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店铺 » 英国女王拿剑切蛋糕说明了什么
扩展阅读
电饭锅蛋糕选哪个模式 2024-05-08 07:44:16
生日蛋糕冷藏了两夜 2024-05-08 07:12:45
如何拍蛋糕视频教程 2024-05-08 06:58:55

英国女王拿剑切蛋糕说明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3-07 05:48:05

1. 婚礼的6个常识,新人们都了解了么

1、西式婚礼上,为什么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面?
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相同,西式婚礼不是遵从“男左女右”的方位站立。那是由于在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会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被他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面,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当即拔出佩剑击败敌人。
2、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年代开始,白色标志欢乐,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标志着喜庆相同。在1850-1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标志。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真的含义就远超过其他。所以白色一般都是礼服的首选色彩,更是标志着新娘的美丽和纯真。 3、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开始,新娘的面纱标志青春华和纯真。据说,当年有位美丽的贵族女孩,不经意地站到了白纱窗布后边,她的未婚夫见了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带白纱的创意,她的行为当即掀起一阵风气,这也即是今日新娘戴白头纱的风俗由来。
4、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典礼之一。这种风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喝酒,涵义两人自此合二为一、相亲相爱。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可是不管用瓢仍是用酒杯,它的涵义都是相同的,也即是标志着永结同好、患难与共的深意。 5、为什么要切婚礼蛋糕?按照欧洲传统风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有一位聪明的糕饼师灵机一动,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再加盖一层洁白的糖,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切蛋糕时,新郎和新娘两个人一起用刀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也不要请他人代替。而面包屑则代表着走运,独身女孩若把蛋糕的碎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便能在梦中看见自己将来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
6、为什么要蜜月旅行?
“蜜月”是新婚夫妇在婚礼后独自共处的甜蜜时光韶光。“蜜月”(Honeymoon)一词起源于欧洲,曾经的婚礼都是在俘虏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新娘的回绝,所以新郎会把他的新娘带到他人找不到的地方。而在古代的时候蜂蜜是生命、安康和生育能力的标志,所以在婚后的33天内或再到月圆时,他们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就有了“蜜月”一词,并且这种风俗也流传下来,如今所有的新婚夫妇都会在婚礼完毕后一起前往某地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在成都这个地方,几乎所有的新人结婚的时候都会这样做,但是也有很多新人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了解了这些常识,有益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婚礼的含义,也有益于可以基于此,策划一场属于成都人独特的婚礼。

2. 英国结婚礼仪2021

在英国,婚礼一般是在周六的下午,在教堂或登记处举行。教堂本来是为_设立的,但在教堂结婚也是传统的方式。新娘穿着白色的礼服,戴着面纱,拿着花。新郎穿着西装,等在教堂的圣坛。

当新娘到达时,风琴开始演奏结婚进行曲,在音乐中,新娘的父亲带着他的女儿走过长廊,然后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里,于是婚礼开始了。仪式的重要部分当然是交换结婚戒指,当这对新人结婚时,他们在教堂签署结婚登记证,然后他们穿过教堂来到院子里。在院子里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向他们扔大米和五彩纸屑,向他们祝福。

婚礼后的宴会称为招待会,通常是一个有三道菜的晚餐,加上许多含酒精的饮料。在第三道菜或甜点之后,主人开始发言了。新娘的父亲(他支付婚礼的费用)通常讲他的女儿以及他初次遇见女婿的情况。傧相的发言总是说新郎多么出色。最后新郎发言,他通常会表示对新娘下嫁与他的感激之情。这些发言有时会很长,常常会提到相关人士的长篇 故事 。发言的原意是越幽默越好,但是根据酒精消耗量的大小,发言常常会变得比较放肆。在发言结束后,通常会有乐队演奏伴舞或者迪斯科助兴,直到每个人都累趴下。通常新人会第二天一早出发去渡蜜月。

婚礼并不便宜,如上所述,新娘的父亲通常会买单。当然,客人们为新人买一件礼物是很普遍的,也许是一个微波炉,或者一个去夏威夷两周的假期。近来,新人们会列一份清单,注明他们想要的东西,客人会根据各自的情况从清单里选送。

