佸壀鍒銆佽兑姘淬
姝ラ1锛岄栧厛镓句竴寮犳纾浜镄勮春鍗$焊锛岄滆壊涓婅嚜宸遍夋嫨锛屽敖閲忛矞镩充竴镣广
㈢ 2-6岁最全玩具使用指南,幼儿园老师都不一定知道!
她将厅长(作者的宝宝)的玩具依玩耍方式和叙述的便利划作几大类:建构类、角色扮演类、艺术类、感统类、体验类和其它。
她认为玩具是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生命”,正如国外着名教育体系——华德福所提倡的:停止游戏时,玩具是在“休息”;玩具被放回原处,称“回家”。处处透着尊重与想象力。
建构类婴儿期的孩子开始玩积木。最初仅限于抓咬,一岁多有了排列和堆叠的意识,喜欢摆长长的“火车”,可以用五、六块积木搭一座“高楼”。长大一点,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已发展得很成熟,专注力也有明显提升,真正有意识的“建构”出现了。摆弄大块积木已满足不了她对创造性的需要,于是我搭配了几种建构类玩具给她,它们的特点是:
(1)简单:孩子的建构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注意力仍有限,太复杂的游戏会令他们很快知难而退;
(2)开放:这时的“创作”是随兴的,事先不会计划,有明确目的和固定玩法的设计,远不如能够天马行空地感受建构乐趣的玩具更适合低龄孩子;
(3)丰富:这一阶段对建构类游戏的需要以参与和体验为主,多提供几种尝试,有助于培养与保持兴趣;但需要注意,丰富的不是数量,而是品类。合理组合的前提下,每类有一样即可。
1入门级乐高▲初次接触乐高的小宝宝,有一套基础款足够
▲我和孩子合作的乐高“作品”
乐高在我看来真是最好的建构类玩具,没有之一。简单的积木块,通过变幻无穷的组合,搭建出一个个奇妙世界,好像变魔术。我挑了两套入门级,一套是最基础的款,全部是造型略有不同的长方体色块,很容易上手;颗粒大小刚好适合小手抓握,拼插起来毫不费力。
2经典彩色几何积木▲从小玩到大的经典积木
厅长一岁半以前共有两套积木,一是的数字软积木,可供处于口腔和手部敏感期的小小婴抓咬揉捏,可作洗澡玩具,再有便是这套经典款的彩色几何积木,好像我童年时便有,也是她从小把玩到大的。我们创造出新的玩法,依据形状和颜色来分类:搭一座蓝色的房子(不同形状、相同颜色),或一列彩虹色车厢的火车(不同颜色、相同形状)。我和她轮流,一人“出题”,一人找出相应的形状或颜色,然后一起完成。她很喜欢这样有些小挑战的玩法。
3彩虹积木
▲很特别的彩虹积木
也是厅长爱不释手的一款积木,我从香港铜锣湾一家专营华德福玩具及用品的小店淘得。色彩光鲜(真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她一眼便爱上。造型简单,搭法却非常多端——这一点很“华德福”;她当然是第一时间将彩虹砌得老高(它有一个好处,无论怎样乱堆都很不容易塌掉)。每一阶段能够发掘不同玩法,拥有多种乐趣,有想象力的玩具真是迷人,就这样陪她长大吧。
4原木大块积木+长条积木▲大块木头积木
▲原木长条积木
胖乎乎的大块头玩了有一阵子了,几乎完全照木头的原状打磨,细节很逼真;三色(樱桃木、枫木、核桃木)长条是新近入的,木质优良,线条圆润,色泽也养目。两个都极结实、耐用,手感细腻又温暖。
我们很少单独用它们,尽管搭起来极稳固,又具备建筑上的美感—多是配合各种玩偶和道具,搭场景,玩角色扮演。“林中小木屋”是我们常玩的,也“砌灶”、“拾柴”、“生火炊煮”。这样有态度、有内涵的玩具,是可以长相守的。
5基础装磁力片▲由平面到立体的神奇磁力片
最基础的搭配,统共不过三十片,形状只正方形和三角形。她全神贯注将它们连起来再片片拆开,着迷于力量的博弈(非常锻炼手部力量)。有时使错了劲,憋红小脸仍做不到,急得跳脚;有时它们不由分说噼噼啪啪抱作一团,她觉得好神奇,“哦哦”赞叹。和传统积木不同,磁力片是用平面图形来搭建立体造型,感受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切换,对于初有立体建构意识的低龄宝宝也是件趣事。
它还有一个好处,不占空间,装起来只一小包,出门带上,交通工具上可以自娱很久,作旅行玩具再理想不过了。
6磁性砌图▲怎么砌都是美的砌图
砌图是介于拼图和积木之间的一种建构类玩具,既不像拼图,需要依照一定模子—严格来讲它算不得“建构”,更像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也不比积木,是在三维空间里进行搭建;五颜六色、形状经过精细切割的小木片,在平面上随意组合—小宝宝喜爱平面更胜立体—拼出美丽的几何图案,罗马风格的建筑,各种生动的造型和场景。
木片很小,对精细动作是极好锻炼;只是需要提防吞食风险,最好在有成人陪伴时玩。她主动要求玩“颜色分类”,但只爱红绿两色。轻巧的金属薄盒包装,打开便可以玩,带出门也方便。
角色扮演类当孩子开始在玩耍中加入更多目的性思考,学习用逻辑关系去组织不同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角色扮演游戏便开始了。接下来的几年内,孩子都会热衷于此,并不断在“演出”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对他们认识现实世界和人际关系、发展想象力与社交技能不无裨益。
小人儿“过家家”的愿望其实不需特别关顾,她自会发现和利用身边一切素材,随时随地创造机会发起游戏。我为她准备的角色扮演类玩具不多,不少是利用家中的现成材料加以改造、组合;对于孩子的玩耍需求,成人的支持比玩具的多寡来得重要。
1游戏厨房▲厅长的私家“厨房”
我寻了很久,看遍市面上的游戏厨房(play kitchen),认为宜家这款明星小厨房最适合。“五脏”俱全,样子也清爽,不似许多同类产品,过分花哨入不了眼。功能更多更全的,没它好看;比它貌美的,趣味和实用上又逊色。恰逢会员折扣,我只花不到平时一半的价格把它搬回家,再摆上一套小桌椅,厅长的私家厨房便开张咯。
▲“锅碗瓢盆”交响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材”要有,餐厨器物也要有。宜家搭配的厨房玩具便很好,炊具与食器的质地、外观仿真度极高,基本就是小几号的实物——比起过度设计的玩具,孩子真正的乐趣来自操作真实的日常物件。
碗碟杯盘是玻璃而非通常的塑料或木头材质,我并不担心她打碎,一个的孩子需要用手而非大脑去认识事物(包括危险事物)和探索世界,并且当她行动时,往往是带着觉察,谨慎试探自身行为的边界;过度保护只能令她一时远离危险,却永远无法帮助她发展出识别和处理麻烦的能力。
▲“切菜”是她最爱的部分
“果蔬”是毛毡制成,样子很可爱。我另挑一些可以玩“切菜”游戏的给她,这是她最爱的部分。“切菜”真是一举多得的玩法:可认知蔬果;“切开”的动作,锻炼手眼协调、操作物件(“刀”)的能力;“粘回去”的过程,包括颜色和形状的配对。我偶尔也会给她一些真实的水果(如香蕉)让她去切,她不知多乐。
2开放式情景游戏▲用来玩情景游戏的各种玩具和道具
▲“丛林探险”
▲儿歌《Old McDonald Had a Farm》(左)
“娃娃的一天”(右)
玩具造型很简单,没有过于繁复和精致的细节。相比“完美”得不留多少想象空间的洋娃娃和芭比、整套结构复杂的娃娃屋,它们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玩起来能够随心所欲,不必拘泥于玩偶的角色或道具的用途,配合积木,我们模拟出各种有趣又鲜活的情景,发明多样玩法,每次都可加入新的想象。
3大家来化妆
▲利用家中的现成材料作化妆服
我挑几件她婴儿期的旧衣,小外套、连衣裙、帽子、围兜、再搭几条发带,放入篮子,供小小造型师自行搭配使用。
除此,家里的大人也是理想的“模特”,像是给爸爸扎根小辫,给妈妈画个胡子什么的,稀松平常。
4家务做起来
▲给她一些工具,让她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
厅长对家务的热爱由来已久。“打扫”、“擦洗”、“浇花”,我见她日日“劳作”不辞辛苦,干脆给她一些小工具:儿童尺寸的扫帚、塑料小桶和小抹布,置在她伸手可及的角落;小喷水壶,指定一盆绿植,由她专门照顾。
我让她参与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和大人一起劳动;偶尔也让她试着洗碗——她更多是好玩,还得重洗。
有机会参与到家务中来,感到自己是家庭生活的一分子,让小小的她有一种自主感。对于孩子来说,最快乐的游戏,是能够让他们像对待“工作”一般严肃勤勉的。小不点儿认真起来,真是萌态百出呢。
艺术类孩子需要艺术,也是天生的艺术家。这与天分或技巧无关,而是由源自生命深处的发展需求决定。从事各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音乐、绘画、手工,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学习表达感情、建立与他人联系的最佳方式。