英国有三种婚礼:英国国教婚礼、天主教婚礼以及世俗婚礼,即非宗教仪式婚礼。由于信仰不同,这三种婚礼有不同的要求和习俗。这里主要介绍英国国教婚礼。

英国国教也称为圣公会,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他又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而以英国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运动又得到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1537——1553)的支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则宣布女王为国教惟一最高领袖。教会虽在组织制度和仪式等方面仍保留了天主教的旧制,但在教义上已具备了一些新教的

燕儿和老安是在上海相识相爱又在广州共续生活的,故事还挺浪漫,可以用有缘千里一线牵来概括。总之这中国新娘和英国新郎终于决定走进美丽的围城。入城仪式当然不能轻慢。为了照顾双方的家人朋友,婚礼要举行两场,两地各办一场。第一场在英国。于是我带着无数对英国的幻想和推测,从法国坐完了两趟飞机再乘车深入英伦腹地,来到一个叫Barnsley的地方。这里略有山峦,到处是碧绿的草地或树林,错落着深棕色的砖墙别墅。房子周围总有精心修饰的花草。对于我这个初到英论的游客,但眼前的景致赏心悦目到心旷神怡。当然,这次的主题还是婚礼。言归正转。

国内的婚礼图的是热闹,通行的做法是广邀亲朋好友,张灯结彩喧嚣一片,大闹至少三天三夜才善罢甘休。筹备当然更是大费周折。相比之下,英国式的婚礼少了那种盛气,但轻松而温馨。

这么重要的仪式当然不能没有准备,新郎的家人也忙活了大半年。大到宴会厅小到胸花,件件都是反复斟酌,精心挑选。婚礼前的晚上,新郎给我们介绍了婚礼的具体过程,列了清楚的时间表,一切精确到分钟。英国人的严谨和时间观念可见一斑。

照英国的规矩,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在仪式之前是不能见面的。新娘的父亲挽着女儿缓缓走进礼堂,把手交到新郎的手里才算两人新的开始。所以婚礼前夜新郎只能住到酒店,直到第二天仪式开始。看不见他做什么,估计更是坐立不安,才用电话不时远程监控我们的进度。

如平时一样地起了床,吃过早饭。10点15分出发,驱车15分钟到发廊做头发。小镇的发廊只有一间木质装修的大厅,最醒目的是中间柔软的红色沙发。看上去宽敞而舒适,更象谁家的客厅。客人可以喝到暖暖的咖啡或茶。只有进门小小的个柜台和四角的镜子和理发椅告诉你这里是发廊。发型师小姐娴熟地让每根头发各就各位,再带上新娘的金冠。在预计的半小时之内完成,非常准时。完全没有国内的满头发胶和鲜花,新娘看上去高贵而现代,漂亮极了。11点钟回家化妆换衣服吃午饭,一切必须在2点15分前完成。12点钟是午饭时间,三明治和奶茶。午饭时婚礼用的鲜花准时送到。一阵小小的忙乱之后,2点15分出发,到婚礼会场。车程预计30分钟。路况很好,我们提早到达,但不能进场,只能在路边等着。

婚礼在当地最大的酒店举行,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司仪是当地政府的Register,应该相当于我们的民政部门吧。没有时间细细探究,但仍然看得出这个酒店由从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致的英式花园。在摄像机的跟随下,我们陪新娘走进酒店,新娘在入口摆了几个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摄影师看上去很专业。

一进去,新娘和随行的新郎的母亲就被领进礼堂旁边的小厅,照计划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问做记录。我们只能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带笑容地出来了。我们分头进会场,婚礼要开始了。身为伴娘的我随新郎的母亲从侧门进礼堂,坐在左手第一排,这是规矩。边厅里问了什么问题,燕儿的回答是什么,对我来说也是个迷。