孩子能够尝试的艺术类游戏,尽管仍很基础,却已相当丰富;不大可能有什么像样的“作品”出现,提供的素材和游戏内容不宜太具体(有时原始的可能是更好的),不拘泥于形式,令小艺术家最大程度地感受艺术的美好,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成人能做的,唯不破坏而已。
1音乐启蒙:带来抚慰、快乐和安全感的声音
▲可以“演奏”的玩具
孩子对音乐(及其它艺术形式)有独特的感知方式,他们对声音和节奏敏感,喜爱自然、富于感情和节律的声音。给孩子的乐器虽是玩具,音质上却有要求。即便做不到高仿真,至少要是悦耳的。
孩子接触到的音乐,理想程度排序如下:亲人带着感情为其唱诵的节奏感鲜明的歌谣→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声音→真实乐器演奏的旋律→高仿真“乐器”(音乐玩具)发出的声响→使用好的播放工具播放的好音乐→其它音乐。
2小小的涂鸦有大大的奥妙
▲厅长的“神奇”涂鸦
孩子的画里,藏着生命的奥秘。给一岁的小家伙一支画笔,她便开始画,不消嘱咐,好像她天生便知要做什么;那画连”涂鸦“也称不上,不过些凭空生出、戛然而止的神秘符号,代表某种天地初开的混沌状态。
过些日子,画的内容丰富起来,符号成了线条,有些闭合或半闭合成圈,更多是无始无终;这样的画,毫无理性可言,保持着和画主人一致的原始与本真,不为解释或表达什么,只是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存在。她对世界的理解又进了一大步。
▲涂鸦和手工工具的移动收纳
▲“一桌多用”:既是绘画桌、手工桌,也是小“餐桌”
▲趴着、躺着也能画,打着滚也能画
至今,大面积的涂鸦场所仍是她最爱,兴之所至果断落墨、恣意挥洒全无阻滞的快乐,是规规矩矩的一方画纸盛不下的。
当她兴致更高,并开始“研究”自己的画。我引入更多类型的画笔,教她尝试不同涂鸦方式,或在不同质地的界面上画;带她认识颜色,她很快记住许多,甚至会自己挑选;创造更多玩耍机会,帮她发现、观察、欣赏、体验这里头的大世界。工具多了一些,需要考虑收纳。用的是不占空间的移动小推车(手工物件也一并收纳),想在哪儿画,推去便是。
▲一些涂鸦工具
几种用过的绘画工具:
(1)磁性画板:优点是易擦拭,可反复使用;专用画笔,不会弄得到处都是;书写也流畅,不费气力,还有几个可爱的动物图章可用来造型。缺点是板子太小,早期还有些新鲜劲,长大些画两笔便意兴阑珊;
(2)粗头水彩笔:也是早期用过的笔,很胖大一支,笨拙小手极好抓握,出来的线条粗粗萌萌,不是很鲜艳的色,好像稀释过,有些淡水彩的味道。不便之处是画一阵子需向下压压笔头才会再出色,小小孩不太好驾驭。
(3)粗蜡笔:厅长的第一盒画笔,从小用到大。蜡笔是不老的经典,蜡笔画是属于孩子的画,色彩丰富浓丽,既有孩童的拙朴天真,又有时光中沉淀下来的厚实。
(4)彩铅:可爱又安全、耐用的笔,和蜡笔一样矮矮胖胖,棱角打磨得圆润光滑,手感极佳;木质笔杆非常结实,适合厅长这样大力水手型的宝宝。
▲很美丽的手指画颜料
▲手指画大师的“洪荒之作”
手指画是在厅长对颜色感兴趣并且能够准确识别后引入的。她疯狂爱上,再不愿正眼瞧别的画笔一眼。颜料质地很浓郁,一次取指甲盖大小的量,加一点水稀释,一大瓶可以用很久。也不必特意买调色盘,闲置的辅食分装盒便合适。画衣就用吃饭穿的带袖罩衣代替。
手指画顾名思义,允许手指与色彩亲密接触,不需通过画笔,仿佛是心灵与纸面的直接对话。这是最自由大胆的艺术表达,也是最能释放孩童天性的玩耍方式。
3手工DIY,温和有力的的艺术
▲五彩的“泥巴”
手工这一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自有温和安静的力量,适合在“一张一弛、一呼一吸”的玩耍节奏中,充当“呼出”的环节。玩得太疯太累时—对孩子来说,玩耍是如工作般耗费心力的—坐下来做一会儿手工,既锻炼专注力,也是积极的休息与调整。
▲我的“榴黄柳绿”双色小水饺
▲厅长的山寨版“彩色饺子”
盒子里漂亮的彩色泥巴,一下便抓住厅长眼球。除了乱捏一气,还能怎么玩?记下几种大受欢迎的玩法。
游戏一:彩色饺子。厅长喜欢我给她包的彩色小水饺,我和面擀皮,她也要搭把手。我灵机一动:复杂精细的不会,捏个“饺子”总容易吧?于是投其所好,怂恿她“下厨”。她果然大悦,忙不迭为大家“包饺子”。
▲手工“饼干”出炉咯!
▲“水果”下午茶
游戏二:下午茶点。橡皮泥真是厨房游戏的好搭档。五颜六色的泥巴,好“变”成各种美貌“可口”的食物。不如为自己准备一份下午茶。烘焙用的小型模具,操作容易,可轻松将泥团切割成可爱的“饼干”,“烤箱”也派上用场了;造型简单的水果也是她力所能及的。
▲自制蒙氏教具:颜色配对
▲“好丑的毛毛虫”
游戏三:颜色配对。颜色配对是经典的蒙特梭利感官训练游戏:将同一颜色的泥球放入对应的碗中。捡球、放球的动作,锻炼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颜色识别与分类,涉及视觉开发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游戏结束后,就地取材黏一只“毛毛虫”。增加难度的做法包括使用镊子夹球,或者上哪里凑齐十八只碗。
▲可任意剪裁的手工纸
▲孩子的简单手工
纸张也是随手可得的理想手工材料。一卷彩色A4手工纸,依颜色分作几沓,方便取用。孩子的精细动作发育和理解力尚不足以完成太复杂的纸类手工,简单玩法便能吸引她。譬如:
(1)折纸。将手工纸裁剪成正方形小张,供她随意摺叠,也可在示范和指导下练习一些基本动作,如对折、反向折、沿边角折,借此感受几何形状的变化,加强图形认知。
(2)剪纸。裁剪一些长纸条,准备一只迷你小信封和一把安全剪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她需要尝试将纸条剪成小段(比直接给一张A4纸让她剪更易操作),再装入信封。大胆给孩子使用剪刀,会发现她并不会随随便便弄伤自己,而是带着觉察、小心摸索,全神贯注对待“工作”。
(3)粘纸。创作一幅剪纸画:裁剪出各种图案,请她用胶棒将图案粘到白纸上。教她严格遵守涂抹胶水、检查正反面、粘贴、压实的程序,这种仪式感令小人着迷,好像接受了一项神圣而了不起的任务。
感统类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指人体利用自身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输入大脑,后者再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言之即身体与大脑互相协调的学习过程。
我为厅长挑选这类玩具时,并无目的,只凭有趣,至于“训练”效果,只当意外收获了。
1彩虹塔,感知三维空间的魅力
▲百变彩虹塔
彩虹塔是彩虹积木的姊妹版,由一组大小依次递减的不规则多边体木块组成。
看似简单的游戏,内涵颇丰富:除促进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还可加强对颜色、形状、数字等抽象概念,以及一系列对立的逻辑概念,包括体积(大与小)、重量(重与轻)、顺序(上与下)、等级(递进与递减)等的感性认识;通过目测和比较三维空间的细微差异变化,锻炼观察力和判断力。
2几何嵌板:建立对形状的触觉记忆
▲摸起来很美的木质几何嵌板
在幼儿的各种感觉记忆中,肌肉触觉最为敏感,最能有效帮助孩子认识各种事物。玩法是将木块完整嵌入木板上对应的洞中。
几何嵌板具有蒙氏理论主张的“自主教育”功能,即玩具本身能够让孩子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如正方形木块无法与长方形的洞吻合),而不必依靠成人说教或提示。通过重复努力克服困难,获得相应能力,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3创意拼图: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大块彩虹兔拼图
▲小熊换装拼图
拼图涉及不规则形状的识别,以及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知,对观察力和记忆力要求更高,越味性也更胜一筹,可作为几何嵌板的“进阶版”。一套(上图)是大块彩虹兔拼图,共六块(给低龄孩子的拼图块数不宜太多,大名鼎鼎的UncleWood适合再大些的孩子),组成大小两只兔子;
另一套(下图)是“小熊换装”拼图,给小熊一家分别搭配服装(分上下装,可借此理解上下概念),还可换上不同表情的脸。她正是对装扮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对这套拼图爱不释手,边玩边认识不同类型的服饰,顺便温习相关词汇。熟悉后可将三只熊的服装混合,请她从中挑出各自契合的图形板块。为达到目的,她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几次板块的位置——这两套拼图也是能够自动提示错误的。
4美妙串珠:DIY我的第一条项链
▲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咯
串珠游戏对手部肌肉控制、手眼协调及配合使用双手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更多耐心。“珠子”中包括印有可爱图案、色彩丰富的几何积木块,可请她遵照一定规则(如按相同颜色、形状或混搭、穿插)进行搭配,创造出造型和风格各异的作品,既培养审美情趣,也加强对颜色、形状和顺序的感官认知。除了做手工,用来玩配对和搭建游戏也很好。
体验类“体验类”玩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的、自然场景下的经验和感官,可作为无法直接接触某类事物时的替代,供孩子经常性地、重复体验相似乐趣。
1大型轨道玩具:火车快跑!▲轰隆隆,小火车开动咯!