我还来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况,婚礼进行曲就响起。3点正,婚礼开始。正门打开,新娘身着象牙色的婚纱隆重出场,轻轻含笑,缓缓点步,头纱在身后微微飘起。新郎满面激动开心的笑容,接过新娘的双手。所有人的目光这时才转移到司仪。和法国由当地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风俗不同,司仪是一位年轻女士,前台左边还有一位同来的书记员。司仪的开场白相信大家在类似的电影片段里都见过了。需要补课的拜托看一遍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诗对我倒是新鲜事。前一晚的临阵磨枪没有白费,还算圆满完成任务。原以为自己第一次念英语诗还是班门弄斧,在这么多英国人面前念一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却居然一点都没有怯场。倒是站在一个有利的角度,发现新郎新娘激动而紧张,觉得有一点感动。婚礼继续进行,老安和燕儿先后都说了“我愿意”,跟着司仪当众宣布了今后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约,然后在婚书上签字。坐在身边的新郎母亲已经感动得双目含泪了。而我这时才有机会偷偷看了看来宾的情况。大约二三十个人,身着礼服,除了小孩,都专注地看着主席台,见证了这对新人新的起点。可以想象他们这时和新郎新娘一样幸福。

交换戒指之后,大家都积极为新人抢下这历史的镜头。当然少不了轮流合影。一个小时后,仪式就都结束了。司仪和她的书记员离开,其他人则转移到一间半露天的餐厅,开始浅酌合影。这时我才有机会接触今天的其他来宾。作为到场的唯一女方宾客和远道而来中国客人,我受到了他们特殊的照顾。新郎的母亲先后给我介绍了这些来宾。他们都是新郎的亲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还有新郎的小学老师,当然因为她是新郎母亲的多年好友。

这时候摄影师成了主持者。他组织我们轮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园里摆造型合影。然后我们一起把彩碎抛向天空。这是对新人的祝福。英国还没有转暖,不时有凛人的寒风。新人必须继续拍外景照片,我们则缩回温暖的餐厅聊天。和英国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声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还和新郎8岁的大侄子结下了短暂的友谊。

英国人的晚饭时间相对法国来说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后,六点半我们就进入饭厅,开始准备用餐。对于咱中国人来说,这一顿的菜单当然重要,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晚餐还需要一个主持人,现在是伴郎。开始用餐前,照例新郎发言。现在气氛就轻松多了,新郎自由发挥,没有定式。老安的发言简单实在,是我喜欢的风格。然后伴郎也要发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读别人寄来的 贺卡 。新郎新娘当众打开收到的礼物,还分发礼物。晚宴的另一个亮点是切结婚 蛋糕 。在吃完晚饭喝咖啡的时候,新郎新娘手执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边的小朋友们早就急不可耐了,这当然是抓抢镜头的好机会。

晚饭后,有些客人先告辞走了。留下的人就开始跳舞狂欢。背景音乐是70年代的YMCA之类。一家人坐在一堆,又唱又跳。那时的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只是觉得非常的温馨。第二天一大早去机场,匆匆结束了这次英国之行。对这个地方我的了解还很少。只知道这样的婚礼很简单,但有余味,很香。

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

1953年6月2日,英国公主伊丽莎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她接过象征权力的权杖,戴上国王象征的王冠,成为名副其实的英国女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乘坐马车抵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伊丽莎白接受国剑

伊丽莎白接受国剑

坎特伯雷大主教为伊丽莎白戴上王冠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以及国剑的伊丽莎白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以及国剑的伊丽莎白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以及国剑的伊丽莎白

菲利普亲王跪在妻子伊丽莎白前表示忠心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以及国剑的伊丽莎白

加冕典礼上使用的是爱德华国王的王冠,用纯金打造,重5磅多。有人认为它对于年轻的伊丽莎白来说过于沉重,不过她坚持在加冕典礼上戴这顶王冠。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菲利普亲王亲吻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伊丽莎白在加冕仪式上

加冕仪式后的合影

加冕后的和加冕前的伊丽莎白

加冕仪式后的伊丽莎白、菲利普亲王以及查尔斯一家在观礼台

加冕后的伊丽莎白

加冕后的伊丽莎白

黄金马车中的伊丽莎白二世以及菲利普亲王

END

4. 英国王结婚蛋糕将拍卖,已存放41年,这个蛋糕有何特别之处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蛋糕在任何收藏中都没有价值,因为它已经储存了很多年。多年前,戴安娜因为爱查尔斯而嫁给了英国王室,但查尔斯爱卡米拉,但女王不同意查尔斯总是在一起,最终被迫与戴安娜结婚。他与戴安娜结婚后,对她来说不是很好,无论她多么漂亮,他也没有与卡米拉联系。戴安娜·查尔斯后来离婚了,戴安娜随后死于车祸。