火车轨道玩具大概是唯一可媲美乐高的好玩之物:融合建构与角色扮演,玩法丰富;通过模拟真实的火车运行场景,小车迷可过一把当火车司机的瘾,体验一回大型交通工具的魅力。造型各异的木质轨道片,经自由拼装,搭建出变化无穷的轨道系统,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控制列车在轨道间前行后退、穿隧道、上下坡的过程,锻炼平衡感和操控能力,帮助孩子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方式。
2戏水玩具:洗手池里的“水上乐园”
▲洗手池里的“水上乐园”
没有哪只小家伙能够抵抗沙子和水的魅力。在家中备些简易的沙水玩具,既是炎炎夏日的最佳玩伴,又可“拯救”独力带孩子的全职妈妈——总能换来至少半小时的清净。
Plantoys这套木质戏水玩具是厅长的心头好。Plantoys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橡木,不必担心开裂和褪色的问题,包括憨态可掬的海龟、海星、鱼,渔网和两只流速不同的水碗;再加一块海绵,让她体验绵块吸水、释水后的重量变化。
除作洗澡玩具,还有许多有趣玩法:
玩法一:激流勇进。将一只塑料箱子置于洗手池内(下水管道保持通畅),水龙头下方,打开龙头,一会儿功夫便形成两重“瀑布”和潺潺“溪流”。
玩法二:“海”边嬉戏。将下水口封闭,放上一池水,让动物们在“海”里自由自在游泳,玩“捞鱼”和舀水;利用箱盖在池中造一块“陆地”,海龟可以爬上“岸”晒太阳。
玩法三:魔法“海洋”。放入少许肥皂水,搅上一搅,阳光一照,海面上便升起许多五彩斑斓的泡泡;搁些冰块进去,让她观察“冰山”消融、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
3仿真玩具沙:一捧沙子,一方乐土▲沙子的神奇,在于它介于生命与物质之间
玩具沙也可用大米和决明子代替,但对于低龄孩子有误入口鼻耳的风险。多方尝试后选用这款仿真“动力沙”,它介于沙子和粘土之间,手感像溼沙,内里却完全干燥;沙质细腻干净,不粘手,也很好塑型。沙是无味无毒的,且可重复使用。几个常玩的游戏:
玩法一:沙滩闲情。夏日海边,小猫小狗追逐嬉闹;沙滩上有一排矮房,人们从房子里出来,在“椰子树”(松果)的树荫下野餐乘凉。
玩法二:沙子变身。没有现成模具,利用手边一切可用之物,积木、瓶瓶罐罐、烘焙工具,也能变出城堡、汽车、水果、蛋糕和美丽的几何图案。
玩法三:沙漠寻宝。厅长懂得客体永恒的道理后,尤其热衷于将各种东西埋进沙里变没的把戏(最初这样逗她还会崩溃大哭):漂亮的石头、彩色回形针、乐高小人(有点惊悚)还有我和她的手。
4游戏帐篷和隧道:秘密与冒险▲秘密王国与冒险之旅
孩子闹独立,开始希望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地”。它可以是一只废弃的大纸箱,沙发和毛毯搭建的城堡,或者临时用桌椅围出的小块区域。她会愉快地跑进跑出,兴冲冲地宣示“主权”,反复探究“里面”和“外面”的关系;或者独自安静地在“领地”里待上一会儿,看书、玩耍。不妨划出一处固定地点,作为孩子的“秘密王国”,一顶合适的游戏帐篷会是不错的选择。
帐篷太好用。可以是“毛绒玩具家”,早上请毛茸茸的朋友出来玩,晚上再送它们“回家”。搬到绘本架旁,便成了读书角。是“藏猫猫”的绝佳场所,玩过家家也离不开它:视情景需要,可作“娃娃家”、“车库”或“商店”。
我相信孩子如何定义、使用和对待玩具,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孩子是否能够做玩具的主人,游戏展开的方式——孩子是游戏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还是只能任其遵照设计者的意图按部就班地进行,以及她能够从中学习到什么。
作为孩子进入世界的把关人,需要思考的,不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而是“我希望她如何作出判断”。育儿是一道开放式考题,我们无法将自己不知道答案的东西教给孩子,要紧的是拒绝一切似是而非。与其从权威或惯例中寻找确信,常省己身方为正途。
正如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所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全情投入,忘我玩耍,那么,当他/她长大后也有能力以同样的专注来面对所有挑战。”
㈣ 适合送男士的生日礼物
适合送男士的小件奢侈品乐高。乐高拼图,不论年龄、性别都会喜欢这个礼物。可以选择汽车模型、机器人之类的拼图送给他,如果两个人是情侣还可以一起拼。还可以一直收藏保存,是一样有意义的礼物。
电子相册。很多男孩子爱摄影,也有的男孩子爱自拍,可以送一个电子相册让他摆在家里,照片存入后就可以进行循环轮播,或许这是男生最渴望收到的礼物之一。
跑车模型。男孩子都是喜欢车的,对于跑车的诱惑,更是无法抵抗。可以在平时的聊天或者朋友圈,了解下他喜欢什么类型的,然后悄悄买来送给他。
打火机。自己抽烟或出去应酬需要抽烟的男士,可以送他一款比较高级又有品的打火机,虽然不必须,但属于锦上添花,当成礼物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㈤ 爸爸的作文400字
想写好关于爸爸作文吗?这里提供了大量关于爸爸作文的段落,以及爸爸作文的好词好句等。本篇内容主要选10篇优质原创文章,每篇结尾还带专家点评。我的爸爸
爸爸是一个既让我害怕,又让我喜欢的人。
有一次,我因为急着想看电视,就马马虎虎地把作业写完了。吃完饭,爸爸开始检查作业。看着看着,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很不高兴地对我说:“你这道题算错了。”说完,他又接着检查起来。没过一会儿,他又连着查出两个错误。爸爸这下发火了,冲着我大声嚷嚷:“你怎么老出错?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别粗心,别粗心!你怎么就是改不了?”说着,他使劲摁了一下我的头。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只见爸爸两只大眼睛瞪成了“O”形,浓黑的眉毛也好像立了起来,真像只大老虎,好可怕啊!
爸爸对我的要求很高,他看我老是粗心,就给我写了做题要求。我觉得爸爸太凶,也给他提了两条意见:一是不要随便凶我,二是要讲道理。我从字典里找了些形容爸爸的成语说给爸爸听:“虎视眈眈”、“大发雷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勃然大怒”……爸爸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小作者选取了一件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爸爸的形象丰满、真实,富有了生活的气息。一年级的小同学就会用如此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真了不起!很值得推荐。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今年四十二岁了,因为少白头,所以每个月都要染发,如果不染的话,人家都会以为他有七十多岁了。
爸爸带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显得很有学问。特别是他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真像一位博士。
爸爸脸上有许多小坑,皮肤显得比较粗糙。听妈妈说,爸爸脸上的坑,都是年轻时青春痘给闹的。
爸爸上课时的语言可风趣了,就像小品演员一样。他说起话来总是一套一套的,很押韵,很顺口,就连批评人也是这样。昨天祖俊辉又没完成作业,爸爸就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你呀,真是——
放学到处乱跑,
作业从来不缴。
老师检查没处找,
你说咋能学好?
爸爸看祖俊辉头都不敢抬,又拍着他的肩膀说
祖俊辉呀祖俊辉,
笨鸟一定要先飞,
如果还是不努力,
只能飞进垃圾堆。
您说,我爸爸是不是很有才。
专家点评:
“爸爸带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显得很有学问。特别是他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真像一位博士。”外貌描写形神兼备,突出了人物作为教师的特点,人物形象突出。直接引用爸爸批评人的顺口溜,表现爸爸的语言风趣,选材典型,非常给力。
脾气暴躁的爸爸
我爸爸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记得有一天,我们在津津有味地享用午餐时,谈起了考试的问题。突然,爸爸面无表情地站起来,生气地说:“你这个笨蛋,这次考了几分?”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这次考了70几分。”爸爸气得暴跳如雷,恶狠狠地说:“巧段塌这次考得这么烂,才考了70多分?”我害怕地说:“因为我太粗……”爸爸根本不想再听下去,手指着门口大声吼道:“你马上给我去罚站。不准吃饭。”妈妈再怎么劝,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爸爸说:“不行,得给他一个教训,敢做就敢当。”我伤心极了,两眼泪汪汪,泪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流淌。我无可奈何地向屋子走去,一边走一边想,爸爸为什么要罚我呢。到了卧室,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想到爸爸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才会罚我的,于是心渐渐平静下来。
是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爸爸你的心意我理解,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能温柔点。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写一件“和爸爸谈考试的问题”的事,凸显了“爸爸”脾气暴躁这一性格特点。叙事清楚,过程具体,很成功!关于“爸爸”的暴躁,老师建议你多和爸爸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老师相信爸爸孝圆会有所改变的。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固执己见的人。有时他吵吵嚷嚷,有时聪明无比。他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
“哇哇”一阵哭声传来,真烦,正在写日记的我被这段歌仔戏打断了思路,气死我也,我火冒三丈,怒吼道:“我在做作业呢?能小声点吗?”哭声传到耳朵里,心中烦死了。没办法,谁叫老爸没大没小呢。爸爸总是把弟弟弄得号啕大哭。
爸爸其实蛮聪明的。那次我家订做了新窗帘,我看见了,大叫:燃橘“好酷!”。可是它很不好安装,这一般是由做窗帘的安装的。可是那天安装工没来,只见爸爸看着窗帘,想了一会,说:“我会了。”只见他不一会儿就把窗帘安好了。安好了了,得意洋洋的道:“怎么样?我聪明吧?”妈妈夸赞道:“看不出,还挺聪明的嘛!赞一个!”老爸眼睛一瞪,得意的把头发一甩说:“我本来就很聪明的!”说完还拍了拍他那大皮球似的肚子,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爸爸虽然有时让我感到烦心,但我知道这是他长期在外,见到我们高兴的原因。他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我爱他。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我的爸爸的文章,全文围绕爸爸的吵吵嚷嚷和聪明无比进行了描写。读了你的文章老师就能知道你是一个特别懂事、特别理解人的孩子。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给爸爸的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要说一声:“谢谢您”。
还记得那一次可怕的经历吗?记得两天前的那个冬天吗?我因为感冒高烧竟然晕了过去,您和妈妈吓得不知所措,我被抬上了救护车,迷迷糊糊醒来的我看到您的额角上密密麻麻的一层汗水,尽管当时天气冷的令人发颤。我顿时热泪盈眶,泪水不由自主的流淌下来。您一边摸着我滚烫的小脸蛋,一边焦急地安慰着我:“宝宝,没事啊,爸爸妈妈都陪着你呢!”在您和妈妈的精心照料之下,一个星期过后,我终于康复了,待我出院的那一天,您兴高采烈的亲吻着我的额头,拉着我的手欣慰的笑了,那表情令我至今难忘!
啊!爸爸,您像辛勤的园丁,把您无微不至的关爱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您又像那和蔼可亲的引路人,指引着我走向成功之路,感谢您,亲爱的爸爸!
祝您:
身体健康,事业一帆风顺!
您的女儿:韩熙乐
2011年6月10日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对父亲的感恩,文章重点描写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文末用优美的语言讴歌了父爱的伟大。
爸爸的鼾声
和睡觉打鼾的人一起睡觉,这必定是一件万分痛苦的事!每天夜里,爸爸的鼾声总如没有尽头的火车,一次次打断我的美梦。因此,我万分讨厌爸爸的鼾声。
终于!一天晚上,爸爸值夜班。得知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哈哈,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啦!可就是这个晚上,我才体会到爸爸的鼾声是那么重要,那么温暖。
夜深人静,我幸福的拉上被子,准备美美地睡一觉,可是,不知过了多久,我还是没合上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唯有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咦,怎么这么安静?我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一切静的可怕,我突然开始想念那亲近的鼾声,我一头钻进被子,紧闭上眼,寂寞地进入梦中……
那一夜,小台灯亮了一宿,因为少了爸爸的鼾声,夜显得特别漫长,睡梦中,我仿佛听见了爸爸的鼾声,竟那么悦耳,动听!
我不再讨厌爸爸的鼾声了,因为,只要爸爸的鼾声在,我便不会害怕,只要爸爸鼾声在,我就不会寂寞,只要爸爸鼾声在,我的心便永远踏实!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描写了爸爸鼾声的重要、温暖,作者由之前的讨厌变成了依赖,因为鼾声代表了爸爸的存在。文中通过描写鼾声来突出爸爸对我的爱,表现手法好独特。
我的爸爸
一提起我的爸爸,我心里就感到非常地自豪,他是一位地质工程师,也是单位里的领导。一年当中,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还不足半年,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很爱他。
他中等个子,因为经常在野外工作,晒得有点黑了,我却觉得爸爸这个样子显得更帅更健康了。
每当他从野外回来的时候,身体就瘦了一大圈,我看到后很心疼,就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爸爸爱吃的食物,给他补充能量。
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爸爸又要去上班了,我多么不想让他走呀!就哀求地说:“爸爸,你再多呆几天陪陪我们吧!”每当这个时候,爸爸就耐心地给我讲道理,我还是缠着他不放。他又和我说:“别的小朋友也想爸爸呀!我要是不去看看其他叔叔的工作干的怎么样,队上的叔叔就回不来,他们想爸爸了怎么办啊”?当我抬头看爸爸时,看到他的眼睛也湿润了,此时我明白了,原来爸爸和我是一样的心情,他也不舍得离开我们。
爸爸要走了,我高兴地对他说:“爸爸,祝您一路顺风,多保重身体!早日安全归来!”
专家点评: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我”的爸爸。文章开篇点题,中间部分先描写了爸爸的外貌,接着写了“我”哀求爸爸留下来,但爸爸为了工作拒绝了“我”,结尾总结全文。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我的爸爸
谁都有一个爸爸,我也有一个爸爸,但他是一个令我“讨厌”的爸爸。
他总是要香我。每天早晨闹钟一响,爸爸有时就“咚咚咚”地跑到我的小房间,有时他又会蹑手蹑脚地走过来,然后拉开被子,一下子就亲了过来,把我可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就完全清醒了,只能打着哈欠起床了。其实爸爸是想让我起床,准时上学。
他总是要盯着我。每天晚上等我洗漱完毕,到小床上时,爸爸总是大声地嚷:“九点了,要睡觉了,不要看书了,我要关灯了。”我心里想:再多看一会儿该多好呀!可是没办法只能睡觉了。其实爸爸是想让我早点睡觉,长好身体。
他总是要批评我。不管是早上换鞋出门还是晚上换鞋回家,爸爸都会催促我:“快一点,快一点!”甚至我吃饭的时候,他也要提醒我保持桌面干净。其实爸爸是想让我养成好习惯,成为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其实爸爸不是真正地让我讨厌,只是做法有点让我讨厌。如果我给爸爸打分的话,他能得到90分。我还是蛮喜欢我的爸爸。
专家点评:
这篇写人的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猪九戒”爸爸
“猪九戒”是谁呢?他就是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为什么叫“猪九戒”?因为他比猪八戒更能吃更能睡。提起“猪九戒”这个外号还有段来历呢。下面,我就告诉你们吧。有一次,妈妈到超市买零食,我们一看,有巧克力、饼干、蛋糕、糖果,真是丰富极了。到了晚上,当我和妈妈准备大吃一顿的时候,却发现零食已经被一扫而光。我和妈妈无可奈何地说“不愧是‘猪九戒’,真能吃呀。”提起睡觉,他就更厉害了。一天中午,爸爸在睡午觉,到了天快黑的时候,我一看墙壁上的钟,哇,快六点钟了。于是,我就到床边叫道:“爸爸,六点多钟了,快煮饭。”我一说完,便继续看电视,没想到爸爸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二十多分钟后,我的肚子开始“闹革命”了,我再次到爸爸的床边叫道:“快起床,已经六点五十了。”爸爸这才慢腾腾地到厨房炒菜煮饭去了。
这个“猪九戒”爸爸真是让我既爱又恨呀。
专家点评:
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爸爸是“猪八戒”,然后下文讲述了爸爸能吃能睡的事情体现了爸爸是猪八戒的原因,叙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自然,很好,加油吧!
一个使我敬佩的人——爸爸
爸爸使我敬佩的地方很多,主要有:捕鱼、打羽毛球、孜孜不倦的看书等。其中,使我最敬佩的当然是做数学题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火柴棒的脑筋急转弯”,这道题很怪,是1-701=2,我想了半天也想出来。我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像是在蒸笼上的蚂蚁。这时,爸爸走进来问,“一涵,会做吗?要不要教你?”我听了。不高兴的说:“谁说做不出来,只是在思考。”爸爸听了苦笑一声,走了出去。我又思考又画图,就是做不出来,只好问爸爸,爸爸说“1-701=2”中把“-”竖起来放在7上就变成“1加1=2”,我听了之后,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竟然可以这样做题目,让我哭笑不得。
爸爸真厉害。有些数学题我觉得很难很难,怎么想都不行,可是这些题目一旦到了爸爸手里好像没有难度似的,一会儿就会告诉我怎么做,有时还会告诉我很多种计算方式。我要向爸爸学习,学习他那解决问题的本事,长大以后做一个数学家。
专家点评:
“爸爸使我敬佩的地方很多,主要有:捕鱼、打羽毛球、孜孜不倦的看书等。其中,使我最敬佩的当然是做数学题了。”由面及点,引出写作内容,开启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还善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个性。如:用我做题时久攻不下而爸爸则轻松解决来突出爸爸对付数学题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